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着人将那几箱子东西都搬到不夜楼不久,便又被原封不动地搬了回来。我打开箱子看了看,里头竟都是些金银珠饰之类的,翡翠珠串、玛瑙项链、金簪玉镯不胜枚举,珠光宝气晃得人眼晕。
铺张浪费,挥金如土!
“哐当”一声盖上箱子,我轻敲着额头来回踱了两步才吩咐道:“都送回去,若他们再敢往折砚楼搬,就……就打!”
底下的人纷纷应下便要动身开始搬,我“哎”了声叫住他们又补充道:“可别真打,作势威吓即可!”
解决了这档子事,我在楼中倒也安分了些日子,全然将先前所查卫令姜一事置之脑后,整日习习武,写两个字,再没什么旁的事了,险些将自己懒散成了个废人。
如此一来到了冬月初一,还有几日便是初七立冬了,卫珩走前还说兴许能赶上立冬围猎,我掐算着大抵该是归期了,最晚十六罢。
打扫过和光阁后我又练了两个时辰的功,搬了张椅子坐在栀树下歇息片刻,谢庭中那棵栀花树长得奇大,树干很是粗壮,树冠极为茂密,都不像栀树了。
这一坐竟又不由自主地小憩起来,直到在这片刻的梦中闻见了阵阵若有若无的栀香,现下的季节哪里会有栀子花?如是想着,我缓缓睁开了眼,看到跟前站着的是身着雪白狐裘长身玉立的卫珩。
他回来了!
我于是猛然清醒过来,慌忙从椅子上弹起来行礼:“婳吾失察!见过楼主。”
卫珩摇头轻笑,什么话也没说,径自走向厅内,我又连忙跟了上去,见他撩开衣摆在软榻上坐了下来,轻呷了一口图珠刚奉上的茶水,然后拿起萦回拿来的一些个奏帖翻看起来。
我默不作声地瞟了一眼边上站着的图珠与萦回,迟疑了半晌也未开口,卫珩似是察觉到我有话要说,便放下了手中的册子:“都退下罢。婳吾,将这些公文送到和光阁,我稍后自会去看。”
图珠与萦回行礼领了命便分别离去,我垂首道了个“是”,端着放了好几摞册子的木托盘也走了出去。
原来做楼主需要处理这样多的奏帖公文,卫珩才两个多月不在便已囤了这般多了,先前他在楼中时我成日侍奉在侧竟从未发觉。不过这些应当已经由萦回代为批阅过了,只是还须卫珩再亲自翻看一遍。
我将书案整理好,卫珩恰好在这时进来,他走到圆月窗前驻足,只淡淡地道了两个字:“说吧。”
“楼主对宫中之事……知晓多少?”我试探性地询问道。
闻言,卫珩微微侧过身来,却并没有接我的话,我这才发觉他站在那圆月窗前是为欣赏插在霁红釉花瓶中的三两枝白梅。
这花是我近两日折了放在此处的,我不太懂什么插花的学问,只觉着白梅应用这红釉的瓷瓶衬着好看。
“婳吾听说,陛下有意清理与江湖扯上关系的官员,可会对楼主不利?”
我边说边悄声打量着他的神色,他却抬手将花瓶中的白梅抽出一枝,唇边露出个微薄的笑意,语气分外笃定地念出个名字:“方采舟。”
他竟知是方采舟所言,我心下略有些愕然,卫珩总像是能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似的,就如胸有成竹又游刃有余地在下一盘迷雾重重的棋。
“不必担心,”卫珩漫不经心地松开了手指,将轻拈着的那枝白梅又插回了瓶中,“这花枝须斜着修剪,再灼以明火,水中放上些许盐,可续花期一月。”
我愣了愣,像是潦草塞责被抓包似的,低头答道:“婳吾受教。”
见他不再多言,走到书案前坐下开始处理公务,我便识相地默默退了出去。
片刻后,萦回进了和光阁,沉声向卫珩禀报:“还是查不出方采舟的背景。”
“倒是有些意思,不急,此事交由图珠慢慢查罢。”卫珩若有所思地随手在纸上写下方采舟三字。
萦回拱手称是,又皱着眉头有些疑虑地问道:“主子,朝廷那边……?”
“尽在掌握,”卫珩不以为意地轻轻一笑,搁下笔,慢条斯理地一边翻阅奏帖一边说道,“我既非官身,他便找不出动我的理由。陛下如今昏庸,却也不傻。”
两人都沉默了须臾,卫珩忽然停下了手上的动作,转而望向霁红釉瓷瓶中插着的白梅:“你说她那日哭了,可知是何原由?”
乍提起此事,萦回先是愣怔了一下,随后摇摇头表示不知,他所知晓的一切情形都已在回折砚楼的路上一一说与卫珩了。
“去查查她的过往。”卫珩将目光收回到手中的奏帖上,神色平静地吩咐了一句。
萦回领了命即刻便要去,走到门口时却又被卫珩叫住。
“等等。”
闻言,萦回驻足回身等待着卫珩其余的命令,却见他用指腹轻轻摩挲着纸缘,敛着眸子,教人看不清双眸中的情绪,极缓地吐出一口气:“不必查了。”
萦回对此投来个有些疑问的目光,旋即又颔首听令,转身出了和光阁。
卫珩这么一回来,我才乍然想起先前要查的卫令姜一事,于是轻拍了一下脑袋,只是如今楼主已归,我便不能再像先前那样松散懈怠了,思及此我轻叹了口气。
“小美人儿,何故在此唉声叹气?”
我一惊,定神看着眼前男子,竟是卫珩的表兄白寒笑,便连忙向他施了一礼,搪塞道:“见过小侯爷。属下在想该叫膳房给楼主做些什么吃食。”
这还是我第一次端详他的相貌,他的眼角微微有些下垂,眉睫也生得很浓密,瞳仁乌黑,倒颇像只小鹿,有些高的眉骨和英挺的鼻却又显得格外英气,肤色不及卫珩那般如玉,稍有几丝被风沙磨砺过的痕迹,面容上的笑意如同一汪春水。
他“噢”了一声,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一边思索一边用轻松的语气说道:“这简单,阿珩最喜馔玉楼的莲房玉兔、樱桃煎、山海兜、珍珠龙芽和琼酥鹿叶,你去买来即可。”
这一大串菜名说得我有几分恍惚,也并不像是卫珩平日爱吃的,我眨了两下眼睛,并没有着急忙慌地立刻就去。
“阿笑,”卫珩的声音突然在我身后不远处响起,“你说的这几道菜里可只有一样是我爱吃的。”
“上个月我二十生辰,你竟都错过了。可你又向来是不贪口腹之欲的,我自然得借此机会好好宰你一顿,”白寒笑大步朝他走了过去,将裹在斗篷中的双手抬起,我这才看到他手中拎着两个精巧的小酒坛子,“你不在这两月我在侯府可是无聊透了,这不,你一回来我便流星赶月地寻来了。”
卫珩接过来其中一坛,笑答:“兄长教训得是。只是你我早在五年前便提早行了冠礼,弱冠之年,如今也不过是寻常年岁罢了。”
说罢,他越过白寒笑向我使了个眼色,我大概能看懂那意思是在让我退下,于是颔首应下便转身离开,又听见了卫珩的打趣:“走吧,去馔玉楼。你如今官至三品云麾将军,怎会无以自遣?”
“什么云麾将军,听着风光,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散官。”白寒笑的语气略有些意兴阑珊。
我回头看着他们的背影,一个着银丝雪貂裘,一个着玄锦灰狐裘,都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兄弟和睦,真好啊。
随着两人逐渐走远,声音也渐远渐轻。
也是,当年大家都以为先王有意传位于雍宁侯,如今雍宁侯膝下又有个如此一表人才的儿子,而惠王陛下却只得一子崇,尚不满十岁,且早有传闻说公子崇自幼体弱多病,难活长久。他自然是不敢对这亲侄子委以重任了,如此,朝中局势便愈加暗流涌动,九州时局本就兵戈扰攘,现时看来陈国颇有些内忧外患之势。
明明是亲兄弟,却因所谓的天下而离心,当真是令人唏嘘。
我依稀记得白寒笑名岚,寒笑只是小字,岚之名清雅淡然,倒与他的性子大相径庭,他那副样子还真有些像个爽朗爱笑的少年将军。
卫珩适才说他兄弟两人五年前便行过了冠礼,按理说男子行过冠礼便应有表字了,寒笑君这名号被称惯了,将小字作为表字也未尝不可,可为何卫珩没有表字?
世人倒是一直盛传着两句话,
云佩上玉者,谓之珩。
君子上人者,谓之公子珩。
铺张浪费,挥金如土!
“哐当”一声盖上箱子,我轻敲着额头来回踱了两步才吩咐道:“都送回去,若他们再敢往折砚楼搬,就……就打!”
底下的人纷纷应下便要动身开始搬,我“哎”了声叫住他们又补充道:“可别真打,作势威吓即可!”
解决了这档子事,我在楼中倒也安分了些日子,全然将先前所查卫令姜一事置之脑后,整日习习武,写两个字,再没什么旁的事了,险些将自己懒散成了个废人。
如此一来到了冬月初一,还有几日便是初七立冬了,卫珩走前还说兴许能赶上立冬围猎,我掐算着大抵该是归期了,最晚十六罢。
打扫过和光阁后我又练了两个时辰的功,搬了张椅子坐在栀树下歇息片刻,谢庭中那棵栀花树长得奇大,树干很是粗壮,树冠极为茂密,都不像栀树了。
这一坐竟又不由自主地小憩起来,直到在这片刻的梦中闻见了阵阵若有若无的栀香,现下的季节哪里会有栀子花?如是想着,我缓缓睁开了眼,看到跟前站着的是身着雪白狐裘长身玉立的卫珩。
他回来了!
我于是猛然清醒过来,慌忙从椅子上弹起来行礼:“婳吾失察!见过楼主。”
卫珩摇头轻笑,什么话也没说,径自走向厅内,我又连忙跟了上去,见他撩开衣摆在软榻上坐了下来,轻呷了一口图珠刚奉上的茶水,然后拿起萦回拿来的一些个奏帖翻看起来。
我默不作声地瞟了一眼边上站着的图珠与萦回,迟疑了半晌也未开口,卫珩似是察觉到我有话要说,便放下了手中的册子:“都退下罢。婳吾,将这些公文送到和光阁,我稍后自会去看。”
图珠与萦回行礼领了命便分别离去,我垂首道了个“是”,端着放了好几摞册子的木托盘也走了出去。
原来做楼主需要处理这样多的奏帖公文,卫珩才两个多月不在便已囤了这般多了,先前他在楼中时我成日侍奉在侧竟从未发觉。不过这些应当已经由萦回代为批阅过了,只是还须卫珩再亲自翻看一遍。
我将书案整理好,卫珩恰好在这时进来,他走到圆月窗前驻足,只淡淡地道了两个字:“说吧。”
“楼主对宫中之事……知晓多少?”我试探性地询问道。
闻言,卫珩微微侧过身来,却并没有接我的话,我这才发觉他站在那圆月窗前是为欣赏插在霁红釉花瓶中的三两枝白梅。
这花是我近两日折了放在此处的,我不太懂什么插花的学问,只觉着白梅应用这红釉的瓷瓶衬着好看。
“婳吾听说,陛下有意清理与江湖扯上关系的官员,可会对楼主不利?”
我边说边悄声打量着他的神色,他却抬手将花瓶中的白梅抽出一枝,唇边露出个微薄的笑意,语气分外笃定地念出个名字:“方采舟。”
他竟知是方采舟所言,我心下略有些愕然,卫珩总像是能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似的,就如胸有成竹又游刃有余地在下一盘迷雾重重的棋。
“不必担心,”卫珩漫不经心地松开了手指,将轻拈着的那枝白梅又插回了瓶中,“这花枝须斜着修剪,再灼以明火,水中放上些许盐,可续花期一月。”
我愣了愣,像是潦草塞责被抓包似的,低头答道:“婳吾受教。”
见他不再多言,走到书案前坐下开始处理公务,我便识相地默默退了出去。
片刻后,萦回进了和光阁,沉声向卫珩禀报:“还是查不出方采舟的背景。”
“倒是有些意思,不急,此事交由图珠慢慢查罢。”卫珩若有所思地随手在纸上写下方采舟三字。
萦回拱手称是,又皱着眉头有些疑虑地问道:“主子,朝廷那边……?”
“尽在掌握,”卫珩不以为意地轻轻一笑,搁下笔,慢条斯理地一边翻阅奏帖一边说道,“我既非官身,他便找不出动我的理由。陛下如今昏庸,却也不傻。”
两人都沉默了须臾,卫珩忽然停下了手上的动作,转而望向霁红釉瓷瓶中插着的白梅:“你说她那日哭了,可知是何原由?”
乍提起此事,萦回先是愣怔了一下,随后摇摇头表示不知,他所知晓的一切情形都已在回折砚楼的路上一一说与卫珩了。
“去查查她的过往。”卫珩将目光收回到手中的奏帖上,神色平静地吩咐了一句。
萦回领了命即刻便要去,走到门口时却又被卫珩叫住。
“等等。”
闻言,萦回驻足回身等待着卫珩其余的命令,却见他用指腹轻轻摩挲着纸缘,敛着眸子,教人看不清双眸中的情绪,极缓地吐出一口气:“不必查了。”
萦回对此投来个有些疑问的目光,旋即又颔首听令,转身出了和光阁。
卫珩这么一回来,我才乍然想起先前要查的卫令姜一事,于是轻拍了一下脑袋,只是如今楼主已归,我便不能再像先前那样松散懈怠了,思及此我轻叹了口气。
“小美人儿,何故在此唉声叹气?”
我一惊,定神看着眼前男子,竟是卫珩的表兄白寒笑,便连忙向他施了一礼,搪塞道:“见过小侯爷。属下在想该叫膳房给楼主做些什么吃食。”
这还是我第一次端详他的相貌,他的眼角微微有些下垂,眉睫也生得很浓密,瞳仁乌黑,倒颇像只小鹿,有些高的眉骨和英挺的鼻却又显得格外英气,肤色不及卫珩那般如玉,稍有几丝被风沙磨砺过的痕迹,面容上的笑意如同一汪春水。
他“噢”了一声,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一边思索一边用轻松的语气说道:“这简单,阿珩最喜馔玉楼的莲房玉兔、樱桃煎、山海兜、珍珠龙芽和琼酥鹿叶,你去买来即可。”
这一大串菜名说得我有几分恍惚,也并不像是卫珩平日爱吃的,我眨了两下眼睛,并没有着急忙慌地立刻就去。
“阿笑,”卫珩的声音突然在我身后不远处响起,“你说的这几道菜里可只有一样是我爱吃的。”
“上个月我二十生辰,你竟都错过了。可你又向来是不贪口腹之欲的,我自然得借此机会好好宰你一顿,”白寒笑大步朝他走了过去,将裹在斗篷中的双手抬起,我这才看到他手中拎着两个精巧的小酒坛子,“你不在这两月我在侯府可是无聊透了,这不,你一回来我便流星赶月地寻来了。”
卫珩接过来其中一坛,笑答:“兄长教训得是。只是你我早在五年前便提早行了冠礼,弱冠之年,如今也不过是寻常年岁罢了。”
说罢,他越过白寒笑向我使了个眼色,我大概能看懂那意思是在让我退下,于是颔首应下便转身离开,又听见了卫珩的打趣:“走吧,去馔玉楼。你如今官至三品云麾将军,怎会无以自遣?”
“什么云麾将军,听着风光,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散官。”白寒笑的语气略有些意兴阑珊。
我回头看着他们的背影,一个着银丝雪貂裘,一个着玄锦灰狐裘,都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兄弟和睦,真好啊。
随着两人逐渐走远,声音也渐远渐轻。
也是,当年大家都以为先王有意传位于雍宁侯,如今雍宁侯膝下又有个如此一表人才的儿子,而惠王陛下却只得一子崇,尚不满十岁,且早有传闻说公子崇自幼体弱多病,难活长久。他自然是不敢对这亲侄子委以重任了,如此,朝中局势便愈加暗流涌动,九州时局本就兵戈扰攘,现时看来陈国颇有些内忧外患之势。
明明是亲兄弟,却因所谓的天下而离心,当真是令人唏嘘。
我依稀记得白寒笑名岚,寒笑只是小字,岚之名清雅淡然,倒与他的性子大相径庭,他那副样子还真有些像个爽朗爱笑的少年将军。
卫珩适才说他兄弟两人五年前便行过了冠礼,按理说男子行过冠礼便应有表字了,寒笑君这名号被称惯了,将小字作为表字也未尝不可,可为何卫珩没有表字?
世人倒是一直盛传着两句话,
云佩上玉者,谓之珩。
君子上人者,谓之公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