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几柱香,在生香绮罗中,若秋领着一个中年男人来了,那男人身材高大且健硕,很难看出,竟是一个医士。
他挎着有他半个腰那么高的药箱,脸上风霜已经苍海桑田,可见极有经验。
“大娘子,主君好。”曾氏行了礼。
“你去给若蝉瞧瞧,她是不是患了病。”卢氏开门见山,“若不是,妤儿欺瞒高堂,那就是…另当别论。”
曾氏看到在地上哭泣的若蝉,走到她身边去,“请姑娘将手伸出来。”
若蝉将右手伸出来,露出小半节光滑的手臂,“先生…”她轻轻地呢喃,神色紧张。
“放心好了,老夫看病捏脉可准了。”曾氏安慰她,“但也不会叫你蒙骗了大娘子和主君。”
曾氏在若蝉手腕上覆了层纱,随后替她把起脉来。
曾氏在摸到她脉象的那刻,原本自信的脸上竟出现犹疑。
“姑娘…脉象孱弱,甚至非常紊乱,的确是病重之人的脉象…”
众人一听,当即确定下来,原真是患了重疾。按照郑府的规矩,这种时日无多的下人是直接贴补了钱就遣回乡下去的,是原老太太定下的规矩。
许是因为原老太太,也就是现下萧老太太的婆母,当时是穷苦人家出身,更能体谅下人的不易。
去世时,她叮嘱了郑元,这个规矩是沿下去,不可更改的。
她死前时,有种伤感:“原来不光是乡野之家,洛京城里也一样,山色花影,一点也不见憔悴,只是洛京里,没有我的那枝花了。”
大家并不明白,“那枝花”指什么,只有跟她几十年,一起从临伏处来的何玉芳知道。
何玉芳是老太太莫亦香的好友。
说起来,莫亦香这一生,实在很传奇。
永康十五年,灾荒。
乡野临伏,一般的农家人已经开始劳作,二月已经进入春荒,这个时候的农家人已经肌肠辘辘,想要播下新的麦种,却没有…
莫亦香长得漂亮,只是脸上总是脏脏的,黄泥土粘在她的脸上,仿佛成了疤。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里面却是渊深的渴望…
她已经几日没有吃到一粒米了,临伏的这个小村庄遇到了百年难见的大荒年。
没有人有心思像京城里那般春花秋月、伤春悲秋。
这一年,却是莫亦香奇遇的一年…
“窅娘…快随我来!”有个老妇人扯着嗓子,“想不想吃饱了,还这么直拗…别人就是下跪求我都不给的好事呢。”
老妇人长销骨立,皮肤晒得黝黑,全身上下只有眼睛才有点神采,抛去眼睛不看,仿佛是一具行尸走肉…
这里的女人,除去地主家,大都如此,临伏受灾最为严重,平常日子都已经十分贫乏的村庄,根本无力支撑如此的灾难。
九月的秋露凝重,挂在枯叶上,是秋瑟缩的眼睛。
村里有点气力的男人们,甚至年逾六十的老头们,都纷纷拜别家乡,去谋生路,于是,永康十五年的九月后,临伏乡就只剩下了一些女人们和幼小的孩童。
莫亦香和何芳都留在这片土地上,而来找莫亦香的老妇人是媒婆……
村里的人都喊她“新月婆”,因为老妇人的脸颊处受了刀处,最后血淋的伤口愈合,凝成了月牙的形状。
那道小小的月牙巴痕,让她成了剩妇。
没有人愿意娶“新月婆”。
听说,“新月婆”自从脸上留了疤,脾气也变得不大好了。
她三十岁以后发现自己真的嫁不出去,就开始做媒婆了。
给刚及笄的姑娘说亲,给像她一样大年龄的姑娘说亲……
最后不管怎样手段,姑娘都嫁了出去。
“新月婆”这个不太好的称呼,最后成了她的荣耀。她的本名,莫亦香也不知道。
日月影从光外过,山河形静向中分。到了夜晚,临伏这处乡庄就更显得荒凉了。
莫亦香此年已经十三岁了,穷乡僻野,却还是有天分地长出了出挑的模样。
“亦香啊,今儿个新月婆有没有找你?”在烛灯下纳鞋的叶氏说道。
叶氏是个矮胖的妇人,脸倒是巴掌那么大,可能不知道的人看了,会以为叶氏是财主家的女儿,因为很少见过肥胖的穷人。
穷人胖,不是吃的…就是害了病。
不然为什么天天饿着,还那么胖。有人说,叶氏是天生富贵,但叶氏不信,因为她每天过的都是穷日子……
后来,临伏这个小地方,有一天来个穿长袍衣的老道士,算命还不要钱。
叶氏激动地去了,带上了年仅九岁的亦香。
亦香太小了,也没见过陌生人,就乖静地站在一旁,心里很害怕。
叶氏大大咧咧将手掌摊给那男人看,男人倒是不紧不慢,看过后很自信地说道,
“夫人的确是天生的富贵命。”
叶氏听了惊喜万分,只是想到什么忙问,“那为何我至今穷困潦倒,丈夫病死,儿子也没生出一个!就生了个女儿。”
老道士捋了捋胡子,安抚她道,“莫急,你叫你女儿上前来,我要看看她。”
叶氏忙把亦香推到老道土面前,与叶氏不同的是,小亦香骨瘦如柴。
老道土仔细看了亦香的手和面相,随后下了论断,“所谓,福祸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夫人的福气尽数在这丫头上,等到福气回到您身上的时候,夫人便能摆脱当下的处境了。”
“我的福气给这丫头了?那怎么样我的福气才会回来呢?”叶氏问道。
“你女儿有福气不就是你有福气吗?何必管福气是否在你身上呢?”道士不解。
“在她身上又怎么样,如今我不还是穷困潦倒吗?
你刚刚明明说,只要福气回到我身上,我就能富了呀!”
叶氏有些着急了,将亦香摇晃着,“把福气还给我啊,还给我啊…”
“娘…别这样…我害怕。”亦香哭了。
“哭什么哭,福气都给你哭没了!”叶氏嘶吼道。
“好了!住手。”老道士看不下去了,“想让福气回到你身上是吧?”
叶氏疯狂点头,眼睛里都是希冀。
“老夫简单算了一下,在不久的将来,临伏乡会遭祸,那一年,既是大灾之年,也是你的大运之年,你只要在那年把你女儿嫁出去,福气自然会回到你身上。只是……”
老道士眼含悲悯地说。
“只是什么?”叶氏再问。
“只是不能嫁本地的人,必须是外乡人,越远越好……”老道士接了话。
叶氏惊喜极了,所以一直将老道士的话记到现在。
“找了…说是从温州来的外乡人,我不肯见,如果嫁去温州,就很难见到娘了。”
亦香解释道。
“窅娘,别以娘不知道你是什么心思,那人是个跑商的,而且还很年轻,有何不好嫁的,难道偏要嫁这里的老男人你才愿意?不嫁也得嫁,你知道我已经等了今天多少年了。今年就是道土算的大灾之年,我的福气,终于可以回来了。”
叶氏满心期待,觉得真是亦香抢去了她的福气。
“窅娘,今晚就收拾了东西,随那个温州商人去了吧,别回来了,要是真心疼你娘,就早日与他完婚。”
窅娘不再说话,默默进了屋子,收拾起东西……
昱日一早,晨起的薄雾间,灰渺的黄土间,毗连的木林、村庄间,响起了羚驼脖子上挂着的铃铛声,悠长绵回,响荡在山间。
窅娘拎着包袱等在山脚,见到了来接她的男人。
从此,临伏少了一个无足轻举的少女,温州多了一个不知姓名的外乡女。
这个外乡女最后成为了郑府的老太太。
他挎着有他半个腰那么高的药箱,脸上风霜已经苍海桑田,可见极有经验。
“大娘子,主君好。”曾氏行了礼。
“你去给若蝉瞧瞧,她是不是患了病。”卢氏开门见山,“若不是,妤儿欺瞒高堂,那就是…另当别论。”
曾氏看到在地上哭泣的若蝉,走到她身边去,“请姑娘将手伸出来。”
若蝉将右手伸出来,露出小半节光滑的手臂,“先生…”她轻轻地呢喃,神色紧张。
“放心好了,老夫看病捏脉可准了。”曾氏安慰她,“但也不会叫你蒙骗了大娘子和主君。”
曾氏在若蝉手腕上覆了层纱,随后替她把起脉来。
曾氏在摸到她脉象的那刻,原本自信的脸上竟出现犹疑。
“姑娘…脉象孱弱,甚至非常紊乱,的确是病重之人的脉象…”
众人一听,当即确定下来,原真是患了重疾。按照郑府的规矩,这种时日无多的下人是直接贴补了钱就遣回乡下去的,是原老太太定下的规矩。
许是因为原老太太,也就是现下萧老太太的婆母,当时是穷苦人家出身,更能体谅下人的不易。
去世时,她叮嘱了郑元,这个规矩是沿下去,不可更改的。
她死前时,有种伤感:“原来不光是乡野之家,洛京城里也一样,山色花影,一点也不见憔悴,只是洛京里,没有我的那枝花了。”
大家并不明白,“那枝花”指什么,只有跟她几十年,一起从临伏处来的何玉芳知道。
何玉芳是老太太莫亦香的好友。
说起来,莫亦香这一生,实在很传奇。
永康十五年,灾荒。
乡野临伏,一般的农家人已经开始劳作,二月已经进入春荒,这个时候的农家人已经肌肠辘辘,想要播下新的麦种,却没有…
莫亦香长得漂亮,只是脸上总是脏脏的,黄泥土粘在她的脸上,仿佛成了疤。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里面却是渊深的渴望…
她已经几日没有吃到一粒米了,临伏的这个小村庄遇到了百年难见的大荒年。
没有人有心思像京城里那般春花秋月、伤春悲秋。
这一年,却是莫亦香奇遇的一年…
“窅娘…快随我来!”有个老妇人扯着嗓子,“想不想吃饱了,还这么直拗…别人就是下跪求我都不给的好事呢。”
老妇人长销骨立,皮肤晒得黝黑,全身上下只有眼睛才有点神采,抛去眼睛不看,仿佛是一具行尸走肉…
这里的女人,除去地主家,大都如此,临伏受灾最为严重,平常日子都已经十分贫乏的村庄,根本无力支撑如此的灾难。
九月的秋露凝重,挂在枯叶上,是秋瑟缩的眼睛。
村里有点气力的男人们,甚至年逾六十的老头们,都纷纷拜别家乡,去谋生路,于是,永康十五年的九月后,临伏乡就只剩下了一些女人们和幼小的孩童。
莫亦香和何芳都留在这片土地上,而来找莫亦香的老妇人是媒婆……
村里的人都喊她“新月婆”,因为老妇人的脸颊处受了刀处,最后血淋的伤口愈合,凝成了月牙的形状。
那道小小的月牙巴痕,让她成了剩妇。
没有人愿意娶“新月婆”。
听说,“新月婆”自从脸上留了疤,脾气也变得不大好了。
她三十岁以后发现自己真的嫁不出去,就开始做媒婆了。
给刚及笄的姑娘说亲,给像她一样大年龄的姑娘说亲……
最后不管怎样手段,姑娘都嫁了出去。
“新月婆”这个不太好的称呼,最后成了她的荣耀。她的本名,莫亦香也不知道。
日月影从光外过,山河形静向中分。到了夜晚,临伏这处乡庄就更显得荒凉了。
莫亦香此年已经十三岁了,穷乡僻野,却还是有天分地长出了出挑的模样。
“亦香啊,今儿个新月婆有没有找你?”在烛灯下纳鞋的叶氏说道。
叶氏是个矮胖的妇人,脸倒是巴掌那么大,可能不知道的人看了,会以为叶氏是财主家的女儿,因为很少见过肥胖的穷人。
穷人胖,不是吃的…就是害了病。
不然为什么天天饿着,还那么胖。有人说,叶氏是天生富贵,但叶氏不信,因为她每天过的都是穷日子……
后来,临伏这个小地方,有一天来个穿长袍衣的老道士,算命还不要钱。
叶氏激动地去了,带上了年仅九岁的亦香。
亦香太小了,也没见过陌生人,就乖静地站在一旁,心里很害怕。
叶氏大大咧咧将手掌摊给那男人看,男人倒是不紧不慢,看过后很自信地说道,
“夫人的确是天生的富贵命。”
叶氏听了惊喜万分,只是想到什么忙问,“那为何我至今穷困潦倒,丈夫病死,儿子也没生出一个!就生了个女儿。”
老道士捋了捋胡子,安抚她道,“莫急,你叫你女儿上前来,我要看看她。”
叶氏忙把亦香推到老道土面前,与叶氏不同的是,小亦香骨瘦如柴。
老道土仔细看了亦香的手和面相,随后下了论断,“所谓,福祸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夫人的福气尽数在这丫头上,等到福气回到您身上的时候,夫人便能摆脱当下的处境了。”
“我的福气给这丫头了?那怎么样我的福气才会回来呢?”叶氏问道。
“你女儿有福气不就是你有福气吗?何必管福气是否在你身上呢?”道士不解。
“在她身上又怎么样,如今我不还是穷困潦倒吗?
你刚刚明明说,只要福气回到我身上,我就能富了呀!”
叶氏有些着急了,将亦香摇晃着,“把福气还给我啊,还给我啊…”
“娘…别这样…我害怕。”亦香哭了。
“哭什么哭,福气都给你哭没了!”叶氏嘶吼道。
“好了!住手。”老道士看不下去了,“想让福气回到你身上是吧?”
叶氏疯狂点头,眼睛里都是希冀。
“老夫简单算了一下,在不久的将来,临伏乡会遭祸,那一年,既是大灾之年,也是你的大运之年,你只要在那年把你女儿嫁出去,福气自然会回到你身上。只是……”
老道士眼含悲悯地说。
“只是什么?”叶氏再问。
“只是不能嫁本地的人,必须是外乡人,越远越好……”老道士接了话。
叶氏惊喜极了,所以一直将老道士的话记到现在。
“找了…说是从温州来的外乡人,我不肯见,如果嫁去温州,就很难见到娘了。”
亦香解释道。
“窅娘,别以娘不知道你是什么心思,那人是个跑商的,而且还很年轻,有何不好嫁的,难道偏要嫁这里的老男人你才愿意?不嫁也得嫁,你知道我已经等了今天多少年了。今年就是道土算的大灾之年,我的福气,终于可以回来了。”
叶氏满心期待,觉得真是亦香抢去了她的福气。
“窅娘,今晚就收拾了东西,随那个温州商人去了吧,别回来了,要是真心疼你娘,就早日与他完婚。”
窅娘不再说话,默默进了屋子,收拾起东西……
昱日一早,晨起的薄雾间,灰渺的黄土间,毗连的木林、村庄间,响起了羚驼脖子上挂着的铃铛声,悠长绵回,响荡在山间。
窅娘拎着包袱等在山脚,见到了来接她的男人。
从此,临伏少了一个无足轻举的少女,温州多了一个不知姓名的外乡女。
这个外乡女最后成为了郑府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