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芷分手之后,本想着尽早就去哈佛的实验室,但是偏偏这边还有些数据要处理,导师也分了个毕业也要去哈佛医学院同一个组读博的大四学妹给她带,就一直留到了毕业。明芷和学妹恰好又是同一个省的,很快就混熟了。学妹是个机灵人,很快就从闲言碎语中得知了明芷分手的事情。当她觉得自己和明芷已经成了闺蜜的时候,一次出去约饭,就提到了分手的事情。

    “你知道不?我寒假和男朋友分手了。”

    “哦?”明芷并不奇怪毕业季是分手高峰。

    “规划不到一块去。我出国,他保研。一直让他出国的,他不去。我们就麻利分了。”

    明芷礼貌地笑笑,其实她已经看出来学妹想借自己麻利分手的事情安慰她,但不想再讨论这个。

    学妹继续:“学姐,你觉得错是在我还是他?”

    “我不觉得一定有一个人要有错才会分手。”明芷认真回答。

    “我觉得错在他。他申请出国也不难,偏不愿意。北京人就是不愿意离开家。”

    “行了,都分了,还讨论错不错的,没意思。这可一点也不麻利。”明芷作笑,终止了讨论。

    学妹觉得这个随和的学姐的分手并不像她和实验室其他人想的是因为男生不愿意多付出一点努力,跟随女主的脚步那么简单,这让她起了八卦心。

    “学姐,你跟男朋友分手的时候,不会觉得他错了么?”学妹问的很直接。

    明芷想了一会儿,说:“不,我没觉得他错了。如果他挽留我,我才会觉得他错了。如果他跟着我出国,我也会觉得他错了。现在这样,我觉得他没错。”

    “你不希望他跟你出国么?”

    明芷笑道:“你怎么这么八卦?咱们女生关注太多感情问题并不是好事。”她又想了一会儿,说:“回答刚才你的问题。我觉得我希望看到他现在这个样子。”

    学妹没有说话了,也不再问。她隐约觉得学姐的感情她理解不了,学姐也是个很有趣的人,能和她一起出国她很高兴。

    在波士顿,明芷和这个学妹租的一间公寓。一次和MIT的中国留学生联谊会上,学妹认识了个MIT EECS的博三学长,两人很快在一起了。明芷虽然不大去这些联谊会,但是通过学妹男朋友的关系(中国留学生免不了经常聚餐),也认识了不少MIT的男生和男博士后,很快也就有人追了。明芷暗示地拒绝他们的方式也很巧妙,一般是这样的:

    明芷:“你毕业/出站之后什么打算?”

    男生:“去Citadel/留美找postdoc/教职吧。”

    明芷:“哦,不考虑回国么?”

    男生:“适应不了国内的节奏。你之后回国?”

    明芷:“我肯定回国的。”

    这时候,男生就对明芷没多大兴趣了。这种问答明芷来美国后经历了无数次,模式化的程度之高她自己都觉得好笑。她有时庆幸组里只有自己和学妹两个中国人。后来,她的勤奋程度在波士顿中国学者圈里都小有名气,明摆着就是要拼海优卷教职的节奏,接近她的男生就销声匿迹了。

    只是每个月,她还会在网上搜索柳明宇的消息,却什么具体的也查不到,只是见他最近一年又发了篇顶会,单位变成了某厂研究院。读博的时候两人公共的圈子早就散了,朋友圈里也没有人发任何关于柳明宇个人的消息。

    这一年里,学妹在被科研折磨得怀疑人生的时候,明芷的科研却延续了博五博六的顺利。T老师经常和人介绍,说她是这个领域青年科学家里潜力最大的几位之一。她知道,一方面自己确实做的还可以,另一方面,这也是学术圈的客套话,不可全信。有次,她和T老师谈起手头的事情做完之后的研究计划,被T老师评论说太激进了:

    “Zhi, you are too impatient for breakthroughs. Now you are heading for deep waters and nobody, me neither I mean, has a good idea of what that region looks like. You might get plenty of negative results and that might hurt your current momentum.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young, promising scientist like you to build on a momentum of impactful, positive results. Otherwise it might be difficult for you to get further recognition.”

    明芷回去想了很久,觉得T老师是对的。可是,博一时那种隐隐的焦虑又回来了:她知道自己一直在沿着博士的路子做,成果固然不错,但终究是无法只靠博士时期积累的老本在学术圈长久立足的。她得尽快找到新路子,独立做出比博五博六更好的东西才行:这个领域早就不是发了CNS正刊就能立足的时代了。

    九月份把文章写好投出去之后,她回了次国。北京降落之后,去清华找自己的博士导师聊了一次。导师笑着说已经不能给她提正经的学术建议了,说这个方向她早就已经超过了自己,只是建议她文章既然已经告一段落,不妨考虑放松一个月,休假想想接下来的计划,又给了她一些鼓励。

    从导师办公室出来之后,已经是傍晚。她沿着至善路往东走,走到了学堂路口常年陈列展板的地方。展板上一张熟悉的人像在看她。那是柳明宇,下个星期他要作为K厂某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来学校演讲了。像上的他还穿着最喜欢的蓝衬衫,时不时有学生驻足海报前阅看活动信息。

    分手之后,这次在情人坡的长椅上,她第一次又哭了。她很想把自己现在内心的焦虑不安告诉他。她知道,能感觉到,他还单身的。他还在她的微信里,只要她联系他就可以的。只是又能说些什么呢?博一的时候,他说过无数鼓励她科研的话,她早就能背下来了。但现在,又要他说这些老生常谈的话么?只是可笑罢了。她其实很明白,她很需要他在自己身边的:什么话不说,也是一种鼓励。

    所以她要在下周演讲会之前离开北京。她害怕自己忍不住会去看他演讲。她马上订票,第二天就回了老家Z城。在城里休息好之后,父母带她回了乡下老屋。晚上,在老屋的小院子里,妈妈和她谈心。她妈妈知道,她心里还有那个人,又知道她从小就坚决,也不多劝她放下过去的话,只唠家常。

    妈妈回屋睡了,她站在老屋的度顶上看空中的新月。相比满月,她和柳明宇都更喜欢新月,之前傍晚一起在紫荆操场看过无数次了。有一次他们还在暧昧期,柳明宇跟她说,他觉得新月比满月好,因为新月代表新生,代表希望,而月满则亏了。她很同意,点点头。

    椅子上,突然什么东西亮了一下。她急忙跑过去,是手机。她擦了擦自己的眼睛,没错,是柳明宇发来的微信:

    “你还好么?”

    她忍住了要语音的冲动,过了一会儿回复:“还行,怎么?”回复完,她马上后悔了。她知道他一定是从去MIT的同学那里,也许是再通过自己的学妹,打探到了自己最近焦虑不堪的情况。她现在这样兜着,不跟情侣怄气一样么?既然分了,不妨坦诚。于是,她强笑了一下,回复:

    “好吧。其实我不太好。最近挺焦虑的。科研有点瓶颈期。”

    她知道他很难实质性帮助自己,但又忍不住期望他说点什么。过一会儿他还没回复,于是她又问:“你呢?还顺利?”

    “就那么回事吧,跟预想有差距,但估计迭代几次差不多。”

    “哦。”

    那边显示“正在输入中”,有好几分钟。她能想象,他是打了又删,删了又打,眼睛又湿润了。

    终于回了:“明芷,你承受了这么多,不就是希望我们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忘初心么?好吧,其实我也没有那么顺。现在工程落地和我之前在实验室做的效果差距还蛮大的,时间也很紧。我一直在坚持,因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这下轮到她打了删,删了打了。又是好几分钟。

    “嗯,我明白的。”

    “嗯。”

    说到这儿,两人都明白,再多说一句都是多余。明芷又看了看天空,新月已经快要落下。她去洗手间洗干了残留的一点眼泪,回到自己房间读自己最近感兴趣的一个新方向的文献了,直到凌晨两三点才睡下。

    (全文完结)

章节目录

秋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小河边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河边上并收藏秋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