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随回府已过夜半,一切尘埃落定,冯妙瑜睡下了,长公主府内仍然灯火通明,风中犹带铁锈般的血腥气味,侍女们来来回回,捧着盆子或者染红的被褥棉布从他身边沉默穿过。
谢随一人夹在川流的人群之间,茫然且不知所措。
这是出什么事了?
于后墙头送走了朱太医,陈嬷嬷还没回去睡,她转头回来就看见谢随站在门口,气不打一处来。这两个人也是心大,竟然连有了孩子都不知道……她是想两个一块骂个狗血淋头的,只是一个刚刚在鬼门关上晃悠一圈好不容易回来,骂不得,她便将满腔怒火全数倾泻在另一个身上。
“姑爷酒喝好了,可算是找到回家的路了?您这么大的人,怎么连个事情的轻重缓急都分不清楚?”
被陈嬷嬷劈头盖脸指着一通骂,谢随好半天才回过神。
“孩子?”
茫然不解再到惊骇,心里的感觉五味杂陈谢随自己也说不清楚。他没有任何准备。没想过两人会有孩子,更没有想到还来不及因为初为人父而欢喜便失去了它,他头晕目眩似的捂着额头踉跄后退半步,恐惧如同东风席卷落叶般铺天盖地从四面八方圈着他,在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是他杀了这个孩子 。
分明已经决定了要好好待她,可他都做了些什么?但事已至此,再想这些毫无意义,他跌跌撞撞三步并做两步往屋里走去。
“妙瑜呢?”
“公主已经睡下了。姑爷打算就这样进去?”
陈嬷嬷拦住他,又是一通骂。谢随这才想起自己一身酒气,该洗漱换一身衣裳。
价值不菲的银骨炭,屋内烧着足足三盆,温暖如春。寝具等皆已换了干净的,血腥气还没有散去,陈嬷嬷怕冯妙瑜见风受凉,不敢叫侍女们开窗通风换气,只能放些瓜果熏香先盖盖味儿。
谢随轻手轻脚进屋坐在了榻边,伸手,犹豫许久,他几乎有些不敢抬手撩开榻边的帘帐。
冯妙瑜就躺在里面,头发披散在枕间,安静,苍白,连呼吸都那样微弱,淡得好像下一秒就会突然消失不见。谢随把颤抖着将手指放在她鼻子底下,呼吸轻得几乎感觉不到。分明才过去不到一天,早上她还笑盈盈的和他说话,眼角眉梢艳若春月盛放的牡丹,此时却像干枯了一般。简直像是两个不同的人。
凡夫俗子,终有一死。她会生病,会死。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
屋里烧着炭,她身上还盖着厚厚的被子,她却很冷的样子,蹙着眉,连嘴唇都是青白的,他伸手想向以往一样抱着她,又怕弄醒或是弄疼她,只好轻轻覆上她放在被子上的手,纤细冰冷,像握着一块冰。
心里更难受了。
难受地快要喘不过气来。
愧疚自责,还有一种恐惧感在心底嘶嘶滋生。
谢随静静望着她。
如果有一天,她知道了一切会怎么样……她会不会像那天说的那样永远都不会原谅他了?
想着,谢随自顾自地摇了摇头。
不会的,一定不会的,怎么会呢——毕竟她是个心软又好脾气的姑娘,那天也许只是随口那么一说而已,原谅不原谅的,不让她知道那些事情不就好了?
谢随握紧了她的手。
冬月里的太阳像身患重病之人,惨白的光奄奄一息从窗格里垂落到屋子里。冯妙瑜一睁开眼就看到了谢随。
他没上床,就这样衣不解带地趴在塌边上蜷缩着凑合了一宿,眼下带着层薄翳的乌青色,冯妙瑜不过轻轻抽了下手,他便惊醒过来。
阳光下她的脸看起来更苍白,透着光,他有些复杂地说:“你……醒了?可还有哪里不舒服的,我去叫陈嬷嬷过来……”
话到一半,却没了下文。
大颗眼泪从她的眼角滑下,在枕头上烫了一汪深烟色的破洞。她没想要哭,但这不是她能控制得了的,直到这时候她才有了实感。失子之痛,对他的怨恨,那些纷乱而又说不清道不明滚烫的感情,随着冷冰冰的眼泪落地生根,耳边隐约有个稚嫩的声音不断质问她,又嘤嘤呀呀地说好疼,好难受,为什么不要他?他等了好久才等到她做他的娘亲……
“对不起,”她就对那个小小的声音说,“都是我不好,如果我能早一点发现,早一点注意到就不会这样了。”
冯妙瑜无意的呢喃却像刀子一样扎在谢随的心上,他低头去亲她的手背和脸颊,好像这样就能减轻她内心的苦痛一般,“这不是你的错……”
是他的错。
但是他不敢说。她知道了是不是就会不要他了?
冯妙瑜垂眸看着谢随,蜻蜓点水般的吻在肌肤上激起一转转涟漪,她心里却觉得十分厌恶。
这双手,这个人,昨晚是否也似这般在另一个女子的石榴裙下俯首称臣?简直令人作呕,厌恶到可悲——可悲厌恶于自己即使如此,竟仍然对这个人,对这点可怜的温暖抱有爱慕和依恋。
“大人,”外面有人叫道,大概是他的随从,“有位姓夏的公子一直在您的书房里等您,说是有急事找您,您看?”
谢随一怔。
姓夏的公子?
夏宵?
以夏宵的谨慎,若不是紧急时刻他是绝不会冒着暴露的风险跑到长公主府找他。可这个时候他怎么能丢下冯妙瑜不管?
“我没事。你去忙吧。”
力气不大,冯妙瑜推开了谢随。
谢随没有动,冯妙瑜再次强调,“你去忙就是。”
“我今天告了假,过会我们一起用早膳?”谢随就说。
冯妙瑜点了点头,挺无所谓的。这是心虚补偿她来了?挺好,但没必要。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书房。
夏宵心急如焚,像只玩自己尾巴的猫儿一样背着手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影子长长短短,总算等到谢随。
“你来做什么?”谢随问。
“出事了呀,”夏宵鬼头鬼脑关上门窗,“我们和蛮族那边的联络断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谢随说。
两边隔着数千里的距离,联系时有时断也是正常的。谢随坐下才端起茶盏,就听夏宵继续道:“是真的断了!”
“昨晚我才收到我们的人来信,蛮族内乱,巫阳的万俟一族死伤惨重,王死了,万俟闻和他妹妹万俟满下落不明——”
“目前蛮族掌权的是主战的青跶部,他们的人已经一路打到了灵州,我们在西境的人马伤亡不小。大人也很着急,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茶盏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谢随出去后,陈嬷嬷先来看过了冯妙瑜,女子落胎不是小事,得好生调养才能不落下病根。陈嬷嬷指挥着几个小丫头抬了小机进来,保险起见,这头几日冯妙瑜都不能下床活动。小丫头们端来早膳,早膳是朱太医特地吩咐的,都是清淡又滋补的食物。冯妙瑜想起谢随说要一起吃,就叫她们先等等。
几个小丫头退下去,翠珠也准备跟着下去,冯妙瑜叫住她。
“翠珠,你先别慌走。去我书房里,把右手边抽屉里最上面那卷卷宗拿过来,再把炭盆子端到床边。”冯妙瑜说,她脸上没什么表情。
翠珠如常点头应诺。
送走夏宵,谢随转头往屋里面走。屋里只有冯妙瑜和翠珠两人,也不知道她们说了什么,翠珠正跪在地上哭,上气不接下气的。
“奴婢是无奈,张家那张久闵是什么样的人公主您也是知道的,那日他带人把奴婢堵在巷子里,拿奴婢以前那些事情威胁奴婢,奴婢不得不从——他问的是您那日和颜先生商议的内容,奴婢发誓,奴婢没全说只说了一小半与他!”
“你下去收拾东西吧。这么多年主仆一场,我也不至于太绝情,”冯妙瑜说着将手里的卷宗丢进炭火盆里,火苗狰狞扑上去,霎时就烧焦了一大片,这时候她看见谢随进来,也不多言,“这东西就当没有过,日后你也许能找个比我这里更好的差事。我言尽于此,你下去吧。”
翠珠暗地做的那些事情谢随知道一二,他瞟一眼眼圈通红的翠珠,装作不明所以的样子。
“这是怎么了?”谢随问。
“翠珠今后便不在这里做事了。”冯妙瑜平静答。
“翠珠?”谢随刻意顿了下,好像在思考这个人是谁,“我记得她的,蛮能干的。好端端的怎么叫她走,留着用不好吗?”
“你倒是头一回过问府里这些杂事。”冯妙瑜说。
翠珠抬手抹了把眼泪,不论目的,谢随是帮她说话,但他到底不了解公主,冯妙瑜若真下了决心没有人能劝动她,冯妙瑜曾说再给她最后一次机会,那就真的只是最后一次机会。无可挽回。她冲冯妙瑜磕了三个头,算是告别。
早膳后冯妙瑜要处理公事不要谢随陪,谢随一个人在书房里待了会,烦心事太多,又踱步走到院子里,翠珠正在一颗老石榴树下站着发呆,见是他,不咸不淡打了招呼。
“公主那边,我会找机会替你再多说两句的。”谢随说。
毕竟能贴身服侍冯妙瑜的人没几个,阿玉和榴红,想再收买一个谈何容易。
“多谢好意,”翠珠缩肩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但不必了。你根本不了解公主。她说出来的话是泼出来的水,不会收回去的。”
“也许……”
“谢大人。”翠珠冷冷打断他,表情是嘲讽的,“您与其在这里猫哭耗子,倒不如多担心担心您自己——”
“奴婢犯了错,一而再辜负公主信任被撵出去,没什么,我做了,我认。可您呢?”
“您在做什么奴婢不清楚,奴婢只知道您在做的事情恐怕要比奴婢做的这些事情过分千倍万倍,她那么相信您,奴婢在她身边七年从未见过她那样相信过一个人,”她笑了笑,擦肩从谢随身边走过回耳房去收拾东西,“我的下场如此,您的下场只会更糟糕吧。”
谢随下意识想反驳,张张嘴,却半个字也没说出来。
谢随一人夹在川流的人群之间,茫然且不知所措。
这是出什么事了?
于后墙头送走了朱太医,陈嬷嬷还没回去睡,她转头回来就看见谢随站在门口,气不打一处来。这两个人也是心大,竟然连有了孩子都不知道……她是想两个一块骂个狗血淋头的,只是一个刚刚在鬼门关上晃悠一圈好不容易回来,骂不得,她便将满腔怒火全数倾泻在另一个身上。
“姑爷酒喝好了,可算是找到回家的路了?您这么大的人,怎么连个事情的轻重缓急都分不清楚?”
被陈嬷嬷劈头盖脸指着一通骂,谢随好半天才回过神。
“孩子?”
茫然不解再到惊骇,心里的感觉五味杂陈谢随自己也说不清楚。他没有任何准备。没想过两人会有孩子,更没有想到还来不及因为初为人父而欢喜便失去了它,他头晕目眩似的捂着额头踉跄后退半步,恐惧如同东风席卷落叶般铺天盖地从四面八方圈着他,在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是他杀了这个孩子 。
分明已经决定了要好好待她,可他都做了些什么?但事已至此,再想这些毫无意义,他跌跌撞撞三步并做两步往屋里走去。
“妙瑜呢?”
“公主已经睡下了。姑爷打算就这样进去?”
陈嬷嬷拦住他,又是一通骂。谢随这才想起自己一身酒气,该洗漱换一身衣裳。
价值不菲的银骨炭,屋内烧着足足三盆,温暖如春。寝具等皆已换了干净的,血腥气还没有散去,陈嬷嬷怕冯妙瑜见风受凉,不敢叫侍女们开窗通风换气,只能放些瓜果熏香先盖盖味儿。
谢随轻手轻脚进屋坐在了榻边,伸手,犹豫许久,他几乎有些不敢抬手撩开榻边的帘帐。
冯妙瑜就躺在里面,头发披散在枕间,安静,苍白,连呼吸都那样微弱,淡得好像下一秒就会突然消失不见。谢随把颤抖着将手指放在她鼻子底下,呼吸轻得几乎感觉不到。分明才过去不到一天,早上她还笑盈盈的和他说话,眼角眉梢艳若春月盛放的牡丹,此时却像干枯了一般。简直像是两个不同的人。
凡夫俗子,终有一死。她会生病,会死。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
屋里烧着炭,她身上还盖着厚厚的被子,她却很冷的样子,蹙着眉,连嘴唇都是青白的,他伸手想向以往一样抱着她,又怕弄醒或是弄疼她,只好轻轻覆上她放在被子上的手,纤细冰冷,像握着一块冰。
心里更难受了。
难受地快要喘不过气来。
愧疚自责,还有一种恐惧感在心底嘶嘶滋生。
谢随静静望着她。
如果有一天,她知道了一切会怎么样……她会不会像那天说的那样永远都不会原谅他了?
想着,谢随自顾自地摇了摇头。
不会的,一定不会的,怎么会呢——毕竟她是个心软又好脾气的姑娘,那天也许只是随口那么一说而已,原谅不原谅的,不让她知道那些事情不就好了?
谢随握紧了她的手。
冬月里的太阳像身患重病之人,惨白的光奄奄一息从窗格里垂落到屋子里。冯妙瑜一睁开眼就看到了谢随。
他没上床,就这样衣不解带地趴在塌边上蜷缩着凑合了一宿,眼下带着层薄翳的乌青色,冯妙瑜不过轻轻抽了下手,他便惊醒过来。
阳光下她的脸看起来更苍白,透着光,他有些复杂地说:“你……醒了?可还有哪里不舒服的,我去叫陈嬷嬷过来……”
话到一半,却没了下文。
大颗眼泪从她的眼角滑下,在枕头上烫了一汪深烟色的破洞。她没想要哭,但这不是她能控制得了的,直到这时候她才有了实感。失子之痛,对他的怨恨,那些纷乱而又说不清道不明滚烫的感情,随着冷冰冰的眼泪落地生根,耳边隐约有个稚嫩的声音不断质问她,又嘤嘤呀呀地说好疼,好难受,为什么不要他?他等了好久才等到她做他的娘亲……
“对不起,”她就对那个小小的声音说,“都是我不好,如果我能早一点发现,早一点注意到就不会这样了。”
冯妙瑜无意的呢喃却像刀子一样扎在谢随的心上,他低头去亲她的手背和脸颊,好像这样就能减轻她内心的苦痛一般,“这不是你的错……”
是他的错。
但是他不敢说。她知道了是不是就会不要他了?
冯妙瑜垂眸看着谢随,蜻蜓点水般的吻在肌肤上激起一转转涟漪,她心里却觉得十分厌恶。
这双手,这个人,昨晚是否也似这般在另一个女子的石榴裙下俯首称臣?简直令人作呕,厌恶到可悲——可悲厌恶于自己即使如此,竟仍然对这个人,对这点可怜的温暖抱有爱慕和依恋。
“大人,”外面有人叫道,大概是他的随从,“有位姓夏的公子一直在您的书房里等您,说是有急事找您,您看?”
谢随一怔。
姓夏的公子?
夏宵?
以夏宵的谨慎,若不是紧急时刻他是绝不会冒着暴露的风险跑到长公主府找他。可这个时候他怎么能丢下冯妙瑜不管?
“我没事。你去忙吧。”
力气不大,冯妙瑜推开了谢随。
谢随没有动,冯妙瑜再次强调,“你去忙就是。”
“我今天告了假,过会我们一起用早膳?”谢随就说。
冯妙瑜点了点头,挺无所谓的。这是心虚补偿她来了?挺好,但没必要。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书房。
夏宵心急如焚,像只玩自己尾巴的猫儿一样背着手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影子长长短短,总算等到谢随。
“你来做什么?”谢随问。
“出事了呀,”夏宵鬼头鬼脑关上门窗,“我们和蛮族那边的联络断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谢随说。
两边隔着数千里的距离,联系时有时断也是正常的。谢随坐下才端起茶盏,就听夏宵继续道:“是真的断了!”
“昨晚我才收到我们的人来信,蛮族内乱,巫阳的万俟一族死伤惨重,王死了,万俟闻和他妹妹万俟满下落不明——”
“目前蛮族掌权的是主战的青跶部,他们的人已经一路打到了灵州,我们在西境的人马伤亡不小。大人也很着急,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茶盏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谢随出去后,陈嬷嬷先来看过了冯妙瑜,女子落胎不是小事,得好生调养才能不落下病根。陈嬷嬷指挥着几个小丫头抬了小机进来,保险起见,这头几日冯妙瑜都不能下床活动。小丫头们端来早膳,早膳是朱太医特地吩咐的,都是清淡又滋补的食物。冯妙瑜想起谢随说要一起吃,就叫她们先等等。
几个小丫头退下去,翠珠也准备跟着下去,冯妙瑜叫住她。
“翠珠,你先别慌走。去我书房里,把右手边抽屉里最上面那卷卷宗拿过来,再把炭盆子端到床边。”冯妙瑜说,她脸上没什么表情。
翠珠如常点头应诺。
送走夏宵,谢随转头往屋里面走。屋里只有冯妙瑜和翠珠两人,也不知道她们说了什么,翠珠正跪在地上哭,上气不接下气的。
“奴婢是无奈,张家那张久闵是什么样的人公主您也是知道的,那日他带人把奴婢堵在巷子里,拿奴婢以前那些事情威胁奴婢,奴婢不得不从——他问的是您那日和颜先生商议的内容,奴婢发誓,奴婢没全说只说了一小半与他!”
“你下去收拾东西吧。这么多年主仆一场,我也不至于太绝情,”冯妙瑜说着将手里的卷宗丢进炭火盆里,火苗狰狞扑上去,霎时就烧焦了一大片,这时候她看见谢随进来,也不多言,“这东西就当没有过,日后你也许能找个比我这里更好的差事。我言尽于此,你下去吧。”
翠珠暗地做的那些事情谢随知道一二,他瞟一眼眼圈通红的翠珠,装作不明所以的样子。
“这是怎么了?”谢随问。
“翠珠今后便不在这里做事了。”冯妙瑜平静答。
“翠珠?”谢随刻意顿了下,好像在思考这个人是谁,“我记得她的,蛮能干的。好端端的怎么叫她走,留着用不好吗?”
“你倒是头一回过问府里这些杂事。”冯妙瑜说。
翠珠抬手抹了把眼泪,不论目的,谢随是帮她说话,但他到底不了解公主,冯妙瑜若真下了决心没有人能劝动她,冯妙瑜曾说再给她最后一次机会,那就真的只是最后一次机会。无可挽回。她冲冯妙瑜磕了三个头,算是告别。
早膳后冯妙瑜要处理公事不要谢随陪,谢随一个人在书房里待了会,烦心事太多,又踱步走到院子里,翠珠正在一颗老石榴树下站着发呆,见是他,不咸不淡打了招呼。
“公主那边,我会找机会替你再多说两句的。”谢随说。
毕竟能贴身服侍冯妙瑜的人没几个,阿玉和榴红,想再收买一个谈何容易。
“多谢好意,”翠珠缩肩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但不必了。你根本不了解公主。她说出来的话是泼出来的水,不会收回去的。”
“也许……”
“谢大人。”翠珠冷冷打断他,表情是嘲讽的,“您与其在这里猫哭耗子,倒不如多担心担心您自己——”
“奴婢犯了错,一而再辜负公主信任被撵出去,没什么,我做了,我认。可您呢?”
“您在做什么奴婢不清楚,奴婢只知道您在做的事情恐怕要比奴婢做的这些事情过分千倍万倍,她那么相信您,奴婢在她身边七年从未见过她那样相信过一个人,”她笑了笑,擦肩从谢随身边走过回耳房去收拾东西,“我的下场如此,您的下场只会更糟糕吧。”
谢随下意识想反驳,张张嘴,却半个字也没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