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董承志父子几人也没闲着,一边在忙着晒茅草,一边琢磨制作瓦片的法子。

    岑嫣见他们都在聊做瓦片的事情,也跟着在旁边听。

    “光是这做瓦片的瓦窑就要找合适的地方挖,哪怕找到了地方,咱们也要挖好几日,这可行吗?主要是咱们现在时间根本来不及,还是先拿茅草来做屋顶吧。这烧瓦窑的事情等咱们有空闲了再做?”

    原先董承志还觉得烧瓦或许也使得,只是如今到了要具体实施时,这难题就接踵而来。

    “爹,咱们如今还不算空闲吗?若要爹觉得空闲,咱们恐怕永远都没有空闲,这事还是得尝试的。”

    其实这寨中的楼房的屋顶,他觉得都不结实,做瓦片的事情还是得继续下去。

    “爹,夫君,要不然咱们先自己弄一个小一点的窑烧着试试,就仿照着咱们炉灶那么大的窑弄一个?”这事是她深思熟虑许久的。

    自她看到书上的烧窑方法开始,她就开始琢磨制作瓦窑的事情,烧一炉瓦片的耗资巨大。

    哪怕是从前,人们都是跟专门制作瓦片的作坊买瓦片。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光是柴禾的损耗都要许多,若是弄成一个小的窑洞,这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

    “嫣娘说的不错,我也正有此意。”董伯年自信从容,他觉得自己绝对能做成这件事。

    夫妻两人想到了一处,两人似有默契一般,对视一眼之后相视一笑。

    董承志见儿子胸有成竹,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接下来的时间,董家人又多了一项任务,收集黄泥巴回家。

    每日清晨,岑嫣婆媳几人先去采野菜抓蚱蜢,董家父子几人去山上砍柴回家,下午便一起去挖黄泥运送回家,有了牲口的帮忙,他们行事也方便许多。

    到了下午又抽出时间收拾家附近的荒地,将石头给清理出来。

    从前岑嫣就听说过石头是制造石灰的原材料,她并不能保证这件事的真假,又去翻书查看。

    哪知那本书上对石的记载也只是寥寥数笔,只说制造瓦片的时候加入石灰分会使瓦片变得更加坚固,并没有具体的制作方法。

    她将此事琢磨过后又同董伯年说,董伯年就是读书人,他也看过许多杂书,我依稀记得某些书上似乎说过这事儿,只是不知真假罢了。

    如今被妻子这般提醒,他也跟着起了些心思,若是自家真的能够制作出石灰,以后许多地方都可用上。

    例如石灰能够加入砖瓦之中,或是农用都可。

    在翻地之时,若是加上一些石灰,许多虫卵都能被杀灭,也省去许多功夫。

    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等到烧瓦片时,顺手丢些石头进去尝试。

    反正荒地上每日都能清理出许多石头,他们正愁没地方放石头呢。

    不过七八日的时间,一家人就将柴禾与黄泥收集了一大堆,柴禾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泥巴则堆放在家附近成了一个小泥山。

    见东西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众人开始了制作瓦片的事情。

    经过一家人的商量,现在旁边的荒地上挖一个大坑,在大坑之上用黄泥糊成一个瓦窑。

    有了思路,众人干活也有了方向。

    男人们负责制作瓦窑的事情,女人们则负责更精细的活计——将细碎的泥筛选出来。

    为了让最后筛出来的泥巴更精细,早两日就已经把部分泥巴放在石板上晒过,并且敲得更碎。

    如今将那些碎泥巴放到水桶和盆里反复揉捻,将某些结成小块的泥团揉散,使泥巴充分融入水中,最后变成泥水。

    将得到的泥水,放在纱布上反复过滤出混杂在泥土中的草木碎石等杂质过滤出来。

    挂着过滤的纱布是一个小型的架子挂着的,许慧反复在上面揉挫。

    她边揉边道:“做这东西就跟咱们做豆腐似的,所以有些麻烦却也算得上是简单。”

    起初还以为做瓦片还要特别的工匠技术,如今一看,倒也还好。

    岑嫣用竹勺舀着泥水倒在纱布上,她笑眯眯的:“可不就跟咱们做吃食一般?听说做出来的这种泥就叫陶泥,咱们若是拿来做个罐子或者锅碗瓢盆都是使得的。”

    “若是真的能够用来做锅碗瓢盆,咱们就多做些碗碟吧,家里都没多少碗可用。”

    董繁枝想起前些日子请客上门吃饭,自家还需要跟客人家借碗来使,这确实有些丢人。

    若是村里办大席需要借碗筷,还好说些,可他们这只请了几户人家上门就如此,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枝娘,等咱们把瓦片的事情给了了,就用陶泥来多做些。不过,咱们现在也可用一点陶泥来尝试一番,若是真能做出碗来,咱们这烦心事便可少一条。”

    现在主要就是拿这些泥巴来做瓦片尝试,既然舍得用柴禾烧十多日,那就多做些瓦片来尝试,若真的能够成功,做出来的这些瓦片就可直接用上了。

    三人忙忙碌碌地笑,聊着如何做陶碗,如何做一个杯子。

    待到天边爬上些许绯色的云霞,纱布上的滴落的黄色泥水已经很少了,木桶和木盆内的泥浆十分浑浊,水滴滴落到水面上,泛起一阵阵的涟漪。

    旁边的风吹过,只吹得那些矮小的野草不断的摇曳生姿。

    这天似乎变得有些凉了,似乎是突然变凉的。

    董家的饭桌上热热闹闹的,桌上摆着一碟辣椒炒鱼干,一大碗炒田鼠,一碟炒马齿苋,一碟子腊肉折耳根,一碗虾米麻汤。

    鱼干是董承志最近在河里捞的,因着小鱼小虾太多了,许慧和岑嫣就将那些小鱼小虾都烘干。

    为了烘鱼干,他们专门做一个临时烤炉,在临时烤炉上铺上稻草,再在稻草上铺上每日捞回来的小鱼小虾和猪肉野味之类的肉。

    炉子之下则烧着小火,但又不让火炉内的柴禾燃烧,只需要保持炉子内的温度即可。

    董家每日都会持续不断的冒出青烟,要在往常,可能会有人注意。

    但在这段时间,山里的每家每户都在烘鱼,整个山村笼罩在一阵阵的青烟之中,哪怕是待在家中都能闻到一阵阵的烟熏火燎的气息。

    坎子下的那条河里的大鱼不算多,但小鱼小虾却不少,他们这才知道,怪不得寨子里的人喜欢将鸭子放到河里去。

    河里的小鱼小虾多了,把鸭子放进去自然能长得肥些,蛋也能下的多些。

    如今董家晾的干鱼不少,隐隐有一个小麻袋。

    而前些日子猎回来的野味,猪肉,都烘成干肉,专门收拾出一个房间挂着,等到冬日就能直接吃了。

    当然,最近岑嫣她们每日早上去采回来的野菜也有很多,她们直接放在锅里煮了,再拿到太阳底下晾着,准备到了冬日里再拿出来吃。

    “嫣娘,明日咱们早上去吴家问问小鸡仔的事情吧?”

    这些日子许慧一直记着这事儿,她总觉得家里要养些老母鸡在家下蛋才好。

    前些日子她许是会忧心家里没有东西喂鸡,但这些时日在田地里抓的蚱蜢可不少,再掺和一些野菜,鸡保管被养得膘肥体壮。

    “嗯,到时候咱们再问问他们家有没有谷糠,到时候也能屯着养鸡。他们刚打了谷子,估计家里也有米粮,咱们粮食只够这段时间吃,冬日肯定不够......”

    其实不知是岑嫣,整个董家都在忧心此事。

    若是能拿银钱跟山民换些自然会好些,若是要拿东西换,他们也只有野味制成的肉干这一件比较有价值的生活物品了。

    “到时候托族老们帮忙问问?”岑嫣试探地看向董伯年和董承志,她想着不能只问一家人,多托几户人家问问也是好的。

    董承志略作思索,便道:“咱们也确实该问问这事,伯年,你明日就去问问吧?”

    还未等董伯年说话,董仲清就接过了话头:“这事儿要不然让我去吧?我最近跟吴寒蝉来往,对寨子也熟悉了许多。”

    这些日子,其实吴寒蝉时常上门,一方面可能是石磊和吴思华因着他的事情挨了打,他自己也对小伙伴有些芥蒂;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着实有些无聊,又加上对新来的董家人好奇,所以才时常来董家玩。

    他和董仲清年纪相差不算太大,两人又都是爱玩的年纪,自然更合得来。两人一来二去,竟玩到了一起。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董仲清说的不错,这事交给他可能更好些,也省去了董伯年的麻烦。

    董伯年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他抿唇笑道:“咱们家二郎也能独挡一面了,那这事就交给你。不过,你若是能跟寨子里的山民说话,可得注意态度,咱们毕竟是初来乍到...”

    董仲清知道兄长这是忧心自己与山民起冲突,他神色郑重了许多。

    “大哥只管放心,我都明白。”

    “咱们的那些猪也养起来了,健健康康的,还有那四只兔子也养着...再添些小鸡仔,我这心里也充实许多。”

    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还是田地牲口最能牵动他们的心绪。

    有了那些牲口,众人的心里才踏实。

    除却找食物喂家里几头牲口的问题,其他事情都不是难事。

    现在是秋日,每日去河边或山上割猪草还方便,若是到了冬日,草木萧条,必须得有些谷糠来喂猪才好。

    每日家里的牛驴兔猪都能拉许多粪便,董家人每日都清理粪便去堆肥。而那堆肥的粪坑则是在吊脚楼旁边挖的一个大坑,每日填进去一些,就说明明年的肥料多了一些。

    多养一些牲口对种地来说,也是好事,到时候就不用忧心肥料的事情了。

    越接近十五,那天上的月亮也更亮了,竟也不输油灯发出的光芒。

    若是夜里走在路上,都能清清楚楚的看清路上的各种东西。

    董家人吃过晚饭就在吊脚楼外乘凉赏月。

    “快中秋了,咱们今年还能有月饼吃吗?”

    董繁枝望着天上圆盘似的金色月亮,感觉这月亮长得跟月饼一模一样。

    她虽知道今年定然吃不上月饼了,但还是忍不住说出这句话。

    “月饼?”岑嫣望着天上圆盘似的月亮,用双手比了比,心中思索着往年月饼的做法。

章节目录

山野记事(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青山似螺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山似螺黛并收藏山野记事(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