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阳认真的看了她一眼,想了想才说:“没有什么特产,种的最多的是水稻、小米、小麦和菽,其中又以大豆最多。”(注:菽是各种豆类的统称)
温月继续追问:“大豆价贱,为什么最多呢?是地不好?”
余子阳觉得自己真的有点小瞧这个女人了,也忍不住更认真的回答:“确实如此。此地冬日天长,天寒,沙质土地多,其他作物虽也能种但产量地,只有大豆不挑地,产量和其他地方也能差不多。”
这次月娘思索了一会,突然问:“此地种夏瓜吗?”
“什么?”余子阳觉得问题有点跳跃,摇头道:“没有见到过,瓜又不能饱肚,哪有人舍得用农田种瓜。”
“我记得有本书上提到过,夏瓜在阳光充足的沙质土地生长,个大又甜。瓜虽不能饱肚却能卖钱,我记得京城的夏瓜价格也不低。不如你派人打听一下夏瓜是否有销路,再算算种瓜和种豆哪个更划算?”
余子阳问:“果真?是什么书?”
就知道要问什么书。温月无奈,只能说:“什么书真不记得了,好几年前看的,似乎是一本游记。你可以找几个瓜农问问。”
其实沙质土地种棉花更好,在这个时代也更容易更稳妥,只是现在陈国还没有棉花,或者沿海有了还没有普及,她手头没人手去找,时间也来不及。
虽然不知道是哪本书有点遗憾,余子阳还是觉得有了一条思路,不由坐不住了,认真的和温月道谢后,急匆匆的去了前厅,找师爷商量去了。
温月逛了几日街,还是没有拿定注意做什么生意。她不想随意的搞什么玻璃水泥,那玩意如果没有合适的时机和强大的靠山,自己赚不到钱不说还会落坑里去。第二天开始她没再逛街,派人去借了县志来看,想了解一下本县的特色和历史。
这个县的冬天很冷,人们只能靠皮毛和火取暖。土地算是肥沃,沙质土却占了一半,荒地也不少,都是因为不适合种粮食就被放弃了。城外以西有一条叫黑沙河的大河经过,东北方向却有几座大山,一年中有大半年都是积雪,应该就是引起山洪的那些山了。
县志记载此地三五年就遭遇一次山洪,不过都不算严重,人们都避开了山洪的区域居住。但那是普通的小山洪,要是百年一遇那种就没那么容易避开了。温月想让余子阳修建泄洪渠和人工湖,但这事太大了,不能空口白牙的说,也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持。
叹口气合上书,打算去花园走走换换思路。
平时跟在她身边的是兰心,荷心喜欢留在屋子里做绣活,顺便也管着她屋子的事。兰心见她唉声叹气的,就问:“少夫人是有什么烦心事吗?”
温月又叹一声:“如果有人想挖一个大湖,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大湖?是为了游湖?”
温月摇头:“除了游湖,还能干什么?”
兰心看着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锦鲤:“还能干什么……养鱼?”
“养鱼?养虾?对!”温月一击双掌,觉得是个思路。
吩咐兰心:“你去跟厨房说我要吃鱼,让他们买几条好吃的鱼回来,虾也要。”
兰心愣愣的,答应着去了。
晚上便吃了鱼汤,滋味鲜美很是不错。温月说接下来几天都要吃鱼和虾,让厨房每天尽量买不一样的鱼虾,如果买不到也尽量做不一样的菜式。这时候富贵人家已经有了铁锅,温月还教厨娘几种做鱼的方法,红烧清蒸煎锅都有。
第二天晚上余子阳自己过来了,温月带着疑问的眼神看他。
余子阳摸摸鼻子:“听说你这两天爱吃鱼,我来尝尝。”
原来是吃货属性发作了。
晚上吃的鱼是这边特有的一种红唇鱼,就是按温月教厨娘的做法,腌制后再清蒸,肉质细腻滋味鲜美,吃得余子阳很满意。
喝茶时他问:“你很爱吃鱼?”
温月摇头:“倒也没有很爱,只是想试试这边的特产。你觉得这鱼怎样?”
“不错,甚好。”
“能不能让人养?”
“这……想吃去买就行,你还想养?”
温月瞪眼。想了想人设又赶紧温和的道:“不是我吃。我是觉得这鱼是我们的特色,那能不能让百姓大量养殖,成为本县特色,也可以让百姓赚一点钱。”
余子阳觉得她瞪眼时有点可爱,有些迟疑的道:“可是如何大量养殖?大部分百姓并没有什么家财。”
温月道:“我是想,城外不是有一条黑沙河吗,转弯处还有好大一片滩涂,不能种地也不能住,平时就荒废着。那是否可以在那些滩涂地上挖一些大大小小的池塘,就和农田一样租赁给没有地的渔民或百姓,当然也可买卖,就和农田一样办理地契。这些池塘一是可供百姓养殖,二是在河道有洪涝时可作为缓冲,容纳一部分水量。”
“当然,刚开始肯定不容易,可能需要县衙先拿钱起头,或者可以作为县衙产业,请百姓做工,等赚到钱百姓自然就会学着做,夫君觉得如何?”
余子阳越听眼睛越亮,猛地一下站起来:“夫人!夫人真乃奇女子也!”说完又一次兴冲冲的往外去了。
种瓜和池塘的事没有那么快出结果,余子阳安排了人手去找好的瓜种和瓜农,又和师爷主播一起商量池塘的事。
滩涂附近也有渔村,这些村庄附近地少,大部分都在河上讨生活,比种地的农民更苦,也更危险。余子阳和属下们觉得此事可以试试后就完善了一些细则,再由县衙拨款,召集了人手去挖池塘。又经常把他们讨论的结果拿来给温月看,问她的意见。温月也帮着补充想法,比如不能只养一种鱼,鲤鱼草鱼红唇鱼都可以试试,不但有销路的问题,也有是否适合养殖的问题。还可以养虾蟹啊,京里的有钱人每年吃掉多少蟹?还可以养鸭和鹅啊,总之多试几种,同时也要去附近的县城和府城打听一下销路。
温月继续追问:“大豆价贱,为什么最多呢?是地不好?”
余子阳觉得自己真的有点小瞧这个女人了,也忍不住更认真的回答:“确实如此。此地冬日天长,天寒,沙质土地多,其他作物虽也能种但产量地,只有大豆不挑地,产量和其他地方也能差不多。”
这次月娘思索了一会,突然问:“此地种夏瓜吗?”
“什么?”余子阳觉得问题有点跳跃,摇头道:“没有见到过,瓜又不能饱肚,哪有人舍得用农田种瓜。”
“我记得有本书上提到过,夏瓜在阳光充足的沙质土地生长,个大又甜。瓜虽不能饱肚却能卖钱,我记得京城的夏瓜价格也不低。不如你派人打听一下夏瓜是否有销路,再算算种瓜和种豆哪个更划算?”
余子阳问:“果真?是什么书?”
就知道要问什么书。温月无奈,只能说:“什么书真不记得了,好几年前看的,似乎是一本游记。你可以找几个瓜农问问。”
其实沙质土地种棉花更好,在这个时代也更容易更稳妥,只是现在陈国还没有棉花,或者沿海有了还没有普及,她手头没人手去找,时间也来不及。
虽然不知道是哪本书有点遗憾,余子阳还是觉得有了一条思路,不由坐不住了,认真的和温月道谢后,急匆匆的去了前厅,找师爷商量去了。
温月逛了几日街,还是没有拿定注意做什么生意。她不想随意的搞什么玻璃水泥,那玩意如果没有合适的时机和强大的靠山,自己赚不到钱不说还会落坑里去。第二天开始她没再逛街,派人去借了县志来看,想了解一下本县的特色和历史。
这个县的冬天很冷,人们只能靠皮毛和火取暖。土地算是肥沃,沙质土却占了一半,荒地也不少,都是因为不适合种粮食就被放弃了。城外以西有一条叫黑沙河的大河经过,东北方向却有几座大山,一年中有大半年都是积雪,应该就是引起山洪的那些山了。
县志记载此地三五年就遭遇一次山洪,不过都不算严重,人们都避开了山洪的区域居住。但那是普通的小山洪,要是百年一遇那种就没那么容易避开了。温月想让余子阳修建泄洪渠和人工湖,但这事太大了,不能空口白牙的说,也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持。
叹口气合上书,打算去花园走走换换思路。
平时跟在她身边的是兰心,荷心喜欢留在屋子里做绣活,顺便也管着她屋子的事。兰心见她唉声叹气的,就问:“少夫人是有什么烦心事吗?”
温月又叹一声:“如果有人想挖一个大湖,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大湖?是为了游湖?”
温月摇头:“除了游湖,还能干什么?”
兰心看着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锦鲤:“还能干什么……养鱼?”
“养鱼?养虾?对!”温月一击双掌,觉得是个思路。
吩咐兰心:“你去跟厨房说我要吃鱼,让他们买几条好吃的鱼回来,虾也要。”
兰心愣愣的,答应着去了。
晚上便吃了鱼汤,滋味鲜美很是不错。温月说接下来几天都要吃鱼和虾,让厨房每天尽量买不一样的鱼虾,如果买不到也尽量做不一样的菜式。这时候富贵人家已经有了铁锅,温月还教厨娘几种做鱼的方法,红烧清蒸煎锅都有。
第二天晚上余子阳自己过来了,温月带着疑问的眼神看他。
余子阳摸摸鼻子:“听说你这两天爱吃鱼,我来尝尝。”
原来是吃货属性发作了。
晚上吃的鱼是这边特有的一种红唇鱼,就是按温月教厨娘的做法,腌制后再清蒸,肉质细腻滋味鲜美,吃得余子阳很满意。
喝茶时他问:“你很爱吃鱼?”
温月摇头:“倒也没有很爱,只是想试试这边的特产。你觉得这鱼怎样?”
“不错,甚好。”
“能不能让人养?”
“这……想吃去买就行,你还想养?”
温月瞪眼。想了想人设又赶紧温和的道:“不是我吃。我是觉得这鱼是我们的特色,那能不能让百姓大量养殖,成为本县特色,也可以让百姓赚一点钱。”
余子阳觉得她瞪眼时有点可爱,有些迟疑的道:“可是如何大量养殖?大部分百姓并没有什么家财。”
温月道:“我是想,城外不是有一条黑沙河吗,转弯处还有好大一片滩涂,不能种地也不能住,平时就荒废着。那是否可以在那些滩涂地上挖一些大大小小的池塘,就和农田一样租赁给没有地的渔民或百姓,当然也可买卖,就和农田一样办理地契。这些池塘一是可供百姓养殖,二是在河道有洪涝时可作为缓冲,容纳一部分水量。”
“当然,刚开始肯定不容易,可能需要县衙先拿钱起头,或者可以作为县衙产业,请百姓做工,等赚到钱百姓自然就会学着做,夫君觉得如何?”
余子阳越听眼睛越亮,猛地一下站起来:“夫人!夫人真乃奇女子也!”说完又一次兴冲冲的往外去了。
种瓜和池塘的事没有那么快出结果,余子阳安排了人手去找好的瓜种和瓜农,又和师爷主播一起商量池塘的事。
滩涂附近也有渔村,这些村庄附近地少,大部分都在河上讨生活,比种地的农民更苦,也更危险。余子阳和属下们觉得此事可以试试后就完善了一些细则,再由县衙拨款,召集了人手去挖池塘。又经常把他们讨论的结果拿来给温月看,问她的意见。温月也帮着补充想法,比如不能只养一种鱼,鲤鱼草鱼红唇鱼都可以试试,不但有销路的问题,也有是否适合养殖的问题。还可以养虾蟹啊,京里的有钱人每年吃掉多少蟹?还可以养鸭和鹅啊,总之多试几种,同时也要去附近的县城和府城打听一下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