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庞三娘与沈知微商议完寿王妃的生辰礼服,又兴致勃勃地买断一展台仙女玩偶后,收获满满告辞离去。

    推开锦童斋木门,迎面而来一阵清凉的秋风,长安城已经开始显露出秋高气爽的气息。

    沈知微目送庞三娘上马车,回到店里,并未急于投入寿王妃生辰礼服的设计,而是迎来了预约好的第二波客人——西市的几位工匠手艺人。这些人是她早前联系好的木工团队,目的是为锦童斋的橱窗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

    锦童斋的店内陈设虽还算别致,但沈知微却始终觉得它少了几分吸引路人驻足的亮点。店铺橱窗本是展示商品的关键,既要让过路行人一眼便被吸引,也要更好地体现店中主打的创意与巧思。开张时由于资金紧张,改造未能实现,如今店铺生意逐渐稳定,正是时候付诸实践。

    几位工匠准时到来,其中领头的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匠人,周师傅。他身着朴素的棉布衣,手里提着工具箱,神色间带着几分不苟言笑的专注。

    “沈东家,您这次要改橱窗,设计图纸某已经看过,思路确实新颖。”周师傅一边说,一边环视着店内外的布局。

    沈知微吩咐阿锦端来若干盏热茶,一一递给工匠师傅们:“周师傅过奖了。图纸是我粗略画的,只有愿景,缺乏实践,很多细节还得您帮忙斟酌。”

    几人一同站到橱窗前,周师傅仔细查看了现有的木格窗结构,时而用手敲敲框架,时而蹲下身测量尺寸。片刻后,他点头道:“东家想要的上下抬起式构造并不复杂,但需要更换整个框架。白天窗格抬起,光线透入,橱窗内部更显明亮。晚上关店时再落锁,既美观也安全。”

    沈知微点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我还想在临窗最显眼处放置一个展示台,展示当季新品和主推的玩偶系列,展示台的设计也想请您帮忙。”

    师傅沉吟片刻,提出了几个具体建议:框架材质可以选择樟木以防虫蛀,窗格边缘可以雕刻简单的花纹来增加装饰性。沈知微一一记录下来,很快便确定了具体方案。

    最后,周师傅承诺:“这项工作不算复杂,但需要一些时间细细打磨。我们每天打烊前过来做,干一个时辰,五天内便能完工。”

    沈知微微笑致谢,讲细节确认再三后,亲自将工匠们送出门,心中对改造后的橱窗充满期待。

    站在铺门前,看着工匠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沈知微回到案台,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工作。橱窗的改造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接下来便是店铺门头的改造。现有的墙面漫画已无法满足品牌推广的需求,她计划做一些对唐代群众更具震撼力的设计。

    她要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形象,通过不惧风吹雨打的木质雕刻,将真人大小的玩偶摆放在店外空花圃上。每隔一段时间,便可以更换最受欢迎的形象

    但是从哪个最热门形象入手呢?国子监祭酒大人?礼部侍郎玩偶?仙女肯定必须来一个,但仙女代表人物是谁呢?冬天就要来了,得尽快设计一波以冬日为主题的冰雪版精灵玩偶是不是很有必要?还有那新推出的‘苏知州系列’最近大受读书人欢迎,为此她特地开辟了新展柜,有‘苏知州密州行猎’、‘苏知州把酒问青天’、‘苏知州竹杖芒鞋图’等知州系列,不过不敢再直接引用上苏东坡的诗词了,对版权要有尊重,不能瞎来。

    “沈姐姐,想什么呢?”一个轻快的声音打破了沈知微的沉思,“你发呆半天了。”

    沈知微循声望去,一抹清丽的身影站在案台不远处,正是昨日才行过插簪礼的郑文秀,她身着一件月白色绣梅花儒裙,外披月白褙子,简洁大方。手中抱着一个小卷轴,眉目间含着笑意。

    “文秀妹妹,”沈知微忙起身招呼,揶揄对她说:“昨日插簪礼上才见,今日又有幸得妹妹光临,这是多想念姐姐我,真是蓬荜生辉啊。”

    郑文秀神秘一笑,将手中卷轴往沈知微手上一递,佯装叹息:“我只是奉命跑腿办差而已,恐怕惦记姐姐的另有其人呢。”

    沈知微疑惑地接过卷轴,缓缓展开,目光顿时聚焦其上。

    暖金色的字迹映入眼帘,随着卷轴舒展,一个独特的‘锦’字标识跃然纸上。它和沈知微设计的标识截然不同,这‘锦’字橘色中泛着金光,背景由天青渐变到天蓝,宛如晨曦中升腾的初阳,带着无限的希望与活力。整个设计明亮温暖,生动传递出锦童斋 “梦想与成长”的理念。

    郑文秀见她静静地凝视,神情肃穆又带着几分惊艳,轻声道:“这是我二哥的手笔。他说,锦童斋现用的黑底红字篆体标识虽古朴庄重,很有美感,却似乎与店铺主打的‘童趣与梦幻’不够契合。所以,他重新设计了这个,希望更能传达‘锦童斋’的精神。他还说,贸然插手店铺设计,冒昧了些,还望沈娘子不要介意。”

    沈知微看着那似朝阳升腾的‘锦’字,感受到了郑明晖的个人风格。作为国子监录事,郑明晖在书法上颇有些造诣。他的字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既有古韵的深沉,又不乏青年人的神采。特别是在笔画的起伏转折处,更是能感受到他笔端所流露的独特风骨。沈知微暗暗点头,真心佩服大唐人的审美和创意,这份设计无论是从色彩还是字形上,都比她自己设计的要灵动、有意境得多。

    “这真是…太别致了,”她情不自禁喃喃感叹。

    郑文秀见她如此认可,眉眼间透出一抹自豪:“我一看就知道沈姐姐你会喜欢,不然我可不接这个跑腿活儿。”

    “太感谢郑郎君相助,”沈知微小心翼翼将卷轴卷好,“实不相瞒,我为设计这个‘锦’字标识费尽了心思,虽然暂时定下了黑底红字的方案,然则总觉得差了些什么。”她朝不远处正在忙碌的阿锦轻轻一点,“后来阿锦都看不下去,日日催促我,才勉强定下来。如今有了这个新设计,真是相见恨晚。”

    郑文秀笑着接话:“二哥本想亲自送来,可中午刚下值,便被颜博士派去渭南办差。他怕耽搁了你的生意,这才托我代送。他说办完差事回来,一定亲自拜见你。”

    沈知微招手唤阿锦来,将卷轴交与她,道:“你这就去找林阿娘,看看我们定做的标识她开工没有,务必按照这卷轴中的设计修改。”

    阿锦接过卷轴,立即应声离开。

    郑文秀见沈知微如此果断,忍不住笑叹:“沈姐姐果真不愧是行动派,不拖泥带水。待二哥办差回来,怕是会大吃一惊。”她的眼中闪烁几分俏皮,看着沈知微时,目光难掩对新一季玩偶的兴趣,停留在那套最新的七仙女套装上。

    沈知微察觉到她的目光,忍不住笑了:“文秀妹妹是对这套七仙女系列很有兴趣?那边还有不少换装配件,一会儿带走几套。哦,你二哥的小郎君喜欢舞刀弄枪吧?那边苏知州系列有个‘起舞弄清影’,他会不会喜欢?”

    说到此处,沈知微忽而想起之前的困扰,决定发动群众力量,于是问:“我正有个想法,文秀妹妹替我参详参详。我考虑重新设计店铺的门头,打算在门外花圃上放几尊真人大小的木质玩偶,吸引过路行人的注意力。你觉得,摆放哪几个玩偶最合适?”

    “真人大小的木偶?这倒是一个大胆的想法。”郑文秀感叹一句,又想平日里如此能干的姐姐居然询问自己的意见,有了扛起千斤重担的责任感。她收起笑容,思索一阵,忽然灵光一现,说:“锦童斋玩偶各个都好,与其费劲心思挑选,不如把巧思放在场景设计上。比如一对穿官袍的木偶,站在那儿,摆出像是在讨论政务的姿势,给人一种‘文人风采’的印象。又或者金吾卫正牵着吾卫犬雄赳赳地巡查…”

    沈知微听罢,眼前一亮:“妹妹的想法确实有意思!”

    郑文秀受到鼓励,继续道:“也可以做一些‘互动型’的设计,比如在木偶身旁设置一小块写字板,放上些简短的对话,让人偶也有了语言。”

    沈知微听罢,想起后来的漫画版样,不由得笑了:“这个点子更妙!”

    郑文秀掩嘴,目光闪亮:“我说的这些,不过是小心思,沈姐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只要能让人停下脚步,产生兴趣,那就是最好的设计。”

    沈知微心念一动,想到更多的可能性,顿觉心潮起伏,拱手道:“多谢文秀妹妹高见,确实真知灼见,真正启发了我。”

    郑文秀哪里在做生意的领域得过他人夸赞,瞬间红了双颊,拿帕子掩唇道:“沈姐姐是抬爱我,就我这点粗浅看法哪里上得了台面。”

章节目录

大唐锦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长老的女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老的女儿并收藏大唐锦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