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权主义发展浪潮的逻辑梳理
(一)西方女权主义的第一次浪潮
1. 时间:1792-1960s
2. 定义
女权运动(feminism movement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又译妇女解放运动或女性运动,即反对歧视女性,使女性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两性权利完全平等的女权革命家的一项社会目标或社会运动。
在男权制社会,争取妇女解放意味着首先要制定保障女子在种族、性别、财产上完全平等及婚姻自由的法律。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歧视、玩弄、残害妇女的传统偏见和习惯势力,逐步实现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各个方面的平等。
3. 时间节点
1)why 1792?
Mary Wollstonecraft 《Frankenstein》科学怪人
《为女权辩护》
2)Why 1960s?
4.效果
以要求与男子享有相同经济、政治权利为目标的第一浪潮女权主义以实践为主,侧重于通过推动立法来实现其理论主张,因而在社会行动层面引发了大规模的妇女同工同酬运动以及各国女性争取选举权运动。
这些运动促成了当时许多国家的重大变革,也使妇女成为了一支不可低估的社会政治力量,妇女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成为全社会都必须正视与接受的现实。
关键词:
女性
男女平等
权利
政治运动
5.第一次浪潮的缺陷?
(1)顺理成章地接受了现象背后隐藏的传统的“男性化”的二元思维模式,因此也附带承认了其后隐藏的“男优女劣”等文化价值观;
(2)“同一性”平等其实是以男性为标准、向男性看齐的平等,所以剔除了女性特有的本质;
(3)在忽略两□□实差异的前提下,第一浪潮的西方女权主义基于对所谓平等与机会的天真信仰,基于对自由竞争的过分钟爱,基于对国家政府干预调控的拒绝,基于对妇女加以任何区别对待政策的反对,因为在实际上一方面助长了现代父权制假借性别中立的姿态而继续在公共领域扩大性别不平等的能效,另一方面也使性别不平等的实质被各种形式化的社会虚假表象所遮蔽了。
(二)西方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
1. 时间:1949-1970s
波伏娃《第二性》1949出版
2.重要理论作品:《第二性》
《A Room of One’s Own》Metaphor:隐喻,求女性的地位解放
Why did the Social Movement Begin?
中产阶级白人女性受过良好教育,在二战期间有机会从事高薪工作。但是当男人从战场上回来时,他们得到了好工作。与从事同样工作的男性相比,女性挣的钱更少、晋升的机会更少,或者她们成为家庭主妇,独自在家带孩子。
好莱坞男女演员薪水鸿沟:女星片酬比男星少
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妇女运动之母,解放所有家庭主妇的家庭主妇
3. 第二次浪潮的转向和影响
(1)从政治运动走向更全面的社会运动;
(2)将思维拷问的触角延伸至“权利”背后的“权力”
(3)深入挖掘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内在社会文化原因
(4)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广泛的妇女群众运动密切结合;
(5)从对女人的关注到对女性意识的关注;
(6)第二次浪潮中的女权主义者不再像她们的前辈那样迷恋建构于“同一性”基础上的男女平等,她们意识到在性别歧视根深蒂固、无处不在的社会体系中,“男女平等”不仅仅是两个抽象而理性的男人或女人之间的平等,而应当是两个具体的男人或女人之间的平等。
(7)妇女不应当“什么都当”“什么都干”,社会为两性提供的“平等权利与机会”也不能简单机械地执行为“相同的权利和机会”,事实上,具有特定社会性别立场的法律比一般性别中立的法律更能保障两性之间的事实平等。
(三)西方女权主义的第三次浪潮
1. 时间:“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一词首次出现于1980年代
2. 变化
第一次:权利平等;女性(gender)
第二次:权力平等;女性意识
第三次:差异平等;女人(female)
政治——社会——文化
3.主要特征
(1)从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理想浪漫的“权力平等观”到第三次现实功利的“差异平等观”
①承认性别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不再视性别差异为问题,不再认为性别差异必将导致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②以是否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为基准,强调男女平等的功能价值,关注如何以正当的方式尊重、保护两性差异。
(2)多元的、内部存在不少在定义、斗争目标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差异和持甚至相互排斥观点的女权主义流派。
(一)西方女权主义的第一次浪潮
1. 时间:1792-1960s
2. 定义
女权运动(feminism movement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又译妇女解放运动或女性运动,即反对歧视女性,使女性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两性权利完全平等的女权革命家的一项社会目标或社会运动。
在男权制社会,争取妇女解放意味着首先要制定保障女子在种族、性别、财产上完全平等及婚姻自由的法律。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歧视、玩弄、残害妇女的传统偏见和习惯势力,逐步实现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各个方面的平等。
3. 时间节点
1)why 1792?
Mary Wollstonecraft 《Frankenstein》科学怪人
《为女权辩护》
2)Why 1960s?
4.效果
以要求与男子享有相同经济、政治权利为目标的第一浪潮女权主义以实践为主,侧重于通过推动立法来实现其理论主张,因而在社会行动层面引发了大规模的妇女同工同酬运动以及各国女性争取选举权运动。
这些运动促成了当时许多国家的重大变革,也使妇女成为了一支不可低估的社会政治力量,妇女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成为全社会都必须正视与接受的现实。
关键词:
女性
男女平等
权利
政治运动
5.第一次浪潮的缺陷?
(1)顺理成章地接受了现象背后隐藏的传统的“男性化”的二元思维模式,因此也附带承认了其后隐藏的“男优女劣”等文化价值观;
(2)“同一性”平等其实是以男性为标准、向男性看齐的平等,所以剔除了女性特有的本质;
(3)在忽略两□□实差异的前提下,第一浪潮的西方女权主义基于对所谓平等与机会的天真信仰,基于对自由竞争的过分钟爱,基于对国家政府干预调控的拒绝,基于对妇女加以任何区别对待政策的反对,因为在实际上一方面助长了现代父权制假借性别中立的姿态而继续在公共领域扩大性别不平等的能效,另一方面也使性别不平等的实质被各种形式化的社会虚假表象所遮蔽了。
(二)西方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
1. 时间:1949-1970s
波伏娃《第二性》1949出版
2.重要理论作品:《第二性》
《A Room of One’s Own》Metaphor:隐喻,求女性的地位解放
Why did the Social Movement Begin?
中产阶级白人女性受过良好教育,在二战期间有机会从事高薪工作。但是当男人从战场上回来时,他们得到了好工作。与从事同样工作的男性相比,女性挣的钱更少、晋升的机会更少,或者她们成为家庭主妇,独自在家带孩子。
好莱坞男女演员薪水鸿沟:女星片酬比男星少
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妇女运动之母,解放所有家庭主妇的家庭主妇
3. 第二次浪潮的转向和影响
(1)从政治运动走向更全面的社会运动;
(2)将思维拷问的触角延伸至“权利”背后的“权力”
(3)深入挖掘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内在社会文化原因
(4)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广泛的妇女群众运动密切结合;
(5)从对女人的关注到对女性意识的关注;
(6)第二次浪潮中的女权主义者不再像她们的前辈那样迷恋建构于“同一性”基础上的男女平等,她们意识到在性别歧视根深蒂固、无处不在的社会体系中,“男女平等”不仅仅是两个抽象而理性的男人或女人之间的平等,而应当是两个具体的男人或女人之间的平等。
(7)妇女不应当“什么都当”“什么都干”,社会为两性提供的“平等权利与机会”也不能简单机械地执行为“相同的权利和机会”,事实上,具有特定社会性别立场的法律比一般性别中立的法律更能保障两性之间的事实平等。
(三)西方女权主义的第三次浪潮
1. 时间:“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一词首次出现于1980年代
2. 变化
第一次:权利平等;女性(gender)
第二次:权力平等;女性意识
第三次:差异平等;女人(female)
政治——社会——文化
3.主要特征
(1)从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理想浪漫的“权力平等观”到第三次现实功利的“差异平等观”
①承认性别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不再视性别差异为问题,不再认为性别差异必将导致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②以是否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为基准,强调男女平等的功能价值,关注如何以正当的方式尊重、保护两性差异。
(2)多元的、内部存在不少在定义、斗争目标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差异和持甚至相互排斥观点的女权主义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