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儿是在十五年前穿到这个世界的,她穿到了《金风玉露一相逢》这本书上,还是悲情女三郑妤。
其实她穿过来的时候,郑妤刚出生,所以说,郑妤就是张兰儿,张兰儿就是郑妤。
这本书当时非常热销,大学生张兰儿自然也是它的万千书迷之一。
张兰儿只是个普通学生,当时特别喜欢《金风玉露一相逢》这本书,然后五月份出了沈序同款的玉玦,张兰儿便也去买。
可惜去的晚,已经卖光了。
张兰儿正失落时,隔壁古董店的老爷爷悄声对她说:“来这儿。”
张兰儿虽然心中疑惑,但到底见那店面正经敞亮,老爷爷面慈心善的模样,便就收拾了情绪,抬脚进去了。
老爷爷领着张兰儿到了木柜前,拿出一个小铁盒,他当前张兰儿的面轻轻地将它打开,然后赫然见那铁盒里躺着一枚精致的白玉玦,张兰儿仔细瞧了,竟与她想买的那款玉玦一般无二!
只是实体店卖的是假玉,全当用来作装饰之玩意,而这里是古董店,那玉玦浑身泛着羊脂般的油光,又雕刻精细,还这样小心封存,一看就是真品。
张兰儿一个贫穷女大学生,哪里买得起!
老爷爷似乎看出了她的窘迫,摆摆手笑道:“送你!”
什么?张兰儿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
“这太贵重了。我可不能收。”张兰儿欠他已经拿着玉玦向自己走来,急得直喊。
“我是一个老人,常看到你,觉得有缘,而且我又无亲无靠,这块玉玦是我最宝贝之物,我要将它送给一个懂得珍视它的人!”老爷爷没有停止走过来的动作,仿佛真的很坚决。
张兰儿有些动摇,“老爷爷,您真的想好了吗?这个玉玦真的很珍贵啊。”
“放心。我只是老,还没到糊涂的时候,你就安心收下。这玉玦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原款哦。”
老爷爷是个年过六甲的老人,但能看出他气质非常,身姿飘逸。
“您知道这本书?”
张兰儿有些惊讶,光看老爷爷的样子,觉得他应该不喜欢这类流行的言情书。
老爷爷却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笑着。
夕阳西下,晚暮余晖映照着这条街,古董店上“流芳百世”的牌匾微微发亮,留下了一片温润斑驳的光影。
那块玉玦似乎有着无与伦比的魔力,鬼使神差地,张兰儿接下了那块玉玦。
她回去以后拿着《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图片上的玉玦进行比对,发现真的一模一样。
书里说,这块玉玦是沈序的,历史上这块玉玦是孝崇文武皇帝的。
或者作者的确把孝崇文武皇帝作为了沈序的原形。
历史上的孝崇文武皇帝却非常专情,与恩仁贤德武孝皇后十分恩爱。
张兰儿,不知道为什么老爷爷会有这个玉玦,但她决定,明天把玉玦还回去。
她那晚太激动,还是捧着玉玦睡的。
只是第二天醒来,就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是一本书上,就是她最喜欢的那本!
她穿成还是悲情女三,郑妤!
《金风玉露一相逢》这本书作为痴情虐恋的典范,真的引起了十分大的争议。
故事如下:
京中郑府的二小姐郑媗,偶遇男主晏府,两人互生情愫。而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是,女主偶然救下的男二沈序,他是夏国的帝王,为人暴戾狠辣,遇上温暖如春的女主,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她。
后来,沈序逃回夏国,主动向祁国开战,祁国战败,沈序便向祁国讨要了女主。
可是女主只爱晏府,所以对沈序的爱从来不肯接受。沈序一系列强取豪夺,女主痴情不改。沈序便让祁国把晏府的人头送到了女主面前,女主就疯了,为爱殉葬。
沈序却成了千古一帝,孤独终老。
这么老套!当初张兰儿已经吐槽了很久,但是她是这本书的作者二月春的书粉,所以只能支持,宠着呗!
出人意料的是,大部分书迷都很喜欢沈序这个男二。
她们说:“健康的恋爱自然重要,但是畸形的恋爱实在精彩!”
有一种观点认为沈序才是真正的男主。
张兰儿很反对,她是男主晏府的唯粉,所以经常痛骂沈序,觉得他拆散了男女主。
女主郑媗,清纯白花的人设,没什么好说的。反观女二柔福帝姬,男二沈序异母同父的妹妹,不仅是本书最受争议的角色,同时也是本书人气最高的女性角色!
她跟沈序一样手段狠辣,却爱上了自己的哥哥沈序,知道沈序喜欢女主郑媗,没少给女主使绊子。
后来因爱生恨,差点夺权篡位,成为夏国第一位女帝,非常可惜,有点恋爱脑,叛变失败后逃去了燕国,最后死于路途上的匪患。
至于张兰儿穿成的郑妤,没什么热度,她就是作者为丰富剧情而塑造的一个悲情人物。
活得惨不说,死得也早。
她为了生存,投靠了沈序,书中并没有写郑妤到底爱谁,反正沈序一直在利用她,她不仅是沈序与女主感情的催化剂,也是沈序获取情报的工具。最后,沈序为了逗女主开心,将她丢进了军营,凌辱而死,
那年,她才十八岁。
张兰儿缓了缓情绪,她努力思索为什么她会穿成郑妤,这已经是她穿到这的第十五年了。
这十五年,张兰儿替郑妤活了。
一开始只是婴儿,后来渐渐长大,那段记忆就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了。
张兰儿试过许多方法。
吃毒。
上吊。
跳河。
都没能回去,甚至时间会倒退。只要她自杀,待在这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她去找了观天寺的住持,住持睨了她一眼,说:“顺其自然,不为不可。”
郑妤就老实地在这待了十五年,她以为住持的意思是正常走完剧情便可。
这十五年里,她大致了解了郑妤所处的生活环境:
郑氏一族最初在洛京发展,而郑妤所在的这个郑氏只是洛京郑氏的一个旁支,在玉阳温州扎根。
玉阳是书中的一个郡,其下最富庶的就是温州,而温州郑氏则最为人所乐道。
如此等贵家,焉得怪世人谓语,只知其本家之貌,俱是真假难分。
温州郑氏的主君郑元出任地方乡仕官,任温州太守。
外地的主官在洛京一般都有自己的私房,这个私房完全由宫中礼部安排。
比较有人性化的一点是,会按照相应的地方乡俗来办置,他们进京述职时,会滞京好几个月,所以有比较恋家的官员会携妻儿一起进京。
但这私房是要地方仕官掏钱的,洛京房子贵,不是所有的外官都出得起的,那些任职边远的,在乏困地方难以捞什么油水,外官比京官的俸禄又低,实在是馕中羞涩。
到永康二十五年时,皇帝发现了这种巨大的差别,不仅特设了外官俸禄不低于京官的规矩,还修造了洛都驿免费给他们居住,本来很少进京述职的外官也不用再纠结是否安置私房的事了。
主母卢氏出身书香世家,与郑元恩爱非常。生下了郑姮,郑媗,但主母卢氏更喜郑姮这个大女儿,郑媗作为女主经常遭到忽冷,但幸运的是,郑媗长成了一个心志坚毅,清纯善良的性子。
但婚后的郑元是浑不吝的,纳娶小妾五房,卢氏对他也大失所望。
但无论是朝廷还是社会都在告诫女子以夫为纲,她们应该去同意和帮助丈夫想做的任何事,满足他们的心意,不得违逆。
卢氏在本书中被作者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恶毒妒妇,有小妾比她先怀孕,就派人喂她喝下落胎药,或者找人牙子直接发卖。
对于古代来说,这种上府卖掉小妾的行为并不少见,小妾没有社会地位,再得宠的妾也没有任何权利反抗主母,高门中最忌讳的就是“宠妾灭妻”的行为,一旦哪个高门大员被奏批了这种行为,便算是私德有亏,直接降职。
所以,郑元也对此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他们留下了不小的隔阂。
但门侯贵族的女妾有哪个清白人家会要呢?
基本上只有秦楼楚馆了,而且这种地方给价可比寻常人家多,人牙子接了好样貌的,直接往这儿送。仿佛与他们达成了某种合作,正是你情我愿。
卢氏后来学的更聪明了,她不再阻拦郑元去纳谁为妾了,是良家女为妾也好,是府中贱婢作妾也罢,郑元这个花浪子,都不会宠爱太久,一旦他厌了,她就喊人牙子上门,发卖到青楼,拿了银钱不说,郑元也是觉得她温柔可意。
当初,张兰儿就觉得这个郑元才是真正的罪愧祸首。
郑妤的母亲便是郑家小妾青杏,原是郑元的贴身婢女。
郑元在祁庆十五年又添纳了一房,所以到最后,郑府都是五房妾。
郑妤在郑府众多姊妹中是第四个出生的,在青姨娘身边养,别的四房至少生下一个男孩,而青姨娘只生下郑妤。
青杏算是所有姨娘中长得最美的,她的绝美,旁的人效仿不来。
祖母萧氏担心这样的人,会败坏家中风气,有主母卢氏推波助澜,将青姨娘染病的由头将母女二人移到偏庄去了。
郑元在被政务缠身时,青杏已被送往庄子,郑妤那时尚是个小姑娘,却已是极美的胚子,卢氏担心会影响自己女儿的命途,又或者是对青杏的嫉恨,郑妤也被送去了。
郑元返家之后自然大怒,但萧氏对卢氏的袒护也只叫他不了了之。
他偶尔去庄外见过青杏,但青杏在被卢氏派来的两位嬷嬷折磨得不成人样,话也说不出,只是对着他流泪。
他曾经少年,她曾经柔婉,后来却是这般物是人非。
郑元回府后,再也没有来过庄子。小小的郑妤倚在门边,看他的虚情假意。
祁庆二十五年,青杏病死。
她病死的那天,卢氏正为她新诞的男孩摆满月酒,郑妤被接回时,满身的泥泞,又瘦又小,实没有人纳她入郑家的门。
她被下人停在门口,里面欢天喜地,门外她像个小叫花子。
在夜晚降临后,她终于见到了卢氏,她春风得急,身穿大红金纹蝴蝶衫裙,满头珠翠,盛容颇大,笑起来又很和煦。
往后,郑妤的生活虽多不平,但也衣食无忧。
她是庶小姐,常遭冷落,她时常想起母亲,世人都说她万般不好,但她却明白,这不是真正的她。
原书中,她并没有刻意打扮过,只是她生得纯美,自然不落尘俗,从来没有过非分之想,是隐藏的一个好人。
之所以成为郑元的小妾,并不是她所愿。
青杏从小就被卖进郑府做奴婢,她勤快能干,又伶牙利齿,总讨得大夫人萧婫喜欢。
后来有一回,青杏在后院替大夫人萧婫捣碎花朵做芙蓉糕时,郑元瞧见了。
青杏在小青石上坐着,躬着身子捣药,脸颊绯红,汗珠细密地布在额头,她又用帕子擦,抬头时,明皓的眼睛里闪碎微光,玫瑰花香浓郁而弥散在风中。
少年才认识了她,但那时的少年很纯粹,也很浪荡。他求了母亲,将她收作贴身婢女。
郑元风流傥倜,生得文雅秀致,书文也做得好,很快讨到青杏的欢心。就这样过了几年,郑元对她越发冷淡,在迎卢氏入门后,又舍不得放她走,便将她纳入房中。青杏对他,也不如少女般悸动,后来郑元纳别的女子入房时,她就渐渐失望了。
谁知卢氏还是忌惮了她,但青杏被送走时,只是很平静,她没有反抗,卢氏仗责三十杖后,将郑妤和青杏移去了庄子。
只是挪到庄外以后,青姨娘就疯疯颠颠的,对郑妤也是非打即骂。
郑妤一开始不明白,温柔明媚的青小娘怎么会大变性情,后来才明白,郑家逼死了温柔的她。
空灵绝秀,醉魂酥骨,娇艳而冶的女人,只不过十余载,就成了荒野外的一抹孤魂。
青杏平静地合上了眼,尚且温热的眼泪从眼眶里滑落,沾湿了枕巾。
跟书上的时间一样。
郑妤十三岁,生母病逝。
作为郑妤的张兰儿待在一旁,她刚要出门找人,门却自己开了。
两位老仆进来,嫌着晦气,草草地用白巾将她掩住,随后又将庄上的一位老媪叫进来。
“这女人死了,你们看着将丧礼办了,这事已经通知主家,想必会将小姐接回去,你们替她梳洗一下,不要也沾了晦气。”那人说道。
“自然,请主家放心。”
那老媪竟是毕恭毕敬。
刚好,她死在了郑府主母大庆诞子的那日,哪怕传出消息,也没有人过来处理后事,只是郑妤求了二位老媪,愿意出了银钱,请将阴阳徐先生来写了符纸,再到夜时请僧人超度。
“只是青姨娘没有邻亲啊,我们都不知她的生父母是谁。”其中一位老媪说。
“四小姐,可有主意?”她继而问道。
“将我母亲送回温州青壤吧,寻处好地,就可以了,到时候埋哪了,劳请告诉我。”
张兰儿看到书中提过,青杏一直想回归故土,只是真正的郑妤没有帮她办到。
“不敢,四小姐也请放心。”那老媪接过郑妤递来的银子,旋即转和了态度。
那天青姨娘正是出殓,而她正被府中大娘子派来的老仆抓住,任凭如何,也无法挣脱。
她突然觉着脸上一凉,抬手擦去却是满手的泪。
张兰儿告诉自己,青杏是个纸片人而已。
只是她为什么这么难过。
拟景或依门,仍见怜真情。
回忆起来,在那庄子过的是怎样惨淡的日子啊,生活的阴影伴随着她,怎么也甩不掉,那里又好像永远没有白日似的,整天都可以闻到烟味,让人呼吸不过来,她又是怎么以那么瘦小的身躯苦苦支撑的,她平时睡的床榻也像畜棚啊;而那些破烂的棉絮却构筑了她的整个冬天。
郑妤后期的黑化,张兰儿也就不难理解了。
郑妤之前的人生很苦,之后的人生她不想苦了,张兰儿作为郑妤受了这些苦,她也不知道该恨谁,没有人给她恨。
郑妤看到愈来愈远的庄子,心底却是一片凄凉。
后来,郑妤与府中姑娘一同受教养,读些女书。
而张兰儿却不愿意再当郑妤,可是她不知道怎么回去,没有所谓的系统出现,也没有什么线索。
请的夫子很渊博,倒教得她们都知书达礼。
郑妤向他请教异世穿魂,夫子却直接觉得她疯了。
郑妤很失望,
不,
应该是张兰儿很绝望。
郑妤原先在庄外住了十年,十三岁才回到府中,庄外是没有读书的地方,所以她在这些姑娘中功课总是垫底。面对这些文言文,她一点也读不懂。
主母卢婉对这是不知情的,只知她功课做得不好,便会宽慰几句:“女娘而已,寻个好郎君才是最重要的。”
郎君吗?
她张兰儿回不去要在这儿嫁人生子?
她不敢想。
余后郑府搬迁去了京城,因为郑元升迁为京官,任了内阁首辅的职务。
京城名为洛京,是祁国首要的经济中心,郑元买了宅子,不够的地方朝廷作了补贴。
郑元的宅子虽不是极豪华,但也实算得上“小富即安”。
特别是有处园子,园里合抱的老树、梅花、桃、海棠、桂、竹、菊,四时不断,有的竹子,青翠绿嫩。
园内的凉亭修建得极好,可以见到远处的台城或鸡鸣寺,小山又流水的,是很合适南方人的居住习惯。
她们又各逛了一些院子,每处都不错,有草木院,水镜院,苜蓿院,诸如此类。萧老太太择了草木堂院。
四个姑娘也可择了,郑姮是嫡长女,先择了花妍院,郑媗是嫡次女,则择了原云院。
郑娴作为和她一样的庶女,却比郑妤长一岁,先择了水镜院,郑妤则去了玉兰院。
郑妤初见郑媗,只觉得郑媗真不愧是本书女主,她哪怕对郑妤这个庶姐妹,也是温温柔柔,毫无心计。
郑妤对郑媗比在书中,更有好感。
其实她穿过来的时候,郑妤刚出生,所以说,郑妤就是张兰儿,张兰儿就是郑妤。
这本书当时非常热销,大学生张兰儿自然也是它的万千书迷之一。
张兰儿只是个普通学生,当时特别喜欢《金风玉露一相逢》这本书,然后五月份出了沈序同款的玉玦,张兰儿便也去买。
可惜去的晚,已经卖光了。
张兰儿正失落时,隔壁古董店的老爷爷悄声对她说:“来这儿。”
张兰儿虽然心中疑惑,但到底见那店面正经敞亮,老爷爷面慈心善的模样,便就收拾了情绪,抬脚进去了。
老爷爷领着张兰儿到了木柜前,拿出一个小铁盒,他当前张兰儿的面轻轻地将它打开,然后赫然见那铁盒里躺着一枚精致的白玉玦,张兰儿仔细瞧了,竟与她想买的那款玉玦一般无二!
只是实体店卖的是假玉,全当用来作装饰之玩意,而这里是古董店,那玉玦浑身泛着羊脂般的油光,又雕刻精细,还这样小心封存,一看就是真品。
张兰儿一个贫穷女大学生,哪里买得起!
老爷爷似乎看出了她的窘迫,摆摆手笑道:“送你!”
什么?张兰儿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
“这太贵重了。我可不能收。”张兰儿欠他已经拿着玉玦向自己走来,急得直喊。
“我是一个老人,常看到你,觉得有缘,而且我又无亲无靠,这块玉玦是我最宝贝之物,我要将它送给一个懂得珍视它的人!”老爷爷没有停止走过来的动作,仿佛真的很坚决。
张兰儿有些动摇,“老爷爷,您真的想好了吗?这个玉玦真的很珍贵啊。”
“放心。我只是老,还没到糊涂的时候,你就安心收下。这玉玦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原款哦。”
老爷爷是个年过六甲的老人,但能看出他气质非常,身姿飘逸。
“您知道这本书?”
张兰儿有些惊讶,光看老爷爷的样子,觉得他应该不喜欢这类流行的言情书。
老爷爷却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笑着。
夕阳西下,晚暮余晖映照着这条街,古董店上“流芳百世”的牌匾微微发亮,留下了一片温润斑驳的光影。
那块玉玦似乎有着无与伦比的魔力,鬼使神差地,张兰儿接下了那块玉玦。
她回去以后拿着《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图片上的玉玦进行比对,发现真的一模一样。
书里说,这块玉玦是沈序的,历史上这块玉玦是孝崇文武皇帝的。
或者作者的确把孝崇文武皇帝作为了沈序的原形。
历史上的孝崇文武皇帝却非常专情,与恩仁贤德武孝皇后十分恩爱。
张兰儿,不知道为什么老爷爷会有这个玉玦,但她决定,明天把玉玦还回去。
她那晚太激动,还是捧着玉玦睡的。
只是第二天醒来,就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是一本书上,就是她最喜欢的那本!
她穿成还是悲情女三,郑妤!
《金风玉露一相逢》这本书作为痴情虐恋的典范,真的引起了十分大的争议。
故事如下:
京中郑府的二小姐郑媗,偶遇男主晏府,两人互生情愫。而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是,女主偶然救下的男二沈序,他是夏国的帝王,为人暴戾狠辣,遇上温暖如春的女主,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她。
后来,沈序逃回夏国,主动向祁国开战,祁国战败,沈序便向祁国讨要了女主。
可是女主只爱晏府,所以对沈序的爱从来不肯接受。沈序一系列强取豪夺,女主痴情不改。沈序便让祁国把晏府的人头送到了女主面前,女主就疯了,为爱殉葬。
沈序却成了千古一帝,孤独终老。
这么老套!当初张兰儿已经吐槽了很久,但是她是这本书的作者二月春的书粉,所以只能支持,宠着呗!
出人意料的是,大部分书迷都很喜欢沈序这个男二。
她们说:“健康的恋爱自然重要,但是畸形的恋爱实在精彩!”
有一种观点认为沈序才是真正的男主。
张兰儿很反对,她是男主晏府的唯粉,所以经常痛骂沈序,觉得他拆散了男女主。
女主郑媗,清纯白花的人设,没什么好说的。反观女二柔福帝姬,男二沈序异母同父的妹妹,不仅是本书最受争议的角色,同时也是本书人气最高的女性角色!
她跟沈序一样手段狠辣,却爱上了自己的哥哥沈序,知道沈序喜欢女主郑媗,没少给女主使绊子。
后来因爱生恨,差点夺权篡位,成为夏国第一位女帝,非常可惜,有点恋爱脑,叛变失败后逃去了燕国,最后死于路途上的匪患。
至于张兰儿穿成的郑妤,没什么热度,她就是作者为丰富剧情而塑造的一个悲情人物。
活得惨不说,死得也早。
她为了生存,投靠了沈序,书中并没有写郑妤到底爱谁,反正沈序一直在利用她,她不仅是沈序与女主感情的催化剂,也是沈序获取情报的工具。最后,沈序为了逗女主开心,将她丢进了军营,凌辱而死,
那年,她才十八岁。
张兰儿缓了缓情绪,她努力思索为什么她会穿成郑妤,这已经是她穿到这的第十五年了。
这十五年,张兰儿替郑妤活了。
一开始只是婴儿,后来渐渐长大,那段记忆就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了。
张兰儿试过许多方法。
吃毒。
上吊。
跳河。
都没能回去,甚至时间会倒退。只要她自杀,待在这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她去找了观天寺的住持,住持睨了她一眼,说:“顺其自然,不为不可。”
郑妤就老实地在这待了十五年,她以为住持的意思是正常走完剧情便可。
这十五年里,她大致了解了郑妤所处的生活环境:
郑氏一族最初在洛京发展,而郑妤所在的这个郑氏只是洛京郑氏的一个旁支,在玉阳温州扎根。
玉阳是书中的一个郡,其下最富庶的就是温州,而温州郑氏则最为人所乐道。
如此等贵家,焉得怪世人谓语,只知其本家之貌,俱是真假难分。
温州郑氏的主君郑元出任地方乡仕官,任温州太守。
外地的主官在洛京一般都有自己的私房,这个私房完全由宫中礼部安排。
比较有人性化的一点是,会按照相应的地方乡俗来办置,他们进京述职时,会滞京好几个月,所以有比较恋家的官员会携妻儿一起进京。
但这私房是要地方仕官掏钱的,洛京房子贵,不是所有的外官都出得起的,那些任职边远的,在乏困地方难以捞什么油水,外官比京官的俸禄又低,实在是馕中羞涩。
到永康二十五年时,皇帝发现了这种巨大的差别,不仅特设了外官俸禄不低于京官的规矩,还修造了洛都驿免费给他们居住,本来很少进京述职的外官也不用再纠结是否安置私房的事了。
主母卢氏出身书香世家,与郑元恩爱非常。生下了郑姮,郑媗,但主母卢氏更喜郑姮这个大女儿,郑媗作为女主经常遭到忽冷,但幸运的是,郑媗长成了一个心志坚毅,清纯善良的性子。
但婚后的郑元是浑不吝的,纳娶小妾五房,卢氏对他也大失所望。
但无论是朝廷还是社会都在告诫女子以夫为纲,她们应该去同意和帮助丈夫想做的任何事,满足他们的心意,不得违逆。
卢氏在本书中被作者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恶毒妒妇,有小妾比她先怀孕,就派人喂她喝下落胎药,或者找人牙子直接发卖。
对于古代来说,这种上府卖掉小妾的行为并不少见,小妾没有社会地位,再得宠的妾也没有任何权利反抗主母,高门中最忌讳的就是“宠妾灭妻”的行为,一旦哪个高门大员被奏批了这种行为,便算是私德有亏,直接降职。
所以,郑元也对此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他们留下了不小的隔阂。
但门侯贵族的女妾有哪个清白人家会要呢?
基本上只有秦楼楚馆了,而且这种地方给价可比寻常人家多,人牙子接了好样貌的,直接往这儿送。仿佛与他们达成了某种合作,正是你情我愿。
卢氏后来学的更聪明了,她不再阻拦郑元去纳谁为妾了,是良家女为妾也好,是府中贱婢作妾也罢,郑元这个花浪子,都不会宠爱太久,一旦他厌了,她就喊人牙子上门,发卖到青楼,拿了银钱不说,郑元也是觉得她温柔可意。
当初,张兰儿就觉得这个郑元才是真正的罪愧祸首。
郑妤的母亲便是郑家小妾青杏,原是郑元的贴身婢女。
郑元在祁庆十五年又添纳了一房,所以到最后,郑府都是五房妾。
郑妤在郑府众多姊妹中是第四个出生的,在青姨娘身边养,别的四房至少生下一个男孩,而青姨娘只生下郑妤。
青杏算是所有姨娘中长得最美的,她的绝美,旁的人效仿不来。
祖母萧氏担心这样的人,会败坏家中风气,有主母卢氏推波助澜,将青姨娘染病的由头将母女二人移到偏庄去了。
郑元在被政务缠身时,青杏已被送往庄子,郑妤那时尚是个小姑娘,却已是极美的胚子,卢氏担心会影响自己女儿的命途,又或者是对青杏的嫉恨,郑妤也被送去了。
郑元返家之后自然大怒,但萧氏对卢氏的袒护也只叫他不了了之。
他偶尔去庄外见过青杏,但青杏在被卢氏派来的两位嬷嬷折磨得不成人样,话也说不出,只是对着他流泪。
他曾经少年,她曾经柔婉,后来却是这般物是人非。
郑元回府后,再也没有来过庄子。小小的郑妤倚在门边,看他的虚情假意。
祁庆二十五年,青杏病死。
她病死的那天,卢氏正为她新诞的男孩摆满月酒,郑妤被接回时,满身的泥泞,又瘦又小,实没有人纳她入郑家的门。
她被下人停在门口,里面欢天喜地,门外她像个小叫花子。
在夜晚降临后,她终于见到了卢氏,她春风得急,身穿大红金纹蝴蝶衫裙,满头珠翠,盛容颇大,笑起来又很和煦。
往后,郑妤的生活虽多不平,但也衣食无忧。
她是庶小姐,常遭冷落,她时常想起母亲,世人都说她万般不好,但她却明白,这不是真正的她。
原书中,她并没有刻意打扮过,只是她生得纯美,自然不落尘俗,从来没有过非分之想,是隐藏的一个好人。
之所以成为郑元的小妾,并不是她所愿。
青杏从小就被卖进郑府做奴婢,她勤快能干,又伶牙利齿,总讨得大夫人萧婫喜欢。
后来有一回,青杏在后院替大夫人萧婫捣碎花朵做芙蓉糕时,郑元瞧见了。
青杏在小青石上坐着,躬着身子捣药,脸颊绯红,汗珠细密地布在额头,她又用帕子擦,抬头时,明皓的眼睛里闪碎微光,玫瑰花香浓郁而弥散在风中。
少年才认识了她,但那时的少年很纯粹,也很浪荡。他求了母亲,将她收作贴身婢女。
郑元风流傥倜,生得文雅秀致,书文也做得好,很快讨到青杏的欢心。就这样过了几年,郑元对她越发冷淡,在迎卢氏入门后,又舍不得放她走,便将她纳入房中。青杏对他,也不如少女般悸动,后来郑元纳别的女子入房时,她就渐渐失望了。
谁知卢氏还是忌惮了她,但青杏被送走时,只是很平静,她没有反抗,卢氏仗责三十杖后,将郑妤和青杏移去了庄子。
只是挪到庄外以后,青姨娘就疯疯颠颠的,对郑妤也是非打即骂。
郑妤一开始不明白,温柔明媚的青小娘怎么会大变性情,后来才明白,郑家逼死了温柔的她。
空灵绝秀,醉魂酥骨,娇艳而冶的女人,只不过十余载,就成了荒野外的一抹孤魂。
青杏平静地合上了眼,尚且温热的眼泪从眼眶里滑落,沾湿了枕巾。
跟书上的时间一样。
郑妤十三岁,生母病逝。
作为郑妤的张兰儿待在一旁,她刚要出门找人,门却自己开了。
两位老仆进来,嫌着晦气,草草地用白巾将她掩住,随后又将庄上的一位老媪叫进来。
“这女人死了,你们看着将丧礼办了,这事已经通知主家,想必会将小姐接回去,你们替她梳洗一下,不要也沾了晦气。”那人说道。
“自然,请主家放心。”
那老媪竟是毕恭毕敬。
刚好,她死在了郑府主母大庆诞子的那日,哪怕传出消息,也没有人过来处理后事,只是郑妤求了二位老媪,愿意出了银钱,请将阴阳徐先生来写了符纸,再到夜时请僧人超度。
“只是青姨娘没有邻亲啊,我们都不知她的生父母是谁。”其中一位老媪说。
“四小姐,可有主意?”她继而问道。
“将我母亲送回温州青壤吧,寻处好地,就可以了,到时候埋哪了,劳请告诉我。”
张兰儿看到书中提过,青杏一直想回归故土,只是真正的郑妤没有帮她办到。
“不敢,四小姐也请放心。”那老媪接过郑妤递来的银子,旋即转和了态度。
那天青姨娘正是出殓,而她正被府中大娘子派来的老仆抓住,任凭如何,也无法挣脱。
她突然觉着脸上一凉,抬手擦去却是满手的泪。
张兰儿告诉自己,青杏是个纸片人而已。
只是她为什么这么难过。
拟景或依门,仍见怜真情。
回忆起来,在那庄子过的是怎样惨淡的日子啊,生活的阴影伴随着她,怎么也甩不掉,那里又好像永远没有白日似的,整天都可以闻到烟味,让人呼吸不过来,她又是怎么以那么瘦小的身躯苦苦支撑的,她平时睡的床榻也像畜棚啊;而那些破烂的棉絮却构筑了她的整个冬天。
郑妤后期的黑化,张兰儿也就不难理解了。
郑妤之前的人生很苦,之后的人生她不想苦了,张兰儿作为郑妤受了这些苦,她也不知道该恨谁,没有人给她恨。
郑妤看到愈来愈远的庄子,心底却是一片凄凉。
后来,郑妤与府中姑娘一同受教养,读些女书。
而张兰儿却不愿意再当郑妤,可是她不知道怎么回去,没有所谓的系统出现,也没有什么线索。
请的夫子很渊博,倒教得她们都知书达礼。
郑妤向他请教异世穿魂,夫子却直接觉得她疯了。
郑妤很失望,
不,
应该是张兰儿很绝望。
郑妤原先在庄外住了十年,十三岁才回到府中,庄外是没有读书的地方,所以她在这些姑娘中功课总是垫底。面对这些文言文,她一点也读不懂。
主母卢婉对这是不知情的,只知她功课做得不好,便会宽慰几句:“女娘而已,寻个好郎君才是最重要的。”
郎君吗?
她张兰儿回不去要在这儿嫁人生子?
她不敢想。
余后郑府搬迁去了京城,因为郑元升迁为京官,任了内阁首辅的职务。
京城名为洛京,是祁国首要的经济中心,郑元买了宅子,不够的地方朝廷作了补贴。
郑元的宅子虽不是极豪华,但也实算得上“小富即安”。
特别是有处园子,园里合抱的老树、梅花、桃、海棠、桂、竹、菊,四时不断,有的竹子,青翠绿嫩。
园内的凉亭修建得极好,可以见到远处的台城或鸡鸣寺,小山又流水的,是很合适南方人的居住习惯。
她们又各逛了一些院子,每处都不错,有草木院,水镜院,苜蓿院,诸如此类。萧老太太择了草木堂院。
四个姑娘也可择了,郑姮是嫡长女,先择了花妍院,郑媗是嫡次女,则择了原云院。
郑娴作为和她一样的庶女,却比郑妤长一岁,先择了水镜院,郑妤则去了玉兰院。
郑妤初见郑媗,只觉得郑媗真不愧是本书女主,她哪怕对郑妤这个庶姐妹,也是温温柔柔,毫无心计。
郑妤对郑媗比在书中,更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