慈宁宫内。

    刘太后批阅完最后一本奏折,顺手将其丢进书案旁的瓷瓮里,脸上难掩疲惫之色。她闭上干涩的双眸,以手扶额微微扬声:“官家回去了?”

    “官家辰时三刻回的福宁宫。”

    内监总管郭槐恭敬回话,一双保养得极好的手轻轻的探向刘太后的侧额,顺着太阳穴不轻不重的来回按捏。

    刘太后轻轻嗯了声:“郭大伴,让宫人把这些奏折全部抬去御书房。”

    “是。”

    郭槐一个眼风扫向侍立在殿外的小黄门。

    两个小黄门快步小跑进殿内,向着榻上闭目养神的刘太后无声的行了一礼后,轻手轻脚抬起装满了奏折的笨重瓷瓮,又匆匆退了出去。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丝滑,没有发出一点异响。

    殿内静悄悄地。

    偶有一阵风掠过镂空雕花祥云碧纱橱,吹拂着窗台下的芭蕉树叶簌簌作响。

    刘太后紧闭着双眼靠在软榻上,放松慵懒的姿态仿佛已经睡过去了。

    “郭大伴。”

    许久,殿内响起轻轻的叹息声。

    “哀家的孩子,你说他是如何想的?”

    郭槐放轻了呼吸,他知道太后并非真的在询问他的想法。此时,他最应该做的便是当个耳不能听口不能言的聋子哑巴。

    “咱们这位官家在登基之前,可从未对修道之事表露出半分兴趣啊。”

    登基后却成了少欲重情的道家真人,一心沉迷炼丹,如今更是行起了与民争利的商贾之事。若是赵祯平庸无才便也罢了,然而他在修道上的天赋着实惊人,刚修道便悟出了点石成冰之法,初习炼丹就炼制出了能令人起死回生的救命神药。

    赵祯一手创立的皇家杂货铺更是聚天下之财,虽属帝王私产,但赵祯每月都会取三成利以交税之名充进国库内,这一笔白银足够抵得上国库半年的税收。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但凡皇亲国戚与朝中勋贵哪个名下没有大量的田庄商铺?天子私产尚且要交三成税,他们又怎么敢如往日那般避税?

    即使赵祯从头到尾不发一言,他的行动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皇室宗亲与满朝文武但凡名下有田庄商铺者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捏着鼻子交了税。

    原本空虚的国库瞬间充盈。

    朝臣勋贵刚损失了大笔银钱哪怕口中不言,心中未必不怨愤。

    赵祯不动声色看在眼里,等税交齐的当晚宫中便连下了两道圣旨。

    一道取皇家杂货铺内一成利设立奖金处。

    奖金处就建在正德门外,每月十五十六十七开放。凡朝中在职官宦与登记在册的吏员皆可在开放日前往奖金处领取当月奖金。

    皇家杂货铺的一成利数额之巨,抵得上国库数月税收,这笔银钱哪怕按照职位高低分给满朝官员与衙门小吏,也比俸禄高上数倍。

    高官显贵或许看不上这区区几百两白银,但底层官吏全靠这点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奖金一出,谁不感念官家仁德?

    第二则圣旨便是取皇家杂货铺两成利在全国建立悯孤堂,凡无父无母的孤儿与年满五十以上无人奉养的老者皆可前往悯孤堂过活,严禁民间私自溺杀女婴,一经发现,斩立决!若无力抚养婴孩者,可将婴孩送往悯孤堂,换取贫户补贴。

    此圣旨一下,民间溺杀女婴之风肃然一清,弃婴塔内再不见婴孩哭声。

    贫苦百姓再是重男轻女也不敢顶风作案,更何况比起溺杀自家女婴,他们自然更愿意将女婴送往悯孤堂换取官家的补贴银钱。

    谁能想到呢?

    一个沉迷修道炼丹的官家,尚未亲政却轻而易举敲开了皇亲勋贵交税的口子,不曾动用国库分毫却为天下孤寡老幼铺就一条生路,其仁德之名传颂朝野内外。

    但凡长了眼的,谁看不出这位官家胸有沟壑?

    赵祯无论是心机城府、御下手段还是仁德之心皆远胜先帝多矣。

    “哀家从未想过,一手扶持登上皇位的孩子竟然能成长到如今的地步……”

    紧闭的双眸遮住了刘太后眼底的骄傲,但她保养得极好的脸上却浮现出复杂的神色。

    赵祯看似仁孝谦逊,在她面前更是处处顺从,从未表露过争权夺利之心,像是个合格的傀儡帝王。但……他做的事桩桩件件,便是大权在握的帝王也办不到。

    刘太后看不透赵祯,也觉得他近来的行事越发古怪,但她很肯定,他们母子同样的野心勃勃,谁也不愿屈就在男人的后院之中,当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从哀家肚子里爬出来的……”

    刘太后轻嗤一笑,声音渐渐弱了下去:“一直都是只……”虎崽子啊。

    既然是凶狠狡诈的虎王,又怎么会像狸奴那样温顺可亲?

    *

    与此同时,御书房内。

    “张伴伴,给三位相公赐坐。”

    赵祯淡淡地望着躬身站在殿内的内阁宰执张知白、枢密院学士李迪以及中书侍郎王曾,目光在头发花白腿脚不太利索的宰执张老大人身上多停留了片刻。

    小黄门恭恭敬敬的搬来三张绣凳。

    “张相公请。”

    张中正察言观色,笑眯眯的亲手扶着老大人坐到了绣凳上。

    等张老大人坐下后,李迪与王曾拱手谢过官家赐座,撩起官袍也顺势坐下了。

    “官家加冠在即,也该考虑下立后之事了。”

    张知白坐了半张绣凳,头发花白背脊却挺得笔直,显出几分属于文人的风骨气质。

    赵祯目光掠过张知白落在李迪与王曾身上,平淡的神色辨不出喜怒:“两位卿家也是为此而来?”

    “禀官家,”李迪与王曾的臀才刚挨上绣凳的边缘,听见问话当即又撩起衣袍在殿前跪下,“立后乃是国之大事,中宫无后便无人统领内廷事务,后宫不稳亦是动摇国本的大忌。”

    “后宫之事自当有皇后执掌,官家年近弱冠,不该将精力放于宫廷内帏之中。”

    赵祯看出了他们的来意。

    这些年刘太后专心政事,难免疏忽了后宫。

    赵祯便不动声色的将后宫当成练手的地方,大刀阔斧的改革宫规制度,用他从母亲身上学来的御下治世之道尝试自己的变法改革。

    而有刘太后在前朝顶着,赵祯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情,比如暗中经营势力,步步稳扎稳打点亮科技树。

    但在朝臣看来,赵祯行事似有慑于太后威势步步退让,连朝政大权都不敢与母后相争的嫌疑。

    赵祯眼底闪过饶有兴味的笑意。

    “看来爱卿们心中已有了合适的皇后人选。”

    李迪与王曾对视一眼,又不约而同的望向宰执张知白。

    “臣私以为户部员外郎曹玘之女贤良淑德、沉毅机敏堪为良配。”张知白挺直腰杆从绣凳上站起,拱手说道。

    曹玘之女?

    曹玘乃宋代开国名将曹彬第三子,他的两个兄长一个任河阳节度使,执掌河阳城军政之权,一个做了秦王赵廷美的女婿。曹家的势力盘根错节,姻亲遍及宗室朝臣,在朝堂上凝成了不小的影响力。

    赵祯心中微微一动,面上不露分毫:“立后兹事体大,待朕考虑过后再谈。”

    立后避无可避,赵祯也不打算蒙混过去,因此这皇后的人选便显得至关重要。

    不过这事还能放一放,赵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在亲政之前先把帝王无子的问题解决掉。

    毕竟他家是真有皇位要继承。

    赵祯需要一个孩子,一个能够继承她所有理想抱负的继承人。

    不拘男女都可。

    好在如今满朝文武因赵祯亲政之事无暇他顾,朝臣与太后多次交锋,双方你来我往斗得正酣,反倒是给了赵祯暗渡陈仓的机会。

    子嗣要趁身强体健时生,年轻恢复也快,而女子从怀孕到生子,至少也需要一年的修养期。

    这一年里赵祯无暇顾及其他,亲政于他反倒成了拖累。

    更何况若不趁现在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待到来日群臣将目光转向他后院之时,赵祯再考虑太子之事已经太迟了。

    迟则生变。

    赵祯与刘太后守着能致他们与死地的惊天秘密,膝下若无亲子,又怎么敢相信过继的宗室子?

    一般过继而来的宗室子年岁都在七八岁上下,年纪太小了有夭折的风险,年纪太大则已经定性。可这年纪的嗣子已经记事,他有父有母有亲眷,过继后又能对赵祯生出几分敬重?

    教养时轻了重了都不行,又怕他面上谦逊暗生怨怼。

    过继的嗣子品性难料,如何比得上亲生教养的靠谱?

    更何况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使不论亲缘情分,赵祯又怎么敢保证嗣子登基后一定会按照他的理念来治国安民?若是赵祯前脚闭眼,新帝后脚就踹翻了她好不容易点亮的科技树,赵祯死都不能瞑目!

    须知如今距离‘金兵踏破国门冲进汴京,天子牵羊礼,后妃宗亲贵族皆沦为金人玩物’的靖康之变不足百年!

    国破之时,天子宗亲下场尚且如此惨烈,更何况汴京的平民百姓!

    外有强敌虎视眈眈,但攘外必先安内。

    只有先把继承人的问题解决了,赵祯才能腾出手来全力发展科技走强国之路,再着手于改革之事。

    因此赵祯并不急于收拢朝中权利或是大刀阔斧的进行变法,他虽然对北宋时期的历史一知半解,但也依稀记得历史上仁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以失败收场。

    但凡历朝历代的变法改革,本质都是为了抑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制约商贾垄断市场。这也意味着变法会损害到官僚权贵的利益,因此必将引起权贵强烈反对。

    而历史早已证明,现在并非是接手朝政推行改革的好时机。

    此时刘太后不肯放权却是合了赵祯的心意,也给足了赵祯韬光养晦暗中发展势力的机会。

    总的来讲,赵祯很满意当前状态,心甘情愿做这个傀儡皇帝。

章节目录

在北宋科技兴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梨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梨夜并收藏在北宋科技兴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