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红薯苗
第二十章:红薯叶
刘姥姥说话时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带了卑微的恳求,说起孙子病重,双眼也蓄起泪水,不等掉下就抬起袖子擦干净。
“山高路远,也不知道孙子如何了……”言语哽咽,不过抬头时又道,“二奶奶是个好心人,许我这婆子来请安,我那孙子是有救了。”
王熙凤一听也叹气,她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自己膝下的女儿生病也曾彻夜不眠,刘姥姥说话也好听,不是那种能过下去日子却来占便宜的。
“去给刘姥姥取五十两银子。”
刘姥姥连连摇头,“使不得使不得,二奶奶舍我几两银子就好,这也太多了。”
“好歹也是祖上的亲戚,五十两不多,除却给你那孙子我侄儿看病,也要将屋顶修上一修,头上有片瓦才能叫人安心呐。”王熙凤道。
林黛玉和薛宝钗见了,也有些心疼,平日银钱不经手,加上进项多,也觉得五十两只是寻常。
刘姥姥见推脱不掉,就收了五十两银子,之后说了一叠好话,夸了屋子里的人,又夸了王熙凤的女儿,夸得她高兴极了。
“原本应该留姥姥用饭,不过府上晚饭用的晚,怕留在这住一夜担心侄儿。”王熙凤召来平儿,“去旁边屋子里给刘姥姥支张桌子,看厨房有什么放在灶上的热乎菜,给刘姥姥上一桌,叫她吃了暖暖身子。”
刘姥姥感激的看她,被平儿带出屋子时频频回头。
待她走后,林黛玉与她们说了几句话便走了。
薛宝钗跟王熙凤商量建园子的事。
“几个园子建起来花销不少,不过能买到建好的园子,再翻新重新种上花草才是最好的。”
王熙凤觉得新建园子需要时间,收回来的时间就长。
“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这样的园子哪儿有呢,就算有也不一定合适呀。”薛宝钗摇头,好的园子必然是世家高官的,这样的人家在京城不是一二十年,几乎都是传家的,就算有那败落的人家卖,估计也破败的很。
王熙凤想想也是,不过还是想压一压成本,就跟她说先不着急,总归不差这几日,她叫人去问问有没有这样合适的。
“还是我叫人去问吧,无论是平儿还是荣国府其他人,在京城都是熟面孔。”
说来也是。
这次不管建园子还是挣钱,王熙凤都背着荣国府,只为留一条后路,她不好再出面。
薛宝钗回去后与其他人联系,见香菱回来就端起茶杯喝水,“给她送去了?”
“嗯。”香菱点头,“跟她说了不用着急,暂时好好种地,等下个剧情开始了就通知她。”
没错,刘姥姥能测算,按照现在的人设最多结合其他人的远程指导把地种的更好。
叫一个几十岁的老人种地也没办法,基本人设不能违背。
“现在剧情乱的很,原本是刘姥姥给巧姐取名的,现在这个剧情没了,贾宝玉也病的起不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熟悉的剧情呢。”薛宝钗有些担心。
“正常的剧情应该是秦可卿重病,估计在贾元春省亲前,也就几年的事。”
她们说着悄悄话,林黛玉回去和紫娟掐了红薯苗。
她回去的时候看到火炉上的红薯,想起之前紫娟拿去发的红薯苗,一问才知道红薯苗都长很高了,但是现在地还冻着没办法种,又听她说红薯苗好吃,就想吃一吃。
看着紫娟掐红薯苗的样子,有些好奇,就伸手也去掐。
从一开始的不熟练,不是掐老了就是掐的太嫩了,到后面熟练的掐一把红薯苗尖在手里,直到放不下才放进雪雁拿的木盘子里。
掐的时候好玩,脆嫩嫩的,掐完还有白浆流出,只是看着指尖黏糊糊的,林黛玉迫不及待的就去洗了手,洗完觉得还是不适应,又找了香膏抹上。
双手互相揉搓,她庆幸灵境里的作物是神魂在种,要是真叫她种地,她可不行。
“姑娘,这红薯苗真的比我见过的还粗壮。”紫娟趁雪雁不在,有些纠结的说。
林黛玉转头看她,有些不明所以,双眼满是疑惑。“这不好么,粗壮一些,叶片厚大,吃起来也更好吃。”
紫娟张张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自家姑娘清澈的眼眸中败下阵,最后只是叹气。
见她叹气又兴奋的模样,林黛玉拿起在火炉上烤好的红薯,掰开就是甜丝丝的香,橙红的红薯被烤熟后不像生的那样硬脆,而是丝丝缕缕的软,入口是带着水润的细腻口感,红薯香也在唇齿间留下。
吃着烤红薯,林黛玉有些失神。
她自然知道这红薯不一样,但能怎么办,总不能她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姑娘抱着红薯去种吧。
发现这红薯的是紫娟,在她的培育下发现红薯苗更大,将来就算结的红薯更好,那也是她细心,先发现了这几个红薯更大才试种的。
一切与林黛玉无关!
其实她挺想其他人也种这样的红薯,这样就不用她在灵境种了,虽然是神魂种地,也很累的好不好。
红薯苗在晚饭时也上桌了,那几颗红薯的芽点多,发出的红薯苗挑挑拣拣之下也摘了炒出两盘菜。
林黛玉一人一张桌子,紫娟、雪雁、王妈妈她们三人一张桌子,就在她下首摆了小桌子吃。
仆从一般是在其他屋子里吃,但有时要说话或是主子仁慈,也是能一间屋子吃饭。
林黛玉是冬日习惯与她们一间屋子吃饭,因为许多不能吃的,看她们吃全当解馋。
瓷白的筷子夹起红薯苗,只用油盐炒过,翠绿翠绿的叶片未失本色,一入口有茎叶脆硬的口感,叶片里的汁水都被锁在里头,加上说不出的清香,只有油盐的衬托下更突出。
她总觉得在外头,好像这菜的味道更让她欲罢不能,比在灵境吃的还好吃。
吃了山珍海味的她都这么想。
一转头看紫娟她们,也是话也没说,夹了菜往嘴里送。
习惯将所有私人时间压缩的更短,她们吃饭速度也快,没一会儿就将一碟子炒红薯苗吃光了。
当碟子里什么也没剩下时,她们才反应过来已经吃了一碗饭,互相看看,又像是反应过来一样对上林黛玉的视线。
“姑娘……”王妈妈觉得自己脸上臊得慌,她都多大人了,竟然吃个素菜还忘了自己家的姑娘。
“这碟子你们也吃了吧,吃口新鲜,倒不太喜欢。”没给她们拒绝的机会。
林黛玉低头吃饭,余光观察她们,发现这菜确实很吸引人,吃的十分专心,虽然速度慢下来,却一个也无法分心看她。
原本以为就好吃一点,没想到这么诱人。
林黛玉庆幸自己没有主动在外头种红薯。
唉,这样的好东西还要藏着。
接下来几日紫娟就紧盯着那几个红薯,祈祷它们能快些发出嫩芽,这样她还能再吃一顿,至少在剪下藤蔓去种之前,再吃一次。
不说她,就连王妈妈也是天天看那几个花盆,搞得院子里的丫头婆子都好奇,问了听说红薯苗好吃,在不解中又分心照看那几盆红薯。
唉,上头的管事丫头和管事妈妈喜欢,她们就不能怠慢了。
林黛玉吃了一次炒红薯苗,还只吃了一筷子,进灵境自然不会亏待自己。
……
胤礽觉得林黛玉最近口味变了,留了两天炒红薯苗的菜单,之后还想吃南瓜苗、西瓜苗、冬瓜苗……
只要是个苗她都想试试。
没办法交流,他只能挑出能吃的给她炒,不能吃的就用别的菜代替,她也懂了他的意思,吃过几次就不吃奇奇怪怪的苗了。
照旧是在灵境做勤劳的小蜜蜂,东跑西跑的浇水修枝,看见还在开花的西瓜,甚至跑去人工授粉。
授粉也就是闲得慌才去弄,灵境不需要授粉这个程序。
至于红薯的种植,他只在灵境看过红薯的生长过程,也不知道在外面种会有什么偏差,所以没有将那些珍贵的红薯攥在手里自己搞。
但是那些红薯苗他天天都要去看,以表示重视,伺候的人也不敢马虎,在他们说红薯苗长的好时,他还会赏银子。
以此奖励钓着那些人,将红薯看好,也激励他们要将红薯种的好的决心。
不过三五日汇报长高几寸就能得银子,结出红薯不得哄得太子爷重赏么,银子就是动力!
……
就这么过了一月,天气暖了。
紫娟将红薯苗种在院子里,当然是林黛玉同意的。
胤礽找来的种田好手也将红薯苗剪下,拿去皇庄特意开的地里种下,别小看几颗红薯,发的芽多,一个月也长成了藤,修剪之后竟然能种出一分地。
一亩地需要至少三千个带芽的藤,一分地也要三百,这不过是几颗红薯上发出来的,就是那些老农也很惊讶。
胤礽留了一个人在宫里,又叫他种了几个芽,见他和外面的人通气后更加上心,也放心了。
都上心,好好种,这种好了可是能封官的。
这话他没说出口,不过知道康熙对粮食的上心,在红薯的产量出来后,这几人肯定能入康熙的眼,到时候一个农事官跑不掉。
农事官虽小也是官。
刘姥姥说话时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带了卑微的恳求,说起孙子病重,双眼也蓄起泪水,不等掉下就抬起袖子擦干净。
“山高路远,也不知道孙子如何了……”言语哽咽,不过抬头时又道,“二奶奶是个好心人,许我这婆子来请安,我那孙子是有救了。”
王熙凤一听也叹气,她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自己膝下的女儿生病也曾彻夜不眠,刘姥姥说话也好听,不是那种能过下去日子却来占便宜的。
“去给刘姥姥取五十两银子。”
刘姥姥连连摇头,“使不得使不得,二奶奶舍我几两银子就好,这也太多了。”
“好歹也是祖上的亲戚,五十两不多,除却给你那孙子我侄儿看病,也要将屋顶修上一修,头上有片瓦才能叫人安心呐。”王熙凤道。
林黛玉和薛宝钗见了,也有些心疼,平日银钱不经手,加上进项多,也觉得五十两只是寻常。
刘姥姥见推脱不掉,就收了五十两银子,之后说了一叠好话,夸了屋子里的人,又夸了王熙凤的女儿,夸得她高兴极了。
“原本应该留姥姥用饭,不过府上晚饭用的晚,怕留在这住一夜担心侄儿。”王熙凤召来平儿,“去旁边屋子里给刘姥姥支张桌子,看厨房有什么放在灶上的热乎菜,给刘姥姥上一桌,叫她吃了暖暖身子。”
刘姥姥感激的看她,被平儿带出屋子时频频回头。
待她走后,林黛玉与她们说了几句话便走了。
薛宝钗跟王熙凤商量建园子的事。
“几个园子建起来花销不少,不过能买到建好的园子,再翻新重新种上花草才是最好的。”
王熙凤觉得新建园子需要时间,收回来的时间就长。
“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这样的园子哪儿有呢,就算有也不一定合适呀。”薛宝钗摇头,好的园子必然是世家高官的,这样的人家在京城不是一二十年,几乎都是传家的,就算有那败落的人家卖,估计也破败的很。
王熙凤想想也是,不过还是想压一压成本,就跟她说先不着急,总归不差这几日,她叫人去问问有没有这样合适的。
“还是我叫人去问吧,无论是平儿还是荣国府其他人,在京城都是熟面孔。”
说来也是。
这次不管建园子还是挣钱,王熙凤都背着荣国府,只为留一条后路,她不好再出面。
薛宝钗回去后与其他人联系,见香菱回来就端起茶杯喝水,“给她送去了?”
“嗯。”香菱点头,“跟她说了不用着急,暂时好好种地,等下个剧情开始了就通知她。”
没错,刘姥姥能测算,按照现在的人设最多结合其他人的远程指导把地种的更好。
叫一个几十岁的老人种地也没办法,基本人设不能违背。
“现在剧情乱的很,原本是刘姥姥给巧姐取名的,现在这个剧情没了,贾宝玉也病的起不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熟悉的剧情呢。”薛宝钗有些担心。
“正常的剧情应该是秦可卿重病,估计在贾元春省亲前,也就几年的事。”
她们说着悄悄话,林黛玉回去和紫娟掐了红薯苗。
她回去的时候看到火炉上的红薯,想起之前紫娟拿去发的红薯苗,一问才知道红薯苗都长很高了,但是现在地还冻着没办法种,又听她说红薯苗好吃,就想吃一吃。
看着紫娟掐红薯苗的样子,有些好奇,就伸手也去掐。
从一开始的不熟练,不是掐老了就是掐的太嫩了,到后面熟练的掐一把红薯苗尖在手里,直到放不下才放进雪雁拿的木盘子里。
掐的时候好玩,脆嫩嫩的,掐完还有白浆流出,只是看着指尖黏糊糊的,林黛玉迫不及待的就去洗了手,洗完觉得还是不适应,又找了香膏抹上。
双手互相揉搓,她庆幸灵境里的作物是神魂在种,要是真叫她种地,她可不行。
“姑娘,这红薯苗真的比我见过的还粗壮。”紫娟趁雪雁不在,有些纠结的说。
林黛玉转头看她,有些不明所以,双眼满是疑惑。“这不好么,粗壮一些,叶片厚大,吃起来也更好吃。”
紫娟张张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自家姑娘清澈的眼眸中败下阵,最后只是叹气。
见她叹气又兴奋的模样,林黛玉拿起在火炉上烤好的红薯,掰开就是甜丝丝的香,橙红的红薯被烤熟后不像生的那样硬脆,而是丝丝缕缕的软,入口是带着水润的细腻口感,红薯香也在唇齿间留下。
吃着烤红薯,林黛玉有些失神。
她自然知道这红薯不一样,但能怎么办,总不能她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姑娘抱着红薯去种吧。
发现这红薯的是紫娟,在她的培育下发现红薯苗更大,将来就算结的红薯更好,那也是她细心,先发现了这几个红薯更大才试种的。
一切与林黛玉无关!
其实她挺想其他人也种这样的红薯,这样就不用她在灵境种了,虽然是神魂种地,也很累的好不好。
红薯苗在晚饭时也上桌了,那几颗红薯的芽点多,发出的红薯苗挑挑拣拣之下也摘了炒出两盘菜。
林黛玉一人一张桌子,紫娟、雪雁、王妈妈她们三人一张桌子,就在她下首摆了小桌子吃。
仆从一般是在其他屋子里吃,但有时要说话或是主子仁慈,也是能一间屋子吃饭。
林黛玉是冬日习惯与她们一间屋子吃饭,因为许多不能吃的,看她们吃全当解馋。
瓷白的筷子夹起红薯苗,只用油盐炒过,翠绿翠绿的叶片未失本色,一入口有茎叶脆硬的口感,叶片里的汁水都被锁在里头,加上说不出的清香,只有油盐的衬托下更突出。
她总觉得在外头,好像这菜的味道更让她欲罢不能,比在灵境吃的还好吃。
吃了山珍海味的她都这么想。
一转头看紫娟她们,也是话也没说,夹了菜往嘴里送。
习惯将所有私人时间压缩的更短,她们吃饭速度也快,没一会儿就将一碟子炒红薯苗吃光了。
当碟子里什么也没剩下时,她们才反应过来已经吃了一碗饭,互相看看,又像是反应过来一样对上林黛玉的视线。
“姑娘……”王妈妈觉得自己脸上臊得慌,她都多大人了,竟然吃个素菜还忘了自己家的姑娘。
“这碟子你们也吃了吧,吃口新鲜,倒不太喜欢。”没给她们拒绝的机会。
林黛玉低头吃饭,余光观察她们,发现这菜确实很吸引人,吃的十分专心,虽然速度慢下来,却一个也无法分心看她。
原本以为就好吃一点,没想到这么诱人。
林黛玉庆幸自己没有主动在外头种红薯。
唉,这样的好东西还要藏着。
接下来几日紫娟就紧盯着那几个红薯,祈祷它们能快些发出嫩芽,这样她还能再吃一顿,至少在剪下藤蔓去种之前,再吃一次。
不说她,就连王妈妈也是天天看那几个花盆,搞得院子里的丫头婆子都好奇,问了听说红薯苗好吃,在不解中又分心照看那几盆红薯。
唉,上头的管事丫头和管事妈妈喜欢,她们就不能怠慢了。
林黛玉吃了一次炒红薯苗,还只吃了一筷子,进灵境自然不会亏待自己。
……
胤礽觉得林黛玉最近口味变了,留了两天炒红薯苗的菜单,之后还想吃南瓜苗、西瓜苗、冬瓜苗……
只要是个苗她都想试试。
没办法交流,他只能挑出能吃的给她炒,不能吃的就用别的菜代替,她也懂了他的意思,吃过几次就不吃奇奇怪怪的苗了。
照旧是在灵境做勤劳的小蜜蜂,东跑西跑的浇水修枝,看见还在开花的西瓜,甚至跑去人工授粉。
授粉也就是闲得慌才去弄,灵境不需要授粉这个程序。
至于红薯的种植,他只在灵境看过红薯的生长过程,也不知道在外面种会有什么偏差,所以没有将那些珍贵的红薯攥在手里自己搞。
但是那些红薯苗他天天都要去看,以表示重视,伺候的人也不敢马虎,在他们说红薯苗长的好时,他还会赏银子。
以此奖励钓着那些人,将红薯看好,也激励他们要将红薯种的好的决心。
不过三五日汇报长高几寸就能得银子,结出红薯不得哄得太子爷重赏么,银子就是动力!
……
就这么过了一月,天气暖了。
紫娟将红薯苗种在院子里,当然是林黛玉同意的。
胤礽找来的种田好手也将红薯苗剪下,拿去皇庄特意开的地里种下,别小看几颗红薯,发的芽多,一个月也长成了藤,修剪之后竟然能种出一分地。
一亩地需要至少三千个带芽的藤,一分地也要三百,这不过是几颗红薯上发出来的,就是那些老农也很惊讶。
胤礽留了一个人在宫里,又叫他种了几个芽,见他和外面的人通气后更加上心,也放心了。
都上心,好好种,这种好了可是能封官的。
这话他没说出口,不过知道康熙对粮食的上心,在红薯的产量出来后,这几人肯定能入康熙的眼,到时候一个农事官跑不掉。
农事官虽小也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