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椒来一枝园后宅回话的时候,欷怀霜正同弟媳妇屠氏一起看料子,预备着过年时,再给一枝园的姑娘们裁几身待客的衣裳。
金陵城有名的布料商人戚景云,叫仆人们托着各色样子给郗夫人挑,屠氏拿手翻看的时候,一抬眼,戚景云正好也看过来,彼此都看懂了对方眼睛里的深意。
屠氏笑了笑,再看欷怀霜的眼神,就多了几分似笑非笑的客套。
同殁了的简氏相比,郗怀霜的确贤惠。
嫁进来不过两年,掌家也只是近半年的事,就把一枝园的前堂后宅,打理的井井有条,就连向来高傲刻薄的婆母,重阳赏秋的时候,看着满桌子的菊花宴,都夸赞了她一句贤良。
不过屠氏不掌家,谁待她宽松,谁就好,所以单从这一点来说,她不喜欢郗怀霜。
不过简氏在的时候,她也不大高兴,因为简氏长得太过于好看,到哪里都是焦点,难免叫屠氏偶尔午夜梦回时,有些小小的失落。
但简氏与人通奸这件事,屠氏不太相信,简氏生了一副冷冰冰拒人千里的样子,她能看得上谁?
她心里千回百转的,面上还是不动声色,郗怀霜拿了块牙绯色的料子过来给她看,笑着说真鲜亮,“一枝园的姑娘们生的好,就没有不相衬的颜色,我这眼睛都挑花了,弟妹快过来给我掌掌眼。”
“嫂子还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屠氏笑着接口,“不过说起来,金陵城里讲究多,不说出门,只说在家里头,早起、午点、赏花,吟诗,晚上再有个什么节目的,都得换各色各样的衣裳,别说嫂子了,我都眼花。”
郗氏闻言就笑笑,等到屠氏和布料店掌柜走了,才脸一板,气的坐下来足足灌了两大杯茶。
“她是个什么出身?话里话外以为我不知道一枝园的讲究?谁在家里不是换三两身衣裳了?说的话犯嫌。”
崔椒赔着笑站着,跟着夫人骂了几句,等她消了气才把晌午去六桂村的经过说了一遍。
“……倒是没听说三姑娘有个远在上京的娃娃亲,还是个升了三品的武将,奴婢当下没有造次,寻了个由头还家了。”
郗氏也有些发懵。
按说那简氏是个十足的女儿奴,若是有娃娃亲的话,一枝园上下应该都知晓,可一直到江月圆被赶出去,丢在了庄子上,都没人提起过这码事。
“那张礼单没有叫她拿着吧?”抛开亲事先不谈,郗氏先确定没有留把柄在六桂村,“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我自有别的办法整治她。”
天寒地冻的时节,乡下冻死个把人,都是常有的事,叫姚金玉把那小蹄子的财物都搜刮干净,炭火也断了,一个娇小姐能熬得过去才怪。
崔椒称是,又试探道:“要不奴婢去问问府里的老人,许是能打听的出来。”
“下人之间传闲话最快,叫人知道你打听这件事,旁人还以为我要怎么她了——倒不如去问老爷。”
郗氏说问就问,此时正好是用夜宵的时候,她叫人煨了鸭舌汤,提着去了书房。
江盛藻任着金陵十府的巡抚,除了留都的那一套朝堂班子以外,他就是金陵城第一位高权重之人。
他为人不苟言笑,前年原配夫人出了事之后,愈加面冷,此时见郗氏笑着来了,也不起身,仍旧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
郗氏同江盛藻成婚才不过两年,可却是打十几岁就相识了,她等了半辈子才等来了和江盛藻的缘分,自然是从里到外的欢喜,服侍他也比从前更加尽心尽力。
她端了绣凳坐下,轻轻为老爷锤着腿,语音轻柔地问起了今日的事务,又接着把自己一天的事儿说了个遍儿,江盛藻虽不怎么言语,却很享受这片刻的温馨。
眼下的日子的确比从前舒心。
温言软语入耳,手里握着郗氏软乎乎的手,江盛藻却不合时宜地想起了简氏。
娘常说他从前做小伏低哄着简氏的样子,叫她看了难受,如今郗氏办百般哄着她,娘亲却又挑剔起郗氏的出身。
世上很多事,都难两全。
“……今日我派人去庄子上送粮米,三姑娘却捧了把武将的弓,把人打了出来,说是什么未婚的夫君要来接她,再也不吃江家的米——”
听到三姑娘几个字,江盛藻的脸色就变了,眉头皱了起来。
郗氏揣摩着江盛藻的神情,小心翼翼地说着:“我想着,三姑娘终归是老爷的骨肉,翻了年她就整十四岁,虽说成亲是有点早,但看她抱着那弓的样子——”
她话没说完,江盛藻就打断了她的话,“别说了。”
“那姑娘的亲事,究竟是真是假?可别叫人给骗了,万一她嫁人心切,叫老拐子给骗了去,那可怎么是好?”
郗氏将十四岁就开始想男人的意思,暗藏在话里,也不知江盛藻能不能听出来。
江盛藻仍旧闭上了眼睛,仔细想了想,想到了简氏从前倒是提过,在她没有出阁的时候,有一位闺中密友,嫁去了上京,各自生了孩子之后,约定性别一样结为兄弟姐妹,性别不同就结成亲家。
莫非是上京那家,找过来了?
“是有这么回事。”江盛藻沉默了片刻,“她的事,你不必操心。”
郗氏闻言,眼尾就默默地垂了下去,掩饰住了眼底的委屈。
她在瞬息之间调整了情绪,尾音又扬了起来,“……妾身备了艾灸,夜里为老爷炙一炙关元穴——”
江盛藻不置可否,郗氏讨了个没趣,却不尴尬,又找了些家长里短同他说了说,这才却步出了门。
崔椒候在外头,陪着郗氏走了一会儿,到了垂花门才敢问江月圆的亲事,郗氏心里存着对江盛藻的患得患失,闻言有些烦躁。
“亲事是真的。眼看着要过年了,她那里挨饿受冻的,也过不好。先忙自己的吧。”
时间往回推,姚金玉一走出大门,雪藕就靠在了高几上,抱着弓箭长舒了一口气。
月圆也觉得劫后余生,缓缓地坐下来有些后怕,“崔嬷嬷最难缠,真叫她进来搜,丢东西算是最轻的,就怕她又捏造个什么罪名给娘亲。方才你是怎么灵机一动,想到这个说辞的?好是好,就怕日后不好善后。”
“姑娘可还记得,夫人那位嫁到上京的那位好友?”见姑娘恍然大悟的样子,雪藕继续往下说,“夫人常常遗憾同她失去了联络,还说过定下娃娃亲的故事,看来姑娘全忘了。方才也是赶了巧,那把大弓正好砸到崔嬷嬷的头上,奴婢当机立断,随口胡诌了一段儿,没成想竟把她吓住了。”
“横竖先保住当下,至于以后的事谁知道呢?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问起来,寻个未来姑爷打仗战死了这种理由,还怕圆不了谎?不过说真的,若真能联系上那位上京的夫人,说不得还能真有个出路。”
“连最亲的外家都不管我,还能指望谁?”月圆笑了笑,有些落寞,“我看还不如往上报个暴毙身亡,咱们一走了之,往南方或是海边儿去,兴许还能找个生路。”
“那就走,过年的时候就把这事定下来。”雪藕兴致勃勃地说,接着小心翼翼地又把弓挂上去了,“这是个来报恩的弓啊。”
主仆两个说着各种可能,日子就这么平淡而琐碎的过了好几天,等到除夕那一天,天上又飘起了雪,村里来了好几个捕快,挨家挨户地敲门,葛婶子消息灵通,先来月圆这里报信。
“……还是那三具尸体惹出来的事,官府查来了。”
月圆抬头看了看干冷干冷的天,心虚地别开了目光。雪藕耳朵却尖,听见了外头有狗吠的声音。
“像是朝咱们这边过来了。”
雪藕连忙开了门,果见门外有两个皂吏牵了一条威风凛凛的黑狗站着,看见开门的是个干净利落的女儿家,打头的皂吏便拱手道了句打扰。
“山脚下死了人,按着规矩走访。”打头的皂吏是个和善的面相,被雪藕引进了院子里,见到月圆也只颔首通报了一句,“近日,有没有看见什么可疑的人?”
主仆两个都摇头,葛家婶子也跟着在旁边摇头,那皂吏看葛家婶子一眼,道:“你不是隔壁家的?跑这儿来做什么。”
“头翁好眼力。”葛婶子笑嘻嘻,“死的是什么人啊?也亏得是冬天,没什么气味……”
那皂吏是和凤巡检司的一名弓兵,姓万名木春,年纪不过十九岁,是个颇为机灵的角色,听到葛婶子搭话,倒也不摆官威,耳朵里听着,视线在整个屋子游走。
听说这间大宅是江家的祖宅,他去年刚调来和凤镇,就听同僚说了有关于江家的轶事,今日看到江家的这位小姐,除了绝俗的相貌以外,看上去倒是温和稚软,不像是传言里那般执拗的样子。
“再冷我也能闻得到气味。”万木春随口应着,往堂屋里走了几步,一眼就看到了那张大弓,也许是出于职业的敏感,他立刻嗅出了一点不寻常,“小可倒是记得,江家祖上都是读书人,为何正屋里,却挂了一张大弓?”
当着巡检司的人,月圆只敢模棱两可,不敢把话说死:“我在这里处境艰难,母亲在上京的故旧听说了,便托人送来一把弓,挂在家中镇宅辟邪。”
万木春闻言,先信了三分。
他走近仔细端详这张大弓,越看眉皱的越深,过了一会儿才若无其事地转回了身。
“小可常在此地巡逻,若有来寻衅的,姑娘派人知会一声就好。”
月圆道了声谢,万木春这便和同僚一起往门外走,临走时又交代了一句:“近日金陵城里的监牢,跑了一群死囚犯,平日里务必要关好门窗,千万小心。”
金陵城有名的布料商人戚景云,叫仆人们托着各色样子给郗夫人挑,屠氏拿手翻看的时候,一抬眼,戚景云正好也看过来,彼此都看懂了对方眼睛里的深意。
屠氏笑了笑,再看欷怀霜的眼神,就多了几分似笑非笑的客套。
同殁了的简氏相比,郗怀霜的确贤惠。
嫁进来不过两年,掌家也只是近半年的事,就把一枝园的前堂后宅,打理的井井有条,就连向来高傲刻薄的婆母,重阳赏秋的时候,看着满桌子的菊花宴,都夸赞了她一句贤良。
不过屠氏不掌家,谁待她宽松,谁就好,所以单从这一点来说,她不喜欢郗怀霜。
不过简氏在的时候,她也不大高兴,因为简氏长得太过于好看,到哪里都是焦点,难免叫屠氏偶尔午夜梦回时,有些小小的失落。
但简氏与人通奸这件事,屠氏不太相信,简氏生了一副冷冰冰拒人千里的样子,她能看得上谁?
她心里千回百转的,面上还是不动声色,郗怀霜拿了块牙绯色的料子过来给她看,笑着说真鲜亮,“一枝园的姑娘们生的好,就没有不相衬的颜色,我这眼睛都挑花了,弟妹快过来给我掌掌眼。”
“嫂子还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屠氏笑着接口,“不过说起来,金陵城里讲究多,不说出门,只说在家里头,早起、午点、赏花,吟诗,晚上再有个什么节目的,都得换各色各样的衣裳,别说嫂子了,我都眼花。”
郗氏闻言就笑笑,等到屠氏和布料店掌柜走了,才脸一板,气的坐下来足足灌了两大杯茶。
“她是个什么出身?话里话外以为我不知道一枝园的讲究?谁在家里不是换三两身衣裳了?说的话犯嫌。”
崔椒赔着笑站着,跟着夫人骂了几句,等她消了气才把晌午去六桂村的经过说了一遍。
“……倒是没听说三姑娘有个远在上京的娃娃亲,还是个升了三品的武将,奴婢当下没有造次,寻了个由头还家了。”
郗氏也有些发懵。
按说那简氏是个十足的女儿奴,若是有娃娃亲的话,一枝园上下应该都知晓,可一直到江月圆被赶出去,丢在了庄子上,都没人提起过这码事。
“那张礼单没有叫她拿着吧?”抛开亲事先不谈,郗氏先确定没有留把柄在六桂村,“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我自有别的办法整治她。”
天寒地冻的时节,乡下冻死个把人,都是常有的事,叫姚金玉把那小蹄子的财物都搜刮干净,炭火也断了,一个娇小姐能熬得过去才怪。
崔椒称是,又试探道:“要不奴婢去问问府里的老人,许是能打听的出来。”
“下人之间传闲话最快,叫人知道你打听这件事,旁人还以为我要怎么她了——倒不如去问老爷。”
郗氏说问就问,此时正好是用夜宵的时候,她叫人煨了鸭舌汤,提着去了书房。
江盛藻任着金陵十府的巡抚,除了留都的那一套朝堂班子以外,他就是金陵城第一位高权重之人。
他为人不苟言笑,前年原配夫人出了事之后,愈加面冷,此时见郗氏笑着来了,也不起身,仍旧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
郗氏同江盛藻成婚才不过两年,可却是打十几岁就相识了,她等了半辈子才等来了和江盛藻的缘分,自然是从里到外的欢喜,服侍他也比从前更加尽心尽力。
她端了绣凳坐下,轻轻为老爷锤着腿,语音轻柔地问起了今日的事务,又接着把自己一天的事儿说了个遍儿,江盛藻虽不怎么言语,却很享受这片刻的温馨。
眼下的日子的确比从前舒心。
温言软语入耳,手里握着郗氏软乎乎的手,江盛藻却不合时宜地想起了简氏。
娘常说他从前做小伏低哄着简氏的样子,叫她看了难受,如今郗氏办百般哄着她,娘亲却又挑剔起郗氏的出身。
世上很多事,都难两全。
“……今日我派人去庄子上送粮米,三姑娘却捧了把武将的弓,把人打了出来,说是什么未婚的夫君要来接她,再也不吃江家的米——”
听到三姑娘几个字,江盛藻的脸色就变了,眉头皱了起来。
郗氏揣摩着江盛藻的神情,小心翼翼地说着:“我想着,三姑娘终归是老爷的骨肉,翻了年她就整十四岁,虽说成亲是有点早,但看她抱着那弓的样子——”
她话没说完,江盛藻就打断了她的话,“别说了。”
“那姑娘的亲事,究竟是真是假?可别叫人给骗了,万一她嫁人心切,叫老拐子给骗了去,那可怎么是好?”
郗氏将十四岁就开始想男人的意思,暗藏在话里,也不知江盛藻能不能听出来。
江盛藻仍旧闭上了眼睛,仔细想了想,想到了简氏从前倒是提过,在她没有出阁的时候,有一位闺中密友,嫁去了上京,各自生了孩子之后,约定性别一样结为兄弟姐妹,性别不同就结成亲家。
莫非是上京那家,找过来了?
“是有这么回事。”江盛藻沉默了片刻,“她的事,你不必操心。”
郗氏闻言,眼尾就默默地垂了下去,掩饰住了眼底的委屈。
她在瞬息之间调整了情绪,尾音又扬了起来,“……妾身备了艾灸,夜里为老爷炙一炙关元穴——”
江盛藻不置可否,郗氏讨了个没趣,却不尴尬,又找了些家长里短同他说了说,这才却步出了门。
崔椒候在外头,陪着郗氏走了一会儿,到了垂花门才敢问江月圆的亲事,郗氏心里存着对江盛藻的患得患失,闻言有些烦躁。
“亲事是真的。眼看着要过年了,她那里挨饿受冻的,也过不好。先忙自己的吧。”
时间往回推,姚金玉一走出大门,雪藕就靠在了高几上,抱着弓箭长舒了一口气。
月圆也觉得劫后余生,缓缓地坐下来有些后怕,“崔嬷嬷最难缠,真叫她进来搜,丢东西算是最轻的,就怕她又捏造个什么罪名给娘亲。方才你是怎么灵机一动,想到这个说辞的?好是好,就怕日后不好善后。”
“姑娘可还记得,夫人那位嫁到上京的那位好友?”见姑娘恍然大悟的样子,雪藕继续往下说,“夫人常常遗憾同她失去了联络,还说过定下娃娃亲的故事,看来姑娘全忘了。方才也是赶了巧,那把大弓正好砸到崔嬷嬷的头上,奴婢当机立断,随口胡诌了一段儿,没成想竟把她吓住了。”
“横竖先保住当下,至于以后的事谁知道呢?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问起来,寻个未来姑爷打仗战死了这种理由,还怕圆不了谎?不过说真的,若真能联系上那位上京的夫人,说不得还能真有个出路。”
“连最亲的外家都不管我,还能指望谁?”月圆笑了笑,有些落寞,“我看还不如往上报个暴毙身亡,咱们一走了之,往南方或是海边儿去,兴许还能找个生路。”
“那就走,过年的时候就把这事定下来。”雪藕兴致勃勃地说,接着小心翼翼地又把弓挂上去了,“这是个来报恩的弓啊。”
主仆两个说着各种可能,日子就这么平淡而琐碎的过了好几天,等到除夕那一天,天上又飘起了雪,村里来了好几个捕快,挨家挨户地敲门,葛婶子消息灵通,先来月圆这里报信。
“……还是那三具尸体惹出来的事,官府查来了。”
月圆抬头看了看干冷干冷的天,心虚地别开了目光。雪藕耳朵却尖,听见了外头有狗吠的声音。
“像是朝咱们这边过来了。”
雪藕连忙开了门,果见门外有两个皂吏牵了一条威风凛凛的黑狗站着,看见开门的是个干净利落的女儿家,打头的皂吏便拱手道了句打扰。
“山脚下死了人,按着规矩走访。”打头的皂吏是个和善的面相,被雪藕引进了院子里,见到月圆也只颔首通报了一句,“近日,有没有看见什么可疑的人?”
主仆两个都摇头,葛家婶子也跟着在旁边摇头,那皂吏看葛家婶子一眼,道:“你不是隔壁家的?跑这儿来做什么。”
“头翁好眼力。”葛婶子笑嘻嘻,“死的是什么人啊?也亏得是冬天,没什么气味……”
那皂吏是和凤巡检司的一名弓兵,姓万名木春,年纪不过十九岁,是个颇为机灵的角色,听到葛婶子搭话,倒也不摆官威,耳朵里听着,视线在整个屋子游走。
听说这间大宅是江家的祖宅,他去年刚调来和凤镇,就听同僚说了有关于江家的轶事,今日看到江家的这位小姐,除了绝俗的相貌以外,看上去倒是温和稚软,不像是传言里那般执拗的样子。
“再冷我也能闻得到气味。”万木春随口应着,往堂屋里走了几步,一眼就看到了那张大弓,也许是出于职业的敏感,他立刻嗅出了一点不寻常,“小可倒是记得,江家祖上都是读书人,为何正屋里,却挂了一张大弓?”
当着巡检司的人,月圆只敢模棱两可,不敢把话说死:“我在这里处境艰难,母亲在上京的故旧听说了,便托人送来一把弓,挂在家中镇宅辟邪。”
万木春闻言,先信了三分。
他走近仔细端详这张大弓,越看眉皱的越深,过了一会儿才若无其事地转回了身。
“小可常在此地巡逻,若有来寻衅的,姑娘派人知会一声就好。”
月圆道了声谢,万木春这便和同僚一起往门外走,临走时又交代了一句:“近日金陵城里的监牢,跑了一群死囚犯,平日里务必要关好门窗,千万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