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衡之原地等了她片刻,见她还是一言不发,便神情萧索地垂下手。
“内城的宅子多贵啊,”霍娇慢吞吞道:“你就那点月俸,不能攒着吗。”
谢衡之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我要升官了,月俸也会涨的。”
这话简直不像他会说出口的,霍娇皱着鼻子闻了好久,将信将疑:“谢衡之,你喝酒了?”
虽然眼前人面皮白净,神色冷淡,看不出一丝醉酒的模样。
谢衡之漠然道:“就一点点。”
“你一个朝廷命官,大白天喝酒,不怕被人参啊?”
他犟起来了,反驳道:“我今日休沐。”
话虽如此,谢衡之还是抬起袖子捂住脸,生怕遇上熟人似的。
霍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钥匙从竹箱子里摸出来,对方已经走出二里地了。
她回书坊,同谢衡之回小宅子是一路,走到人满为患的书坊街,谢衡之古怪地姿态让不少路人侧目。
霍娇看不下去了,她追上去,语气有些凶:“你家在哪儿,我先送你到门口。”
谢衡之原地镇定地停顿须臾,看了霍娇一眼,指了个方向。
这一片路,霍娇很熟悉,她带他从一条安静无人的小巷子里绕:“你跟着我。”
大约是酒劲上来,谢衡之眼神愈见呆板,明明双眸紧盯着前方,脚下也走不出直线来。
霍娇走在前面,好几次都嫌弃地看他,谢衡之也不生气,还傻傻笑了一下。
这呆愣地模样反而让霍娇心中平和,她暂时忘记自己纠结的感情。
巷子昏暗,将街头喧闹的声响都隔绝了,两人都安静地走着,谢衡之的乌皮靴在青石板路上发出踢踏声。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出府的。我听春娘说,你很久没去教她了?”
“我不知道。”
霍娇一怔,去看他低垂的眉眼和坨红的耳根。
他应当是守株待兔了很久。
走到一处民居,霍娇见他步子慢下来。
这一片是新建不久的小四合院,青砖白墙,玄铁色琉璃瓦,门头都是精巧的歇山式屋檐。
霍娇停下来:“是这儿吗?”
谢衡之点点头,霍娇要走,被他拉住袖子。
他憋了半晌,挤出一句话。
“李婆婆想见你。”
霍娇抓着他的手腕,一点点掰开:“你喝多了。”
她低下头,想出了一个恰当的词:“我们又没有和好。”
“不和好……就一定要老死不相往来吗?”他声音委屈,反手将霍娇的手腕握住,一副喝醉了站不稳的样子。
他想问他,和她分开之后,她是不是过得更好了。
更想问的是,那天和他哥哥在一起,是不是与他的母亲和妹妹一样,比同他这样无趣的人在一起,要更开心。
但是他不敢问。
“你救过我的命,供我读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恩人,”谢衡之拼命找理由:“我们有必要见面就像仇人一样吗?”
也挺有道理的,他可是欠了自己好多钱呢。
霍娇没有再坚持,扶着他进了门。
这宅子只比先前那栋大了一倍,里面景象确实天差地别,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入眼有一扇小小的影壁,穿过垂花门,小院中花叶繁茂,竹影婆娑,甚至还摆着精巧的江南花石和一套汉白玉棋桌石凳。
霍娇看呆了:“没走错吧?”
谢衡之摇摇晃晃扶着石凳坐下来:“这本来是个小贪官的宅子,吵架充公了。官家送给我了。”
霍娇正要说话,伙房里传来李婆婆的声音。
“家主,回来啦!”
李婆婆正在伙房里炒蛤蜊,冒油的香味一阵阵往外飘。她听见有动静,挪不开手出来,只是打了个招呼。
谢衡之没头没尾,突然说:“你不要再去商王府了。”
“……为什么?”
“商王府牵涉王储争夺,”谢衡之说:“现在处境进退维谷,我怕你卷进去。”
霍娇一时间震惊难以言喻,消化了片刻,想起兰珩的话,又觉得一切都显得合理了。
把炒蛤蜊装盘,李婆婆走出来一看,院中的石凳上坐着的竟然是霍娘子。
她眼睛红了,又不晓得怎么开口,嗯嗯啊啊好半天,弄得霍娇也跟着尴尬起来。
她随便找了个借口:“李婆婆,谢衡之喝多了,辛苦你煮点醒酒汤。”
李婆婆赶紧应下,又回了伙房。
谢衡之趴在冰凉的棋桌上,继续愤愤地道:“所有想把你往商王府里送的人,都是想利用你,富贵险中求。”
霍娇沉默许久,才道:“那你呢,你为何去商王府,教小世子读书?”
谢衡之无奈一笑:“我师承师杨寒灯,从入仕那日起,就注定要成为均衡两方势力的一颗棋子。”
霍娇听得云里雾里:“我只是在商王府做个短工,连他们家下人都算不上。就算商王谋逆被诛九族,也不能说,把我也抓起来吧。”
“你自然只是想做个短工,但有的人未必这样想。”他较真起来,显得咄咄逼人:“阿姐,你和我一起去洛阳吧,把你一个人留在这我不放心。”
谢衡之虽然醉酒,但言之凿凿,不像在说胡话。
霍娇意识到事情的严重,她快速在心中盘算好对策。
好在是谢衡之告诉她这些——她还可以装作一无所知,置身事外。
“我不会和你去洛阳,但是你说的事,我会慎重。”霍娇见外面有人敲门,匆匆起身。
门外站着位一身劲装,人高马大的男人,霍娇不认得他,冲他点了点头。
李婆婆一直在旁察言观色,见有客人来,便端了醒酒汤上前,也同来人招呼道:“刘大人。”
刘雪淮大大咧咧走进来,和霍娇打招呼:“嫂子好啊!”
霍娇没多解释,起身道:“谢衡之喝多了。”
刘雪淮摆摆手,示意无碍。他走到醉鬼面前,一手捧着白瓷大碗,一手捏着他下巴,将一碗汤水囫囵灌下去。
谢衡之半梦半醒,被呛了一嘴,咳嗽不止。
霍娇没见过这样粗鲁的人,去扶着他:“哪有这么灌的?”
刘雪淮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吓到嫂子了,我们胡闹惯了。我叫刘雪淮,和慕瓴自幼一起长大。”
霍娇看了一眼谢衡之:“慕瓴……是他的小名?你也是永宁人吗?”
自知言错,刘雪淮看了一眼谢衡之,还好他没注意到自己说话,他吐了吐舌头:“也不是很幼,大概十六七岁起一起长大。”
看起来就不像什么正经人,霍娇也不和他一般计较。
刘雪淮道:“明早我和慕瓴启程去洛阳为杨大人接风,今晚就要去城外的驿站住下,打扰你们小别胜新婚了。”
谢衡之脑子转得慢,还在纠结要霍娇的事:“阿姐……那你留下来。”
有外人在,霍娇也不便多问,安慰他:“放心吧,我会小心的。”
刘雪淮见小夫妻道别完毕,便两只胳膊用力,将人捞起来,架着谢衡之往外走:“兄弟,你怎么这么重啊?”
谢衡之没顾上他,一双眼睛可怜兮兮地盯着霍娇,直到被刘雪淮拖上马离开。
他走后,李婆婆这才坐下来,眼泪一下子涌出来:“霍娘子你怎么……唉,都是老奴不好,老奴尽出馊主意!”
她不清楚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只晓得谢衡之做错事惹怒了霍娘子。这些日子她担惊受怕,惶恐家主换个别的挑剔新妇,刁难她一个老婆子。
霍娇也忍不住眼眶红了,她轻轻摇头:“李婆婆,不要这样说,是我任性,叫你担心了。”
二人哭哭啼啼地寒暄了几句,霍娇想起来正事:“李婆婆,我记得你说过,你原先是在是杨大人家中的?”
她开门见山,向李婆婆打听杨寒灯的立场,以及她没有来汴京之前,这里发生的事情。
李婆婆想了想,叹了口气:“唉,说起来,都是官家无子惹的祸……”
霍娇张了张嘴,这是从小报上听来的吗?
好在她话锋一转:“这还要从官家年轻时说起。”
原来官家亲政那年,杨寒灯高中状元。
二人都是二十郎当岁,意气风发,一见如故。
“这么多年来,杨大人兢兢业业,立下汗马功劳,却也日渐刚愎自用,还将官家当做当年那个挚友,说话做事不够圆滑。”李婆婆止不住的叹气:“官家身子弱,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一直没能立下储君。谏官们以死相逼,求官家挑选一位宗室子。最开始,在这件事上,杨大人心疼官家,没有多嘴一句。”
也是没有办法了,眼看年过半百,官家松口,愿意立宗室子为皇储,并让杨寒灯主持挑选。
很快,他就在宗室中看中了向来行事谨慎的商王,并在其几个儿子中挑选了最为俊美聪慧的次子。
“最重要的是,”李婆婆咳嗽两声:“商王次子已经有两个儿子了,世子妃的父亲又是位寒门出身的低阶文官,家中没有兄弟。有现成的王储,也无外戚干政。”
人是挑好了,满朝文武也无意见,官家却迟迟不封太子。
李婆婆摇头:“这时候,倒是杨大人不会做人了,竟然联合谏官多次催促官家立储,惹怒了官家。虽然最终立商王世子为储君,但也作为惩罚,发配杨大人去了边陲。”
而就在霍娇与谢衡之龃龉当日,官家老来得子,全城禁严。显而易见,这位皇子,哪怕是个阿斗,也将是中原大地的主人。
于是商王世子王储被废,王太妃惴惴不安,沉迷吃斋念佛,唯恐有大祸临头。对外只说是思念丢失的幼女。
但毕竟小太子太过于年幼,变数多,若是这孩子没能成年,那商王世子依旧是最合适的人选。
后面的事,霍娇也猜得出来了。朝中重臣纷纷开始站队。像兰家这样的大商贾,则是想着两头铺路,以便无论谁坐庄,生意都能安稳吃下去。
而官家为了扭转人心不稳的局面,又把杨寒灯召回来,让他替这位不满月的小太子坐庄,辅佐他上位。
二人边吃着晚饭边聊,不知不觉天色已经黑透了。
李婆婆观察着霍娇的神色,见她没有立刻就要走,又游说道:“家主担心你,不想你卷进这些事。”
霍娇也明白其中利害,她长舒一口气:“李婆婆,还请你帮忙去康宁书坊,给带句话,就说我回来有些不舒服,恐怕是感染了风寒。”
正好这里没人,她就先躲几日。
“内城的宅子多贵啊,”霍娇慢吞吞道:“你就那点月俸,不能攒着吗。”
谢衡之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我要升官了,月俸也会涨的。”
这话简直不像他会说出口的,霍娇皱着鼻子闻了好久,将信将疑:“谢衡之,你喝酒了?”
虽然眼前人面皮白净,神色冷淡,看不出一丝醉酒的模样。
谢衡之漠然道:“就一点点。”
“你一个朝廷命官,大白天喝酒,不怕被人参啊?”
他犟起来了,反驳道:“我今日休沐。”
话虽如此,谢衡之还是抬起袖子捂住脸,生怕遇上熟人似的。
霍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钥匙从竹箱子里摸出来,对方已经走出二里地了。
她回书坊,同谢衡之回小宅子是一路,走到人满为患的书坊街,谢衡之古怪地姿态让不少路人侧目。
霍娇看不下去了,她追上去,语气有些凶:“你家在哪儿,我先送你到门口。”
谢衡之原地镇定地停顿须臾,看了霍娇一眼,指了个方向。
这一片路,霍娇很熟悉,她带他从一条安静无人的小巷子里绕:“你跟着我。”
大约是酒劲上来,谢衡之眼神愈见呆板,明明双眸紧盯着前方,脚下也走不出直线来。
霍娇走在前面,好几次都嫌弃地看他,谢衡之也不生气,还傻傻笑了一下。
这呆愣地模样反而让霍娇心中平和,她暂时忘记自己纠结的感情。
巷子昏暗,将街头喧闹的声响都隔绝了,两人都安静地走着,谢衡之的乌皮靴在青石板路上发出踢踏声。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出府的。我听春娘说,你很久没去教她了?”
“我不知道。”
霍娇一怔,去看他低垂的眉眼和坨红的耳根。
他应当是守株待兔了很久。
走到一处民居,霍娇见他步子慢下来。
这一片是新建不久的小四合院,青砖白墙,玄铁色琉璃瓦,门头都是精巧的歇山式屋檐。
霍娇停下来:“是这儿吗?”
谢衡之点点头,霍娇要走,被他拉住袖子。
他憋了半晌,挤出一句话。
“李婆婆想见你。”
霍娇抓着他的手腕,一点点掰开:“你喝多了。”
她低下头,想出了一个恰当的词:“我们又没有和好。”
“不和好……就一定要老死不相往来吗?”他声音委屈,反手将霍娇的手腕握住,一副喝醉了站不稳的样子。
他想问他,和她分开之后,她是不是过得更好了。
更想问的是,那天和他哥哥在一起,是不是与他的母亲和妹妹一样,比同他这样无趣的人在一起,要更开心。
但是他不敢问。
“你救过我的命,供我读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恩人,”谢衡之拼命找理由:“我们有必要见面就像仇人一样吗?”
也挺有道理的,他可是欠了自己好多钱呢。
霍娇没有再坚持,扶着他进了门。
这宅子只比先前那栋大了一倍,里面景象确实天差地别,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入眼有一扇小小的影壁,穿过垂花门,小院中花叶繁茂,竹影婆娑,甚至还摆着精巧的江南花石和一套汉白玉棋桌石凳。
霍娇看呆了:“没走错吧?”
谢衡之摇摇晃晃扶着石凳坐下来:“这本来是个小贪官的宅子,吵架充公了。官家送给我了。”
霍娇正要说话,伙房里传来李婆婆的声音。
“家主,回来啦!”
李婆婆正在伙房里炒蛤蜊,冒油的香味一阵阵往外飘。她听见有动静,挪不开手出来,只是打了个招呼。
谢衡之没头没尾,突然说:“你不要再去商王府了。”
“……为什么?”
“商王府牵涉王储争夺,”谢衡之说:“现在处境进退维谷,我怕你卷进去。”
霍娇一时间震惊难以言喻,消化了片刻,想起兰珩的话,又觉得一切都显得合理了。
把炒蛤蜊装盘,李婆婆走出来一看,院中的石凳上坐着的竟然是霍娘子。
她眼睛红了,又不晓得怎么开口,嗯嗯啊啊好半天,弄得霍娇也跟着尴尬起来。
她随便找了个借口:“李婆婆,谢衡之喝多了,辛苦你煮点醒酒汤。”
李婆婆赶紧应下,又回了伙房。
谢衡之趴在冰凉的棋桌上,继续愤愤地道:“所有想把你往商王府里送的人,都是想利用你,富贵险中求。”
霍娇沉默许久,才道:“那你呢,你为何去商王府,教小世子读书?”
谢衡之无奈一笑:“我师承师杨寒灯,从入仕那日起,就注定要成为均衡两方势力的一颗棋子。”
霍娇听得云里雾里:“我只是在商王府做个短工,连他们家下人都算不上。就算商王谋逆被诛九族,也不能说,把我也抓起来吧。”
“你自然只是想做个短工,但有的人未必这样想。”他较真起来,显得咄咄逼人:“阿姐,你和我一起去洛阳吧,把你一个人留在这我不放心。”
谢衡之虽然醉酒,但言之凿凿,不像在说胡话。
霍娇意识到事情的严重,她快速在心中盘算好对策。
好在是谢衡之告诉她这些——她还可以装作一无所知,置身事外。
“我不会和你去洛阳,但是你说的事,我会慎重。”霍娇见外面有人敲门,匆匆起身。
门外站着位一身劲装,人高马大的男人,霍娇不认得他,冲他点了点头。
李婆婆一直在旁察言观色,见有客人来,便端了醒酒汤上前,也同来人招呼道:“刘大人。”
刘雪淮大大咧咧走进来,和霍娇打招呼:“嫂子好啊!”
霍娇没多解释,起身道:“谢衡之喝多了。”
刘雪淮摆摆手,示意无碍。他走到醉鬼面前,一手捧着白瓷大碗,一手捏着他下巴,将一碗汤水囫囵灌下去。
谢衡之半梦半醒,被呛了一嘴,咳嗽不止。
霍娇没见过这样粗鲁的人,去扶着他:“哪有这么灌的?”
刘雪淮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吓到嫂子了,我们胡闹惯了。我叫刘雪淮,和慕瓴自幼一起长大。”
霍娇看了一眼谢衡之:“慕瓴……是他的小名?你也是永宁人吗?”
自知言错,刘雪淮看了一眼谢衡之,还好他没注意到自己说话,他吐了吐舌头:“也不是很幼,大概十六七岁起一起长大。”
看起来就不像什么正经人,霍娇也不和他一般计较。
刘雪淮道:“明早我和慕瓴启程去洛阳为杨大人接风,今晚就要去城外的驿站住下,打扰你们小别胜新婚了。”
谢衡之脑子转得慢,还在纠结要霍娇的事:“阿姐……那你留下来。”
有外人在,霍娇也不便多问,安慰他:“放心吧,我会小心的。”
刘雪淮见小夫妻道别完毕,便两只胳膊用力,将人捞起来,架着谢衡之往外走:“兄弟,你怎么这么重啊?”
谢衡之没顾上他,一双眼睛可怜兮兮地盯着霍娇,直到被刘雪淮拖上马离开。
他走后,李婆婆这才坐下来,眼泪一下子涌出来:“霍娘子你怎么……唉,都是老奴不好,老奴尽出馊主意!”
她不清楚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只晓得谢衡之做错事惹怒了霍娘子。这些日子她担惊受怕,惶恐家主换个别的挑剔新妇,刁难她一个老婆子。
霍娇也忍不住眼眶红了,她轻轻摇头:“李婆婆,不要这样说,是我任性,叫你担心了。”
二人哭哭啼啼地寒暄了几句,霍娇想起来正事:“李婆婆,我记得你说过,你原先是在是杨大人家中的?”
她开门见山,向李婆婆打听杨寒灯的立场,以及她没有来汴京之前,这里发生的事情。
李婆婆想了想,叹了口气:“唉,说起来,都是官家无子惹的祸……”
霍娇张了张嘴,这是从小报上听来的吗?
好在她话锋一转:“这还要从官家年轻时说起。”
原来官家亲政那年,杨寒灯高中状元。
二人都是二十郎当岁,意气风发,一见如故。
“这么多年来,杨大人兢兢业业,立下汗马功劳,却也日渐刚愎自用,还将官家当做当年那个挚友,说话做事不够圆滑。”李婆婆止不住的叹气:“官家身子弱,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一直没能立下储君。谏官们以死相逼,求官家挑选一位宗室子。最开始,在这件事上,杨大人心疼官家,没有多嘴一句。”
也是没有办法了,眼看年过半百,官家松口,愿意立宗室子为皇储,并让杨寒灯主持挑选。
很快,他就在宗室中看中了向来行事谨慎的商王,并在其几个儿子中挑选了最为俊美聪慧的次子。
“最重要的是,”李婆婆咳嗽两声:“商王次子已经有两个儿子了,世子妃的父亲又是位寒门出身的低阶文官,家中没有兄弟。有现成的王储,也无外戚干政。”
人是挑好了,满朝文武也无意见,官家却迟迟不封太子。
李婆婆摇头:“这时候,倒是杨大人不会做人了,竟然联合谏官多次催促官家立储,惹怒了官家。虽然最终立商王世子为储君,但也作为惩罚,发配杨大人去了边陲。”
而就在霍娇与谢衡之龃龉当日,官家老来得子,全城禁严。显而易见,这位皇子,哪怕是个阿斗,也将是中原大地的主人。
于是商王世子王储被废,王太妃惴惴不安,沉迷吃斋念佛,唯恐有大祸临头。对外只说是思念丢失的幼女。
但毕竟小太子太过于年幼,变数多,若是这孩子没能成年,那商王世子依旧是最合适的人选。
后面的事,霍娇也猜得出来了。朝中重臣纷纷开始站队。像兰家这样的大商贾,则是想着两头铺路,以便无论谁坐庄,生意都能安稳吃下去。
而官家为了扭转人心不稳的局面,又把杨寒灯召回来,让他替这位不满月的小太子坐庄,辅佐他上位。
二人边吃着晚饭边聊,不知不觉天色已经黑透了。
李婆婆观察着霍娇的神色,见她没有立刻就要走,又游说道:“家主担心你,不想你卷进这些事。”
霍娇也明白其中利害,她长舒一口气:“李婆婆,还请你帮忙去康宁书坊,给带句话,就说我回来有些不舒服,恐怕是感染了风寒。”
正好这里没人,她就先躲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