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片音出门的时间比往常更早。

    她迈着完全不赶时间的步伐,朝着几个不同的方向来来回回,在石径上渐渐延伸出一张简缩版地形图。

    光线将树叶陆续引到树枝上,像把眼睛贴过去。

    越来越多的眼睛滑过她的双手,它们摞在一起,折射出一节节椭圆形的绿色嘶鸣。

    “久等啦。”

    严老师猜到了她在等的人是自己,对此,片音略显惊讶。

    “您今天推迟了散步的时间。”

    “上了年纪就是这样嘞。”老师神色焕然,顺手伸着懒腰,一副心情极佳的样子。

    “偶尔也要睡个懒觉嘛。”

    两人说着,朝一片山林走去。

    “跟我讲讲吧。”片音说,“您昨天还没说完就跑了呢。”

    严老师听罢,大笑起来。

    “你要后悔有这种念头的,我啰嗦起来,简直没完没了。”

    “我就喜欢听长故事。”片音拉拉帆布袋。

    “我补给都带啦,还是两人份呢。”

    严老师又哈哈大笑起来,笑容让他的皮肤闪闪发亮,露出一排钢琴琴键般的牙齿。

    “我昨天都和那帮人说了什么来着。”

    “个人天赋主义,复原人自身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缺失,精致利己主义上位者的泛滥及戕害。”

    “哎呀呀,小小年纪,总结得真不赖。真想听一个老头子发牢骚?”

    “想。”

    “那我接着唠叨咯。”

    “请。”

    “嗯,让我好好想想。”严老师努力吸了口新鲜的空气,这才开了腔。

    “首先,关于认识自己,关于人的天赋,这是重中之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真正存在的根基和前提,这点我昨天也已经强调过,即:人的困扰根源在于没有找到自己的天赋,在于从来没有好好认识过他自己,一切社会问题想要得到解决,根源也在于此。什么是最正义,或者说最接近正义的社会?答案层出不穷,但我认为,倘若非要说出一个论断,那么,能够最大化帮助人找到自身天赋的社会,就是最正义的社会。要知道,天赋的个人性一直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因而被误解成是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的特殊性,也就是特权。但事实是,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天赋,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可能性来到这个世界。人的诞生性表明,每个人都是新的开端;这个新的显现从一开始就存在于人本身。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习惯于将自己看得低微、与他人同化,这些主要都是受到了教育和社会规则的后天影响。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一,在通常的社会意识中,天赋被误解为是非常骇人且有距离感的概念,一旦涉及就只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人物,而与自己绝对无缘,似乎天赋只是与出生在各类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人才有关的事情;二、一个人如果在人生较早阶段没有显现出某项天赋,那他这辈子都不会再拥有了;三,人存在的目的只是努力达成物质财富的积累,从而能够养活自己,至于是否认识自己,并不会对人生有多大影响。总之,关于自身的误解,多到数不胜数,毕竟所有人都普遍在类似的教育和环境中长大,很难不被捏造,不被碾压变形。现在我要说的是,人人生来都具有自己的天赋,人与人之间只有不同而没有差距;创造性思维是生命的一座堡垒,每个人无时无刻都是自身创造性思维最牢不可破的根源,别让人使你误以为你生来就只具有从属性思维,根本没那回事。”

    “现在,我们再由此为一项基本内核,试着向外分散、拓展开去。可以这样理解:社会上越多找到自己的人,那么所有与人生活至关重要的内容和话题,如美德、公平、正义、法则、制度等才会越发实现由名词转变为动词的活的进程,这一进程无疑是人在现实中能够达到的——使所有社会问题得到最大化解决的最真实、最有效的根本方法。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所有问题的开端和解决能力原本就蛰伏于人自身,问题得到解决需要依靠人的独立性和复数性,绝非仅仅依靠一小部分所谓社会精英或伟大人物就足以应对,如果只依赖那些被视为最出类拔萃的少数人,问题终归仍旧永远陷入同样的矛盾和循环,即便那些决策者全都鞠躬尽瘁,才识过人且一心奉献,也无法改变整体及个人那种实质在停滞和重复的命运。宇宙赋予人的力量的展现,在于一个个个人本身,在于个人汇聚的集体,对人的轻视、不信任乃至弃绝个体的力量无异于舍本逐末,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国家、社会历朝历代以来,许多问题,尤其是关于人的问题都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千百年来照旧不断在原地徘徊的根源。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倘若不尽可能帮助单个的个人回归到他自己,即使一个社会上同时出现了苏格拉底、老子、佛陀、欧几里得、爱因斯坦等这些巨人们,即使这份伟大的名单再尽可能无限地排列下去,即使这些人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社会,也只能说对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当然可能会有些帮助,但仍无法取得质的飞跃。事实上,无论是在这些伟大人物出现的同时代的生活中,还是在各个国家、各个社会不同时期相对最辉煌、最绚烂的历史阶段,也即是人们所拥有过的最好的岁月内,在所有人聚集的巨大光辉下,大多数人却仍是迷茫不堪,甚而在痛苦不已的煎熬中草草了却一生。道理很简单,除非里面的每个人都是着他自己,否则生活的任何框架都难免照例要成为空洞。或者退一步说,至少有相当大比例,越多越好的人经历了自身内在的唤醒,人们的问题才能得到较为根本的解决。若非如此,即便有着再良好、再完善的社会制度,在真正施行时由于人的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堕落和腐败,走向泛滥的不公和僵化,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一旦名词成不了那种真正的活的动词,一切都将原地踏步乃至退步。”

    “让名词变为动词的活的进程。”片音情不自禁地念着,“这种说法可真是美妙,让人想起一片树叶喝饱水的瞬间。老师提到的问题,有些我先前从未考虑过,我想,要是有更多人能像我一样,听到老师说的这些话就好了。”

    二人正沿着中心湖漫步,不久后在湖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阳光愈来愈浓,吸吐着微微膨胀的寒气,洒下嬉戏般浮动的耀眼光景,室外温度变得十分宜人。

    严老师语气较之前稍显严肃,“你,还有我在学校的学生们,希望必然在你们身上,这一点我是丝毫没有疑虑的,所以我在哪,在不在学校,根本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们。”

    “既然已经聊到了这里,我再跟你说些有关人的奇迹性的胡言乱语吧。”

    “好。”片音微笑。

    “人的奇迹性表现为,人能捕获存在于有限生命体中那种内心的无限平和状态。所有永恒的感受都是关乎心灵的,这要求人探求自我的命运,走向自己的内心,而无法在自身以外找到自己的神、上帝,或是道。所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天赋性是万物之道,万事万物莫不因此而有其意,得其性。诞生性要求人在生命中找到自我最终的来源与归宿。用老子的说法,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是道。但它本身就包含着进一步展开的接纳性,也就等于是说,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永远还有其自身的来源与归宿,道还有它的道,道之道之道…永无止境,以此类推乃至无穷,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人们称之为神、上帝、天、地、造物主,等等,在所有这一切之上永远还有开端,所有这一切都不是最终的尽头。道之道之道以至无穷,意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在人心灵中激发那种最内在、最纯粹的感受,但需要时间。人不断探求,追溯并回归本源,但不就此停止,不以任何界限为终点,因其自身灵魂范围之深广,即便穿越所有时空,人也永不能触摸到灵魂的边界。这也可以呼应:在生活中执着于结果往往并不明智,结果是一个瞬间的手臂上沾附的一滴水,过程却席卷一切,问题真正的答案并不在答案中。天赋自身也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动词,是一项运动,犹如胚胎般不断成熟蕴蓄,它最终要求的,是合一。所以找到自己的人,在时机成熟之际,能够切身领悟到那种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超越时空之感,就好像完全意识到万物本就是同一个圆点,所有人都是着他自己,也是着所有人。感受到所有人其实都一样,都是同一个人,所有人的胳膊都是同一只胳膊,嘴都是同一张嘴,感受到我们在说着相同的话,倾听着同一缕声音,发出同一阵呐喊…如果没有真切意识到万物一体,没有那种合一的感受,人仍旧能找到自己所具有的天赋中的某项甚至是某些天赋,但不会理解那个最高的自己究竟是谁。这种过程,借用一些佛教及《易经》的概念大致可以表述为:人抵达自我内在的最深处,感受大一与万有,心物一元,达到会通和合、自性具足的状态,进入永恒常存的世界深处,在呼与吸、天与地、阴与阳的不朽更替流转中,窥见所有人类可能性的总合。在这种时刻,人全身的灵魂都会发出呼喊:宇宙万物啊,我向你们发誓,人就是为着这样的时刻而来的,我就是为着这样的时刻才降临到人世间的。少有人能够理解这种状态,它与信不信仰宗教无关,却也是人真真切切所能进入的。”

    “而人是如何散发出腐臭的呢?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合一意识的缺乏,没有亲身感受到所有人都是一体。在社会中不少所谓的精英们身上,傲慢会渐渐散发出腐臭,相互传染;而在精英眼里被视为下层阶级的人中,常常又如坠云雾,认为只要一心往上爬,终能万事大吉。所有社会中最不缺乏的,当属这两类人,归根结底,都是从没有停下来探求真正的自我,没有领悟到那种合一感造成的。人对命运唯一的尊重方式,就是要找到自己。了解自己,领悟合一的人自然会明白傲慢的腐蚀性,他绝不会轻视他人,将人划分成各种阶层,对最上层顶礼叩拜,视最下层为草芥。与此同时,他也会明白自己的天赋是远非单靠自身努力就能得来的,明白生活不仅具有独特性,也富于偶然性;明白自己所具有的天赋,正是万事万物无时无刻共同努力的结果。由此,他不可能孤立自傲,不关心他人,且这一切要求他必须付诸行动,就像呼与吸,就像你从万物中获取,随即出于本然,回应万物;出于本然,升起对他人的爱,你的灵必然要求你在行动中回应你所感应到的宇宙之爱,而远非满足于独善其身的封闭境地,因为耽于独善其身会让你痛苦,而这恰恰是那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因为出于本然,你需要呼与吸,因为你没法不顺应自己的呼吸,这是一个再天然不过的本性循环。而在整个呼与吸的过程中,你也正一步步愈加深入感受着与他人的一体,与整个宇宙深处的永恒意识近距离呼应。因循自己的天道,人就会明白如何去爱,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明白如何对待一棵树,珍惜一场雨,欣赏一场日落。不是遵循自己天道得来的一切,无论是美德、罪恶、快感、物质,抑或贫瘠或丰裕,甚至是爱,都不能最终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满足。找到自己是必要的前提,是成长的基础。让呼吸的空间返回一个个人本身,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最大化、最真实地到达个人与个人,所有人之间跨越阶级、种族、文化、教条等人人平等层面的那条道路。”

    “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没错。”

    “人应该无法控制或者预感到在什么境况下这种感受才能够降临吧,无法通过特定的逻辑规律,像数学题一样推理演算出来。”

    “这倒是事实,但如果一切都能被当场计算出来,像操作一台精密仪器,生活也会更容易变得无趣。”

    “内生外链。”

    “不要急躁,要静气。”

    “这个倒是不妨试试。”片音看着严老师,有些调皮地笑道,面目却又十分明净。

    “那我们接着说些对如何找到自我也许会有帮助的话题。”严老师似乎越聊兴致越高起来,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味。

    “对于这一主题,你有什么想法呢?”

    片音凝思了好一会,这才答道。

    “我的感受是:一切都在于链接。”

    “你简直是个凝练的天才。”老师称赞着。

    “而我喜欢长篇大论。”

    “能够凝练往往是因为有前人在尽头铺路。”

    “你的观点简练又精准,但我不觉得意外,有好几次我在林中散步,碰巧发现你正望着一些非常细微的东西出神,就是那种目光,很难不让人感觉到你身上散发出那类才气的烟火;你眼睛里有那种东西,你的眼睛告诉别人你会思考,这是不言自明的。因为你对世界,对自然抱有情感,是那种天然的、真正的情感。那时候你太入神了,我完全不想去打扰。”严老师接着说。

    “链接让我想到了自由,我在更年轻一些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意识到,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建立起与自己生长的土地的链接,与其说人忙碌一生寻找自由,不如说他的诞生就等于自由在宇宙中的显现。你与万物的链接,感受的融合,对神或道的仰望,有利于剥除禁锢心灵自由的枷锁,能够源源不断地移动、汇聚、重组自身的能量,与所属的整个体系维持平衡,从而尽可能不虚耗精力。知晓人人具有天赋这一先验意识很重要,好比率先在土壤中埋下了一粒种子,这一点我已经反复强调过很多次。源自自我生产出的资料越少,为了实现自我而必须从所受教育中的阻滞部分吐出来的东西就越多,这时候,人需要打碎很多框架,才能获得新的意识。首先,说得更细节一些,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帮助人通领智慧,而非一味地灌输知识,此外,教育中普遍采取的方式是,概念走在直观之前,这也是一大颠倒,因为如若想要建立人与世界某个或各个部分的核心链接,直观最好先概念而至。所以要自己尝试去将这种颠倒重又再次扭转,明白先实物再概念的重要性。人是社会化产物,就好比事物与人之间生来就隔着智力和意识,所以无法按照其在本原上是什么而被人认知;就好像套用一些哲学概念的说法,尝试划清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区别,自然有其必要性,即便毫不彻底,对个人也有重大意义。其次,人要认识自己的真相,不妨试试冲破时空的限制,将过去、现在与未来互相结合,从中领悟自己的启示。相信自己的直觉,由内生发再与外链接,这两者都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这个打开的过程,自然需要个人自己的参与。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完全没有打开,那么即便全世界最好的导师,最伟大的天才们全都跑来对你进行教导,说再多充满智慧的话语,你也可能一无所获,只觉得烦躁,觉得这一切都是徒劳。在能够内生外链的基础上,人才可能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出想要的自我,才能预见未来,从而决定未来。只有不拘泥于惯常的时空认知,预先看到将要完成的自我,直接进入那种状态,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待到目标达成之后才会有那种状态,你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找到自己的原动力,人在目标显化之前就预先明白自己已经到达了目标。简单来说,想要达成一项目标就直接让自己预先进入已经达成的那种状态,好比不是等到你做到某件事之后才获得了自信,而正是因为你直接先进入了那种自信的行动状态,才会有到达。对你个人来说,在你行动之前就已经确定,看到并且拥有了结果,只是日后待这种结果显现出完全具体的外部形态,才能同时被他人看见,而不再是仅仅映现在你一个人眼中而已。人要逃脱社会对其内心感受的限制或异变的宿命,这并不容易,除非自我在被外界侵占到某重大临界点之前,就已经撕破了现实的面具。如果你无法在此刻将未来拉住并显形,那么你原本拥有的未来可能已经脱离先前的轨迹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一条别人希望你去复制的道路。”

    “这部分内容符合我的亲身经历,所以感觉比较好懂。”片音望着湖水,一只蜘蛛在湖面上滑行,荡起涟漪。

    “给我讲讲信仰吧。”

    “你以何种方式信仰?”

    “月亮。”

    “真是美妙,这话现在该轮到我说了。”老师的声音里带着一贯的从容与风趣,这与他仁爱的面部表情调和得恰到好处,让人感觉很自在。

    “首先,我要说的是,信仰是行动的本能。人需要信仰,而如今世界上很多人都没有建立信仰,都是些实证主义者。人抛弃信仰,只是因为他认为信仰根本没那么重要,也完全不是什么生活中的必需品。就和前面提到的天赋一样,他判定信仰也是遥不可及,与普通人无关,对自己来说很是陌生,充满距离感的东西。有关这一话题本身,需要明确提及的是:人的信仰渴求的第一要义是自发性,每个人的信仰都必须由自己的内心产生,人得以自己的方式形成自己的信仰,这样信仰才能在你生命中显示出你自身拥有的全部本源。不求信仰和要求所有人都信奉同一种信仰一样是一种谵妄,肉体凡胎无法只靠拥有物质、科学、智力等这些生命中重要的辅助工具来解决人生最根本乃至最核心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很明显这是一种错置,一种僭越。任何企图用完全一致的信仰圈住所有人,要求人人依照同一标准信奉同一教义的行为,无论表面多么冠冕堂皇,实质都是某种暴政运行的工具。人可能会从各种宗教、文化中得到关于自身的某种启示,但如若他决意建立起一种和其它人完全一模一样的信仰,则这种信仰绝非是他本人真正的信仰,也谈不上是出于他自己的意愿。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就好比佛陀本人并不期望人的叩拜,而是希望人人能够自己成佛。一种信仰即便听起来再完美,再充满善意,同一个社会完全只信奉一种一模一样的信仰,也无疑是荒谬的。人与人的信仰可能具有共通性,但无法完全相同,一个人看不见的东西,对于另一双眼睛却是显见的;一个人看到的是同时性,而在另一个人眼里反映出的却是连续性。我希望人们能够了解,既然造物主将你带到这个世界,你就有权利相信这一世间一定存在着关于你的真理,人人需要自己直接与最高的宇宙意识产生链接,建立自己的信仰,重要的是,这信仰只为‘我’这个具体的人而存在,确认它一开始就存在于‘我’本身。”

    “这让我想起了某些读书的经历。”片音说。

    “好像任何书籍都无法让你完全同意里面的所有观点,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分歧。那些描写男女之爱的内容就更不用说咯,我记得在我开始读这类小说时,二妈总是显得有些警觉,我记得她跟我说,‘市面上所有爱情小说加在一起,最突出的‘功绩’就是成功地将女人容器化,男人肉块化了。不少畅销书,文学名著也不例外。’我当时年纪还小,不是特别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后来才稍微知道些,总感觉这句话能一直放在嘴里咀嚼,偶尔还能从里面翻出点新东西来。”

    “这很像是你二妈会说的话,虽然我们才做了几个月的邻居,但她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当中其实也涉及到了比较的问题,有一部分人通常会倾向于认为这种长期被文学作品等塑造出来的爱情氛围,对男人只有好处和利益,而对女人却带来了无尽的伤害。其实到了这里,已经又牵扯出了另一个问题:这依旧与人们不断沉溺于将男人和女人推入比较、推向对立的深渊的这一习性有关,人们往往不自觉就把两者放在各自的对立面,比比哪一方谁更凄惨,或者谁获利更多,然后相互憎恨。但这实际是个两败俱伤的局面,毕竟盲目的婚恋观在阻隔人探求到那个原本的他自己这一点上,不会只对女人有效,对男人也同样如此。而找到自己是第一要义,这我在前面也已经不断重复过了。两个尚未找到自己的个体在爱情和婚姻的构建中,在最初那些表层的美好褪去以后,大概率也只会相互消耗,两败俱伤,其实是谁也逃不掉,双方都难以全身而退的。在一个社会中,女性取得进步,获益最多的自然是她自身,但从中获益第二多的,也就是男人了;同样,男性的进步对于女人来说也是如此,其实二者是同一条船的两侧,一方受损,另一方也根本逃不掉。另外,我想说,世界上其实没有性别,有的只是人,在人类历史中,尽管由此产生了非常强大的效用,但性别这场骗局其实编织得并没有多精密,我相信你明白我真正的意思。”

    “但很多人永远都会买账。”片音不紧不慢地说。

    这时,湖面的蜘蛛捕捉到一只蠓虫,正拖着一对细长的螯肢,一面前进,一面慢吞吞将那颗覆有绒毛的头颅塞进嘴里。

    喀喳——喀喳。

    “既然谈到了比较,我也就一并展开继续多聊聊吧。我前面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不同而没有差距,这也说明了人之间的不可比较性。但在整个世界,所有人,乃至不用的国家及社会都在忙着从各方面相互比较,当然,他们都是被迫进入这场争斗的,由于盲目,所以根本停不下来。因为整片洪流的开关键并不在你手里,你甚至完全无法意识到这个开关的存在。大人们忙着参与这种将自己活生生物品化、异形化的战争,孩子自然也是从出生那一刻就被这种环境所浸染了。人们发明了很多词汇来彰显自己的傲慢和无知,成功者啦,失败者啦,上层啦,底层啦,肤色啦,人种啦,就好像通过蔑视他人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心满足感而不是自性的腐蚀。但事实上,比较充其量只存在于落入常规低俗斗争中的平庸之辈,真正找到自我的人,是无法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的,因为他的道路上只有他一个人,而这条路在其他人眼中是隐形的。一粒石子和一片树叶要怎么比较?选择自己的本源追求,于你而言,它本身就是完整的,根本不存在任何诸如好坏,优劣的评判标准,更详细地说,即使你为此付出的大量精力按照世俗标准来看没有获得成功,也丝毫不会影响它在你内心所释放的那种独一的光亮与感受。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星星,去找到自己的天道,一棵树有一棵树的天道,一粒沙有一粒沙的天道。降临在你身上的独思,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某种层面上说,在找到自己之前,所有人都是一团类似的困惑,因此,世上只有两个人,找到自己的人和未找到自己的人。也许有人会刻意刁难,说你一直强调天赋,那傻子呢,比如一个智力永远停留在三五岁,或者八九岁孩子阶段的人呢。对此,我想说瞧瞧人被腐蚀得多厉害呀,即使是这样一个孩子,他也有自己独特的快乐源泉,比如他也许最擅长编织,或者做出某种只有他能做出来的玩具,或许擅长观察蚂蚁并从中获得那种最单纯无穷的快乐,这也就够了。简单来说,天赋是带领你走向你所有可能的人生中最好的那一类的向导,而不是促使你虚耗时间,去和他人比较的盲目工具。记住,人与人之间不可比较。显然,并不是只有那种能够‘超越常人’的人生才是值得被正视的人生。所有人生来就都具有来自天地的灵气,如同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都被阳光照耀着一样,只要用心去察觉,或多或少,哪怕再微小也是有的,而这对于个人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另外,我还要再强调一遍,不相信每个人都有天赋,本质上其实是因为没有停下来思考过人到底是什么,如果盲目自傲,没有学会尊重他人,其实也就是不尊重你自己。一个尚未明晰自身天赋,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的人,始终只能过着那种漫无目的生活,无法进行真正的努力,也就很难获得前进的动力。这也会造成一种普遍的人对于自己的轻视,自暴自弃,以及自我践踏;一方面错误地自傲,一方面又自我轻视,在二者同时并存的畸形状态下,人艰难地活着。以上,所有种种,都要求人必须回归到人本身。”

    “但您对未来有积极的信心,您一直是这样。”

    “也可以说我是对人更真实的面目将被更全面地揭露这一社会局面的出现仍存有信心。有人会说,为什么要谈诸如信仰,或者灵魂之类的话题?来点实际的吧,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要赚钱,要吃饭,要过好日子,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恰恰与人长期被蒙蔽成瘾有关,我想说,诸如精神、信仰、灵魂、宇宙、天地…正是这些人们误以为最抽象,最遥不可及,最远离现实的因素,才是生活中对我们来说最亲近、最现实、最真切、最日常急需的,不仅从精神层面上说是这样,在让人吃饱饭的纯物质层面上来看也同样如此。道理再简单不过,一个懵懵懂懂抓不住自己的人,和一个已经认准了自我道路的人,究竟哪个更容易在物质层面有所成就而能够养活自己?倒是在某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后者会出于对自身原则的坚守,而大幅度地,甚至是完全放弃物质上的财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从物质上养活自己的能力。事实上,恰恰相反,只要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攫取到在常人看来数目实在客观的有偿报酬,只是他不愿意走上那条道路,以那种他并不认可的方式虚耗在他看来比金钱更为宝贵的生命——也即是时间而已。现在,具体来说说物质,物质是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如果期望物质能实现超出其物质基础的其它效用,恐怕就只能经历失望了。简单来说,人原本就不是为了争名逐利、为了比较而来到这个世界的,这根本就不是人内在的核心问题,没有人能从这些外部条件的工具中获得内心终极的幸福与安宁,这是人身上的定律,是造物主而不是我规定的。在物质基础外,构建起那些内在永恒感受的因素,主要都来自心灵层面。但竟然真会有人相信,人是最终能满足于金钱和权利的生物,因为整个社会都这么教导。可以想象,在一个人还未曾到达拥有大量财富的那种阶段;或者尚且处于一个较为年轻因而拥有大量物质财富的时间还远远谈不上漫长,也即对于金钱的新鲜感仍处于消耗期,并没有透支殆尽,且由于年纪尚浅(大脑、心智等发育尚未进入到相对完备的状态,从而对有关自我真理的核心问题的本能需求还没有进一步浮出表面)的情形下,短期内生活或许还并不会那么难熬。但请记住,或早或晚,那些心灵内在的问题都一定会找上你,它们一定会,对此,没有人能够逃避。也许在二十几岁以前,只要有足够充裕的物质条件,能满足各类吃喝享乐,且没有病痛,人大多会觉得日子还算过得去,甚至会有些愉快,但再晚一些,这个‘再晚一些’具体在每个人身上降临的时间段并不完全一致,但通常是临近三十岁或者在三十岁以后,到了这一阶段,那些一直紧追着你不放,潜藏在你皮肤底下的关于你自身的那类核心问题将突然间彻底外化,全都向你显露出来。它们就像一个个巨大的飞碟,假使一个人没有事先做好任何对应的准备,那么在这些非同寻常的‘新事物’面前,他整个人的形态都将立刻显得过于单薄,没有能够承接住自身的力量,从而被轻易击垮。到这时候,人会被迫进入一种处处透着无力感和匮乏感的茫然状态,会无比错愕地发现,即便自己同时拥有了出众的外貌,挥霍不尽的财富,健康的体魄,以及青春的年岁等一切被公认为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全部条件,也都无济于事;这时候,无聊,狂躁,迷茫,痛苦,甚至是抑郁,各种问题都将对你抓耳挠腮。人会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就连寻欢作乐也变得那么令自己感到烦闷和痛苦,甚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系列的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吃下半个苹果时,还是感觉很饿,于是他立即接着吃掉了另外一半,在到吃掉第二、第三个苹果时,终于感觉好些了。但等他吃饱以后,就肯定要问:现在我吃饱了,那么人为什么活着?试问谁能否定这一点,人要吃饭,这无可厚非,但人在吃饱的那一刻,就会问,我们为什么要活着?长久以来,人关于物质和金钱的思维具有着普遍的片面性和脆弱性,对于金钱的实质,以及金钱的观念是如何在社会中一步步建构的,都知之甚少。人们之所以会对那种物质充裕的生活充满过高的期望和想象,是因为既缺乏对金钱的本质认识,也不够了解人究竟是何种存在。人很少预见为了达到那些有关物质的目的,他们到底会失去什么,人在积累金钱的时候,同样很少会意识到,金钱也正在消耗你。很少意识到,过分地将人与物质化属性混为一谈所带来的恶果,而这足以腐蚀一切;因为一旦超越其中的某条界限,人就将成为金钱的附庸,沦为金钱的奴隶,到这时候,它索取的代价不是金钱,而正是你自己。更广义上来说,命运惯常捉弄人的一种手段在于:给你充足的物质,自以为体面的教育,而不给予你信仰,让人在饱食终日、年复一年的萎靡无聊中耗尽一生,还以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自己最应当拥有的样子,这就是自己所能过上的‘最理想’的人生。相信我,我活了快五十岁了,这样的人见过太多了,他们所有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都很像是同一个人;社会上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好像一切该有的都拥有了,生活还是无法像原本期望得那样精彩,为何仍是如此令人不快和窒息。所以说,我对未来抱有希望和信心,实质是对人的信心。即便仅仅是维持现状,待积累到一定阶段,等到越来越多人对金钱的幻想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站不住脚,等到越来越多的人被物质喂吐了,金钱万能性的骗局开始被集体捅破——如今世界范围内坐享财富的人当中普遍的空虚,不快,无聊以及乏味就是一种前兆——这种持续的积累终将迎来这样一个临界点,一旦越过它,就会产生反作用,即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也将参与未来社会的构筑,它也将助力于在人群中爆发出全新的力量,爆发出那种亟需召唤新的开端的力量。”

    说到这里,二人一前一后走进了严氏书店。严老师招呼着片音在窗边坐下,文师母端上自己亲手做的茶点。她们打着招呼聊了几句,老师又迫不及待地将先前的话题继续下去。

    “说了这么多关于天赋的内容,我再展开讲讲找到自己的人与认知的关系。首先,尤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找到自己的人,会很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名自育者。对于自育者来说,万事万物乃至整个宇宙都切实成为了你的能量源泉,是你前行的导师。自育者丰富自身认知不是出于逼迫,而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因而在学习的进程中,动力的缺乏完全不再是常态;至此阶段,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再往下走,才可能达到那种类似用自身内在的觉悟唤醒潜存的真我的境界。这也是一种自愈,一种新的自我唤化,就好像皮肤分泌神经酰胺,分泌出油脂保护层一样源于自发和天然。所以说,孩子们应当尽早记住:做个自育者,你有你的行星,你的律,你的数,你的力。找到你灵魂的原始动机,探求某种印刻在你身上的自然律,终有一天,你会感受到那种灵在生命中的孕育和进化,而这一切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即刻且根本性的。当你逐步建立起你独立的思思,当你默默发出自己的第一次声音,哪怕它在别人听来仍很有缺陷,但那即刻对你产生的影响和狂喜之感都将是无可比拟的。你不妨牢记,你必须在这个世界上,在与整个宇宙摩擦碰撞中感受到只属于你的瞬间,这将是使你获得内心安宁的唯一道路。人总是惯于将时间耗费在捕捉表层的比较概念上,例如成功和失败,人们习惯于发出类似的告诫及自我告诫:你要成功,否则就失败了;你想做个失败者吗?失败是很可耻的。可我想问:你呼吸是为了成功吗?所以说,找到自己的呼吸吧,去做对你而言像呼吸一样出于本然而不可遏制,直觉到你必须要做、不得不做的那件事。不要陷入人与人在不断比较中制造的盲目洪流,一片云和一座山要如何比较呢?没有人不是特别的,谁也无法代替你去仰望星空。所谓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总而言之,允许山成为山,树成为树,河成为河。”

    “允许茵片音成为茵片音。”

    老师听着她这句话,当即开怀大笑。

    “我再补充一些,关于你前面简单提到的婚姻啦,爱情啦;要积极去爱,但至于结婚生子这类事情,人还是最好在找到自己以后再去考虑。人之第一要义,是找到自己,这一点,我已经重复过太多次了。在找到自己以前,即便是你的爱,也可能会伤害他人,也伤害到你自己,这种情况,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罕见。当你在尚未找到自己时,无论是你自己的爱,还是他人对你的爱,即便是出于相互间的真心实意,最后也可能只会变成一种沉重的劳役和消耗,变成一种伤害。因为在这时候,人难免处于一种爱无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想要去爱人,或者你以为你是在关心别人,但实际你根本还不具备这种爱的能力,无论给予爱还是接受爱,你都没有这种能力。就像你无法关心他人,是因为你不理解自己,从而无法关心你自己。正如先前已经反复提到过的,人的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找到他自己,随着时间的积累,便很容易深陷在那种处处不通畅的状态:缺爱也不通畅,被爱也不通畅;贫穷也不通畅,富裕也不通畅;丑陋也不通畅,美丽也不通畅;愚笨也不通畅,机敏也不通畅…总之,就是怎么都不通畅,仿佛无论如何都再也无法通畅,仿佛只要还活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连呼吸也不通畅;甚而当自知周围人都真心实意地爱着你时,你最想做的就是发疯,就是砸坏手中的一切,就是想用脑袋去撞墙!想对关切自己的人拳打脚踢,恶语相向…一旦陷入到那种不通畅的境地,这些也全都不足为奇了。好了,让我们还是继续回到最初的主题吧,要知道,爱不是人类特有的发明,是与世间万物一并继承而来的,出于爱,出于自然,人,物,草木…世间万物互为一体;最要紧的,是活在真实之中,活在你的真实中,这是首要的,只要能生活在真实中,人就永远会有希望。还是那句话,比起考虑爱情与名利,或许先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该如何拥有自身。”

    “您的话让我受益匪浅。”片音喃喃道。

    “你呀,你呀。”严老师显然很高兴,沉静时稍显严肃的面颊上重新铺展着笑意,给人以亲近之感,眼角和额头上随之抽出几道皱纹,像一群孩子歪歪扭扭排排站着在海滩边漫步。

    “今天真是很痛快的一天啊。”老师往后仰了仰脖子。

    时间把自己分裂成一秒又一秒,看起来更温和了,但它们张着贪婪的小嘴,一心想要进入到未来。

    话题不断往外冒着,浮游于四壁之间。

    “看你最近在店里收集与嵇康有关的资料,那就点一曲《广陵散》吧。”

    临近日落,严老师抱来一把古琴。

    “现在,我要为你一个人弹琴了,我的好朋友。”

    他坐定,抚琴,手如鸾凤和鸣,不染浊气纤毫,澄然幽篁,铮湱云卷,一声应耳,衔心净梦。

    琴音抚弄手茧,一场跨越时空的交谈,旅人般寂寂独行于秋日旷野,惊起寒鸦阵阵。琴思延宕,纵横交错流溢的声响,披着淡薄暗影,与窗边壁画遥相呼应,渐又融合一体。

    时间正打着盹,却仍旧发出了喝彩。片音感受到幻象对自我所散发出的真诚,被眼前浮动的光带一并团团围住。

    “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会通和合,自性具足。”

    石阶落满星光,回想起白日的交谈,她一路默念着。于家门前几十步开外停立。

    一轮明月高悬枝头。

    “我爱你,你知道的。月亮啊,你知道我很爱你。”

    片音仰头,月亮静静与她对视。

    “你真好啊,你什么都知道。”

    她轻声说着,眼里慢慢涌上一层薄泪。

章节目录

成人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理山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理山杨并收藏成人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