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编写一本游记。
这个念头是我在替阿琰整理那些书稿时的临时起意。我看惯了京城的繁华喧闹,向往着更加自由广阔的天地,尤其是在长姐去了北边以后,我开始对京城以外的世界产生了好奇,我想着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用我这双眼睛,去阅尽这世间的大好河山。
于是这个想法很快便在我的脑子里扎根,随着冬去春来,它如野草般肆意生长着,很快便将我包裹在其中。我时常被它驱动着走出家门,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上,观察起了原先从未留意过的风土人情。
我想着我既然要写游记,那就要先从最熟悉的地方开始。
阿琰的那些书稿经由我的整理修改,很快就攒够了厚厚的一摞。我在这些书稿当中抽出了其中的一个故事,乔装打扮后亲自送到了京城那几家书铺掌柜们的手上。只有一家书铺对这些手稿产生了兴趣,至于其他几家给我反馈不外乎都是剧情老套,情节平淡,没有看点。
他们对我解释说,眼下大家爱看的都是些穷书生历经万难最后抱得美人归的故事,他们边说着边给我拿了几本时下最流行的话本子。他们拿的这几本内容我都不陌生,我记得当时我看完时还和阿琰吐槽过剧情,怎么全是些穷书生空手套白狼,最后靠着女方飞黄腾达的故事。
当然我这话不能说给那些掌柜们听。他们现下正当着我的面挑剔着剧情,他说如今市面上卖得最好的都是些虐恋情深,就拿陈世美举例,你现在写他,就不能写他最后脑袋分家,你得着重描写他于微时起受得排挤和白眼,得写他奋发图强,最后一朝得势,成为公主的座上宾,却忘不掉糟糠之妻。你要写他浪子回头金不换,写他妻妾美满,要写身份尊贵的他为了他甘心成为平妻。
我听得有些想笑,后来我问他们:“那我要是写以太平公主为原型的故事,是不是也可以写她最后历经万难,成为女帝。”
谁知那些掌柜们听了我的话却把脑袋摆成了拨浪鼓,他们说哪能这样写呢,哪有女子能当皇帝的呢!
至于唯一感兴趣的那家书铺,他们的生意是这几家书铺里最冷清的。这家是个姓秦的女掌柜,她在看完我递过去的书稿后,沉思了片刻,便当即拍板决定要出书。
我惊讶于她的爽快,我问她:“难道您不觉得这故事老套,没有看点吗?”
她听了我的话哈哈大笑,她说:“哪有什么老套的故事?若是按照你这个说法,市面上卖得最好的那些志怪小说,哪个不是几百年前传下来的东西?再说了,老是写那些穷酸书生抱得美人归的故事又有什么意思?也该有些新东西了。”
秦掌柜说这话时的神色让我没来由地想起了长姐,忍不住鼻头一酸。
我想长姐了。
那天回去以后我熟练地翻过了围墙,轻车熟路地去到了谢小五的书房。谢小五这天休沐,在听到推门而入的动静之后,他从书里抬眸,见来人是我,便又若无其事地将视线重放在面前的书页上。
他说你如今都多大了,还整日里翻墙过来。
我拣起一旁精巧的点心就往嘴里扔,谁料吃得急了些,脖子噎得抻出去了半里地。我赶忙随手拿起一旁的茶盏顺了口茶下去,好不容易忙活完,就又听见谢小五慢悠悠的那句:“这杯茶原是我斟给自己喝的。”
“不过是喝你一口茶而已,当了官儿以后怎变得这般小气了。”我说完,故意要跟他对着干,便又抿了一口。
谢小五说:“你今日过来,不会就是专程为了来我这儿讨口茶喝的吧?”
我说是呀,我家的茶可没有你这儿的好喝。
谢小五没理我,他又开始专心看起了书。
我从他身后的架子抽了本书出来随意翻了几页,故作无意地询问道:
“谢小五,你有多久没见到微姐姐了?”
谢小五说他考上状元那天才和姐姐见过面。
那也就几个月之前,也不算太久嘛。
两相对比之下,我觉得我还是最惨的那个,可是很快谢小五又说:“不过她嫁进东宫的这七年里,我见她的次数,五根手指都数得过来。”
那我两倒是一样惨了。
我和谢小五说我想我长姐了。
我和他之间本就没有秘密,长姐参军这件事儿他也知晓一二,毕竟这么多年的交情让我对他有着绝对的信任。
谢小五听了我的话,头也没抬,他说等等吧,总会有消息的。
于是又捱过了好些时日,我终于等来了关于长姐的消息。
长姐在去北边的第四年一鸣惊人,靠着一场胜仗让“赵琰”这个名字出现在了天子的龙案之上。
据说第二天早朝时,皇帝在听见这个熟悉的“赵”字之后,还不忘问上一句:“这赵琰,莫不是赵大将军的儿子?”
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皇帝连说了三个好字,他当着朝臣们的感慨道:“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天子的话很快就传到了宫外,这个始料未及的消息让不少人大失所望,他们好不容易等到了赵家的倒台,还没看够几年的笑话,没曾想却让赵家那个病秧子去到北边出尽了风头。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开始羡慕起了赵家的好运气,他们学着天子的那句感慨,说赵大将军若是泉下有知,这会儿也可安心的投胎去了。
消息传回了赵家,阿娘喜极而泣,她翻出那两封平安信,将那两张薄薄的信纸贴在了心口处,嘴上止不住的呢喃着。
我凑近些听清她话里的内容,她语无伦次地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老天爷保佑,活着就好。”
阿琰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也松了一口气,他说这两年里长姐渺无音讯,能活着真是太好了。
他说着,眼泪就跟着淌了下来。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他,只能学着小时候的样子故作轻松道:“别哭了,你该高兴才是。你知道吗,如今外边大家可都在羡慕赵家,他们说你是虎父无犬子呢。”
然而我的话并没有让阿琰感到舒心,他只是一个劲的摇头,他说:“我早就不是赵琰了。”
可他不是赵琰还能是谁呢?
宫里的赏赐在时隔四年后又一次被送入了赵家。赵家上下都因此而欢欣雀跃,就连我也不例外。可当我跑到阿琰跟前向他传达这个喜讯时,他的样子看着却是神游天外。
直到我五指伸开在他眼前使劲地晃了晃,他这才回过神,冲我笑了笑。
他问我:“赵鸢,长姐是不是快要回来了?”
应该是快要回来了吧,我自然也不知道准确的时候。我觉得阿琰这样子很奇怪,便问他:“你难道不希望长姐回来吗?”
阿琰很不客气地白了我一眼:“呸呸呸!瞎说什么呢!长姐一定会回来的!”
京城里好些人的目光再次地落到了赵家的头上。原先那些去过隔壁谢家的媒人们如今掉转过身子又想给我那“养病”的长姐说上一门所谓的“好亲事”。阿娘将能拒的都拒了,实在回绝不了的,只能被迫坐在那里带着笑脸听着。
我因着好奇,也躲到了屏风后边听上了一耳朵,她们口中所谓的“好亲事”,无非都是让长姐去当填房,其中更有甚者,年纪甚至比我爹还要大上好几岁。
我觉得她们应该庆幸长姐不在家,不然要是让她听到这些,就算是生着病她都会从床上爬起来,拎着她那杆红缨枪将这些人给打出门去。
后来这些人见没办法在赵大姑娘的亲事上做文章,一些人便将注意打到了我身上。
不过由于前几年我在国子监门口闹得那一出,京城里大多读书人对我的印象都差到了极点,我也因此而落了个清净。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们在明知我与谢小五是青梅竹马的前提下,还会拜托媒人上门打探谢家的口风。
因为他们觉得我配不上谢小五。
但是也有那些不在乎我名声的,比如曾经坐在我旁边的那个胖乎乎的郭家小子郭子通,如今长大了个子也跟着抽条拔节,当它长身玉立的站在我面前时,倒也多了些小时候没有的温润气质。
那天他将我拦在家门口,装模作样的同我打着招呼:
“好巧啊赵鸢,居然能在这儿碰见你。”
我的视线越过他的耳侧望向他身后赵家大门上的牌匾,一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只能在面上挂起无奈的假笑:
“是啊挺巧的,如果你这会儿没站在我家门的话,可能还会更巧。”
郭子通没有听出我的言外之意,而是脑袋一甩手上顺势“哗啦”一声展开了一把折扇。京城里的公子哥儿大多出行时手上总爱拿着把折扇,而这种附庸风雅的做派自然是源于那个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都要拿把扇子摇啊摇的安王。
他将那扇面微微抬高了些,在同我说上了几句话之后,眼睛便又会不自觉地往那扇面上溜,与此同时手上的动作也会随之减缓:
“赵鸢,从我第一次见到你开始,就已将你的音容笑貌深深铭记于心。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知你可否愿意同我结这两姓之好,做我宁昌伯府的四少夫人,呢?”
那一个“呢”字结束,他长舒了一口气。我见他这好似小时候在夫子面前背书时摇头晃脑的模样,终于没忍住笑出了声。
我问他:“你这话不会是你自己写的吧?”
郭子通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难道写得很差吗?我可是想了很久的诶!”
我毫不客气地点了点头:
“感觉和你小时候写的那些没什么差别。”
这个念头是我在替阿琰整理那些书稿时的临时起意。我看惯了京城的繁华喧闹,向往着更加自由广阔的天地,尤其是在长姐去了北边以后,我开始对京城以外的世界产生了好奇,我想着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用我这双眼睛,去阅尽这世间的大好河山。
于是这个想法很快便在我的脑子里扎根,随着冬去春来,它如野草般肆意生长着,很快便将我包裹在其中。我时常被它驱动着走出家门,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上,观察起了原先从未留意过的风土人情。
我想着我既然要写游记,那就要先从最熟悉的地方开始。
阿琰的那些书稿经由我的整理修改,很快就攒够了厚厚的一摞。我在这些书稿当中抽出了其中的一个故事,乔装打扮后亲自送到了京城那几家书铺掌柜们的手上。只有一家书铺对这些手稿产生了兴趣,至于其他几家给我反馈不外乎都是剧情老套,情节平淡,没有看点。
他们对我解释说,眼下大家爱看的都是些穷书生历经万难最后抱得美人归的故事,他们边说着边给我拿了几本时下最流行的话本子。他们拿的这几本内容我都不陌生,我记得当时我看完时还和阿琰吐槽过剧情,怎么全是些穷书生空手套白狼,最后靠着女方飞黄腾达的故事。
当然我这话不能说给那些掌柜们听。他们现下正当着我的面挑剔着剧情,他说如今市面上卖得最好的都是些虐恋情深,就拿陈世美举例,你现在写他,就不能写他最后脑袋分家,你得着重描写他于微时起受得排挤和白眼,得写他奋发图强,最后一朝得势,成为公主的座上宾,却忘不掉糟糠之妻。你要写他浪子回头金不换,写他妻妾美满,要写身份尊贵的他为了他甘心成为平妻。
我听得有些想笑,后来我问他们:“那我要是写以太平公主为原型的故事,是不是也可以写她最后历经万难,成为女帝。”
谁知那些掌柜们听了我的话却把脑袋摆成了拨浪鼓,他们说哪能这样写呢,哪有女子能当皇帝的呢!
至于唯一感兴趣的那家书铺,他们的生意是这几家书铺里最冷清的。这家是个姓秦的女掌柜,她在看完我递过去的书稿后,沉思了片刻,便当即拍板决定要出书。
我惊讶于她的爽快,我问她:“难道您不觉得这故事老套,没有看点吗?”
她听了我的话哈哈大笑,她说:“哪有什么老套的故事?若是按照你这个说法,市面上卖得最好的那些志怪小说,哪个不是几百年前传下来的东西?再说了,老是写那些穷酸书生抱得美人归的故事又有什么意思?也该有些新东西了。”
秦掌柜说这话时的神色让我没来由地想起了长姐,忍不住鼻头一酸。
我想长姐了。
那天回去以后我熟练地翻过了围墙,轻车熟路地去到了谢小五的书房。谢小五这天休沐,在听到推门而入的动静之后,他从书里抬眸,见来人是我,便又若无其事地将视线重放在面前的书页上。
他说你如今都多大了,还整日里翻墙过来。
我拣起一旁精巧的点心就往嘴里扔,谁料吃得急了些,脖子噎得抻出去了半里地。我赶忙随手拿起一旁的茶盏顺了口茶下去,好不容易忙活完,就又听见谢小五慢悠悠的那句:“这杯茶原是我斟给自己喝的。”
“不过是喝你一口茶而已,当了官儿以后怎变得这般小气了。”我说完,故意要跟他对着干,便又抿了一口。
谢小五说:“你今日过来,不会就是专程为了来我这儿讨口茶喝的吧?”
我说是呀,我家的茶可没有你这儿的好喝。
谢小五没理我,他又开始专心看起了书。
我从他身后的架子抽了本书出来随意翻了几页,故作无意地询问道:
“谢小五,你有多久没见到微姐姐了?”
谢小五说他考上状元那天才和姐姐见过面。
那也就几个月之前,也不算太久嘛。
两相对比之下,我觉得我还是最惨的那个,可是很快谢小五又说:“不过她嫁进东宫的这七年里,我见她的次数,五根手指都数得过来。”
那我两倒是一样惨了。
我和谢小五说我想我长姐了。
我和他之间本就没有秘密,长姐参军这件事儿他也知晓一二,毕竟这么多年的交情让我对他有着绝对的信任。
谢小五听了我的话,头也没抬,他说等等吧,总会有消息的。
于是又捱过了好些时日,我终于等来了关于长姐的消息。
长姐在去北边的第四年一鸣惊人,靠着一场胜仗让“赵琰”这个名字出现在了天子的龙案之上。
据说第二天早朝时,皇帝在听见这个熟悉的“赵”字之后,还不忘问上一句:“这赵琰,莫不是赵大将军的儿子?”
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皇帝连说了三个好字,他当着朝臣们的感慨道:“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天子的话很快就传到了宫外,这个始料未及的消息让不少人大失所望,他们好不容易等到了赵家的倒台,还没看够几年的笑话,没曾想却让赵家那个病秧子去到北边出尽了风头。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开始羡慕起了赵家的好运气,他们学着天子的那句感慨,说赵大将军若是泉下有知,这会儿也可安心的投胎去了。
消息传回了赵家,阿娘喜极而泣,她翻出那两封平安信,将那两张薄薄的信纸贴在了心口处,嘴上止不住的呢喃着。
我凑近些听清她话里的内容,她语无伦次地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老天爷保佑,活着就好。”
阿琰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也松了一口气,他说这两年里长姐渺无音讯,能活着真是太好了。
他说着,眼泪就跟着淌了下来。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他,只能学着小时候的样子故作轻松道:“别哭了,你该高兴才是。你知道吗,如今外边大家可都在羡慕赵家,他们说你是虎父无犬子呢。”
然而我的话并没有让阿琰感到舒心,他只是一个劲的摇头,他说:“我早就不是赵琰了。”
可他不是赵琰还能是谁呢?
宫里的赏赐在时隔四年后又一次被送入了赵家。赵家上下都因此而欢欣雀跃,就连我也不例外。可当我跑到阿琰跟前向他传达这个喜讯时,他的样子看着却是神游天外。
直到我五指伸开在他眼前使劲地晃了晃,他这才回过神,冲我笑了笑。
他问我:“赵鸢,长姐是不是快要回来了?”
应该是快要回来了吧,我自然也不知道准确的时候。我觉得阿琰这样子很奇怪,便问他:“你难道不希望长姐回来吗?”
阿琰很不客气地白了我一眼:“呸呸呸!瞎说什么呢!长姐一定会回来的!”
京城里好些人的目光再次地落到了赵家的头上。原先那些去过隔壁谢家的媒人们如今掉转过身子又想给我那“养病”的长姐说上一门所谓的“好亲事”。阿娘将能拒的都拒了,实在回绝不了的,只能被迫坐在那里带着笑脸听着。
我因着好奇,也躲到了屏风后边听上了一耳朵,她们口中所谓的“好亲事”,无非都是让长姐去当填房,其中更有甚者,年纪甚至比我爹还要大上好几岁。
我觉得她们应该庆幸长姐不在家,不然要是让她听到这些,就算是生着病她都会从床上爬起来,拎着她那杆红缨枪将这些人给打出门去。
后来这些人见没办法在赵大姑娘的亲事上做文章,一些人便将注意打到了我身上。
不过由于前几年我在国子监门口闹得那一出,京城里大多读书人对我的印象都差到了极点,我也因此而落了个清净。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们在明知我与谢小五是青梅竹马的前提下,还会拜托媒人上门打探谢家的口风。
因为他们觉得我配不上谢小五。
但是也有那些不在乎我名声的,比如曾经坐在我旁边的那个胖乎乎的郭家小子郭子通,如今长大了个子也跟着抽条拔节,当它长身玉立的站在我面前时,倒也多了些小时候没有的温润气质。
那天他将我拦在家门口,装模作样的同我打着招呼:
“好巧啊赵鸢,居然能在这儿碰见你。”
我的视线越过他的耳侧望向他身后赵家大门上的牌匾,一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只能在面上挂起无奈的假笑:
“是啊挺巧的,如果你这会儿没站在我家门的话,可能还会更巧。”
郭子通没有听出我的言外之意,而是脑袋一甩手上顺势“哗啦”一声展开了一把折扇。京城里的公子哥儿大多出行时手上总爱拿着把折扇,而这种附庸风雅的做派自然是源于那个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都要拿把扇子摇啊摇的安王。
他将那扇面微微抬高了些,在同我说上了几句话之后,眼睛便又会不自觉地往那扇面上溜,与此同时手上的动作也会随之减缓:
“赵鸢,从我第一次见到你开始,就已将你的音容笑貌深深铭记于心。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知你可否愿意同我结这两姓之好,做我宁昌伯府的四少夫人,呢?”
那一个“呢”字结束,他长舒了一口气。我见他这好似小时候在夫子面前背书时摇头晃脑的模样,终于没忍住笑出了声。
我问他:“你这话不会是你自己写的吧?”
郭子通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难道写得很差吗?我可是想了很久的诶!”
我毫不客气地点了点头:
“感觉和你小时候写的那些没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