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君子风骨,不踏世俗泥泞。
我盼枯骨成灰,终有一日,洒遍天下寒门。
—
“笑话。
一些个执笔者,还能翻了天不成?”
若说当今权利最大之人,
必属安国公。
捏死一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沈执就是其中之一。
沈执,淮北人。生于小城清贫寒门,家中孩童多数夭折后,兄弟四个,姊妹两个,他排行老四。
母亲身子孱弱,病去后,父亲终日郁郁寡欢,落下一身的旧疾。
国朝再起战事,下乡强制征军,大哥二哥被迫入了行伍,远赴北境,已是几年未归。三哥从了商,却不知是用了什么办法,总之混得风生水起,带着三个弟弟妹妹,还算揭得开锅。
后来两个妹妹都嫁做人妻,只余下沈执一人,孤零零在学堂中度日。
父亲和三哥供他读书,谆谆教导他。
“这世上权利最大的人并非弄权者,而是平民。我们拿得刀剑,也执得笔墨,是实打实的自由之身,自由之魂。”
即便是蜉蝣,朝生暮死,也应以尽其乐,即使一贫如洗,也不能攀附权贵,要过出自己的风骨。
沈执一直记得。
课业之余,他四处奔波,是人人称赞的热心肠。
后来,他看着邻里街坊朝不保夕,便想入仕,想要做官,为百姓出一份薄力。
可当被抓进通政司的那一刻,秉持多年的信仰,竟动摇了。
—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
“沈执,你可知罪?”
高台之上,掷地有声。
沈执双手被缚,两个身披官甲的人一左一右,将他按在地下。
他因何会在此?
因击鼓鸣冤。可来的却不是为他伸张正义的百姓官府,而是弄权者的座下爪牙。
想到这儿,他自顾自笑笑,又忍不住眸中凛冽的寒光,忿声辩驳道。
“学子寒窗苦读十年,
一朝中举,却被莫名顶替,我有何罪?有何罪!”
“你诬告忠良,可知下场?”
高台上的人缓缓站起,俯视着堂下近乎癫狂的斯文书生。
什么开科举,兴寒门,不过是弄权者自导自演的把戏罢了。
他甚至不知道具体何人顶替了他。
但此事,与安国公脱不了干系。
见他不语,上面人语气缓和下来,又道:“再闹下去也是徒劳无功。上面发话,拿了这些银子,把话吞进肚子里,不然你们沈家满门,都得死。”
沈执一楞,双眼蒙上层阴翳。
他不动声色地接过这一匣沉甸甸的银锭。
转身投奔了安国公。
—
风雪蔓延了整个长安城。
一片白茫茫中,几点零星的人流排队候在城门外,等待入城。
长安城,是天下万民最向往的圣地。
少年一身书生行头,衣着单薄,背上负着一个大包袱,衬得他更加瘦弱不堪。
他步履蹒跚,漫着咯吱作响的积雪,来到官兵面前。
官兵熟练地张开手,等待他从袖子里掏出通关文牒。
“沈执,淮北人。”
进了城,街上却是一副寂寥的景象,像是披麻戴孝,倒教沈执心中遗憾。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香车。
这是他所了解的长安城。
可如今太子无故薨逝,陛下悲痛,举国哀悼,连这最繁华热闹的京都也没了往日的生息。
太子死了,另立便是。
又转念一想,皇室空虚,怕是要后继无人了。
他从淮北徒步走到长安,天亮启程,天黑落脚。
这一路上,他见过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郁郁不得志,见过官府欺压下的老幼妇孺,饿殍遍野,见过苦求生计的农人为了几个铜板痛哭流涕......
世间百态,尽收眼底。
他一面嘲笑自己,一面将这所见所得,默默收录在属于他的行囊中。
“模样如此清秀,我还道是个姑娘,原来竟是个男的......”
身后人的窃窃私语尽收耳中,脸颊的白皙隐约被遮住,念着自己方进城,不愿惹是生非,随道了声“告辞”,继续背着包袱向前走。
走到长安城内最繁盛的十字街角,留下的也只是被厚雪覆盖的摊板。
今日丧期的最后一日,明日长安便会恢复如常。
安国公请帖上会面的日子是三日后,沈执决定先在此歇歇脚。
我盼枯骨成灰,终有一日,洒遍天下寒门。
—
“笑话。
一些个执笔者,还能翻了天不成?”
若说当今权利最大之人,
必属安国公。
捏死一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沈执就是其中之一。
沈执,淮北人。生于小城清贫寒门,家中孩童多数夭折后,兄弟四个,姊妹两个,他排行老四。
母亲身子孱弱,病去后,父亲终日郁郁寡欢,落下一身的旧疾。
国朝再起战事,下乡强制征军,大哥二哥被迫入了行伍,远赴北境,已是几年未归。三哥从了商,却不知是用了什么办法,总之混得风生水起,带着三个弟弟妹妹,还算揭得开锅。
后来两个妹妹都嫁做人妻,只余下沈执一人,孤零零在学堂中度日。
父亲和三哥供他读书,谆谆教导他。
“这世上权利最大的人并非弄权者,而是平民。我们拿得刀剑,也执得笔墨,是实打实的自由之身,自由之魂。”
即便是蜉蝣,朝生暮死,也应以尽其乐,即使一贫如洗,也不能攀附权贵,要过出自己的风骨。
沈执一直记得。
课业之余,他四处奔波,是人人称赞的热心肠。
后来,他看着邻里街坊朝不保夕,便想入仕,想要做官,为百姓出一份薄力。
可当被抓进通政司的那一刻,秉持多年的信仰,竟动摇了。
—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
“沈执,你可知罪?”
高台之上,掷地有声。
沈执双手被缚,两个身披官甲的人一左一右,将他按在地下。
他因何会在此?
因击鼓鸣冤。可来的却不是为他伸张正义的百姓官府,而是弄权者的座下爪牙。
想到这儿,他自顾自笑笑,又忍不住眸中凛冽的寒光,忿声辩驳道。
“学子寒窗苦读十年,
一朝中举,却被莫名顶替,我有何罪?有何罪!”
“你诬告忠良,可知下场?”
高台上的人缓缓站起,俯视着堂下近乎癫狂的斯文书生。
什么开科举,兴寒门,不过是弄权者自导自演的把戏罢了。
他甚至不知道具体何人顶替了他。
但此事,与安国公脱不了干系。
见他不语,上面人语气缓和下来,又道:“再闹下去也是徒劳无功。上面发话,拿了这些银子,把话吞进肚子里,不然你们沈家满门,都得死。”
沈执一楞,双眼蒙上层阴翳。
他不动声色地接过这一匣沉甸甸的银锭。
转身投奔了安国公。
—
风雪蔓延了整个长安城。
一片白茫茫中,几点零星的人流排队候在城门外,等待入城。
长安城,是天下万民最向往的圣地。
少年一身书生行头,衣着单薄,背上负着一个大包袱,衬得他更加瘦弱不堪。
他步履蹒跚,漫着咯吱作响的积雪,来到官兵面前。
官兵熟练地张开手,等待他从袖子里掏出通关文牒。
“沈执,淮北人。”
进了城,街上却是一副寂寥的景象,像是披麻戴孝,倒教沈执心中遗憾。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香车。
这是他所了解的长安城。
可如今太子无故薨逝,陛下悲痛,举国哀悼,连这最繁华热闹的京都也没了往日的生息。
太子死了,另立便是。
又转念一想,皇室空虚,怕是要后继无人了。
他从淮北徒步走到长安,天亮启程,天黑落脚。
这一路上,他见过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郁郁不得志,见过官府欺压下的老幼妇孺,饿殍遍野,见过苦求生计的农人为了几个铜板痛哭流涕......
世间百态,尽收眼底。
他一面嘲笑自己,一面将这所见所得,默默收录在属于他的行囊中。
“模样如此清秀,我还道是个姑娘,原来竟是个男的......”
身后人的窃窃私语尽收耳中,脸颊的白皙隐约被遮住,念着自己方进城,不愿惹是生非,随道了声“告辞”,继续背着包袱向前走。
走到长安城内最繁盛的十字街角,留下的也只是被厚雪覆盖的摊板。
今日丧期的最后一日,明日长安便会恢复如常。
安国公请帖上会面的日子是三日后,沈执决定先在此歇歇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