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郁竺压制住自己刨根问底的欲望,按照之前的分配比例,将两个伙计的月钱算好,然后将数字报给孙二娘。
孙二娘早已劈好柴火,又烧了一大锅面儿汤,喊武松郁竺一起吃饭。
武松毕竟伤筋动骨,身子有些疲乏,睡到日上三竿才醒,这会儿正顶着有些潦草的头发,呲溜呲溜地喝面儿汤。
郁竺也盛了一碗,那汤里半点荤腥也无,就是白水煮面片儿。
联想到快要“入不敷出”的账本,郁竺心下了然——昨天那顿大酒大肉恐怕是孙二娘特意厚待武松的,按照现在的生活条件,这种伙食才是常态。
“我和兄长在此叨扰,叫嫂子破费了。”喝了口汤,郁竺道。
孙二娘行走江湖多年,何尝听不出这话里的试探之意,郁竺早上刚看过账本,自然意有所指。
只不过她将武松看成自家兄弟,郁竺也就是自家妹子,便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坦然道:“生意不好做,养的人又多,也是没办法,不过人生在世,将那黄白之物看重了也没意思,能糊口就行。”
武松奇道:“嫂子,你这处不就两个伙计,怎么说养的人多?”
“兄弟不知,这人哪是那么容易捉到的,我这店名声在外,一个月里,了不得来一两个过路人,光靠这点不得饿死了。”
孙二娘丝毫不加掩饰,看了眼郁竺,继续道:“为此,我当家的将我爹留下来的人,和附近庄上一些青壮拢了起来,统共有二三十个。我们夫妻俩教他们些武艺,他们要是捉了人,就交给我们处理,我们也要定期给些佣钱他们。”
原来捉人小分队,竟有二三十个之多,其中还包括孙二娘的父亲孙元老儿留下的些强盗。
怪不得每个月都有一笔庞大的固定支出。
“这么多人知晓此事,嫂子不怕他们中有谁走漏了消息么?万一有人告发此事可怎么好?”
孙二娘这算是hei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了,郁竺不免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替她担忧。
谁知孙二娘闻言竟然大笑了起来:“我的好妹妹,你这真是一身秀才病。他们都是附近庄上的人,谁会去告发?我当家的每天担着一箩筐人肉馒头去庄上卖,一个个的可抢不及呢。”
“……他们知道是人肉馒头吗?”郁竺有些不可置信。
“怎的不知?”孙二娘理所当然道,“寻常牛肉馒头八文一个,猪肉馒头十二文一个,羊肉的,更要二十五文一个。我家馒头才卖五文一个,也就收些柴火本钱。”
这确实有些叫郁竺三观破碎,她讷讷道:“只是这人吃人,也太……”
这回孙二娘没说话,倒是一旁的武松开了口:“吃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前些年孟州道洪灾,人肉还分档次呢,老瘦男子叫‘饶把火’,妇人青壮叫‘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①”
孙二娘点点头,道:“还是我武二兄弟见多识广。”
郁竺不说话了,埋头吃面,热汤汤的东西吃下去,周身却一片冰凉。
水浒传里的黑店不少,郁竺印象中,吃人的更不在少数——前有王英燕顺他们吃人心肝醒酒汤,后有李逵炭烤李鬼小腿肉。
郁竺以前读这些时,只觉得残忍。直到今日设身处地,才发现,现实的血,其实已经被文字的墨冲淡了。
在实际中,岂是残忍二字可以概括的,分明就是惨绝人寰的恐怖。
可偏偏她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劝孙二娘金盆洗手?
那她有什么办法给这二三十人找到糊口的活计?
庄上人买不到便宜的肉馒头填饱肚子,那愤怒又该向谁发泄呢?
连武松这个差点成为受害人的,对此都无异议,她郁竺又凭什么反对呢?
孙二娘看出气氛不对,打圆场道:“妹子到底是心善,也不必为那些人可惜,都是些腌臜泼才,好汉我们是不杀的。”
郁竺闻言抬头笑了笑,她能感觉到孙二娘向自己释放的善意。
只是,作为一个出生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人,郁竺始终认为,滥杀无辜是不对的、吃人是不对的。
她突然生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渴望——区别于系统任务奖励机制带来的——她希望让这个“吃人”世界变好,哪怕一点点。
想到这里,郁竺咽下了口中的食物,问孙二娘:“张大哥每日卖馒头的地方,去孟州城顺路吗?我想让他帮忙打探个消息。”
“谈不上顺路,只是他也不时要去城里做些买卖,妹子要打听什么。”见郁竺不再纠结吃人的问题,孙二娘也松了口气。
“我想知道孟州州府是怎么处理张都监这事儿的,可有发什么公文告示之类,或者还有没有人再提到我兄长。”
这是和郁竺武松休戚相关的事情,孙二娘自然一口承应下来。
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已到了冬月。
在孙二娘的精心照料下,武松的棒疮已经大好,伤势恢复后,便每天早起练习拳脚。
冬日里能干的事情本来就少,孙二娘跟着武松学拳脚功夫,张青天天出去卖馒头打听消息,郁竺就更闲了。
于是她问孙二娘要了些纸笔,闲来无事时一个人写写画画,写完就烧掉。
为此,武松还专门问过她在干什么。
郁竺只说自己是把想到的东西写下来,看看能不能想起些什么身世的事儿,又因担心写下的东西惹麻烦,索性烧了。
武松听了,未置可否,也不再过问。
其实郁竺是在构思自己的“名将之路”。
写写烧烧下,对于如何完成系统的任务,她心里有了两条比较明确的路。
北宋民风尚且算开放,程朱理学尚未冒头,立女户、在外谋生的女性不算少数,也算为郁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她构想的第一条路,就是上梁山。
毕竟梁山前期战斗力是开挂的存在,大小战役胜利不少,郁竺借着先知和系统的帮助,刷刷经验应该也方便。只是她上了梁山,一定要整肃军纪,决不允许李逵之流滥杀无辜。
只是如今该怎么接近梁山,是一个问题。武松没了性命之忧,自然不会去投奔二龙山,以后三山聚义有没有他的份儿,也不知道。
武松和宋江倒是旧相识,等宋江上了梁山,直接走领导的路子上山应该可行。
不管怎样,尽管上梁山有不少实际操作层面的困难,但也不是不好克服,总体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去处。
相比之下,她构想的第二条路,就有些难了。
要是能设法入朝为官,凭借着先知,斗杀奸臣,灭辽抗金,收复失地,一改靖康之耻的结局,然后执掌乾坤,让这里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理想是很美好的,只不过如何入朝为官,郁竺没有一点路子。
所以,郁竺索性放弃了第二条路,仔细筹谋起第一条路来。
在谋划的过程中,郁竺将系统功能又反复看了几遍,发现其实还是有不少可以用的东西的,比如……玉容丹。
这个东西很神奇,可以修复脸上的一切瑕疵疤痕,要是用来卖的话一定大赚一笔。
只是,这和名将系统有什么关系呢?
对此,系统的回答是:“我们经过广泛充分的调研,发现有些毁容的武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才特意研发出此药。”
好吧,真是考虑周到。
至少这玩意儿献给宋江绝对管用,他最在意脸上的金印了。
正当郁竺在幻想着如何率领一百零八将叱咤风云时,张青带来了新的消息。
这天是十一月初二。
张青是头天下午进城的,因此晚上便没有回来。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还在睡梦中的郁竺便被孙二娘拖出被窝:“妹子,不是不让你睡,只是事关身家性命,我当家的让喊你和武二兄弟一起来商量商量。”
孟州已算北方,北宋时的冬天比现世冷上许多,郁竺第一回过冬天没有羽绒服穿,孙二娘借她的棉衣也扛不住冷空气,因此她缩得跟个鹌鹑似的,被孙二娘提溜到前屋。
到了前屋一看,张青和武松已经坐下吃早饭了。
郁竺奇道,怎么这么早。
虽然现在已经有部分富贵人家一日三餐,但是大多数还是一日两餐。
比如郁竺在张都监家就是三餐,来了十字坡就变成两餐了。
因此她已经习惯了辰时一顿,申时一顿。
这么早吃饭倒是出乎意料。
郁竺伸手也拿了一个馒头,坐下开啃。
张青看了眼郁竺,没有说话,倒是武松先开了口。
“兄长昨日进城,打听得消息,原是我们走了没多久,那妇人就发现有异,却不敢声张,捱到天明时分,才着人到孟州府里告状,只说是府上一个叫阮进的亲随叛了辽国,身上搜出通敌文书为证。”
“阮进因被害怕被人发现,便设计害死张都监等三人,却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家丁发现,打斗过程中,家丁不慎将阮进给杀了。”
“知府听了大惊,火速差人下来,检验了尸首,告慰那妇人,又给张都监的大儿安排了个去处,因人犯已死,便就此结了案。”
当时布局匆忙,漏洞很多,郁竺却并不担心,因为自然有人会圆起来,只是她没想到是张夫人替她圆的。
看来这张夫人也不是一般女子,她与张蒙方夫妻情谊并不算深厚,张都监父母均已故去,且没有兄弟。
这样安排后,家财全是自己儿子的,体面结案后,儿子又能蒙受照顾,对于她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结局,因此她才不会去追究这疑点重重。
她本是无辜之人,如今能安稳度日,郁竺也稍放心下来。
“只是……”武松迟疑了下。
还有只是?郁竺看向武松,心里涌起不祥的预感。
张青接过话头:“只是那张夫人说府上有个叫玉兰的养娘,是那阮进的姘头,偷了些金银逃跑了,全城贴了妹子你的像子,要抓你呢。”
孙二娘早已劈好柴火,又烧了一大锅面儿汤,喊武松郁竺一起吃饭。
武松毕竟伤筋动骨,身子有些疲乏,睡到日上三竿才醒,这会儿正顶着有些潦草的头发,呲溜呲溜地喝面儿汤。
郁竺也盛了一碗,那汤里半点荤腥也无,就是白水煮面片儿。
联想到快要“入不敷出”的账本,郁竺心下了然——昨天那顿大酒大肉恐怕是孙二娘特意厚待武松的,按照现在的生活条件,这种伙食才是常态。
“我和兄长在此叨扰,叫嫂子破费了。”喝了口汤,郁竺道。
孙二娘行走江湖多年,何尝听不出这话里的试探之意,郁竺早上刚看过账本,自然意有所指。
只不过她将武松看成自家兄弟,郁竺也就是自家妹子,便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坦然道:“生意不好做,养的人又多,也是没办法,不过人生在世,将那黄白之物看重了也没意思,能糊口就行。”
武松奇道:“嫂子,你这处不就两个伙计,怎么说养的人多?”
“兄弟不知,这人哪是那么容易捉到的,我这店名声在外,一个月里,了不得来一两个过路人,光靠这点不得饿死了。”
孙二娘丝毫不加掩饰,看了眼郁竺,继续道:“为此,我当家的将我爹留下来的人,和附近庄上一些青壮拢了起来,统共有二三十个。我们夫妻俩教他们些武艺,他们要是捉了人,就交给我们处理,我们也要定期给些佣钱他们。”
原来捉人小分队,竟有二三十个之多,其中还包括孙二娘的父亲孙元老儿留下的些强盗。
怪不得每个月都有一笔庞大的固定支出。
“这么多人知晓此事,嫂子不怕他们中有谁走漏了消息么?万一有人告发此事可怎么好?”
孙二娘这算是hei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了,郁竺不免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替她担忧。
谁知孙二娘闻言竟然大笑了起来:“我的好妹妹,你这真是一身秀才病。他们都是附近庄上的人,谁会去告发?我当家的每天担着一箩筐人肉馒头去庄上卖,一个个的可抢不及呢。”
“……他们知道是人肉馒头吗?”郁竺有些不可置信。
“怎的不知?”孙二娘理所当然道,“寻常牛肉馒头八文一个,猪肉馒头十二文一个,羊肉的,更要二十五文一个。我家馒头才卖五文一个,也就收些柴火本钱。”
这确实有些叫郁竺三观破碎,她讷讷道:“只是这人吃人,也太……”
这回孙二娘没说话,倒是一旁的武松开了口:“吃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前些年孟州道洪灾,人肉还分档次呢,老瘦男子叫‘饶把火’,妇人青壮叫‘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①”
孙二娘点点头,道:“还是我武二兄弟见多识广。”
郁竺不说话了,埋头吃面,热汤汤的东西吃下去,周身却一片冰凉。
水浒传里的黑店不少,郁竺印象中,吃人的更不在少数——前有王英燕顺他们吃人心肝醒酒汤,后有李逵炭烤李鬼小腿肉。
郁竺以前读这些时,只觉得残忍。直到今日设身处地,才发现,现实的血,其实已经被文字的墨冲淡了。
在实际中,岂是残忍二字可以概括的,分明就是惨绝人寰的恐怖。
可偏偏她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劝孙二娘金盆洗手?
那她有什么办法给这二三十人找到糊口的活计?
庄上人买不到便宜的肉馒头填饱肚子,那愤怒又该向谁发泄呢?
连武松这个差点成为受害人的,对此都无异议,她郁竺又凭什么反对呢?
孙二娘看出气氛不对,打圆场道:“妹子到底是心善,也不必为那些人可惜,都是些腌臜泼才,好汉我们是不杀的。”
郁竺闻言抬头笑了笑,她能感觉到孙二娘向自己释放的善意。
只是,作为一个出生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人,郁竺始终认为,滥杀无辜是不对的、吃人是不对的。
她突然生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渴望——区别于系统任务奖励机制带来的——她希望让这个“吃人”世界变好,哪怕一点点。
想到这里,郁竺咽下了口中的食物,问孙二娘:“张大哥每日卖馒头的地方,去孟州城顺路吗?我想让他帮忙打探个消息。”
“谈不上顺路,只是他也不时要去城里做些买卖,妹子要打听什么。”见郁竺不再纠结吃人的问题,孙二娘也松了口气。
“我想知道孟州州府是怎么处理张都监这事儿的,可有发什么公文告示之类,或者还有没有人再提到我兄长。”
这是和郁竺武松休戚相关的事情,孙二娘自然一口承应下来。
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已到了冬月。
在孙二娘的精心照料下,武松的棒疮已经大好,伤势恢复后,便每天早起练习拳脚。
冬日里能干的事情本来就少,孙二娘跟着武松学拳脚功夫,张青天天出去卖馒头打听消息,郁竺就更闲了。
于是她问孙二娘要了些纸笔,闲来无事时一个人写写画画,写完就烧掉。
为此,武松还专门问过她在干什么。
郁竺只说自己是把想到的东西写下来,看看能不能想起些什么身世的事儿,又因担心写下的东西惹麻烦,索性烧了。
武松听了,未置可否,也不再过问。
其实郁竺是在构思自己的“名将之路”。
写写烧烧下,对于如何完成系统的任务,她心里有了两条比较明确的路。
北宋民风尚且算开放,程朱理学尚未冒头,立女户、在外谋生的女性不算少数,也算为郁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她构想的第一条路,就是上梁山。
毕竟梁山前期战斗力是开挂的存在,大小战役胜利不少,郁竺借着先知和系统的帮助,刷刷经验应该也方便。只是她上了梁山,一定要整肃军纪,决不允许李逵之流滥杀无辜。
只是如今该怎么接近梁山,是一个问题。武松没了性命之忧,自然不会去投奔二龙山,以后三山聚义有没有他的份儿,也不知道。
武松和宋江倒是旧相识,等宋江上了梁山,直接走领导的路子上山应该可行。
不管怎样,尽管上梁山有不少实际操作层面的困难,但也不是不好克服,总体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去处。
相比之下,她构想的第二条路,就有些难了。
要是能设法入朝为官,凭借着先知,斗杀奸臣,灭辽抗金,收复失地,一改靖康之耻的结局,然后执掌乾坤,让这里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理想是很美好的,只不过如何入朝为官,郁竺没有一点路子。
所以,郁竺索性放弃了第二条路,仔细筹谋起第一条路来。
在谋划的过程中,郁竺将系统功能又反复看了几遍,发现其实还是有不少可以用的东西的,比如……玉容丹。
这个东西很神奇,可以修复脸上的一切瑕疵疤痕,要是用来卖的话一定大赚一笔。
只是,这和名将系统有什么关系呢?
对此,系统的回答是:“我们经过广泛充分的调研,发现有些毁容的武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才特意研发出此药。”
好吧,真是考虑周到。
至少这玩意儿献给宋江绝对管用,他最在意脸上的金印了。
正当郁竺在幻想着如何率领一百零八将叱咤风云时,张青带来了新的消息。
这天是十一月初二。
张青是头天下午进城的,因此晚上便没有回来。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还在睡梦中的郁竺便被孙二娘拖出被窝:“妹子,不是不让你睡,只是事关身家性命,我当家的让喊你和武二兄弟一起来商量商量。”
孟州已算北方,北宋时的冬天比现世冷上许多,郁竺第一回过冬天没有羽绒服穿,孙二娘借她的棉衣也扛不住冷空气,因此她缩得跟个鹌鹑似的,被孙二娘提溜到前屋。
到了前屋一看,张青和武松已经坐下吃早饭了。
郁竺奇道,怎么这么早。
虽然现在已经有部分富贵人家一日三餐,但是大多数还是一日两餐。
比如郁竺在张都监家就是三餐,来了十字坡就变成两餐了。
因此她已经习惯了辰时一顿,申时一顿。
这么早吃饭倒是出乎意料。
郁竺伸手也拿了一个馒头,坐下开啃。
张青看了眼郁竺,没有说话,倒是武松先开了口。
“兄长昨日进城,打听得消息,原是我们走了没多久,那妇人就发现有异,却不敢声张,捱到天明时分,才着人到孟州府里告状,只说是府上一个叫阮进的亲随叛了辽国,身上搜出通敌文书为证。”
“阮进因被害怕被人发现,便设计害死张都监等三人,却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家丁发现,打斗过程中,家丁不慎将阮进给杀了。”
“知府听了大惊,火速差人下来,检验了尸首,告慰那妇人,又给张都监的大儿安排了个去处,因人犯已死,便就此结了案。”
当时布局匆忙,漏洞很多,郁竺却并不担心,因为自然有人会圆起来,只是她没想到是张夫人替她圆的。
看来这张夫人也不是一般女子,她与张蒙方夫妻情谊并不算深厚,张都监父母均已故去,且没有兄弟。
这样安排后,家财全是自己儿子的,体面结案后,儿子又能蒙受照顾,对于她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结局,因此她才不会去追究这疑点重重。
她本是无辜之人,如今能安稳度日,郁竺也稍放心下来。
“只是……”武松迟疑了下。
还有只是?郁竺看向武松,心里涌起不祥的预感。
张青接过话头:“只是那张夫人说府上有个叫玉兰的养娘,是那阮进的姘头,偷了些金银逃跑了,全城贴了妹子你的像子,要抓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