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的事谁都没有再次提起,可我还总是会想起卫珩那时说过的话,他所言究竟何意?而又到底不能如何?
卫珩身上隐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之后我又开始着手调查卫令姜的事,不出几日,线人传来消息说找到位曾为卫令仪裱画的工匠。
卫令仪曾找过一位云游画师为她作画,后来卫家着过一场火,那画被烧毁了一角,便托了位工匠修复,再后来卫令仪忙于筹备婚事,工匠一家则辗转到了漜城,倘若他还记得此事,或者说还存有当年的画像,说不准便能验证我的猜想。
然而漜城距硕州甚远,那一带的城池四面环山,其中势低,山外多水,一年四季都多雨,再过段时日进入雨季便要涨水,恐怕就更难去了。
可我又实在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直觉告诉我此事背后定然非同小可。
因为有诸多顾忌,我犹豫了好些天,最终去了趟司务阁,翻了翻近日的悬赏簿,却突然瞟见个有些熟悉的名字,我回想了半晌才终于想起,这人与我先前做过的一桩生意有些关联,而他当下正在涺阳,涺阳与漜城仅相隔百里左右,若是快马,一天即可赶到。
我思忖了片刻,最终落笔在那页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去向卫珩说明接了个活儿要出趟远门时,卫珩正被困于怎么都处理不完的案牍之中,他顿了须臾,随后说道:“去吧,我会派人暗中盯着,免出岔子。”
“婳吾谨小慎微,还请楼主不必如此大费周折。传出去也只会让人笑话楼主身边的人不过是酒囊饭袋。”
闻言,卫珩抬起头来,也没有多做坚持,只吩咐道:“万事小心。”
我低头称是后便迅速退了出去,打算立刻启程,完全没有看到卫珩唇边那抹略显无奈的淡笑,他微叹出口气,轻声说了句:“真是倔强……”
从硕州到涺阳,我足足用了五天六夜,渡江时还颇费了些功夫,摆渡人说是临近雨季,许多船夫都不来了,说不准哪一日便要涨水,只怕有命挣钱没命花。
我问他为何还来,他说家中妻子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底下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母亲又有痛风,因天气潮湿而常年浑身疼痛。
说完了自己的事,他又问起我为何在此时来涺阳,说是这一带过于潮湿,又多瘴气,鲜少有人愿意不远万里到此地来。
我自然不能如实相告,只笑了笑说是公务在身。
他一听,还有些不可置信,但还是带着敬佩感叹道:“啊,原来姑娘是……没想到都中连女子也能入仕。”
我连连摆手,还没等我开口,又听他憨厚一笑,补充说道:“姑娘莫怪,小人万万没有看不起女子的意思,小人的妻女都好读书,将来让小女到都中去,没准还能谋个一官半职。”
“您误会了,我只是来替我家主人办些事。如今在都中,女子尚不能入仕,但终有一日……啊,到了。”
说话间,船竟已到了岸边,我向摆渡人道了谢,然后掏出张银票递了过去,他大惊,却执意不收,还请我到他家吃饭去。
我谢绝了他的好意,稍走远些才回头指指腰间,他愣怔着低头,竟从腰间摸出张银票来,我笑了笑,飞快消失在人海之中。
折砚楼的消息向来准确,找人这种事花不了多长时间,从找人到杀人,仅用去了两日,但我大约因为许久没动过刀子,手都生疏了许多。
我要杀的那人死时正值夜雨淋漓,雨水接连不断地砸进那双因错愕而瞪大的眼睛里,仿佛还在问为何,我抬手将其阖上,然后随手用他的衣摆将脸盖住。
不断坠地的雨珠砸出的水花,真的好像一只只飞舞的蝶,又像夜空中接连炸开的焰火。
我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将匕首擦拭干净收好,也不知是在回答地上已经听不见的那人,还是在回答谁:“你自己种下的因,这果自然也得亲自来尝。”
我其实一点儿也不享受任何一个生命在我手里流逝的感觉,哪怕他无恶不作,十恶不赦。惩恶扬善本是好事,但我更希望这世间没有那么多的恶,就如涓涓细流也并非都想汇入江海,只要缓缓淌过一方流萤坠芳的岸边就足矣。
因为星夜赶路又接连淋雨,我多少感到有些吃不消,便打算先回到客栈去歇歇脚,客栈的掌柜却递给我个小小的包袱,其余什么也没说。
我打开一看,里头有封未署名的信,和一个闻着有浓厚药香的锦囊。
信中只有寥寥几字,却字字铁画银钩,上面写道:
涺地湿蜇,尤多瘴疠,裹衣而携此囊或能杜渐防萌。
翌日我便动身赶往漜城,外头狂风暴雨,商铺的招子都飞上了天,有些地方的积水竟已有一尺多深,我骑在马背上蹙紧了眉头,风卷着尖锐的雨丝打得我脸颊生疼。
路上已经几乎没有了行人,途径渡口时,却有一对披麻戴孝的兄妹顶着风雨往江水里撒纸钱,我顿时心生一个可怕的念头。
“你们两个!不要命了!”我循声望去,看见个披蓑戴笠的男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将那两兄妹拉走,却并不是先前渡我过江的那位,“你爹已经没了,你俩再出什么事你阿娘跟阿嬷可怎么办!”
我不知他们的父亲到底是不是前几日那位摆渡人,更不敢上前去问,仿佛只要如此,出事的便不是他。
原来在这世间,许多人的初见便已是最后一面。命运好像从来都不会善待拼命努力想要活下去的人啊。
三人的身影在大雨中逐渐消失,我的脑海中却霎时浮现出那个有些疲惫但憨厚的笑容,沉重又生硬的雨滴好像不是落在地上、落在我身上,而是一滴一滴砸进我的心里。
因为风雨不歇的缘故,我到漜城已是三日之后,竟比我预想中晚了整整两日,漜城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城门被雨水冲塌,我在城外滞留了好些时日才得以进城,而城里竟也没几块好路,到处都被水淹了,还发了疫病。我将手帕系在脸上遮住口鼻,不敢在街上多做停留。
根据线人传来的消息,我还需渡过一条河再向南往山林中去,林中最近的一条路尽是瘴毒,故而须得绕开,这一来二去又耽搁了些日子,我揉了揉僵硬的肩颈,不由感叹自己还真是会自找麻烦。
我怎么都想不到在这深山老林中竟还有一处村落,着实难找,路也实在难走,我好几次险些滑下山去,一双靴子沾满了湿重的泥巴,直教人抬不动脚,走到村子外时已经满身泥泞,狼狈得像条落水狗。
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我还没进这处村落,便被人拦住了,拦我的人也用块布捂着口鼻,说是村子里如今疫病肆虐,不许人进出。
我一时间不知所措。
我虽想查明真相,却也不至于为此冒着丢掉性命的风险,可若这便下山折回去,岂非功亏一篑?正当我进退两难之时,一道熟悉的声音突然灌入我的耳中。
“怎么又是你!”
我抬眸一看,发现竟是许久未见的方采舟。他虽也以手帕遮面,但这副眉眼还是能令人一眼便认出,可他又是如何认出我来的?我如今的模样应该说是蓬头垢面也不为过吧……
我还没接话,他便又继续说道:“你……你怎么弄成这副样子?像个乞丐。”
原本此番前来便是一波三折,听他这么一说,我更是没好气了,折了根树枝将靴子上的泥巴往下撇,有气无力地回答:“来寻个人,查些事。”
方采舟看上去也有些难以掩盖的疲惫,衣服不似原先的干净整洁,鬓发略微凌乱,他冲适才拦我的人摆了摆手,撑着伞走到我跟前来,用颇为认真的语气问道:“非查不可吗?你要找的人或许已经……”
我想了想,丢掉了手里的树枝,想抹一把脸上的雨水,却发现满手泥水,实在下不去手,只好作罢。
“这是唯一的线索了。”
方采舟闻言,从怀中摸出个药瓶递给了我:“那就把这个吃了,跟我来吧。”
我道了声多谢,随他进了村子,路上忍不住问起他又为何会在此地。
方采舟一扫严肃认真的模样,马上自傲起来,他哼哼了两声:“我可是神医啊,神医自是该悬壶济世的吧?不过说正经的,你们折砚楼不是一向消息灵通吗?竟不知此地的疫病已经有些日子了。”
我还没来得及插上话,只见他突然有些恨恨地继续说道:“再加上闹洪灾,那老东西派人赈灾竟故意不拨银两,还给了些空箱子,明摆着是将漜城视作弃子。就算想要除侯党,他又怎能拿自己的子民当垫脚石……这村子里的人都快死了大半了,若非我日夜兼程,恐怕……”
“等等,你是说陛下?”我万般惊诧地打断了方采舟的话语,“为何这些我全然不知?”
没想到方采舟的神色也略显愕然,他不答反问:“你是何时离都的?”
“在漜城耽搁了好些时日,估摸算来,离都已有近一月。”
卫珩身上隐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之后我又开始着手调查卫令姜的事,不出几日,线人传来消息说找到位曾为卫令仪裱画的工匠。
卫令仪曾找过一位云游画师为她作画,后来卫家着过一场火,那画被烧毁了一角,便托了位工匠修复,再后来卫令仪忙于筹备婚事,工匠一家则辗转到了漜城,倘若他还记得此事,或者说还存有当年的画像,说不准便能验证我的猜想。
然而漜城距硕州甚远,那一带的城池四面环山,其中势低,山外多水,一年四季都多雨,再过段时日进入雨季便要涨水,恐怕就更难去了。
可我又实在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直觉告诉我此事背后定然非同小可。
因为有诸多顾忌,我犹豫了好些天,最终去了趟司务阁,翻了翻近日的悬赏簿,却突然瞟见个有些熟悉的名字,我回想了半晌才终于想起,这人与我先前做过的一桩生意有些关联,而他当下正在涺阳,涺阳与漜城仅相隔百里左右,若是快马,一天即可赶到。
我思忖了片刻,最终落笔在那页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去向卫珩说明接了个活儿要出趟远门时,卫珩正被困于怎么都处理不完的案牍之中,他顿了须臾,随后说道:“去吧,我会派人暗中盯着,免出岔子。”
“婳吾谨小慎微,还请楼主不必如此大费周折。传出去也只会让人笑话楼主身边的人不过是酒囊饭袋。”
闻言,卫珩抬起头来,也没有多做坚持,只吩咐道:“万事小心。”
我低头称是后便迅速退了出去,打算立刻启程,完全没有看到卫珩唇边那抹略显无奈的淡笑,他微叹出口气,轻声说了句:“真是倔强……”
从硕州到涺阳,我足足用了五天六夜,渡江时还颇费了些功夫,摆渡人说是临近雨季,许多船夫都不来了,说不准哪一日便要涨水,只怕有命挣钱没命花。
我问他为何还来,他说家中妻子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底下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母亲又有痛风,因天气潮湿而常年浑身疼痛。
说完了自己的事,他又问起我为何在此时来涺阳,说是这一带过于潮湿,又多瘴气,鲜少有人愿意不远万里到此地来。
我自然不能如实相告,只笑了笑说是公务在身。
他一听,还有些不可置信,但还是带着敬佩感叹道:“啊,原来姑娘是……没想到都中连女子也能入仕。”
我连连摆手,还没等我开口,又听他憨厚一笑,补充说道:“姑娘莫怪,小人万万没有看不起女子的意思,小人的妻女都好读书,将来让小女到都中去,没准还能谋个一官半职。”
“您误会了,我只是来替我家主人办些事。如今在都中,女子尚不能入仕,但终有一日……啊,到了。”
说话间,船竟已到了岸边,我向摆渡人道了谢,然后掏出张银票递了过去,他大惊,却执意不收,还请我到他家吃饭去。
我谢绝了他的好意,稍走远些才回头指指腰间,他愣怔着低头,竟从腰间摸出张银票来,我笑了笑,飞快消失在人海之中。
折砚楼的消息向来准确,找人这种事花不了多长时间,从找人到杀人,仅用去了两日,但我大约因为许久没动过刀子,手都生疏了许多。
我要杀的那人死时正值夜雨淋漓,雨水接连不断地砸进那双因错愕而瞪大的眼睛里,仿佛还在问为何,我抬手将其阖上,然后随手用他的衣摆将脸盖住。
不断坠地的雨珠砸出的水花,真的好像一只只飞舞的蝶,又像夜空中接连炸开的焰火。
我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将匕首擦拭干净收好,也不知是在回答地上已经听不见的那人,还是在回答谁:“你自己种下的因,这果自然也得亲自来尝。”
我其实一点儿也不享受任何一个生命在我手里流逝的感觉,哪怕他无恶不作,十恶不赦。惩恶扬善本是好事,但我更希望这世间没有那么多的恶,就如涓涓细流也并非都想汇入江海,只要缓缓淌过一方流萤坠芳的岸边就足矣。
因为星夜赶路又接连淋雨,我多少感到有些吃不消,便打算先回到客栈去歇歇脚,客栈的掌柜却递给我个小小的包袱,其余什么也没说。
我打开一看,里头有封未署名的信,和一个闻着有浓厚药香的锦囊。
信中只有寥寥几字,却字字铁画银钩,上面写道:
涺地湿蜇,尤多瘴疠,裹衣而携此囊或能杜渐防萌。
翌日我便动身赶往漜城,外头狂风暴雨,商铺的招子都飞上了天,有些地方的积水竟已有一尺多深,我骑在马背上蹙紧了眉头,风卷着尖锐的雨丝打得我脸颊生疼。
路上已经几乎没有了行人,途径渡口时,却有一对披麻戴孝的兄妹顶着风雨往江水里撒纸钱,我顿时心生一个可怕的念头。
“你们两个!不要命了!”我循声望去,看见个披蓑戴笠的男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将那两兄妹拉走,却并不是先前渡我过江的那位,“你爹已经没了,你俩再出什么事你阿娘跟阿嬷可怎么办!”
我不知他们的父亲到底是不是前几日那位摆渡人,更不敢上前去问,仿佛只要如此,出事的便不是他。
原来在这世间,许多人的初见便已是最后一面。命运好像从来都不会善待拼命努力想要活下去的人啊。
三人的身影在大雨中逐渐消失,我的脑海中却霎时浮现出那个有些疲惫但憨厚的笑容,沉重又生硬的雨滴好像不是落在地上、落在我身上,而是一滴一滴砸进我的心里。
因为风雨不歇的缘故,我到漜城已是三日之后,竟比我预想中晚了整整两日,漜城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城门被雨水冲塌,我在城外滞留了好些时日才得以进城,而城里竟也没几块好路,到处都被水淹了,还发了疫病。我将手帕系在脸上遮住口鼻,不敢在街上多做停留。
根据线人传来的消息,我还需渡过一条河再向南往山林中去,林中最近的一条路尽是瘴毒,故而须得绕开,这一来二去又耽搁了些日子,我揉了揉僵硬的肩颈,不由感叹自己还真是会自找麻烦。
我怎么都想不到在这深山老林中竟还有一处村落,着实难找,路也实在难走,我好几次险些滑下山去,一双靴子沾满了湿重的泥巴,直教人抬不动脚,走到村子外时已经满身泥泞,狼狈得像条落水狗。
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我还没进这处村落,便被人拦住了,拦我的人也用块布捂着口鼻,说是村子里如今疫病肆虐,不许人进出。
我一时间不知所措。
我虽想查明真相,却也不至于为此冒着丢掉性命的风险,可若这便下山折回去,岂非功亏一篑?正当我进退两难之时,一道熟悉的声音突然灌入我的耳中。
“怎么又是你!”
我抬眸一看,发现竟是许久未见的方采舟。他虽也以手帕遮面,但这副眉眼还是能令人一眼便认出,可他又是如何认出我来的?我如今的模样应该说是蓬头垢面也不为过吧……
我还没接话,他便又继续说道:“你……你怎么弄成这副样子?像个乞丐。”
原本此番前来便是一波三折,听他这么一说,我更是没好气了,折了根树枝将靴子上的泥巴往下撇,有气无力地回答:“来寻个人,查些事。”
方采舟看上去也有些难以掩盖的疲惫,衣服不似原先的干净整洁,鬓发略微凌乱,他冲适才拦我的人摆了摆手,撑着伞走到我跟前来,用颇为认真的语气问道:“非查不可吗?你要找的人或许已经……”
我想了想,丢掉了手里的树枝,想抹一把脸上的雨水,却发现满手泥水,实在下不去手,只好作罢。
“这是唯一的线索了。”
方采舟闻言,从怀中摸出个药瓶递给了我:“那就把这个吃了,跟我来吧。”
我道了声多谢,随他进了村子,路上忍不住问起他又为何会在此地。
方采舟一扫严肃认真的模样,马上自傲起来,他哼哼了两声:“我可是神医啊,神医自是该悬壶济世的吧?不过说正经的,你们折砚楼不是一向消息灵通吗?竟不知此地的疫病已经有些日子了。”
我还没来得及插上话,只见他突然有些恨恨地继续说道:“再加上闹洪灾,那老东西派人赈灾竟故意不拨银两,还给了些空箱子,明摆着是将漜城视作弃子。就算想要除侯党,他又怎能拿自己的子民当垫脚石……这村子里的人都快死了大半了,若非我日夜兼程,恐怕……”
“等等,你是说陛下?”我万般惊诧地打断了方采舟的话语,“为何这些我全然不知?”
没想到方采舟的神色也略显愕然,他不答反问:“你是何时离都的?”
“在漜城耽搁了好些时日,估摸算来,离都已有近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