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院子西北角传来鸡叫声,谢蓝衣侧首望去,只见魏承晏正蹲在地上,解童鸡爪子上的绳条,她心下一惊,喊道:“先别解!”
魏承晏手指动作一顿,疑惑地看过来,谢蓝衣小跑过去在他身旁蹲下,道:“得先弄个鸡圈,不然它们会乱跑的,正好家里存的有木棍,你抱些来,弄好后再往上面放块能避雨的木板,以后就不怕下雨了。”
等了几息不见回声,谢蓝衣狐疑地看向魏承晏,却见他正拧着眉头,探着脖子,死死盯着她,那眼神仿佛是在说:你使唤谁呢?
谢蓝衣轻咳一声,装作没看见,随意抓起地上一只童鸡,起身道:“我去炖鸡汤,你在这里慢慢弄。”
说完也不管魏承晏应不应,径直去了厨房。
夜幕已深,院落清净。
三三两两的月光斜射进厨房,银白银白的,可单靠这些处理童鸡还是有些勉强,谢蓝衣又将堂屋的油灯拿过来放在灶台上。
借着烛光,她杀鸡拔毛、清除内脏、切块焯水、加料开炖,一整套动作麻利迅速,一气呵成。
随后她在灶膛前的小马扎上坐下,挑了块手臂粗细的长木棍放进灶膛,开始小火慢炖。
橙黄色的火焰舔舐着锅底,摇曳闪烁,也为谢蓝衣身上镀上了一层柔和光晕。
随着皎月西移,鲜香气味愈发浓郁,从锅盖缝隙逐渐蔓延至厨房四角,又从厨房四角蔓延至整座院子。
终于,可以出锅了。
谢蓝衣雀跃地拍了拍手上灰土,从马扎上跳起。
掀开桐木锅盖,轻薄烟雾携着诱人香味翻腾而出,谢蓝衣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睁眼时,被烟雾熏出的泪水险些从嘴角流出来,这种不是用现代饲料喂出来的鸡,实在太香了!
谢蓝衣一刻也不想等,当即洗手拿来两个大瓷碗,迅速盛满。
相比鸡肉,她更喜欢吃里面的配菜菌菇,于是盛的两碗,一碗多菌菇,一碗多鸡肉。
盛好后,趁着碗底尚未烫手,急步朝堂屋走去,而闻到味的魏承晏已经自觉地丢掉手上木棍朝这边大步走来。
谢蓝衣目光绕过魏承晏看向他身后一角,魏承晏果然还是听了她的话,在那里平地起围栏,搭了鸡圈,只是还未完工,未曾覆上木板。
让谢蓝衣欣喜的是,那围栏被魏承晏立的相当漂亮,一眼望去全是半丈高度,手腕粗细,看的人赏心悦目。
谢蓝衣心情甚好,说起话时嗓音清清甜甜的,对魏承晏道:“赶紧洗手吃饭。”
临进堂屋时又提醒,“别忘了把厨房油灯拿来。”
魏承晏反应慢半拍地回了声:“哦,好。”
谢蓝衣进屋把碗放在四方桌上,又拿来杌子,放在南北两侧,没多久,幽幽烛光随着魏承晏的身影进了屋。
“今天去城里怎么不买盏油灯?总不能以后都这样挪来挪去的吧!”魏承晏将油灯放在四方桌一角,背对着房门坐下,看着烛芯,又不满道,“这灯也太暗了,还不如两只萤火虫。”
谢蓝衣将竹箸递过去,“古代油灯很贵,省油的灯更贵。”
魏承晏接过竹箸,抬眸瞅了眼谢蓝衣,“你兜里银子镶金边了?”
谢蓝衣听得稀里糊涂,“没有啊!”
魏承晏无缝衔接道:“那你怎么不舍得花?”
谢蓝衣理所当然道:“我要养蚕,后面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自然是能省则省。”
魏承晏冷哼一声道:“不吃饭更省钱!”
谢蓝衣点点头,一脸正色,“确实,这里村民都是一天只吃两顿,从明天开始,我们入乡随俗,中午就不吃了,晚饭尽量在天黑前吃,我看别家都是这样。”说罢,谢蓝衣开始埋头吃饭。
魏承晏夹肉的动作顿在半空中,眯起眸子盯了谢蓝衣好一会儿,“…………”
.
翌日,繁星未落,天际未明,谢蓝衣已经穿戴整齐地出了门,一路往东,约摸一里,路口处左转再行过百步,就是张大婶的家。
时辰尚早,路上空荡荡的,风也丝丝凉凉的,两旁桑树抽出的新叶一夜之间似乎又长大不少,苍翠欲滴,宛若碧玉。
谢蓝衣来不及多看,疾步向前走。
不消两刻钟,便站到了张大婶家门前,透过篱笆望去,六间茅草屋全部房门紧闭。
张大婶还未起床。
张大婶是在十年前从外乡嫁入扶桑村的,也是村里唯一日食三餐之户,如此奢华,一是因为她娘家以狩猎为生,又做着小买卖,嫁来时带着丰厚嫁妆,传闻当时羡煞了村里不少人。
而第二,则是因为她是村里第一户开始种植桑树卖药材的,那时价钱高,她种的又多,自然而然成了村里公认的“有钱人家”。
谢蓝衣看着张大婶家的院子,细细琢磨起来。
她家有两院,前院及后院,后院种着瓜果蔬菜,前院放的多是些柴火杂物,听到杂物后面传来打鸣声,谢蓝衣确定那里还有个鸡窝,即便如此,前院依旧显得很空旷,看上去比她整个家都要大,像个小型篮球场。
若好好打理一番,开辟出一块地来用木头搭个棚子,养蚕刚刚好。
堂屋门后的抽木声打断了谢蓝衣的思路,看到那抹开门的深红色身影,谢蓝衣绽开笑脸,挥手打招呼:“张大婶!”
张大婶将解下的横门竹竿放在门边,跨过门槛朝院门走去,脸上睡眼惺忪。
打了个哈欠道:“今儿怎么起这么早?是要去挖竹笋吗?昨日村里人都去了,现下可不剩什么了。”张大婶打开院门,示意谢蓝衣进来。
谢蓝衣随着张大婶向里走,笑意融融道:“不是,是特意来找你的,还是养蚕那事。”
话音一落,张大婶顿下了脚步,谢蓝衣随她顿脚,暗想不妙。
只见张大婶转身面向她,蹙起峨眉,肃声问:“你怎么还提养蚕的事?我让你去拜拜桑神去去晦气,你可去了?”
谢蓝衣没理会张大婶说的什么桑神,向前一步抓着她的手,一脸诚恳道:“张大婶你听我说,你家院子大,用来养蚕最是合适,还能多养些,我们一起盖个棚子,桑叶就用你我两家的,届时制成手帕,再绣点东西,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等挣了钱,你六我四。”
谢蓝衣拿出自己最大的诚意,等了等,张大婶脸上还是丝毫不见喜色。
谢蓝衣开始转换说辞,继续道:“趁着现在养蚕人不多,我们还能抢到先机,如今桑树越来越不值钱,鹿和县肯定会有人想着去养蚕,若我们再拖下去,就吃不到最大红利了!你当年不就是尝试种桑树当药材卖才挣了钱的吗?从前敢尝试,如今怎么就不敢了?”
张大婶沉默了,沉默了好一阵儿,后又重重地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道:“我说你这丫头怎么这么固执?你啊!趁着还年轻,赶紧给自己找个好夫家才是要紧事,捯饬什么养蚕,养蚕哪有你说的那么轻巧?我家当年卖药材,那也是我丈夫听了城里一位官老爷的话,说桑树药材价钱要涨,和你这养蚕可不一样。”
看着谢蓝衣的眸子失落地黯淡下去,张大婶又有些于心不忍,她将略显粗糙的手掌从谢蓝衣掌心里抽出,似是安慰地拍了拍她的手背。
“实话跟你说吧,我这家里的事都是我丈夫说了算,我丈夫是城里的教书先生,他古板守旧,对这种没底的事,他不会去做的,以后你就别再提养蚕的事了,他听见会不高兴的。”
“你为什么要听他的?你明明很想尝试的,不是吗?”谢蓝衣困惑地看着张大婶的眼睛。
昨夜她提起养蚕,张大婶眸子里那一闪而过的惊喜和蠢蠢欲动,她是不会看错的。
“你这是什么话,他是我丈夫,我当然需得听他的。”张大婶笑了笑,只是笑容有些勉强,不等谢蓝衣再开口,又道,“好了,我要去服侍我婆婆和两个孩子起身,就不留你吃早饭了,你也赶紧回去吧!”
张大婶松开谢蓝衣的手,转身进了堂屋,谢蓝衣站在原地,望着张大婶离去的方向,心里一阵繁杂。
东面山头吐出朝阳,送来金色光辉,将整座小院照得几乎发光,可谢蓝衣依旧觉得前方堂屋里黑得不见底,也看不到张大婶的身影,只隐隐听到孩童的啼哭声,以及张大婶故意放轻放柔的哄孩子声。
谢蓝衣浅叹了口气,转身朝外走,帮张大婶关好院门,原路返回。
张大婶不肯和她一起养蚕,她也不能拿把刀架到人家脖子上,还是得找个新法子。
要想把蚕养好,除了桑叶,最重要的就是环境,既要温度适宜,又要干净通风,既不可在太阳下直晒,亦不可放在背阴暗处,还要防止蚊虫叮咬。
不管是哪一条,谢蓝衣家里都不合适。
她家实在太小了,又不像现代盖的是楼房,一间屋子几步就能走到底。
谢蓝衣绞尽脑汁,苦思一路,终于回了家里。
推开院门,视线一下子被西北角吸引。
不知何时,那里已经搭好鸡棚,上面的木板还铺着一层稻草,稻草上压着四根长条棍,瞧着很是结实。
昨日买的三只童鸡两只鸡仔全都在里面,正扑扇着翅膀生机勃勃地低头啄着什么。
谢蓝衣迈脚走去,扶着栏杆向里看,才知地上撒有一层高粱米,不用想,定然是魏承晏撒的了。
这让她简直气也不是,不气也不是,高粱米在这里都是当主食吃的,魏承晏倒好,直接拿来喂鸡,还在地上洒了满满一层,少说也有一斤,实在是浪费。
谢蓝衣转身朝敞着门的东屋走去,想和魏承晏好好说道说道,然而里面却是空无一人。
“魏承晏!”
谢蓝衣又喊着去了隔壁堂屋及厨房,结果也都空空如也。
魏承晏竟然不在?
是去挖野菜还是挖春笋去了?
很快,谢蓝衣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昨日买的那坛高粱酒也不见了,哪有人挖野菜还带着酒的,谢蓝衣肯定魏承晏是走了。
想想也是,同是穿越而来,她是贫苦农妇,只能住茅草房,吃糠咽菜,然而魏承晏不同,他是富贵人家的少爷,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着享福日子,谁会没苦硬吃。
走,谢蓝衣很是理解,但连个招呼都不打,实在让她有些气恨,亏她还把他当朋友。
“妹子!”
倏然,屋外院子里传来一道粗犷沙哑的男声,听上去甚是耳熟。
魏承晏手指动作一顿,疑惑地看过来,谢蓝衣小跑过去在他身旁蹲下,道:“得先弄个鸡圈,不然它们会乱跑的,正好家里存的有木棍,你抱些来,弄好后再往上面放块能避雨的木板,以后就不怕下雨了。”
等了几息不见回声,谢蓝衣狐疑地看向魏承晏,却见他正拧着眉头,探着脖子,死死盯着她,那眼神仿佛是在说:你使唤谁呢?
谢蓝衣轻咳一声,装作没看见,随意抓起地上一只童鸡,起身道:“我去炖鸡汤,你在这里慢慢弄。”
说完也不管魏承晏应不应,径直去了厨房。
夜幕已深,院落清净。
三三两两的月光斜射进厨房,银白银白的,可单靠这些处理童鸡还是有些勉强,谢蓝衣又将堂屋的油灯拿过来放在灶台上。
借着烛光,她杀鸡拔毛、清除内脏、切块焯水、加料开炖,一整套动作麻利迅速,一气呵成。
随后她在灶膛前的小马扎上坐下,挑了块手臂粗细的长木棍放进灶膛,开始小火慢炖。
橙黄色的火焰舔舐着锅底,摇曳闪烁,也为谢蓝衣身上镀上了一层柔和光晕。
随着皎月西移,鲜香气味愈发浓郁,从锅盖缝隙逐渐蔓延至厨房四角,又从厨房四角蔓延至整座院子。
终于,可以出锅了。
谢蓝衣雀跃地拍了拍手上灰土,从马扎上跳起。
掀开桐木锅盖,轻薄烟雾携着诱人香味翻腾而出,谢蓝衣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睁眼时,被烟雾熏出的泪水险些从嘴角流出来,这种不是用现代饲料喂出来的鸡,实在太香了!
谢蓝衣一刻也不想等,当即洗手拿来两个大瓷碗,迅速盛满。
相比鸡肉,她更喜欢吃里面的配菜菌菇,于是盛的两碗,一碗多菌菇,一碗多鸡肉。
盛好后,趁着碗底尚未烫手,急步朝堂屋走去,而闻到味的魏承晏已经自觉地丢掉手上木棍朝这边大步走来。
谢蓝衣目光绕过魏承晏看向他身后一角,魏承晏果然还是听了她的话,在那里平地起围栏,搭了鸡圈,只是还未完工,未曾覆上木板。
让谢蓝衣欣喜的是,那围栏被魏承晏立的相当漂亮,一眼望去全是半丈高度,手腕粗细,看的人赏心悦目。
谢蓝衣心情甚好,说起话时嗓音清清甜甜的,对魏承晏道:“赶紧洗手吃饭。”
临进堂屋时又提醒,“别忘了把厨房油灯拿来。”
魏承晏反应慢半拍地回了声:“哦,好。”
谢蓝衣进屋把碗放在四方桌上,又拿来杌子,放在南北两侧,没多久,幽幽烛光随着魏承晏的身影进了屋。
“今天去城里怎么不买盏油灯?总不能以后都这样挪来挪去的吧!”魏承晏将油灯放在四方桌一角,背对着房门坐下,看着烛芯,又不满道,“这灯也太暗了,还不如两只萤火虫。”
谢蓝衣将竹箸递过去,“古代油灯很贵,省油的灯更贵。”
魏承晏接过竹箸,抬眸瞅了眼谢蓝衣,“你兜里银子镶金边了?”
谢蓝衣听得稀里糊涂,“没有啊!”
魏承晏无缝衔接道:“那你怎么不舍得花?”
谢蓝衣理所当然道:“我要养蚕,后面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自然是能省则省。”
魏承晏冷哼一声道:“不吃饭更省钱!”
谢蓝衣点点头,一脸正色,“确实,这里村民都是一天只吃两顿,从明天开始,我们入乡随俗,中午就不吃了,晚饭尽量在天黑前吃,我看别家都是这样。”说罢,谢蓝衣开始埋头吃饭。
魏承晏夹肉的动作顿在半空中,眯起眸子盯了谢蓝衣好一会儿,“…………”
.
翌日,繁星未落,天际未明,谢蓝衣已经穿戴整齐地出了门,一路往东,约摸一里,路口处左转再行过百步,就是张大婶的家。
时辰尚早,路上空荡荡的,风也丝丝凉凉的,两旁桑树抽出的新叶一夜之间似乎又长大不少,苍翠欲滴,宛若碧玉。
谢蓝衣来不及多看,疾步向前走。
不消两刻钟,便站到了张大婶家门前,透过篱笆望去,六间茅草屋全部房门紧闭。
张大婶还未起床。
张大婶是在十年前从外乡嫁入扶桑村的,也是村里唯一日食三餐之户,如此奢华,一是因为她娘家以狩猎为生,又做着小买卖,嫁来时带着丰厚嫁妆,传闻当时羡煞了村里不少人。
而第二,则是因为她是村里第一户开始种植桑树卖药材的,那时价钱高,她种的又多,自然而然成了村里公认的“有钱人家”。
谢蓝衣看着张大婶家的院子,细细琢磨起来。
她家有两院,前院及后院,后院种着瓜果蔬菜,前院放的多是些柴火杂物,听到杂物后面传来打鸣声,谢蓝衣确定那里还有个鸡窝,即便如此,前院依旧显得很空旷,看上去比她整个家都要大,像个小型篮球场。
若好好打理一番,开辟出一块地来用木头搭个棚子,养蚕刚刚好。
堂屋门后的抽木声打断了谢蓝衣的思路,看到那抹开门的深红色身影,谢蓝衣绽开笑脸,挥手打招呼:“张大婶!”
张大婶将解下的横门竹竿放在门边,跨过门槛朝院门走去,脸上睡眼惺忪。
打了个哈欠道:“今儿怎么起这么早?是要去挖竹笋吗?昨日村里人都去了,现下可不剩什么了。”张大婶打开院门,示意谢蓝衣进来。
谢蓝衣随着张大婶向里走,笑意融融道:“不是,是特意来找你的,还是养蚕那事。”
话音一落,张大婶顿下了脚步,谢蓝衣随她顿脚,暗想不妙。
只见张大婶转身面向她,蹙起峨眉,肃声问:“你怎么还提养蚕的事?我让你去拜拜桑神去去晦气,你可去了?”
谢蓝衣没理会张大婶说的什么桑神,向前一步抓着她的手,一脸诚恳道:“张大婶你听我说,你家院子大,用来养蚕最是合适,还能多养些,我们一起盖个棚子,桑叶就用你我两家的,届时制成手帕,再绣点东西,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等挣了钱,你六我四。”
谢蓝衣拿出自己最大的诚意,等了等,张大婶脸上还是丝毫不见喜色。
谢蓝衣开始转换说辞,继续道:“趁着现在养蚕人不多,我们还能抢到先机,如今桑树越来越不值钱,鹿和县肯定会有人想着去养蚕,若我们再拖下去,就吃不到最大红利了!你当年不就是尝试种桑树当药材卖才挣了钱的吗?从前敢尝试,如今怎么就不敢了?”
张大婶沉默了,沉默了好一阵儿,后又重重地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道:“我说你这丫头怎么这么固执?你啊!趁着还年轻,赶紧给自己找个好夫家才是要紧事,捯饬什么养蚕,养蚕哪有你说的那么轻巧?我家当年卖药材,那也是我丈夫听了城里一位官老爷的话,说桑树药材价钱要涨,和你这养蚕可不一样。”
看着谢蓝衣的眸子失落地黯淡下去,张大婶又有些于心不忍,她将略显粗糙的手掌从谢蓝衣掌心里抽出,似是安慰地拍了拍她的手背。
“实话跟你说吧,我这家里的事都是我丈夫说了算,我丈夫是城里的教书先生,他古板守旧,对这种没底的事,他不会去做的,以后你就别再提养蚕的事了,他听见会不高兴的。”
“你为什么要听他的?你明明很想尝试的,不是吗?”谢蓝衣困惑地看着张大婶的眼睛。
昨夜她提起养蚕,张大婶眸子里那一闪而过的惊喜和蠢蠢欲动,她是不会看错的。
“你这是什么话,他是我丈夫,我当然需得听他的。”张大婶笑了笑,只是笑容有些勉强,不等谢蓝衣再开口,又道,“好了,我要去服侍我婆婆和两个孩子起身,就不留你吃早饭了,你也赶紧回去吧!”
张大婶松开谢蓝衣的手,转身进了堂屋,谢蓝衣站在原地,望着张大婶离去的方向,心里一阵繁杂。
东面山头吐出朝阳,送来金色光辉,将整座小院照得几乎发光,可谢蓝衣依旧觉得前方堂屋里黑得不见底,也看不到张大婶的身影,只隐隐听到孩童的啼哭声,以及张大婶故意放轻放柔的哄孩子声。
谢蓝衣浅叹了口气,转身朝外走,帮张大婶关好院门,原路返回。
张大婶不肯和她一起养蚕,她也不能拿把刀架到人家脖子上,还是得找个新法子。
要想把蚕养好,除了桑叶,最重要的就是环境,既要温度适宜,又要干净通风,既不可在太阳下直晒,亦不可放在背阴暗处,还要防止蚊虫叮咬。
不管是哪一条,谢蓝衣家里都不合适。
她家实在太小了,又不像现代盖的是楼房,一间屋子几步就能走到底。
谢蓝衣绞尽脑汁,苦思一路,终于回了家里。
推开院门,视线一下子被西北角吸引。
不知何时,那里已经搭好鸡棚,上面的木板还铺着一层稻草,稻草上压着四根长条棍,瞧着很是结实。
昨日买的三只童鸡两只鸡仔全都在里面,正扑扇着翅膀生机勃勃地低头啄着什么。
谢蓝衣迈脚走去,扶着栏杆向里看,才知地上撒有一层高粱米,不用想,定然是魏承晏撒的了。
这让她简直气也不是,不气也不是,高粱米在这里都是当主食吃的,魏承晏倒好,直接拿来喂鸡,还在地上洒了满满一层,少说也有一斤,实在是浪费。
谢蓝衣转身朝敞着门的东屋走去,想和魏承晏好好说道说道,然而里面却是空无一人。
“魏承晏!”
谢蓝衣又喊着去了隔壁堂屋及厨房,结果也都空空如也。
魏承晏竟然不在?
是去挖野菜还是挖春笋去了?
很快,谢蓝衣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昨日买的那坛高粱酒也不见了,哪有人挖野菜还带着酒的,谢蓝衣肯定魏承晏是走了。
想想也是,同是穿越而来,她是贫苦农妇,只能住茅草房,吃糠咽菜,然而魏承晏不同,他是富贵人家的少爷,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着享福日子,谁会没苦硬吃。
走,谢蓝衣很是理解,但连个招呼都不打,实在让她有些气恨,亏她还把他当朋友。
“妹子!”
倏然,屋外院子里传来一道粗犷沙哑的男声,听上去甚是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