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苇芒

    一

    雅兵出事的时候,我正在他乡漂泊。之前没有任何人向我透露消息。

    我在他乡的漂泊中,冷不丁就会想起雅兵的幸福。人是个很糟糕的东西,痛苦中看不得别人的欢乐,所以我尽量克制去想他。

    那段日子我过得很灰暗,经常做梦,总是毒蛇缠身。解梦的人叫我想开点。一个江湖术士,蹲在人行天桥一侧。我一走过去,他就叫我想开点,看来我的绝望已形于色。那天他没有生意,我俩蹲在一起消磨了一个仲冬下午的时光。太阳很暖和,声音很嘈杂。

    “你日后会很有出息,”他说,“你眉宇间有一股英气。”

    “是阴暗的阴吧!”

    “你要这样理解我不强求。”

    “老哥,替你自己算算如何?”

    “我自己不用算。”

    “为什么?”

    “我只能是个算命的。”

    我付了他一百块钱。走的时候他额外送了我一句话:“年轻人,关键是你自己要走出来,不然谁也帮不了你。”

    之后,我结束流浪,回到了家乡。

    与多年前一样,母亲依然站在村口那地方,往我来的方向眺望。可是多年前的眺望,是母亲已然知道我的归期。如今却不同,我是突然返家的。可见母亲在我四处漂泊的这一段日子里,除了到村口眺望我的归期,似乎任何事放在她眼里,都没有多大意义。依然是泪水,但它没有从母亲的眼里流出,它被含在了眼底。

    “回吧。”还是这句话。而且还是那样的动作,接过我手里的背包,踽踽往前走。我想喊句“妈”,想跟她说我再也不犯倔了。但我的喉咙被一种暗哑的情绪堵住了,依然跟多年前一样。但是多年前我没有这样的忏悔,多年前我心里充满了另外一种情绪。

    父亲患病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一种很要命的病,——矽肺。父亲当时在一家电化厂粉碎长石,那种四处飞扬的石头粉末,进入父亲的肺底之后,就再也不想出来了。刚开始是咳嗽,一种类似于哮喘的老年咳,体现在一个三十几岁壮年汉子的身上,听上去恍如梦境般让人疑惑。咳着咳着,父亲就消瘦下去了,原本健硕的肌肉,在急遽往回缩。皮肤也逐渐变得轻薄,它们似乎是变成了一张纸,紧贴在森白的骨骼上,使一具高大的身躯,变成骷髅样恐怖。母亲总幻想着能让父亲的身躯重新变得充盈起来,饱满起来,于是不停的住院,治疗,吃药,挂瓶,吸氧……终于未能如愿。看着气息奄奄的父亲,母亲最终撒手,任由他往骷髅的深渊里滑去。

    当时我正在县城读高中,还差一年毕业,母亲突然与我说,“算了吧,还是别读了。”停了一会,她又说,“就算是考上了大学,又能怎样呢?家里没钱了。”

    家里何止是没钱,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早已是债台高筑。父亲曾工作过的电化厂,数年前就倒闭了。父亲治疗的费用,没有从它那里得到一分钱。

    所以母亲只能跟我说,“算了吧,还是别读了。”

    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他们上小学一年级时,曾读过一篇课文,题目叫着《奔向2000年》。当时情绪很高涨,仿佛只要到了2000年,这个世界将变得天堂一般美好,人人都不需要下地干活,可以成天躺在家里,或是四处闲逛,各种生活费用,包括吃住穿,只需生个念想就能得到满足了。那时他还是个放牛娃,经常躺在草地里两眼望苍天,心中将一些美好愿望憧憬得金花四溅。然而真到了2000年,父亲却一脸苦笑,“呵呵,”他说,“这就是2000年!”那时他已有患病的先兆了,咳得厉害。母亲总叫他戒烟,但不知病根并不完全在烟上面。世代务农,父亲知道成天在黄土里刨食,永远也别想过上好日子,于是很早就进城打工了,在县城电化厂应聘了一个粉碎工。当时还觉得很风光,仿佛是祖坟上冒了青烟,说话都比别人硬气些。那时候父亲回来,与我交流用的是普通话,而不是那种土了吧唧的家乡话。所以我很早就知道了什么叫着理想。而理想这个词,在家乡的方言里,是自夸的意思,因此很少被人提及。父亲与我说起它时,却是大大咧咧的。

    “告诉我,你的理想是什么?”父亲问我。

    “我的理想是,长大后要去联合国。”那时候父亲喜欢看新闻,一打开电视,充斥其间的便是联合国。因此我想,那个地方应该很不错。父亲明显是被我逗乐了,仰头大笑后,说,“好,联合国,我们就去联合国。”于是在我上学的时候,或是读书想偷懒的时候,他都跟我说联合国。慢慢地,乡亲们就都知道了,如此我便有了个外号,就叫“联合国”。

    现在想想,当时真是鬼迷心窍,为了要去联合国,我把那么多的美好时光都耽搁了。人家在操场嬉戏的时候,我躲在教室里看书;人家在尽情享受假期四处呼朋引类的时候,我还是躲在一个地方看书。即便是到了少年懵懂时期,课桌底下已然暗潮涌动,开始互传纸条的时候,我照样在那边不知疲倦地看书。所以后来雅兵会说我其实就是个呆子。但他不知道,那时的我,针对联合国,绝对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即便是在父亲病危的时候)。我可以将我的心肝肠肺掏出来给人看,我敢保证上面密密麻麻都写满了联合国,连肝胆的里面都是,连该割除的盲肠上面都是。如果联合国是一座庙堂,那么我就是那个日夜向它跋涉行进的朝圣者;如果联合国是一座高峰,那么我就是那个孜孜向上攀登的征服者;如果联合国是一个美丽女人,那么我就是那个软磨硬泡到厚颜无耻的追求者。联合国在我心里,是一盏明灯,是一个永不磨灭的魂灵,它鼓舞着我,照亮着我,让我超越平庸,超越嘲弄。于是在深夜的路灯下,宿舍的被窝里,甚至是厕所的蹲坑旁,书本几乎成了我手掌上的衍生物,它看上去那么美丽,又那么顽固,宛如一束常开不谢的塑料花。因此那段时期,充斥我脑海的,只有各类大小不一的铅字,它们使我的脑子变成了一个蚂蚁窝,黑的字,在里面密密麻麻地爬。但过后不久,我的脑子又变成了另一类蚂蚁窝,里面充满了水,——各种咸淡不一的苦水,它们被脑壳紧紧包裹着,流不出来。

    父亲无可挽回地往骷髅的深渊里滑去。他最终把呼吸交给了空气,把心跳交给了母亲的捶胸顿足。看着安静地躺在床上的父亲,我居然没有哭。乡亲们议论纷纷,说:“奇怪,联合国居然没有眼泪!”但是他们不知道,联合国的眼泪,这时正被坚硬的脑壳包裹着。因而他们后来又说:“联合国应该不会相信眼泪。”

    为此我很难过。

    当母亲终于熬不住,跟我说:“算了吧,还是别读了。”我这才彻底明白,此时的联合国,是该遭报应了。

    我想将我手里面的书,团成一百零八颗念珠,来消灭我业障内一百零八个痛苦。佛在舍卫国的祇洹精舍对阿难说:“阿难呀,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受苦,你又何必如此妄执?”

    阿难说:“我不是为了受苦而痛苦,而是因为痛苦而受苦。”

    佛仔细想了想,最后说:“看来你的道行比我深!”然后他就开始唱偈。佛说:“阿摩隶毗摩隶涅摩隶瞢伽隶醯磨罗若竭捭……”

    就这样,我再次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座日渐衰落的小学校。迎接我的依旧是张金贵——我们的村长。“回来好,”张金贵说,“还是回来好。”跟着,他搓了一下手,又说,“啊,那就这样吧,你开始上课。”说罢,他就走了,这跟多年前很不一样。

    多年前我回到家乡,母亲与我说,村里小学校的老师走了,孩子们正面临失学呢。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个,直到张金贵来找我,才知道他们事先已经商量好了,要让我来接任这个学校的老师。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才短短数年时间,我曾经的母校,居然会颓败成这样,偌大的校园里,听不到一点声响,空旷的操场上,各类草本植物在疯狂生长。六个班级,现在只剩下一个复式班,三十几名学生。针对一个有着四百多户人家的村庄来说,此类情况,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没办法,”张金贵冲我笑笑,说,“这些年,出生的少。再说,有点能耐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镇上或是城里去了。”说着,他又抱歉似的冲我笑笑。我不知道他何以对我如此谦卑?母亲说,“学校没老师了,他着急得很。”但我觉得这应该不是全部。为了向我示好,他甚至向母亲表示,只要条件成熟,他可以让我接任那个村长。“年轻人嘛,”他跟母亲说,“又读了那么多的书,成绩又那么好,将来以村官身份,去报考个公务员什么的,也不是什么难事。”母亲应该是相信了他的话。其实我也相信了他的话。试想想,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距离联合国具体有多遥远?而一个村官,再到公务员,距离联合国又该有多遥远?所以我决定延续我的联合国梦,尽管这只能从一个复式班的代课老师重新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频繁露脸。镇里来人了,张金贵就把他们领到学校来,指着我跟人介绍说,“看,这是我们村的高材生,回村支教来了。”县里来人了,他照样把人领到学校来,指着我跟人介绍说,“看,这是我们村的高材生。”市里来人了,他依旧把人领到学校来,跟人介绍说,看,这是怎么怎么回事……那段日子,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猴子,被困在了某个地方,供人观赏。这让我很不适应。而那些前来观赏的人,一律是满脸笑容,然后他们就会很和蔼地,且很习惯性地,将一只手搭在我肩膀上,嘴里面说着千篇一律的话,“很好很好”,他们说,同时看我一眼,再追加一句,“嗯,真的很好!”然后,他们就走了。

    这样的日子,以及这样的场合,让我将许多岁月都蹉跎了。

    复式班里的学生,在逐年减少。待我和雅兵再次见面的时候,班里就只剩下十五名学生了。

    那是若干年后的初夏,在村庄的小溪旁,溪岸田野碧绿,禾苗正在拔节,晚霞灿烂如花。正值周末,我从地里锄草归来,脑子里将一些混沌事幻想得稀里糊涂。突然,眼前的一幅景象映入我眼帘,就在那处青碧的溪岸,草木葱茏的地方,有个人正坐在草丛中垂钓。他头戴破草帽,手持一根长长的钓竿,静默的形态,雕塑般,于晚霞映衬下,勾勒出一帧非凡苍茫的侧影。我惊讶于那种乡野的情趣,曾几何时,诸般不幸,曾使我陷入无端麻木,遑论春花夏草,即便是萧瑟秋风,也无法抵挡我心灵深处的苍凉与苦楚。我朝那人走了过去,完全是下意识地,犹如痴女犯贱一般。我想看看那人的脸。想看看在怎样的一副悠然状态之下,又是怎样怡然自得地保持着一种卓拔的高古神情。那人却一下就将头转了过来,草帽底下的一张圆脸,看上去略显模糊。但我能清晰看到他鼻子底下那一排雪白牙齿,仿佛是裂开的一只豆荚,爆裂的情绪,从里向外蹦跳出来,——他在笑。跟着,我就听到他在喊我:

    “联合国!”

    溪畔的青蛙,鸣叫声突然变得异常嘈杂。

    我想掉头走开,他却紧跟了上来,挡在我面前,问我:“好玩么?”

    我说:“什么?”

    他说:“修理地球呀。”又问我,“好玩么?”

    这时我恨不能手握一把刀子,“欻”一下就将他嘴里的舌头割下来。瞬间爆燃的情绪,烈焰般,在我心上灼下一道幽深的疤痕。导致我后来始终都这么认为,雅兵这个人,在许多时候都是那么不管不顾地不识时务!那时候我早已习惯了人家喊我为“李老师”,针对那个曾令我百肠纠结的“联合国”,已逐渐在我麻木的生活里淡忘了。就像行将愈合的伤口,面对那层结痂,我很怕再被人揭开它。

    “有意思吗?”我两眼死盯着雅兵问,“你觉得有意思吗?”

    “嘿嘿,”他无赖地笑了一下,胖乎乎的一张圆脸,唇角往下耷拉。叭儿狗一样的呆相,让我看着心生厌恶。然而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待到三个月之后,那次喝酒,他终于跟我说出了那句混账话,才让我真的觉得,我对他的厌恶,已然上升到了恼恨的程度。

    那段日子,我俩经常喝酒。许多人都想不明白,既然我对雅兵那般反感,为何又非要凑到一块?母亲也这样说:“那就是个花花公子,我们跟他玩不起。”关于这一点,我自然懂得。就像所有人,懂得雅兵家的豪富一样。完全可以这么讲,雅兵所上的学以及他所拥有的学历,干脆就是用钱堆出来的。但他偏就觉得高明,神气活现地站在我面前,衣锦还乡一样问我:“修理地球好玩么?”我想,这应该是他非要找我喝酒的主要原因。可不是吗?现在他终于可以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了。若我心胸足够豁达,完全可以不去搭理他。但这时候我依然保持着傲娇,实在看不惯他那轻狂的模样,就特意问他:“你可以跟我说说正弦与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吗?或者,跟我说说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为此,我还专程跟他挑明,“你可别说你没有学过,因为这是高中课文里的。”雅兵当场就懵圈了。这让我获得了一份难能的快慰。于是再问:“《大学》里有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里面的‘明明德’是什么意思?”为不至于太过丢脸,雅兵就开始跟我瞎掰,居然说我是故意胡说,认为“明明德”明显就多了个“明”字,古人惜墨如金,哪里会出现两个“明”?我就骂他:“竖子不足与谋!”跟着还说:“知道竖子是什么吗?”雅兵竟然莫名其妙地笑了。就在那一刻,我终于懂得,针对雅兵,学问方面我还是可以建立起足够自信的——尽管这样的自信,难免会与窘境里的现实相冲突。但是我觉得,与这么一个二愣子凑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还是蛮有意思的,更何况从来都不用我付什么酒钱。如此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段时间,学问方面,雅兵始终被我摁在地上摩擦。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他甚至连三角函数都搞不大清楚。他当然知道难堪,跟着就耍小聪明,往往顾左右而言他,绕过一些话题,与我说些社会上的事。我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他明显比我更擅长。看待问题,也明显比我更透彻。

    因此在一个初秋的夜晚,他就这么跟我说:“你就别傻了!真以为张金贵会让你去当那个村长呀?”

    那时候我俩正沿着村中公路边走边聊,每人手里拎着一瓶白酒,作死的逆鬼一样,喝一口,走几步,喝一口,走几步。

    那时候我俩还没有喝醉,酒精的初浅刺激,反而让思想变得无限灵光。雅兵就那么直截了当地跟我说:“张金贵那是在骗你呢!更何况要让谁当村长,也不是他能说了算的。”跟着他还“嘁”地笑了一下,继续说,“你知道吗?他还跟我爸说,要让我来当那个村长呢。”我心里暗自惊讶,但我没有吭声。“那个角子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想让我爸带他去承包工程。”说到这里,雅兵突然就将话风一转,问我,“他拿村长的位置吊着你,是想让你为他做点什么呢?”

    “能做什么?”我说,“像我现在这样,连鬼见了都要发愁。”

    “那可不一定哟。”雅兵这么说着,顾自“嘿嘿”地笑了。夜色黯淡,我无法看清他的表情,但他诡异的笑声蓦然就让我紧张了。

    “你不要胡说八道!”我想阻止他继续往下说。但是顽劣的雅兵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根本就制止不住。

    “什么胡说八道,”他甚至将声音拔高了些,跟我说,“张金贵以前就喜欢过你妈,这又不是什么秘密。”

    “我操!”我爆了句粗口,“你妈才被他喜欢过呢!”

    “不可能,”他忙着否认,说,“像我妈那样的,他不可能喜欢。”

    我一下就将酒瓶子往地上砸了,扭头就往返回的路上走。雅兵在背后“哎哎哎”地叫我,像是要跟我再说些什么。当时的夜黑得昏沉,迷蒙的天光将眼界里的一切都映照得形神俱灭的。我知道我不能回头。我知道一旦我回头,一些无法预知的事情,将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个雅兵,真是个呆瓜,为了反制我,他怎么就那样的不知死活呢?怎么就那样的不能理解,放在人心里的某些东西,是万万不可触碰的呢?

    世上事本就如此,相较于某些过往,可以存放在我们内心的某个地方,偶尔也会将它翻出来,暗自叨咕磋磨着,但很忌讳有人拿它来当面跟你说。更何况我母亲还守着寡呢。

    甚至在许多时候我都这么认为,母亲当时之所以非要让我辍学,个中原因,除了家庭欠债之外,那就是母亲感觉到了害怕,感觉到了那种来自骚扰与毁誉方面的双重性质的害怕。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就变得异常敏感了。各种情绪,无论悲喜,都被她埋在了艰深的内里。即便是很不经意的露齿一笑,都会让她立马变得警觉,就跟犯了什么错误似的。

    但与她馁怯的内里相比,反映在她表面上的容颜,却没有发生多大改变。仿佛是成心与她作对,她的容颜,依然保持了年轻时的白净与规整。我母亲年轻时,曾是个远近有名的美人。张金贵以前就追求过她,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雅兵本不至于特意去说的。母亲遭人觊觎,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父亲去世后,这件混账事就走向了高潮,周边村庄,仿佛一夜之间就冒出来许多的单身汉,他们不停地唆使媒婆,将改嫁之事搬到我母亲面前来说了又说。不仅于此,那些从未有过什么来往的,或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关系的大小男人们,也都热衷于跑到我家来串门了。以至于让我母亲,不得不将门窗都加固得跟别人家的很不一样。尽管如此,却依然难以避免母亲于一段时期内,以一种无可争议的方式,长久地处于乡间舆论的风口浪尖。母亲将我弄到身边,是杜绝流言蜚语的很好方式。在最初的那段时期,我也觉得这是我应该去做的。且不论母亲如此守节迂执与否,作为儿子,该给予她心灵上的安慰,这是个很单纯的理由。所以辍学对于我来说,虽然痛苦,却也找不到任何可值悔恨的依据。眼下这世上,我与母亲真的是相依为命了。

    事情终于在中秋过后第二天发生了改变。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是在前些天与雅兵喝酒之后,在我心里产生了芥蒂,才最终导致一些事情发生改变的。

    那天刚好放完中秋假,学校恢复上课,走到讲台的时候,我才发现忘了带批改过的学生作业。给学生们讲完课本内容,我便安排他们自习,然后返回家里去取作业。很意外地,我发现张金贵坐在我家里。作为村长,来村民家里走动一下,原本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关键是在那个时间点上,——半晌,按说这个时候大家都下地了,更何况前一晚母亲还说地里的黄豆要收割呢,这会儿倒是正儿八经地坐在家里陪张金贵。再是,当我一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母亲脸上突然显现出一丝惊慌,她站了起来,很不安的样子,忙着跟我解释说,张金贵是来送月饼的。跟着她还指了指桌上的月饼盒子。我就纳闷了,中秋不是已经过了吗?还送月饼干嘛?再说我家也不需要张金贵来送月饼呀。张金贵倒是很随和,只哈哈地笑了一下,说这月饼是镇里的慰问品,本该早点送过来,只因前两天忙些事情,一下给忘记了。言毕,他一拍脑袋,一连叠地喊着完了完了完了,才说镇里通知他上午去开会,竟把这事给忘了。跟着,又打了个哈哈,房子着火一样,起身匆匆就走出了我家门。

    怀疑就像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病症,表面看似一切如常,内里却时刻在折磨着你纠缠着你,让你终日不得安生。同时,怀疑又像是一根探针,当你手上没有拥有它的时候,它就像是一团空气,是个缥缈的存在。而你一旦拥有了它,抱定了它,那么它就会变得饱满起来,充盈起来,鬼魅一样,撩动人内心的冲动,让人总想拿它去试一试,看看究竟能探出些什么东西。这个过程犹如工兵挖雷,其间的彷徨,疑虑,刺激,间或是担心引爆的恐惧,幽灵般,萦绕于人的心头,让人夜不成寐,食不知味。终于,一些有心人就发现,我的生活规律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不论我在学校教书,还是下地干活,经常会冷不丁地就往家里跑。当然,做着这些的时候,我尽量不让人发现,特别是我母亲。

    时间是该年的重阳节,一个本该敬老的日子,母亲所赋予我的一切,却都被她亲手给颠覆了。那天,我一如既往地在学校上课。同时,也一如既往地中途就悄悄往家走。就在厅堂边上的房间,母亲住的那个地方,我听到了一种怪异的声响,那声响犹如一个人在拼命地奔跑,脚丫子“啪啪”地拍打着地面,急促的喘息声与呻吟声肆无忌惮,就像人在垂死挣扎一样。我无法想象这时候的母亲正在经历着什么?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我干脆就不敢去想象这时候的她正在经历着什么?一些残酷且蒙昧的意识,桎梏了我的想象,让我变得像个傻子一样,躲在厅堂的某个角落,听着“啪啪”乱响的声音,瑟瑟发抖。而目之所及的一切,比如厅堂的厅柱、穿枋、板壁,以及堂前的天井,屋上的瓦片,统统都在顷刻之间崩塌了,沦陷了,瓦解了……

    我眼前出现了一片苍茫……

章节目录

风之苇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石头的孩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头的孩子并收藏风之苇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