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两少年牵着黄犬埋伏于林间,盯着远处嗅着青草的野兔直咽口水。
“去。”随着少年小声指令,黄犬一个飞扑追了出去,野兔闻声落荒而逃,一犬一兔消失于灌木丛中。
李夷擦了擦口水,心里关心今日的晚餐着落,不顾身后兄长的呼喊,也跟着一头钻入灌木丛。
而此时另一端的大道上,傅溪二人御车驶来。
她二人离开赵国后并未回秦,而是继续南下至楚。楚国幅员辽阔却人烟稀少,活地图嬴翮在这里也失去了作用,二人困在这片密林之中许久,连问路之人都找不到。
傅溪望着路旁树枝上的新芽,恍然念及咸阳此时也应是同样的风景。
只是这一恍神的功夫,前路便冲出一十二三岁的少年,正是李夷,他一手牵着黄犬,一手高高提着兔耳,好不威风,正要大声唤兄长来看,一转脸便对上迎面驶来的马车。
他避之不及,和长长的马脸行了个贴面礼。
骏马脾气本就桀骜,对着这挡道的少年便是一声长鸣,直把他被吓得往后坐倒在地,手中的肥兔也趁机逃脱。
傅溪握缰绳的手还在发抖,任谁也想不到这荒郊野岭会冒出个人来,若非这些时日和自家这匹脱缰野马磨合得不错,今日只怕会血溅当场。
嬴翮下车扶那少年起来,拍了拍其身上的筋骨,朝惊魂未定的傅溪安抚地摇了摇头:“这小子并无大碍。”
李夷还在心疼那只到嘴却跑没影的野兔,不管不顾还要牵着黄犬去追,却被嬴翮抓着问起了话:“小孩,这里离上蔡还有多久路程?”
李夷对这二人难免心生怨念,挣了挣没挣开,只能老实回答:“上蔡离此处不过半个时辰的脚程,沿着这条道一直走,便能看到上蔡东门。”
“你们从何处来?”眼见野兔无望,他又甚少见到外乡人,顿时转移了兴趣。
“咸阳。”
“咸阳!我阿父也在咸阳!”李夷激动仰头,“你们从咸阳来,一定听过我阿父的名头。”
嬴翮不以为然,只以为是童言无忌,以袖遮掩笑意。
“是吗?说来听听。”傅溪冷不丁发言,认真请教道。
嬴翮见傅溪较真的样子,叹了一口气,正要示意好友别跟孩子计较,却被小少年接下来的话惊住。
“家父李氏讳斯!”
*
咸阳
李斯抱着文书踏入殿内,便见秦王望着远山出神,掌心摩挲着一根红线胡乱缠绕的秦半两,因为主人长时间的把玩,红线已有了磨损的痕迹。
此情此景实在怪异,不说秦政坐拥强秦,拥有数不清的至宝,只其身上佩戴的玉饰,随意拿出一件都是珍品,可他却独独垂青手心一枚普通银钱。
李斯不由淡笑,往日王上成熟稳重,他总会忽略其年纪,现在才想起来,王上不过才十四岁,和他家长子阿由一般的年纪,难怪也有些少年心性。
这般想着,他便多看了几眼秦政手中的铜钱。
秦政微微敛眉,不动声色合拢手心,背过手去。
他早已被迫学会从容面对生离与死别,但不知为何,他与嫪易相处时日不多,可离了她内心便空了一块,犹如一把钝刀割肉,初时不察,当断时不断,以至于如今病入膏肓,隐痛不绝。
他常常会在某个瞬间念起她,怨她不辞而别,猜她此刻在做什么,担心白季有没有好好待她。
他也会想起远在赵国的舅舅,但敏锐如他,隐隐发觉这份无法自控的思念,与之相比多了几分羞耻和慌乱,不可混为一谈。
此时面对洞察人心的李斯,更是不想被其窥探出自己隐秘心思,又联想到其近日的所作所为,秦政声音一沉:“听闻长史近日常去相府相聚?”
李斯心一悬,他知为臣之道最忌二心。自己出身相府,却蒙王上重用,处境尴尬,因此一直行事谨慎小心,避免王上猜忌。
而如今会有这种出格举动,背后其实是有不得不为的缘由。
嫪兄当日离开只是希望他关照两个孩子,并未言及事由,他若早知道是跟着嬴夫人孤男寡女同道而行,必定会从中阻拦。
自古以来,夺人妻者,鲜有善终。王翦或许可以忍一时,却不能忍一世。
除去嬴夫人的事不能再徐徐图之,但也不能贸然出手。其一,嬴夫人受王上重视,若此事暴露,谁会成为弃子尚未可知。其二,嫪兄荒唐到抛下孩子亲友与那女子出游,正是情到浓时,若他直接出手反而会生嫌隙。
因此,唯有清清白白借刀杀人一招。
这些日子他参加相府宴会,已选好了一把可用的刀,和樊於期接触渐渐频繁。只要将嬴夫人的身世稍稍透露出去,这位樊将军自会顺藤摸瓜替他除去祸害。
可如今秦政突如其来的问话打断了他的精心谋划,李斯不由重新审视眼前这位少年君主,未曾想他自以为悄无声息的小动作竟全被其收在眼底。
秦政好似察觉不出他一句问话,便能让李斯紧张得千思万虑,手指点了点案上堆积如山的文书:“长史不必拘谨,相府宴饮不断,有识之士众多,乐而忘返无可厚非。只是这一段时日国事繁忙,有劳长史多多费心。”
李斯低眉拱手应下,他小心翼翼揣摩秦政此次敲打的用意,心知不管如何,借刀杀人这一计必须暂缓延后,从长计议。
*
问路问到李斯二子身上,还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听闻二人来意,李夷不疑有他,等兄长李由也赶来后,主动带着二人往家中去。
身着楚服的妇人正在院中织布,听到动静,不卑不亢起身见礼,邀二人入内歇息。
“长史斯在咸阳深受王上重用,因此才遣我们来接夫人入秦,与长史一家团聚。”嬴翮再次说明来意,这才是秦政派她离秦至楚的正事。
李夫人奉上热茶,温柔一笑:“辛苦二位不远千里而来。”
几人话着家常,李氏兄弟吵闹着追问李斯在咸阳的近况,李夫人则并不常开口,多是静静听着。
傅溪悄悄打量着楚服妇人,心中暗道,难怪李斯在秦常常念叨他夫人,今日一见,故人之妻,果然有故人之姿,是位如兰草一般温柔的女子,让人心生亲近。
李夫人感受到傅溪略显唐突的视线,只装作不知,复又低头饮茶。
忽闻院外一妇人连声叫着“阿荛”,她忙起身相迎。
邻里阿嫂早见到了院外停着的马车,此时探头探脑往屋里瞧:“阿荛,这些人是什么来头?”
“是阿由他们在林间遇到的迷路旅人,在此借住一晚。”阿荛瞧了眼未发觉她异样的傅溪二人,低眉理顺被自己抓皱的衣袖。
她早知阿嫂来的用意,无非便是来借织机。
以布易物,抱布贸丝,女子织布也是家庭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勤勉的妇人更是会昼夜织布以补贴家用。阿荛家中虽不富贵,但也并不算清贫,再加上与人为善,常常会借织机给较为清贫的邻里。
不必对方尴尬开口,她善解人意抢先道:“阿嫂,今日有客人在,晚上织机不便外借。我要出几日远门,明日午间你自来家中取走,等我回来再还与我便是。”
邻居一听这话,拿了好处便不再多问了,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这一小插曲并未引起傅溪二人的注意,由赵国的勾心斗角带来的紧张疲惫感,暂时被李家的温馨恬静冲淡了。
夜间休息时,嬴翮和傅溪说着悄悄话:“看不出来长史还会取这种名字,许由伯夷,都是难得的高洁隐士。”
言说之客最看重名利,李斯给二子如此取名,不知是真心寄托心中抱负,还是在遮掩野心沽名钓誉,嬴翮当然认为是后者。
可惜傅溪半点未听出她的言外之意:“李斯的确博学多识。”
嬴翮自讨没趣,她突然想起傅溪在与她交心之前,先和李斯那厮交好过。
自己不是挚友的唯一,这事实让她心中难受,思虑繁多,一直未睡,忽听到几声犬吠,接着便是几人刻意放缓的脚步声。
她坐起身,确认自己没有听错,抓起被窝里的铁剑,望向窗外。
就在傅溪二人安然就寝之时,李家母子却在偷偷摸黑收拾行李。
李由坐在榻上揉着眼睛:“娘,我们为何要连夜离开?去秦国不好吗?到了咸阳,有阿父在,娘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阿荛头也不回:“此事你阿父绝不知情,不然依他的行事风格,一定会事先写一封书信让我安心。”
李由心有不甘,又不敢违抗母亲,只能把气撒在忙着抱狗的二弟身上:“你还想带上它,我们一家人是连夜逃走,不是去打猎游玩。”
“阿娘!”李夷不依这些,委屈望向阿荛,希望阿娘替他主持公道。
阿荛背上包袱,剜了一眼李氏二子,只一眼便让争执的二人消停了:“此时不走,到了秦国,我们便成了牵制你阿父的人质。万万不可让你阿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她清楚自己的夫君怀珠抱玉,有经世之才,定能大展宏图,而她,包括阿由兄弟,都不能成为累赘。
三人背着行囊放轻脚步出门,身后跟着一条猛摇尾巴的老黄狗,李由嫌它碍事,挥手赶了几次,反而引得黄犬激动得叫唤了两声,幸而没有引起秦人的注意,只能随它去了。
夜深雾重,三人互相搀扶着埋头赶路,黄犬突然停住脚步,似有所感,对着前方狂吠。
李由刚要怪罪,被阿荛拉在身后。
隐在黑夜中的那人不再隐藏,放重脚步显露真容,嬴翮道:“夫人夜深出门,所为何事?”
“去。”随着少年小声指令,黄犬一个飞扑追了出去,野兔闻声落荒而逃,一犬一兔消失于灌木丛中。
李夷擦了擦口水,心里关心今日的晚餐着落,不顾身后兄长的呼喊,也跟着一头钻入灌木丛。
而此时另一端的大道上,傅溪二人御车驶来。
她二人离开赵国后并未回秦,而是继续南下至楚。楚国幅员辽阔却人烟稀少,活地图嬴翮在这里也失去了作用,二人困在这片密林之中许久,连问路之人都找不到。
傅溪望着路旁树枝上的新芽,恍然念及咸阳此时也应是同样的风景。
只是这一恍神的功夫,前路便冲出一十二三岁的少年,正是李夷,他一手牵着黄犬,一手高高提着兔耳,好不威风,正要大声唤兄长来看,一转脸便对上迎面驶来的马车。
他避之不及,和长长的马脸行了个贴面礼。
骏马脾气本就桀骜,对着这挡道的少年便是一声长鸣,直把他被吓得往后坐倒在地,手中的肥兔也趁机逃脱。
傅溪握缰绳的手还在发抖,任谁也想不到这荒郊野岭会冒出个人来,若非这些时日和自家这匹脱缰野马磨合得不错,今日只怕会血溅当场。
嬴翮下车扶那少年起来,拍了拍其身上的筋骨,朝惊魂未定的傅溪安抚地摇了摇头:“这小子并无大碍。”
李夷还在心疼那只到嘴却跑没影的野兔,不管不顾还要牵着黄犬去追,却被嬴翮抓着问起了话:“小孩,这里离上蔡还有多久路程?”
李夷对这二人难免心生怨念,挣了挣没挣开,只能老实回答:“上蔡离此处不过半个时辰的脚程,沿着这条道一直走,便能看到上蔡东门。”
“你们从何处来?”眼见野兔无望,他又甚少见到外乡人,顿时转移了兴趣。
“咸阳。”
“咸阳!我阿父也在咸阳!”李夷激动仰头,“你们从咸阳来,一定听过我阿父的名头。”
嬴翮不以为然,只以为是童言无忌,以袖遮掩笑意。
“是吗?说来听听。”傅溪冷不丁发言,认真请教道。
嬴翮见傅溪较真的样子,叹了一口气,正要示意好友别跟孩子计较,却被小少年接下来的话惊住。
“家父李氏讳斯!”
*
咸阳
李斯抱着文书踏入殿内,便见秦王望着远山出神,掌心摩挲着一根红线胡乱缠绕的秦半两,因为主人长时间的把玩,红线已有了磨损的痕迹。
此情此景实在怪异,不说秦政坐拥强秦,拥有数不清的至宝,只其身上佩戴的玉饰,随意拿出一件都是珍品,可他却独独垂青手心一枚普通银钱。
李斯不由淡笑,往日王上成熟稳重,他总会忽略其年纪,现在才想起来,王上不过才十四岁,和他家长子阿由一般的年纪,难怪也有些少年心性。
这般想着,他便多看了几眼秦政手中的铜钱。
秦政微微敛眉,不动声色合拢手心,背过手去。
他早已被迫学会从容面对生离与死别,但不知为何,他与嫪易相处时日不多,可离了她内心便空了一块,犹如一把钝刀割肉,初时不察,当断时不断,以至于如今病入膏肓,隐痛不绝。
他常常会在某个瞬间念起她,怨她不辞而别,猜她此刻在做什么,担心白季有没有好好待她。
他也会想起远在赵国的舅舅,但敏锐如他,隐隐发觉这份无法自控的思念,与之相比多了几分羞耻和慌乱,不可混为一谈。
此时面对洞察人心的李斯,更是不想被其窥探出自己隐秘心思,又联想到其近日的所作所为,秦政声音一沉:“听闻长史近日常去相府相聚?”
李斯心一悬,他知为臣之道最忌二心。自己出身相府,却蒙王上重用,处境尴尬,因此一直行事谨慎小心,避免王上猜忌。
而如今会有这种出格举动,背后其实是有不得不为的缘由。
嫪兄当日离开只是希望他关照两个孩子,并未言及事由,他若早知道是跟着嬴夫人孤男寡女同道而行,必定会从中阻拦。
自古以来,夺人妻者,鲜有善终。王翦或许可以忍一时,却不能忍一世。
除去嬴夫人的事不能再徐徐图之,但也不能贸然出手。其一,嬴夫人受王上重视,若此事暴露,谁会成为弃子尚未可知。其二,嫪兄荒唐到抛下孩子亲友与那女子出游,正是情到浓时,若他直接出手反而会生嫌隙。
因此,唯有清清白白借刀杀人一招。
这些日子他参加相府宴会,已选好了一把可用的刀,和樊於期接触渐渐频繁。只要将嬴夫人的身世稍稍透露出去,这位樊将军自会顺藤摸瓜替他除去祸害。
可如今秦政突如其来的问话打断了他的精心谋划,李斯不由重新审视眼前这位少年君主,未曾想他自以为悄无声息的小动作竟全被其收在眼底。
秦政好似察觉不出他一句问话,便能让李斯紧张得千思万虑,手指点了点案上堆积如山的文书:“长史不必拘谨,相府宴饮不断,有识之士众多,乐而忘返无可厚非。只是这一段时日国事繁忙,有劳长史多多费心。”
李斯低眉拱手应下,他小心翼翼揣摩秦政此次敲打的用意,心知不管如何,借刀杀人这一计必须暂缓延后,从长计议。
*
问路问到李斯二子身上,还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听闻二人来意,李夷不疑有他,等兄长李由也赶来后,主动带着二人往家中去。
身着楚服的妇人正在院中织布,听到动静,不卑不亢起身见礼,邀二人入内歇息。
“长史斯在咸阳深受王上重用,因此才遣我们来接夫人入秦,与长史一家团聚。”嬴翮再次说明来意,这才是秦政派她离秦至楚的正事。
李夫人奉上热茶,温柔一笑:“辛苦二位不远千里而来。”
几人话着家常,李氏兄弟吵闹着追问李斯在咸阳的近况,李夫人则并不常开口,多是静静听着。
傅溪悄悄打量着楚服妇人,心中暗道,难怪李斯在秦常常念叨他夫人,今日一见,故人之妻,果然有故人之姿,是位如兰草一般温柔的女子,让人心生亲近。
李夫人感受到傅溪略显唐突的视线,只装作不知,复又低头饮茶。
忽闻院外一妇人连声叫着“阿荛”,她忙起身相迎。
邻里阿嫂早见到了院外停着的马车,此时探头探脑往屋里瞧:“阿荛,这些人是什么来头?”
“是阿由他们在林间遇到的迷路旅人,在此借住一晚。”阿荛瞧了眼未发觉她异样的傅溪二人,低眉理顺被自己抓皱的衣袖。
她早知阿嫂来的用意,无非便是来借织机。
以布易物,抱布贸丝,女子织布也是家庭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勤勉的妇人更是会昼夜织布以补贴家用。阿荛家中虽不富贵,但也并不算清贫,再加上与人为善,常常会借织机给较为清贫的邻里。
不必对方尴尬开口,她善解人意抢先道:“阿嫂,今日有客人在,晚上织机不便外借。我要出几日远门,明日午间你自来家中取走,等我回来再还与我便是。”
邻居一听这话,拿了好处便不再多问了,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这一小插曲并未引起傅溪二人的注意,由赵国的勾心斗角带来的紧张疲惫感,暂时被李家的温馨恬静冲淡了。
夜间休息时,嬴翮和傅溪说着悄悄话:“看不出来长史还会取这种名字,许由伯夷,都是难得的高洁隐士。”
言说之客最看重名利,李斯给二子如此取名,不知是真心寄托心中抱负,还是在遮掩野心沽名钓誉,嬴翮当然认为是后者。
可惜傅溪半点未听出她的言外之意:“李斯的确博学多识。”
嬴翮自讨没趣,她突然想起傅溪在与她交心之前,先和李斯那厮交好过。
自己不是挚友的唯一,这事实让她心中难受,思虑繁多,一直未睡,忽听到几声犬吠,接着便是几人刻意放缓的脚步声。
她坐起身,确认自己没有听错,抓起被窝里的铁剑,望向窗外。
就在傅溪二人安然就寝之时,李家母子却在偷偷摸黑收拾行李。
李由坐在榻上揉着眼睛:“娘,我们为何要连夜离开?去秦国不好吗?到了咸阳,有阿父在,娘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阿荛头也不回:“此事你阿父绝不知情,不然依他的行事风格,一定会事先写一封书信让我安心。”
李由心有不甘,又不敢违抗母亲,只能把气撒在忙着抱狗的二弟身上:“你还想带上它,我们一家人是连夜逃走,不是去打猎游玩。”
“阿娘!”李夷不依这些,委屈望向阿荛,希望阿娘替他主持公道。
阿荛背上包袱,剜了一眼李氏二子,只一眼便让争执的二人消停了:“此时不走,到了秦国,我们便成了牵制你阿父的人质。万万不可让你阿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她清楚自己的夫君怀珠抱玉,有经世之才,定能大展宏图,而她,包括阿由兄弟,都不能成为累赘。
三人背着行囊放轻脚步出门,身后跟着一条猛摇尾巴的老黄狗,李由嫌它碍事,挥手赶了几次,反而引得黄犬激动得叫唤了两声,幸而没有引起秦人的注意,只能随它去了。
夜深雾重,三人互相搀扶着埋头赶路,黄犬突然停住脚步,似有所感,对着前方狂吠。
李由刚要怪罪,被阿荛拉在身后。
隐在黑夜中的那人不再隐藏,放重脚步显露真容,嬴翮道:“夫人夜深出门,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