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魏立国来,沧澜道十州便是国之要地。它位于大荒山北侧,地势险要,关隘众多,易守难攻,是抵御北周侵略的重要屏障。

    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多年来便是大魏和北周的必争之地。

    若是放在先帝年轻时,小小北周自是不做在意的。但如今先帝不在了,对于一个还是个少年人的少帝来说,治理好国家并不容易。

    某一程度上,少帝做的已经足够好了,只是逊色于北周的那一位,以至于现在的大魏处处受北周掣肘。

    这样的状态,少帝心知肚明,百官也心知肚明,但也只是晓得明了罢了。

    沧澜道连丢五州又追回三州一事,盛都各处说书的摊子都说烂了,百姓耳朵也听起茧了,可但凡有人搭腔说起此事,男女老少们还是要过去凑一嘴热闹。

    “闻老将军老了,可他家大郎二郎不还正值壮年么,怎的这回都掉坑里了?”

    “还掉坑呢。现在都在传闻家投敌了,那追回来的三州不过是个缓兵之计,北周就是要趁着这回陛下宣闻家回京,一举拿下咱们大魏呢。”

    搁一旁扒拉菜的婶子收起手,凑过来看那汉子:“胡说。明明是闻家的小三郎追回来的三州,哪来的投敌啊。”

    汉子眉头皱了一下,略微不屑:“那个病秧子啊。他是去了沧澜地,可他那身子骨婶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可能呢。”

    凑热闹的人里,有人不解:“闻家不就两个郎君么?”

    “三个。”一老翁慢吞吞答了一声,然后瞅向婶子,“听说北周人还挺俱这小的?”

    婶子把菜篮子挎在胳膊上,闻言点头:“背地里都叫他玉面修罗。”

    汉子嗤笑,摆着手道:“袁婶子,咱大伙都知道你曾在闻府当过厨娘,但说瞎话也不能这么说吧。”

    说着,他转向大伙儿,似想到什么面露嫌弃:“那闻家小三郎,又弱又邪,从小嘴里说的都是些怪话,吓人得紧,我估计是闻老将军造的杀孽多了,才得了这么个邪祟。”

    汉子乜了眼旁边的婶子,见她不作声,笑嘻嘻道:“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邪祟,充其量就是个恶鬼,还什么玉面修罗,婶子,你别念他家的好,若是真投了敌,他闻家沧澜卫的铁骑怕是能踏平了整个盛都。”

    袁婶子抿抿唇没再说话,闻府封了,闻家女眷进了大牢,如今的闻家不过命悬一线,说是墙倒众人推也不为过,此时起口舌之争无用之极,如此来她何必同这些人浪费时间。

    汉子见袁婶子不说了,还以为自己说动了她,略有安抚安慰地拍了拍她的胳膊。

    不过须臾,他的视线便被不远处勾了去,汉子轻蔑地挑唇,讽道:“瞧着呢,这回闻家可算不得凯旋,少帝不会率着百官出城迎接,喏,区区一个宦官就给打发了。”

    随着汉子的目光,众人随即也望过去。

    啧,与从前相比,寒酸极了。

    没有什么迎接仪式,也没有鼓乐奏起,寥寥几人,拥着一位老宦官歪歪斜斜地站在城门口候着。

    许是承下了太多目光,老宦官往身后瞥了下,见是些寻常百姓,又慢慢悠悠转回头看了看天,瞧着日头盛着,约莫是快到了。

    他把脖子从鼠皮围脖里抻了出来,双手踹在袖子里,端正了几分,眼巴巴地候在城口。

    今日的阳很大,落在人身上夹杂着微弱的暖意,正当所有人都感叹今天是今年冬里天最好的一天时,忽一阵北风刺骨袭来,刮的人皮肉生疼。

    风沙渐迷人眼,阵阵马蹄声自远处奔来,众人皆是闻声一颤,随后开始踏着仓促的脚步挤在城门口,眺着城门之外。

    将军苦战三十载,沧澜十道沧澜卫。

    “回来了回来了!”人群之中有人大喊,指着远处裹在风沙之中的一队人马。

    站在路中的老宦官探探头,瞧见实了,整整衣袍,冲一旁的人轻轻点了点头。

    那人随即会意,扭头冲着身后大喊:“盛都禁都军准备,恭迎闻老将军,还京——”

    话音将末,禁都军便从盛都的四面八方涌了出来,黑甲金刀,黑压压的一片聚在城口,那一刹那血杀之气迎面而来,不似恭迎,倒似论罪。

    寻常人哪儿见过这等场面,不由吓得两腿发软,堪堪后退,一时之间围在城门口的人少了大半。

    纵然还有些胆子大的,也不敢离近瞅,只搁那个不显眼的地方猫着,抻个脖子往外瞟。

    马蹄声由远及近,又由重渐轻,飞沙沉寂,浮尘之中渐露真容,城门之外,那为首之人微仰着头,盯着城门上‘盛都’二字,怔了片刻。

    这片刻似乎很久,又似乎只有眨眼之间。

    “盛都盛景未变,只是今朝不复从前……”来人略显苍白的唇自嘲般扯出一个弧度,随后黑眸辗转,遥遥的与那城门里的老宦官对上了视线。

    马蹄缓缓踏动,他牵制着缰绳,稳稳坐于马上穿过城门,光影斑驳,他麻衣银甲,额上系着孝带,在众目睽睽下一人一马入了盛都。

    他的身后,城门外,是见不到尾的沧澜卫,他们立在原处,没有移动的架势,只是静静地望着那已入了城的人,万众视线归一,沉重而深情。

    不过此情此景,于盛都众人来讲,着实是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他是谁啊?闻老将军呢?”

    “不知道啊,这架势,不会是真投敌了吧。”

    “……”

    流言蜚语窜起,像是密密麻麻的蚂蚁,蛀蚀着早已不堪的腐木。在宫中数十载,老宦官早已揣测出眼前人的身份,脸上堆砌好笑容,往前一步,躬身行礼。

    “老奴恭迎闻三公子回京。”

    无人回应他,老宦官清了清嗓子,身子又往下压了几分,再次道:“奴恭迎闻三公子归京。”

    还是没有回他,老宦官心中思绪乱飞,正想着要不要再来一遍时,头上忽地传来一声极为冷淡的声音。

    “撤了禁都军。”

    “这……”老宦官自是没料到闻昭这般直接,当时便直起身子,略显张皇地抬头看向他。

    这一看,便是真真切切地瞧清了人。

    闻昭,那个在沧澜地连追三州,打的北周叫苦连天的玉面修罗,本人长的却根本不像个在战场上拼杀的将军,反倒似进京赴考的文弱书生。

    闻家都是美人胚子,不过闻昭却不似他那两个哥哥般明朗结实,虽也是清秀俊逸的,但却夹带着股阴冷之气,加之他肤白似雪,便纵着鼻尖上的殷红小痣更为扎眼,凭添一种病态般的邪气。

    他盯着他,见那双眸子寒得紧,也刺骨得紧,明明他就淡淡地看着,却让老宦官觉得自己像是坠进了千年的冰窟里,浑身都是侵骨的冷,骇人的麻。

    他硬着头皮,颤声道:“不知闻老将军现在何处?”

    “城门外。”

    “这……一路车马劳顿,便劳烦三公子请老将军早些进城吧。”老宦官低着头温声道。

    闻昭面无表情,冷眼扫过禁都军,沉声问:“以什么身份进城,罪人?还是英雄?”

    见宦官答不出来,闻昭便翻身下马,卸了银甲与长剑,静静走到禁都军前,他声音不重,甚至没什么太大的情绪,可莫名的让人压抑得紧。

    “既是问罪,便拘我一人。”

    岁暮天寒,银甲坠地,闻昭只着了一件单薄的、血迹斑斑的素麻衫,一人挡在禁都军前。

    盛都的天,诡谲多变,一场乌云遮日,让整个盛都暗淡下来,在黑甲禁都军的衬托下,那血染的白衣格外醒目。

    老宦官眼见局势不妙,依旧维持着假笑,凑到闻昭身边小声道:“小公子,陛下哪里是问罪,不过是想了解沧澜地的战况罢了。”

    “战况……”闻昭莫名嗤了一下,往前走了一步,“既如此,便不可耽搁了。”

    他走的那一步,气势压人,为首一排的禁都军本能般往后退了一步。老宦官在旁边急得冒汗,若是让闻昭这么冠冕堂皇地闯进皇宫,这陛下失了颜面,到时候倒霉的可是他自己了。

    于是他也顾不得什么,仓促间随意找了个借口便道:“小公子,入宫面圣,这一身必然不行的,不若小公子先换身衣服,再容老奴回去禀……”

    那冷若冰霜的眼神再度袭过来,老宦官猛地意识到自己失言,再顾闻昭这一身行头,披麻戴孝,难不成……

    军报上未说过啊!

    似猜到老宦官心之所想,闻昭启唇道:“数百军报石沉大海,沧澜地孤立无援,沧州之战血染五道,伏尸百万。”

    他胸膛微微起伏,转身从战马旁拽出一个布袋子,随手扔在地上:“战败之因,不过一堆破铜烂铁。”

    ‘不过’二字被他一带而过,可音再轻,落在人心上亦是重中之重,足以给在场每一个人当头一棒。

    一片雪花施施然的从天上飘落下来,风,变柔了,闻昭额上孝带带尾飘曳随风,他目光凄然,望着城门外的沧澜卫,接下来的话字字泣血:“时至今日,我父亲兄长、我闻家的沧澜卫无一人是有罪之人,更无一人……是该在沧澜地平白战死之人。”

章节目录

将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一克拉松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克拉松子并收藏将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