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1)
老祖母的故事的开端大约发生在建康十五年。
大梁都城,上元节。
“娘亲~我想去北市看花灯,你一定会答应我的吧~?”娇小的女孩子扑在一个盛妆妇人怀里,揉来揉去地撒娇。
“你这丫头,快别闹了,闹得我头都晕了。再揉,你这衣裳可没法见人了。”妇人乍着手,搂也不是,推也不是的,语气有点无奈,脸上却带着宠溺。
小丫头吓了一跳,赶紧规规矩矩坐起来,还不忘抚抚自己的衣襟,看妇人的衣裳被压得有了一点皱,讨好地笑着,伸出手来拉拉平。
妇人抬手掠了掠耳边掉下来的几根发丝,笑着亲昵地点着小丫头的鼻子说:“偷偷说与娘听,你是不是想去见你嫂嫂家的大表哥?”
小丫头立刻把手搭在娘亲的手臂上,狗腿地笑着:“什么都瞒不过娘亲你!娘亲,你听我说,大表哥说他请人做了一盏特别漂亮的灯,就是昨天你看到的那盏走马灯。他说买灯的那家店就开在北市,还有更多更漂亮的,所以……嘿嘿嘿~”
“就为了这点小玩意特意跑北市一趟?都多大了,还整天想着出去野,看你以后嫁不出去怎么办。”妇人故意板起了脸,旁边的侍女偷偷忍笑,上元节不禁夜,男男女女都出来玩耍,出门才正常着呢。就说往年,也有大老爷带着全家出去玩,一起赏花灯的事。
“我才不要嫁人,我要陪着爹爹和娘亲~”小丫头又猴了上来,还不忘留心自己的衣裳。妇人恨恨地戳了她额角一指头:“我让你乱说!叫你爹爹知道,罚你跪一个月的祠堂!”
小丫头忙捂住嘴,东看看,西看看,眼波里却流转着笑意:“娘亲肯定不会看我吃亏是不是?”
“你再这么嘴上没个把门的,那可不好说。”妇人板着脸,但是眼睛里也含着笑意:“再说,你不嫁人?你不嫁人让你大表哥怎么办?”
饶是小丫头再厚的脸皮,也不禁飞上了一抹艳红色,跳了起来,跺着脚叫:“娘亲,我不跟你说了!我就当你同意了啊!我出去玩了!”说着,头也不回地跑走了。
“记得多带上几个人!”妇人追在后面叮嘱,小丫头已经跑得远了,也不知道听没听到。
端着饮品的侍女踩着小碎步走了过来,笑着凑趣:“太太不用担心,方才我听门口张罗着给四郎也备车呢,想是要陪三姑娘一起出去,出不了事的。”前一天来送灯笼的时候,人家已经郑重跟老太太提了,事事都安排妥当。他们家小姐来问母亲意见,找母亲撒娇,是体贴母亲,怕祖母直接管了这件事母亲心里不舒坦呢。要说,她家小姐就是懂事!
妇人接过来,呷了一口:“他倒是个懂事的。”又恨恨地说:“这个小魔障,等过完了年,一定要给她好好紧紧皮子!整日里没轻没重地混说,别人还不以为我们这公府里多没家教!”
侍女抿着嘴笑,看着倒比刚刚的小姐斯文:“咱们三姑娘在外面也是个知轻重的,这是跟娘亲,才敢多说几句。那边府里哪个不夸姑娘懂事呢。”
“都怪我,当年若是留在这府里照顾她,哪能纵得她一日胜过一日。”妇人叹了口气,又回想起了当年的一番波折。
当年三丫头才两岁不到,程大老爷被外放,远赴江南任职,老太太说三丫头年纪太小,经不起舟车劳顿,加上自己年老无事可做,就留在了自己身边养育,只有大女儿和大儿子跟着他们夫妻二人到了任上。不想,到了任上一年多,终于算是安顿了下来,官场上的局面也彻底打开了,春暖花开的时节,正盘算着接小女儿过来团聚,当地却闹了春瘟。程老爷忙着公事,她忙着帮忙施粥舍粮,救济灾民,没时间接三丫头过来。后来疫情闹得凶,连程老爷和她自己也缠绵病榻月余,两个孩子更是没有扛过去。那之后,经过丧子之痛的一家人,便对长房这唯一的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宠爱到不行。直到程夫人又养下一个男孩前,月娘都是全家最受宠的孩子,便是现在,也是这府里最得众人看重的小辈之一。也因了这件事,老夫人对程夫人颇有微词,觉得她管家不善,导致失了长孙和长孙女。尽管从来没有明着向她抱怨过,但是平时和孩子们有关的事,她时常都要插一手。程夫人想着婆婆虽然年老,但是出身尊贵,在京城里人际关系倒是一流的,而且对孩子们也是真心疼爱,所以从未跟她争过,就算心里有些过不去,也都看在孩子们的面上忍了。
想到这里,妇人悠悠地叹了一声,手按着桌沿站了起来:“只愿她表哥能待她好,方不负了我这片心。”
“清云,我外出的衣裳准备好了没有?待会儿我还要出门呢!”公府三小姐,程氏月娘完全不知道母亲的心思,欢快地跑回自己的房间,催着贴身侍女准备外出的服饰。她还一团的稚气,形容尚未长开,依旧是要被人称一句有福气的小圆脸,但眉目之间秀丽之色已隐约可见,未来必是位清秀佳人。右眼眼角隐隐约约的一颗泪痣,倒是平添了几分妩媚。
“姑娘莫急,这天还没有黑呢,总得陪老夫人,夫人和老爷用过膳才能出门呢。”清云掩口笑着说。
说得月娘小脸一红,但还是一梗脖子理直气壮地说:“你总归得找几身像样的衣裳出来,不要堕了我们公府的名头才好。”
“是。”清云低眉顺眼地去里屋。其实上元节要用的衣裳和妆饰,是早就定好的了,但是她也不便再驳小姐的话,哪怕去看看有没有熏好香,褶子有没有烫平也好。
清云出去了,双喜立刻接过了她的位置,细声细气地对因为无事可做而满地打转的月娘说:“小姐,左边的鬓角有点毛了,不如重新梳梳头?”月娘听了,忙跪坐在镜前,等着双喜替她把头发打散重梳。满屋里的女孩子们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小祖宗!
两年前,父祖就商量好了要亲上做亲,将月娘嫁与二叔家大嫂的娘家弟弟。月娘刚好从堂屋窗下经过,隐约听到了一两句。当年中秋节,二房的大嫂嫂就带着弟弟过来给老太太磕头。满屋子的姐姐妹妹站在老太太两翼,低着头眉眼乱飞,显是都已经知道了的。月娘便心中羞恼,迁怒于连眉眼都没看清的那位大表哥。
那之后一,二年间,每逢年节,大表哥就来给老太太磕头,顺便带些孝敬来。里面总是夹杂着些小女孩喜欢的玩意儿:泥娃娃,九连环,泼墨的扇子,连枝的簪子。老太太总是装模作样地赏玩一番之后,就叫人:“给三丫头送去吧,她定会喜欢这些小玩意。”
姐姐妹妹们也没在背后拿订亲的事取笑过她。在眼看着二房大姐姐出嫁之后,渐渐地,月娘也顺过来了,总是盼着过节,看大表哥还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儿——倒是没有生过什么绮思,连他长得是圆是扁都没好意思看清楚呢——但多少也有了好感。
后来听得大嫂嫂说了句大表哥正在刻苦读书,她便做了个香囊,里面放了几丸亲手配的提神醒脑的香丸,又好着面子不愿意亲自送出去,羞答答地央了娘亲在节礼里搭上这样礼物。她亲娘打开香囊,眼泪差点下来:里面冰片麝香不要钱似的放,怕是死人都能醒得过来。程夫人开始怀疑自己女儿的鼻子是个摆设。
礼物送去了,程夫人自己比月娘还忐忑,真担心她大表哥不喜欢,或者觉得自家女儿太没品位——哪家大小姐这样的。
没想到过了阵子,传来了对方的感谢,说礼物非常珍贵,愧不敢收,每日放在书房,读书的时候使用果然见效云云。
程夫人第一次觉得这门亲事也不错:你看这还没嫁过去就能指鹿为马的劲头。
后来又一次,程月娘听说大表哥在找本善本,结果程老爷的书房就遭了殃,像是土匪过山风经过,寸草不生。程老爷从朝上回来,一看到书房的惨状,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差点让人把站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叫苦不迭的书童押出去打——听书童说了经过,捻着胡子哈哈大笑着去后院找夫人告状去了。程夫人为此罚了月娘禁足一个月,抄写《孝经》一百遍——书到底还是派人送去了,书童亲手抄的。
这次是月娘第一次和大表哥一起游灯市,连新年都没好生过得,新衣服折腾了一遍又一遍,今天嫌边镶的不好,明天嫌绣纹太板,后天又突发奇想要狐狸皮做镶边。亏得全家人都笑呵呵地由着她闹。
今年,月娘就十四了,那边家里要正式问名纳采了。所以两家人默契地默许了上元节的会面,算是提前给他们培养下感情。虽然公府的女孩子出去不用怕被婆家欺负,但也不好总用娘家的势来压人,那会让丈夫离心的,如果能先有些感情在,未来日子也好过些。但是月娘并不知道这些,只是一心想给大表哥留下个惊艳的印象,而这点青涩的小心思,不管嘴里心里,月娘都不肯承认。
大梁都城,上元节。
“娘亲~我想去北市看花灯,你一定会答应我的吧~?”娇小的女孩子扑在一个盛妆妇人怀里,揉来揉去地撒娇。
“你这丫头,快别闹了,闹得我头都晕了。再揉,你这衣裳可没法见人了。”妇人乍着手,搂也不是,推也不是的,语气有点无奈,脸上却带着宠溺。
小丫头吓了一跳,赶紧规规矩矩坐起来,还不忘抚抚自己的衣襟,看妇人的衣裳被压得有了一点皱,讨好地笑着,伸出手来拉拉平。
妇人抬手掠了掠耳边掉下来的几根发丝,笑着亲昵地点着小丫头的鼻子说:“偷偷说与娘听,你是不是想去见你嫂嫂家的大表哥?”
小丫头立刻把手搭在娘亲的手臂上,狗腿地笑着:“什么都瞒不过娘亲你!娘亲,你听我说,大表哥说他请人做了一盏特别漂亮的灯,就是昨天你看到的那盏走马灯。他说买灯的那家店就开在北市,还有更多更漂亮的,所以……嘿嘿嘿~”
“就为了这点小玩意特意跑北市一趟?都多大了,还整天想着出去野,看你以后嫁不出去怎么办。”妇人故意板起了脸,旁边的侍女偷偷忍笑,上元节不禁夜,男男女女都出来玩耍,出门才正常着呢。就说往年,也有大老爷带着全家出去玩,一起赏花灯的事。
“我才不要嫁人,我要陪着爹爹和娘亲~”小丫头又猴了上来,还不忘留心自己的衣裳。妇人恨恨地戳了她额角一指头:“我让你乱说!叫你爹爹知道,罚你跪一个月的祠堂!”
小丫头忙捂住嘴,东看看,西看看,眼波里却流转着笑意:“娘亲肯定不会看我吃亏是不是?”
“你再这么嘴上没个把门的,那可不好说。”妇人板着脸,但是眼睛里也含着笑意:“再说,你不嫁人?你不嫁人让你大表哥怎么办?”
饶是小丫头再厚的脸皮,也不禁飞上了一抹艳红色,跳了起来,跺着脚叫:“娘亲,我不跟你说了!我就当你同意了啊!我出去玩了!”说着,头也不回地跑走了。
“记得多带上几个人!”妇人追在后面叮嘱,小丫头已经跑得远了,也不知道听没听到。
端着饮品的侍女踩着小碎步走了过来,笑着凑趣:“太太不用担心,方才我听门口张罗着给四郎也备车呢,想是要陪三姑娘一起出去,出不了事的。”前一天来送灯笼的时候,人家已经郑重跟老太太提了,事事都安排妥当。他们家小姐来问母亲意见,找母亲撒娇,是体贴母亲,怕祖母直接管了这件事母亲心里不舒坦呢。要说,她家小姐就是懂事!
妇人接过来,呷了一口:“他倒是个懂事的。”又恨恨地说:“这个小魔障,等过完了年,一定要给她好好紧紧皮子!整日里没轻没重地混说,别人还不以为我们这公府里多没家教!”
侍女抿着嘴笑,看着倒比刚刚的小姐斯文:“咱们三姑娘在外面也是个知轻重的,这是跟娘亲,才敢多说几句。那边府里哪个不夸姑娘懂事呢。”
“都怪我,当年若是留在这府里照顾她,哪能纵得她一日胜过一日。”妇人叹了口气,又回想起了当年的一番波折。
当年三丫头才两岁不到,程大老爷被外放,远赴江南任职,老太太说三丫头年纪太小,经不起舟车劳顿,加上自己年老无事可做,就留在了自己身边养育,只有大女儿和大儿子跟着他们夫妻二人到了任上。不想,到了任上一年多,终于算是安顿了下来,官场上的局面也彻底打开了,春暖花开的时节,正盘算着接小女儿过来团聚,当地却闹了春瘟。程老爷忙着公事,她忙着帮忙施粥舍粮,救济灾民,没时间接三丫头过来。后来疫情闹得凶,连程老爷和她自己也缠绵病榻月余,两个孩子更是没有扛过去。那之后,经过丧子之痛的一家人,便对长房这唯一的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宠爱到不行。直到程夫人又养下一个男孩前,月娘都是全家最受宠的孩子,便是现在,也是这府里最得众人看重的小辈之一。也因了这件事,老夫人对程夫人颇有微词,觉得她管家不善,导致失了长孙和长孙女。尽管从来没有明着向她抱怨过,但是平时和孩子们有关的事,她时常都要插一手。程夫人想着婆婆虽然年老,但是出身尊贵,在京城里人际关系倒是一流的,而且对孩子们也是真心疼爱,所以从未跟她争过,就算心里有些过不去,也都看在孩子们的面上忍了。
想到这里,妇人悠悠地叹了一声,手按着桌沿站了起来:“只愿她表哥能待她好,方不负了我这片心。”
“清云,我外出的衣裳准备好了没有?待会儿我还要出门呢!”公府三小姐,程氏月娘完全不知道母亲的心思,欢快地跑回自己的房间,催着贴身侍女准备外出的服饰。她还一团的稚气,形容尚未长开,依旧是要被人称一句有福气的小圆脸,但眉目之间秀丽之色已隐约可见,未来必是位清秀佳人。右眼眼角隐隐约约的一颗泪痣,倒是平添了几分妩媚。
“姑娘莫急,这天还没有黑呢,总得陪老夫人,夫人和老爷用过膳才能出门呢。”清云掩口笑着说。
说得月娘小脸一红,但还是一梗脖子理直气壮地说:“你总归得找几身像样的衣裳出来,不要堕了我们公府的名头才好。”
“是。”清云低眉顺眼地去里屋。其实上元节要用的衣裳和妆饰,是早就定好的了,但是她也不便再驳小姐的话,哪怕去看看有没有熏好香,褶子有没有烫平也好。
清云出去了,双喜立刻接过了她的位置,细声细气地对因为无事可做而满地打转的月娘说:“小姐,左边的鬓角有点毛了,不如重新梳梳头?”月娘听了,忙跪坐在镜前,等着双喜替她把头发打散重梳。满屋里的女孩子们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小祖宗!
两年前,父祖就商量好了要亲上做亲,将月娘嫁与二叔家大嫂的娘家弟弟。月娘刚好从堂屋窗下经过,隐约听到了一两句。当年中秋节,二房的大嫂嫂就带着弟弟过来给老太太磕头。满屋子的姐姐妹妹站在老太太两翼,低着头眉眼乱飞,显是都已经知道了的。月娘便心中羞恼,迁怒于连眉眼都没看清的那位大表哥。
那之后一,二年间,每逢年节,大表哥就来给老太太磕头,顺便带些孝敬来。里面总是夹杂着些小女孩喜欢的玩意儿:泥娃娃,九连环,泼墨的扇子,连枝的簪子。老太太总是装模作样地赏玩一番之后,就叫人:“给三丫头送去吧,她定会喜欢这些小玩意。”
姐姐妹妹们也没在背后拿订亲的事取笑过她。在眼看着二房大姐姐出嫁之后,渐渐地,月娘也顺过来了,总是盼着过节,看大表哥还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儿——倒是没有生过什么绮思,连他长得是圆是扁都没好意思看清楚呢——但多少也有了好感。
后来听得大嫂嫂说了句大表哥正在刻苦读书,她便做了个香囊,里面放了几丸亲手配的提神醒脑的香丸,又好着面子不愿意亲自送出去,羞答答地央了娘亲在节礼里搭上这样礼物。她亲娘打开香囊,眼泪差点下来:里面冰片麝香不要钱似的放,怕是死人都能醒得过来。程夫人开始怀疑自己女儿的鼻子是个摆设。
礼物送去了,程夫人自己比月娘还忐忑,真担心她大表哥不喜欢,或者觉得自家女儿太没品位——哪家大小姐这样的。
没想到过了阵子,传来了对方的感谢,说礼物非常珍贵,愧不敢收,每日放在书房,读书的时候使用果然见效云云。
程夫人第一次觉得这门亲事也不错:你看这还没嫁过去就能指鹿为马的劲头。
后来又一次,程月娘听说大表哥在找本善本,结果程老爷的书房就遭了殃,像是土匪过山风经过,寸草不生。程老爷从朝上回来,一看到书房的惨状,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差点让人把站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叫苦不迭的书童押出去打——听书童说了经过,捻着胡子哈哈大笑着去后院找夫人告状去了。程夫人为此罚了月娘禁足一个月,抄写《孝经》一百遍——书到底还是派人送去了,书童亲手抄的。
这次是月娘第一次和大表哥一起游灯市,连新年都没好生过得,新衣服折腾了一遍又一遍,今天嫌边镶的不好,明天嫌绣纹太板,后天又突发奇想要狐狸皮做镶边。亏得全家人都笑呵呵地由着她闹。
今年,月娘就十四了,那边家里要正式问名纳采了。所以两家人默契地默许了上元节的会面,算是提前给他们培养下感情。虽然公府的女孩子出去不用怕被婆家欺负,但也不好总用娘家的势来压人,那会让丈夫离心的,如果能先有些感情在,未来日子也好过些。但是月娘并不知道这些,只是一心想给大表哥留下个惊艳的印象,而这点青涩的小心思,不管嘴里心里,月娘都不肯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