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连夜出发,愈是接近临汾,沿途所见百姓房屋倒塌之景愈发触目惊心,梓炎等人也在一路帮助有困难的百姓。
大军于第三日清早到达临汾城外,梓炎命士兵依旧驻扎在城外,他和婉妤、蓝恩等人先步行进城。
进城后,入眼可见,昔日繁华胜地变成一片狼藉,街道两旁的房屋小部分已经是墙体倾颓,瓦砾堆砌。随处坐卧于废墟之中的百姓,衣衫褴褛,或面如死灰靠在残柱旁,或双眼红肿紧紧地抱着啼哭不止的孩童,更有甚者,一边嚎啕大哭,一边以双手徒劳地扒拉着挖堆砌的瓦砾。
眼下的惨状,令梓炎和婉妤等人悲痛难抑。此刻,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当地的父母官,这样更有效地开展救援。
婉妤等人问了好多人,最后才从搜救的衙役口中得知,知府大人正在城东巡察,梓炎等人连忙往东面赶去。
途中,一阵凄厉的哭声传入耳中。循声望去,看到有一妇人怀中抱着个小孩子,小孩子对着倒塌的墙堆啼哭不止,口中不住地喊着:“爹爹......爹爹......”
有三个男子正在奋力用手挖倒塌的土砖,其中有一人面容似曾相识,梓炎往前走两步,试探性地喊道:“楼老二?”
只见一名灰头土脸的人诧异地抬起头,一脸愕然,然后站直身子,才往梓炎这边跑来。
“蓝将军?你怎么来这了?”楼老二惊讶地问道。
婉妤却未等梓炎回答,便已迫不及待地跨前一步,焦急地问道:“楼老二,你在这里?那......那元妹妹是不是也在这里?她怎么样,有没有危险?”
见婉妤如此担忧,楼老二连忙说:“她没啥大事,她家房子比百姓的结实多了,就是,她人有些吓到了。她家人在身边照料着呢,我......我就过来帮着百姓们找找人。”
婉妤闻言,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就在这时,那边突然传来一声高呼:“找到了,找到了......”想必是楼老二那帮人挖出了孩子的爹爹。
梓炎等人跑过去,果然在砖土之下发现了一条腿,这时梓炎、蓝恩也毫不犹豫地加入挖人的队伍。人多力量大,没一会儿就将人挖出来了,可惜的是,这个男子已然离世。
妇人和孩子悲痛欲绝,扑上前去。婉妤与竹沁赶紧上前搀扶,尽力安抚。众人低下头,悲从心来,默不作声。
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可是天灾面前,人们无能为力。
恰在此际,知府大人带着衙役正往这边来,梓炎等人走过去,自报家门。梅知府此时见到蓝梓炎一行就像见到了亲人。
他深感自己再也不是孤军奋战了,他也没想到,在他的任上一夜间会出现如此浩劫。身为此地最高长官,他心中焦虑得说是热锅上的蚂蚁都不为过,他哪经历过这事,他都慌得不行。
好在,终于见到一个能商量的人了。
梓炎一行人从颜知府和孙通判的叙述中得知,临汾并不是地震最严重的县城,城中大部分百姓只要家中房梁坚固,倒塌情况较少。年久失修的方子倒塌较严重。平阳府下辖东边的古县、安泽县才是重灾区,就是那边的地震波及到整个平阳府。
从高处察看到,临汾通往东侧的路都被震塌了,山体塌方,阻挡住了,根本过不去。山西承宣布政使司驻扎在太原府,由于路况原因,往临汾这边赶还尚需时日。
梓炎和梅知府商议对策,决定分兵两路,一路士兵前往古县、安泽县等塌方处清除路障,打通道路;另一路士兵留于临汾,帮临汾城内的百姓搜救被困之人,并搭建房屋居所。同时,再找出几处空地,搭棚施粥,免百姓饥苦。
梅知府闻言,连连作揖,感激涕零,“多谢将军,多谢将军,您可真是下官的再生父母啊!”
梓炎扶起梅知府,“大人严重了。”
梅知府继续说道:“城内的几家大族都开仓赈粮了,北边和西边的粥棚已搭建完毕,眼下就剩东面的了,地方都找好了,就是人手不太够,要不您再......”
婉妤见状,手指楼老二,对梅知府说:“他们可以。”
梅知府哪知道楼老二是梓炎半路捡回来的,他以为这也是梓炎的士兵呢,立刻笑容满面,拱手致谢,“那就辛苦各位了。”
能帮忙自然是好的,楼老二欣然应了,“不辛苦,应该的。”
蓝恩随即将竹沁旁边的吴主事抓到楼老二那边,对楼老二说:“再加个人。”
懵懵的吴主事一脸茫然,瞪着眼睛想反驳,结果对上蓝恩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神,以及梅知府那满含期盼的注视。他嘴角艰难地抽搐着,仿佛每个字都是从牙缝中硬挤出来的,“应该的。”
此时,萧太医也问梅知府,“知府大人,城中可搭设诊病之处?”
梅知府闻言,一时语塞,心中暗自懊恼,他还真忘记了这码事。他心中暗自揣测,上官家或许已有所行动,他没注意过,一时还不好答复。
他身侧的孙通判代为答道:“临汾上下皆处于惊慌之中尚未缓和,上官家于昨日派出了学徒出来义诊,府衙目前尚没有搭设诊棚。”
梓炎帮梅知府介绍道:“梅知府,这位是致仕的太医院前院正萧太医。”
梅知府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又是一副见家人般的热情,连忙拱手作揖,“下官眼拙,原来是萧太医。下官明白您的意思,您说应该在哪里设诊棚合适,我现在就让他们去盖。”
萧太医心想:这是你的地界,我哪里知道何处合适?但他依旧拱手回应道:“那便设于东面粥棚之侧吧。”
“好好好!”梅知府连声应允。他心里不断地暗自庆幸,自己的命还真是不错。
一切事情商量差不多了,各方就开始行动起来了。梓炎和蓝恩去城外分派士兵前往各个通道口打通道路,又分派一部分士兵入城,协助百姓搜救与重建房屋,还分配一些士兵帮楼老二和吴主事等人搭粥棚和诊棚。竹沁则在一旁协助萧太医忙活诊棚的事情。
**
婉妤到舟府的时候,正看到舟府大门敞开,仆从们络绎不绝地往外搬运粮食,想必是送往粥棚的。
危难之时,也没有人留意走进府内的婉妤,她像无头苍蝇似的,穿堂过廊,直至越过雕花垂门往内院走时,才有小厮上前来问她是谁,找谁。
婉妤说:“我来找元家小姐,我是她朋友。”
到底是先敬罗裳再敬人,小厮打量婉妤的穿着皆是不俗,这才伸手,引着婉妤往后堂舟老夫人那里而去。
后堂之内,舟家女眷环绕老夫人而坐,众人不敢进内室,这样既方便伺候老夫人,更是惧怕天灾再次袭来,一家人在一起总是有个照应。且后堂的柱子相对更加牢固不易倒塌,她们舟家昨日还是在外面搭帐篷睡的呢。
有婢女掀开厚重的帘子进门,说是外面有人找表小姐,自称是她的朋友。
元诗雯闻言,心里一咯噔,难道是楼老二?他竟如此大胆,敢这么大张旗鼓地来舟府。她怕外祖母和母亲让人进来说话,她连忙站起来,说自己出去看看。
元诗雯出门一看,等在外面的竟然是姜婉妤,这更让她吃惊。她嘴角不由自主地漾开微笑,小跑过去,抓住姜婉妤的手,“婉姐姐,你怎么过来的?”
姜婉妤回握她,“地震时,大军就在平阳府内,自然要过来帮忙。”她又仔细打量着元诗雯,“你怎么样,有没有受伤?可吓到了?”
元诗雯摇头,“当时我正和母亲在外面赏雪,故而无恙,不过,确实是吓到了。”随即又急切地问起婉妤的情况。
婉妤浅笑着,“我很好,你放心吧。就是听说临汾这边严重的时候,我祈祷你最好是回了京师。”
元诗雯挽着婉妤,不禁问道:“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在这的?”
婉妤环顾四周,见无旁人,才贴近她小声道:“我们刚才进城时见到了楼老二。”
元诗雯听到楼老二的名字,有那么一瞬身子都僵了,她有些尴尬地问:“他......他还没走啊?”
“他帮着百姓搭建粥棚呢。”
元诗雯也说不好心里此刻是什么滋味,只轻轻“哦”了一声。
这时,有婢女轻巧地掀起帘子,元夫人款步而出,元诗雯冲其喊了声“娘”。
元夫人迅速扫视了婉妤一眼,对元诗雯说:“见你许久不回屋,出来看看。”
婉妤往前一步,行福礼,“见过元夫人。”
“不用多礼。”元夫人见婉妤礼数周到,穿戴不俗,应不是小家之女,可是从未听过自己的女儿在临汾有这么个好朋友。她又询问,“你是哪家的?”
元诗雯快步上前,走到婉妤身侧,介绍道:“娘,这位是姜阁老的女儿、蓝将军的夫人,刚从宁夏镇那边过来。”
元夫人这回想起来了,蓝将军是救过她家这个女儿的,阶下站着的是人家的夫人。无论是从恩情还是地位而言,她都需以礼相待。
元夫人赶紧福一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敬意:“蓝夫人,有失远迎。”
婉妤急忙走上前扶起元夫人,笑道:“夫人客气了,我只是来看看元妹妹,无需如此多礼。”
元夫人顺势握住婉妤的手,“那别站在外面,屋里暖和,进屋叙话。”说着,就将人领进了屋里。
婉妤就这么被拉入屋内,与众人目光交汇,气氛一时有些微妙。元夫人开口向舟老夫人介绍道:“母亲,这位是蓝将军的夫人,就是刚平定了宁夏镇的那位蓝将军。”
舟家虽富甲一方,却非官宦之家,而是皇商出身,因此,老太太一听,连忙扶着婢女的手,欲起身行礼。婉妤快步走上前,扶住舟老夫人坐下,嘴里还说道:“老夫人别多礼,您快坐。我是晚辈,怎敢劳您起身相迎?您叫我婉妤便好。”
老夫人慈祥地笑着,“多谢蓝夫人体恤。”随即,她向在座的晚辈投去严厉的目光,示意他们不可失礼。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起身向婉妤见礼。此时,一名有眼色的婢女早已在老夫人的下首备好了一张椅子,老夫人拉着婉妤坐下,婉妤却之不恭,含笑坐下。
元夫人关切地问道:“夫人可有住处?府中仆人正忙着整理房间,若不嫌弃,住小女的院子可好?”
元诗雯插嘴,“娘,蓝将军也在呢!”
舟老夫人闻言,略显惊讶,“蓝将军也来了?”
婉妤浅笑着点头,“大军回京师,驻扎平阳府时赶上地震,将军得知临汾这边或许需要帮助,便率领大军前来,此刻正于城内帮助百姓修葺房屋,搭建粥棚。”
舟老夫人感慨万分,“将军义气,临汾百姓定当铭记于心。”
“天灾面前,理应如此。”
元诗雯却似有不解,“我听闻城内昨日已搭粥棚,难道又增一处?”
婉妤点头,“是,正在东面搭建粥棚和诊棚。”
舟老夫人闻言,笑意更甚,“那可太好了,这样一来,全城的百姓不用往别处跑就有吃的了。”说罢,她转向身旁婢女,吩咐道,“去,着粮仓那边,再备些粮食送往东面粥棚。”婢女领命而去。
婉妤笑道:“多谢老夫人慷慨解囊,危难之际,仍能心系百姓,实乃晚辈之楷模。”
舟老夫人摆手,道:“这是应该的。存储粮食,原为解困之时所用,舟家能有今日,皆因皇恩浩荡,百姓信任支持,危机面前自然也要回馈百姓。”
婉妤心中赞叹不已:“老夫人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见元家妹妹安然无恙,她也就不坐了,她说:“番前来,只为确认元妹妹是否安好,如今见她无恙,我也就放心了。粥棚那边还需人手,我告辞了。”说着,起身向舟老夫人点头致意。
元诗雯立刻说:“我也去!”
元夫人眉头一皱,略带责备,“胡闹,那是你去的地方吗?”
元诗雯却已走至婉妤身旁,挽住她的胳膊,对她母亲道:“我陪婉姐姐一起,再说了,我也可以看着咱们府上送粮的人。”
元夫人佯怒道:“我看你去添乱还差不多。”
元诗雯紧紧挽着婉妤的手,态度坚决:“我就要和婉姐姐一起。”
这时,舟老夫人发话了:“去吧,但别添乱。”
得了舟老夫人的许可,元诗雯与婉妤一同离开了舟府,她成天和一帮女人聚在一起讨论胭脂水粉,真是够够的了。
大军于第三日清早到达临汾城外,梓炎命士兵依旧驻扎在城外,他和婉妤、蓝恩等人先步行进城。
进城后,入眼可见,昔日繁华胜地变成一片狼藉,街道两旁的房屋小部分已经是墙体倾颓,瓦砾堆砌。随处坐卧于废墟之中的百姓,衣衫褴褛,或面如死灰靠在残柱旁,或双眼红肿紧紧地抱着啼哭不止的孩童,更有甚者,一边嚎啕大哭,一边以双手徒劳地扒拉着挖堆砌的瓦砾。
眼下的惨状,令梓炎和婉妤等人悲痛难抑。此刻,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当地的父母官,这样更有效地开展救援。
婉妤等人问了好多人,最后才从搜救的衙役口中得知,知府大人正在城东巡察,梓炎等人连忙往东面赶去。
途中,一阵凄厉的哭声传入耳中。循声望去,看到有一妇人怀中抱着个小孩子,小孩子对着倒塌的墙堆啼哭不止,口中不住地喊着:“爹爹......爹爹......”
有三个男子正在奋力用手挖倒塌的土砖,其中有一人面容似曾相识,梓炎往前走两步,试探性地喊道:“楼老二?”
只见一名灰头土脸的人诧异地抬起头,一脸愕然,然后站直身子,才往梓炎这边跑来。
“蓝将军?你怎么来这了?”楼老二惊讶地问道。
婉妤却未等梓炎回答,便已迫不及待地跨前一步,焦急地问道:“楼老二,你在这里?那......那元妹妹是不是也在这里?她怎么样,有没有危险?”
见婉妤如此担忧,楼老二连忙说:“她没啥大事,她家房子比百姓的结实多了,就是,她人有些吓到了。她家人在身边照料着呢,我......我就过来帮着百姓们找找人。”
婉妤闻言,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就在这时,那边突然传来一声高呼:“找到了,找到了......”想必是楼老二那帮人挖出了孩子的爹爹。
梓炎等人跑过去,果然在砖土之下发现了一条腿,这时梓炎、蓝恩也毫不犹豫地加入挖人的队伍。人多力量大,没一会儿就将人挖出来了,可惜的是,这个男子已然离世。
妇人和孩子悲痛欲绝,扑上前去。婉妤与竹沁赶紧上前搀扶,尽力安抚。众人低下头,悲从心来,默不作声。
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可是天灾面前,人们无能为力。
恰在此际,知府大人带着衙役正往这边来,梓炎等人走过去,自报家门。梅知府此时见到蓝梓炎一行就像见到了亲人。
他深感自己再也不是孤军奋战了,他也没想到,在他的任上一夜间会出现如此浩劫。身为此地最高长官,他心中焦虑得说是热锅上的蚂蚁都不为过,他哪经历过这事,他都慌得不行。
好在,终于见到一个能商量的人了。
梓炎一行人从颜知府和孙通判的叙述中得知,临汾并不是地震最严重的县城,城中大部分百姓只要家中房梁坚固,倒塌情况较少。年久失修的方子倒塌较严重。平阳府下辖东边的古县、安泽县才是重灾区,就是那边的地震波及到整个平阳府。
从高处察看到,临汾通往东侧的路都被震塌了,山体塌方,阻挡住了,根本过不去。山西承宣布政使司驻扎在太原府,由于路况原因,往临汾这边赶还尚需时日。
梓炎和梅知府商议对策,决定分兵两路,一路士兵前往古县、安泽县等塌方处清除路障,打通道路;另一路士兵留于临汾,帮临汾城内的百姓搜救被困之人,并搭建房屋居所。同时,再找出几处空地,搭棚施粥,免百姓饥苦。
梅知府闻言,连连作揖,感激涕零,“多谢将军,多谢将军,您可真是下官的再生父母啊!”
梓炎扶起梅知府,“大人严重了。”
梅知府继续说道:“城内的几家大族都开仓赈粮了,北边和西边的粥棚已搭建完毕,眼下就剩东面的了,地方都找好了,就是人手不太够,要不您再......”
婉妤见状,手指楼老二,对梅知府说:“他们可以。”
梅知府哪知道楼老二是梓炎半路捡回来的,他以为这也是梓炎的士兵呢,立刻笑容满面,拱手致谢,“那就辛苦各位了。”
能帮忙自然是好的,楼老二欣然应了,“不辛苦,应该的。”
蓝恩随即将竹沁旁边的吴主事抓到楼老二那边,对楼老二说:“再加个人。”
懵懵的吴主事一脸茫然,瞪着眼睛想反驳,结果对上蓝恩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神,以及梅知府那满含期盼的注视。他嘴角艰难地抽搐着,仿佛每个字都是从牙缝中硬挤出来的,“应该的。”
此时,萧太医也问梅知府,“知府大人,城中可搭设诊病之处?”
梅知府闻言,一时语塞,心中暗自懊恼,他还真忘记了这码事。他心中暗自揣测,上官家或许已有所行动,他没注意过,一时还不好答复。
他身侧的孙通判代为答道:“临汾上下皆处于惊慌之中尚未缓和,上官家于昨日派出了学徒出来义诊,府衙目前尚没有搭设诊棚。”
梓炎帮梅知府介绍道:“梅知府,这位是致仕的太医院前院正萧太医。”
梅知府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又是一副见家人般的热情,连忙拱手作揖,“下官眼拙,原来是萧太医。下官明白您的意思,您说应该在哪里设诊棚合适,我现在就让他们去盖。”
萧太医心想:这是你的地界,我哪里知道何处合适?但他依旧拱手回应道:“那便设于东面粥棚之侧吧。”
“好好好!”梅知府连声应允。他心里不断地暗自庆幸,自己的命还真是不错。
一切事情商量差不多了,各方就开始行动起来了。梓炎和蓝恩去城外分派士兵前往各个通道口打通道路,又分派一部分士兵入城,协助百姓搜救与重建房屋,还分配一些士兵帮楼老二和吴主事等人搭粥棚和诊棚。竹沁则在一旁协助萧太医忙活诊棚的事情。
**
婉妤到舟府的时候,正看到舟府大门敞开,仆从们络绎不绝地往外搬运粮食,想必是送往粥棚的。
危难之时,也没有人留意走进府内的婉妤,她像无头苍蝇似的,穿堂过廊,直至越过雕花垂门往内院走时,才有小厮上前来问她是谁,找谁。
婉妤说:“我来找元家小姐,我是她朋友。”
到底是先敬罗裳再敬人,小厮打量婉妤的穿着皆是不俗,这才伸手,引着婉妤往后堂舟老夫人那里而去。
后堂之内,舟家女眷环绕老夫人而坐,众人不敢进内室,这样既方便伺候老夫人,更是惧怕天灾再次袭来,一家人在一起总是有个照应。且后堂的柱子相对更加牢固不易倒塌,她们舟家昨日还是在外面搭帐篷睡的呢。
有婢女掀开厚重的帘子进门,说是外面有人找表小姐,自称是她的朋友。
元诗雯闻言,心里一咯噔,难道是楼老二?他竟如此大胆,敢这么大张旗鼓地来舟府。她怕外祖母和母亲让人进来说话,她连忙站起来,说自己出去看看。
元诗雯出门一看,等在外面的竟然是姜婉妤,这更让她吃惊。她嘴角不由自主地漾开微笑,小跑过去,抓住姜婉妤的手,“婉姐姐,你怎么过来的?”
姜婉妤回握她,“地震时,大军就在平阳府内,自然要过来帮忙。”她又仔细打量着元诗雯,“你怎么样,有没有受伤?可吓到了?”
元诗雯摇头,“当时我正和母亲在外面赏雪,故而无恙,不过,确实是吓到了。”随即又急切地问起婉妤的情况。
婉妤浅笑着,“我很好,你放心吧。就是听说临汾这边严重的时候,我祈祷你最好是回了京师。”
元诗雯挽着婉妤,不禁问道:“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在这的?”
婉妤环顾四周,见无旁人,才贴近她小声道:“我们刚才进城时见到了楼老二。”
元诗雯听到楼老二的名字,有那么一瞬身子都僵了,她有些尴尬地问:“他......他还没走啊?”
“他帮着百姓搭建粥棚呢。”
元诗雯也说不好心里此刻是什么滋味,只轻轻“哦”了一声。
这时,有婢女轻巧地掀起帘子,元夫人款步而出,元诗雯冲其喊了声“娘”。
元夫人迅速扫视了婉妤一眼,对元诗雯说:“见你许久不回屋,出来看看。”
婉妤往前一步,行福礼,“见过元夫人。”
“不用多礼。”元夫人见婉妤礼数周到,穿戴不俗,应不是小家之女,可是从未听过自己的女儿在临汾有这么个好朋友。她又询问,“你是哪家的?”
元诗雯快步上前,走到婉妤身侧,介绍道:“娘,这位是姜阁老的女儿、蓝将军的夫人,刚从宁夏镇那边过来。”
元夫人这回想起来了,蓝将军是救过她家这个女儿的,阶下站着的是人家的夫人。无论是从恩情还是地位而言,她都需以礼相待。
元夫人赶紧福一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敬意:“蓝夫人,有失远迎。”
婉妤急忙走上前扶起元夫人,笑道:“夫人客气了,我只是来看看元妹妹,无需如此多礼。”
元夫人顺势握住婉妤的手,“那别站在外面,屋里暖和,进屋叙话。”说着,就将人领进了屋里。
婉妤就这么被拉入屋内,与众人目光交汇,气氛一时有些微妙。元夫人开口向舟老夫人介绍道:“母亲,这位是蓝将军的夫人,就是刚平定了宁夏镇的那位蓝将军。”
舟家虽富甲一方,却非官宦之家,而是皇商出身,因此,老太太一听,连忙扶着婢女的手,欲起身行礼。婉妤快步走上前,扶住舟老夫人坐下,嘴里还说道:“老夫人别多礼,您快坐。我是晚辈,怎敢劳您起身相迎?您叫我婉妤便好。”
老夫人慈祥地笑着,“多谢蓝夫人体恤。”随即,她向在座的晚辈投去严厉的目光,示意他们不可失礼。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起身向婉妤见礼。此时,一名有眼色的婢女早已在老夫人的下首备好了一张椅子,老夫人拉着婉妤坐下,婉妤却之不恭,含笑坐下。
元夫人关切地问道:“夫人可有住处?府中仆人正忙着整理房间,若不嫌弃,住小女的院子可好?”
元诗雯插嘴,“娘,蓝将军也在呢!”
舟老夫人闻言,略显惊讶,“蓝将军也来了?”
婉妤浅笑着点头,“大军回京师,驻扎平阳府时赶上地震,将军得知临汾这边或许需要帮助,便率领大军前来,此刻正于城内帮助百姓修葺房屋,搭建粥棚。”
舟老夫人感慨万分,“将军义气,临汾百姓定当铭记于心。”
“天灾面前,理应如此。”
元诗雯却似有不解,“我听闻城内昨日已搭粥棚,难道又增一处?”
婉妤点头,“是,正在东面搭建粥棚和诊棚。”
舟老夫人闻言,笑意更甚,“那可太好了,这样一来,全城的百姓不用往别处跑就有吃的了。”说罢,她转向身旁婢女,吩咐道,“去,着粮仓那边,再备些粮食送往东面粥棚。”婢女领命而去。
婉妤笑道:“多谢老夫人慷慨解囊,危难之际,仍能心系百姓,实乃晚辈之楷模。”
舟老夫人摆手,道:“这是应该的。存储粮食,原为解困之时所用,舟家能有今日,皆因皇恩浩荡,百姓信任支持,危机面前自然也要回馈百姓。”
婉妤心中赞叹不已:“老夫人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见元家妹妹安然无恙,她也就不坐了,她说:“番前来,只为确认元妹妹是否安好,如今见她无恙,我也就放心了。粥棚那边还需人手,我告辞了。”说着,起身向舟老夫人点头致意。
元诗雯立刻说:“我也去!”
元夫人眉头一皱,略带责备,“胡闹,那是你去的地方吗?”
元诗雯却已走至婉妤身旁,挽住她的胳膊,对她母亲道:“我陪婉姐姐一起,再说了,我也可以看着咱们府上送粮的人。”
元夫人佯怒道:“我看你去添乱还差不多。”
元诗雯紧紧挽着婉妤的手,态度坚决:“我就要和婉姐姐一起。”
这时,舟老夫人发话了:“去吧,但别添乱。”
得了舟老夫人的许可,元诗雯与婉妤一同离开了舟府,她成天和一帮女人聚在一起讨论胭脂水粉,真是够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