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件事
听起来可能有些匪夷所思,我很喜欢“学习”。
但这种“学习”不是以考高分为目标的义务性学习,而是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且没有任何标准衡量学得好不好的权利性学习。
当然,意识到“学习”可以不光是义务,还是我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件事,是我到了大学才意识到的。高中的时候我学得像狗一样,完全没有这种闲逸洒脱的心情。
或许正是因为高中太压抑,我大一上就放飞自我了,上课最后一排,刷手机、看NBA、逃课,非常猖狂,导致的后果就是......高数妥妥地挂了。
虽然挂了,我却非常开心,有种打破了什么落后清规的痛快感。
此外,我当时在院学生会的部门小伙伴们也全都挂科了哈哈哈(单我们这大一届),这大概也是痛快感来源之一。
大家无一例外都挂在高数,只有一个人,熬过了高数地狱,却倒在了大学体育上......我们到现在都还在笑他。
还记得高数出成绩那晚,部门群里一开始先是一个人丧气说挂了,接着另一个说我也,然后我也、我也、我也,最后痛定思痛要好好学习的话题氛围转成了“哎呀既然大家都挂了不如今晚约个烧烤”的欢脱沙雕氛围。
不过我大学就挂过那一次,后来乖乖补考过了。
这里就要说到我的专业,并不是我想选的,也不是我不想选的,因为我是人品爆发压线上的学校,调剂去了一个曾经辉煌现在乞丐的老牌工科专业。
我虽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庆幸适应能力还不错,很快成了那种上课不听课但考试都能过的命硬大学生。于是到了大二,某种程度上学有余力的我就选修了双学位。
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专业。
我依旧没有特别喜欢,只是秉着多去体验的心情,晚上开始辅修课程。
这里又要说到我同届的部门小伙伴们。
我们虽说有过全员挂科的辉煌战绩,但是搞学业,也还有模有样。
除了我,还有四个小伙伴也选了辅修。一个计算机、两个外语、还有一个和我一样的专业。
虽说第二专业多少都会水一点,但我们学校的辅修课程还是很系统。所以我接触到了和工科完全不一样体系的课程和学院教学风格,我还记得刚辅修那阵子的心情,很新鲜,大开眼界,有一个学长长得很是不错。
说回这个第二专业。
有三四门课程还不错,我很感兴趣,然后剩下二三十门我都觉得so so。
但能有三四门喜欢我已经很满意。这个世界的学科知识浩如烟海,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领域就像在70亿人口里遇见灵魂伴侣一样艰难。
所以我很羡慕那些从小就有明确目标自己要做什么的人。
因为我一直以来学习都不是为了崇高理想,我只是单纯想要父母的夸奖,以及拿到第一名时那种被填满的胜利感。
所以我的学习动力很低级,因为父母永远有更高的要求,也没有人永远可以拿第一。当这两条都无法满足时,学习就变成缺口越来越大的灾难。
后来我很顺利地修到了双学位(其实扪心自问我两个专业都没有学到多少哈哈哈,只是我很会考试)。
到了大四,就面临上班还是上学的选择。
我们学校对自己的学生很是优待,保研率很高。我这样的混子,竟也在保研名单里。
当时已经开始流行996的说法,卷生卷死的状态令人望而生畏,所以同学之间选择考研/保研的比例很高。
我基本没怎么犹豫就选择去打工。
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继续读研究生(因为我一副勤于学业的样子),我说我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专业。
有的朋友觉得难以理解,但庆幸也有懂我的三两个知己。
我觉得本科就是对某一个学科领域有个大概了解,所以本科是什么专业都可以,都对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有所裨益,但是研究生不一样,要花两三年的时间专攻某一个领域里的一个分叉。
两三年时间诶,还是黄金年龄里的两三年!
比起只是为了推迟进入社会吃苦而找的正当理由,又或是让自己的最高学历更上一层楼,读研难道不应该是因为有了一个明确的、振奋的、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领域答案吗?
我当时是这样认为的。
或许别人已经找到了,但我还没有。所以我做好996开卷的准备,就去打工了。
我给自己的规划就是,我还是会读研深造,只是在我找到感兴趣的方向以前。
不过读研就意味着要停下工作,在物价高居不下的大湾区,我似乎只有嫁一个有钱人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中途跑回学校念书的伟大理想哈哈哈。
其实也不一定要回学校,如果能在喜欢的领域工作,也算是一种深造。
所以说回工作。非常幸运,我抱着996 的屁民心态进了家每天五点就下班的公司,就像我抱着失望狼狈的心情最后压线上了还不错的大学。我总有这种柳暗花明的运气,让我感激是不是命运哪里藏着一位神明,它格外钟爱我。
不过工作清闲都是在新仔期,现在忙起来天天开会,看回《不熟练心动》里的作话,我都想说我怎么老在开会/加班。
但我并不觉得心累,因为这个工作我还算喜欢,也远不到996的状态。
再后来,就是开始写小说。
我似乎终于找到一件事情可以完美承载我对“学习”的挑挑拣拣状态。
因为小说不受任何限制,所以我想学什么都可以,而且这是很私人的事情,不需要放在社会目光里被评价审判。
所以我开始看西装的一系列科普视频,要更了解我小说里的男主服装;
看起历史有关的书,要为我的《禁庭春昼》挑选历史背景;
看起指导编剧的书,要更清楚一个完整的故事该是怎么样;
看起很多散文和小说,要把文笔和节奏练好;
......
Wow!
这简直太棒了,这就是我喜欢的“学习”状态。
完全是自发的,种类繁多,无拘无束。快慢好坏都随我。
我对自己的小说成绩也开始有了宽容的心态。
当然一开始并不是。在早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还是受困于学生时代培养的好胜心。
看到榜单排名这种东西,就有种本能的竞争心态,就像愤怒的公牛看到红布,不管不顾就要冲过别人一头才行。
但我只是一个菜鸟哈哈哈,不具备一飞冲天的能力,更没有伤仲永的天赋。
所以写小说很大程度磨练了我的心性,更加从容平和。等到了当《不熟练心动》成绩一般时,我依然能发自内心地热爱和赞美自己写出来的故事,发自内心地热爱与赞美自己。
慢慢地,我发现就像我不可能永远考第一一样,或许,有些事情永远也没有答案。
我汲汲寻找的那个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领域”,我可能一辈子也碰不到。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已经能体会到那种振奋、快乐的感觉。
毕竟理想和爱人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寻找的过程,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沙雕伙伴,一些大开眼界的体验,和包容我的焦虑与浮躁的旧日爱人,就已经是答案本身。
但这种“学习”不是以考高分为目标的义务性学习,而是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且没有任何标准衡量学得好不好的权利性学习。
当然,意识到“学习”可以不光是义务,还是我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件事,是我到了大学才意识到的。高中的时候我学得像狗一样,完全没有这种闲逸洒脱的心情。
或许正是因为高中太压抑,我大一上就放飞自我了,上课最后一排,刷手机、看NBA、逃课,非常猖狂,导致的后果就是......高数妥妥地挂了。
虽然挂了,我却非常开心,有种打破了什么落后清规的痛快感。
此外,我当时在院学生会的部门小伙伴们也全都挂科了哈哈哈(单我们这大一届),这大概也是痛快感来源之一。
大家无一例外都挂在高数,只有一个人,熬过了高数地狱,却倒在了大学体育上......我们到现在都还在笑他。
还记得高数出成绩那晚,部门群里一开始先是一个人丧气说挂了,接着另一个说我也,然后我也、我也、我也,最后痛定思痛要好好学习的话题氛围转成了“哎呀既然大家都挂了不如今晚约个烧烤”的欢脱沙雕氛围。
不过我大学就挂过那一次,后来乖乖补考过了。
这里就要说到我的专业,并不是我想选的,也不是我不想选的,因为我是人品爆发压线上的学校,调剂去了一个曾经辉煌现在乞丐的老牌工科专业。
我虽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庆幸适应能力还不错,很快成了那种上课不听课但考试都能过的命硬大学生。于是到了大二,某种程度上学有余力的我就选修了双学位。
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专业。
我依旧没有特别喜欢,只是秉着多去体验的心情,晚上开始辅修课程。
这里又要说到我同届的部门小伙伴们。
我们虽说有过全员挂科的辉煌战绩,但是搞学业,也还有模有样。
除了我,还有四个小伙伴也选了辅修。一个计算机、两个外语、还有一个和我一样的专业。
虽说第二专业多少都会水一点,但我们学校的辅修课程还是很系统。所以我接触到了和工科完全不一样体系的课程和学院教学风格,我还记得刚辅修那阵子的心情,很新鲜,大开眼界,有一个学长长得很是不错。
说回这个第二专业。
有三四门课程还不错,我很感兴趣,然后剩下二三十门我都觉得so so。
但能有三四门喜欢我已经很满意。这个世界的学科知识浩如烟海,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领域就像在70亿人口里遇见灵魂伴侣一样艰难。
所以我很羡慕那些从小就有明确目标自己要做什么的人。
因为我一直以来学习都不是为了崇高理想,我只是单纯想要父母的夸奖,以及拿到第一名时那种被填满的胜利感。
所以我的学习动力很低级,因为父母永远有更高的要求,也没有人永远可以拿第一。当这两条都无法满足时,学习就变成缺口越来越大的灾难。
后来我很顺利地修到了双学位(其实扪心自问我两个专业都没有学到多少哈哈哈,只是我很会考试)。
到了大四,就面临上班还是上学的选择。
我们学校对自己的学生很是优待,保研率很高。我这样的混子,竟也在保研名单里。
当时已经开始流行996的说法,卷生卷死的状态令人望而生畏,所以同学之间选择考研/保研的比例很高。
我基本没怎么犹豫就选择去打工。
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继续读研究生(因为我一副勤于学业的样子),我说我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专业。
有的朋友觉得难以理解,但庆幸也有懂我的三两个知己。
我觉得本科就是对某一个学科领域有个大概了解,所以本科是什么专业都可以,都对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有所裨益,但是研究生不一样,要花两三年的时间专攻某一个领域里的一个分叉。
两三年时间诶,还是黄金年龄里的两三年!
比起只是为了推迟进入社会吃苦而找的正当理由,又或是让自己的最高学历更上一层楼,读研难道不应该是因为有了一个明确的、振奋的、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领域答案吗?
我当时是这样认为的。
或许别人已经找到了,但我还没有。所以我做好996开卷的准备,就去打工了。
我给自己的规划就是,我还是会读研深造,只是在我找到感兴趣的方向以前。
不过读研就意味着要停下工作,在物价高居不下的大湾区,我似乎只有嫁一个有钱人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中途跑回学校念书的伟大理想哈哈哈。
其实也不一定要回学校,如果能在喜欢的领域工作,也算是一种深造。
所以说回工作。非常幸运,我抱着996 的屁民心态进了家每天五点就下班的公司,就像我抱着失望狼狈的心情最后压线上了还不错的大学。我总有这种柳暗花明的运气,让我感激是不是命运哪里藏着一位神明,它格外钟爱我。
不过工作清闲都是在新仔期,现在忙起来天天开会,看回《不熟练心动》里的作话,我都想说我怎么老在开会/加班。
但我并不觉得心累,因为这个工作我还算喜欢,也远不到996的状态。
再后来,就是开始写小说。
我似乎终于找到一件事情可以完美承载我对“学习”的挑挑拣拣状态。
因为小说不受任何限制,所以我想学什么都可以,而且这是很私人的事情,不需要放在社会目光里被评价审判。
所以我开始看西装的一系列科普视频,要更了解我小说里的男主服装;
看起历史有关的书,要为我的《禁庭春昼》挑选历史背景;
看起指导编剧的书,要更清楚一个完整的故事该是怎么样;
看起很多散文和小说,要把文笔和节奏练好;
......
Wow!
这简直太棒了,这就是我喜欢的“学习”状态。
完全是自发的,种类繁多,无拘无束。快慢好坏都随我。
我对自己的小说成绩也开始有了宽容的心态。
当然一开始并不是。在早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还是受困于学生时代培养的好胜心。
看到榜单排名这种东西,就有种本能的竞争心态,就像愤怒的公牛看到红布,不管不顾就要冲过别人一头才行。
但我只是一个菜鸟哈哈哈,不具备一飞冲天的能力,更没有伤仲永的天赋。
所以写小说很大程度磨练了我的心性,更加从容平和。等到了当《不熟练心动》成绩一般时,我依然能发自内心地热爱和赞美自己写出来的故事,发自内心地热爱与赞美自己。
慢慢地,我发现就像我不可能永远考第一一样,或许,有些事情永远也没有答案。
我汲汲寻找的那个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领域”,我可能一辈子也碰不到。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已经能体会到那种振奋、快乐的感觉。
毕竟理想和爱人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寻找的过程,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沙雕伙伴,一些大开眼界的体验,和包容我的焦虑与浮躁的旧日爱人,就已经是答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