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啊,这萝卜可真是太适合老人小孩吃了,哎哟,咬下去软绵多汁,没牙都能吃。”牛叔说完抹了下嘴巴,仿佛还在回味。
方大富在一旁接着道:“还有那口汤,啧啧,清甜得很,那味儿啊,比炖鸡汤还好喝。”
早上忙完田里的工作,大伙儿都爱聚在村尾的大树下一边唠嗑一边用午饭,听着牛叔和方大富你一句我一句的炫耀着,大家觉得手里有肉的饭菜都不香了。
宁氏和牛婶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两人在众人眼中得意洋洋的模样。
牛婶走过去轻轻拧了牛叔的耳朵,“一把年纪了,还欺负这些后生的。”
“我哪有欺负他们,是他们想知道,我才说的。”牛叔哼了一声,他是绝不会承认自己早早到这儿坐着,就是为了等大家到这儿吃饭的时候炫耀自己尝过萝卜。
宁氏小心翼翼地放下扁担,“圆宝今日把山上大部分的萝卜都收了,剩了一些留种,我煮了一些给大家尝尝鲜。”
釜中的萝卜汤按照圆宝的意思,除了萝卜和水什么都没放,主要是想让大家尝尝萝卜的原汁原味。
收获的萝卜只有六十多个,宁氏也舍不得多煮,按着村里人头数,约莫一人一小块切了煮汤,又切丝做了萝卜丝饼,争取一人一口煮萝卜一口萝卜饼。
仅是这样,也用十个萝卜了。
圆宝说这萝卜种得好的话个头会很大,一个萝卜就能吃两顿,不过宁氏觉得他们这地方应该是种不出来的,现在有孩子手臂大小已经很好了。
“来,一人一勺萝卜汤,再掰一口萝卜饼。”宁氏打开箩筐里面的釜,萝卜汤的香气清淡,可依旧让坐在地上用饭的大伙儿激动不已。
牛婶大声喊着,“一人一口啊,都别多拿。”
牛叔听了递过手去接了一小块饼子塞嘴里,立刻又把手中的碗递向宁氏。
“萝卜汤你没有,你昨日就尝过了。”牛婶拉开了他。
牛叔泄气地收回了碗,转头就见方大富咕噜噜地喝着萝卜汤,接连夹了一块萝卜塞进口中。
“他昨天不也尝过了吗,怎么他还能吃?”牛叔不瞒道。
牛婶哼了一声,“人家女儿种出来的萝卜,怎么不能吃了,有本事你别生三个小子,也生个这般本事的女儿来。”
“那不是你生的嘛?”
牛婶瞪眼,“难道不是你的种?”
这话牛叔可没得反驳,一口闷气堵在胸口,扭过头去看着自家三个小子笑呵呵地小口小口喝着萝卜汤,顿时更气了,“你三个臭小子也不知道孝顺下你爹。”
牛家三个儿子你眼看我眼,完全不知道他爹干嘛生气,可是爹生气了,那自然是要哄着的。
三人来不及细细品尝了,呼噜噜地快速把碗里的汤喝完,把里头的萝卜塞口中,站起来围着他爹捶肩捏膀,大郎嘴里的萝卜还在口中,含糊地说,“爹你是不是累了,快别站着了,坐下歇歇吧。”
牛叔看着那三个吃得干净的碗,郁闷得捶胸口。他心里头告诉自己,亲生的,不能骂,省得越骂越笨。
“公爹,我刚才吃得多,这萝卜汤吃不下了,给你吃吧。”大郎媳妇含笑上前,把手中的小半碗萝卜汤往牛叔手里的碗倒去。
“我也是。”
“还有我。”
三个儿媳贴心地都把汤给了牛叔,可把牛婶气得跳脚,“就没见过你这么厚脸皮的老头子,连媳妇一口吃的都要贪。”
牛叔也无措了,儿媳不同儿子,他拿儿子一口吃的没什么,拿媳妇一口吃的可就丢脸了,连忙举着手中的碗想要还回去,可三个媳妇都躲开了。
老头子捧着碗跺了跺脚,最后递给了牛婶,“我没那个意思,我不吃。”
“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贪嘴。”牛婶自然看出他的窘态,把碗接了过来,老夫老妻的,骂他是可以,可也不能光看着他丢了名声。
萝卜在村里头获得一致好评,在外头必然也是好卖的。
陈大人看到萝卜先是惊讶,随即就笑得合不拢嘴,他刚来那些年的俸禄几乎都是用来买种子买肥料了,可以说是市面上能买到的种子桃李县都试过了,才有了现在的自给自足。
现在能种出其他的作物来,他自然是高兴的,跟方大富说下回播种的时候通知他一声。
这事儿方大富回来跟圆宝说了,圆宝以为陈大人是要来看播种,没想到等到真播种的那一日,陈大人带了行李来,说要在村里头住下,看着这些萝卜成长。
当县令这么闲的吗?
圆宝小声地问了正宝,得到的答案是视察、帮助农事发展是县令主要任务,况且他们这小地方,村里有点儿小纷争有里长解决,大点儿的事情有县丞处理,处理不了的才会找县令。陈大人只要不离开本县,衙门的人有事能找到他人请示便行。
圆宝表示懂了,陈大人这是公费旅游来的。
不过这对她并没有什么影响,每日还是山上家里两点一线。
方村长很快就给陈大人腾了间屋子,陈大人在村里呆了两天,就和村民就熟络起来了,得知种出白菜、萝卜的是被菩萨赐下福气的圆宝,便一大早就上山去要看圆宝的田。
人是剑兰带上来的,方村长想要作陪被拒绝了。
陈大人比起其他村民要见识多,看到圆宝的药田便赞叹不已,“难怪外头说方家村这片山药材多,原来多的不是这片山,只是这块地。”
圆宝早猜到外头会有这样的传言,毕竟她买了山没多久,就给派了药,外头不知道她种植药材,只会以为是山上药材多,只是她没想到,这传言居然能传到县令的耳朵里去。
这感觉就像一个普通人做了件好事,大家不是赞扬他做了好事,而是认为他家附近可能藏着宝藏,这样的话题居然还上了热搜,引来了大人物的关注一样。
总之,不是什么好的感受。
“大人谬赞了。”圆宝行了一礼道,“不过是些寻常药材罢了,师父在外云游时遇到便找人带给我,几乎是种下去芽都不冒,所幸尝试得多,有几样还是能种活的。”
陈大人点了点头,“我听说寒瓜也是你种出来的。”
“是,大人请到这边来。”圆宝知道,家里的寒瓜大多都卖给陈大人了,也没什么好瞒的,便引着陈大人到另一边的地去瞧。
寒瓜已经都被方大富摘去卖掉了,现在地里只有寒瓜藤,但是瓜藤粗壮,瞧着就跟桃李县当地的寒瓜藤不一样,就是叶子也比当地的大片许多。
“这种子是在桃李县买的?”陈大人问。
“种子是村里的长辈在外头寻的,应该不是桃李县本地的种子,我也是尝试着种一下,夏日是寒瓜皮也是一道菜,没想到种出来的寒瓜品相还不错。”
寒瓜没种多少,一旁刚收获了萝卜的地,现在已经种上黄瓜,另一边的田要更小一些,种了韭菜、小葱和姜,再远些的田里种的是茄子。
黄瓜这时叫做胡瓜,茄子则叫作落苏,小先生说是几十年前番邦那边引进过来的,在戊麟国也是寻常的蔬菜,圆宝之前生露不多所以到了前些日子才种下,一连浇了几日生露稀释的水,今日才刚发了芽。
圆宝一样一样地介绍着,不敢说是小先生在外头带回来的,只道小先生带回来的只有萝卜种子,这些都是师父在外头云游所得。
陈大人蹲在田边看了许久,“平日是怎么种植的?什么时候浇水,浇的是什么水?什么时候施肥,用的是什么肥?”
“每日早上浇水,水是山上的溪水,施肥的事是我爹做的,这事我不太懂。”圆宝如实回答他。
溪水是建房子的时候特地从山上引下来的,就在屋子附近建了个蓄水池,然后再延伸到山上另一处的水塘。
因为山上的田地都是因地制宜开垦,所以有远有近,且大小不一也不规整,方大富和正宝每日早上都会上来在蓄水池用水桶打了水,放在各块田的旁边,等圆宝上山来时方便浇水。
至于施肥一事,圆宝的确是不晓得的,都是山下的田要施肥了,方大富便带着村里长辈上山来查看,若是有需要施肥的就给施肥。
这些都是村里人尽皆知的事情,只不过她是避开了人,把生露放进水桶里而已。
陈大人站了起来,活动了下发麻的腿脚,然后慢悠悠地在山上走了一圈,时不时问圆宝几个种植的问题。
比如什么时候播种,播种前后又做了什么之类的。
这些问题对于圆宝这个靠生露种植的人实在很难提供到标准答案,只能实打实地说自己就那么在地上挖了个小洞,丢下一粒种子,把土盖上,如此而已。
陈大人对她的答案似乎不太满意,可圆宝也没办法啊,她真是这么做的。
陈大人问了几回,好些问题还是绕了回去重复问的,圆宝觉得陈大人好像把审问技巧都用上了,三人在这山上绕了几圈,就连后面跟着的剑兰都觉得陈大人话多,出声请陈大人到屋中坐下喝口茶,歇一歇。
陈大人装作没听到,剑兰想起小先生离开前的吩咐,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大人,我家姑娘年级小,走太多路容易伤了筋骨。”
陈大人这才脚步一顿,回头看了剑兰一眼,又环视了四周一圈,背着手看向圆宝,“我听说,你家后院的白菜是村里的种子,你见着了菩萨被赐了福,所以种出了好白菜来。刚好我这儿也有些种子,你能否帮忙种下?”
陈大人的语气有点冷硬。
圆宝不知陈大人态度为何突然转变,可显然是有备而来。
也是,出了一样好白菜就巧合,又是好麦子,又是好寒瓜,还再来个萝卜,陈大人不来一探究竟也说不过去了。
“在这儿种?”圆宝问。
“在村长家的后院,种子已经播下了。”陈大人直话直说,“我在本县尝试种过许多作物,对农事也有一定的了解,我相信这些作物之所以能种出来,不是什么鬼神之力,必定是有关键的因素,所以我希望,能找出这关键的因数来。”
“我家的白菜为什么会长成那模样我也不知道。”圆宝顶着一脸听不明白的表情,“我可以帮忙种,但是我并不通农事,也就只会浇浇水,若是种得不好,可不能怪我。”
“当初你怎么种的,现在也怎么做便是了,若是种不出好白菜来,也不会怪你。”
陈大人安排好这事,也不多留了,剑兰把人送下山去,回来看见圆宝坐在田边一脸凝重,她心里也发愁,“陈大人刚才怎么好像突然生气了?好吓人,和之前和气的模样全然不同。”
“没事。”圆宝低声应了一句,随便找了个借口让剑兰先下山去忙活。
她坐在屋前静静地思考陈大人的目的。
若是为了政绩,不论她用的是什么方法,只有作物种出来了,种子能推广至整个县,那都是陈大人的政绩,他根本不需要抓着当中的因素不放。
莫非这陈大人是讨厌鬼神之力一说,特地要来拆穿她的?
可是她当初用这么一个说法,除了怕自己不经意做出不合常理的事情时,别人会自己脑补变得合理化之外,还是预防日后种出的作物越来越多,若是有坏人想要加害她,也会害怕加害被菩萨赐福的人可能遭到反噬这一说而放弃念头。
当然,坏人也许不一定都相信鬼神之力,可在这个连皇帝每年都要祭天的时代,只要多一个人相信,她这个怀璧有罪的人,便得多一分保命的几率。
所以,这个事情必须要坐实。
然而当初家里后院就那么点白菜,可是她每天用生露浇水浇出来的,要用生露就得把破碗拿出来,万一陈大人全程盯着她,她便不会有机会用了。
要怎么办才好呢?
圆宝很是头痛,这陈大人,似乎跟她气场不太合啊。
方大富在一旁接着道:“还有那口汤,啧啧,清甜得很,那味儿啊,比炖鸡汤还好喝。”
早上忙完田里的工作,大伙儿都爱聚在村尾的大树下一边唠嗑一边用午饭,听着牛叔和方大富你一句我一句的炫耀着,大家觉得手里有肉的饭菜都不香了。
宁氏和牛婶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两人在众人眼中得意洋洋的模样。
牛婶走过去轻轻拧了牛叔的耳朵,“一把年纪了,还欺负这些后生的。”
“我哪有欺负他们,是他们想知道,我才说的。”牛叔哼了一声,他是绝不会承认自己早早到这儿坐着,就是为了等大家到这儿吃饭的时候炫耀自己尝过萝卜。
宁氏小心翼翼地放下扁担,“圆宝今日把山上大部分的萝卜都收了,剩了一些留种,我煮了一些给大家尝尝鲜。”
釜中的萝卜汤按照圆宝的意思,除了萝卜和水什么都没放,主要是想让大家尝尝萝卜的原汁原味。
收获的萝卜只有六十多个,宁氏也舍不得多煮,按着村里人头数,约莫一人一小块切了煮汤,又切丝做了萝卜丝饼,争取一人一口煮萝卜一口萝卜饼。
仅是这样,也用十个萝卜了。
圆宝说这萝卜种得好的话个头会很大,一个萝卜就能吃两顿,不过宁氏觉得他们这地方应该是种不出来的,现在有孩子手臂大小已经很好了。
“来,一人一勺萝卜汤,再掰一口萝卜饼。”宁氏打开箩筐里面的釜,萝卜汤的香气清淡,可依旧让坐在地上用饭的大伙儿激动不已。
牛婶大声喊着,“一人一口啊,都别多拿。”
牛叔听了递过手去接了一小块饼子塞嘴里,立刻又把手中的碗递向宁氏。
“萝卜汤你没有,你昨日就尝过了。”牛婶拉开了他。
牛叔泄气地收回了碗,转头就见方大富咕噜噜地喝着萝卜汤,接连夹了一块萝卜塞进口中。
“他昨天不也尝过了吗,怎么他还能吃?”牛叔不瞒道。
牛婶哼了一声,“人家女儿种出来的萝卜,怎么不能吃了,有本事你别生三个小子,也生个这般本事的女儿来。”
“那不是你生的嘛?”
牛婶瞪眼,“难道不是你的种?”
这话牛叔可没得反驳,一口闷气堵在胸口,扭过头去看着自家三个小子笑呵呵地小口小口喝着萝卜汤,顿时更气了,“你三个臭小子也不知道孝顺下你爹。”
牛家三个儿子你眼看我眼,完全不知道他爹干嘛生气,可是爹生气了,那自然是要哄着的。
三人来不及细细品尝了,呼噜噜地快速把碗里的汤喝完,把里头的萝卜塞口中,站起来围着他爹捶肩捏膀,大郎嘴里的萝卜还在口中,含糊地说,“爹你是不是累了,快别站着了,坐下歇歇吧。”
牛叔看着那三个吃得干净的碗,郁闷得捶胸口。他心里头告诉自己,亲生的,不能骂,省得越骂越笨。
“公爹,我刚才吃得多,这萝卜汤吃不下了,给你吃吧。”大郎媳妇含笑上前,把手中的小半碗萝卜汤往牛叔手里的碗倒去。
“我也是。”
“还有我。”
三个儿媳贴心地都把汤给了牛叔,可把牛婶气得跳脚,“就没见过你这么厚脸皮的老头子,连媳妇一口吃的都要贪。”
牛叔也无措了,儿媳不同儿子,他拿儿子一口吃的没什么,拿媳妇一口吃的可就丢脸了,连忙举着手中的碗想要还回去,可三个媳妇都躲开了。
老头子捧着碗跺了跺脚,最后递给了牛婶,“我没那个意思,我不吃。”
“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贪嘴。”牛婶自然看出他的窘态,把碗接了过来,老夫老妻的,骂他是可以,可也不能光看着他丢了名声。
萝卜在村里头获得一致好评,在外头必然也是好卖的。
陈大人看到萝卜先是惊讶,随即就笑得合不拢嘴,他刚来那些年的俸禄几乎都是用来买种子买肥料了,可以说是市面上能买到的种子桃李县都试过了,才有了现在的自给自足。
现在能种出其他的作物来,他自然是高兴的,跟方大富说下回播种的时候通知他一声。
这事儿方大富回来跟圆宝说了,圆宝以为陈大人是要来看播种,没想到等到真播种的那一日,陈大人带了行李来,说要在村里头住下,看着这些萝卜成长。
当县令这么闲的吗?
圆宝小声地问了正宝,得到的答案是视察、帮助农事发展是县令主要任务,况且他们这小地方,村里有点儿小纷争有里长解决,大点儿的事情有县丞处理,处理不了的才会找县令。陈大人只要不离开本县,衙门的人有事能找到他人请示便行。
圆宝表示懂了,陈大人这是公费旅游来的。
不过这对她并没有什么影响,每日还是山上家里两点一线。
方村长很快就给陈大人腾了间屋子,陈大人在村里呆了两天,就和村民就熟络起来了,得知种出白菜、萝卜的是被菩萨赐下福气的圆宝,便一大早就上山去要看圆宝的田。
人是剑兰带上来的,方村长想要作陪被拒绝了。
陈大人比起其他村民要见识多,看到圆宝的药田便赞叹不已,“难怪外头说方家村这片山药材多,原来多的不是这片山,只是这块地。”
圆宝早猜到外头会有这样的传言,毕竟她买了山没多久,就给派了药,外头不知道她种植药材,只会以为是山上药材多,只是她没想到,这传言居然能传到县令的耳朵里去。
这感觉就像一个普通人做了件好事,大家不是赞扬他做了好事,而是认为他家附近可能藏着宝藏,这样的话题居然还上了热搜,引来了大人物的关注一样。
总之,不是什么好的感受。
“大人谬赞了。”圆宝行了一礼道,“不过是些寻常药材罢了,师父在外云游时遇到便找人带给我,几乎是种下去芽都不冒,所幸尝试得多,有几样还是能种活的。”
陈大人点了点头,“我听说寒瓜也是你种出来的。”
“是,大人请到这边来。”圆宝知道,家里的寒瓜大多都卖给陈大人了,也没什么好瞒的,便引着陈大人到另一边的地去瞧。
寒瓜已经都被方大富摘去卖掉了,现在地里只有寒瓜藤,但是瓜藤粗壮,瞧着就跟桃李县当地的寒瓜藤不一样,就是叶子也比当地的大片许多。
“这种子是在桃李县买的?”陈大人问。
“种子是村里的长辈在外头寻的,应该不是桃李县本地的种子,我也是尝试着种一下,夏日是寒瓜皮也是一道菜,没想到种出来的寒瓜品相还不错。”
寒瓜没种多少,一旁刚收获了萝卜的地,现在已经种上黄瓜,另一边的田要更小一些,种了韭菜、小葱和姜,再远些的田里种的是茄子。
黄瓜这时叫做胡瓜,茄子则叫作落苏,小先生说是几十年前番邦那边引进过来的,在戊麟国也是寻常的蔬菜,圆宝之前生露不多所以到了前些日子才种下,一连浇了几日生露稀释的水,今日才刚发了芽。
圆宝一样一样地介绍着,不敢说是小先生在外头带回来的,只道小先生带回来的只有萝卜种子,这些都是师父在外头云游所得。
陈大人蹲在田边看了许久,“平日是怎么种植的?什么时候浇水,浇的是什么水?什么时候施肥,用的是什么肥?”
“每日早上浇水,水是山上的溪水,施肥的事是我爹做的,这事我不太懂。”圆宝如实回答他。
溪水是建房子的时候特地从山上引下来的,就在屋子附近建了个蓄水池,然后再延伸到山上另一处的水塘。
因为山上的田地都是因地制宜开垦,所以有远有近,且大小不一也不规整,方大富和正宝每日早上都会上来在蓄水池用水桶打了水,放在各块田的旁边,等圆宝上山来时方便浇水。
至于施肥一事,圆宝的确是不晓得的,都是山下的田要施肥了,方大富便带着村里长辈上山来查看,若是有需要施肥的就给施肥。
这些都是村里人尽皆知的事情,只不过她是避开了人,把生露放进水桶里而已。
陈大人站了起来,活动了下发麻的腿脚,然后慢悠悠地在山上走了一圈,时不时问圆宝几个种植的问题。
比如什么时候播种,播种前后又做了什么之类的。
这些问题对于圆宝这个靠生露种植的人实在很难提供到标准答案,只能实打实地说自己就那么在地上挖了个小洞,丢下一粒种子,把土盖上,如此而已。
陈大人对她的答案似乎不太满意,可圆宝也没办法啊,她真是这么做的。
陈大人问了几回,好些问题还是绕了回去重复问的,圆宝觉得陈大人好像把审问技巧都用上了,三人在这山上绕了几圈,就连后面跟着的剑兰都觉得陈大人话多,出声请陈大人到屋中坐下喝口茶,歇一歇。
陈大人装作没听到,剑兰想起小先生离开前的吩咐,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大人,我家姑娘年级小,走太多路容易伤了筋骨。”
陈大人这才脚步一顿,回头看了剑兰一眼,又环视了四周一圈,背着手看向圆宝,“我听说,你家后院的白菜是村里的种子,你见着了菩萨被赐了福,所以种出了好白菜来。刚好我这儿也有些种子,你能否帮忙种下?”
陈大人的语气有点冷硬。
圆宝不知陈大人态度为何突然转变,可显然是有备而来。
也是,出了一样好白菜就巧合,又是好麦子,又是好寒瓜,还再来个萝卜,陈大人不来一探究竟也说不过去了。
“在这儿种?”圆宝问。
“在村长家的后院,种子已经播下了。”陈大人直话直说,“我在本县尝试种过许多作物,对农事也有一定的了解,我相信这些作物之所以能种出来,不是什么鬼神之力,必定是有关键的因素,所以我希望,能找出这关键的因数来。”
“我家的白菜为什么会长成那模样我也不知道。”圆宝顶着一脸听不明白的表情,“我可以帮忙种,但是我并不通农事,也就只会浇浇水,若是种得不好,可不能怪我。”
“当初你怎么种的,现在也怎么做便是了,若是种不出好白菜来,也不会怪你。”
陈大人安排好这事,也不多留了,剑兰把人送下山去,回来看见圆宝坐在田边一脸凝重,她心里也发愁,“陈大人刚才怎么好像突然生气了?好吓人,和之前和气的模样全然不同。”
“没事。”圆宝低声应了一句,随便找了个借口让剑兰先下山去忙活。
她坐在屋前静静地思考陈大人的目的。
若是为了政绩,不论她用的是什么方法,只有作物种出来了,种子能推广至整个县,那都是陈大人的政绩,他根本不需要抓着当中的因素不放。
莫非这陈大人是讨厌鬼神之力一说,特地要来拆穿她的?
可是她当初用这么一个说法,除了怕自己不经意做出不合常理的事情时,别人会自己脑补变得合理化之外,还是预防日后种出的作物越来越多,若是有坏人想要加害她,也会害怕加害被菩萨赐福的人可能遭到反噬这一说而放弃念头。
当然,坏人也许不一定都相信鬼神之力,可在这个连皇帝每年都要祭天的时代,只要多一个人相信,她这个怀璧有罪的人,便得多一分保命的几率。
所以,这个事情必须要坐实。
然而当初家里后院就那么点白菜,可是她每天用生露浇水浇出来的,要用生露就得把破碗拿出来,万一陈大人全程盯着她,她便不会有机会用了。
要怎么办才好呢?
圆宝很是头痛,这陈大人,似乎跟她气场不太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