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23日,报纸上发表了“电视剧《红楼梦》摄制工作在筹备”的消息。

    怎么挑选角色,到底将会由谁来出演剧中主角,一时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

    而就在这同一天,宁卫民也喜从天降,终于获得了宋华桂批示的五万元启动资金。

    不用说啊,手里有了钱当然就完全不一样了。

    自此,虽然在名义上,宁卫民负责管理的斋宫陈列馆和建国饭店服装专营店,仍然是总公司的下属单位。

    可由于无需再事事向公司请示,几乎已经完全脱离总公司的掣肘。

    宁卫民已经在实质上,把这两处都变成独立核算的小单位了。

    这就是说,他等同于被“分封”了,终于成了货真价实的一方“诸侯”。

    干什么都可以凭自己高兴了。

    还别说,咱们的宁侯爷倒是真不糟践刚刚赢得的这份财权。

    钱一到手,还没焐热呢,他就急着往外扔。

    别的不说,通过“外服”他刚刚选定下来的四名新职工,就没经过总公司岗前培训。

    直接被他给弄到了斋宫来,和“十二钗”这些老职工一起,参加他精心准备,独树一帜培训科目。

    和总公司通常的打字、发传真、强化外语,以及普及基本外贸知识的培训内容大不一样。

    宁卫民更在意实用性。

    所以他定下的课程就是四方面,外语、化妆,仪态仪表和服装销售知识。

    至于老师,他不惜斥重金,托关系,分别以三十五元和二十元一次课的代价,从国航请了一个在职的空乘组长和一个友谊商店服装部组长,来给姑娘们做培训。

    同时,他还从友谊商店给所有的姑娘们买了口红、腮红、睫毛膏、高跟鞋。

    并且在西四“造寸”以每人四百元的价格,按照民航的新制服样式,给十六个姑娘每个人都量身定做了一冬两夏三套工作服。

    说白了,那是真下血本儿了!

    还没开始创造效益呢,仅仅这些开销就达到了八千元,。

    而且很显然,一个国际品牌的服装专营店,居然要用这么大代价,聘请裁缝去仿照别人的制服为自己员工订制工装。

    这说起来当然是有些可笑的。

    恐怕在大多数人看来,都会认为此举纯属骑马找马的傻事。

    可事实上还真不是这样的,此举反而极有必要。

    因为本质上,皮尔卡顿的女装就不适合当工作服。

    大师的设计风格向来都是追求前卫的独特之风。

    无论是五十年代退出的“泡泡裙”,还是六十年代的“宇航服”系列。

    都能体现出他作品中强烈的“未来主义”。

    即使他现在受到我们古建飞檐的影响创造的“宽垫肩”。

    也一样脱离了传统,显得很夸张。

    说句实话,在宁卫民看来,大师在西方时尚界的声誉主要是得益于探索服装风格中,他经常能够打破想象力界限,才会受到同行认可和追捧。

    要不是恰逢其时,我们共和国在个人美上被封禁的太久了。

    在骤然开禁后,国人下意识都热爱标新立异的奇装异服,越夸张越爱。

    皮尔卡顿的衣服能否打开国内市场还真是未知数呢。

    反正照宁卫民的认知和审美来说,“pc”的女装只适合于舞台,但距离现实却有些遥远,商业性价比并不高。

    他当然不愿意自己下属也都跟公司里那些姑娘们一样,变成张牙舞爪,翩翩飞舞的妖精。

    即便乱花渐欲迷人眼是一种妖冶美。

    但能肯定的是,这样的张扬打扮,怎么也不像卖衣服的了,就更谈不上什么服务。

    宁卫民是需要他的员工漂亮,可更重要的也要保持低调和庄重。

    更何况“pc”的女装是成衣,本身在国外就是平民化的时装,以款式取胜而非质量。

    那又能穿多久啊?

    天天上身的话,几个月就得换上一套新的,那又是多少成本?

    反过来,宁卫民用“造寸”的裁缝师傅,给姑娘们量体裁衣可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京城向来就有“男装去雷蒙,女装要造寸”的口碑。

    就是因为这两家店曾经承揽了领导人的全部制衣任务。

    六十年代之前,我们领导人的衣服和几任第一夫人的着装,只出自这两家店。

    像如今正红的‘红都’,那仅是后起之秀。

    完全是因为“运动”把“雷蒙”给封了。它才有机会接过为制作男装大旗。

    所以说,光凭这“造寸”的手艺就值钱。

    宁卫民堪比出国人员置装费的投入注定不会白花。

    从合身上,那就比直接传皮尔·卡顿的衣服高出一筹。

    再加上1980年,我们的民航刚刚脱离了空军,空乘人员的制服因此变得更漂亮了。

    宁卫民又在款式和颜色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动。

    他要求裁剪更修身,还把制服的蓝色变成了黑色。

    最后又按照未来的搭配模式,给每个姑娘配了两条皮尔·卡顿从共和国制造出口欧洲的丝绸纱巾。

    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衣服,是真能穿出奢侈品的味道来了。

    甚至比真正的空乘人员还像空姐呢。

    很有点日系的味道了。

    真正第一套完成试装的那天,别说穿上衣服的那个姑娘感到特别开心,异常兴奋。

    就连空乘组长外带霍欣都吃惊了。

    她们也没能想到宁卫民改动后的工装,效果居然这么好。

    这让俩人都羡慕极了。

    霍欣立刻要求为自己做一身。

    对此宁卫民当然不好拒绝,于是还得吐口血,又花了四百给她追加了一单。

    空乘组长就没辙了,她羡慕只能白羡慕。

    顶多了,心里感慨一下李鬼胜过了李逵而已。

    不过也得说,这些投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因为当这些姑娘们一天天的改善形象和举止之后。

    宁卫民也明显能感到斋宫的参观者越来越多,而且明显驻足时间变长了。

    许多男游客们舍不得走,尤其是那些来买衣服的,往往还会在西偏院的咖啡厅待一会。

    特别是当那新制服再一上身,彻底完蛋了!

    虽说在宁卫民看来他改动后的服装仍然还是很传统的。

    姑娘们甚至连裙子都没穿,仍然是长裤。

    可当天,不但陈列厅里人员流动逐渐淤积了。

    咖啡厅也是爆满,还有几个穿着港式服装的港城游客,跟姑娘们没话找话的。

    这效果,恐怕就跟康术德口中,当年的京城第一次出现女店员那么轰动。

    老爷子喝酒时当闲篇跟宁卫民讲过这段。

    说过去,无论大小买卖地儿,无论管账或是站柜台的,绝对没有女店员。

    哪怕是国家的机关单位,也没有女职员的事儿。

    但在民国十六年,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被一个挺“嘎咕”的字号给打破了。

    当时是王府井大街,东安商场斜对面的“一五一”的文具公司,最早出现了两名“密斯”,负责在柜台卖铅笔橡皮。

    好!那真是不得了!

    简直供不应求,尤其是大专学生们,跟不要钱似的,疯抢啊!

    结果后来,秩序大乱,就把巡警给招来了。

    于是,鉴于历史的教训,宁卫民当机立断,头一次以设备检修为由,做出了临时清场的决定。

    再之后,那就是跟公园管理处申请,他愿意出钱,请园方长期配备三四名安保人员在此巡视坐镇了。

    并且跟姑娘们再次申诉纪律,非工作内容不能谈论。

章节目录

国潮198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镶黄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镶黄旗并收藏国潮1980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