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闷声不吭连吃了三碗面一看就是在唐家没吃饱。”马三面晚上睡觉的时候和俞老头说,“我们半个月了,也就吃这一顿,要是孩子以为家里顿顿白面条,是要生怨的。”
马三面停了停,接着说:“老大两口子说我们偏心大房,只怕老二、老三也是这么想的。可他们不知道,要是分家,按照大周律法,老大家分七成,他们一共拿三成,日子还不如现在。”
“以我的想法,我们出面让成武回来,或者给孩子另找一个活,就算在家里种地总比做豆腐轻松。”
马三面想起小孙女给她派的任务,又想起厨房里热乎乎的一缸酸菜。
第二天,成武早起和大哥成文,亲弟弟成义,走陆路去镇上,他去学艺,他们去读书。
读书要命他是一个字都读不进去的,可一天天尽是做白工,就真的能学到豆腐手艺吗?
成武的脑子第一次转了起来,又想起小堂妹信誓旦旦的话。
“我们可以自己做豆腐试试!”可以试试,心里仿佛生了一团火,心跳的要从嗓子眼里冒出来。
“成武,家里吃啥好吃的呢,怎么现在才来!”
听到大舅舅的问话,成武看看天,现在也不过早上卯时一刻,怎么就迟了。
“昨晚上吃的坛子肉臊子面,那叫一个香,不仅放了肉,还有黄花菜木耳等做的浇头,今天早上吃的油饼和粥。饼做的薄薄的一层层焦黄的圈,吃一口葱香油香面香。我吃了三碗粥。”成武笑着答道。
“大舅,外公外婆忙着点浆呢?”点浆的时候,他们会挥退帮忙的人,屋里只有老两口。
“成武,你骗人的吧,家里伙食这么好,你个傻子,来我家天天吃豆渣饼灌酸臭的豆汁儿。”唐二郎点点头,勾着外甥的脖子,笑着说:“要真吃白面,那你不是很亏。不行,我得找你爹娘爷奶好好说道说道。”
“你看着摊子,我去吃口早饭。”唐二郎心里愤愤不平的走了。
成武才不管他,一下来了两个老主顾,见他一个人在,笑着朝后院喊道:“老唐,豆腐出来了吗?给我来十斤,酒楼来了贵客,就等你这一口鲜豆腐!”
“顾老板,来了来了,怎么好让你亲自来,我让成武给你送去!”一个苍老的声音赶紧接话,后门布帘很快被一个佝偻着身子五十多岁的男人揭开,露出一张笑脸。
“成武,你去给顾老板端豆腐。”唐杵子疾言厉色的朝外孙成武吩咐,“顺便把今天要卖的二百斤豆腐端出来,手脚麻利点,衣服也别换了。”
“好的外公,我马上去!”成武看看身上打补丁干净的衣裳,心里有点说不出来的难过,外公外婆舅舅都知道爹娘送他来的目的。
家里,俞荷从自己的小床上爬起来,看着外面高高的太阳。
她今天又起迟了,及拉着草鞋径直往厨房里冲,一边喊道:“阿奶,阿娘,酸菜浆水酸了吗?家里有黄豆吗?今天要不要试试磨豆浆,做豆腐呢!”
厨房没人,马三面的声音从正房里传来。
“酸菜做成了,锅里有油饼,你等等,我给你烧个鸡蛋汤。龙龙跟着你爷下地去了,说要捡螺蛳喂鸡。”
“你娘和你爹去看山上种的洋芋,你爷去看稻,田里的水稻也就这几天收割,割完水稻,还要抢种二茬庄稼,你乖乖在家,大人要忙一个多月顾不上你。”马三面一身旧衣裳,边说边往厨房走。
“家里的鸡就交给你和龙龙喂。别想着下河去抓鱼。”
“知道了,我保证乖乖的。”俞荷小跑着跟上奶奶的步伐。
脸盆架子上端盆,倒水,洗脸,用盐柳条刷好牙,香喷喷的鸡蛋汤也出锅了。
看着小孙女坐上桌,胖乎乎的小手端碗,一口接着一口油饼泡馍吃的喷香,马三面脸上渐露出笑来。
“等忙完这茬,我们家的新黄豆下来,到八月天气凉快点,我们试着做豆腐看。”
“好耶。那阿奶,我不去抓鱼,我也到田里帮忙。”俞荷干完一碗饭,鼓着包子脸说:“割稻不行,我可以捡稻穗,也可以捡田螺喂鸡。”
下河落水这段黑历史是抹不掉了。
那就先认下,再慢慢的改变大家的看法。
“我要去山上挖洋芋,你去不去?”马三面收拾好碗筷,院子里拿上背篓锄头,问上厕所回来的俞荷。
“我去,去去去!”俞荷立刻回屋拿自己的背篓,换旧衣服和草鞋,急急忙忙的喊:“阿奶,你等等我,马上好。”
老大过年前去县上应酬,从县里认识的农官手里,花重金买了三十斤外来的洋芋,被她追着骂了几回,后院的菜地都不给种,没法,他和李二娘在自家两亩山地开垦了一块土,快三月了才种下去。
现在六月半,听说洋芋开花了,马三面还是心疼花出去的三两银子,那可是俞有地过年几个月抄书得来的工钱,一把就被他挥霍了,是一点心都不长。
这时候的俞有地两口子看着挖出来个个拳头大的洋芋,目瞪口呆,照这个产量,三十斤洋芋,能挖六七百斤新洋芋,这东西就算不好吃,它也管饱啊。
“两株,就挖了三四斤,这一片呢!”李二娘结巴的指了指坎上下三块地。
“孩他娘,我们是不是挖的有点早,你看,这小洋芋还能不能长?”俞有地率先反应过来,扒拉洋芋苗,底下四五个拇指大的小洋芋。
“应该不早,李农官不是说大概就是现在挖。”李二娘宝贝似的一个个捡洋芋,发现一个有虫眼,更觉得自己说得对,“赶紧挖,这个被虫吃了,挖的晚了指不定都长虫了。”
俞家的两亩山地,在他家房背后老远的大山里,马三面和俞荷呼哧呼哧到地方的时候,俞有地两口子已经挖满两背篓,地里剩下的还能挖十背篓左右。
“阿爹,阿娘!”俞荷看到父母兴奋极了,可算是到地方了。
“是俞荷呀。”
俞有地看到俞荷,就知道自己娘肯定跟在后面,等看到马三面,脸上的得意藏都藏不住。
“娘,你看看,儿子三十斤洋芋种,种出来四五百斤新洋芋,这东西,可炒,可煮,还可蒸着吃,很划算吧!”
马三面板着脸走过来,两个背篓里看看,挑挑拣拣,洋芋个儿很大,虫眼很少,收获喜人。
“以后买什么都要先和家里商量。我们又不是古板的老人家。”
总算是服软了。
“是,娘说得对。”俞有地见好就收。
“娘,幸好你和俞荷背了背篓,不然剩下这么多,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弄回去。”李二娘做母子俩的和事老,提醒他们看,地上藏在洋芋苗下面的洋芋。
“阿娘,我来捡。”俞荷看着地上水灵灵的大土豆,欣喜不已,好东西啊,有了土豆,好吃的土豆粉还会远吗?不能够,不能够。
俞荷把自己的小背篓捡满,马三面倒进自己的背篓里,说她:“你现在长个儿,少背重东西。”
瓜娃子。
俞有地两口子看着小女儿挨训,又挖了几株,给马三面装了半背篓,给俞荷装了小半背篓。
回到家,把洋芋倒进阴暗的偏厦棚子里,马三面和俞有地说:“这些洋芋都留种,明年继续山里种。”
“都听娘的。”俞有地拿着小板凳坐下,把大的挑一堆,小的挑一堆,不大不小的挑一堆。
马三面擦擦汗,热的喉咙冒烟,甩着胳膊走了。
俞荷气吁吁厨房里喝温开水,来去一趟,她走了有四公里,背篓里十来斤洋芋是越背越重,到后来有点重的直不起腰了。
洋芋是个好东西,她的地呢?得尽快找个挣钱的门路。
“累着了吧,明儿还去吗?”李二娘给婆婆和丈夫送水回来,看俞荷累趴了。
“阿娘。还去。你早早的叫我。”俞荷波灵睁开大眼睛,央求着。
李二娘拿这犟种孩子没法,笑着说:“只要你能早起,明儿就带你去。现在去睡会儿,等饭熟了,我叫你。”
俞荷懵呆呆洗了脚,爬上床,片刻功夫就睡着了。
马三面不放心和李二娘看了几回,人都睡着。
中午,李二娘用挖破的洋芋,下坛子肉,做了一锅洋芋米饭,水煮了一盆青菜。
洋芋饭太好吃了。
吃过饭歇了晌午,等不到明天早上全家人一起上阵挖洋芋。
俞荷睡醒爬起来,厨房锅里找到一碗焦黄的洋芋坛子肉和锅巴焦黄的米饭,吃一口,带着葱香的洋芋绵软,再一口,坛子肉香而不腻,锅巴干脆米香浓郁,满足感叹道:“阿娘的厨艺真好。”
咦,家里的人呢?
马三面停了停,接着说:“老大两口子说我们偏心大房,只怕老二、老三也是这么想的。可他们不知道,要是分家,按照大周律法,老大家分七成,他们一共拿三成,日子还不如现在。”
“以我的想法,我们出面让成武回来,或者给孩子另找一个活,就算在家里种地总比做豆腐轻松。”
马三面想起小孙女给她派的任务,又想起厨房里热乎乎的一缸酸菜。
第二天,成武早起和大哥成文,亲弟弟成义,走陆路去镇上,他去学艺,他们去读书。
读书要命他是一个字都读不进去的,可一天天尽是做白工,就真的能学到豆腐手艺吗?
成武的脑子第一次转了起来,又想起小堂妹信誓旦旦的话。
“我们可以自己做豆腐试试!”可以试试,心里仿佛生了一团火,心跳的要从嗓子眼里冒出来。
“成武,家里吃啥好吃的呢,怎么现在才来!”
听到大舅舅的问话,成武看看天,现在也不过早上卯时一刻,怎么就迟了。
“昨晚上吃的坛子肉臊子面,那叫一个香,不仅放了肉,还有黄花菜木耳等做的浇头,今天早上吃的油饼和粥。饼做的薄薄的一层层焦黄的圈,吃一口葱香油香面香。我吃了三碗粥。”成武笑着答道。
“大舅,外公外婆忙着点浆呢?”点浆的时候,他们会挥退帮忙的人,屋里只有老两口。
“成武,你骗人的吧,家里伙食这么好,你个傻子,来我家天天吃豆渣饼灌酸臭的豆汁儿。”唐二郎点点头,勾着外甥的脖子,笑着说:“要真吃白面,那你不是很亏。不行,我得找你爹娘爷奶好好说道说道。”
“你看着摊子,我去吃口早饭。”唐二郎心里愤愤不平的走了。
成武才不管他,一下来了两个老主顾,见他一个人在,笑着朝后院喊道:“老唐,豆腐出来了吗?给我来十斤,酒楼来了贵客,就等你这一口鲜豆腐!”
“顾老板,来了来了,怎么好让你亲自来,我让成武给你送去!”一个苍老的声音赶紧接话,后门布帘很快被一个佝偻着身子五十多岁的男人揭开,露出一张笑脸。
“成武,你去给顾老板端豆腐。”唐杵子疾言厉色的朝外孙成武吩咐,“顺便把今天要卖的二百斤豆腐端出来,手脚麻利点,衣服也别换了。”
“好的外公,我马上去!”成武看看身上打补丁干净的衣裳,心里有点说不出来的难过,外公外婆舅舅都知道爹娘送他来的目的。
家里,俞荷从自己的小床上爬起来,看着外面高高的太阳。
她今天又起迟了,及拉着草鞋径直往厨房里冲,一边喊道:“阿奶,阿娘,酸菜浆水酸了吗?家里有黄豆吗?今天要不要试试磨豆浆,做豆腐呢!”
厨房没人,马三面的声音从正房里传来。
“酸菜做成了,锅里有油饼,你等等,我给你烧个鸡蛋汤。龙龙跟着你爷下地去了,说要捡螺蛳喂鸡。”
“你娘和你爹去看山上种的洋芋,你爷去看稻,田里的水稻也就这几天收割,割完水稻,还要抢种二茬庄稼,你乖乖在家,大人要忙一个多月顾不上你。”马三面一身旧衣裳,边说边往厨房走。
“家里的鸡就交给你和龙龙喂。别想着下河去抓鱼。”
“知道了,我保证乖乖的。”俞荷小跑着跟上奶奶的步伐。
脸盆架子上端盆,倒水,洗脸,用盐柳条刷好牙,香喷喷的鸡蛋汤也出锅了。
看着小孙女坐上桌,胖乎乎的小手端碗,一口接着一口油饼泡馍吃的喷香,马三面脸上渐露出笑来。
“等忙完这茬,我们家的新黄豆下来,到八月天气凉快点,我们试着做豆腐看。”
“好耶。那阿奶,我不去抓鱼,我也到田里帮忙。”俞荷干完一碗饭,鼓着包子脸说:“割稻不行,我可以捡稻穗,也可以捡田螺喂鸡。”
下河落水这段黑历史是抹不掉了。
那就先认下,再慢慢的改变大家的看法。
“我要去山上挖洋芋,你去不去?”马三面收拾好碗筷,院子里拿上背篓锄头,问上厕所回来的俞荷。
“我去,去去去!”俞荷立刻回屋拿自己的背篓,换旧衣服和草鞋,急急忙忙的喊:“阿奶,你等等我,马上好。”
老大过年前去县上应酬,从县里认识的农官手里,花重金买了三十斤外来的洋芋,被她追着骂了几回,后院的菜地都不给种,没法,他和李二娘在自家两亩山地开垦了一块土,快三月了才种下去。
现在六月半,听说洋芋开花了,马三面还是心疼花出去的三两银子,那可是俞有地过年几个月抄书得来的工钱,一把就被他挥霍了,是一点心都不长。
这时候的俞有地两口子看着挖出来个个拳头大的洋芋,目瞪口呆,照这个产量,三十斤洋芋,能挖六七百斤新洋芋,这东西就算不好吃,它也管饱啊。
“两株,就挖了三四斤,这一片呢!”李二娘结巴的指了指坎上下三块地。
“孩他娘,我们是不是挖的有点早,你看,这小洋芋还能不能长?”俞有地率先反应过来,扒拉洋芋苗,底下四五个拇指大的小洋芋。
“应该不早,李农官不是说大概就是现在挖。”李二娘宝贝似的一个个捡洋芋,发现一个有虫眼,更觉得自己说得对,“赶紧挖,这个被虫吃了,挖的晚了指不定都长虫了。”
俞家的两亩山地,在他家房背后老远的大山里,马三面和俞荷呼哧呼哧到地方的时候,俞有地两口子已经挖满两背篓,地里剩下的还能挖十背篓左右。
“阿爹,阿娘!”俞荷看到父母兴奋极了,可算是到地方了。
“是俞荷呀。”
俞有地看到俞荷,就知道自己娘肯定跟在后面,等看到马三面,脸上的得意藏都藏不住。
“娘,你看看,儿子三十斤洋芋种,种出来四五百斤新洋芋,这东西,可炒,可煮,还可蒸着吃,很划算吧!”
马三面板着脸走过来,两个背篓里看看,挑挑拣拣,洋芋个儿很大,虫眼很少,收获喜人。
“以后买什么都要先和家里商量。我们又不是古板的老人家。”
总算是服软了。
“是,娘说得对。”俞有地见好就收。
“娘,幸好你和俞荷背了背篓,不然剩下这么多,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弄回去。”李二娘做母子俩的和事老,提醒他们看,地上藏在洋芋苗下面的洋芋。
“阿娘,我来捡。”俞荷看着地上水灵灵的大土豆,欣喜不已,好东西啊,有了土豆,好吃的土豆粉还会远吗?不能够,不能够。
俞荷把自己的小背篓捡满,马三面倒进自己的背篓里,说她:“你现在长个儿,少背重东西。”
瓜娃子。
俞有地两口子看着小女儿挨训,又挖了几株,给马三面装了半背篓,给俞荷装了小半背篓。
回到家,把洋芋倒进阴暗的偏厦棚子里,马三面和俞有地说:“这些洋芋都留种,明年继续山里种。”
“都听娘的。”俞有地拿着小板凳坐下,把大的挑一堆,小的挑一堆,不大不小的挑一堆。
马三面擦擦汗,热的喉咙冒烟,甩着胳膊走了。
俞荷气吁吁厨房里喝温开水,来去一趟,她走了有四公里,背篓里十来斤洋芋是越背越重,到后来有点重的直不起腰了。
洋芋是个好东西,她的地呢?得尽快找个挣钱的门路。
“累着了吧,明儿还去吗?”李二娘给婆婆和丈夫送水回来,看俞荷累趴了。
“阿娘。还去。你早早的叫我。”俞荷波灵睁开大眼睛,央求着。
李二娘拿这犟种孩子没法,笑着说:“只要你能早起,明儿就带你去。现在去睡会儿,等饭熟了,我叫你。”
俞荷懵呆呆洗了脚,爬上床,片刻功夫就睡着了。
马三面不放心和李二娘看了几回,人都睡着。
中午,李二娘用挖破的洋芋,下坛子肉,做了一锅洋芋米饭,水煮了一盆青菜。
洋芋饭太好吃了。
吃过饭歇了晌午,等不到明天早上全家人一起上阵挖洋芋。
俞荷睡醒爬起来,厨房锅里找到一碗焦黄的洋芋坛子肉和锅巴焦黄的米饭,吃一口,带着葱香的洋芋绵软,再一口,坛子肉香而不腻,锅巴干脆米香浓郁,满足感叹道:“阿娘的厨艺真好。”
咦,家里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