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觉得应该和李泽厚先生写过的三本思想史论,古代、现代、当代的思想史论放在一起看,因为《美的历程》其实不只是美的历程,更是民族思想、民族心灵的历程,这个历程和思想史是不能分割来看的。
一个方面,审美的变化其实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思想的变迁;另一个方面,在整个的流变过程当中,能看出一条主线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思想和美学的变化其实都是这种主线流变的反映,一个反映在伦理学领域,一个反映在美学领域罢了。
张世英先生的《哲学概论》中提到了一个“中心与周边”的概念,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心,物质资料这些东西是周边,在车轮式前进的过程当中,周边变化的速度日新月异,但是这个精神内核,也就是中心,是变化得非常非常缓慢的。我觉得这个中心、这个核,对应的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所以李泽厚先生在整个《美的历程》当中,其实有意无意地反映了这个核——在我的理解中,他认为这是实用理性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性发展是李泽厚先生在古代思想史论里的原话,其实简单可以理解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留的基础上扬弃,这不仅是思想的变化过程,也是美学的变化过程。
一方面,美学从起源开始一直在随时代发生变化,比如说商代的青铜器,指向了一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神秘巍峨的力量,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巫术传统褪色,青铜饕餮就失去了权威地位,青铜器纹饰就开始以更加写实的方式出现了。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也就是理性主义,从礼乐制度出现开始就是一以贯之的,他贯彻了各个时期的审美特色。也就是说,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国的美学是更多着眼于功能,而不是纯粹的实体的,它是实用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没有西方那种彻底的“形而上”的东西,即使是道家抽象的玄思,也会讨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它会讨论入世和出世的问题,这反映出我们从一开始的出发点、一些根深蒂固的认识就是为现世生活服务,而不是纯粹理性的批判。
所以才有一开始说的、为什么把建筑单列,因为建筑其实我觉得最能反映这种区别,中国的宗教建筑其实很少,即使是寺庙,内部设计也是接近日常生活的,园林的话更多追求是一种自然的和谐,而不是超自然的玄思,可以是浪漫主义,但不是神秘主义。
总而言之,从这本书我联想到了古代思想史论,并且结合伦理学和美学认为李泽厚先生讲的“它在审美心理上是某种待发现的数学结构方程,它的对象化的成果是‘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这也就是积淀的形式,美的形式”。这个美的形式的变化就是“创造性发展”,就是保留实用理性精神的、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创新的模式,这个模式一以贯之,直到今天其实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观念。
20201214
一个方面,审美的变化其实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思想的变迁;另一个方面,在整个的流变过程当中,能看出一条主线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思想和美学的变化其实都是这种主线流变的反映,一个反映在伦理学领域,一个反映在美学领域罢了。
张世英先生的《哲学概论》中提到了一个“中心与周边”的概念,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心,物质资料这些东西是周边,在车轮式前进的过程当中,周边变化的速度日新月异,但是这个精神内核,也就是中心,是变化得非常非常缓慢的。我觉得这个中心、这个核,对应的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所以李泽厚先生在整个《美的历程》当中,其实有意无意地反映了这个核——在我的理解中,他认为这是实用理性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性发展是李泽厚先生在古代思想史论里的原话,其实简单可以理解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留的基础上扬弃,这不仅是思想的变化过程,也是美学的变化过程。
一方面,美学从起源开始一直在随时代发生变化,比如说商代的青铜器,指向了一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神秘巍峨的力量,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巫术传统褪色,青铜饕餮就失去了权威地位,青铜器纹饰就开始以更加写实的方式出现了。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也就是理性主义,从礼乐制度出现开始就是一以贯之的,他贯彻了各个时期的审美特色。也就是说,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国的美学是更多着眼于功能,而不是纯粹的实体的,它是实用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没有西方那种彻底的“形而上”的东西,即使是道家抽象的玄思,也会讨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它会讨论入世和出世的问题,这反映出我们从一开始的出发点、一些根深蒂固的认识就是为现世生活服务,而不是纯粹理性的批判。
所以才有一开始说的、为什么把建筑单列,因为建筑其实我觉得最能反映这种区别,中国的宗教建筑其实很少,即使是寺庙,内部设计也是接近日常生活的,园林的话更多追求是一种自然的和谐,而不是超自然的玄思,可以是浪漫主义,但不是神秘主义。
总而言之,从这本书我联想到了古代思想史论,并且结合伦理学和美学认为李泽厚先生讲的“它在审美心理上是某种待发现的数学结构方程,它的对象化的成果是‘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这也就是积淀的形式,美的形式”。这个美的形式的变化就是“创造性发展”,就是保留实用理性精神的、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创新的模式,这个模式一以贯之,直到今天其实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观念。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