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叔家的秀儿,原本有一门亲事。

    对方的祖母李氏跟牛婶的娘亲是手帕交,年轻的时候说要给孩子定娃娃亲,可惜牛婶的娘亲嫁在同村,李氏却是远嫁。

    从此一个南一个北的,日子皆过得不怎么好,舍不得多花钱雇人写信,便渐渐就断了联系。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李氏家里遭了难,带着儿孙回村投靠娘家,两人聚首已是白头,两老旧事重提,便又想着要结亲。

    牛婶的大哥成亲早,孩子都定亲了,算起年龄来也就牛婶嫁的秀儿和李氏的孙子重山相配,于是便定下了这门亲事。

    李氏一家回来桃李县是投靠娘家亲戚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也不为过,只是牛婶嫁在方家村这个桃李县最穷的村子,说亲本来就难,所以夫妇二人在老人的劝说下也没多想就同意了。

    那时候方家村家家户户都饱一顿饿一顿的,便是周边日子好过些的村子,聘礼多是一只鸡加一篮子鸡蛋,若是加点粮食加块布头的,就足以让人羡慕了;嫁妆一般是完好的一对陶碗加两三双布鞋,若是有绣件,那都是能卖钱的,肯定能得夫君看重。

    到底是家里唯一的女儿,牛叔牛婶对秀儿还是很疼爱的,当时圆宝弄了绣花花样的时候,牛婶就厚着脸皮讨要了几幅,求了次等绣娘帮忙绣了鞋子和盖头。

    如此用心,就等着秀儿年底嫁人了。

    可偏偏这个时候,李氏的儿子和儿媳来了方家村,说李氏病倒了。

    这病来得急,郎中说是积劳成疾,若是家中富裕,先买些保命的药吃了,之后好吃好喝供着,滋补药材调理着,过段时间便能好起来,若是花不起这个钱,那就难咯。

    牛叔牛婶听说他们说完,以为他们想要秀儿早些嫁过去冲冲喜,没想到对方却是要退亲的,说是想要牛叔牛婶归还聘礼。

    只有犯了错的姑娘家退婚,才需要返还聘礼,牛叔当时就气得不轻。

    但那夫妇二人哭着哀求,说本就是投靠亲戚家,家中剩下那么点钱都用来置办聘礼了,如今家中老人病重,实在是需要银钱救命,况且亲戚接济全看在李氏的面子上,李氏万一去了,他们一家子也不知会否被赶出去,秀儿若是嫁进他们家,他们家还得多纳赋税,所以是不愿结亲了。

    牛叔和牛婶瞧着这夫妇二人实在可怜,也总不能硬要把女儿嫁过去,只是为了女儿名声,聘礼自然是不能退的,便说婚书交还可以,聘礼肯定是不能退的,但是看在两家曾经交好的份上,可以给他们五十文救急。

    两家人协商好便请来了媒人,写了解除婚约的文书,把原来的婚书给毁了,从此秀儿跟重山二人婚嫁各不相干。

    本来这事就这么完了,但是牛叔牛婶想着两家从前也是多有往来,李氏待人也是十分和气,既是病了,她们也应该去探望一下,顺便跟家里人说一声退亲的事。

    于是夫妇二人次日换了两只鸡蛋,又带了一碗豆子出门回牛婶娘家去,打算叫上牛婶的娘亲一同过去探望。

    这才刚到村口,就见牛婶娘家一家子在村里对着一户办喜事的人家破口大骂。

    细问下才得知,原来重山那小子今日要成亲。

    昨日跟秀儿退亲,今日便迎娶他人。

    那个说是病得下不来床的李氏,如今正跟牛婶的娘告罪,说自己是回来投靠娘家的,日子不好过,这也是无奈之举,装病也是为了全两家面子。

    牛叔牛婶这才得知自己被人骗了,甚至在村里其他人口中得知,原来重山跟别村的一个姑娘看对了眼,而且那姑娘家境还算不错,家中嫂子是个绣娘,所以也习得女红,平日绣些手帕抹额的,能给家里增添进项。

    相比之下,秀儿就差距甚远了。

    哪怕李氏是装病,只要装得彻底,日子久了大家也不会说什么,偏偏他们次日就成婚,李氏还好好地站在人前,这不明摆着把牛叔一家的面子丢地上踩么,牛叔牛婶气得抓着重山那小子就想揍人。

    村长见状不得不叫上村里人把人拉开,上前调停。

    李氏一家悔婚没有信义,又骗了牛叔五十文,若是牛叔去报官,重山是要被打板子的。

    可这是李氏那个新进门的孙媳说道,若是牛叔愿意就此作罢,她愿意拿出一两银子作为赔偿。

    一两银子不是小数目,不说当时方家村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就是牛婶的娘家人听罢也不说话了。

    婚已经退了,即使报官抓了重山去打板子又如何,秀儿的婚事因为方家村穷,本来就难说亲,打了重山也不会变得好,旁人说起还可能会多嫌一句是个不依不挠的人家。

    这世道男子总比女子好过些,重山又不去考科举,没有信义这事,只要他不出去找工做,勤勤恳恳种地,根本就没什么影响。

    哪怕被人嘲笑几句,他大可推说是父母之命。

    不论怎么说,也是拿了这一两银子的补偿更为实际。

    在村长的劝说下,牛叔牛婶面对那一两银子,也只能无奈地妥协了。

    秀儿的亲事这一耽搁,就耽搁到现在。

    方家村日子越过越好了,从前牛婶找媒人去相看,媒人跟别人说这姑娘是个可怜的,命不好遇着了那样的未婚夫,现在媒人跟别人说,这姑娘命好,跟那不识货的人家早早断了关系。

    牛叔牛婶多番比较,最后选了牛婶娘家隔壁的李岩,人没多大的本事,但是踏实又孝顺,身为家中长子,两个妹妹都嫁得不错,跟家里还时常有往来,可见这家里是待见女娃的,想必日后也不会苛待儿媳。

    对方家里也是极有诚意,旁的人家只叫媒人来回奔波,说得差不多了就长辈见面闲聊几句,他家让儿子跟着媒人一同过来,媒人在屋里说话,李岩就在院子里担水劈柴。

    正如媒人所说的,求亲的人肯定是为着方家村那些好粮种好作物而结亲,这是避免不了的,只是同样都是带着目的而来的,有人坐在家中等,有人却来卖力气,女儿嫁给哪家不是嫁,是嫁个光等着不付出的,还是嫁个愿意付出的?

    这亲事很快就敲定了,因着秀儿耽搁了这么些日子,也不好再拖了,婚期就选得近,李岩家也是上道,聘礼给了一篮子鸡蛋一只鸡,还添了一些好看的碎布,按照牛叔打听过的,他家家境能舍得添些碎布也算是舍得的了,而且李岩这小子也是有心,下聘当日还捕了两条大鱼来,不论是牛叔还是牛婶,也感觉满意了。

    正如牛婶所说,当初他们若是硬气些不要那一两银子,女儿也不至于净是这些家境不好的人家来提亲,想着女儿所受的委屈,他如今就想着要风光大办。

    家中三个兄弟也是这么想的,私房钱都拿出来了,给秀儿打了一个妆桌和一个衣柜,陶碗碟也置办了两套,袜子什么的算得上是周边村子女儿出嫁头一份了。

    次日一早,天气晴朗。

    方家村这个桃李县最穷的村子,自生活好起来之后第一回有女儿家出嫁,村里人也想给秀儿撑撑场子,都凑了一份钱来给秀儿买了一匹桃红色的花罗布。

    罗布轻薄,手感爽滑,夏天作中衣穿着透气凉爽,而在织造时便提了花的花罗,制成衫裙十分靓丽,也就城里人舍得买来穿。

    牛叔牛婶感动得很,秀儿哭得声音都沙哑了,新郎官带着亲友牵着牛车来接人,男家亲友看着搬上车的衣柜和妆桌便惊讶不已,又瞧着那完整的布匹被放置在牛车上时,纷纷叮嘱李岩日后要好好对待妻子。

    这么丰厚的嫁妆,可见家里是有多看重这个女儿。

    “好了,别耽误了吉时,赶紧出发吧。”牛叔说道。

    秀儿补完妆,看了一圈,“圆宝怎么没来?”

    宁氏笑道,“她说要给你添妆的,昨晚拉着文誉不知道捣鼓什么弄到很晚,今天早上文誉来家里用早饭的时候她还没起,文誉说反正都是要跟去李家凑热闹的,便让她多睡一会儿,等下两人驶马车带着东西过去。”

    秀儿羞涩一笑,“她之前已经送了我好些花样了,可不能让她破费,宁嫂嫂你让她过去吃酒就好,可别送东西了。”

    “我可做不了主,待会儿他们到了李家那边,你跟她说去。”宁氏呵呵笑道。

    人都过去了,她那样说不就成了赶人了?秀儿哎了一声,“嫂嫂,你别打趣我。”

    众人哈哈大笑,牛婶说道,“圆宝跟你亲,要给你撑场子,你安心受着,也要记着,日后圆宝有用得着你的地方,你只要能做到就一定要做。”

    “哎哟,婶子你说的什么话,论辈分,秀儿是圆宝的姨呢,她添个妆而已,你把话说得这么重做什么。”宁氏拉着牛婶的手,把红盖头放她手上,“好了,赶紧给秀儿盖上盖头吧,别误了吉时了。”

    这儿几条村子从前是桃李县最穷的村子,虽然现在方家村日子好过了,也让亲戚们家里种上了产量高的粮食,可跟别的村子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大家家境都不好,自然也没那个钱请人敲锣打鼓。

    不过一群人浩浩荡荡一路走过去,路人不由得多看几眼,瞧见前头拉车的牛挂着红带子,便知道是喜事儿了。

    “来来来,拿颗喜糖吧,大家都添些喜庆。”大郎他们三兄弟领着一起送嫁的村民,拿着早备好的,用剪裁过的荷叶包着的饴糖派给路人。

    都是平日舍不得吃的人家,得了糖自然是好话成堆地说,小孩子得了糖也在欢呼,这一路欢笑声,比城里人有迎亲乐队的还要热闹。

    方家村有女儿家出嫁,送亲队伍派发喜糖,这事儿很快就从人们口中传了开去,虽然说一口饴糖不值什么钱,可是谁也不舍得花这个钱呀,不少人得到这个消息,赶紧喊上家里的孩子们一同过去了。

    “听说是方家村的姑娘出嫁,可真风光啊。”

    “听说那姑娘之前被退婚了的,没想到还能嫁得这般风光。”

    “退过婚的?”

    “是呢,听说被退婚的第二日,男方那边就另娶他人了。”

    “不是吧,我听说是男方不守信用。”

    “嗐,管他哪一方出了问题,你瞧着姑娘的嫁妆,有柜子有妆桌,出嫁还这般热闹,必定是娘家疼着的,婆家日后肯定不敢轻慢。”

    “可不是么,有娘家护着就是好。”

    路人羡慕的话语时不时落到秀儿的耳中,想到这些日子家人为他筹谋准备,她就忍不住偷偷在盖头下抹了泪,李岩轻轻握了她的手,“我日后也会待你好的。”

    秀儿轻轻点了点头。

    送嫁的队伍到了李家村,李家村的人也纷纷出来恭贺,瞧见牛车上的嫁妆,都道李岩娶的媳妇儿了不得,日后肯定能兴旺家里。

    秀儿被李岩扶着下了牛车,刚站稳便听见有人阴阳怪气地说道,“可不是要多些嫁妆么,万一又被人退了可怎么办?”

章节目录

古代种田悠闲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猫咪耳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猫咪耳朵并收藏古代种田悠闲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