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和嫩杨再不乐意也得老实爬起来给解臻施刑,小姑娘不比壮年男子,下手不重,二十大板下来解臻也没受到什么实质性伤害。
这案子也就算揭过了,后头解臻打算怎么把解武的尸体抬回来、怎么安葬就是他们自己家的家事了。
“你们以后打算怎么过?”姚复出门前问了解臻一句。
之前这家是啃老底过活的,现在老太太和解武都死了,余财也不多,朝廷又隔几个月就来征兵,解臻也不好抛头露面到外面去做工养家糊口,解夫人和解斛珠两个女子,纵然会些女红也找不到卖家。
这家子又住城里,也没有田地耕作。
解夫人整理好仪容,站在门口,劫后余生倒是露出了温婉的微笑:“不劳姚大人费心,庭院里这三分土地我和小儿不日便会开垦耕作,种出的东西也够我们三人过活了。”
城里人没有土地,交税也都是银钱,种地倒不必像农户一般,一年心血到头来只剩小半握在手中。
可这马上入秋了,种什么也不好长。
“这个时节了,种什么也种不出来。先想办法弄些鸡鸭养着吧。”姚复无奈地说,“这些日子你们先凑合着过,入冬了可以到我那住一段时间。”
一看那解夫人就没下地干过活,也不知道母族是做什么的。
解夫人笑着应是,姚复转身欲走,脚尖堪堪碰到门槛,刚刚被解夫人扶起来,只勉强站着的解臻突然对着他喊:“姚大人,小人蒙了您的情,如果你办事有需要,尽管来找我!”
姚复头都没回,只招招手示意自己知道了,便带着嫩杨和银杏回去了。
解臻家里这个情况,他本人怕是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是好用的人手,再者他还得照顾两个女人呢,哪来那么多时间帮姚复办事。
这事了结后大家又过上了清闲的日子。
姚复看见街里荒凉的景色就心里堵得慌,干脆就待在家里,闲来无事把庭院修整了一遍,野草拔了个干净,还在院子里那棵树上搭了只秋千。
只是应瑕老是对他爱搭不理的,也不跟别的姑娘一样活泼好动,只喜欢拿着某本书坐在廊前看。
两人井水不犯河水,看着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佳偶天成,但姚复总觉得这样不行,他俩没什么共同语言,多说一句都费劲,连互道早安晚安都没有,甚至至今还是分房睡。再这么下去,和离也是迟早的事。
和离对姚复不算什么,对应瑕一个姑娘家……传出去总不好听。就算她父亲是皇商,权势滔天,离了也会有无数人求娶。
姚复蹲在秋千旁,思考良久,终于鼓起勇气往应瑕那边走去。
应瑕感到面前的阳光被挡住了,不禁疑惑抬头问道:“你有什么事?”
“没、没事不能找你说话?”姚复略微有些支吾地回复,“我们不是夫妻吗?”
“嗯。”应瑕不冷不热地应了一句,“没事一边去,挡着阳光了。”
姚复听闻此言,心中不免寒凉,不过还是乖乖挪了身子,给应瑕挪出那一点阳光。总站着也不好,姚复干脆坐在了应瑕旁边,瞟了眼她看的书。
“你看书都不会腻吗?”姚复问道。
应瑕淡定合上书,露出封皮——《孙子兵法》,随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这东西,没营养的自然会腻。大家经典就算是翻烂了也有价值。”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一谈起书来,应瑕的话就多了起来,姚复接着往下问:“你一个姑娘家看兵书?”
应瑕懒懒掀起眼皮,斜睨了姚复一眼,顺手把书放在地板上,自己则正襟危坐:“怎么,你有意见?”
姚复连忙摆手:“没有没有,当然没有。不过你又不领兵打仗。”
应瑕哼了一声,不再说话,斜视着他的那只眼里盛满了笑意,仿佛是在嘲讽姚复肤浅短陋。
姚复倏尔想起当初妇好领兵作战、功成铸鼎,又想起那花木兰替父从军,衣锦还乡。女子自然可以领兵作战,不过是时代不再允许罢了。
“现在又不打仗。”
“以后会。”应瑕言简意赅地回答,中间似乎还掺杂着无声的叹息。
昏君无道,妖妃祸国,打不起来都难。何况还没打仗,阳城就荒成一片草野了。
应瑕把书丢进姚复怀里,站起身来,背对着姚复说:“闲来无事,也不要跟银杏她们闹了,多看看书吧。”
“隔两日我父兄就会到阳城来。”
说完她就进屋去了,取了一本新书,便又出了来,坐在门廊前,姚复身边,两人一起看着兵书。
这回应瑕拿出来的是《孙膑兵法》。
姚复严重怀疑她的书架上只有兵书。
若是以后打仗,照着现在这个形势,估计得群雄逐鹿了,那他前十几年读的那些圣贤书算什么?又用不上!
管他呢,打不打得起来还不一定,书看多了又不会掉块肉。
嫩杨和银杏一前一后推着秋千,叽叽喳喳在院子里玩,从前姚复还会跟她们一块,或是推秋千,或是讲一些《庄子》里的故事,现在一连几天姚复都跟应瑕坐在那看书,叫两个小姑娘也有些自惭形秽,干脆一人捧了本小说坐在秋千底下读。
新涂偶尔也会到正院来打拳——姚复叫不上那拳法的名字,反正新涂老是在他的别院里打拳,要不就跟姚复要些纸张,不知给什么人写信。新涂每次过来,看见这四个人其乐融融地坐在那读书,都会忍不住啧啧称奇——从前姚复哪怕出去疯一天,也不愿意多读一行字的。
姚复其实不是很喜欢看书,但应瑕某日吃饭时告诉他过几天她爹应摇光和她哥应瑜要来阳城——具体为什么她也不肯说,只说要来。这门婚事怎么算也是姚复高攀,他极其不理解为什么应家把女儿嫁给自己,应瑕那个闷葫芦性子说了也不答。如今也只能多读些诗书充充样子,免得应摇光对自己意见更大。
应家人来的也不甚迅速。
姚复本以为赶在立秋前这家人差不多能到,谁知这一读书就读到了千山红遍的时节。
本是个平平无奇的早晨,前天刚刚下过雨,院子里的枯草上还带着些许湿意,姚复照例拿了本书坐在门廊上,却忽然听闻门外传来阵阵马蹄声,还伴着车毂转动的隆隆声,嫩杨老爱凑热闹,一听到声音便上前开了条门缝,探着头往外看。
刚刚瞄了两眼,嫩杨便高兴的大喊起来:“是老爷来了!姑娘,是老爷来了!大公子肯定也在车上!”
“真的吗!”银杏欢呼一声,将书本往后抛去,不偏不倚落在秋千上,随后也跑了过去,把门开的更大。
那隆隆的车声方才停下,姚复连忙扶着应瑕起来,却还是不免叹了口气。
“他们不会为难你。”应瑕只当姚复是忧心家人的关系,随口安抚了姚复两句,“平常心对待就好。”
“不是……”姚复扶额,“你的头发怎么办啊。”
左右是在自己家,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这十几天应瑕都是披散着头发,随随便便穿个寝衣就坐下看书,有时候连鞋子也不穿,极尽“不修边幅”四字。
老丈人和大舅哥来的突然,应瑕也没打扮。
应瑕低头看了看自己粘上了几根枯草的衣服下摆,捋了捋垂在胸口的长发,然后一脸无所谓地说:“就这样吧。”
旋即叫银杏和嫩杨把门开敞亮了。
那马车停在门口,愣是没人下来,倒是能听到里面两人在小声争执。
莫非是为了谁先下车吵起来了?
姚复百思不得其解。
争执声渐渐减弱,一只布锦鞋踏在地上,那人也掀开厚重的帘子,下来的是个翩翩公子,想必就是应瑕她大哥应瑜了。应瑜跟应瑕的性子几乎一模一样,下来之后一句话也没说,只冷冷看了应瑕一眼,随后本就紧绷的唇线抿的更直:“你又不梳头,嫁人了还是这样。”
应瑕也不甘示弱地斜了回去:“那又怎样。你又没穿袜子,当心娶不到媳妇。”
应瑜冷哼一声,拍了拍姚复的肩膀,说:“你倒是有个好命格。”
姚复勉强笑了一下,什么也说不出来,老泰山还没下来呢。
应摇光也没让他失望,马上就下来了。
他和应瑜、应瑕兄妹气质不怎么一样,反而显得温文尔雅,身材已经略微有些发福了,气场却仍旧浑然天成,活脱脱一个儒商,脸上甚至带着三分和善的笑意,不过剩下七分都是精明的算计。也不知是不是错觉,他下来的一瞬间应瑜和应瑕竟收了那瘆人的神通,姚复顿时感觉身上的压迫感消失了大半。
应摇光下来后先是笑着理了理应瑕略显凌乱的长发,笑着说:“双福啊,嫁了人还跟在家里一样。好,好啊。”
他笑着看着应瑕,却不知在透过应瑕看谁。
“泰山放心,我是绝不敢让珠英受委屈的。”姚复从那兄妹的威压中透过气来,在应摇光看向他时吐出准备好的台词。
何止不敢让应瑕受委屈,应瑕让他别受委屈才好。光是那凌厉的气质,应瑕也不可能受委屈啊!
应摇光向他伸出手掌,指尖悬在姚复鼻尖时顿了顿,转而拍了拍姚复的肩,这位中年商人笑着夸赞:“孺子可教!”
“说到这儿,我和大宝给你带了件礼物。”应摇光转过身去,向着马车走了两步。
听到“大宝”两个字之后应瑜脸色明显十分难看,但还是乖乖跟了过去,这两人似乎是临时起意到阳城来的,只有两个车夫百无聊赖地坐在马背上,其他下人是一个没带。应瑜还得自己上马车把东西拿过来。
他抱下来的是个约莫五六尺长的木盒子,那木料看着很是华贵,打磨的也很精细,并不像楚人之椟那般奢华,盒子上也没什么别样的装饰,依靠的不过是浑身透出一股华贵的气质来。
里面装着一把剑。姚复想。
应瑜往前走了两步,缓缓打开盒子,里面果真装着一把剑。
其刃如蝉翼,其身如秋水,其柄如龟鳞,其环如列星。
那剑鞘就躺在长剑旁边,被那宝剑映衬的已是黯然失色。
“此剑名曰‘吴霜’。”应瑜把盒子交给应摇光,应摇光微微俯身,双手托住那剑匣,好让应瑜把长剑拿出来。
应瑜举着剑,在阳光中晃了晃,接着说:“古时吴越之地多产宝剑,此剑便是当年被楚国逼回姑苏的越国所铸。当年世间只此一把铁剑。据说是工匠在秋霜之下铸成,故得此名。”
这确实是把世间无二的神兵,千年过去,仍旧泛着逼人的寒光。
应瑜拿过剑鞘,一把将长剑收起,旁若无人地说:“听闻此剑用的是天山的陨铁,越国的赤铜混合铸成的;最初的剑鞘是整块的沉香木,不过流落民间许久,怕是早已朽坏,我托人重造用的樟木;剑柄则是用了上好的象牙,又涂上了祭祀用的墨漆——”
“不是,”姚复有些不可置信地打断,“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送给我?你们自己留着不行吗?”
应瑜没说话,仍只是神色冷冷地看着他。
应摇光抱着那木盒子来打圆场:“我们大宝有相面的本领,看得出你必成大器——”
“泰山竟然信这个?”姚复怀疑的目光投向应摇光,后者一下被噎住了。
应瑕终于明白了最讨厌姚复哪一点,上前一步,劈手夺下应瑜手里的剑,塞进姚复手里,不耐烦地说:“给你接着就好了,哪这么多废话。”
姚复愣在当场,只拿着剑不知所措。他从前在家总喜欢和姚老头杠上两句,见了泰山这毛病便又发作了,平日里混迹市井也学了不少油嘴滑舌的功夫,应摇光接什么他都能说两句,如今应瑕这般直爽却叫他手足无措。
“把你那老爱跟老头子抬杠的臭毛病给我改了。”应瑕极度不耐地揉揉耳朵,推门进屋去了。
应瑕也算给了他一个台阶,姚复急急追了过去,免得自己的嘴再不听使唤,应摇光还在门口大喊:“回头叫双福给你缝个剑穗啊!”
紧接着两个人就被嫩杨和银杏缠上了。应家的小丫头大概都是跟女儿差不多待遇的,两个丫鬟能无法无天地缠着主家讨要零嘴,主家还能满脸笑意地给她们分糖吃,这家平日里是什么人可见一斑。
“话说,你小名为什么叫双福啊?”姚复关好窗户,笑着问应瑕。
应瑕不像她哥那么抵触这个昵称,甚至微微笑着解释:“应瑜是大宝,就字面意思。我出生时家里被征做了皇商,又恰逢新春,便叫双福。我还有个妹妹,便顺着叫做了三喜。”
还好应瑕这个小妹行三,若是行四,那真真到了光想想就能笑出来的地步。
“不愧是皇商啊。”姚复喟叹一声。
起名恰到好处地符合了孩子的行数,因着天时地利,又不失风雅,还寄托了美好的祝愿。
这就是文化人吗?
这案子也就算揭过了,后头解臻打算怎么把解武的尸体抬回来、怎么安葬就是他们自己家的家事了。
“你们以后打算怎么过?”姚复出门前问了解臻一句。
之前这家是啃老底过活的,现在老太太和解武都死了,余财也不多,朝廷又隔几个月就来征兵,解臻也不好抛头露面到外面去做工养家糊口,解夫人和解斛珠两个女子,纵然会些女红也找不到卖家。
这家子又住城里,也没有田地耕作。
解夫人整理好仪容,站在门口,劫后余生倒是露出了温婉的微笑:“不劳姚大人费心,庭院里这三分土地我和小儿不日便会开垦耕作,种出的东西也够我们三人过活了。”
城里人没有土地,交税也都是银钱,种地倒不必像农户一般,一年心血到头来只剩小半握在手中。
可这马上入秋了,种什么也不好长。
“这个时节了,种什么也种不出来。先想办法弄些鸡鸭养着吧。”姚复无奈地说,“这些日子你们先凑合着过,入冬了可以到我那住一段时间。”
一看那解夫人就没下地干过活,也不知道母族是做什么的。
解夫人笑着应是,姚复转身欲走,脚尖堪堪碰到门槛,刚刚被解夫人扶起来,只勉强站着的解臻突然对着他喊:“姚大人,小人蒙了您的情,如果你办事有需要,尽管来找我!”
姚复头都没回,只招招手示意自己知道了,便带着嫩杨和银杏回去了。
解臻家里这个情况,他本人怕是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是好用的人手,再者他还得照顾两个女人呢,哪来那么多时间帮姚复办事。
这事了结后大家又过上了清闲的日子。
姚复看见街里荒凉的景色就心里堵得慌,干脆就待在家里,闲来无事把庭院修整了一遍,野草拔了个干净,还在院子里那棵树上搭了只秋千。
只是应瑕老是对他爱搭不理的,也不跟别的姑娘一样活泼好动,只喜欢拿着某本书坐在廊前看。
两人井水不犯河水,看着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佳偶天成,但姚复总觉得这样不行,他俩没什么共同语言,多说一句都费劲,连互道早安晚安都没有,甚至至今还是分房睡。再这么下去,和离也是迟早的事。
和离对姚复不算什么,对应瑕一个姑娘家……传出去总不好听。就算她父亲是皇商,权势滔天,离了也会有无数人求娶。
姚复蹲在秋千旁,思考良久,终于鼓起勇气往应瑕那边走去。
应瑕感到面前的阳光被挡住了,不禁疑惑抬头问道:“你有什么事?”
“没、没事不能找你说话?”姚复略微有些支吾地回复,“我们不是夫妻吗?”
“嗯。”应瑕不冷不热地应了一句,“没事一边去,挡着阳光了。”
姚复听闻此言,心中不免寒凉,不过还是乖乖挪了身子,给应瑕挪出那一点阳光。总站着也不好,姚复干脆坐在了应瑕旁边,瞟了眼她看的书。
“你看书都不会腻吗?”姚复问道。
应瑕淡定合上书,露出封皮——《孙子兵法》,随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这东西,没营养的自然会腻。大家经典就算是翻烂了也有价值。”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一谈起书来,应瑕的话就多了起来,姚复接着往下问:“你一个姑娘家看兵书?”
应瑕懒懒掀起眼皮,斜睨了姚复一眼,顺手把书放在地板上,自己则正襟危坐:“怎么,你有意见?”
姚复连忙摆手:“没有没有,当然没有。不过你又不领兵打仗。”
应瑕哼了一声,不再说话,斜视着他的那只眼里盛满了笑意,仿佛是在嘲讽姚复肤浅短陋。
姚复倏尔想起当初妇好领兵作战、功成铸鼎,又想起那花木兰替父从军,衣锦还乡。女子自然可以领兵作战,不过是时代不再允许罢了。
“现在又不打仗。”
“以后会。”应瑕言简意赅地回答,中间似乎还掺杂着无声的叹息。
昏君无道,妖妃祸国,打不起来都难。何况还没打仗,阳城就荒成一片草野了。
应瑕把书丢进姚复怀里,站起身来,背对着姚复说:“闲来无事,也不要跟银杏她们闹了,多看看书吧。”
“隔两日我父兄就会到阳城来。”
说完她就进屋去了,取了一本新书,便又出了来,坐在门廊前,姚复身边,两人一起看着兵书。
这回应瑕拿出来的是《孙膑兵法》。
姚复严重怀疑她的书架上只有兵书。
若是以后打仗,照着现在这个形势,估计得群雄逐鹿了,那他前十几年读的那些圣贤书算什么?又用不上!
管他呢,打不打得起来还不一定,书看多了又不会掉块肉。
嫩杨和银杏一前一后推着秋千,叽叽喳喳在院子里玩,从前姚复还会跟她们一块,或是推秋千,或是讲一些《庄子》里的故事,现在一连几天姚复都跟应瑕坐在那看书,叫两个小姑娘也有些自惭形秽,干脆一人捧了本小说坐在秋千底下读。
新涂偶尔也会到正院来打拳——姚复叫不上那拳法的名字,反正新涂老是在他的别院里打拳,要不就跟姚复要些纸张,不知给什么人写信。新涂每次过来,看见这四个人其乐融融地坐在那读书,都会忍不住啧啧称奇——从前姚复哪怕出去疯一天,也不愿意多读一行字的。
姚复其实不是很喜欢看书,但应瑕某日吃饭时告诉他过几天她爹应摇光和她哥应瑜要来阳城——具体为什么她也不肯说,只说要来。这门婚事怎么算也是姚复高攀,他极其不理解为什么应家把女儿嫁给自己,应瑕那个闷葫芦性子说了也不答。如今也只能多读些诗书充充样子,免得应摇光对自己意见更大。
应家人来的也不甚迅速。
姚复本以为赶在立秋前这家人差不多能到,谁知这一读书就读到了千山红遍的时节。
本是个平平无奇的早晨,前天刚刚下过雨,院子里的枯草上还带着些许湿意,姚复照例拿了本书坐在门廊上,却忽然听闻门外传来阵阵马蹄声,还伴着车毂转动的隆隆声,嫩杨老爱凑热闹,一听到声音便上前开了条门缝,探着头往外看。
刚刚瞄了两眼,嫩杨便高兴的大喊起来:“是老爷来了!姑娘,是老爷来了!大公子肯定也在车上!”
“真的吗!”银杏欢呼一声,将书本往后抛去,不偏不倚落在秋千上,随后也跑了过去,把门开的更大。
那隆隆的车声方才停下,姚复连忙扶着应瑕起来,却还是不免叹了口气。
“他们不会为难你。”应瑕只当姚复是忧心家人的关系,随口安抚了姚复两句,“平常心对待就好。”
“不是……”姚复扶额,“你的头发怎么办啊。”
左右是在自己家,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这十几天应瑕都是披散着头发,随随便便穿个寝衣就坐下看书,有时候连鞋子也不穿,极尽“不修边幅”四字。
老丈人和大舅哥来的突然,应瑕也没打扮。
应瑕低头看了看自己粘上了几根枯草的衣服下摆,捋了捋垂在胸口的长发,然后一脸无所谓地说:“就这样吧。”
旋即叫银杏和嫩杨把门开敞亮了。
那马车停在门口,愣是没人下来,倒是能听到里面两人在小声争执。
莫非是为了谁先下车吵起来了?
姚复百思不得其解。
争执声渐渐减弱,一只布锦鞋踏在地上,那人也掀开厚重的帘子,下来的是个翩翩公子,想必就是应瑕她大哥应瑜了。应瑜跟应瑕的性子几乎一模一样,下来之后一句话也没说,只冷冷看了应瑕一眼,随后本就紧绷的唇线抿的更直:“你又不梳头,嫁人了还是这样。”
应瑕也不甘示弱地斜了回去:“那又怎样。你又没穿袜子,当心娶不到媳妇。”
应瑜冷哼一声,拍了拍姚复的肩膀,说:“你倒是有个好命格。”
姚复勉强笑了一下,什么也说不出来,老泰山还没下来呢。
应摇光也没让他失望,马上就下来了。
他和应瑜、应瑕兄妹气质不怎么一样,反而显得温文尔雅,身材已经略微有些发福了,气场却仍旧浑然天成,活脱脱一个儒商,脸上甚至带着三分和善的笑意,不过剩下七分都是精明的算计。也不知是不是错觉,他下来的一瞬间应瑜和应瑕竟收了那瘆人的神通,姚复顿时感觉身上的压迫感消失了大半。
应摇光下来后先是笑着理了理应瑕略显凌乱的长发,笑着说:“双福啊,嫁了人还跟在家里一样。好,好啊。”
他笑着看着应瑕,却不知在透过应瑕看谁。
“泰山放心,我是绝不敢让珠英受委屈的。”姚复从那兄妹的威压中透过气来,在应摇光看向他时吐出准备好的台词。
何止不敢让应瑕受委屈,应瑕让他别受委屈才好。光是那凌厉的气质,应瑕也不可能受委屈啊!
应摇光向他伸出手掌,指尖悬在姚复鼻尖时顿了顿,转而拍了拍姚复的肩,这位中年商人笑着夸赞:“孺子可教!”
“说到这儿,我和大宝给你带了件礼物。”应摇光转过身去,向着马车走了两步。
听到“大宝”两个字之后应瑜脸色明显十分难看,但还是乖乖跟了过去,这两人似乎是临时起意到阳城来的,只有两个车夫百无聊赖地坐在马背上,其他下人是一个没带。应瑜还得自己上马车把东西拿过来。
他抱下来的是个约莫五六尺长的木盒子,那木料看着很是华贵,打磨的也很精细,并不像楚人之椟那般奢华,盒子上也没什么别样的装饰,依靠的不过是浑身透出一股华贵的气质来。
里面装着一把剑。姚复想。
应瑜往前走了两步,缓缓打开盒子,里面果真装着一把剑。
其刃如蝉翼,其身如秋水,其柄如龟鳞,其环如列星。
那剑鞘就躺在长剑旁边,被那宝剑映衬的已是黯然失色。
“此剑名曰‘吴霜’。”应瑜把盒子交给应摇光,应摇光微微俯身,双手托住那剑匣,好让应瑜把长剑拿出来。
应瑜举着剑,在阳光中晃了晃,接着说:“古时吴越之地多产宝剑,此剑便是当年被楚国逼回姑苏的越国所铸。当年世间只此一把铁剑。据说是工匠在秋霜之下铸成,故得此名。”
这确实是把世间无二的神兵,千年过去,仍旧泛着逼人的寒光。
应瑜拿过剑鞘,一把将长剑收起,旁若无人地说:“听闻此剑用的是天山的陨铁,越国的赤铜混合铸成的;最初的剑鞘是整块的沉香木,不过流落民间许久,怕是早已朽坏,我托人重造用的樟木;剑柄则是用了上好的象牙,又涂上了祭祀用的墨漆——”
“不是,”姚复有些不可置信地打断,“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送给我?你们自己留着不行吗?”
应瑜没说话,仍只是神色冷冷地看着他。
应摇光抱着那木盒子来打圆场:“我们大宝有相面的本领,看得出你必成大器——”
“泰山竟然信这个?”姚复怀疑的目光投向应摇光,后者一下被噎住了。
应瑕终于明白了最讨厌姚复哪一点,上前一步,劈手夺下应瑜手里的剑,塞进姚复手里,不耐烦地说:“给你接着就好了,哪这么多废话。”
姚复愣在当场,只拿着剑不知所措。他从前在家总喜欢和姚老头杠上两句,见了泰山这毛病便又发作了,平日里混迹市井也学了不少油嘴滑舌的功夫,应摇光接什么他都能说两句,如今应瑕这般直爽却叫他手足无措。
“把你那老爱跟老头子抬杠的臭毛病给我改了。”应瑕极度不耐地揉揉耳朵,推门进屋去了。
应瑕也算给了他一个台阶,姚复急急追了过去,免得自己的嘴再不听使唤,应摇光还在门口大喊:“回头叫双福给你缝个剑穗啊!”
紧接着两个人就被嫩杨和银杏缠上了。应家的小丫头大概都是跟女儿差不多待遇的,两个丫鬟能无法无天地缠着主家讨要零嘴,主家还能满脸笑意地给她们分糖吃,这家平日里是什么人可见一斑。
“话说,你小名为什么叫双福啊?”姚复关好窗户,笑着问应瑕。
应瑕不像她哥那么抵触这个昵称,甚至微微笑着解释:“应瑜是大宝,就字面意思。我出生时家里被征做了皇商,又恰逢新春,便叫双福。我还有个妹妹,便顺着叫做了三喜。”
还好应瑕这个小妹行三,若是行四,那真真到了光想想就能笑出来的地步。
“不愧是皇商啊。”姚复喟叹一声。
起名恰到好处地符合了孩子的行数,因着天时地利,又不失风雅,还寄托了美好的祝愿。
这就是文化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