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不过几年。

    林心月五岁的时候,林父去邻村一位学生家中探访。去时还天清气朗,回来的时候却遇上暴雨引致山土塌方,林父便这么被埋在了下塌的山土之下。

    那晚,林母同小林心月在风雨交加中心急如焚,终是没等回心心念念的人。

    后来还是次日,雨停后村里人帮着一同找,才从土堆里将林父的尸身挖了出来……

    自此林家只剩林心月母女两人。

    少了林父教书的收入,又没有田产能有些粮食庄稼上的补贴,养活两人的担子全部压在了林母的身上。

    即便有乡里乡亲的帮衬照顾,村里人也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多是尽力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

    母女两人的生活也因此过得有些艰难。

    林母只能更努力地做绣品,靠着村里人的帮忙寄送到镇上卖。但是即便林母的绣品再精细,在这样偏远的镇子上,也卖不出什么高价,比她年轻时在繁华州城知晓的价格总是低上许多。

    林父去世时,林心月已经记事,且相较于其他孩童,林心月的记忆能力要好上许多。因此,虽然林父去世时她才五岁,林心月却已经清晰地记得那个温文尔雅、对自己多有疼爱的男人。

    何况这么多年来,阿娘会在两人相处时,时不时地带着怀念和温情忆起他。从阿娘的只言片语中,林心月也能描绘出一个温柔的、对自己多有疼爱的父亲的形象。

    但让林心月更深刻于心的是,她一直见证着林母的艰辛。

    林心月对阿娘最深的记忆,便是白天夜里埋头默默忙着手中绣活儿的身影,以及偶尔抬头望见她的视线,抿出的温柔笑容。

    林父去世之后,懂事的林心月,将将才五岁,便开始跟着林母学针线。

    小小的林心月想着,她能早些绣得好了,便能帮阿娘分担一些。

    林母也从开始的简单指点,到后来将自己年轻时在绣庄上多年所学的技艺,以及自己领悟的些许针法窍门,都悉数教给了林心月。

    不过,林母并没有让林心月埋头针线过长的时间。

    因多年的过度用眼,林母年纪不到三十,就已经感觉到有些眼花。这也是林母一早就知道的许多绣娘上了年纪会出现的毛病,只不过发生在她自己身上格外地早。

    因此,她虽然十分用心地指点林心月女红,却并不希望女儿像自己一般,没日没夜地动着针,早早地败坏了自己的身体。

    她只是想让女儿实打实地手握一门技艺,将此作为实在迫不得已时的一条谋生之路而已。

    因此每日里,小林心月在同阿娘一起做绣活之外,还会被林母赶出家门外,去同村里其他孩子一道戏耍些时间。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林心月九岁。

    王婶子在县城里的秦县官府上干活,做帮厨。村里人一直都知晓。

    于禾村里总共也就那么几十户人家,乡里乡亲的来往都比较频繁。

    林心月九岁的时候,林母终于下定决心,让王婶子帮着找县城上的大户人家,让林心月进去当几年的丫鬟。

    林母是为了林心月往后做打算。

    她感受到了自己的目力下降,生怕自己再做不了多少年的绣活,无法长久地养活林心月。现如今村里的人对送女儿去大户人家中做活并没有什么抵触和瞧不起,反而觉得这是能开阔眼界的一个途径——进了大户人家,耳濡目染,既能知晓了规矩,又能学了遇事时如何处事。

    许多村里人甚至更喜欢娶这样当了几年丫鬟放出来的闺女当媳妇,觉得比自小只在村里囫囵长大的丫头能经事得多。

    林母便生了送林心月去的念头。

    若是丈夫还活着,别说生计上,女儿无须担忧往后没了靠山只能靠她自己。便是为人处世,乃至才智学识,都有丈夫可以悉心教导。

    现如今,将女儿送去当几年丫鬟,不得不说是以她们如今的境况,几相比较之下,一条尚可的路子。

    既能让林心月多挣些银子攒嫁妆,又能有个见过大户世面的名头。

    前提是要找一家和善的主家,门风清正,起码没有太多的阴私,下人也不会被随便磋磨。

    下这个决定,林母也是辗转纠结了几番。

    最终,林母还是找机会托了王婶子帮忙,看看县城有没有合适的府上。

    恰巧,秦府当时想给同是九岁的秦小姐秦湘虹添补个丫鬟。

    王婶子在秦府厨房干活,觉得秦府人口算是简单,只有秦大人夫妇,以及膝下两子一女,没有其他的妻妾通房庶子庶女,比其他大户人家自然少了许多阴私。她自己个儿在秦府多年,又没有听说过府上有什么主子暴虐的传闻。家主秦大人是县官,多数时间不在府中,王婶子这许多年,见过秦大人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从府中日常动静来看,主母秦夫人也是个和善的。大少爷年纪大些,也没听说什么十分不好的言语。秦小姐嘛,听厨房的人说嘴,说是有些好动,不是那么娴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至于小少爷,那不过是个几岁的娃娃。

    总而言之,王婶子觉着,若想找差事。这秦府算是个十分适合的去处。

    “真是打瞌睡便碰到枕头了。”王婶子当时一听说林母的来意,当下也觉得十分地巧。

    “正好阿月与秦府小姐同龄。若能在小姐身边当个丫鬟,那比干些粗使的活自是强上许多。以阿月这般人才,定能得夫人小姐的青眼。”

    九岁的林心月,长得文文静静,皮肤白皙,眉眼秀丽,举手投足间丝毫没有乡下人的拘谨瑟缩。

    这不下地的教书先生家里养出来的,和种地的农户家养出来的,就是有些不一样。到底是受过墨水儿的熏陶的。王婶子心中不由得忖道。

    之后,林心月便由王婶子介绍,被人领到了秦夫人面前。

    林心月从小就长得颇好。稀罕的一双大大的丹凤眼,柔和的鹅蛋脸,五官十分地秀气又显端庄,微笑时若隐若现的梨涡,笑开时便完全显露出来。再加上一身乡下人少见的嫩白肤皮,妥妥的一个小俏丫头胚子。

    秦夫人一看小林心月便很是满意。女儿秦湘虹性子有些急躁,这个林心月一看就是个安静稳当的,长得又让人舒心,再合适不过。

    于是林心月从此便在秦府当起了丫鬟。

    也正是因着这桩缘由,林心月更加不能把背上有伤的事情告诉王婶子母子二人。引来二人的关心便罢了,她这伤摆明了是从秦府带出来的,介绍她入府的王婶子定是会自责和追问。

    届时,怕是连她阿娘都要知道了。

    林心月在秦府当值,每个月有一天的休沐日。秦府离于禾村大约六七十里路,不算十分地远。牛车走一趟也就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

    王婶子的小儿子二成每月都会在王婶子休沐日的的前一天下午来一趟县上,运些柴禾之类的东西进县城里兜卖,顺道接王婶子回家过一夜,第二天下午再送王婶子回县上秦府。

    自从林心月进府之后,王婶子便将每月休息的日子调到了与林心月同一天。两人是同村,在府中当值的又不是一处,同时休沐对差事安排也不会有何影响,府中管事也没有为难,这点调换很容易便完成了。

    林心月因此便可每月同王婶子和二成哥一道回家。

    对林母和林心月来说,王婶子乃至许多村里的乡亲都是尽心相帮她们的好人。哪怕林心月入了秦府之后,在秦湘虹身边伺候,发现同王婶子当初说的情况有些出入,秦湘虹的性子并不好,尤其是这两年长大越发嚣张,甚至时常打骂下人,只不过是因为秦夫人对院子里的婆子丫鬟把控得比较严实,这些事并没有过多地传出去,林心月也对王婶子没有一丝怨怼。毕竟王婶子当初是实心实意地想着帮她的。

    林心月每每在府中受了磋磨,每次在府中遇见或者回家路上王婶子问她当值如何时,她都与同林母说的一样,笑着报喜不报忧。

    因此林母和王婶子都以为林心月在秦府过得还不错,都放心了许多。林母是单纯地疼爱女儿,王婶子既是对受人之托有善果的放心,也是对林心月这个漂亮懂事又贴心的小姑娘的喜爱。

    牛车“嘚儿嘚儿”走进村口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

    夜幕下的村庄,沉静安详,又熟悉亲切。

    二成将牛车径直往家中赶。

    一进村,隔几十丈就是一户。林心月坐在牛车上穿过村子,一路听着偶尔哪户人家中传来的轻微说话声,或者远远的猪嚎犬吠声。

    这个点,家家户户已经都吃完晚饭。有乡亲刚好在门口忙或者坐着纳凉的,听见牛车的动静就会高声朝着外头打个招呼,“二成子,又去接你娘和阿月回来啦。”

    二成便笑着应一声。林心月一路向各位村里的长辈问好。王婶子也兴致高昂地跟村人说两句。

    还未到王婶子同二成哥家门口,远远地,林心月就借着月光看到门前有两人站着往这边瞧。其中一个手中还抱着个孩子。

    从屋子里透出的柔和灯光下,林心月立马认出其中一个是自己的阿娘,另一个抱着孩子的,则是二成哥的媳妇二成嫂。二成嫂怀中抱着的,不用想就是二成哥刚两岁的儿子宝儿。

    “阿娘!”牛车还在缓步行走,林心月就坐在车上兴奋地朝着林母挥手大声喊道。

    林母每次在林心月归家的这一天,都会估摸着时间,提前一些来到王婶子家,同王家人一道等着三人的归来。

    天太黑,林母的目力在黑夜下更差,她尚看不清林心月等人,闻得女儿的呼声不由得大大地放下心,脸上也扬起了灿烂的笑容,应一声:“欸!”

    虽然有二成子亲自接,又有王婶子在,林母每次还是免不得会对在路上的女儿有着放不下的操心。

    王婶子家其他人闻声也间或走了出来。

    先奔出来的是王婶子的大孙子和大孙女,也是王婶子大儿子大成的一双儿女,然后是大成夫妇,最后是王婶子的丈夫。

    一时间王婶子家门口就热闹了。

章节目录

金枝玉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初酒不离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初酒不离拾并收藏金枝玉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