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晨曦,透过窗棂,洒入厢房。
京师的喧嚣之声渐起,墙外车马喧嚣了起来。
院内却是一片静谧,唯有几片落叶,随风飘零,悄无声息,恰似世外幽谷。
宋墨霜身着素装,来回踱步,以排遣心中烦闷。她心中不安的直觉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只觉此事断非如此简单,故而不敢懈怠。
再看那宋聪紫,斜靠在矮榻上,仪态端庄,如空谷幽兰。虽身在这简陋厢房,然其天生丽质与高贵气质,自难掩藏。
却原来,聪紫心中自有丘壑。她并非对夫君尉迟凯的安危漠不关心,只是自打被软禁,早已将此事于心中反复推敲,思虑周全,如今心中倒似那明镜一般。
只见她略一沉吟,修长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道:“妹妹莫急,此事急不得。如今敌情未明,贸然行事,恐打草惊蛇,反倒不美。依姐姐看,不如静观其变,待时机成熟,再行计较,方为上策。”
宋墨霜点头称是,却又忍不住叹道:“唉,姐姐总是这般镇定自若,遇事不慌,妹妹自愧不如。都怪我沉不住气,倒叫姐姐见笑了。”
聪紫微微一笑,道:“妹妹这是哪里话?你我姐妹,何须如此客气?”
她心中暗忖:若是那宁国将尉迟凯处决了,那便万事皆休,只得另作计较,一切从头来过。若是宁国留着他,意欲以此为筹码,那么此事尚有转圜的余地,倒也不必如此惊慌失措。
如此说来,此事的关键,便不在前线军营之中了,与宋墨霜的关系,也就不大了。
毕竟,她一个小小四品将军,便是再着急,又能如何?莫非还能飞到宁国去不成?
想到此处,宋聪紫幽幽叹了口气,心道:若非那皇帝打自己的小算盘,横生枝节,将尉迟家上下软禁,此刻自己早已与宁国使臣谈起此事了,哪里还用得着在这斗室内,看着自家宝贝妹妹这般干着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却说那宁国驻许国的钦差使臣,自然是宁皇心腹之臣,其副使亦是李家二王爷倚重之人,况那前线主帅李忠,更是二王爷麾下家将。这其中关系,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岂是寻常人能看得明白的?
而宋聪紫身为理藩阁尚书的千金,自幼生于宦门,长于朱阁,耳闻则为邦交辞令,目睹则为往来国书,于这等外交之道,早已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宋丰每遇那不便与宁国使臣直言之事务,往往便由聪紫在诗会宴席之间,与那宁国女眷们闲话家常,先自旁敲侧击,探一探对方心意,再作区处。
单说有一年,宁皇想吃许国特产的妃子笑——可不是妃子一笑值千金,是那荔枝名唤“妃子笑”——便是宁国使臣夫人在诗会上,假意叹道:“闻说许国‘妃子笑’甘美异常,可惜远隔千山万水,难得一尝。”
聪紫何等样人,冰雪聪明,玲珑剔透,焉有不知其意的?当下微微一笑,接口道:“夫人若是喜欢,聪紫南方家中恰好有一小块田地,向产荔枝,不日便遣人送来,大家一同品尝,也好再开一场诗会,热闹一番。”
于是乎,八百里加急的快马,经由官方驿站,一路换班疾驰,不数日,满满两大箱“妃子笑”荔枝便送到了宁国京城的皇宫之中,呈于宁皇案头。宁皇一见,龙颜大悦,赞不绝口。
而那宁国在许京的使团上下,连同家眷,亦都分得些许荔枝,尝了鲜。
俗话说得好,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宁皇既得了这等示好,自然要有所表示。那一年,边境倒也太平,不曾有大规模的战事。
两箱荔枝,八百里加急,换一年边境百姓安宁,这等四两拨千斤的妙事,便是理藩阁的日常。
只是这等手段,说出来未免有些不登大雅之堂。
古人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宋丰回奏之时,总不能在奏折上写,说是因今岁给宁国钦差夫人送了自家南方庄园织造的特级云锦绸缎,或是初茶碧螺春,这才避免了刀兵之灾。
好在当今圣上还算圣明,将宋丰的苦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年封赏从不吝啬,与兵部商议军国大事,也往往会让宋丰列席旁听。
这等边疆用兵的军国大事,尚能在理藩阁轻轻巧巧四两拨千斤,化干戈为玉帛,如今这事关宋家小姐自家夫君,其中关节,岂会没有转圜的余地?
想那宁国使臣众人上下,平日里也曾受过宋家不少好处,如今正是投桃报李之时。想到此处,聪紫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那李忠若是个冲动不懂事的,贸贸然在前线就问斩了理藩阁尚书的女婿,只怕宁国使臣弹劾他的折子,明日就要雪片般飞往宁京了。
须知宁、许两国,百年以来,皆以华夏衣冠正统自居,私下里唤那对家是“伪朝”、“僭逆”,彼此看不顺眼。
偏是如今的两国圣上,一个是宁皇,一个是许帝,倒似有了几分惺惺相惜之意,这才互派使臣,商谈互相承认,约为兄弟之邦等事宜。
真真是两国百姓多少年修来的好局面,百姓莫不额手称庆,盼着刀兵化玉帛,永享太平之福。
宁国那边儿,虽则不喜许国以“理藩阁”来主导此事,觉得自家堂堂天朝上国,竟与那些蛮夷小国一般看待,实是有辱国体,到底也只是将自家礼部也拆分出一部分来,唤作“鸿胪府”,专司对外事宜。
这“鸿胪府”三字一出,倒显得宁国棋高一著。盖因无论那朝贡之国,国力强盛也罢,偏居一隅也罢,总有几分尊严骨气在,谁也不是天生便乐意被人唤作“藩”,还用那居高临下的视角来“打理”。
想那许国“理藩阁”对宁国“鸿胪府”,两国如今都是盛世光景,来朝贡的小国番邦络绎不绝。如此一比,倒显得许国小家子气了些。
是以,皇后娘娘也曾劝谏皇上,说是这“理藩阁”的名称不妥,不如改个更大气些的,也好显得许国乃正统天朝上国,气度恢弘。
皇上当时也觉得有理,只是后来边关战事又起,这改名之事,便如那秋风落叶一般,被吹到不知哪个角落里去了,再无人提起。
想来也是,这打仗便是要钱要粮,哪里还有闲工夫琢磨这名儿的事?
莫说改名了,便是宫里娘娘们想添置几件新衣裳,怕也是要再等些时候了。
聪紫越想越觉得此事大有可为,只可惜,如今一番混乱下来,在这安全屋里,却是被困住了手脚。
宋墨霜依旧絮絮叨叨,口内念着尉迟凯被擒之事,道是:“那李忠,惯耍阴谋诡计,其人心思之缜密,竟似能掐会算。他将尉迟将军的每一步都算计得丝毫不差,专拣着尉迟将军的短处下手,这才……”
聪紫闻言,不禁插言道:“尉迟凯乃我许国难得的虎将,战功赫赫,如何轻易便被算计了?”
宋墨霜叹了一口气,幽幽道:“便是那参天巨木,也架不住一下一下的砍伐。何况那李忠,步步为营,设下圈套,尉迟将军如何能不中计?”
聪紫不解,蹙眉问道:“既是圈套,尉迟凯久经沙场,如何就看不出来呢?莫不是身边出了奸细,通风报信?”
宋墨霜解释道:“那李将军,先是遣人不断袭扰我边境村庄,小打小闹,烦不胜烦。每一次袭击,每一座村庄被焚毁,皆是故意挑衅。尉迟将军身为大许将士,保家卫国,岂能坐视不理?”
聪紫抿了一口茶,缓缓放下茶盏,道:“如此说来,他便领兵去迎敌了?想是急于求成,中了那骄兵之计。”
“尉迟将军用兵沉稳,自然不会轻易中计。”墨霜续道:“我等原是派出了最精锐的骑兵,原指望能一举破敌,谁料那李忠早将尉迟将军的动向算得丝毫不差,埋伏得如同铁桶一般,专等着他自投罗网呢!那李忠不知从何处探得了我大许的战术和阵型,细细研习过,深知尉迟将军惯用正面强攻之法,故而……”说到此处,墨霜顿了顿,似是不忍再说下去。
聪紫暗忖,这前线军机泄露,莫非是兵部出了纰漏?自侍郎往下预备文书的官员,个个都似筛子一般,四处漏风?
抑或是前线出了细作,暗通款曲,与敌私相授受?
只是兵部的战事布置,往往滞后前线,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上也给了尉迟凯足够的信任,让他在前线便宜行事。
如此看来,若是李忠得到的军事部署图,事无巨细,且十分及时,那多半是从前线泄露的。
若是李忠得到的信息,不过是些个宏观的调兵遣将之策,时效性不高,那也可能是从朝堂之上泄露的。
此事不独兵部可疑,凡参与御前军议者,皆有涉案之嫌。此事一经搅动,浑水难清。便是聪紫之父,理藩阁尚书宋丰,恐亦难脱干系。
聪紫正自心中盘算,忽听宋墨霜犹自絮絮不止,讲那尉迟凯被俘之事。
宋墨霜言及此处,声音低回,似有无限惋惜:“他奋战至最后一刻。我虽未亲见,然从旁人口中得知,那场面,端的惨烈。身边士卒一个个倒下,他虽陷重围,却未有丝毫退缩之意,咬牙为部下殿后,直至最后……唉……”
聪紫闻言,神色倒也微微黯然下来,心中五味杂陈。
宋墨霜轻叹一声,素手覆上聪紫的手背,柔声道:“阿紫姐姐,尉迟将军虽不解风情,亦不擅甜言蜜语,却是我见过最勇敢、最正直的男儿!他心中有大义,有担当,为国为民,为袍泽兄弟,可以舍弃性命!便是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此!”
聪紫暗忖,这丫头说的甚么痴话!自己又几时在他跟前儿展露过风情了?只是这话却又不好与墨霜分说。
她平日只当尉迟凯是块木头疙瘩,自然不曾见过他沙场征战之姿,亦不曾料到,那木讷寡言的外表下,藏着勇敢无畏、赤胆忠心的灵魂。今日听墨霜这一番话,心中对尉迟凯的印象,倒也略略改观了些。
她伸手抚摸腰间那羊脂白玉坠子,只觉入手温润,细腻非常。
这坠子,却是尉迟凯出征那日赠予她的信物,说是能保佑她平安顺遂,亦是二人情谊的见证。想那日尉迟凯红着脸,期期艾艾地将玉坠递过来,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这、这个给你,保、保佑你……” 那窘迫的模样,如今想来,倒也有些憨厚可爱。
起初接这玉坠之时,聪紫只淡淡的道了句“多谢”,心中委实没起多少波澜,只当是例行公事罢了,心里念着的,却是那送别尉迟凯后,在礼部尚书家里名流云集的诗会,哪里会在意这普通玉坠?
彼时她只道这信物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附属品,如同这婚姻一般,心中未尝在意,只觉着这木头将军,送礼也送得这般无趣。
谁料如今尉迟凯生死未卜,她倒是觉得这小小玉坠,系着尉迟凯的一番情谊,一时间,略略重了许多。
京师的喧嚣之声渐起,墙外车马喧嚣了起来。
院内却是一片静谧,唯有几片落叶,随风飘零,悄无声息,恰似世外幽谷。
宋墨霜身着素装,来回踱步,以排遣心中烦闷。她心中不安的直觉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只觉此事断非如此简单,故而不敢懈怠。
再看那宋聪紫,斜靠在矮榻上,仪态端庄,如空谷幽兰。虽身在这简陋厢房,然其天生丽质与高贵气质,自难掩藏。
却原来,聪紫心中自有丘壑。她并非对夫君尉迟凯的安危漠不关心,只是自打被软禁,早已将此事于心中反复推敲,思虑周全,如今心中倒似那明镜一般。
只见她略一沉吟,修长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道:“妹妹莫急,此事急不得。如今敌情未明,贸然行事,恐打草惊蛇,反倒不美。依姐姐看,不如静观其变,待时机成熟,再行计较,方为上策。”
宋墨霜点头称是,却又忍不住叹道:“唉,姐姐总是这般镇定自若,遇事不慌,妹妹自愧不如。都怪我沉不住气,倒叫姐姐见笑了。”
聪紫微微一笑,道:“妹妹这是哪里话?你我姐妹,何须如此客气?”
她心中暗忖:若是那宁国将尉迟凯处决了,那便万事皆休,只得另作计较,一切从头来过。若是宁国留着他,意欲以此为筹码,那么此事尚有转圜的余地,倒也不必如此惊慌失措。
如此说来,此事的关键,便不在前线军营之中了,与宋墨霜的关系,也就不大了。
毕竟,她一个小小四品将军,便是再着急,又能如何?莫非还能飞到宁国去不成?
想到此处,宋聪紫幽幽叹了口气,心道:若非那皇帝打自己的小算盘,横生枝节,将尉迟家上下软禁,此刻自己早已与宁国使臣谈起此事了,哪里还用得着在这斗室内,看着自家宝贝妹妹这般干着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却说那宁国驻许国的钦差使臣,自然是宁皇心腹之臣,其副使亦是李家二王爷倚重之人,况那前线主帅李忠,更是二王爷麾下家将。这其中关系,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岂是寻常人能看得明白的?
而宋聪紫身为理藩阁尚书的千金,自幼生于宦门,长于朱阁,耳闻则为邦交辞令,目睹则为往来国书,于这等外交之道,早已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宋丰每遇那不便与宁国使臣直言之事务,往往便由聪紫在诗会宴席之间,与那宁国女眷们闲话家常,先自旁敲侧击,探一探对方心意,再作区处。
单说有一年,宁皇想吃许国特产的妃子笑——可不是妃子一笑值千金,是那荔枝名唤“妃子笑”——便是宁国使臣夫人在诗会上,假意叹道:“闻说许国‘妃子笑’甘美异常,可惜远隔千山万水,难得一尝。”
聪紫何等样人,冰雪聪明,玲珑剔透,焉有不知其意的?当下微微一笑,接口道:“夫人若是喜欢,聪紫南方家中恰好有一小块田地,向产荔枝,不日便遣人送来,大家一同品尝,也好再开一场诗会,热闹一番。”
于是乎,八百里加急的快马,经由官方驿站,一路换班疾驰,不数日,满满两大箱“妃子笑”荔枝便送到了宁国京城的皇宫之中,呈于宁皇案头。宁皇一见,龙颜大悦,赞不绝口。
而那宁国在许京的使团上下,连同家眷,亦都分得些许荔枝,尝了鲜。
俗话说得好,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宁皇既得了这等示好,自然要有所表示。那一年,边境倒也太平,不曾有大规模的战事。
两箱荔枝,八百里加急,换一年边境百姓安宁,这等四两拨千斤的妙事,便是理藩阁的日常。
只是这等手段,说出来未免有些不登大雅之堂。
古人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宋丰回奏之时,总不能在奏折上写,说是因今岁给宁国钦差夫人送了自家南方庄园织造的特级云锦绸缎,或是初茶碧螺春,这才避免了刀兵之灾。
好在当今圣上还算圣明,将宋丰的苦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年封赏从不吝啬,与兵部商议军国大事,也往往会让宋丰列席旁听。
这等边疆用兵的军国大事,尚能在理藩阁轻轻巧巧四两拨千斤,化干戈为玉帛,如今这事关宋家小姐自家夫君,其中关节,岂会没有转圜的余地?
想那宁国使臣众人上下,平日里也曾受过宋家不少好处,如今正是投桃报李之时。想到此处,聪紫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那李忠若是个冲动不懂事的,贸贸然在前线就问斩了理藩阁尚书的女婿,只怕宁国使臣弹劾他的折子,明日就要雪片般飞往宁京了。
须知宁、许两国,百年以来,皆以华夏衣冠正统自居,私下里唤那对家是“伪朝”、“僭逆”,彼此看不顺眼。
偏是如今的两国圣上,一个是宁皇,一个是许帝,倒似有了几分惺惺相惜之意,这才互派使臣,商谈互相承认,约为兄弟之邦等事宜。
真真是两国百姓多少年修来的好局面,百姓莫不额手称庆,盼着刀兵化玉帛,永享太平之福。
宁国那边儿,虽则不喜许国以“理藩阁”来主导此事,觉得自家堂堂天朝上国,竟与那些蛮夷小国一般看待,实是有辱国体,到底也只是将自家礼部也拆分出一部分来,唤作“鸿胪府”,专司对外事宜。
这“鸿胪府”三字一出,倒显得宁国棋高一著。盖因无论那朝贡之国,国力强盛也罢,偏居一隅也罢,总有几分尊严骨气在,谁也不是天生便乐意被人唤作“藩”,还用那居高临下的视角来“打理”。
想那许国“理藩阁”对宁国“鸿胪府”,两国如今都是盛世光景,来朝贡的小国番邦络绎不绝。如此一比,倒显得许国小家子气了些。
是以,皇后娘娘也曾劝谏皇上,说是这“理藩阁”的名称不妥,不如改个更大气些的,也好显得许国乃正统天朝上国,气度恢弘。
皇上当时也觉得有理,只是后来边关战事又起,这改名之事,便如那秋风落叶一般,被吹到不知哪个角落里去了,再无人提起。
想来也是,这打仗便是要钱要粮,哪里还有闲工夫琢磨这名儿的事?
莫说改名了,便是宫里娘娘们想添置几件新衣裳,怕也是要再等些时候了。
聪紫越想越觉得此事大有可为,只可惜,如今一番混乱下来,在这安全屋里,却是被困住了手脚。
宋墨霜依旧絮絮叨叨,口内念着尉迟凯被擒之事,道是:“那李忠,惯耍阴谋诡计,其人心思之缜密,竟似能掐会算。他将尉迟将军的每一步都算计得丝毫不差,专拣着尉迟将军的短处下手,这才……”
聪紫闻言,不禁插言道:“尉迟凯乃我许国难得的虎将,战功赫赫,如何轻易便被算计了?”
宋墨霜叹了一口气,幽幽道:“便是那参天巨木,也架不住一下一下的砍伐。何况那李忠,步步为营,设下圈套,尉迟将军如何能不中计?”
聪紫不解,蹙眉问道:“既是圈套,尉迟凯久经沙场,如何就看不出来呢?莫不是身边出了奸细,通风报信?”
宋墨霜解释道:“那李将军,先是遣人不断袭扰我边境村庄,小打小闹,烦不胜烦。每一次袭击,每一座村庄被焚毁,皆是故意挑衅。尉迟将军身为大许将士,保家卫国,岂能坐视不理?”
聪紫抿了一口茶,缓缓放下茶盏,道:“如此说来,他便领兵去迎敌了?想是急于求成,中了那骄兵之计。”
“尉迟将军用兵沉稳,自然不会轻易中计。”墨霜续道:“我等原是派出了最精锐的骑兵,原指望能一举破敌,谁料那李忠早将尉迟将军的动向算得丝毫不差,埋伏得如同铁桶一般,专等着他自投罗网呢!那李忠不知从何处探得了我大许的战术和阵型,细细研习过,深知尉迟将军惯用正面强攻之法,故而……”说到此处,墨霜顿了顿,似是不忍再说下去。
聪紫暗忖,这前线军机泄露,莫非是兵部出了纰漏?自侍郎往下预备文书的官员,个个都似筛子一般,四处漏风?
抑或是前线出了细作,暗通款曲,与敌私相授受?
只是兵部的战事布置,往往滞后前线,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上也给了尉迟凯足够的信任,让他在前线便宜行事。
如此看来,若是李忠得到的军事部署图,事无巨细,且十分及时,那多半是从前线泄露的。
若是李忠得到的信息,不过是些个宏观的调兵遣将之策,时效性不高,那也可能是从朝堂之上泄露的。
此事不独兵部可疑,凡参与御前军议者,皆有涉案之嫌。此事一经搅动,浑水难清。便是聪紫之父,理藩阁尚书宋丰,恐亦难脱干系。
聪紫正自心中盘算,忽听宋墨霜犹自絮絮不止,讲那尉迟凯被俘之事。
宋墨霜言及此处,声音低回,似有无限惋惜:“他奋战至最后一刻。我虽未亲见,然从旁人口中得知,那场面,端的惨烈。身边士卒一个个倒下,他虽陷重围,却未有丝毫退缩之意,咬牙为部下殿后,直至最后……唉……”
聪紫闻言,神色倒也微微黯然下来,心中五味杂陈。
宋墨霜轻叹一声,素手覆上聪紫的手背,柔声道:“阿紫姐姐,尉迟将军虽不解风情,亦不擅甜言蜜语,却是我见过最勇敢、最正直的男儿!他心中有大义,有担当,为国为民,为袍泽兄弟,可以舍弃性命!便是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此!”
聪紫暗忖,这丫头说的甚么痴话!自己又几时在他跟前儿展露过风情了?只是这话却又不好与墨霜分说。
她平日只当尉迟凯是块木头疙瘩,自然不曾见过他沙场征战之姿,亦不曾料到,那木讷寡言的外表下,藏着勇敢无畏、赤胆忠心的灵魂。今日听墨霜这一番话,心中对尉迟凯的印象,倒也略略改观了些。
她伸手抚摸腰间那羊脂白玉坠子,只觉入手温润,细腻非常。
这坠子,却是尉迟凯出征那日赠予她的信物,说是能保佑她平安顺遂,亦是二人情谊的见证。想那日尉迟凯红着脸,期期艾艾地将玉坠递过来,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这、这个给你,保、保佑你……” 那窘迫的模样,如今想来,倒也有些憨厚可爱。
起初接这玉坠之时,聪紫只淡淡的道了句“多谢”,心中委实没起多少波澜,只当是例行公事罢了,心里念着的,却是那送别尉迟凯后,在礼部尚书家里名流云集的诗会,哪里会在意这普通玉坠?
彼时她只道这信物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附属品,如同这婚姻一般,心中未尝在意,只觉着这木头将军,送礼也送得这般无趣。
谁料如今尉迟凯生死未卜,她倒是觉得这小小玉坠,系着尉迟凯的一番情谊,一时间,略略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