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吃槐叶冷淘时,杜时笙给魏修晏推荐香菇酱。
魏修晏看到香菇酱后,微一挑眉,果真便是钟叔买的香菇酱,色香味皆是一模一样。自吃过一次这香菇酱,魏修晏日日都离不开,哪怕是喝粟米粥,也要配上一勺子香菇酱才行,累得钟叔立即便来烦杜时笙再做二十罐酱料,卖与魏府。
魏修晏舀了一勺香菇酱在碗中,腹内已打鼓数次,闻着槐叶面的清香,他便迫不及待挑了几根碧绿的面条放入口中,椒麻油的香味立时弥漫于唇齿之间。
魏修晏忽然怔住,白皙修长的手指握紧了碗筷,眉心不自觉紧蹙。
半晌,他缓缓问道:“杜娘子,敢问冷淘中加了何种调料,味道竟如此特别?”
杜时笙微微一笑,解释道:“儿加了现煎的椒麻油。”
“焱城并不流行椒麻油,杜娘子如何想到这种做法?”魏修晏问道,言语之中,竟有些急切。
杜时笙没想到魏修晏竟于吃食之上如此执着,只好答道:“儿幼时,阿娘常做此面,儿今日只是学着阿娘的法子做来尝尝。魏郎君,可是味道吃不惯?儿给郎君另盛一碗。”
说完,杜时笙便要去盛,却听魏修晏说道:“无妨,杜娘子。某只是想起,某一位阿婶曾经常制椒麻油浇拌冷淘,而今,已是许多年未曾再吃过此味了。是以,方才吃了之后,着实有些惊讶。”
“既是故人之味,那魏郎君便多吃一些。”杜时笙笑眯眯地说道。
昨日的琉璃兔子灯,今日的椒麻油冷淘,皆是故人之事。看来,这魏郎君并不似面上那般冷漠,竟是个念旧重情之人啊。杜时笙瞧着魏修晏吃冷淘,心中思忖着,不由面上笑意渐生。
魏修晏吃了两口之后,看杜时笙一直微笑的看着自己,便也回看杜时笙,挑挑眉问道:“杜娘子不吃吗?”
四目相接,杜时笙这才发觉自己的失礼,急忙拿起木箸和碗,面色微红,说道:“儿……也吃,也吃。”
她眼角的余光瞥见,魏修晏端着碗瞧着自己,平日白皙冷峻的面上,渐渐浮现出了笑意,似日出的霞光绽放,温暖灼人。
吃到了美食,竟这般开心吗?如此看来,魏郎君也是个十足的吃货啊!
杜时笙心内对阿娘的冷淘又重新定义一番,不仅是儿时的味道,竟还能俘获魏郎君这种世家子的味蕾!日后,必要在食肆中将其发扬光大。
饭后,报晓鼓已响了几遭,魏修晏还须上值,便准备与杜时笙告别。
正欲离开,魏修晏猛然想起,此前杜时笙说起的梵文佛经,便停下脚步,问道:“杜娘子,某还有一事相求。”
杜时笙抬眸,想起他昨日酒后醉日颓山的模样,点了点头。
长得如此好看,你说什么都好。
魏修晏见她应下,微微一笑道:“前番与杜娘子聊起佛经,杜娘子提到家中有一本梵文书籍,可否借给某一看?”
杜时笙听了,抿嘴一笑,仿若有什么趣事一般。
魏修晏不解何意。
只见杜时笙对着厨房招招手,就看见一个小男孩从厨房飞一般冲了过来。
魏修晏认出,这小男孩正是今早自己起床之时,坐在床边对自己眨巴眼睛的孩子。
想起昨日醉酒竟醉得这般彻底,幸而得杜娘子一家照料,只是……忒也丢人了!魏修晏这二十年,还未曾如此般喝过酒,他暗道,日后便是有再高兴的事,也不能再如此饮酒无度。
“姑姑,叫我何事?”小五儿盼了整一顿饭的功夫,现下,终于让他有机会与偶像近距离接触,他的语气中,尽是难掩的兴奋。
“魏郎君想借阅那本《因缘和合》,须得问你肯不肯借呀?”杜时笙笑着问小五儿。
偶像借书,别说借,便是直接给了又能如何?
小五儿如捣蒜般点着头,不迭声道:“自是肯的。”
说罢,就一路小跑去房中将这本书拿了出来,交给魏修晏。
“这本书是你的?”魏修晏眼含笑意地问小五儿。
小五儿见高山仰止的魏郎君,与自己好似友朋一样说话,顿时有些害羞,忸怩道:“不是我的,是阿娘的。阿娘说,是在安宁寺遇到的一位娘子,暂放在她这里的书。”
“哦?”
魏修晏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小五儿深目高鼻的胡人长相,心念微动,又问道:“你阿娘,现下在何处?”
谁知,小五儿听了,怯生生地看了看厨房的方向,回过头来,眼圈微红,小声道:“我阿娘现下不在家中。”
杜时笙似是无意间,揽过小五儿,护在身旁,对魏修晏笑道:“魏郎君,现下家中只有我们几人。”
魏修晏见二人情状,知其背后必有不可言说的家中事,便点了点头,对小五儿和善笑道:“某多谢小郎君应允某借阅此书,改日,某定当亲自上门归还。”
小五儿听完,激动地说道:“魏郎君不必如此客气!”
经此一事,今日在书塾内,小五儿都是一副老成持重的姿态,毕竟已是与魏郎君对话之人了,怎可还做平日孩童妆?
同窗见他不住傻笑,凑过去问到:“佑和,你笑什么?”
小五儿却摆摆手,正襟危坐,严肃道:“某比之魏郎君,虽未能至,亦步亦趋。”
同窗翻了个白眼,这孩子怕是吃错药了吧?
魏府的书房内,魏修晏拿起一本已翻阅数次的案宗誊抄本, 将它用纸严严实实包裹住,唤来自己的小厮长寿,吩咐了一番。
待长寿走后,他翻开《因缘和合》,看着书中注解上隽秀的字迹,指尖竟有些微微颤抖。
这字迹他见过。
沈阿婶善绘,祖母寿辰之时,她曾送过一幅《松鹤延年图》,画中所提诗句皆为她亲笔所写。他今日将那画找出,竟与这书上的注解字迹一模一样!
他抚摸着那本书末页上,一大一小的两个“兰”字,显然,那个歪歪扭扭的兰字,必是阿蓉所写。
“这世间的因缘际会,当真会如此巧合吗?”
他喃喃自语道,想起阿耶临终那日对自己的嘱托,这许多年里,逐渐冷却的心,竟在此刻狂跳不止。
前几年,他刚入大理寺时,曾几经辗转,剥茧抽丝,查到过林阿叔一家遇难后,凌王曾私下里追查过两个胡女,说是平康坊的歌姬,但是,翻遍了平康坊,都未找到二人。
今日,这个胡人小孩对自己的阿娘讳莫如深,而他的阿娘又有沈阿婶亲手议释的书籍。这二者之间,到底是不是存在某种联系……
魏修晏在房中沉沉踱着步,忽地想到什么,停住了脚步。
现下,还是先查查杜先洵一家吧。
他叫来了钟管事,问道:“某记得,钟叔是秦州人士,家中可还有故旧在秦州?”
钟管事一怔,随即点头笑道:“老奴家中亲属,尽皆还在秦州谋生。”
魏修晏神情轻松了几分,对钟管事说道:“钟叔,烦劳你尽快收一下,替某去秦州走一遭。”
“阿郎,去秦州做什么啊?”钟管事未曾见过自家阿郎如此着急,竟有些按捺不住性子的模样。
“帮某去查一下,秦州楚氏的楚三娘和她的郎婿杜先洵。”
魏修晏看着那本《因缘和合》,眸子幽深地说道。
**
杜时笙这几日忙着食肆开张一事,有些劳累,这一日睡得颇早,不想,朦胧中却又做起梦来。
初夏光景,熏风南至,吹着池上的绿柳轻动,阵阵蝉鸣戛然而止。阿娘带着杜时笙和一众仆婢在院中池上的小亭中纳凉。
阿娘于亭中榻上歪着看书,云娘拿着两个大桃子逗她玩,她人小手短,够不到桃子,便急得瘪嘴。
阿娘看了,合上书笑道:“云娘,你莫再逗她,若是哭了,你可要哄好她。”
云娘听了,吐了吐舌头,将两个桃子都给了杜时笙。
杜时笙拿到桃子,心中欢喜的紧,用小手将桃子紧紧搂在怀里,口中说道:“这是阿蓉的两个襁褓。”
话音一落,阿娘手中的一杯茶水全泼了出去,她和云娘,还有一众仆婢皆笑得前仰后合。
杜时笙看着她们,心中很是疑惑,难道小时候阿娘不是这样抱着自己吗?
阿娘好不容易止住了笑,问道:“那阿蓉的两个襁褓可取了名字?”
杜时笙一时被问住了,瞧着怀中的两个桃子,不知该取什么名字,想了许久,笑道:“便叫阿霆和阿兰吧!”
阿娘听后,招手将杜时笙唤至身边,抚着她的头问道:“阿蓉为何给桃儿取这两个名字啊?”
杜时笙抱紧两个桃子,笑得露出一排小小的乳牙:“现下阿耶和阿娘是阿蓉的耶娘,日后,阿蓉也要做阿耶和阿娘的耶娘!”
一众仆婢听了,又笑个不停,云娘一边掩唇笑着一边说道:“夫人,你听,她竟把这么拗口的话说的如此明白。”
这话虽是孩童稚语,但在为娘之人心中却是另一番意味。
阿娘想着自己十月怀胎的辛苦,想起她出生后啼哭的日日夜夜,想到自己初为人母的喜悦和听到她第一次叫自己阿娘的感动。阿娘不由将阿蓉抱在怀中,眼圈竟有些泛红。
魏修晏看到香菇酱后,微一挑眉,果真便是钟叔买的香菇酱,色香味皆是一模一样。自吃过一次这香菇酱,魏修晏日日都离不开,哪怕是喝粟米粥,也要配上一勺子香菇酱才行,累得钟叔立即便来烦杜时笙再做二十罐酱料,卖与魏府。
魏修晏舀了一勺香菇酱在碗中,腹内已打鼓数次,闻着槐叶面的清香,他便迫不及待挑了几根碧绿的面条放入口中,椒麻油的香味立时弥漫于唇齿之间。
魏修晏忽然怔住,白皙修长的手指握紧了碗筷,眉心不自觉紧蹙。
半晌,他缓缓问道:“杜娘子,敢问冷淘中加了何种调料,味道竟如此特别?”
杜时笙微微一笑,解释道:“儿加了现煎的椒麻油。”
“焱城并不流行椒麻油,杜娘子如何想到这种做法?”魏修晏问道,言语之中,竟有些急切。
杜时笙没想到魏修晏竟于吃食之上如此执着,只好答道:“儿幼时,阿娘常做此面,儿今日只是学着阿娘的法子做来尝尝。魏郎君,可是味道吃不惯?儿给郎君另盛一碗。”
说完,杜时笙便要去盛,却听魏修晏说道:“无妨,杜娘子。某只是想起,某一位阿婶曾经常制椒麻油浇拌冷淘,而今,已是许多年未曾再吃过此味了。是以,方才吃了之后,着实有些惊讶。”
“既是故人之味,那魏郎君便多吃一些。”杜时笙笑眯眯地说道。
昨日的琉璃兔子灯,今日的椒麻油冷淘,皆是故人之事。看来,这魏郎君并不似面上那般冷漠,竟是个念旧重情之人啊。杜时笙瞧着魏修晏吃冷淘,心中思忖着,不由面上笑意渐生。
魏修晏吃了两口之后,看杜时笙一直微笑的看着自己,便也回看杜时笙,挑挑眉问道:“杜娘子不吃吗?”
四目相接,杜时笙这才发觉自己的失礼,急忙拿起木箸和碗,面色微红,说道:“儿……也吃,也吃。”
她眼角的余光瞥见,魏修晏端着碗瞧着自己,平日白皙冷峻的面上,渐渐浮现出了笑意,似日出的霞光绽放,温暖灼人。
吃到了美食,竟这般开心吗?如此看来,魏郎君也是个十足的吃货啊!
杜时笙心内对阿娘的冷淘又重新定义一番,不仅是儿时的味道,竟还能俘获魏郎君这种世家子的味蕾!日后,必要在食肆中将其发扬光大。
饭后,报晓鼓已响了几遭,魏修晏还须上值,便准备与杜时笙告别。
正欲离开,魏修晏猛然想起,此前杜时笙说起的梵文佛经,便停下脚步,问道:“杜娘子,某还有一事相求。”
杜时笙抬眸,想起他昨日酒后醉日颓山的模样,点了点头。
长得如此好看,你说什么都好。
魏修晏见她应下,微微一笑道:“前番与杜娘子聊起佛经,杜娘子提到家中有一本梵文书籍,可否借给某一看?”
杜时笙听了,抿嘴一笑,仿若有什么趣事一般。
魏修晏不解何意。
只见杜时笙对着厨房招招手,就看见一个小男孩从厨房飞一般冲了过来。
魏修晏认出,这小男孩正是今早自己起床之时,坐在床边对自己眨巴眼睛的孩子。
想起昨日醉酒竟醉得这般彻底,幸而得杜娘子一家照料,只是……忒也丢人了!魏修晏这二十年,还未曾如此般喝过酒,他暗道,日后便是有再高兴的事,也不能再如此饮酒无度。
“姑姑,叫我何事?”小五儿盼了整一顿饭的功夫,现下,终于让他有机会与偶像近距离接触,他的语气中,尽是难掩的兴奋。
“魏郎君想借阅那本《因缘和合》,须得问你肯不肯借呀?”杜时笙笑着问小五儿。
偶像借书,别说借,便是直接给了又能如何?
小五儿如捣蒜般点着头,不迭声道:“自是肯的。”
说罢,就一路小跑去房中将这本书拿了出来,交给魏修晏。
“这本书是你的?”魏修晏眼含笑意地问小五儿。
小五儿见高山仰止的魏郎君,与自己好似友朋一样说话,顿时有些害羞,忸怩道:“不是我的,是阿娘的。阿娘说,是在安宁寺遇到的一位娘子,暂放在她这里的书。”
“哦?”
魏修晏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小五儿深目高鼻的胡人长相,心念微动,又问道:“你阿娘,现下在何处?”
谁知,小五儿听了,怯生生地看了看厨房的方向,回过头来,眼圈微红,小声道:“我阿娘现下不在家中。”
杜时笙似是无意间,揽过小五儿,护在身旁,对魏修晏笑道:“魏郎君,现下家中只有我们几人。”
魏修晏见二人情状,知其背后必有不可言说的家中事,便点了点头,对小五儿和善笑道:“某多谢小郎君应允某借阅此书,改日,某定当亲自上门归还。”
小五儿听完,激动地说道:“魏郎君不必如此客气!”
经此一事,今日在书塾内,小五儿都是一副老成持重的姿态,毕竟已是与魏郎君对话之人了,怎可还做平日孩童妆?
同窗见他不住傻笑,凑过去问到:“佑和,你笑什么?”
小五儿却摆摆手,正襟危坐,严肃道:“某比之魏郎君,虽未能至,亦步亦趋。”
同窗翻了个白眼,这孩子怕是吃错药了吧?
魏府的书房内,魏修晏拿起一本已翻阅数次的案宗誊抄本, 将它用纸严严实实包裹住,唤来自己的小厮长寿,吩咐了一番。
待长寿走后,他翻开《因缘和合》,看着书中注解上隽秀的字迹,指尖竟有些微微颤抖。
这字迹他见过。
沈阿婶善绘,祖母寿辰之时,她曾送过一幅《松鹤延年图》,画中所提诗句皆为她亲笔所写。他今日将那画找出,竟与这书上的注解字迹一模一样!
他抚摸着那本书末页上,一大一小的两个“兰”字,显然,那个歪歪扭扭的兰字,必是阿蓉所写。
“这世间的因缘际会,当真会如此巧合吗?”
他喃喃自语道,想起阿耶临终那日对自己的嘱托,这许多年里,逐渐冷却的心,竟在此刻狂跳不止。
前几年,他刚入大理寺时,曾几经辗转,剥茧抽丝,查到过林阿叔一家遇难后,凌王曾私下里追查过两个胡女,说是平康坊的歌姬,但是,翻遍了平康坊,都未找到二人。
今日,这个胡人小孩对自己的阿娘讳莫如深,而他的阿娘又有沈阿婶亲手议释的书籍。这二者之间,到底是不是存在某种联系……
魏修晏在房中沉沉踱着步,忽地想到什么,停住了脚步。
现下,还是先查查杜先洵一家吧。
他叫来了钟管事,问道:“某记得,钟叔是秦州人士,家中可还有故旧在秦州?”
钟管事一怔,随即点头笑道:“老奴家中亲属,尽皆还在秦州谋生。”
魏修晏神情轻松了几分,对钟管事说道:“钟叔,烦劳你尽快收一下,替某去秦州走一遭。”
“阿郎,去秦州做什么啊?”钟管事未曾见过自家阿郎如此着急,竟有些按捺不住性子的模样。
“帮某去查一下,秦州楚氏的楚三娘和她的郎婿杜先洵。”
魏修晏看着那本《因缘和合》,眸子幽深地说道。
**
杜时笙这几日忙着食肆开张一事,有些劳累,这一日睡得颇早,不想,朦胧中却又做起梦来。
初夏光景,熏风南至,吹着池上的绿柳轻动,阵阵蝉鸣戛然而止。阿娘带着杜时笙和一众仆婢在院中池上的小亭中纳凉。
阿娘于亭中榻上歪着看书,云娘拿着两个大桃子逗她玩,她人小手短,够不到桃子,便急得瘪嘴。
阿娘看了,合上书笑道:“云娘,你莫再逗她,若是哭了,你可要哄好她。”
云娘听了,吐了吐舌头,将两个桃子都给了杜时笙。
杜时笙拿到桃子,心中欢喜的紧,用小手将桃子紧紧搂在怀里,口中说道:“这是阿蓉的两个襁褓。”
话音一落,阿娘手中的一杯茶水全泼了出去,她和云娘,还有一众仆婢皆笑得前仰后合。
杜时笙看着她们,心中很是疑惑,难道小时候阿娘不是这样抱着自己吗?
阿娘好不容易止住了笑,问道:“那阿蓉的两个襁褓可取了名字?”
杜时笙一时被问住了,瞧着怀中的两个桃子,不知该取什么名字,想了许久,笑道:“便叫阿霆和阿兰吧!”
阿娘听后,招手将杜时笙唤至身边,抚着她的头问道:“阿蓉为何给桃儿取这两个名字啊?”
杜时笙抱紧两个桃子,笑得露出一排小小的乳牙:“现下阿耶和阿娘是阿蓉的耶娘,日后,阿蓉也要做阿耶和阿娘的耶娘!”
一众仆婢听了,又笑个不停,云娘一边掩唇笑着一边说道:“夫人,你听,她竟把这么拗口的话说的如此明白。”
这话虽是孩童稚语,但在为娘之人心中却是另一番意味。
阿娘想着自己十月怀胎的辛苦,想起她出生后啼哭的日日夜夜,想到自己初为人母的喜悦和听到她第一次叫自己阿娘的感动。阿娘不由将阿蓉抱在怀中,眼圈竟有些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