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桐没想到袁氏会出这样的事。
疫病与其他的灾祸大不相同,多少年来,治水治旱抗震的名单洋洋洒洒汇成一长串,去治理疫病的,稍不注意就染病去世了,哪儿还能见到自己青史留名。
就算这事处理好了,天下人也未必买账,毕竟袁氏族内的事情外人并不知晓,如今大梁还没安定下来,更不能让这种事乱了人心。到最后心力交瘁,却吃力不讨好。
京城到江南的脚程短短一天自然不够,但因事态紧急——寻常人都不敢乱开玩笑,更何况是周景佑——也就无人再去追究细节。
她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皇帝,发现他更是吃惊,身子摇摇欲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生生呕出一口血来。
“你们……”皇帝的声音沙哑,几近颤抖,但凡是个长了眼睛的,都能看出不仅他大势已去,甚至可能连寿数都将近了。他龙袍松松垮垮,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枯枝般的手指指向大殿的所有人,在沉重的呼吸过后,终于吐出一句:“你们……放肆!……”
宋却垂着眼眸,劝道:“陛下龙体抱恙,请回寝宫歇息吧。”
皇帝身边的太监狐假虎威,他眼神轻蔑,语气刻薄:“宋大人这话,陛下可就有些听不懂了……您这是要造反?”
傅珏微不可察地叹息一声:“大殿之上你一个太监多什么嘴,自古以来宦官干政必然为祸朝纲,请陛下和皇后娘娘裁决!”
太监估计早领了陶闻殊的命令,遇到合适的时机就造反。可他主子现在拖着病体无法赶来,甚至只能在家唉声叹气地忍着疼不叫出来,压根不是个适合造反的时候。
于是他的动作顿了顿,急忙陪笑道:“傅大人,奴才也是关心陛下。”
他看了一眼奄奄一息的皇帝,说道:“陛下的意思是,他虽身体不适,但不能因此而不管疫病这等大事,澈王殿下,您继续说吧。”
顾桐神情淡漠,盯着太监看了好几眼,显然是不喜他这种冲在自己之前讲话的行为和态度,看她这眼神,怕是已经将太监列入灭口名单了。
周景佑始终没有说话,顾桐知道,这是她的孩子在给自己找面子。于是她又笑了笑,顺便扶了皇帝一把:“澈王,你说。”
“禀娘娘。儿臣该说的都已说完,烦请即刻下令封锁袁氏,着有经验的太医前去。”
“不可。”朝臣当中有人提议,“娘娘,既然患者只在袁氏,也不必费心劳力地派遣太医前往。澈王殿下也说了,这背后怕是有人指使,不然袁氏远在千里,又是陛下的人,为何还要做出这种事?此时大费周章地前往袁氏,只会打草惊蛇。”
顾桐眉头一皱,隐约猜出了对方的办法:“你要如何?”
“既然疫病患者都集中在袁氏,干脆从根源解决,以防再出纰漏。”
宋却表情管理有一瞬间的失控,她侧头看向说话那人,是政事堂当中陶闻殊的人。
陶闻殊要的就是天下大乱,江南也好,京城也好,无论乱成什么样子,他都能得偿所愿仰天大笑地走开。况且江南地远,若是真的闹起疫病来,反倒有些束手无措,那为什么他的人还要顺着澈王提出一个虽然荒谬但聊胜于无的办法?
说明这些人也不知道。
他们只当陶闻殊要夺权,反正如今的陛下日薄西山,天下交到谁的手里,都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宋却冷笑出声:“大人,你是要将袁氏的人一起处理,还是只杀那群患病的?”
那人毫不客气地回道:“宋大人身居高位一年不到,想来早就忘了如今的局势了。若为天下,死一些人又如何?平日不见大人心善,怎么一到无关紧要的人这里就一改常态了呢?”
“百姓患病,并非他们自愿而为,水患已过数年,患病未治的早就死了,大人如何敢保证,这些人不是被他人故意感染养在袁氏的?无辜百姓,倘若自愿去死也就罢了,你凭什么因为他们患病就擅自定夺他人生死?”
“宋大人此言差矣,若真像澈王那般派太医前去,不也是推人去送死吗?为了一群百姓白白损事朝廷栽培多年的医者,宋大人不觉得奢侈吗?”
朝中隐隐有分两派的趋势,门下的追随者眼看就要重新洗牌,宋却眼皮一跳,又不由得心生怀疑:
为了一小批百姓,导致群臣乱作一团,意见相左的两拨人就此划分界限,是否是陶闻殊期待的权势迁移?
倘若他真的早就算到这一步,那就真的难以对付了。若非徐敬慈搬来皇后分权,现在的情况怕是要难上几个台阶。
但宋却也并非全无后手。
宋却假意咳嗽了两声,后排看起来最老实的李筠缓缓上前:“诸位先别吵了。娘娘、陛下,臣这里也有本要奏。”
他走上前,从怀中摸出一封文书:“骁骑营傅识若传来急报,北疆人已入江南,恐生大乱,还请娘娘陛下定夺。”
这下不得不派人过去了,北疆向来都是大梁的一根刺,甚至整个朝中都没人想通,北疆到底是怎么绕过京城直接南下的。
不光是顾桐一头雾水,连皇帝也难掩疑惑。许久之后,他又举着手指呐喊道:“奸细!反贼!是谁!”
群臣也窃窃私语起来,毕竟此事太巧了,宋却刚刚受挫,就有北疆来犯的消息,甚至不偏不倚地直达江南,像是专门给宋却提供一个理由的。
一时间,宋却身上的目光快要将她烧出个洞来。
她不曾在乎:“这等时间,北疆来犯,怕不是与袁氏疫病的幕后之人有了联系。他们如此大张旗鼓地将京城的人调往江南,恐怕是要对京城下手。”
她已将所有知道的事情都隐晦地传达了,至于旁人信不信,那就是他们的事。顺便还给自己脱了罪,将所有的黑锅都推到陶闻殊身上,反正他也不在。
自从开始那一跪后,宋却就迟迟未起,温雪音终于看不下去了,伸手将她拉了起来,一转头也请愿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臣先前虽与宋大人多有不睦,但在此事上还是难得支持的。百姓的安危在如今的局面下很难保证,朝廷难免有心无力,可如今既知晓百姓的苦楚,就没有漠视的道理。”
她代替宋却坚定地跪下:“太医院不出人,那就派臣去。臣自诩武艺不差,又翻过医书,对先前的灾祸有过研究,请娘娘允许臣与太医院商讨,择日前往江南,既能与傅识若汇合,也能在疫病方面献微薄之力。”
宋却神色松动。她没想到温雪音还会医术,此时心中更是有底。
“娘娘等等!”中气十足的声音从殿外传来,徐敬慈提着官袍,大步跨进来,压根不像个被打得嗷嗷直叫的病患。他朝着温雪音作揖:“温大人,北疆来犯,本将义不容辞,况且一颗心怎能分两半用,若温大人不介意,可携本将一同前往。”
宋却这下有些不知所措了。
傅思孺观望了一阵,也上前来了:“二位大人,若说医术的事,想来温大人并没有下官学得精。”
傅珏惊恐地瞪了他一眼,但傅思孺权当没看见:“下官自幼跟随父亲出入宫中,又因家妹时常不顾安危,跟着太医学过皮毛,之后又因心中所求,继续深造,倘若将下官带上,未尝不是助力,还请娘娘与二位大人成全。”
温雪音哼笑一声,去看那些提议处死所有病患的众多官员:“我知道诸位怕节外生枝,但怎么无人问问我们?不愿送死的谁强求过?反正多的是愿意赴死的。总揪着宋大人不放是为何?诸位在朝多年,我们自是不如你们的,可怎么大梁一直未见好呢?到底是诸位不愿做事,还是大梁的气运不给诸位面子?”
她将一群人的丑态记在心中,随后重重叩首:“臣愿尽绵薄之力。不求尽善尽美,若是死了也不要紧,有臣死在前头,还会有更多人前仆后继。臣不怕。”
傅思孺也跪下:“臣亦不怕。”
顾桐拧起眉毛,目光游移在每个人的身上。最后她叹了口气:“你们二人本宫自会应允,不光要允,还要好好嘉奖……只是徐大人……”
昨日殿上的事情,除了几个当事人,其余人都一概不知,就连今日陶闻殊没来的理由也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风寒”。
徐敬慈摇了摇头,跟着他们一同跪下了:“职责所在,怎能推脱。”
他为了让陶闻殊挨狠揍做了什么,皇后心里也清楚,更不用说昨日拉着宋却去看柯治时,她快意之下还有担心。必不可能是担心柯治,那就只能是那位将军,现在想想,那两顶以示公平和天威的轿子真是没有送错。
皇后思怵一阵,还是摇了摇头:“着令礼部尚书温雪音任苏州巡抚,与傅思孺共同前往苏州,与当地官员同治疫病,切不可惊扰无辜百姓。携陛下旨意,若有不从、不听命者,杀无赦。另,在皇榜处张贴告示,寻有经验的医师,自愿前往,太医院同理。”
她看了看徐敬慈,一声叹息被掩盖:“皇城脚下,需有人看护。择令骁骑营副将陈山风,代将军职务,整兵前往江南。大梁疆土,不容来犯。徐将军,请代陈将军领旨吧。”
疫病与其他的灾祸大不相同,多少年来,治水治旱抗震的名单洋洋洒洒汇成一长串,去治理疫病的,稍不注意就染病去世了,哪儿还能见到自己青史留名。
就算这事处理好了,天下人也未必买账,毕竟袁氏族内的事情外人并不知晓,如今大梁还没安定下来,更不能让这种事乱了人心。到最后心力交瘁,却吃力不讨好。
京城到江南的脚程短短一天自然不够,但因事态紧急——寻常人都不敢乱开玩笑,更何况是周景佑——也就无人再去追究细节。
她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皇帝,发现他更是吃惊,身子摇摇欲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生生呕出一口血来。
“你们……”皇帝的声音沙哑,几近颤抖,但凡是个长了眼睛的,都能看出不仅他大势已去,甚至可能连寿数都将近了。他龙袍松松垮垮,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枯枝般的手指指向大殿的所有人,在沉重的呼吸过后,终于吐出一句:“你们……放肆!……”
宋却垂着眼眸,劝道:“陛下龙体抱恙,请回寝宫歇息吧。”
皇帝身边的太监狐假虎威,他眼神轻蔑,语气刻薄:“宋大人这话,陛下可就有些听不懂了……您这是要造反?”
傅珏微不可察地叹息一声:“大殿之上你一个太监多什么嘴,自古以来宦官干政必然为祸朝纲,请陛下和皇后娘娘裁决!”
太监估计早领了陶闻殊的命令,遇到合适的时机就造反。可他主子现在拖着病体无法赶来,甚至只能在家唉声叹气地忍着疼不叫出来,压根不是个适合造反的时候。
于是他的动作顿了顿,急忙陪笑道:“傅大人,奴才也是关心陛下。”
他看了一眼奄奄一息的皇帝,说道:“陛下的意思是,他虽身体不适,但不能因此而不管疫病这等大事,澈王殿下,您继续说吧。”
顾桐神情淡漠,盯着太监看了好几眼,显然是不喜他这种冲在自己之前讲话的行为和态度,看她这眼神,怕是已经将太监列入灭口名单了。
周景佑始终没有说话,顾桐知道,这是她的孩子在给自己找面子。于是她又笑了笑,顺便扶了皇帝一把:“澈王,你说。”
“禀娘娘。儿臣该说的都已说完,烦请即刻下令封锁袁氏,着有经验的太医前去。”
“不可。”朝臣当中有人提议,“娘娘,既然患者只在袁氏,也不必费心劳力地派遣太医前往。澈王殿下也说了,这背后怕是有人指使,不然袁氏远在千里,又是陛下的人,为何还要做出这种事?此时大费周章地前往袁氏,只会打草惊蛇。”
顾桐眉头一皱,隐约猜出了对方的办法:“你要如何?”
“既然疫病患者都集中在袁氏,干脆从根源解决,以防再出纰漏。”
宋却表情管理有一瞬间的失控,她侧头看向说话那人,是政事堂当中陶闻殊的人。
陶闻殊要的就是天下大乱,江南也好,京城也好,无论乱成什么样子,他都能得偿所愿仰天大笑地走开。况且江南地远,若是真的闹起疫病来,反倒有些束手无措,那为什么他的人还要顺着澈王提出一个虽然荒谬但聊胜于无的办法?
说明这些人也不知道。
他们只当陶闻殊要夺权,反正如今的陛下日薄西山,天下交到谁的手里,都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宋却冷笑出声:“大人,你是要将袁氏的人一起处理,还是只杀那群患病的?”
那人毫不客气地回道:“宋大人身居高位一年不到,想来早就忘了如今的局势了。若为天下,死一些人又如何?平日不见大人心善,怎么一到无关紧要的人这里就一改常态了呢?”
“百姓患病,并非他们自愿而为,水患已过数年,患病未治的早就死了,大人如何敢保证,这些人不是被他人故意感染养在袁氏的?无辜百姓,倘若自愿去死也就罢了,你凭什么因为他们患病就擅自定夺他人生死?”
“宋大人此言差矣,若真像澈王那般派太医前去,不也是推人去送死吗?为了一群百姓白白损事朝廷栽培多年的医者,宋大人不觉得奢侈吗?”
朝中隐隐有分两派的趋势,门下的追随者眼看就要重新洗牌,宋却眼皮一跳,又不由得心生怀疑:
为了一小批百姓,导致群臣乱作一团,意见相左的两拨人就此划分界限,是否是陶闻殊期待的权势迁移?
倘若他真的早就算到这一步,那就真的难以对付了。若非徐敬慈搬来皇后分权,现在的情况怕是要难上几个台阶。
但宋却也并非全无后手。
宋却假意咳嗽了两声,后排看起来最老实的李筠缓缓上前:“诸位先别吵了。娘娘、陛下,臣这里也有本要奏。”
他走上前,从怀中摸出一封文书:“骁骑营傅识若传来急报,北疆人已入江南,恐生大乱,还请娘娘陛下定夺。”
这下不得不派人过去了,北疆向来都是大梁的一根刺,甚至整个朝中都没人想通,北疆到底是怎么绕过京城直接南下的。
不光是顾桐一头雾水,连皇帝也难掩疑惑。许久之后,他又举着手指呐喊道:“奸细!反贼!是谁!”
群臣也窃窃私语起来,毕竟此事太巧了,宋却刚刚受挫,就有北疆来犯的消息,甚至不偏不倚地直达江南,像是专门给宋却提供一个理由的。
一时间,宋却身上的目光快要将她烧出个洞来。
她不曾在乎:“这等时间,北疆来犯,怕不是与袁氏疫病的幕后之人有了联系。他们如此大张旗鼓地将京城的人调往江南,恐怕是要对京城下手。”
她已将所有知道的事情都隐晦地传达了,至于旁人信不信,那就是他们的事。顺便还给自己脱了罪,将所有的黑锅都推到陶闻殊身上,反正他也不在。
自从开始那一跪后,宋却就迟迟未起,温雪音终于看不下去了,伸手将她拉了起来,一转头也请愿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臣先前虽与宋大人多有不睦,但在此事上还是难得支持的。百姓的安危在如今的局面下很难保证,朝廷难免有心无力,可如今既知晓百姓的苦楚,就没有漠视的道理。”
她代替宋却坚定地跪下:“太医院不出人,那就派臣去。臣自诩武艺不差,又翻过医书,对先前的灾祸有过研究,请娘娘允许臣与太医院商讨,择日前往江南,既能与傅识若汇合,也能在疫病方面献微薄之力。”
宋却神色松动。她没想到温雪音还会医术,此时心中更是有底。
“娘娘等等!”中气十足的声音从殿外传来,徐敬慈提着官袍,大步跨进来,压根不像个被打得嗷嗷直叫的病患。他朝着温雪音作揖:“温大人,北疆来犯,本将义不容辞,况且一颗心怎能分两半用,若温大人不介意,可携本将一同前往。”
宋却这下有些不知所措了。
傅思孺观望了一阵,也上前来了:“二位大人,若说医术的事,想来温大人并没有下官学得精。”
傅珏惊恐地瞪了他一眼,但傅思孺权当没看见:“下官自幼跟随父亲出入宫中,又因家妹时常不顾安危,跟着太医学过皮毛,之后又因心中所求,继续深造,倘若将下官带上,未尝不是助力,还请娘娘与二位大人成全。”
温雪音哼笑一声,去看那些提议处死所有病患的众多官员:“我知道诸位怕节外生枝,但怎么无人问问我们?不愿送死的谁强求过?反正多的是愿意赴死的。总揪着宋大人不放是为何?诸位在朝多年,我们自是不如你们的,可怎么大梁一直未见好呢?到底是诸位不愿做事,还是大梁的气运不给诸位面子?”
她将一群人的丑态记在心中,随后重重叩首:“臣愿尽绵薄之力。不求尽善尽美,若是死了也不要紧,有臣死在前头,还会有更多人前仆后继。臣不怕。”
傅思孺也跪下:“臣亦不怕。”
顾桐拧起眉毛,目光游移在每个人的身上。最后她叹了口气:“你们二人本宫自会应允,不光要允,还要好好嘉奖……只是徐大人……”
昨日殿上的事情,除了几个当事人,其余人都一概不知,就连今日陶闻殊没来的理由也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风寒”。
徐敬慈摇了摇头,跟着他们一同跪下了:“职责所在,怎能推脱。”
他为了让陶闻殊挨狠揍做了什么,皇后心里也清楚,更不用说昨日拉着宋却去看柯治时,她快意之下还有担心。必不可能是担心柯治,那就只能是那位将军,现在想想,那两顶以示公平和天威的轿子真是没有送错。
皇后思怵一阵,还是摇了摇头:“着令礼部尚书温雪音任苏州巡抚,与傅思孺共同前往苏州,与当地官员同治疫病,切不可惊扰无辜百姓。携陛下旨意,若有不从、不听命者,杀无赦。另,在皇榜处张贴告示,寻有经验的医师,自愿前往,太医院同理。”
她看了看徐敬慈,一声叹息被掩盖:“皇城脚下,需有人看护。择令骁骑营副将陈山风,代将军职务,整兵前往江南。大梁疆土,不容来犯。徐将军,请代陈将军领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