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
无穷无尽的尴尬。
紫色的朝服改成了适合宋却的尺寸,但穿在身上还是令她感到滑稽。
她偷偷瞥了一眼旁边的官员,男人对她的官服颜色并不满意,也在偷偷打量她。她隐晦地翻了个并不明显的白眼,又去瞥另一边的人。
这倒是熟人了,徐敬慈,秦渊渺,这两人也低头不敢与她对视,生怕没忍住笑出来。
老师,你没说过十七岁当中书令需要做什么啊……
宋却很难得地露怯了。
但她平日就爱装出一副云淡风轻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模样,此时除了心里发怵,倒也没露出破绽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朝,宋却想去问问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没截到人,皇上忙着修仙。
虽然所得皆所愿,但宋却心里还是堵得慌。
天气阴冷,眼看年末将近,除了朝中火热,其余不论哪里都是水深火热。
她只是学得不错,又哪里会做官,解决这些水深火热还需要好长时间。
“宋大人等等!”
宋却被这个杀千刀的称呼触了霉头,心里生无可恋地回头看去,习惯性地撑着面子:“柯相。”
柯治带着周招渡快步走来,以朝臣礼对宋却打了招呼:“小宋大人入朝匆忙,还未跟你道喜呢。”
宋却以相同的礼还回去:“劳烦柯相挂心了,还没遇到过这样的阵仗,心里实在是发慌。幸好有柯相,您与我父亲共事多年,我见了您就安心多了。”
“宋大人年少有为,前途不可估量啊。”柯治将身旁的周招渡拉了过来,“你爹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朝中又无可用之人,幸亏有你顶上。听说宋大人与我这学生还有渊源?”
“乐王殿下铁面无私,又替我主持了公道,我感激不尽。”宋却不太想在这里虚与委蛇,毕竟没真的与柯治有过交锋,现在互相吹捧,实在是难以开口。
但做都做了,干脆再表演一下。
宋却朝着周招渡行礼:“多谢乐王殿下,臣……真是不知该如何感激。”
“宋大人客气。”周招渡烦闷,又不得不做好表面功夫,路过的大臣纷纷侧目,自己不能被冲昏头脑。
“我是不懂你们年轻人的事,不过宋大人若是有空,可以来一起吃酒。”柯治道,“我这学生是个软弱的脾气,若能像宋大人学一学杀伐果断,也就了了我的难处了。”
“柯相客气,但乐王殿下并没有您说得那么软弱,论起杀伐果断,比我还要强些。是我应当同他学一学。”宋却假模假样地抬头望天,“天气阴冷,怕是又要下雨,就不耽误柯相与乐王回府了。”
待宋却走后,周招渡终于忍不住道:“柯相,她那日分明就是故意的。”
“蠢货,我当然知道,人家挖了个这么大的坑你还执意往里跳。”柯治看着宋却的背影,“真没想到她真能做到这一步……女官?莫不是要步姜无真的后尘。”
“姜无真……陛下身边的女宰相?”
“是啊,一个难搞的女人。”柯治笑了一声,“真照你所说,周景佑那日拜托你领兵去京郊的话,宋却估计是要跟澈王站在一处了。”
“柯相,这人留不得。”周招渡踌躇一番,还是和盘托出,“那日我其实……差点就杀了她了。”
柯治冷睨他一眼:“为何不杀?”
“她说……如果她死了,四哥的事情就会满城皆知……”
“蠢货!你都潜进她府中了!那时宋皋禹死盯着她,你就算真的杀了,他也不会多管!”柯治顺了顺胸中的闷气,“四哥四哥……你整日都担惊受怕,有我替你压着,你怕什么?”
周招渡讪讪道:“是……”
“你也别担心。左右是个女人,还是年轻人。”柯治缓了一会儿,理清了头绪,又镇定下来,“我不可能让她成为第二个姜无真。若有必要,你直接将她娶了。”
长廊的拐角,徐敬慈正在此处拔干草。
宋却忍不住踢了他一脚,然后径直走了。
“欸,宋大人!”徐敬慈拍了拍身上的草屑,赶忙追上去,“宋大人有什么吩咐?”
不等宋却回答,他又问:“柯治为难你了吗?回头看见你俩在说话,但没办法贸然过去。”
“没有,放心。不过你就算过去了也没关系,柯治可能已经知道我要跟着澈王了。”
“这也能知道?”
“把乐王也叫过来一起谈话,可不是试探吗?不过他还没确定,只等冬狩了。”
徐敬慈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还没问过,你为什么要扶持周景佑。”
宋却似乎想到了什么,放任自己陷入短暂的回忆当中,很快她就脱身:“淮南富足,陛下下放澈王,不愿让他吃苦,可见心里有他,只是当时柯治一手遮天扶持乐王,不得不将他移除京城,还好这人聪明,懂了皇上的意思。”
“我去淮南时,正好有难民涌入,他推行政策,有条不紊,遇见不懂事的则杀一儆百,碰见反抗的就以儆效尤。”
“我有自己的事要做,他要稳定天下,殊途同归,当属一路。”
徐敬慈沉默半天,问道:“替姜无真姜丞相报仇吗?”
宋却不答,算是默认。
“那日在你家中听到这个名字,但你那时在处置宋皋禹……我原以为霍大人是你的老师,没想到是姜相。”
宋却轻轻哼了一声,算是接受了徐敬慈语气当中的尊敬。
“那你怎么报?驱她去江南的是陛下。”
“我自有定夺。”宋却不想再谈这个,正好她有话要问,干脆换了个话题,“对了,你初入朝堂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宋大人紧张啊?”徐敬慈笑了一会儿才道,“也紧张。那时爹刚去世不久,我在边疆苦苦撑着,回京述职的时候觉得哪儿都不适应,在大殿上怎么站都尴尬。”
宋却深有体会,不禁点头。
徐敬慈偷偷看了她一眼,随即垂眸暗笑:“没关系,中书令除了苦一点累一点也没别的事,你还没去政事堂吧?眼看要冬狩了,折子肯定堆得很高。里面的人都是老头子,不好相处,你可能要让着他们一点儿。”
“你知道的还挺多。”
“你被拘着,消息再灵通也有遗漏的时候,但今后就不会了。”
宋却疑惑地看向徐敬慈,他今日说起话来怎么又正经又轻柔,搞得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死徐敬慈,天天变着花样耍人,等近日忙过去了,定要好好整他一顿。
“这样吧。”宋却的伟大构思被徐敬慈打断,“你觉得尴尬的时候,就去向陛下参我,这样朝堂上就吵起来了,你也不用担心尴不尴尬了。”
宋却被逗笑了,但仍旧将头一撇:“参你?你想得倒美。”
天气越来越冷,政事堂的炉子都点了好几个,那些老臣说京城又刮妖风,每刮一次就更冷一分,老年的日子不太好过。
宋却就静静听着,烛台爆出烛花,折子翻到了冬狩。
半个多月,她都在政事堂周旋。老臣不太待见她,大概是觉得她使了什么手段蛊惑了陛下。再者,哪有女人混在这里的道理。他们应该懂些什么的,可又装作什么都不懂。
她跟着中书侍郎学着处理政务,发现这些东西比书本上的都要难,什么孔子孟子,左传汉书,学了也用不精。
虽然徐敬慈说了,要多让着这些老头,可他自己拎着餐盒过来,听到那些闲话的时候,又开始自己生闷气了,隔天就和秦渊渺写了一长串的名单,全是他要告状的。
宋却也没什么好脾气,凭着年轻,脑子灵光,舌战群儒了数次,也被告到御前数次。
那会儿宋却刚入朝的尴尬全然消尽了,她好像懂了在朝堂之上应该做什么——吵架。
凭着年轻的脑子吵了许多次,政事堂终于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咄咄逼人了,大家都不想跟对方有什么交流,没必要的时候再不说话了。
“唉,冬狩的事情原本都说好了,这下又交给澈王。圣心难测啊。”
“五殿下背靠那位,陛下估计早看不爽了。”
“苦了许多人了,澈王什么时候回京不好,偏偏赶在这时……大概又要重新站队了。”
“什么呀,澈王毕竟是个年轻人,咱们这儿不也有个年轻人吗?年轻人什么样,可见一斑呐。”
“嘘,慎言。不过澈王确实没什么背景,但万一陛下就是喜欢呢?那位再是权臣,陛下金口一开,也难顶啊。”
临近冬狩,事务较多,宋却也加了几回班。
她透过窗纸去看外面的天色,早已漆黑了。听着那边在聊天,想必也没什么活可干了。
她挂好毛笔,拿着手炉起身:“我下班了,诸位要走也请尽快吧,天黑路滑,别把某些老年人的腿摔断。”
其中有人脸色渐青,宋却没理,推门离开。
“宋却。做中书令不容易吧?”那人说,“你在这里也不做什么事,当然,也没什么事情给你做,小姑娘还要沾染朝堂,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宋却刚推开门,冷风顺着门缝流了进来。
她回头:“老头,这么多年还在这个位置上待着,不容易吧?有你政事堂或许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当然,但是你要是走了,那就普天同庆了。老头也要给小姑娘做下属,是不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宋却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不过这抹笑落在别人眼中颇具讽刺意味:“你是考进来的,我也是,官职是陛下定的,我插不了嘴。对我不满意怎么不早说,早朝见,我会如你所愿,参你一本。”
她走了。
外头的风一吹,她就冷静下来了。
科举三年一次,三年又三年,每一年科考时都出事。可出完事后又无人提及,近日唯一一个要解决此事的人,已经死在御驾亲征的途中了。
这些要死的老头霸占着朝中上下,定要把他们换下去一批。
不过宋却再有想法也暂时实施不了了。
十二月,冬狩。
鼓笳阵阵,百官具列。
监猎使周景佑率百官祭天祭祖,呼声如雷。
无穷无尽的尴尬。
紫色的朝服改成了适合宋却的尺寸,但穿在身上还是令她感到滑稽。
她偷偷瞥了一眼旁边的官员,男人对她的官服颜色并不满意,也在偷偷打量她。她隐晦地翻了个并不明显的白眼,又去瞥另一边的人。
这倒是熟人了,徐敬慈,秦渊渺,这两人也低头不敢与她对视,生怕没忍住笑出来。
老师,你没说过十七岁当中书令需要做什么啊……
宋却很难得地露怯了。
但她平日就爱装出一副云淡风轻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模样,此时除了心里发怵,倒也没露出破绽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朝,宋却想去问问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没截到人,皇上忙着修仙。
虽然所得皆所愿,但宋却心里还是堵得慌。
天气阴冷,眼看年末将近,除了朝中火热,其余不论哪里都是水深火热。
她只是学得不错,又哪里会做官,解决这些水深火热还需要好长时间。
“宋大人等等!”
宋却被这个杀千刀的称呼触了霉头,心里生无可恋地回头看去,习惯性地撑着面子:“柯相。”
柯治带着周招渡快步走来,以朝臣礼对宋却打了招呼:“小宋大人入朝匆忙,还未跟你道喜呢。”
宋却以相同的礼还回去:“劳烦柯相挂心了,还没遇到过这样的阵仗,心里实在是发慌。幸好有柯相,您与我父亲共事多年,我见了您就安心多了。”
“宋大人年少有为,前途不可估量啊。”柯治将身旁的周招渡拉了过来,“你爹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朝中又无可用之人,幸亏有你顶上。听说宋大人与我这学生还有渊源?”
“乐王殿下铁面无私,又替我主持了公道,我感激不尽。”宋却不太想在这里虚与委蛇,毕竟没真的与柯治有过交锋,现在互相吹捧,实在是难以开口。
但做都做了,干脆再表演一下。
宋却朝着周招渡行礼:“多谢乐王殿下,臣……真是不知该如何感激。”
“宋大人客气。”周招渡烦闷,又不得不做好表面功夫,路过的大臣纷纷侧目,自己不能被冲昏头脑。
“我是不懂你们年轻人的事,不过宋大人若是有空,可以来一起吃酒。”柯治道,“我这学生是个软弱的脾气,若能像宋大人学一学杀伐果断,也就了了我的难处了。”
“柯相客气,但乐王殿下并没有您说得那么软弱,论起杀伐果断,比我还要强些。是我应当同他学一学。”宋却假模假样地抬头望天,“天气阴冷,怕是又要下雨,就不耽误柯相与乐王回府了。”
待宋却走后,周招渡终于忍不住道:“柯相,她那日分明就是故意的。”
“蠢货,我当然知道,人家挖了个这么大的坑你还执意往里跳。”柯治看着宋却的背影,“真没想到她真能做到这一步……女官?莫不是要步姜无真的后尘。”
“姜无真……陛下身边的女宰相?”
“是啊,一个难搞的女人。”柯治笑了一声,“真照你所说,周景佑那日拜托你领兵去京郊的话,宋却估计是要跟澈王站在一处了。”
“柯相,这人留不得。”周招渡踌躇一番,还是和盘托出,“那日我其实……差点就杀了她了。”
柯治冷睨他一眼:“为何不杀?”
“她说……如果她死了,四哥的事情就会满城皆知……”
“蠢货!你都潜进她府中了!那时宋皋禹死盯着她,你就算真的杀了,他也不会多管!”柯治顺了顺胸中的闷气,“四哥四哥……你整日都担惊受怕,有我替你压着,你怕什么?”
周招渡讪讪道:“是……”
“你也别担心。左右是个女人,还是年轻人。”柯治缓了一会儿,理清了头绪,又镇定下来,“我不可能让她成为第二个姜无真。若有必要,你直接将她娶了。”
长廊的拐角,徐敬慈正在此处拔干草。
宋却忍不住踢了他一脚,然后径直走了。
“欸,宋大人!”徐敬慈拍了拍身上的草屑,赶忙追上去,“宋大人有什么吩咐?”
不等宋却回答,他又问:“柯治为难你了吗?回头看见你俩在说话,但没办法贸然过去。”
“没有,放心。不过你就算过去了也没关系,柯治可能已经知道我要跟着澈王了。”
“这也能知道?”
“把乐王也叫过来一起谈话,可不是试探吗?不过他还没确定,只等冬狩了。”
徐敬慈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还没问过,你为什么要扶持周景佑。”
宋却似乎想到了什么,放任自己陷入短暂的回忆当中,很快她就脱身:“淮南富足,陛下下放澈王,不愿让他吃苦,可见心里有他,只是当时柯治一手遮天扶持乐王,不得不将他移除京城,还好这人聪明,懂了皇上的意思。”
“我去淮南时,正好有难民涌入,他推行政策,有条不紊,遇见不懂事的则杀一儆百,碰见反抗的就以儆效尤。”
“我有自己的事要做,他要稳定天下,殊途同归,当属一路。”
徐敬慈沉默半天,问道:“替姜无真姜丞相报仇吗?”
宋却不答,算是默认。
“那日在你家中听到这个名字,但你那时在处置宋皋禹……我原以为霍大人是你的老师,没想到是姜相。”
宋却轻轻哼了一声,算是接受了徐敬慈语气当中的尊敬。
“那你怎么报?驱她去江南的是陛下。”
“我自有定夺。”宋却不想再谈这个,正好她有话要问,干脆换了个话题,“对了,你初入朝堂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宋大人紧张啊?”徐敬慈笑了一会儿才道,“也紧张。那时爹刚去世不久,我在边疆苦苦撑着,回京述职的时候觉得哪儿都不适应,在大殿上怎么站都尴尬。”
宋却深有体会,不禁点头。
徐敬慈偷偷看了她一眼,随即垂眸暗笑:“没关系,中书令除了苦一点累一点也没别的事,你还没去政事堂吧?眼看要冬狩了,折子肯定堆得很高。里面的人都是老头子,不好相处,你可能要让着他们一点儿。”
“你知道的还挺多。”
“你被拘着,消息再灵通也有遗漏的时候,但今后就不会了。”
宋却疑惑地看向徐敬慈,他今日说起话来怎么又正经又轻柔,搞得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死徐敬慈,天天变着花样耍人,等近日忙过去了,定要好好整他一顿。
“这样吧。”宋却的伟大构思被徐敬慈打断,“你觉得尴尬的时候,就去向陛下参我,这样朝堂上就吵起来了,你也不用担心尴不尴尬了。”
宋却被逗笑了,但仍旧将头一撇:“参你?你想得倒美。”
天气越来越冷,政事堂的炉子都点了好几个,那些老臣说京城又刮妖风,每刮一次就更冷一分,老年的日子不太好过。
宋却就静静听着,烛台爆出烛花,折子翻到了冬狩。
半个多月,她都在政事堂周旋。老臣不太待见她,大概是觉得她使了什么手段蛊惑了陛下。再者,哪有女人混在这里的道理。他们应该懂些什么的,可又装作什么都不懂。
她跟着中书侍郎学着处理政务,发现这些东西比书本上的都要难,什么孔子孟子,左传汉书,学了也用不精。
虽然徐敬慈说了,要多让着这些老头,可他自己拎着餐盒过来,听到那些闲话的时候,又开始自己生闷气了,隔天就和秦渊渺写了一长串的名单,全是他要告状的。
宋却也没什么好脾气,凭着年轻,脑子灵光,舌战群儒了数次,也被告到御前数次。
那会儿宋却刚入朝的尴尬全然消尽了,她好像懂了在朝堂之上应该做什么——吵架。
凭着年轻的脑子吵了许多次,政事堂终于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咄咄逼人了,大家都不想跟对方有什么交流,没必要的时候再不说话了。
“唉,冬狩的事情原本都说好了,这下又交给澈王。圣心难测啊。”
“五殿下背靠那位,陛下估计早看不爽了。”
“苦了许多人了,澈王什么时候回京不好,偏偏赶在这时……大概又要重新站队了。”
“什么呀,澈王毕竟是个年轻人,咱们这儿不也有个年轻人吗?年轻人什么样,可见一斑呐。”
“嘘,慎言。不过澈王确实没什么背景,但万一陛下就是喜欢呢?那位再是权臣,陛下金口一开,也难顶啊。”
临近冬狩,事务较多,宋却也加了几回班。
她透过窗纸去看外面的天色,早已漆黑了。听着那边在聊天,想必也没什么活可干了。
她挂好毛笔,拿着手炉起身:“我下班了,诸位要走也请尽快吧,天黑路滑,别把某些老年人的腿摔断。”
其中有人脸色渐青,宋却没理,推门离开。
“宋却。做中书令不容易吧?”那人说,“你在这里也不做什么事,当然,也没什么事情给你做,小姑娘还要沾染朝堂,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宋却刚推开门,冷风顺着门缝流了进来。
她回头:“老头,这么多年还在这个位置上待着,不容易吧?有你政事堂或许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当然,但是你要是走了,那就普天同庆了。老头也要给小姑娘做下属,是不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宋却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不过这抹笑落在别人眼中颇具讽刺意味:“你是考进来的,我也是,官职是陛下定的,我插不了嘴。对我不满意怎么不早说,早朝见,我会如你所愿,参你一本。”
她走了。
外头的风一吹,她就冷静下来了。
科举三年一次,三年又三年,每一年科考时都出事。可出完事后又无人提及,近日唯一一个要解决此事的人,已经死在御驾亲征的途中了。
这些要死的老头霸占着朝中上下,定要把他们换下去一批。
不过宋却再有想法也暂时实施不了了。
十二月,冬狩。
鼓笳阵阵,百官具列。
监猎使周景佑率百官祭天祭祖,呼声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