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盛行诗词歌赋,每逢大小宴会上少不了要赋诗作乐。本朝的文臣武将,不论是出身世家大族,还是出自寒门,多多少少都能作个对子,吟上首打油诗。实在不通笔墨的,叫府里幕僚提前帮着写上三两句,现场再临时拼拼凑凑发挥一番,也可应付一二。
冯妙瑜自知资质愚钝,提前做了不少功课,所以眼下倒还有余闲抬眼左右看看。
周围的人都盯着面前的彩笺,有的在嘴里无声的念叨着,有的提笔在纸上刷刷地打草稿,毕竟只是宴饮作乐,倒也不限韵,再没有比这更适合一展身手的时候了,席上好几位盛京久负盛名的才子才女都皱着眉头苦想,林修远垮着张脸一直在挠头,也不知道他写了什么东西出来,给他那位据说年轻时文武双全的父亲南安侯气得面容扭曲,要不是帝王还在上面坐着,只怕是要家法伺候了。倒也有未动笔的人,如身旁的赵氏,她在笑着鼓励女儿往下写……
那只用来计时的莲花木盏已经快漂到了一半处,时间不多了,冯妙瑜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提笔写起来。
等莲花木盏漂至岸边,内侍们依次收了彩笺,先挑了好的有趣儿的出来待帝王品评。
清风,碧荷,美景如斯。还有一个比狐狸还狡猾的刘公公在一旁使出浑身解数逗趣儿,这时候冯重明的心情也没那么坏了。他大手一挥,点了位老臣做了篇规中规矩的序出来,乐师奏起了羽调式的琴曲,内侍一首接着一首的念着众人的诗文,念到林修远那首时,连久经训练,素日不苟言笑的内侍都没忍住笑出了声。而林修远正大笑着和友人聊天,全然未注意到南安侯脸色比烧糊了的锅底还要黑。
总角年纪写出这样的诗文可谓童趣,可是弱冠年纪还写成这样,那只能说是讨打了。
冯妙瑜就有些同情地看了一眼殊不知大难将要临头的林修远。内侍又陆陆续续念了七八首诗,最后总算到了冯妙瑜的那首。
众人开始对冯妙瑜写的诗文没抱多少指望,毕竟她在盛京出名和才气全无关系,靠的是恶毒和骄淫。于是众人都扭头看着冯妙瑜,就连冯重明眼里都闪过一丝诧异,他慢慢说了三声好,指了冯妙瑜那首夺魁,又给众人赏赐了纸笔一类的小玩意儿,便摆驾离开,宴会还在继续,换了另一身行头的舞姬们再次登场。
这时候刘公公猫着腰走过来,笑道:“陛下在曲风阁等您,请吧。”
冯妙瑜点了点头,他们路过冯敬文旁边时,她听见冯敬文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对旁边的友人鄙夷道:“肯定是提前找人替写好的。她这人哪里有那个能耐——我再清楚不过了。”
这话显然是特地说给她听的。
都说血浓于水,可冯敬文对她的厌恶却不输盛京中任何一个人。
曲风池占地极广,这曲风阁还在另外一头。三层高的木制小阁,柳色纱帘,廊柱上雕刻了莲花卷云的纹样。冯妙瑜过去时冯重明正坐在三楼上喝茶醒酒,丝竹管弦之声远远飘来,一只小蜻蜓被风吹到了栏杆上,蓝色的,它剔透的翅膀颤抖了两下,又飞入楼下一片碧荷中。
她忽然就想起,多年前,她也曾见过这样的蓝蜻蜓。当年冷宫里相依为命的瞎眼嬷嬷抱着她,说看见蓝色蜻蜓会带来好运。那老嬷嬷说的似乎是对的,那之后没多久冯妙瑜就被接出了冷宫。可在她被接出冷宫前,那老嬷嬷就没了,她已经太老了,冬日梢头的枯枝一般,轻轻的就折断了。冯妙瑜上前行了礼。
“平日这些宴会,你是躲都躲不及的,今日怎么突然有了兴致。你是我大梁的长公主,想要什么你和下面的人说一声就是,指不定你的话比朕的话还管用,又何必这么拐弯抹角的呢。”冯重明冷漠道。
“父皇的赏赐和儿臣向别人要来的东西能一样吗,”冯妙瑜抿了抿嘴,还是勉强笑道:“儿臣听人说曲水宴上拔得头筹者能向父皇讨个彩头,父皇是圣贤之君,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您可不能反悔。”
冯重明淡淡笑了一声,没有喜悦,“奉承话、戴高帽,都省了吧,朕乏了。你说吧。”
“那我要说了,父皇可不能不答应啊。”冯妙瑜道。
“先说。”冯重明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冯重明心情明显不佳,眼下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冯妙瑜迟疑了一下,但这事情若是拖着,迟则生变,那还不知道得拖到什么时候去。
她深吸一口气,半跪下去,平日她对冯重明行的都是君臣的礼仪,如今这个却是子女对家中长辈执的礼。冯妙瑜道:“女儿想向您讨一套本朝九品文官的冠带。”
如果当年谢家没有出事,身言书判,以谢随的资质,大概率会官拜九品的校书郎。校书郎虽然听着只有九品,品阶并不高,却前途一片光明,本朝好几位官至宰辅的权臣都是从校书郎一职踏入官场,可谓是文官入仕的上上良选。
刘公公端了一碗醒酒汤上来,冯重明端起来喝了两口,闻言奇怪道:“你要那玩意做什么,难道你一个女子想要入朝为官?”
冯妙瑜摇头。
“借花献佛。”她顿了一下,道:“父皇还记得前面您提到驸马的事?女儿的驸马若是没个一官半职的,实在是……”
“区区一个九品而已,你这个长公主又何必来求我?九品,作为你的驸马,这个品级未免太低了些。”冯重明似笑非笑,还在试探。
“父皇,那能一样吗?他是女儿的夫君,若传出去他是靠着妻子才谋得了一桩差事,朝中那些文臣您是知道的,肚子里总共就那么三滴墨水,大半都拿去在背地里骂人,给人穿小鞋——您要他日后怎么在官场上混下去。”冯妙瑜就道。
“这还没嫁出去,胳膊肘就已经开始往外拐了,”冯重明往椅子里靠了靠,随意打趣了句,又问道:“这样上心,朕的狸娘这是看上了哪家的公子?”
冯妙瑜如实答了,冯重明和刘公公对视一眼,两人均是一头雾水,尤其是刘公公。那些画像都是他挑选了送去长公主府的,他想了半天都不知道这个谢随何许人也,像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突然就得了长公主欢心……这也不怪他们,毕竟当年谢随才中了状元,半只脚还没踏入官场呢,不记得很正常。
世上才华横溢的少年郎君并不多,但至少盛京从来不缺这样的人。
冯妙瑜只能瞅着冯重明脸色,小心道:“父皇不记得他,但他祖父您也许还有印象,他的祖父讳玄,曾官至御史大夫。”
她说到谢玄,冯重明倒是慢慢想起来了。
当年一怒之下下令流放谢家,他其实后来想起来也有几分后悔,尤其是接任谢玄那位新御史大夫处处不及谢玄,不说书判上,就连皮相都没谢玄看着顺眼,只是狠话都说出去了,总不能收回来吧。
“是他呀。给个官职倒是小事,只是曾经谢家还不错,但朕说句实话,如今的他配你,远远不够。”冯重明道。
他是忌惮冯妙瑜和她背后的张家,没有哪个君主会喜欢被刀架在脖子上的感觉,却也没想过把她嫁给寒门——门当户对,落魄世家子,也就比寒门好那么一点点。
“请父皇成全,”冯妙瑜叩首恳求,初夏午后的阳光还没那么刺眼,柔和明净,她安静地看着冯重明,想了想,才又慢慢道:“女儿是真的,真的很喜欢他。”
她和冯重明一起时都是互演一出父慈子孝的烂俗戏码,但是唯有这次,这句话,她是真心的。
冯妙瑜都能想象出来张氏听到这件事时嘲讽着上扬的嘴角,和那声轻蔑至极的“蠢货”。她期待的婚事注定得不到张氏的祝福,那只有父皇一个人的认可也是好的。
冯重明想了很久。除刘公公外的内侍全都下去了,直到赤霞染红了楼下池水,两人才大致商定好了,总之是先给谢随一官半职,然后再下一道圣旨赐婚,至于婚礼怎么办,冯妙瑜是想一切从简,若按宫里礼仪一板一眼办一场下来,她没累死也得脱三层皮。
刘公公咧着嘴,嘴角笑意都快压不住了。他又端了新茶和点心上来,为保险起见,他还特地吩咐厨房提前备了几样冯妙瑜爱吃的菜,以免到时候皇帝要留公主用晚膳。驸马这事上他是没多少功劳,但喜事嘛,他们这些近身服侍的人总能沾到点好处的。
冯重明道:“九品,朕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太低了点。六品如何?”
除了觉得个九品芝麻官配公主实在不妥,更多是他心里那点愧疚,这是对当年谢家的补偿。
“他才入仕,一无功绩,二无荫庇,品级若是太高,只怕底下的人心里不服气,”冯妙瑜立刻道:“女儿听说这同样是九品官,这官和官之间的差距可大着呢。父皇与其给他个六品官职,倒不如在九品里给他挑个好去处,先历练一番再说。”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冯重明哪还能不明白冯妙瑜心里打什么算盘,他道:“那就给他个校书郎做做吧,他是曾经的状元郎出身,这个校书郎也当得。秘书省、集贤殿、司经局、弘文馆、崇文馆几处都有校书郎之职,朕想想……就安排他去秘书省好了。”
如今秘书省监王大人是清流派名臣,当年还和谢玄以异姓兄弟相称的,这样的安排是再照顾他不过了。
“谢谢父皇。”
冯妙瑜笑的开心,她正打算再说两句好话奉承一下父皇如何英明神武,不料一个内侍突然匆匆跑进来,一面跑,一面大叫道:“不好了,不好了,不好了……”
冯重明眉头跳动了一下,气得刘公公一拂尘甩在那慌慌张张的内侍脑门上。
“没眼色的东西,乱叫什么,不知道皇上正和公主说话吗,谁让你进来的?”
那个内侍喘了口气,满头大汗,道:“可是,这外头出事了,出大事了!”
冯妙瑜自知资质愚钝,提前做了不少功课,所以眼下倒还有余闲抬眼左右看看。
周围的人都盯着面前的彩笺,有的在嘴里无声的念叨着,有的提笔在纸上刷刷地打草稿,毕竟只是宴饮作乐,倒也不限韵,再没有比这更适合一展身手的时候了,席上好几位盛京久负盛名的才子才女都皱着眉头苦想,林修远垮着张脸一直在挠头,也不知道他写了什么东西出来,给他那位据说年轻时文武双全的父亲南安侯气得面容扭曲,要不是帝王还在上面坐着,只怕是要家法伺候了。倒也有未动笔的人,如身旁的赵氏,她在笑着鼓励女儿往下写……
那只用来计时的莲花木盏已经快漂到了一半处,时间不多了,冯妙瑜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提笔写起来。
等莲花木盏漂至岸边,内侍们依次收了彩笺,先挑了好的有趣儿的出来待帝王品评。
清风,碧荷,美景如斯。还有一个比狐狸还狡猾的刘公公在一旁使出浑身解数逗趣儿,这时候冯重明的心情也没那么坏了。他大手一挥,点了位老臣做了篇规中规矩的序出来,乐师奏起了羽调式的琴曲,内侍一首接着一首的念着众人的诗文,念到林修远那首时,连久经训练,素日不苟言笑的内侍都没忍住笑出了声。而林修远正大笑着和友人聊天,全然未注意到南安侯脸色比烧糊了的锅底还要黑。
总角年纪写出这样的诗文可谓童趣,可是弱冠年纪还写成这样,那只能说是讨打了。
冯妙瑜就有些同情地看了一眼殊不知大难将要临头的林修远。内侍又陆陆续续念了七八首诗,最后总算到了冯妙瑜的那首。
众人开始对冯妙瑜写的诗文没抱多少指望,毕竟她在盛京出名和才气全无关系,靠的是恶毒和骄淫。于是众人都扭头看着冯妙瑜,就连冯重明眼里都闪过一丝诧异,他慢慢说了三声好,指了冯妙瑜那首夺魁,又给众人赏赐了纸笔一类的小玩意儿,便摆驾离开,宴会还在继续,换了另一身行头的舞姬们再次登场。
这时候刘公公猫着腰走过来,笑道:“陛下在曲风阁等您,请吧。”
冯妙瑜点了点头,他们路过冯敬文旁边时,她听见冯敬文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对旁边的友人鄙夷道:“肯定是提前找人替写好的。她这人哪里有那个能耐——我再清楚不过了。”
这话显然是特地说给她听的。
都说血浓于水,可冯敬文对她的厌恶却不输盛京中任何一个人。
曲风池占地极广,这曲风阁还在另外一头。三层高的木制小阁,柳色纱帘,廊柱上雕刻了莲花卷云的纹样。冯妙瑜过去时冯重明正坐在三楼上喝茶醒酒,丝竹管弦之声远远飘来,一只小蜻蜓被风吹到了栏杆上,蓝色的,它剔透的翅膀颤抖了两下,又飞入楼下一片碧荷中。
她忽然就想起,多年前,她也曾见过这样的蓝蜻蜓。当年冷宫里相依为命的瞎眼嬷嬷抱着她,说看见蓝色蜻蜓会带来好运。那老嬷嬷说的似乎是对的,那之后没多久冯妙瑜就被接出了冷宫。可在她被接出冷宫前,那老嬷嬷就没了,她已经太老了,冬日梢头的枯枝一般,轻轻的就折断了。冯妙瑜上前行了礼。
“平日这些宴会,你是躲都躲不及的,今日怎么突然有了兴致。你是我大梁的长公主,想要什么你和下面的人说一声就是,指不定你的话比朕的话还管用,又何必这么拐弯抹角的呢。”冯重明冷漠道。
“父皇的赏赐和儿臣向别人要来的东西能一样吗,”冯妙瑜抿了抿嘴,还是勉强笑道:“儿臣听人说曲水宴上拔得头筹者能向父皇讨个彩头,父皇是圣贤之君,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您可不能反悔。”
冯重明淡淡笑了一声,没有喜悦,“奉承话、戴高帽,都省了吧,朕乏了。你说吧。”
“那我要说了,父皇可不能不答应啊。”冯妙瑜道。
“先说。”冯重明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冯重明心情明显不佳,眼下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冯妙瑜迟疑了一下,但这事情若是拖着,迟则生变,那还不知道得拖到什么时候去。
她深吸一口气,半跪下去,平日她对冯重明行的都是君臣的礼仪,如今这个却是子女对家中长辈执的礼。冯妙瑜道:“女儿想向您讨一套本朝九品文官的冠带。”
如果当年谢家没有出事,身言书判,以谢随的资质,大概率会官拜九品的校书郎。校书郎虽然听着只有九品,品阶并不高,却前途一片光明,本朝好几位官至宰辅的权臣都是从校书郎一职踏入官场,可谓是文官入仕的上上良选。
刘公公端了一碗醒酒汤上来,冯重明端起来喝了两口,闻言奇怪道:“你要那玩意做什么,难道你一个女子想要入朝为官?”
冯妙瑜摇头。
“借花献佛。”她顿了一下,道:“父皇还记得前面您提到驸马的事?女儿的驸马若是没个一官半职的,实在是……”
“区区一个九品而已,你这个长公主又何必来求我?九品,作为你的驸马,这个品级未免太低了些。”冯重明似笑非笑,还在试探。
“父皇,那能一样吗?他是女儿的夫君,若传出去他是靠着妻子才谋得了一桩差事,朝中那些文臣您是知道的,肚子里总共就那么三滴墨水,大半都拿去在背地里骂人,给人穿小鞋——您要他日后怎么在官场上混下去。”冯妙瑜就道。
“这还没嫁出去,胳膊肘就已经开始往外拐了,”冯重明往椅子里靠了靠,随意打趣了句,又问道:“这样上心,朕的狸娘这是看上了哪家的公子?”
冯妙瑜如实答了,冯重明和刘公公对视一眼,两人均是一头雾水,尤其是刘公公。那些画像都是他挑选了送去长公主府的,他想了半天都不知道这个谢随何许人也,像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突然就得了长公主欢心……这也不怪他们,毕竟当年谢随才中了状元,半只脚还没踏入官场呢,不记得很正常。
世上才华横溢的少年郎君并不多,但至少盛京从来不缺这样的人。
冯妙瑜只能瞅着冯重明脸色,小心道:“父皇不记得他,但他祖父您也许还有印象,他的祖父讳玄,曾官至御史大夫。”
她说到谢玄,冯重明倒是慢慢想起来了。
当年一怒之下下令流放谢家,他其实后来想起来也有几分后悔,尤其是接任谢玄那位新御史大夫处处不及谢玄,不说书判上,就连皮相都没谢玄看着顺眼,只是狠话都说出去了,总不能收回来吧。
“是他呀。给个官职倒是小事,只是曾经谢家还不错,但朕说句实话,如今的他配你,远远不够。”冯重明道。
他是忌惮冯妙瑜和她背后的张家,没有哪个君主会喜欢被刀架在脖子上的感觉,却也没想过把她嫁给寒门——门当户对,落魄世家子,也就比寒门好那么一点点。
“请父皇成全,”冯妙瑜叩首恳求,初夏午后的阳光还没那么刺眼,柔和明净,她安静地看着冯重明,想了想,才又慢慢道:“女儿是真的,真的很喜欢他。”
她和冯重明一起时都是互演一出父慈子孝的烂俗戏码,但是唯有这次,这句话,她是真心的。
冯妙瑜都能想象出来张氏听到这件事时嘲讽着上扬的嘴角,和那声轻蔑至极的“蠢货”。她期待的婚事注定得不到张氏的祝福,那只有父皇一个人的认可也是好的。
冯重明想了很久。除刘公公外的内侍全都下去了,直到赤霞染红了楼下池水,两人才大致商定好了,总之是先给谢随一官半职,然后再下一道圣旨赐婚,至于婚礼怎么办,冯妙瑜是想一切从简,若按宫里礼仪一板一眼办一场下来,她没累死也得脱三层皮。
刘公公咧着嘴,嘴角笑意都快压不住了。他又端了新茶和点心上来,为保险起见,他还特地吩咐厨房提前备了几样冯妙瑜爱吃的菜,以免到时候皇帝要留公主用晚膳。驸马这事上他是没多少功劳,但喜事嘛,他们这些近身服侍的人总能沾到点好处的。
冯重明道:“九品,朕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太低了点。六品如何?”
除了觉得个九品芝麻官配公主实在不妥,更多是他心里那点愧疚,这是对当年谢家的补偿。
“他才入仕,一无功绩,二无荫庇,品级若是太高,只怕底下的人心里不服气,”冯妙瑜立刻道:“女儿听说这同样是九品官,这官和官之间的差距可大着呢。父皇与其给他个六品官职,倒不如在九品里给他挑个好去处,先历练一番再说。”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冯重明哪还能不明白冯妙瑜心里打什么算盘,他道:“那就给他个校书郎做做吧,他是曾经的状元郎出身,这个校书郎也当得。秘书省、集贤殿、司经局、弘文馆、崇文馆几处都有校书郎之职,朕想想……就安排他去秘书省好了。”
如今秘书省监王大人是清流派名臣,当年还和谢玄以异姓兄弟相称的,这样的安排是再照顾他不过了。
“谢谢父皇。”
冯妙瑜笑的开心,她正打算再说两句好话奉承一下父皇如何英明神武,不料一个内侍突然匆匆跑进来,一面跑,一面大叫道:“不好了,不好了,不好了……”
冯重明眉头跳动了一下,气得刘公公一拂尘甩在那慌慌张张的内侍脑门上。
“没眼色的东西,乱叫什么,不知道皇上正和公主说话吗,谁让你进来的?”
那个内侍喘了口气,满头大汗,道:“可是,这外头出事了,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