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知乔忙着拓宽自己的人脉,并未注意朝廷征兵的消息正以雪花般的速度席卷大魏各州各县。
没过两天,朝廷征兵的旨意正式下达到青州。
年满十五岁、四十岁以下的男丁都在此次征兵范围内,一个户头至少征一个男丁,家中有三个以上的男丁要征两个。身体羸弱、有残病、身高低于一米四的人可以免征兵,不愿意出人的那就出银子,一个人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银子差不多是贫苦百姓们大半生的积蓄了,还有许多人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得选择让家里的男人去从军。
不出一日,青州的百姓们被这个消息搅得心神不宁。
有小道消息说这次征兵是因为朝廷要和北疆的蛮夷打仗,百姓们跟炸了锅一样在讨论征兵打仗的事。
“打仗是要死人的,我家儿子还没成亲,他可是我们老梁家的独苗啊!”
“我家也是,这万一有个好歹我们家不就断后了吗?”
有丈夫搂着自己妻子的肩膀:“这一去,恐怕就是永别了。”
旁边一个老婆婆听到后,不禁悲从中来:“老天爷!这还让我这个老婆子怎么活啊!”
“呸呸呸!不吉利的话不要说。”
“朝廷把男丁都走了,那我们地里的庄稼谁来种?”
百姓们围着官兵抱怨,那发布告示的官兵的头都要吵晕了,大喊了一声:“安静,安静。”
然而根本没有人听他的话,百姓们依旧自顾自的讨论着征兵带来的坏处,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他的声音直接被淹没在人群里。
“哐哐哐”官兵用力敲锣,刺耳的锣声响起才换来了片刻安静。
“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乃英雄风范,怎的被你们说的要去送死一样。要是人人都贪生怕死,那还怎么打胜仗?百姓们如何有安宁的生活?”官兵是个口才好的,一番话下来让众人哑口无言。
“圣上仁慈,正是因为考虑到地里的庄稼,才让大家伙忙完秋收再征兵。从军后在战场上表现优异者可留在军队担任伍长,说不定将来还能封官加爵,有志向的男儿不要错过此等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上战场杀敌,是危险也是机会!
保卫家国、封官加爵,确实能激起男儿心中的那股子热血。
“朝廷派来将军过两天就到了,你们最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安排好家中的事情。战场上瞬息万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活着回来,要给家里留后就抓紧时间成亲,听明白了吗?话我已经带到了,大家都散了吧。”
*
朝廷面向全国征兵,刘家村也不例外。
“朝廷要征兵,指令已经发放下来,这件事想必大家伙都知道了。”
刘平谷叹了一口气,一个户头至少征一个男丁,这等于把村里的劳动力带走一大半,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了。
“村长!”刘志义也不和他客气,直接说道:“我大哥前年刚解甲归家,为什么今年还要让我家出男丁?”
刘志义上头有一个哥哥,家里的父亲也符合征兵条件,按照规定家中有三个以上男丁的就要征两个男丁走。先不管从军后能不能子战场上活下来,一下子征走两个男丁对家庭的伤害是巨大的。
刘平谷叹了口气:“上头的规定,我也没办法。”
朝廷征收民兵不是终生制。
与应募入伍的士兵不同,民兵相当于临时工一样的存在。
普通士兵们入伍后户籍也会转为军户,从此远离家乡,每天学习训练刀、剑、弓箭等各种武器。更高级别的将军将领们,他们不但武艺高强,要会兵法,能看懂舆图,随时做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
但民兵不一样,民兵都是由普通百姓组成的,他们从未经受过军事训练,身体素质不高,战斗力也不强,所以,民兵们在国家需要打仗的时候就上战场杀敌,不打仗的时候就回家种地。
为了补偿农户家中失去的男性劳动力,朝廷规定了但凡家中有男丁通过征兵进入军营,那么他在军营服役期间,家里就不用缴纳赋税和参加徭役。
有三个男丁以上的人家要征走两个,刘平谷小儿子刘方学今年刚刚好满了十五岁,这样一来,他们家要征走两个人,他妻子知道消息后在家整日以泪洗面。
刘平谷听着这妻子的哭闹声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村长不能离开村子,可他的两个儿子避不开。要送两个儿子上战场,刘平谷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可他身为村长不能徇私,只能忍痛将两个儿子的名字报了上去。
刘平谷劝村民:“各家符合条件的必须去,要是发现有人欺上瞒下,算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大家回去早做准备吧!”
众人稀稀拉拉的散开了。
*
三个身穿衙差服的人拿着户籍来村里核实登记。
那官兵正在纸上“唰刷刷”地记录着,听到脚步声走过来,头也不抬地问道:“叫什么名字?是哪家的?”
符合征兵要求的人依次上前,登记了姓名、籍贯,先由官兵检查四肢是否齐全,再由大夫检查是否眼瞎耳聋。
最后身体没有问题的就算通过了,签下征兵文书,领取一张临时的编号,“符合条件的都过来签这份征兵文书,你们准备好行囊,三日后到衙门里集合。”
刘家村共有四百多人符合征兵要求。
符合条件的男丁们都苦着脸,去边关打仗无异于去送命,谁都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官府手里掌握着所有人的户籍,哪家符合条件哪家不符合条件他们都一清二楚,如果报名的人数和官兵手里的那份对不上可就惨了。
凡是发现有隐瞒身份不从军者,重打五十大板,若是外出逃避征兵,则会连累全家五倍赋税。
躲也躲不开,逃又逃不掉。
刘家村村民跟着傅知乔做了这么久的事,多多少少攒了些家底,可要他们一下子拿出三十两来也不是件易事。
特别是征兵这个当口,家家户户都缺钱,想找人借钱都没处借。
还有三天!
三天之后拿不出钱来,不能把官府上的名单划掉就再也没办法了。
酒庄里都是些年轻力壮的男子,听到征兵的消息后都心不在焉。他们的名字都已经报了上去,上战场是要命的,刀剑无眼,自己又不会拳脚功夫……
命都快没了,谁还有心思干活呢?
傅知乔后两天才知晓原委,酒庄里很多男性工人是酿酒的主力,他们要是被征走了,她的酒庄怎么办?谁来给她生产太白酒?
她第一时间赶到酒庄给出承诺,想留在酒庄不愿意从军的工人,酒庄可出二十两银子帮忙划掉征兵名单。
酒庄里出二十两是不用还的,那么自己只需出十两就能免掉从军了,工人们心里安定下来。
替这七十多个工人交完这笔钱,傅知乔心里感慨:还好奴仆不用应征,不然运输队一百多号人每人都要交三十两银子,她实在难以承受。
酒庄里的工人大多是附近村子里的人,他们立即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
刘平谷的两个儿子都在其中,他们一家只需出二十两就可以不去从军,刘平谷妻子当即就给傅知乔跪了下来。更重要的是他两个儿子是被酒庄保下来的,并不是刘平谷个人走了关系,村里眼红的人想挑毛病都挑不出来。
就这样,酒庄里七十多个工人交了钱,光明正大在官差那里划掉了名字。
越来越多的人听到消息,求到了傅知乔面前。
“如今朝廷要征兵,家里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东家,您救救我们吧!”
“我丈夫也符合条件,这要是去了回不来……”
“东家您发发善心,我只有一个儿子,要是他出了事,家中只剩下我一个老婆子了。”
“求您了,救救我们吧!”
帮还是不帮?这是个问题。
傅知乔之所以愿意帮忙出二十两银子留住这些工人,是因为他们是酒庄生产房里的骨干,能十分有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让这群熟工去从军对她来说是一个损失。
相比较酒庄里的熟工而言,其他人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并不值得自己垫付一大笔钱出去。可过来求情的都是些头发花白的瘦弱老人、抱着孩子的妇女,傅知乔无法硬下心肠对这些人说一个不字。
傅知乔完全能理解她们的难处。
以她自己为例,以傅家这样的富贵家庭,在傅长岳死后,她们母女也立刻遭到了族人的欺压,更别说这些原本就穷的人家了。
失去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深度依赖丈夫和儿子的女人们,她们的余生该怎么办?或许她们中有许多坚强的女性,能做到独自支撑起家中生计的重担,可没钱没人脉,她们也只能去做一些针线活或是给别人洗衣服,以此来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
这种结局不是傅知乔想要看到的,但她目前还没有能力帮助到所有的人。
第二天,酒庄里发了条新的通知,凡是在酒庄干活的工人,家里只有一个男丁者可以从酒庄里预支三十两银子。
以贷银的形式,相当于工人向她借了三十两银子,偿还方式是从每月的月钱里扣,在没有还清三十两贷银前他们只能在酒庄里干活。
傅知乔最后还是决定拉村民们一把。
她只帮助人丁单薄的弱势家庭,这样既可以保住一个家庭,又不耽误朝廷征兵,也不会让其他的工人感到不满。
有了傅知乔的帮助,很多工人赶在最后一天把罚银交了上去,将自己的名字从征兵名单上划掉了。
受了恩惠的工人和他们的家人对傅知乔是千恩万谢,自发聚集在酒庄门口给她磕头。
没过两天,朝廷征兵的旨意正式下达到青州。
年满十五岁、四十岁以下的男丁都在此次征兵范围内,一个户头至少征一个男丁,家中有三个以上的男丁要征两个。身体羸弱、有残病、身高低于一米四的人可以免征兵,不愿意出人的那就出银子,一个人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银子差不多是贫苦百姓们大半生的积蓄了,还有许多人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得选择让家里的男人去从军。
不出一日,青州的百姓们被这个消息搅得心神不宁。
有小道消息说这次征兵是因为朝廷要和北疆的蛮夷打仗,百姓们跟炸了锅一样在讨论征兵打仗的事。
“打仗是要死人的,我家儿子还没成亲,他可是我们老梁家的独苗啊!”
“我家也是,这万一有个好歹我们家不就断后了吗?”
有丈夫搂着自己妻子的肩膀:“这一去,恐怕就是永别了。”
旁边一个老婆婆听到后,不禁悲从中来:“老天爷!这还让我这个老婆子怎么活啊!”
“呸呸呸!不吉利的话不要说。”
“朝廷把男丁都走了,那我们地里的庄稼谁来种?”
百姓们围着官兵抱怨,那发布告示的官兵的头都要吵晕了,大喊了一声:“安静,安静。”
然而根本没有人听他的话,百姓们依旧自顾自的讨论着征兵带来的坏处,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他的声音直接被淹没在人群里。
“哐哐哐”官兵用力敲锣,刺耳的锣声响起才换来了片刻安静。
“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乃英雄风范,怎的被你们说的要去送死一样。要是人人都贪生怕死,那还怎么打胜仗?百姓们如何有安宁的生活?”官兵是个口才好的,一番话下来让众人哑口无言。
“圣上仁慈,正是因为考虑到地里的庄稼,才让大家伙忙完秋收再征兵。从军后在战场上表现优异者可留在军队担任伍长,说不定将来还能封官加爵,有志向的男儿不要错过此等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上战场杀敌,是危险也是机会!
保卫家国、封官加爵,确实能激起男儿心中的那股子热血。
“朝廷派来将军过两天就到了,你们最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安排好家中的事情。战场上瞬息万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活着回来,要给家里留后就抓紧时间成亲,听明白了吗?话我已经带到了,大家都散了吧。”
*
朝廷面向全国征兵,刘家村也不例外。
“朝廷要征兵,指令已经发放下来,这件事想必大家伙都知道了。”
刘平谷叹了一口气,一个户头至少征一个男丁,这等于把村里的劳动力带走一大半,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了。
“村长!”刘志义也不和他客气,直接说道:“我大哥前年刚解甲归家,为什么今年还要让我家出男丁?”
刘志义上头有一个哥哥,家里的父亲也符合征兵条件,按照规定家中有三个以上男丁的就要征两个男丁走。先不管从军后能不能子战场上活下来,一下子征走两个男丁对家庭的伤害是巨大的。
刘平谷叹了口气:“上头的规定,我也没办法。”
朝廷征收民兵不是终生制。
与应募入伍的士兵不同,民兵相当于临时工一样的存在。
普通士兵们入伍后户籍也会转为军户,从此远离家乡,每天学习训练刀、剑、弓箭等各种武器。更高级别的将军将领们,他们不但武艺高强,要会兵法,能看懂舆图,随时做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
但民兵不一样,民兵都是由普通百姓组成的,他们从未经受过军事训练,身体素质不高,战斗力也不强,所以,民兵们在国家需要打仗的时候就上战场杀敌,不打仗的时候就回家种地。
为了补偿农户家中失去的男性劳动力,朝廷规定了但凡家中有男丁通过征兵进入军营,那么他在军营服役期间,家里就不用缴纳赋税和参加徭役。
有三个男丁以上的人家要征走两个,刘平谷小儿子刘方学今年刚刚好满了十五岁,这样一来,他们家要征走两个人,他妻子知道消息后在家整日以泪洗面。
刘平谷听着这妻子的哭闹声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村长不能离开村子,可他的两个儿子避不开。要送两个儿子上战场,刘平谷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可他身为村长不能徇私,只能忍痛将两个儿子的名字报了上去。
刘平谷劝村民:“各家符合条件的必须去,要是发现有人欺上瞒下,算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大家回去早做准备吧!”
众人稀稀拉拉的散开了。
*
三个身穿衙差服的人拿着户籍来村里核实登记。
那官兵正在纸上“唰刷刷”地记录着,听到脚步声走过来,头也不抬地问道:“叫什么名字?是哪家的?”
符合征兵要求的人依次上前,登记了姓名、籍贯,先由官兵检查四肢是否齐全,再由大夫检查是否眼瞎耳聋。
最后身体没有问题的就算通过了,签下征兵文书,领取一张临时的编号,“符合条件的都过来签这份征兵文书,你们准备好行囊,三日后到衙门里集合。”
刘家村共有四百多人符合征兵要求。
符合条件的男丁们都苦着脸,去边关打仗无异于去送命,谁都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官府手里掌握着所有人的户籍,哪家符合条件哪家不符合条件他们都一清二楚,如果报名的人数和官兵手里的那份对不上可就惨了。
凡是发现有隐瞒身份不从军者,重打五十大板,若是外出逃避征兵,则会连累全家五倍赋税。
躲也躲不开,逃又逃不掉。
刘家村村民跟着傅知乔做了这么久的事,多多少少攒了些家底,可要他们一下子拿出三十两来也不是件易事。
特别是征兵这个当口,家家户户都缺钱,想找人借钱都没处借。
还有三天!
三天之后拿不出钱来,不能把官府上的名单划掉就再也没办法了。
酒庄里都是些年轻力壮的男子,听到征兵的消息后都心不在焉。他们的名字都已经报了上去,上战场是要命的,刀剑无眼,自己又不会拳脚功夫……
命都快没了,谁还有心思干活呢?
傅知乔后两天才知晓原委,酒庄里很多男性工人是酿酒的主力,他们要是被征走了,她的酒庄怎么办?谁来给她生产太白酒?
她第一时间赶到酒庄给出承诺,想留在酒庄不愿意从军的工人,酒庄可出二十两银子帮忙划掉征兵名单。
酒庄里出二十两是不用还的,那么自己只需出十两就能免掉从军了,工人们心里安定下来。
替这七十多个工人交完这笔钱,傅知乔心里感慨:还好奴仆不用应征,不然运输队一百多号人每人都要交三十两银子,她实在难以承受。
酒庄里的工人大多是附近村子里的人,他们立即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
刘平谷的两个儿子都在其中,他们一家只需出二十两就可以不去从军,刘平谷妻子当即就给傅知乔跪了下来。更重要的是他两个儿子是被酒庄保下来的,并不是刘平谷个人走了关系,村里眼红的人想挑毛病都挑不出来。
就这样,酒庄里七十多个工人交了钱,光明正大在官差那里划掉了名字。
越来越多的人听到消息,求到了傅知乔面前。
“如今朝廷要征兵,家里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东家,您救救我们吧!”
“我丈夫也符合条件,这要是去了回不来……”
“东家您发发善心,我只有一个儿子,要是他出了事,家中只剩下我一个老婆子了。”
“求您了,救救我们吧!”
帮还是不帮?这是个问题。
傅知乔之所以愿意帮忙出二十两银子留住这些工人,是因为他们是酒庄生产房里的骨干,能十分有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让这群熟工去从军对她来说是一个损失。
相比较酒庄里的熟工而言,其他人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并不值得自己垫付一大笔钱出去。可过来求情的都是些头发花白的瘦弱老人、抱着孩子的妇女,傅知乔无法硬下心肠对这些人说一个不字。
傅知乔完全能理解她们的难处。
以她自己为例,以傅家这样的富贵家庭,在傅长岳死后,她们母女也立刻遭到了族人的欺压,更别说这些原本就穷的人家了。
失去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深度依赖丈夫和儿子的女人们,她们的余生该怎么办?或许她们中有许多坚强的女性,能做到独自支撑起家中生计的重担,可没钱没人脉,她们也只能去做一些针线活或是给别人洗衣服,以此来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
这种结局不是傅知乔想要看到的,但她目前还没有能力帮助到所有的人。
第二天,酒庄里发了条新的通知,凡是在酒庄干活的工人,家里只有一个男丁者可以从酒庄里预支三十两银子。
以贷银的形式,相当于工人向她借了三十两银子,偿还方式是从每月的月钱里扣,在没有还清三十两贷银前他们只能在酒庄里干活。
傅知乔最后还是决定拉村民们一把。
她只帮助人丁单薄的弱势家庭,这样既可以保住一个家庭,又不耽误朝廷征兵,也不会让其他的工人感到不满。
有了傅知乔的帮助,很多工人赶在最后一天把罚银交了上去,将自己的名字从征兵名单上划掉了。
受了恩惠的工人和他们的家人对傅知乔是千恩万谢,自发聚集在酒庄门口给她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