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胡大成到家,送走粮铺的伙计后,刚要和媳妇孩子一起收拾东西,院门就被敲响了,“六叔,我是元宝。”
“快进来。”胡大成开了门把他拉进来,“元宝咋了?有啥事?”
胡元宝是胡大成的同族侄儿,虽然血缘关系有些远,但胡大成平日里很是照顾胡元宝这个可怜的娃的。
胡元宝他爹胡大亮是他爷奶成亲多年没有孩子领养来的,后来他爷奶有了亲儿女,对胡大亮就跟下人一样,寒冬腊月让胡大亮去城里找活做,结果路上滑摔了一跤,人没了,后来他娘受不了公婆妯娌的虐待,也跑了。
从此他就在叔叔家讨生活,可他爷奶叔婶并没有善待他,三天两头的饿肚子,胡大成和齐氏心疼他,经常给他点吃的,他也时不时偷偷帮他们干农活。
这次逃难事出紧急,他忘了去和胡元宝说,也下意识以为胡元宝会和他二叔一家一起走。
胡元宝红着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胡大成,挣扎了许久,咬着唇问:“六叔,我能跟着你们一起走吗?”
说出这话,他自己都觉得害臊,他爷奶叔婶都怕他逃难路上吃太多,不要他跟着他们一起逃,把他赶了出来,而他为了活命,只能来求族里的族叔。他知道族叔一家也难,可是他想活命,哪怕以后给六叔家当牛做马,他都想活下去。
“六叔,路上我会给你们推车,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你们只要给我口饭吃就行,我不吃多。”
胡大成叹了口气,“好孩子,真是苦了你了。”他知道族兄一家的为人,还以为这种时候,他们会带着元宝的,毕竟胡元宝已经十五岁了,是个成年的男丁了,逃难路上男人多的家庭队伍,别人才不敢惹。没想到族兄一家却不这么认为。
也是,族兄夫妻生了三男一女,两个大的男孩都比元宝大,女孩和他一般大,且元宝的大堂哥已经娶妻生子,粮食有限,放弃他也不意外。
“不过元宝,我们和周家是不打算和里长他们一起逃的,我们要躲到栖虎山上去,这样的话,你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吗?栖虎山上危险,你要是不去,我给你一袋粮食,你跟着里长他们一起逃?”
胡元宝立刻摇头,“六叔,我跟着你们一起。”他当然是要跟着六叔,不然六叔给他粮食和别人一起走,肯定也要被二叔一家夺去。再说了,六叔和周家都是老弱病残,他们都敢去栖虎山,他有什么怕的,他还能帮着保护弟弟妹妹。
齐氏也出来安慰他,胡元宝再三道谢后,跑回二叔家收拾自己那两身破烂衣服。
他的衣服都是两个堂哥穿剩下了给他的,破烂得不能看,但有总比没有好。
他收好了衣服要出门,奶奶还在骂他:“光吃白饭的白眼狼,滚,别想多拿我们家的东西。”
胡元宝没和他们说自己要和六叔家去山上的事,他们便以为他这是收了东西提前一个人踏上逃难路,还是为了面子给了他两斤的豆子,这样村里人也不能说什么了。
胡元宝带着小包袱和两斤豆子来到胡大成家,此时胡大成家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正准备去周家商讨上山的具体事宜。
留下齐氏和胡元宝在家看东西,毕竟这会儿都乱糟糟的,那些平日偷鸡摸狗保不准就要来偷东西,何况和他们刚买了一千斤的粮食回来。
到了周家,胡兰芝说:“我们天黑就走,这会儿所有人心里都着急,就怕有那些坏的来偷东西,我们两家也打不过别人。”
周信点头,“兰芝说的事,咱们买了粮食,杏花里人有不少人看到了,咱们老弱病残的打不过别人,只能偷偷离开。”
定好离开的时辰后,胡大成父女俩回到家,齐氏正带着胡元宝烙饼,炒干粮,一家子匆匆吃了晚饭,把行李清点了一遍又一遍。
等到天黑半个时辰后,胡大成和胡元宝悄悄出了门。
粮食一次搬不完,只能分几次来。胡大成和推着装满粮食的板车和独轮车到了杏花里最外围的周家,周信同样推着装满粮食的板车,周心慈也用箩筐挑着一担粮食,四人一起往北面去。
一路漆黑,但他们不敢说话,也不敢停留,匆匆来到十几里外的栖虎山外围,把粮食藏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做好遮盖,又匆匆跑回。
第二趟就是全家都出来了,锁好门,胡大成推着满满当当一板车的粮食,胡元宝推着一独轮车的瓜碗瓢盆、衣裳被褥等杂物,同时背上还背着个大背篓。
齐氏也背着一大背篓的东西,两手都没空着,一手竹篮,一手包袱,而胡兰芝背上背着弟弟,手里也提着个包袱。
再次和周家人汇合,周信为难道:“大成,我家里东西还没运完,可能还要来一趟。”
胡大成点头,“那我俩再回来一趟,我家里那个水桶去年新做的,也舍不得,下趟来拿。”
周信感激地说谢谢。
这回周信不仅推车,还背着老母亲,而周心慈也背着体弱的弟弟,手里提着两个大大的包袱。
众人再次小心前往栖虎山,等到了小山洞,胡兰芝等人待在山洞里,胡大成、周信和胡元宝则再一次回了村里。
山洞里,两个睡着的孩子被冷醒了,但都乖乖地没有吵闹,齐氏和周心慈拿出被褥将他们包好。
这个山洞足够隐蔽,洞口刚好有块大石头挡着,要进洞都得绕过大石头,才能看到仅容一人通过的口子,胡兰芝去洞口看了看,又砍了几只茂密的树枝,将洞口遮得更加严实,便在洞里生起了火堆,潮湿阴冷的山洞这才慢慢暖和起来。
齐氏和周心慈守夜,其他人便合衣躺下休息,偶尔能远远听到虎啸,众人心惊肉跳一晚上,总算等到了三个男人回来。
胡大成三人再次回来时,天也蒙蒙亮了,齐氏上前紧张问:“没被人发现吧?”
胡大成摇头,“没,我们仨小心着,狗都没惊着一只。”
齐氏点点头,把昨晚烙的饼给他们吃,又问:“里里其他人如今咋样了?”
胡大成:“我们到野猪山半山腰时,看到村里有几点火光,应该是那些打算自家或和亲戚一起逃的人。”
野猪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就在杏花里北面不远处,杏花里的人经常在里面砍柴打猎。
一夜没睡的三人吃过饼,躺着休息了一个时辰就起来,去周围砍了竹子回来打竹尖棒。
除了两个三岁小孩,所有人都有一根长竹尖棒,连不能动的周大娘都有一根比旁人短的。
胡兰芝提议今天就上山找到适合藏身居住的地方,如果没有山洞,就搭木屋。
兵乱还没到他们这里,杏花里也还算安稳,所以就留齐氏周心慈等人留守山洞,胡大成、周信、胡元宝以及胡兰芝则带着竹尖棒和几张饼上了山。
栖虎山鲜有人至,所以草木十分茂盛,光走着都要摔倒,看来后面搬运粮食是个累死人的活计了。
几人走走停停,小心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穿过一大片杉树林,又进了竹林,接着又是山林,走到太阳高挂正上空时,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源,从地下冒出来的山泉水,且水源差不多两百米外就有一个山洞,且比他们昨晚睡的还大了不少,不过洞口不够隐蔽。
不过他们不敢再往深处走了,再往里走说不定就进了老虎窝去了。
众人又在泉眼处转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确定附近就这一个地方有山泉,且坡度较为平缓,适宜起地基,便决定以后定居在这里了。
胡元宝爬上树,四处看了看,没见着老虎的身影。
四人便坐下吃饼,吃好饼,开始收拾干燥的洞穴,又在洞穴里和洞口以及周围都撒上硫磺粉。
将洞穴打扫干净,又砍了些手臂粗的树木做成栅栏,围在洞口周围,最后把木头绑在一起做了个简易木门装在洞口处,便马不停蹄地往山下走。
“快进来。”胡大成开了门把他拉进来,“元宝咋了?有啥事?”
胡元宝是胡大成的同族侄儿,虽然血缘关系有些远,但胡大成平日里很是照顾胡元宝这个可怜的娃的。
胡元宝他爹胡大亮是他爷奶成亲多年没有孩子领养来的,后来他爷奶有了亲儿女,对胡大亮就跟下人一样,寒冬腊月让胡大亮去城里找活做,结果路上滑摔了一跤,人没了,后来他娘受不了公婆妯娌的虐待,也跑了。
从此他就在叔叔家讨生活,可他爷奶叔婶并没有善待他,三天两头的饿肚子,胡大成和齐氏心疼他,经常给他点吃的,他也时不时偷偷帮他们干农活。
这次逃难事出紧急,他忘了去和胡元宝说,也下意识以为胡元宝会和他二叔一家一起走。
胡元宝红着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胡大成,挣扎了许久,咬着唇问:“六叔,我能跟着你们一起走吗?”
说出这话,他自己都觉得害臊,他爷奶叔婶都怕他逃难路上吃太多,不要他跟着他们一起逃,把他赶了出来,而他为了活命,只能来求族里的族叔。他知道族叔一家也难,可是他想活命,哪怕以后给六叔家当牛做马,他都想活下去。
“六叔,路上我会给你们推车,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你们只要给我口饭吃就行,我不吃多。”
胡大成叹了口气,“好孩子,真是苦了你了。”他知道族兄一家的为人,还以为这种时候,他们会带着元宝的,毕竟胡元宝已经十五岁了,是个成年的男丁了,逃难路上男人多的家庭队伍,别人才不敢惹。没想到族兄一家却不这么认为。
也是,族兄夫妻生了三男一女,两个大的男孩都比元宝大,女孩和他一般大,且元宝的大堂哥已经娶妻生子,粮食有限,放弃他也不意外。
“不过元宝,我们和周家是不打算和里长他们一起逃的,我们要躲到栖虎山上去,这样的话,你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吗?栖虎山上危险,你要是不去,我给你一袋粮食,你跟着里长他们一起逃?”
胡元宝立刻摇头,“六叔,我跟着你们一起。”他当然是要跟着六叔,不然六叔给他粮食和别人一起走,肯定也要被二叔一家夺去。再说了,六叔和周家都是老弱病残,他们都敢去栖虎山,他有什么怕的,他还能帮着保护弟弟妹妹。
齐氏也出来安慰他,胡元宝再三道谢后,跑回二叔家收拾自己那两身破烂衣服。
他的衣服都是两个堂哥穿剩下了给他的,破烂得不能看,但有总比没有好。
他收好了衣服要出门,奶奶还在骂他:“光吃白饭的白眼狼,滚,别想多拿我们家的东西。”
胡元宝没和他们说自己要和六叔家去山上的事,他们便以为他这是收了东西提前一个人踏上逃难路,还是为了面子给了他两斤的豆子,这样村里人也不能说什么了。
胡元宝带着小包袱和两斤豆子来到胡大成家,此时胡大成家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正准备去周家商讨上山的具体事宜。
留下齐氏和胡元宝在家看东西,毕竟这会儿都乱糟糟的,那些平日偷鸡摸狗保不准就要来偷东西,何况和他们刚买了一千斤的粮食回来。
到了周家,胡兰芝说:“我们天黑就走,这会儿所有人心里都着急,就怕有那些坏的来偷东西,我们两家也打不过别人。”
周信点头,“兰芝说的事,咱们买了粮食,杏花里人有不少人看到了,咱们老弱病残的打不过别人,只能偷偷离开。”
定好离开的时辰后,胡大成父女俩回到家,齐氏正带着胡元宝烙饼,炒干粮,一家子匆匆吃了晚饭,把行李清点了一遍又一遍。
等到天黑半个时辰后,胡大成和胡元宝悄悄出了门。
粮食一次搬不完,只能分几次来。胡大成和推着装满粮食的板车和独轮车到了杏花里最外围的周家,周信同样推着装满粮食的板车,周心慈也用箩筐挑着一担粮食,四人一起往北面去。
一路漆黑,但他们不敢说话,也不敢停留,匆匆来到十几里外的栖虎山外围,把粮食藏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做好遮盖,又匆匆跑回。
第二趟就是全家都出来了,锁好门,胡大成推着满满当当一板车的粮食,胡元宝推着一独轮车的瓜碗瓢盆、衣裳被褥等杂物,同时背上还背着个大背篓。
齐氏也背着一大背篓的东西,两手都没空着,一手竹篮,一手包袱,而胡兰芝背上背着弟弟,手里也提着个包袱。
再次和周家人汇合,周信为难道:“大成,我家里东西还没运完,可能还要来一趟。”
胡大成点头,“那我俩再回来一趟,我家里那个水桶去年新做的,也舍不得,下趟来拿。”
周信感激地说谢谢。
这回周信不仅推车,还背着老母亲,而周心慈也背着体弱的弟弟,手里提着两个大大的包袱。
众人再次小心前往栖虎山,等到了小山洞,胡兰芝等人待在山洞里,胡大成、周信和胡元宝则再一次回了村里。
山洞里,两个睡着的孩子被冷醒了,但都乖乖地没有吵闹,齐氏和周心慈拿出被褥将他们包好。
这个山洞足够隐蔽,洞口刚好有块大石头挡着,要进洞都得绕过大石头,才能看到仅容一人通过的口子,胡兰芝去洞口看了看,又砍了几只茂密的树枝,将洞口遮得更加严实,便在洞里生起了火堆,潮湿阴冷的山洞这才慢慢暖和起来。
齐氏和周心慈守夜,其他人便合衣躺下休息,偶尔能远远听到虎啸,众人心惊肉跳一晚上,总算等到了三个男人回来。
胡大成三人再次回来时,天也蒙蒙亮了,齐氏上前紧张问:“没被人发现吧?”
胡大成摇头,“没,我们仨小心着,狗都没惊着一只。”
齐氏点点头,把昨晚烙的饼给他们吃,又问:“里里其他人如今咋样了?”
胡大成:“我们到野猪山半山腰时,看到村里有几点火光,应该是那些打算自家或和亲戚一起逃的人。”
野猪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就在杏花里北面不远处,杏花里的人经常在里面砍柴打猎。
一夜没睡的三人吃过饼,躺着休息了一个时辰就起来,去周围砍了竹子回来打竹尖棒。
除了两个三岁小孩,所有人都有一根长竹尖棒,连不能动的周大娘都有一根比旁人短的。
胡兰芝提议今天就上山找到适合藏身居住的地方,如果没有山洞,就搭木屋。
兵乱还没到他们这里,杏花里也还算安稳,所以就留齐氏周心慈等人留守山洞,胡大成、周信、胡元宝以及胡兰芝则带着竹尖棒和几张饼上了山。
栖虎山鲜有人至,所以草木十分茂盛,光走着都要摔倒,看来后面搬运粮食是个累死人的活计了。
几人走走停停,小心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穿过一大片杉树林,又进了竹林,接着又是山林,走到太阳高挂正上空时,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源,从地下冒出来的山泉水,且水源差不多两百米外就有一个山洞,且比他们昨晚睡的还大了不少,不过洞口不够隐蔽。
不过他们不敢再往深处走了,再往里走说不定就进了老虎窝去了。
众人又在泉眼处转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确定附近就这一个地方有山泉,且坡度较为平缓,适宜起地基,便决定以后定居在这里了。
胡元宝爬上树,四处看了看,没见着老虎的身影。
四人便坐下吃饼,吃好饼,开始收拾干燥的洞穴,又在洞穴里和洞口以及周围都撒上硫磺粉。
将洞穴打扫干净,又砍了些手臂粗的树木做成栅栏,围在洞口周围,最后把木头绑在一起做了个简易木门装在洞口处,便马不停蹄地往山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