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春时节的盛京总是多雨。
雨,春雨,无比缠绵多情的春雨,带着薄愁轻雾,悄无声息的沾湿了杏花衣襟。
平远侯府被满门抄斩那天,正是这样的一个雨天。
晶莹雨串从青石瓦缘落下,一点一滴,汇成一洼又一洼腥臭的红泥。
侯府小世子猛然挣开了衙役的桎梏,对着正北方云雾中若隐若现的玉阶金殿长跪不起。
“圣上明鉴!我平远侯满门忠烈,从未有过半点异心,与二皇子合谋兵变之事,全是小人在背后诬陷栽赃——
永乐长公主冯妙瑜指鹿为马,恃宠擅权!牝鸡司晨,此乃亡国之兆!请圣上明鉴啊……”
少年不甘的嘶吼在静静的街巷间回荡,手起刀落,他的声音很快湮灭在灰蒙蒙的雨幕中。
一场残忍的厮杀过后,天地间却是如此平静。死一般的寂寥。
平远候府不远处,一辆青盖小车内。冯妙瑜望着一盏八角琉璃的小灯,闭了闭眼,最后落下一声比紫烟还轻的叹息。她疲惫道:“平远侯府世代忠良,怎么说也不该落个曝尸荒野的下场。都说青山埋忠骨,城外澜山脚下风景正好,你下去安排几个人,把平远侯家的人都安葬在那里吧。”
“诺。”车外有内侍恭敬应道,片刻后他又问:“长公主殿下,我们现在是回府,还是?”
“去凤仪宫。本宫今日要是不去一趟,皇后娘娘怕是又要着急的睡不着觉,半夜来请人了。”冯妙瑜思忖片刻,淡淡道。
平远侯府外,青盖小车缓缓起行。车檐上,一串银铃叮当作响。
春日的雨水来得急,去得更快。
平远侯府就在皇城根下,距凤仪宫还不到三里路程,不过在车内小寐一刹的功夫,雨便停了。
凤仪宫中飘散着若有若无的苏合香味道。
冯妙瑜她走进凤仪宫时日头偏西,已至末时,午膳却还原封不动的摆在八仙桌上。长公主冯妙瑜和三皇子冯敬文的生母,大梁国母仪天下的皇后张氏就恹恹的倚在不远处的贵妃榻上,脚底下跪了一圈宫人,个个如丧考妣,低头哀求张氏为凤体着想,好歹进些水米。
紫金绸衣,广袖曳地,漆黑的长发在头顶挽了云髻,右鬓绾一朵栩栩如生的魏紫牡丹绸花,远看依旧是海棠春睡般的好颜色,然而再走近点,云鬓间丝缕银光,眼角眉梢岁月的褶皱,还有那空洞枯槁的眼神,无一不在诉说这个女人已经渐渐老去的事实。
美人迟暮,何等悲凉。
冯妙瑜在心底暗暗感慨一句,随后上前恭恭敬敬行礼,淡淡唤了声:“母妃。”
长公主一个人都没带就进来,是要和皇后娘娘单独说话的意思。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也不用人吩咐,宫人们给冯妙瑜倒了杯茶便心照不宣的垂首退下去了。
等宫人们鱼贯而出,凤仪宫的大门吱呀一声合上后,张氏才摘下那副皇后的面具,拽着冯妙瑜的手急切道:“死了吗?死了吗?都死了吗?”
冯妙瑜看了她一眼,心里有些不悦,但还是平静道:“平远候府满门抄斩,二皇子贬为庶人,不日流放极边,永世不得回京。”
张氏口中轻啧一声,不满道:“怎么只是流放呢?你确定你没有听错,只是流放,而不是绞刑?”
二皇子冯敬武乃圣上已故的原配德贤皇后所出。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德贤皇后就留下这么一个孩子,哪怕他真的反了把刀架在圣上脖子上,看在德贤皇后的份上,圣上都不一定会杀他,何况这次只是欲与平远候谋反。
张氏心高气傲,德贤皇后生前总是压她一头,哪怕后来当上了继后,她依旧恨那位德贤皇后恨到骨子里。
不过这话就算说了张氏也听不进去,还平白惹得她发火。不如不说。
冯妙瑜抿了抿嘴,只道:“贬为庶人流放和死了也没什么两样,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夺位了。眼下其他皇子年龄尚小,宫中再没有人能威胁到三弟的太子之位,母妃尽可安心了。”
张氏却摇头,道:“可他是那个贱人的儿子,指不定哪一天又回来和你弟弟抢那个位子了!绝对不能放他走,我们得斩草除根才行。”
“妙瑜,为了你弟弟,为了母妃,也为了你自己,你去——杀了他。”张氏压低了嗓音。
二皇子谋反一案,明眼人都知道背后是三皇子一派做了手脚,眼下只是拿不出证据罢了。如今圣上明显有意要放二皇子一马,圣意难违,和圣上对着干,这是嫌命太长想去死一死么。
“母妃!这件事上得饶人处且饶人。父皇的意思您难道不明白……”冯妙瑜猛地甩开张氏的手,不耐烦道。
啪。
一记又狠又急的耳光。
张氏虽然是个娇养在后宫里的妇人,但用上十成力道打人哪里有不疼的。
冯妙瑜舔了舔嘴唇没说话。
脸颊上火辣辣的痛,唇角似乎被刮破了,腥咸的铁锈味弥漫在舌尖。
纵使再美艳的脸,满是戾气时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
张氏指着冯妙瑜大骂道:“好啊,你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就不管你娘和你弟弟的死活了吗?当年德贤皇后一家独大,那时你外祖家还是个六品芝麻官帮不上什么忙,我一个人在这深宫里把你拉扯大多不容易!你弟弟比你小两岁都比你懂事,前日还特地去法云寺为我祈福……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女儿!白眼狼,没心肝的东西!你这是要看着我和你弟弟去死吗!害死了我们,你觉得你一个人能活吗!”
白瓷茶盏照面飞来,“砰”地一声,落在冯妙瑜脑袋旁的屏风上,混合着碎瓷片的茶水四溅。
冯妙瑜居然很平静,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万幸这个时节天气还很冷,茶水凉的快,所以只是被碎瓷片划了个小口子。
要是滚烫的热茶……
张氏似乎也被吓到了。她像被蛇咬了一口一样,猛地往后缩了一下,过了好久,她才颤抖着拉过冯妙瑜,眼泪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怎么流血了呢?这,这不会留疤吧?都怪你顶撞母妃,你要是乖一点,怎么会……害你弟弟对你有什么好处?等你弟弟坐上皇位,你想要什么没有?二皇子必须死,就当母妃求你……”
冯妙瑜没说话,木偶一样安静,任由张氏搂着她大哭。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许多次了,冯妙瑜有时候会想自己对张氏来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事事都必须顺着她的心意来?冯妙瑜知道自己应该拒绝的。可偏头看到张氏那张美艳又苍桑的面容,她却又心软了。
“这真的是最后一次了。”
冯妙瑜咬咬牙,这话既是说给张氏听,更是说给自己听的。
侍女翠珠一直守在凤仪宫大门外,见冯妙瑜出来时的发髻和进去时的有所不同,就连衣裳都换了一身,在冯妙瑜身边伺候了这么多年,翠珠不用想都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肯定是凤仪宫那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老毛病又发作了。
翠珠忍不住在心里摇了摇头,平日折腾也就算了,这人怎么连女儿生辰都不放过……
不过,凤仪宫那位从来没给公主庆贺过生辰,也许早就忘记这回事了吧。
翠珠偷偷看了眼冯妙瑜,她脸上淡淡的没什么表情,瞧不出喜怒哀乐来。
“时辰还早,你陪我去老书院转一圈吧。”冯妙瑜想了想,道。
老书院起先只是一间空置的宫殿,后来变成了皇子公主读书启蒙的地方,再后来,圣上扩建太极宫专门修建了一座书院,这座老书院渐渐就被人遗忘了。
藏书早都被搬走了,高大的木制书架变成了藤蔓攀附的架子,冯妙瑜在窗边坐下,指尖无意触到了一块凹凸不平。
也不知道当年是谁这样的顽皮,上课时偷闲在桌边刻了许多句话。
“许夫子是大王八,总罚我抄书!烦死了!”
“皇姐今天给大家带了绿豆酥,皇姐最好了。”
“三弟真讨厌,抢我的小老虎不说,还拿砚台砸我!”
……
冯妙瑜抚摸着那一道道刻痕,就像是在抚摸记忆深处已经枯死的一截记忆,微微一笑。
嬉戏玩闹,当时只道是寻常,谁能想到十年后却是手足相残,挥刀相向。
待冯妙瑜回过神来,天边已是暮色沉沉,远端亮起一星灯火。她拍了拍衣裙起身,已是掌灯时分,再不走宫门就要下钥了。
宫里给未出阁的公主都留着住处,但她就是不喜欢住在宫里,宁愿多跑两步,也要回自己在宫外的府邸。
冯妙瑜和往常一样,沿着后院那条长满紫藤的游廊离开。这个时节紫藤连花苞都没有,苍白藤枝纠缠在一起,前面隐隐约约有一道修长的人影。
那人穿着粗布麻衣,消瘦的背脊却笔直如剑,个子很高,侧脸清隽,晚风撩起他的衣袂,飘飘然宛若画中仙。
看那打扮,应该是跟随主家入宫的侍从之流。
这座书院已经荒废多年,怎么会有旁人跑到这里来,是迷路了吗?冯妙瑜一时也没料到会有旁人,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那人听见脚步声,立即垂首站到一边,让贵人先行。
“这是你落下的东西吗?”
冯妙瑜俯身替他捡了掉在地上的玉佩,通体无瑕的羊脂白玉,递到他手中,又好心提醒了句:“过会宫门就要下钥了。顺着这条回廊走到头,再右转就能走到大路上了。”
“多谢殿下。”
他说得一口十分地道的雅言,嗓音更是温润清雅,有如江上徐徐清风。
芒屩布衣,亦难掩风华。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冯妙瑜笑了笑。她看人一向很准,朝中如今有不少出身寒门的大臣是她力排众议举荐上去的。
日后若有机会,应与此人结交一二。
冯妙瑜在心里暗暗想着,径直离开了老书院,丝毫没有注意到那人一直盯着她的背影,目送着她远去,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晦暗不明的暮色里。眼神复杂而又冰冷。
雨,春雨,无比缠绵多情的春雨,带着薄愁轻雾,悄无声息的沾湿了杏花衣襟。
平远侯府被满门抄斩那天,正是这样的一个雨天。
晶莹雨串从青石瓦缘落下,一点一滴,汇成一洼又一洼腥臭的红泥。
侯府小世子猛然挣开了衙役的桎梏,对着正北方云雾中若隐若现的玉阶金殿长跪不起。
“圣上明鉴!我平远侯满门忠烈,从未有过半点异心,与二皇子合谋兵变之事,全是小人在背后诬陷栽赃——
永乐长公主冯妙瑜指鹿为马,恃宠擅权!牝鸡司晨,此乃亡国之兆!请圣上明鉴啊……”
少年不甘的嘶吼在静静的街巷间回荡,手起刀落,他的声音很快湮灭在灰蒙蒙的雨幕中。
一场残忍的厮杀过后,天地间却是如此平静。死一般的寂寥。
平远候府不远处,一辆青盖小车内。冯妙瑜望着一盏八角琉璃的小灯,闭了闭眼,最后落下一声比紫烟还轻的叹息。她疲惫道:“平远侯府世代忠良,怎么说也不该落个曝尸荒野的下场。都说青山埋忠骨,城外澜山脚下风景正好,你下去安排几个人,把平远侯家的人都安葬在那里吧。”
“诺。”车外有内侍恭敬应道,片刻后他又问:“长公主殿下,我们现在是回府,还是?”
“去凤仪宫。本宫今日要是不去一趟,皇后娘娘怕是又要着急的睡不着觉,半夜来请人了。”冯妙瑜思忖片刻,淡淡道。
平远侯府外,青盖小车缓缓起行。车檐上,一串银铃叮当作响。
春日的雨水来得急,去得更快。
平远侯府就在皇城根下,距凤仪宫还不到三里路程,不过在车内小寐一刹的功夫,雨便停了。
凤仪宫中飘散着若有若无的苏合香味道。
冯妙瑜她走进凤仪宫时日头偏西,已至末时,午膳却还原封不动的摆在八仙桌上。长公主冯妙瑜和三皇子冯敬文的生母,大梁国母仪天下的皇后张氏就恹恹的倚在不远处的贵妃榻上,脚底下跪了一圈宫人,个个如丧考妣,低头哀求张氏为凤体着想,好歹进些水米。
紫金绸衣,广袖曳地,漆黑的长发在头顶挽了云髻,右鬓绾一朵栩栩如生的魏紫牡丹绸花,远看依旧是海棠春睡般的好颜色,然而再走近点,云鬓间丝缕银光,眼角眉梢岁月的褶皱,还有那空洞枯槁的眼神,无一不在诉说这个女人已经渐渐老去的事实。
美人迟暮,何等悲凉。
冯妙瑜在心底暗暗感慨一句,随后上前恭恭敬敬行礼,淡淡唤了声:“母妃。”
长公主一个人都没带就进来,是要和皇后娘娘单独说话的意思。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也不用人吩咐,宫人们给冯妙瑜倒了杯茶便心照不宣的垂首退下去了。
等宫人们鱼贯而出,凤仪宫的大门吱呀一声合上后,张氏才摘下那副皇后的面具,拽着冯妙瑜的手急切道:“死了吗?死了吗?都死了吗?”
冯妙瑜看了她一眼,心里有些不悦,但还是平静道:“平远候府满门抄斩,二皇子贬为庶人,不日流放极边,永世不得回京。”
张氏口中轻啧一声,不满道:“怎么只是流放呢?你确定你没有听错,只是流放,而不是绞刑?”
二皇子冯敬武乃圣上已故的原配德贤皇后所出。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德贤皇后就留下这么一个孩子,哪怕他真的反了把刀架在圣上脖子上,看在德贤皇后的份上,圣上都不一定会杀他,何况这次只是欲与平远候谋反。
张氏心高气傲,德贤皇后生前总是压她一头,哪怕后来当上了继后,她依旧恨那位德贤皇后恨到骨子里。
不过这话就算说了张氏也听不进去,还平白惹得她发火。不如不说。
冯妙瑜抿了抿嘴,只道:“贬为庶人流放和死了也没什么两样,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夺位了。眼下其他皇子年龄尚小,宫中再没有人能威胁到三弟的太子之位,母妃尽可安心了。”
张氏却摇头,道:“可他是那个贱人的儿子,指不定哪一天又回来和你弟弟抢那个位子了!绝对不能放他走,我们得斩草除根才行。”
“妙瑜,为了你弟弟,为了母妃,也为了你自己,你去——杀了他。”张氏压低了嗓音。
二皇子谋反一案,明眼人都知道背后是三皇子一派做了手脚,眼下只是拿不出证据罢了。如今圣上明显有意要放二皇子一马,圣意难违,和圣上对着干,这是嫌命太长想去死一死么。
“母妃!这件事上得饶人处且饶人。父皇的意思您难道不明白……”冯妙瑜猛地甩开张氏的手,不耐烦道。
啪。
一记又狠又急的耳光。
张氏虽然是个娇养在后宫里的妇人,但用上十成力道打人哪里有不疼的。
冯妙瑜舔了舔嘴唇没说话。
脸颊上火辣辣的痛,唇角似乎被刮破了,腥咸的铁锈味弥漫在舌尖。
纵使再美艳的脸,满是戾气时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
张氏指着冯妙瑜大骂道:“好啊,你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就不管你娘和你弟弟的死活了吗?当年德贤皇后一家独大,那时你外祖家还是个六品芝麻官帮不上什么忙,我一个人在这深宫里把你拉扯大多不容易!你弟弟比你小两岁都比你懂事,前日还特地去法云寺为我祈福……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女儿!白眼狼,没心肝的东西!你这是要看着我和你弟弟去死吗!害死了我们,你觉得你一个人能活吗!”
白瓷茶盏照面飞来,“砰”地一声,落在冯妙瑜脑袋旁的屏风上,混合着碎瓷片的茶水四溅。
冯妙瑜居然很平静,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万幸这个时节天气还很冷,茶水凉的快,所以只是被碎瓷片划了个小口子。
要是滚烫的热茶……
张氏似乎也被吓到了。她像被蛇咬了一口一样,猛地往后缩了一下,过了好久,她才颤抖着拉过冯妙瑜,眼泪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怎么流血了呢?这,这不会留疤吧?都怪你顶撞母妃,你要是乖一点,怎么会……害你弟弟对你有什么好处?等你弟弟坐上皇位,你想要什么没有?二皇子必须死,就当母妃求你……”
冯妙瑜没说话,木偶一样安静,任由张氏搂着她大哭。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许多次了,冯妙瑜有时候会想自己对张氏来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事事都必须顺着她的心意来?冯妙瑜知道自己应该拒绝的。可偏头看到张氏那张美艳又苍桑的面容,她却又心软了。
“这真的是最后一次了。”
冯妙瑜咬咬牙,这话既是说给张氏听,更是说给自己听的。
侍女翠珠一直守在凤仪宫大门外,见冯妙瑜出来时的发髻和进去时的有所不同,就连衣裳都换了一身,在冯妙瑜身边伺候了这么多年,翠珠不用想都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肯定是凤仪宫那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老毛病又发作了。
翠珠忍不住在心里摇了摇头,平日折腾也就算了,这人怎么连女儿生辰都不放过……
不过,凤仪宫那位从来没给公主庆贺过生辰,也许早就忘记这回事了吧。
翠珠偷偷看了眼冯妙瑜,她脸上淡淡的没什么表情,瞧不出喜怒哀乐来。
“时辰还早,你陪我去老书院转一圈吧。”冯妙瑜想了想,道。
老书院起先只是一间空置的宫殿,后来变成了皇子公主读书启蒙的地方,再后来,圣上扩建太极宫专门修建了一座书院,这座老书院渐渐就被人遗忘了。
藏书早都被搬走了,高大的木制书架变成了藤蔓攀附的架子,冯妙瑜在窗边坐下,指尖无意触到了一块凹凸不平。
也不知道当年是谁这样的顽皮,上课时偷闲在桌边刻了许多句话。
“许夫子是大王八,总罚我抄书!烦死了!”
“皇姐今天给大家带了绿豆酥,皇姐最好了。”
“三弟真讨厌,抢我的小老虎不说,还拿砚台砸我!”
……
冯妙瑜抚摸着那一道道刻痕,就像是在抚摸记忆深处已经枯死的一截记忆,微微一笑。
嬉戏玩闹,当时只道是寻常,谁能想到十年后却是手足相残,挥刀相向。
待冯妙瑜回过神来,天边已是暮色沉沉,远端亮起一星灯火。她拍了拍衣裙起身,已是掌灯时分,再不走宫门就要下钥了。
宫里给未出阁的公主都留着住处,但她就是不喜欢住在宫里,宁愿多跑两步,也要回自己在宫外的府邸。
冯妙瑜和往常一样,沿着后院那条长满紫藤的游廊离开。这个时节紫藤连花苞都没有,苍白藤枝纠缠在一起,前面隐隐约约有一道修长的人影。
那人穿着粗布麻衣,消瘦的背脊却笔直如剑,个子很高,侧脸清隽,晚风撩起他的衣袂,飘飘然宛若画中仙。
看那打扮,应该是跟随主家入宫的侍从之流。
这座书院已经荒废多年,怎么会有旁人跑到这里来,是迷路了吗?冯妙瑜一时也没料到会有旁人,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那人听见脚步声,立即垂首站到一边,让贵人先行。
“这是你落下的东西吗?”
冯妙瑜俯身替他捡了掉在地上的玉佩,通体无瑕的羊脂白玉,递到他手中,又好心提醒了句:“过会宫门就要下钥了。顺着这条回廊走到头,再右转就能走到大路上了。”
“多谢殿下。”
他说得一口十分地道的雅言,嗓音更是温润清雅,有如江上徐徐清风。
芒屩布衣,亦难掩风华。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冯妙瑜笑了笑。她看人一向很准,朝中如今有不少出身寒门的大臣是她力排众议举荐上去的。
日后若有机会,应与此人结交一二。
冯妙瑜在心里暗暗想着,径直离开了老书院,丝毫没有注意到那人一直盯着她的背影,目送着她远去,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晦暗不明的暮色里。眼神复杂而又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