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成天籁了?你们大昭的文明得薄弱成什么样子,这支曲子我们耳熟能详。]
“这是探花郎?”
“是的……他怎会有如此歌喉?”
“不是说他自幼养在乡下,我还以为能考取功名已经是难得,没想到还有如此琴技,不像是农妇能养出来的。”
“这都是李夫人教导的好。听闻李夫人出阁前……唱曲甚是一流,李尚书在府外听到后,便日日放风筝想要求娶。”
忽而被夸的李王氏满脸通红,她刚刚也在惊讶李宣竟然能唱的如此动人?
她从无听过李宣说起过此事。
看来还是两人不够亲近。
这继子太难养熟了。
出阁前,李王氏的歌喉甚是出众,不过当时都说琴曲是伶人做派,她也不敢抛头露面,只敢在院子里偶尔一展歌喉。
没想到——
某日刚刚入京赶考的李尚书,途经院外听得如痴如醉,甚至每日都将想说的话写在风筝上头,传到墙头给她看见。
他说她的歌声犹如仙乐。
后来李尚书发愤图强,考取了那届科举魁首,并带着聘礼求娶了李王氏。
这段求娶很快成了坊间佳话。
他们恩爱多年,一直犹如新婚燕尔,李尚书这些年对李王氏依旧满眼宠溺,他每日归府前都会带上一包枣泥酥,听闻是因为李王氏当年孕中害喜得难受,最喜酸甜,这贪嘴的毛病在那时落下。
这些年时常有人催促李尚书再添个男丁,甚至直接给他府上送通房丫鬟,李尚书总是摆手笑道:“有蓉儿就够了。”
外人都知晓他是心疼李王氏当年生产落了病根,不想让李王氏再受生养之苦。
京城里的夫妻都赞李王氏驭夫有道。
只是前段日子,京中却传出刚刚中了探花郎的李宣,竟是李尚书早年间在乡下娶的糟糠给他生的长子?
当时——
一群人面露鄙夷:道貌岸然的家伙!
原以为他真的忠贞不二。
没想到与其他男子一般薄情。
就说哪里有男子不始乱终弃的?
当时很多与他为伍的同僚,都遭到了无端的非议,刻意与李尚书保持距离。
一夜之间,他成了男人之耻。
这人设终归是不能立的,立什么不好,非要立个做不到的“专情”,眼下塌了,连带着入朝为官的男子都背上骂名。
李尚书当时也是一脸懵圈,这冒出来朝他喊爹的探花郎,他往日里并不相识。
直到他想到了一桩事。
早年间,李尚书的父母为了让他通晓房事,好让他静下心温习功课,于是给他说了一门亲事,那女子比他年长六岁。
成婚后,两人少有夫妻之实。
直到李尚书的父母双双病重,二老整日催着他早日生下子嗣,他才不得不与那女子再次行房。
进京赶考前,父母已经离世,他留下一封信给那位糟糠,让她拿了休书做个自由身,往后婚配再不由李家做主,可以自行抉择。
多年过去,李尚书以为那姑娘早就改嫁别人,没想到居然生下了他的儿子,还痴痴等了他多年,甚至以为他死在京中。
那糟糠苦苦在乡下守了多年活寡。
李尚书在朝中做官多年,中间也有几次良心发现,派人去寻过,听闻那糟糠早就搬离了,也就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要不是——
李宣长得太像他。
他甚至觉得李宣是来恶意滋事的。
科考结束时,李宣与其他几位考生一同上门拜访过他,李王氏初见李宣就满眼欢喜,还轻笑着揶揄李尚书,“莫不是你在外头养了女子?给你生的外室子?”
这些年李尚书对她情真意切,她并不觉得李尚书会是这般人,可是看着李宣的那张脸,她越看越不是滋味儿……
没成想玩笑话,居然成了真?
李尚书对早已成婚一事瞒了她多年,直到李宣上门认亲那日,他才跪在李王氏面前,满脸泪痕,“都是我的错……我不该瞒你,我早就在老家娶过一门亲。”
当时李王氏差点气昏过去,怪不得这些年他没有带她回过乡,她还几次劝他早日将父母的尸骨带回京城,或者他们理应前去祭拜,可是他总有理由推脱,“不用,爹娘喜欢那里,最是害怕京都繁华……而且娘子身子弱,舟马劳顿,定然伤身。”
哪里是怕京都繁华?
分明是他怕回去见到糟糠。
李王氏得知李宣的母亲操劳多年,依旧守着乡下祖宅,每年清明都会替李尚书给二老上坟敬孝,听完李宣说的事,李王氏对那个素未谋面的女子甚是怜惜。
尽管看见李宣,李王氏的心里梗着刺,但是顾着尚书府的面子,她还是做了个大度的主母,并让下人照着规矩尊称李宣为“大爷”,不许任何人轻视了李宣。
可是她做的再好,李宣见到她都是低着眉眼,像是受了气。
这般弄得她也窝着一肚子火,好像她是什么不明事理的毒妇?
于是,她也愈发避着见李宣。
不过刚刚他唱的——
“是他那个生母吗?”
李王氏蹙着眉头,身旁的李蓉满脸愤怒,恨不得上前将李宣给拽下来,“他在做什么?还不够丢人吗?”
不过李蓉刚想上前,却被李王氏抓住胳膊,“莫要胡闹!今日在京有名望的青年郎君都有上台献艺,宣儿这般做……倒是没有辱没我们尚书府的脸面,而且他这词曲虽说不是上乘,但是还蛮有新意。”
只是——
这继母难为啊!
没想到她掏心掏肺,还是比不过他生母,不过这也无可厚非,生娘自然比养娘大,但是在这里弹出,又让她在京中如何立足呢?
李王氏心里压着一口火,但是面上依旧云淡风轻。
不过她怎么听说李宣五音不全?
今日这歌喉,明显是清脆悦耳的很。
不过也就这般一想……只当她从没有花心思近身结识过这个继子吧!
赵嘉月淡定自若的呷了口茶,耳边是感人肺腑的歌声,她浅浅一笑,多亏了她一字一句的调教,这般才让李宣改了五音不全的毛病。
不愧是小儿都能吟唱的小曲。
皎洁的面光打在李宣的脸上,一身白衣的他坐在琴旁,本就忧郁的脸庞更显出一副破碎凄美。
他抬起脸庞,等待琴音结束后,目光落向堂间,“此曲敬给吾的母亲,王春花。吾生母已故,本以为在这世上吾再无母亲,没想到您将吾视若亲儿相待。”
李宣言语恳切,眸光里满是诚挚,全然没有半点虚情,这一幕看得李王氏当场愣住,她不敢置信的抬起脸庞,呢喃道:“宣儿……这当真是唱给我的?”
平日里见过许多大场面的李王氏,眼下也顾不得端庄,眼角的泪直接钻出,浸湿了手中的帕子,看得身旁人甚是感动。
“就说是李夫人调教的吧!”
“她平日里的为人咱都是清楚不过的,的确是一位很合格的当家主母。”
“要是我……我怕是要将夫君和那贱种全轰出去,哪里有她的容量?”
周围人投去敬佩的目光,像是李王氏获得了“感动昭国十大人物”,李王氏抬手招着台上的探花郎,“宣儿,到母亲的跟前来,让母亲好好看看你。”
此时堂间响起一道哭声:“我想我的母亲了……我要回家,我要二两姐姐。”
赵嘉月猛然转头,看见被管家抱在怀里的林世元,他的眼眶已经通红。
旁人见了他,都觉得林府的小公子可怜得很,没想到他的母亲在他这般小的年纪,就已经过世。
赵嘉月的心宛若揪了一下。
只有她明白林世元不属于这个世界。
他是真的想家了。
赵嘉月赶忙步过去,管家见着这位戴着“无脸男”面具的女子走近,下意识的退后半步,将林世元抱得更紧。
林世元闻到赵嘉月身上的栀子花香,赶忙扑到她的怀里,顾不得“古代人”小少爷的规矩,他哭得很是厉害。
“二两姐姐,我想回家!”
“我们一起回家!”
“我想妈妈、爸爸了……”
林世元撞在赵嘉月的怀里,赵嘉月抬手摸了摸他的后脑勺,鼻头忽而一酸,不过声音很是温柔的道:“会回家的。”
此时顾不得台上的演出,赵嘉月牵着林世元步出揽月阁,管家赶忙跟上。
二楼窗前,梁恒落下目光,见赵嘉月带着林世元离开的身影,眉头一蹙,“当真不是赵嘉月吗?”
不过——
理应不是的。
她怎么会同林府结识?
·
足足过了两个时辰。
揽月阁里的演出方结束。
步出揽月阁的人们,意犹未尽的哼唱起探花郎的那支曲子,“有母亲的孩子像个宝……没母亲的孩子像根草。”
有人直接湿了眼眶,“听闻外头正闹饥荒……方才捐款,你们可捐了多少?”
“不少的孩子都没有了母亲。”
“吾等庆幸,是生在大昭,听闻邻国也闹过饥荒,当时怕百姓闹事,直接将那些要出城的百姓给砍了脑袋……”
“揽月阁这次的善举是太子牵头做的,我想着明日定要去京兆府捐一点善银,这世上种善因、结善果……做好事总归是没有错的。”
“是是是……”
此时揽月阁里一曲乐音忽而响起,众人回眸看向二楼阁间,柳无名一身青绿坐在椅子上,怀中抱着一面琵琶。
他满面温柔,葱白指关拨动琴弦: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不论天涯与海角。”
“……”
“共祝愿,昭国好。”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人未老。”
这支温婉的曲子里,唱着满是期盼的词意,倏然间更让百姓们心头酸涩。
赵嘉月走在街上,抬眸看了一眼柳无名,浅浅一笑,“不愧是柳先生。”
一整夜,没有让柳无名出现。
便是等着此刻。
眼下——
果然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这压轴,还得是专业的来。
“听闻长公主在揽月阁里为柳先生豪掷千金……以作此次的善款。”
“几位尚书大人也不分伯仲。”
“朝中有探花郎、状元郎这些后辈在,日后昭国只会愈发昌盛。”
“都是太子的功劳,若不是他,如何请的动这些贵主们出现,更别说让那些青年郎君上台做什么……诗朗诵?”
·
“阿嚏——”
梁恒刚刚踏进海棠小苑,忍不住打出一个巨响的喷嚏,怕是又有人背后说他。
目光往前落去,只见窗前的烛火果然还明亮,窗上的剪影是三人画面,赵嘉月正被两个贴身婢女拢着,正在绣东西。
“你们说这东西太子会喜欢吗?”
“只要是主子做的,太子见了自然会心生欢喜的,不过主子忙了好几个时辰,还不歇息吗?”
“可是太子还没有回来?”
“这是探花郎?”
“是的……他怎会有如此歌喉?”
“不是说他自幼养在乡下,我还以为能考取功名已经是难得,没想到还有如此琴技,不像是农妇能养出来的。”
“这都是李夫人教导的好。听闻李夫人出阁前……唱曲甚是一流,李尚书在府外听到后,便日日放风筝想要求娶。”
忽而被夸的李王氏满脸通红,她刚刚也在惊讶李宣竟然能唱的如此动人?
她从无听过李宣说起过此事。
看来还是两人不够亲近。
这继子太难养熟了。
出阁前,李王氏的歌喉甚是出众,不过当时都说琴曲是伶人做派,她也不敢抛头露面,只敢在院子里偶尔一展歌喉。
没想到——
某日刚刚入京赶考的李尚书,途经院外听得如痴如醉,甚至每日都将想说的话写在风筝上头,传到墙头给她看见。
他说她的歌声犹如仙乐。
后来李尚书发愤图强,考取了那届科举魁首,并带着聘礼求娶了李王氏。
这段求娶很快成了坊间佳话。
他们恩爱多年,一直犹如新婚燕尔,李尚书这些年对李王氏依旧满眼宠溺,他每日归府前都会带上一包枣泥酥,听闻是因为李王氏当年孕中害喜得难受,最喜酸甜,这贪嘴的毛病在那时落下。
这些年时常有人催促李尚书再添个男丁,甚至直接给他府上送通房丫鬟,李尚书总是摆手笑道:“有蓉儿就够了。”
外人都知晓他是心疼李王氏当年生产落了病根,不想让李王氏再受生养之苦。
京城里的夫妻都赞李王氏驭夫有道。
只是前段日子,京中却传出刚刚中了探花郎的李宣,竟是李尚书早年间在乡下娶的糟糠给他生的长子?
当时——
一群人面露鄙夷:道貌岸然的家伙!
原以为他真的忠贞不二。
没想到与其他男子一般薄情。
就说哪里有男子不始乱终弃的?
当时很多与他为伍的同僚,都遭到了无端的非议,刻意与李尚书保持距离。
一夜之间,他成了男人之耻。
这人设终归是不能立的,立什么不好,非要立个做不到的“专情”,眼下塌了,连带着入朝为官的男子都背上骂名。
李尚书当时也是一脸懵圈,这冒出来朝他喊爹的探花郎,他往日里并不相识。
直到他想到了一桩事。
早年间,李尚书的父母为了让他通晓房事,好让他静下心温习功课,于是给他说了一门亲事,那女子比他年长六岁。
成婚后,两人少有夫妻之实。
直到李尚书的父母双双病重,二老整日催着他早日生下子嗣,他才不得不与那女子再次行房。
进京赶考前,父母已经离世,他留下一封信给那位糟糠,让她拿了休书做个自由身,往后婚配再不由李家做主,可以自行抉择。
多年过去,李尚书以为那姑娘早就改嫁别人,没想到居然生下了他的儿子,还痴痴等了他多年,甚至以为他死在京中。
那糟糠苦苦在乡下守了多年活寡。
李尚书在朝中做官多年,中间也有几次良心发现,派人去寻过,听闻那糟糠早就搬离了,也就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要不是——
李宣长得太像他。
他甚至觉得李宣是来恶意滋事的。
科考结束时,李宣与其他几位考生一同上门拜访过他,李王氏初见李宣就满眼欢喜,还轻笑着揶揄李尚书,“莫不是你在外头养了女子?给你生的外室子?”
这些年李尚书对她情真意切,她并不觉得李尚书会是这般人,可是看着李宣的那张脸,她越看越不是滋味儿……
没成想玩笑话,居然成了真?
李尚书对早已成婚一事瞒了她多年,直到李宣上门认亲那日,他才跪在李王氏面前,满脸泪痕,“都是我的错……我不该瞒你,我早就在老家娶过一门亲。”
当时李王氏差点气昏过去,怪不得这些年他没有带她回过乡,她还几次劝他早日将父母的尸骨带回京城,或者他们理应前去祭拜,可是他总有理由推脱,“不用,爹娘喜欢那里,最是害怕京都繁华……而且娘子身子弱,舟马劳顿,定然伤身。”
哪里是怕京都繁华?
分明是他怕回去见到糟糠。
李王氏得知李宣的母亲操劳多年,依旧守着乡下祖宅,每年清明都会替李尚书给二老上坟敬孝,听完李宣说的事,李王氏对那个素未谋面的女子甚是怜惜。
尽管看见李宣,李王氏的心里梗着刺,但是顾着尚书府的面子,她还是做了个大度的主母,并让下人照着规矩尊称李宣为“大爷”,不许任何人轻视了李宣。
可是她做的再好,李宣见到她都是低着眉眼,像是受了气。
这般弄得她也窝着一肚子火,好像她是什么不明事理的毒妇?
于是,她也愈发避着见李宣。
不过刚刚他唱的——
“是他那个生母吗?”
李王氏蹙着眉头,身旁的李蓉满脸愤怒,恨不得上前将李宣给拽下来,“他在做什么?还不够丢人吗?”
不过李蓉刚想上前,却被李王氏抓住胳膊,“莫要胡闹!今日在京有名望的青年郎君都有上台献艺,宣儿这般做……倒是没有辱没我们尚书府的脸面,而且他这词曲虽说不是上乘,但是还蛮有新意。”
只是——
这继母难为啊!
没想到她掏心掏肺,还是比不过他生母,不过这也无可厚非,生娘自然比养娘大,但是在这里弹出,又让她在京中如何立足呢?
李王氏心里压着一口火,但是面上依旧云淡风轻。
不过她怎么听说李宣五音不全?
今日这歌喉,明显是清脆悦耳的很。
不过也就这般一想……只当她从没有花心思近身结识过这个继子吧!
赵嘉月淡定自若的呷了口茶,耳边是感人肺腑的歌声,她浅浅一笑,多亏了她一字一句的调教,这般才让李宣改了五音不全的毛病。
不愧是小儿都能吟唱的小曲。
皎洁的面光打在李宣的脸上,一身白衣的他坐在琴旁,本就忧郁的脸庞更显出一副破碎凄美。
他抬起脸庞,等待琴音结束后,目光落向堂间,“此曲敬给吾的母亲,王春花。吾生母已故,本以为在这世上吾再无母亲,没想到您将吾视若亲儿相待。”
李宣言语恳切,眸光里满是诚挚,全然没有半点虚情,这一幕看得李王氏当场愣住,她不敢置信的抬起脸庞,呢喃道:“宣儿……这当真是唱给我的?”
平日里见过许多大场面的李王氏,眼下也顾不得端庄,眼角的泪直接钻出,浸湿了手中的帕子,看得身旁人甚是感动。
“就说是李夫人调教的吧!”
“她平日里的为人咱都是清楚不过的,的确是一位很合格的当家主母。”
“要是我……我怕是要将夫君和那贱种全轰出去,哪里有她的容量?”
周围人投去敬佩的目光,像是李王氏获得了“感动昭国十大人物”,李王氏抬手招着台上的探花郎,“宣儿,到母亲的跟前来,让母亲好好看看你。”
此时堂间响起一道哭声:“我想我的母亲了……我要回家,我要二两姐姐。”
赵嘉月猛然转头,看见被管家抱在怀里的林世元,他的眼眶已经通红。
旁人见了他,都觉得林府的小公子可怜得很,没想到他的母亲在他这般小的年纪,就已经过世。
赵嘉月的心宛若揪了一下。
只有她明白林世元不属于这个世界。
他是真的想家了。
赵嘉月赶忙步过去,管家见着这位戴着“无脸男”面具的女子走近,下意识的退后半步,将林世元抱得更紧。
林世元闻到赵嘉月身上的栀子花香,赶忙扑到她的怀里,顾不得“古代人”小少爷的规矩,他哭得很是厉害。
“二两姐姐,我想回家!”
“我们一起回家!”
“我想妈妈、爸爸了……”
林世元撞在赵嘉月的怀里,赵嘉月抬手摸了摸他的后脑勺,鼻头忽而一酸,不过声音很是温柔的道:“会回家的。”
此时顾不得台上的演出,赵嘉月牵着林世元步出揽月阁,管家赶忙跟上。
二楼窗前,梁恒落下目光,见赵嘉月带着林世元离开的身影,眉头一蹙,“当真不是赵嘉月吗?”
不过——
理应不是的。
她怎么会同林府结识?
·
足足过了两个时辰。
揽月阁里的演出方结束。
步出揽月阁的人们,意犹未尽的哼唱起探花郎的那支曲子,“有母亲的孩子像个宝……没母亲的孩子像根草。”
有人直接湿了眼眶,“听闻外头正闹饥荒……方才捐款,你们可捐了多少?”
“不少的孩子都没有了母亲。”
“吾等庆幸,是生在大昭,听闻邻国也闹过饥荒,当时怕百姓闹事,直接将那些要出城的百姓给砍了脑袋……”
“揽月阁这次的善举是太子牵头做的,我想着明日定要去京兆府捐一点善银,这世上种善因、结善果……做好事总归是没有错的。”
“是是是……”
此时揽月阁里一曲乐音忽而响起,众人回眸看向二楼阁间,柳无名一身青绿坐在椅子上,怀中抱着一面琵琶。
他满面温柔,葱白指关拨动琴弦: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不论天涯与海角。”
“……”
“共祝愿,昭国好。”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人未老。”
这支温婉的曲子里,唱着满是期盼的词意,倏然间更让百姓们心头酸涩。
赵嘉月走在街上,抬眸看了一眼柳无名,浅浅一笑,“不愧是柳先生。”
一整夜,没有让柳无名出现。
便是等着此刻。
眼下——
果然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这压轴,还得是专业的来。
“听闻长公主在揽月阁里为柳先生豪掷千金……以作此次的善款。”
“几位尚书大人也不分伯仲。”
“朝中有探花郎、状元郎这些后辈在,日后昭国只会愈发昌盛。”
“都是太子的功劳,若不是他,如何请的动这些贵主们出现,更别说让那些青年郎君上台做什么……诗朗诵?”
·
“阿嚏——”
梁恒刚刚踏进海棠小苑,忍不住打出一个巨响的喷嚏,怕是又有人背后说他。
目光往前落去,只见窗前的烛火果然还明亮,窗上的剪影是三人画面,赵嘉月正被两个贴身婢女拢着,正在绣东西。
“你们说这东西太子会喜欢吗?”
“只要是主子做的,太子见了自然会心生欢喜的,不过主子忙了好几个时辰,还不歇息吗?”
“可是太子还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