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祈早知乌州地方盘根错节,娑道教在此可以说是手眼通天,但他总以为自己最起码能护住孟初。
他曾眼睁睁看着东方氏,一步步因为芙蓉膏而生不如死,哪怕离开京都前他已寻访名医救治,但偶尔收到府里传来的消息,仍是让人不寒而栗。
而如今孟初就在他的身边,糟了这样的暗算。
赵祈握住她的手,不发一言。
孟初还在状况外,她以为芙蓉膏是什么类似秋梨膏的东西,可是她也没怎么关注过这些,就下意识看向怡兰,此刻后者已经面色惨白,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圈都红了。
“主子从不曾用过芙蓉膏。”
这样一看,孟初就后知后觉的明白,她是中了毒了。
赵大夫见众人皆面色凝重,他反而心里松了气,只要不是自己想用就好。
“从脉象看,倒是用的甚浅,只要不再继续用就无事,其实芙蓉膏本不是什么脏物,只是流传于外的,总是会被加了东西,这才让人上瘾。”
上瘾?孟初一下就坐不住了,她唰一下站起来,眼睛都瞪圆了。
赵祈听到没有用多少,就放下了心,赵大夫又为他诊了脉,并无异常。
既然他没有事,那么芙蓉膏必定是藏在了近日里,只有孟初碰过的东西中。
怡兰猛一抬头,“是颜料!主子这两日总是会想打开颜料闻一闻。”
可能连孟初自己也没发现,自从闻过颜料,她总是不自觉的就想往书案那里走,把装颜料的矮瓷盏拿手里半天不舍得放。
怡兰暗恨自己出了宫后竟失了谨慎,想想她此行一路,无论是驿站的那对夫妻,还是此次的芙蓉膏,她竟然都没有往下深思。
没让赵祈吩咐,王福来很有眼色的立刻去拿了一瓶颜料来,赵大夫只微微打开条缝,鼻子凑近用手扇了扇,就笃定道:“里面混了芙蓉膏。”
.
颜料被王福来拿走销毁,此时天已经不早了,屋里昏暗下来。
赵祈没让人点灯,孟初靠在他怀里,总觉得这种安静让人有些脊背发凉。
“爷,我没什么事,赵大夫都说了,喝三副药就好了。”
他没说话,只是动动身体,让孟初靠的舒服些,不知道是不是药效上来,她慢慢就睡沉了。
颜料并不是他在乌州买的,而是一开始就从府里带出来的,虽然现在库房册子不在身边,但他还有些印象,这箱颜料很是珍奇,除了宫中画坊很难找到那么全的一套,是刚出宫建府时东方家的贺礼,本是要给东方氏的,后来是东方氏说自己不爱丹青,让入了前院的库房。
所以只是一个东方家引诱东方氏用芙蓉膏的引子,碰巧被他送给了孟初吗?
想到出府前他去孟初院子里,有侍女背对着他,似乎只是凑巧被他听见的那句,“主子倒是喜欢丹青,可惜没有好的颜料。”
赵祈心中怒火愈烈,好,好一个东方家,在他的府邸中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手,其心可诛!
他倒要看看,东方家背后究竟站了什么人,才能让他们有这个胆子。
.
乌州之事已经拖沓太久,娑道教必须一击毙命,只要留有喘息之地,必定后患无穷。
就在赵祈还未有动作前,乌州城内忽然戒严,城门许进不许出,并由衙门派衙役往各乡县下命,于五日内凡乌州境内,必须所有稻田全收,不然一概充入官粮仓中,家中男子则记入苦役,服半年才得以回家。
此令一出,似有暗潮涌动,城内无有田地的人家多,暂时还未见乱象,但城外已是一触即发。
孟初听到些风声,本以为是赵祈动的手,直到看到他沉着脸,才意识到竟然有人快他一步。
难道是乌州官员得知了消息,特意来了这一出撇清关系?
孟初还在自己琢磨,赵祈这边,却已经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对方坐在堂上,披金丝软甲,腰配长刀,抬眼之间,与赵祈眉眼有两三分相似。
“永亲王叔?”
他抚着胡须轻轻一笑,“皇侄,你可让王叔好等啊。”此话一语双关。
思及在京都时拜见却被以病中推拒,赵祈瞬时反应过来,“王叔其实早便到了?”
永亲王叹道:“哪里是刚到,自今年年初来此,本王就没走,可算是等陛下派了你来,这才等大鱼冒了头。”
这话中有意思太过直白,赵祈脸上就不太好看了。
“侄儿这一路并不曾表露身份……”走偏僻小路,住简陋庙宇,甚至为了不打草惊蛇,连暗地里的侍卫都没带,就算是与京都联系,也是和陈以在余州城外见面。
永亲王见他没拐过弯,想着在此事上赵祈也清楚个三分了,就提点他几句。
“纵然你这一路都瞒得好,哪里能防住京都有耳目?”只这一句,见赵祈有追问的意思,他就话一岔开,“如今乌州内外共精兵五万,陛下有旨,半月内再不许有娑道教的身影,这事便王叔来做,后面牵扯过多,你先回京都便可。”
原来这一趟出来,不过是当了引子,想着自己之前忧心忡忡,简直太过可笑,赵祈怒急,可却死压着那口气。
一切皆是皇上旨意,他若有一两句不对,传入皇上耳中,那就是对君父有怨怼之意。
.
乌州暗地里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但越是如此,这些官员越要表现出一副岁月静好,娑道教绝对与他无关的样子来。
赵祈的身份随着永亲王到来,自然也揭露在乌州官员眼中。
孟初第二日一睡醒,怡兰就捧了一托盘的帖子过来。
“主子,有官员夫人想上宅子里来拜访您,还有想邀您赴宴的。”
翻翻帖子,里面夫君官最大的是乌州的同知,等看完了心里有个数,孟初就让怡兰都把帖子退了。
“就说是我一路劳累,正在修养。”
她可只是一个小小良媛,人家同知夫人来给她递帖子,不过是身后的同知在给赵祈示好,可不是真的看得起她,何必见面了双方再演一场?
怡兰有些为难,“这是王福来早上送来的,说是殿下的意思,让您挑一场宴会去玩乐。”
挑?既然是一定要去,还不是只能去同知夫人那里,哪里还有其他选择余地,真要是去了其他小官府里,同知夫人脸就要掉地上了。
“那就接这张帖子吧。”
同知夫人是邀她后日去府里赏夏荷,帖子里还最后强调,说是她临时起意,这才邀的迟了,希望她多多包涵,若有幸能在后日相见,那她一定自罚三杯云云。
话说的十分周全,看完帖子,孟初都觉得一位八面玲珑的夫人在她面前了。
等到后日赴宴前,怡兰把从府里带来,但一路上没机会上身的衣裳都摆出来了。
“这些可都是让府里针线房制的,可惜图样子都是内务府出的,一看就是宫制,这才压那么久,怕穿了被人察觉。”
“怎么还有那么多没上身的,哪穿得过来。”
怡兰就笑道:“都是之前殿下吩咐的,正巧在咱们出府前做好了。”
孟初本想挑件不显眼的,怡兰就劝她:“主子,有些话奴婢不该多嘴,但有话说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后日那些官夫人家底恐怕没几个薄的,您顾及自己身份是良媛,但您身后是殿下,她们讨您欢心才是应该的。”
不说心里什么想法,把孟初哄的高高兴兴,绝对是赏荷宴上那些官夫人的主要目的,她也是拐着弯想让主子明白,若是她自己没端起身份,人家又该从哪捧着呢?
孟初只好选了一条木槿色用金银双线内外绣边的对襟裙,上搭一件珍珠串的云肩。
这云肩上的珍珠并不算大,也说不上多珍稀,但整个云肩所用的珍珠无论是大小、品质、色泽,几乎都是一模一样,无有不谐。
她穿上忍不住对着铜镜转身看看,云肩莹润若有微光,下还垂着石榴红的玉珠子,这样走路或是抬手,云肩都如被固定一般。
孟初之前对珍珠不过尔尔,这才明白为何珍珠无论她前世今生,都受人追捧。
簪钗之类的,怡兰就没再从贵重中选,免得失了主次,只是用了看上去不打眼,却都精巧新颖,用料不凡的几对钗。
“只可惜主子没有耳眼,这对耳环很配这一身呢。”
孟初摸摸耳垂,可算了吧,万一发炎怎么办,这里又没有消炎药。
.
同知府里早已经布置妥当,荷花池边围着一圈案桌,案桌上有遮荫的绸布,有夫人在心里算了一下这场赏荷宴的花销,不禁在心里咂舌。
袁陈氏坐主位左侧,面上跟她人谈笑风生,但心里早已经是烦闷不已。
本来她安排好,在荷花池另一边的树荫下摆宴,偏婆母插手,说是不好赏景,竟然从公中支了一大笔银子用来做遮荫的绸布。
一想到其他几房的酸言酸语,她更是无处吐苦水,袁同知这段时间太忙,只传了口信给她,让设宴邀善郡王的孟良媛,越快越好,其他什么话没有。
袁陈氏只希望这位孟良媛是个不多事的,不然在善郡王面前透露一二,她家老爷就得被按上个生活奢靡的戳。
有婢女脚步匆匆到她旁边,半跪在地,附耳道:“夫人,刚刚老夫人让人把表小姐带来了,说是让你引荐给孟良媛……”
袁陈氏眼前一黑。
他曾眼睁睁看着东方氏,一步步因为芙蓉膏而生不如死,哪怕离开京都前他已寻访名医救治,但偶尔收到府里传来的消息,仍是让人不寒而栗。
而如今孟初就在他的身边,糟了这样的暗算。
赵祈握住她的手,不发一言。
孟初还在状况外,她以为芙蓉膏是什么类似秋梨膏的东西,可是她也没怎么关注过这些,就下意识看向怡兰,此刻后者已经面色惨白,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圈都红了。
“主子从不曾用过芙蓉膏。”
这样一看,孟初就后知后觉的明白,她是中了毒了。
赵大夫见众人皆面色凝重,他反而心里松了气,只要不是自己想用就好。
“从脉象看,倒是用的甚浅,只要不再继续用就无事,其实芙蓉膏本不是什么脏物,只是流传于外的,总是会被加了东西,这才让人上瘾。”
上瘾?孟初一下就坐不住了,她唰一下站起来,眼睛都瞪圆了。
赵祈听到没有用多少,就放下了心,赵大夫又为他诊了脉,并无异常。
既然他没有事,那么芙蓉膏必定是藏在了近日里,只有孟初碰过的东西中。
怡兰猛一抬头,“是颜料!主子这两日总是会想打开颜料闻一闻。”
可能连孟初自己也没发现,自从闻过颜料,她总是不自觉的就想往书案那里走,把装颜料的矮瓷盏拿手里半天不舍得放。
怡兰暗恨自己出了宫后竟失了谨慎,想想她此行一路,无论是驿站的那对夫妻,还是此次的芙蓉膏,她竟然都没有往下深思。
没让赵祈吩咐,王福来很有眼色的立刻去拿了一瓶颜料来,赵大夫只微微打开条缝,鼻子凑近用手扇了扇,就笃定道:“里面混了芙蓉膏。”
.
颜料被王福来拿走销毁,此时天已经不早了,屋里昏暗下来。
赵祈没让人点灯,孟初靠在他怀里,总觉得这种安静让人有些脊背发凉。
“爷,我没什么事,赵大夫都说了,喝三副药就好了。”
他没说话,只是动动身体,让孟初靠的舒服些,不知道是不是药效上来,她慢慢就睡沉了。
颜料并不是他在乌州买的,而是一开始就从府里带出来的,虽然现在库房册子不在身边,但他还有些印象,这箱颜料很是珍奇,除了宫中画坊很难找到那么全的一套,是刚出宫建府时东方家的贺礼,本是要给东方氏的,后来是东方氏说自己不爱丹青,让入了前院的库房。
所以只是一个东方家引诱东方氏用芙蓉膏的引子,碰巧被他送给了孟初吗?
想到出府前他去孟初院子里,有侍女背对着他,似乎只是凑巧被他听见的那句,“主子倒是喜欢丹青,可惜没有好的颜料。”
赵祈心中怒火愈烈,好,好一个东方家,在他的府邸中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手,其心可诛!
他倒要看看,东方家背后究竟站了什么人,才能让他们有这个胆子。
.
乌州之事已经拖沓太久,娑道教必须一击毙命,只要留有喘息之地,必定后患无穷。
就在赵祈还未有动作前,乌州城内忽然戒严,城门许进不许出,并由衙门派衙役往各乡县下命,于五日内凡乌州境内,必须所有稻田全收,不然一概充入官粮仓中,家中男子则记入苦役,服半年才得以回家。
此令一出,似有暗潮涌动,城内无有田地的人家多,暂时还未见乱象,但城外已是一触即发。
孟初听到些风声,本以为是赵祈动的手,直到看到他沉着脸,才意识到竟然有人快他一步。
难道是乌州官员得知了消息,特意来了这一出撇清关系?
孟初还在自己琢磨,赵祈这边,却已经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对方坐在堂上,披金丝软甲,腰配长刀,抬眼之间,与赵祈眉眼有两三分相似。
“永亲王叔?”
他抚着胡须轻轻一笑,“皇侄,你可让王叔好等啊。”此话一语双关。
思及在京都时拜见却被以病中推拒,赵祈瞬时反应过来,“王叔其实早便到了?”
永亲王叹道:“哪里是刚到,自今年年初来此,本王就没走,可算是等陛下派了你来,这才等大鱼冒了头。”
这话中有意思太过直白,赵祈脸上就不太好看了。
“侄儿这一路并不曾表露身份……”走偏僻小路,住简陋庙宇,甚至为了不打草惊蛇,连暗地里的侍卫都没带,就算是与京都联系,也是和陈以在余州城外见面。
永亲王见他没拐过弯,想着在此事上赵祈也清楚个三分了,就提点他几句。
“纵然你这一路都瞒得好,哪里能防住京都有耳目?”只这一句,见赵祈有追问的意思,他就话一岔开,“如今乌州内外共精兵五万,陛下有旨,半月内再不许有娑道教的身影,这事便王叔来做,后面牵扯过多,你先回京都便可。”
原来这一趟出来,不过是当了引子,想着自己之前忧心忡忡,简直太过可笑,赵祈怒急,可却死压着那口气。
一切皆是皇上旨意,他若有一两句不对,传入皇上耳中,那就是对君父有怨怼之意。
.
乌州暗地里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但越是如此,这些官员越要表现出一副岁月静好,娑道教绝对与他无关的样子来。
赵祈的身份随着永亲王到来,自然也揭露在乌州官员眼中。
孟初第二日一睡醒,怡兰就捧了一托盘的帖子过来。
“主子,有官员夫人想上宅子里来拜访您,还有想邀您赴宴的。”
翻翻帖子,里面夫君官最大的是乌州的同知,等看完了心里有个数,孟初就让怡兰都把帖子退了。
“就说是我一路劳累,正在修养。”
她可只是一个小小良媛,人家同知夫人来给她递帖子,不过是身后的同知在给赵祈示好,可不是真的看得起她,何必见面了双方再演一场?
怡兰有些为难,“这是王福来早上送来的,说是殿下的意思,让您挑一场宴会去玩乐。”
挑?既然是一定要去,还不是只能去同知夫人那里,哪里还有其他选择余地,真要是去了其他小官府里,同知夫人脸就要掉地上了。
“那就接这张帖子吧。”
同知夫人是邀她后日去府里赏夏荷,帖子里还最后强调,说是她临时起意,这才邀的迟了,希望她多多包涵,若有幸能在后日相见,那她一定自罚三杯云云。
话说的十分周全,看完帖子,孟初都觉得一位八面玲珑的夫人在她面前了。
等到后日赴宴前,怡兰把从府里带来,但一路上没机会上身的衣裳都摆出来了。
“这些可都是让府里针线房制的,可惜图样子都是内务府出的,一看就是宫制,这才压那么久,怕穿了被人察觉。”
“怎么还有那么多没上身的,哪穿得过来。”
怡兰就笑道:“都是之前殿下吩咐的,正巧在咱们出府前做好了。”
孟初本想挑件不显眼的,怡兰就劝她:“主子,有些话奴婢不该多嘴,但有话说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后日那些官夫人家底恐怕没几个薄的,您顾及自己身份是良媛,但您身后是殿下,她们讨您欢心才是应该的。”
不说心里什么想法,把孟初哄的高高兴兴,绝对是赏荷宴上那些官夫人的主要目的,她也是拐着弯想让主子明白,若是她自己没端起身份,人家又该从哪捧着呢?
孟初只好选了一条木槿色用金银双线内外绣边的对襟裙,上搭一件珍珠串的云肩。
这云肩上的珍珠并不算大,也说不上多珍稀,但整个云肩所用的珍珠无论是大小、品质、色泽,几乎都是一模一样,无有不谐。
她穿上忍不住对着铜镜转身看看,云肩莹润若有微光,下还垂着石榴红的玉珠子,这样走路或是抬手,云肩都如被固定一般。
孟初之前对珍珠不过尔尔,这才明白为何珍珠无论她前世今生,都受人追捧。
簪钗之类的,怡兰就没再从贵重中选,免得失了主次,只是用了看上去不打眼,却都精巧新颖,用料不凡的几对钗。
“只可惜主子没有耳眼,这对耳环很配这一身呢。”
孟初摸摸耳垂,可算了吧,万一发炎怎么办,这里又没有消炎药。
.
同知府里早已经布置妥当,荷花池边围着一圈案桌,案桌上有遮荫的绸布,有夫人在心里算了一下这场赏荷宴的花销,不禁在心里咂舌。
袁陈氏坐主位左侧,面上跟她人谈笑风生,但心里早已经是烦闷不已。
本来她安排好,在荷花池另一边的树荫下摆宴,偏婆母插手,说是不好赏景,竟然从公中支了一大笔银子用来做遮荫的绸布。
一想到其他几房的酸言酸语,她更是无处吐苦水,袁同知这段时间太忙,只传了口信给她,让设宴邀善郡王的孟良媛,越快越好,其他什么话没有。
袁陈氏只希望这位孟良媛是个不多事的,不然在善郡王面前透露一二,她家老爷就得被按上个生活奢靡的戳。
有婢女脚步匆匆到她旁边,半跪在地,附耳道:“夫人,刚刚老夫人让人把表小姐带来了,说是让你引荐给孟良媛……”
袁陈氏眼前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