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一片渗人的死寂。窃窃低语之声如薄雾般漫漫升起。
“两国交好多年,他们怎么会突然出兵,会不会是消息有误?我在灵州可置办了不少田宅呢。”
“我早就说那些未开化的蛮子不可信!狗改不了吃屎,他们连忠孝仁义四个字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当初就该打下去的!他们不认字,只认得拳头和刀剑!”
……
有人焦急,有人愤慨。席上数十张熟悉的面孔,各有盘算。
“送信的驿使人呢?把他带上来!”冯重明看过羽书,啪的一声,信纸拍在桌上。
“人脱力昏过去,眼下——”
“太医院的太医都是吃粮不管事的吗?叫太医来,把他给朕弄醒了!”
驿使很快被两位太医架着抬进殿中。是个稚气的少年,脸像花猫一样沾着泥污。帝王问他,却是一问三不知。
毕竟他只是个普通的士兵,连个伍长都不是,能获知的消息实在有限。他只知道三洲失陷,军情十万火急必须即刻送往盛京。
“可有永泰公主的消息?”冯妙瑜问。
永泰是冯妙瑶的封号。
驿使嗫嚅着,直到冯重明不耐烦了出言催促,他才开口。
“小人不清楚。只是那些蛮子出征前有祭旗的习俗,永泰公主——只怕凶多吉少。”
“祭旗?”有人疑惑。
“就是在出征前以活物祭神乞求庇佑,”驿使顿了顿,“那些蛮子,向来用活人祭旗。”
妙瑶没了?怎么可能?冯妙瑜眨了眨眼睛,冯敬文在一旁来来回回嘀咕着怎么会,不可能一类的话。她捏着扶手,这个时候她心里竟是波澜不惊,甚至是非常冷静的……也许她这个人骨子里还是冷血的吧。
席上一片纷乱。帝王脸色铁青,难看得能滴出水,生辰宴眼看是继续不下去了,不少人已识趣的准备起身告退。
冯重晟却猛地站起身,他轻轻睨了冯妙瑜一眼。
“那帮蛮子未免得寸进尺!他们不过是几个游牧部族组成的草戏班子,当年我大梁军队一路从长河打到了他们的回丘城下,要不是当年安王优柔寡断,说什么以和为贵,以德化人——这世上哪里还有什么蛮族?”
冯重晟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这些年来,我们向他们出口粮食布匹,传授技术,甚至还尚公主给他们的王,天恩浩荡,他们却恩将仇报,背信弃义!是可忍,孰不可忍!臣弟愿为皇兄分忧,亲自领兵前往西境,彻底铲平蛮族叛军,以扬国威!”①
既有了一个出头鸟,几位素日与冯重晟交好的几人也纷纷站出来加入了请战的行列。人还不少。
高台上,冯重明意味深长地望他一眼。
“今个只是家宴,何况天也晚了,这事等明日朝会再议。”
宴席早早散了。
榴红扶着冯妙瑜上了马车,又往她手里放了个汤婆子,水红提花缎套子,暖烘烘的。
“当真是人不可貌相,那位献亲王殿下瞧着白白胖胖,连路都走不稳的样子,没想到还有几分血气,敢上场杀敌。方才席上那么多人就他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奴婢真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不即刻答应他。”
榴红说着,攥着拳头对着空气呼呼挥舞两下。
“那个安王殿下也是,当年要是继续打下去灭了蛮族,不是就没有今天这事情了!”
“天大的好事,他当然第一个站出来了。”冯妙瑜摸摸汤婆子上绒绒的料子,“领兵前往西境?他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更别说上马拿刀了,谁敢让他一个亲王上前线去,这不是添乱吗。他不过挂个名换个地方喝酒作乐而已。反正打赢了是他的功劳,打输了也有他的一份苦劳——班师回朝,到时候他是大功臣,谁还敢拿一个小官员的死和他过不去?”
“何况,蛮族哪里是那样好打的。蛮地荒凉广袤,光是大军进入蛮地后每日的粮草军费补给都是天文数字,更别说其他的支出。那些蛮族人全民皆兵,除了正直壮年的男女,就是五岁孩童都能上马充当斥候,布置陷阱。当年我们看似赢了,实则付出了远比蛮族人惨重十倍百倍的代价。三年战乱,人员伤亡不计其数,国库亏空,良田荒废……最后我们得到的只有数百亩无法耕种的不毛之地,蛮族人游牧为生,居无定所,几百亩荒地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继续打下去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这样说来,献亲王殿下要是掌兵打了胜仗回来,那岂不是对公主您很不利?”榴红问。
“何止是我。那些上奏要求严惩他的寒门官员和士子。他是一个都不会放过的。”
天色暗淡下来。明天就是立冬,不少人家已经提前在门口挂上了祈福的灯笼,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蛮族叛乱之事很快会从太极宫传到大小官员耳朵里。今天晚上注定是个不眠之夜,至于明天一早的朝会,恐怕会比年前的东西两市还要热闹吧。冯妙瑜想,最要紧的是父皇的态度……不过那些寒门官员也不傻,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献亲王得势再起,但仅凭他们势单力薄,她这边也得早做些准备才是。
“拿我的令牌,即刻请颜先生来府里一趟。”
冯妙瑜探身掀帘吩咐侍卫,这次除颜先生外,她还叫上了另外几位幕僚和探子。
几个侍卫抱拳领命下去了。
冯妙瑜才刚刚坐回原位,外面忽然传来尖叫声。有人在长街上纵马飞驰——
几名骑手从街道拐角处直直冲向她们的马车。驾车的马夫吓得猛拉缰绳,冯妙瑜身子霎时向前冲,一下子撞到桌案边角上,她疼的倒吸了口凉气,手下意识地捂住绞痛的腹部。
“哪有这样骑马的,你们不要命了!” 马夫吼道。
驾马拦车的是几个纤弱漂亮的少年。他们挑衅似的冲车夫抛了个眼神,他们身后,一辆马车在一众侍卫簇拥下慢慢溜过来。
是献亲王的车驾。
“哎呀,公主的车驾怎么在此?也不多点几盏灯,我们几个都没看到您的车驾,差点就撞上了,好险啊。”为首的少年笑嘻嘻地说。
车夫把牙齿咬的咯咯作响,睁眼说瞎话,什么没看到!那几个人分明就是看准了故意冲上来的!
冯重晟也从车内探了头出来。
“这不是我侄女的马车嘛,走夜路本就危险,怎么还这样不当心?”冯重晟笑道:“既然你都停下来了,不介意让个路,让我的马车先走吧?”
小腹处一阵一阵的疼,冯妙瑜强忍着痛意平静回道:“多谢皇叔关怀……”她又吩咐车夫,“让皇叔的马车先走。”
“公主您没事吧?”
痛感好像没那么强烈了,冯妙瑜摇摇头,“没事,只是稍微磕到了一下。”
长公主府门口也早早挂上了各色灯笼,青的蓝色红的,灯笼底下坠着同色流苏,漂亮极了。
冯妙瑜前脚刚刚回府,颜先生几人后脚就匆匆赶来,冯妙瑜连坐下来更衣的时间都没有,几人一直商讨到快二更天才结束。
颜先生和冯妙瑜手下的探子查到的消息,加上前些日子有人匿名送来一封写着知情人姓名的信,冯重晟杀害寒门官员一案已是板上钉钉,铁证如山,是如何也抵赖不得的。
送走了颜先生几人,冯妙瑜又叫探子进来。
“你下去想办法打听永泰公主的下落。然后今晚务必要把这个亲手交给侍御史李大人,请他在明天在早朝时上奏此事……”冯妙瑜吩咐着,却迟疑了。
铁证如山不假,可若父皇执意要庇护献亲王怎么办。毕竟父皇从一开始就打算私下了结,保全献亲王的。父皇若是不想相信,就是再多的证据也不过废纸一摞。
“公主?”探子见冯妙瑜迟迟不语,不由得出言道。
“没事。你下去办吧。” 冯妙瑜长吁一口气。
事到如今,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探子也离开后,她一个人在花厅坐了好一会才起身。从花厅到正房并不远,一路上月色皎洁,夜风冷的彻骨,冬天就要来了。
正房临窗的小机上放着绣棚,蓝底上狮子戏绣球的花样已经绣完了大半,针脚细密扎实。冯妙瑜鼻子突然一酸。分明方才听到妙瑶可能已经遭遇不测的消息时还没有什么感觉的,这时候心里却一下子难受的要命,揪心的疼。她连忙挪开眼。不敢再看。
凶多吉少,那也只是一种可能。妙瑶不见得出事了。她是大梁的公主,但也是蛮族王妃,还刚刚诞下了孩子,蛮族就算对大梁不满出兵也不一定杀她啊……也许这个时候的妙瑶正抱着小外甥,哄他睡觉呢。她在心里安慰自己说。
“姑爷还没有回来吗?那给姑爷留盏灯,”冯妙瑜说,她累极,也懒得再去洗漱更衣,只简单漱了个口,“明天一早,天亮就叫我起来。”
她合衣便睡下了。
虽睡着了,却睡得很不踏实。夜半迷迷糊糊又翻身醒来,只觉得腿上湿湿黏黏的,伸手一探,幔帐内黑魆魆又瞧不大清楚。
这个年纪,总不可能孩子一样溺床吧?
正巧这时候守夜的翠珠进来挑灯翻炭,火烛的光照亮了青幽幽的幔帐,也照亮了冯妙瑜的手。
红的。
冯妙瑜翻开被褥,底下的单褥湿淋淋已经瞧不出浅黄的底色,大片大片暗红,全是血。
“奴婢去叫太医来!”
翠珠手里的火烛晃了一下,却被冯妙瑜哆嗦着一把抓住手腕,“不,不能叫。”
翠珠手腕上留下一圈红色掌印,这时候痛觉也苏醒过来,冯妙瑜疼的厉害,但脑子还是清楚的。
叫了太医冯重晟那边必然能得到消息,如今正是两边相争的要紧关头,她不能出问题,就算真的出了问题也绝对不能传出去让人知道。
“叫陈嬷嬷来就行了,她是医女,再煮点姜糖水,我估计就是月事,比往常多些罢了,不要紧的……”
“两国交好多年,他们怎么会突然出兵,会不会是消息有误?我在灵州可置办了不少田宅呢。”
“我早就说那些未开化的蛮子不可信!狗改不了吃屎,他们连忠孝仁义四个字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当初就该打下去的!他们不认字,只认得拳头和刀剑!”
……
有人焦急,有人愤慨。席上数十张熟悉的面孔,各有盘算。
“送信的驿使人呢?把他带上来!”冯重明看过羽书,啪的一声,信纸拍在桌上。
“人脱力昏过去,眼下——”
“太医院的太医都是吃粮不管事的吗?叫太医来,把他给朕弄醒了!”
驿使很快被两位太医架着抬进殿中。是个稚气的少年,脸像花猫一样沾着泥污。帝王问他,却是一问三不知。
毕竟他只是个普通的士兵,连个伍长都不是,能获知的消息实在有限。他只知道三洲失陷,军情十万火急必须即刻送往盛京。
“可有永泰公主的消息?”冯妙瑜问。
永泰是冯妙瑶的封号。
驿使嗫嚅着,直到冯重明不耐烦了出言催促,他才开口。
“小人不清楚。只是那些蛮子出征前有祭旗的习俗,永泰公主——只怕凶多吉少。”
“祭旗?”有人疑惑。
“就是在出征前以活物祭神乞求庇佑,”驿使顿了顿,“那些蛮子,向来用活人祭旗。”
妙瑶没了?怎么可能?冯妙瑜眨了眨眼睛,冯敬文在一旁来来回回嘀咕着怎么会,不可能一类的话。她捏着扶手,这个时候她心里竟是波澜不惊,甚至是非常冷静的……也许她这个人骨子里还是冷血的吧。
席上一片纷乱。帝王脸色铁青,难看得能滴出水,生辰宴眼看是继续不下去了,不少人已识趣的准备起身告退。
冯重晟却猛地站起身,他轻轻睨了冯妙瑜一眼。
“那帮蛮子未免得寸进尺!他们不过是几个游牧部族组成的草戏班子,当年我大梁军队一路从长河打到了他们的回丘城下,要不是当年安王优柔寡断,说什么以和为贵,以德化人——这世上哪里还有什么蛮族?”
冯重晟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这些年来,我们向他们出口粮食布匹,传授技术,甚至还尚公主给他们的王,天恩浩荡,他们却恩将仇报,背信弃义!是可忍,孰不可忍!臣弟愿为皇兄分忧,亲自领兵前往西境,彻底铲平蛮族叛军,以扬国威!”①
既有了一个出头鸟,几位素日与冯重晟交好的几人也纷纷站出来加入了请战的行列。人还不少。
高台上,冯重明意味深长地望他一眼。
“今个只是家宴,何况天也晚了,这事等明日朝会再议。”
宴席早早散了。
榴红扶着冯妙瑜上了马车,又往她手里放了个汤婆子,水红提花缎套子,暖烘烘的。
“当真是人不可貌相,那位献亲王殿下瞧着白白胖胖,连路都走不稳的样子,没想到还有几分血气,敢上场杀敌。方才席上那么多人就他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奴婢真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不即刻答应他。”
榴红说着,攥着拳头对着空气呼呼挥舞两下。
“那个安王殿下也是,当年要是继续打下去灭了蛮族,不是就没有今天这事情了!”
“天大的好事,他当然第一个站出来了。”冯妙瑜摸摸汤婆子上绒绒的料子,“领兵前往西境?他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更别说上马拿刀了,谁敢让他一个亲王上前线去,这不是添乱吗。他不过挂个名换个地方喝酒作乐而已。反正打赢了是他的功劳,打输了也有他的一份苦劳——班师回朝,到时候他是大功臣,谁还敢拿一个小官员的死和他过不去?”
“何况,蛮族哪里是那样好打的。蛮地荒凉广袤,光是大军进入蛮地后每日的粮草军费补给都是天文数字,更别说其他的支出。那些蛮族人全民皆兵,除了正直壮年的男女,就是五岁孩童都能上马充当斥候,布置陷阱。当年我们看似赢了,实则付出了远比蛮族人惨重十倍百倍的代价。三年战乱,人员伤亡不计其数,国库亏空,良田荒废……最后我们得到的只有数百亩无法耕种的不毛之地,蛮族人游牧为生,居无定所,几百亩荒地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继续打下去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这样说来,献亲王殿下要是掌兵打了胜仗回来,那岂不是对公主您很不利?”榴红问。
“何止是我。那些上奏要求严惩他的寒门官员和士子。他是一个都不会放过的。”
天色暗淡下来。明天就是立冬,不少人家已经提前在门口挂上了祈福的灯笼,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蛮族叛乱之事很快会从太极宫传到大小官员耳朵里。今天晚上注定是个不眠之夜,至于明天一早的朝会,恐怕会比年前的东西两市还要热闹吧。冯妙瑜想,最要紧的是父皇的态度……不过那些寒门官员也不傻,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献亲王得势再起,但仅凭他们势单力薄,她这边也得早做些准备才是。
“拿我的令牌,即刻请颜先生来府里一趟。”
冯妙瑜探身掀帘吩咐侍卫,这次除颜先生外,她还叫上了另外几位幕僚和探子。
几个侍卫抱拳领命下去了。
冯妙瑜才刚刚坐回原位,外面忽然传来尖叫声。有人在长街上纵马飞驰——
几名骑手从街道拐角处直直冲向她们的马车。驾车的马夫吓得猛拉缰绳,冯妙瑜身子霎时向前冲,一下子撞到桌案边角上,她疼的倒吸了口凉气,手下意识地捂住绞痛的腹部。
“哪有这样骑马的,你们不要命了!” 马夫吼道。
驾马拦车的是几个纤弱漂亮的少年。他们挑衅似的冲车夫抛了个眼神,他们身后,一辆马车在一众侍卫簇拥下慢慢溜过来。
是献亲王的车驾。
“哎呀,公主的车驾怎么在此?也不多点几盏灯,我们几个都没看到您的车驾,差点就撞上了,好险啊。”为首的少年笑嘻嘻地说。
车夫把牙齿咬的咯咯作响,睁眼说瞎话,什么没看到!那几个人分明就是看准了故意冲上来的!
冯重晟也从车内探了头出来。
“这不是我侄女的马车嘛,走夜路本就危险,怎么还这样不当心?”冯重晟笑道:“既然你都停下来了,不介意让个路,让我的马车先走吧?”
小腹处一阵一阵的疼,冯妙瑜强忍着痛意平静回道:“多谢皇叔关怀……”她又吩咐车夫,“让皇叔的马车先走。”
“公主您没事吧?”
痛感好像没那么强烈了,冯妙瑜摇摇头,“没事,只是稍微磕到了一下。”
长公主府门口也早早挂上了各色灯笼,青的蓝色红的,灯笼底下坠着同色流苏,漂亮极了。
冯妙瑜前脚刚刚回府,颜先生几人后脚就匆匆赶来,冯妙瑜连坐下来更衣的时间都没有,几人一直商讨到快二更天才结束。
颜先生和冯妙瑜手下的探子查到的消息,加上前些日子有人匿名送来一封写着知情人姓名的信,冯重晟杀害寒门官员一案已是板上钉钉,铁证如山,是如何也抵赖不得的。
送走了颜先生几人,冯妙瑜又叫探子进来。
“你下去想办法打听永泰公主的下落。然后今晚务必要把这个亲手交给侍御史李大人,请他在明天在早朝时上奏此事……”冯妙瑜吩咐着,却迟疑了。
铁证如山不假,可若父皇执意要庇护献亲王怎么办。毕竟父皇从一开始就打算私下了结,保全献亲王的。父皇若是不想相信,就是再多的证据也不过废纸一摞。
“公主?”探子见冯妙瑜迟迟不语,不由得出言道。
“没事。你下去办吧。” 冯妙瑜长吁一口气。
事到如今,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探子也离开后,她一个人在花厅坐了好一会才起身。从花厅到正房并不远,一路上月色皎洁,夜风冷的彻骨,冬天就要来了。
正房临窗的小机上放着绣棚,蓝底上狮子戏绣球的花样已经绣完了大半,针脚细密扎实。冯妙瑜鼻子突然一酸。分明方才听到妙瑶可能已经遭遇不测的消息时还没有什么感觉的,这时候心里却一下子难受的要命,揪心的疼。她连忙挪开眼。不敢再看。
凶多吉少,那也只是一种可能。妙瑶不见得出事了。她是大梁的公主,但也是蛮族王妃,还刚刚诞下了孩子,蛮族就算对大梁不满出兵也不一定杀她啊……也许这个时候的妙瑶正抱着小外甥,哄他睡觉呢。她在心里安慰自己说。
“姑爷还没有回来吗?那给姑爷留盏灯,”冯妙瑜说,她累极,也懒得再去洗漱更衣,只简单漱了个口,“明天一早,天亮就叫我起来。”
她合衣便睡下了。
虽睡着了,却睡得很不踏实。夜半迷迷糊糊又翻身醒来,只觉得腿上湿湿黏黏的,伸手一探,幔帐内黑魆魆又瞧不大清楚。
这个年纪,总不可能孩子一样溺床吧?
正巧这时候守夜的翠珠进来挑灯翻炭,火烛的光照亮了青幽幽的幔帐,也照亮了冯妙瑜的手。
红的。
冯妙瑜翻开被褥,底下的单褥湿淋淋已经瞧不出浅黄的底色,大片大片暗红,全是血。
“奴婢去叫太医来!”
翠珠手里的火烛晃了一下,却被冯妙瑜哆嗦着一把抓住手腕,“不,不能叫。”
翠珠手腕上留下一圈红色掌印,这时候痛觉也苏醒过来,冯妙瑜疼的厉害,但脑子还是清楚的。
叫了太医冯重晟那边必然能得到消息,如今正是两边相争的要紧关头,她不能出问题,就算真的出了问题也绝对不能传出去让人知道。
“叫陈嬷嬷来就行了,她是医女,再煮点姜糖水,我估计就是月事,比往常多些罢了,不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