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学子大多是国子监、太学及诸坊家学里的读书人,然而并非所有学子都家中富裕,有些学生能狠下心掏钱买个玩偶,非儿戏也。有些甚至是几个学友凑了银钱,集资买一个放在书案上,权作激励。谁若日后中了进士,便将这玩偶相赠于后进之人,寓意薪火相传。
久而久之,这进士玩偶在士林中竟有了别样的象征意义。东市茶寮里常见这样的场景:着圆领袍的书生将玩偶往案头一放,茶博士立刻会意地添上‘青云茶’——实则是寻常团茶,撒几瓣梅花充作祥瑞,倒让茶资翻了翻。
而最舍得下本钱的,当属长安城中的富户与高门贵妇们。她们携家带眷而来,往往甫一进店,便是一挥衣袖道:“这些都给我包了!我家有儿郎正备考明年的春闱,他的同窗也该有一份!”
更有甚者,径直向沈知微提议:“你家玩偶做得精巧,可否定制一款,可与我家郎君肖似?钱财不是问题。”说着让侍女捧出幅画像,画中郎君生得圆脸细眼,偏要在玩偶脸上绣出丹凤眼的架势。
沈知微听罢,忍俊不禁,却也含笑婉拒:“夫人,此物乃是象征天下士子皆可登科之意,若依人制偶,未免失了这份公允之心。”
另一边,街坊邻里也纷纷赶来凑热闹。连素日里最不关心士子前程的肉铺掌柜都来凑了个“运道”,笑呵呵地拎着两只武状元玩偶回家,说要放在柜台上镇镇宅门。隔日却被娘子追着打:“让你请文曲星,怎的请来两个耍刀弄枪的?咱家二郎是要考明经科的!”
店铺内人来人往,几乎日日如此。
阿锦手脚麻利,绣儿、巧儿也忙得脚不沾地,日日算账之时,银钱堆满桌案,连一向淡定的沈知微,都忍不住嘴角微扬。这日巧儿对着库存表,指着预售数额惊呼:"娘子快看!光武举套装就卖出这么多,波斯商说要运到拂菻国去,说那边贵人最爱大唐武将风采!"
这日,财务账目一出,众人皆大欢喜。
“娘子快瞧!”那边阿锦捧着账本也奔沈知微来,大喜道,“今日巳时未过,仅预售额已超上月总和!”她腕间新打的银跳脱叮当乱响,正是用前月奖金在西市银铺打的。
绣儿凑过来看,指着‘特别定制’项咋舌:“这位卢夫人竟花五两银子订制金线绣名的玩偶?够买半匹西域良驹了!”沈知微想想这‘锦童斋’的租金不过每月一两,而这些京城权贵们,金钱在他们面前如粪土,真是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
沈知微见阿锦忙前忙后,遂按约定给了她一份不菲的奖金,又贴心地为绣儿、巧儿加了月钱。此举让两位姑娘又惊又喜,双双红着脸谢过。
此刻她扫过密密麻麻的进项,朱笔在‘波斯邸预订十套武举套装’处画了个圈,道:“给胡商的货单独用柘浆染盒,记得塞张胡语吉祥笺。”阿锦连忙记录下来。收了最后一笔,沈知微一挥手,“打烊,我们吃好吃的去!”
当日日幕低垂,沈知微便带着阿锦、绣儿、巧儿一同去了‘凤来楼’吃庆功宴。
不错,就是沈知微之前碰到崔大人大桃花的‘凤来喽’。
此饭馆乃长安城有名的酒楼,菜肴精致,座中往来多是达官贵人。才到门口就听见琵琶声脆,戴帷帽的胡姬正弹唱新谱的《折桂令》:“金榜题名时,马蹄踏碎长安花......”
四人刚入座,阿锦便兴冲冲地替沈知微点了她最爱的甜品,红枣炖银耳。而绣儿、巧儿也罕见地放开了拘谨,点了一桌子好菜。跑堂的小二见她们聚都是一脸喜气,忙不迭推荐:“新到的黄河鲤鱼正肥,用蜜渍梅子蒸最是鲜美!另有西域来的三勒浆,娘子们可要尝尝?”
“今日多亏娘子,否则我们哪能吃得这等美味!”
“是啊!若店铺再这样火下去,说不定来年还能去东市开分铺呢!”巧儿说着往嘴里塞了块金乳酥,嘴角还沾着酥皮,“到时候咱们也学波斯商人,组商队运货!”
沈知微听得好笑,抬起酒盏道:“愿‘锦童斋’生意更旺,诸位皆有大富之运!”
阿锦忙道:“不敢当娘子所说得大富之运,只要‘锦童斋’大富,儿等必错不了。”
众人纷纷举杯畅饮,一时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忽听得隔壁传来杯盏碎裂声,有个醉醺醺的声音嚷道:“什么‘锦童斋’!定是攀了高枝才......”话未说完便被人捂住嘴拖走。沈知微执筷的手顿了顿,复又笑着给阿锦夹了块炙羊肉。
----------------------
然而,与锦童斋一片繁盛不同,那些仿制店铺们却陷入了窘迫境地。
尤其是永兴坊的‘巧工阁’。
‘巧工阁’原本是做木制玩具生意的店铺,小到鲁班锁、七巧板、华容道之类传统手持玩具,大到木马人、鸠车、秋千等。然则,此类玩具木料成本高、匠人工时费用高,费时费力很难一本万利。东家黄三郎常蹲在门口抱怨:"如今小郎君都去玩什么投壶、双陆,谁还耐烦解这九连环?"
‘锦童斋’火了之后,黄三郎也得了几个玩偶。左看右看,他觉得几个布娃娃而已,并无多少技术含量,于是眼红起‘锦童斋’生意好做。认为沈知微之所以能做出名声,必然是背靠崔怀瑾这位人物,否则礼部司衣房怎会特供布料,‘锦童斋’的礼部玩偶娃娃怎敢有他崔怀瑾的神韵?
某日吃醉了酒,竟拎着小偶在店门口嚷嚷:“什么‘六部玩偶’!定是那沈娘子用了美人计......"话没说完,被伙计连拉带扯缩回店里。
然则,六部玩偶有服制约束,那些狸奴、猧子之类的,并没有什么限制。因此他投了点小钱试水,看能不能借‘锦童斋’的东风也赚它一点银子。锦童斋有‘吾卫犬’他就有‘吞日神君’,锦童斋有‘洛神’他就有‘西施’。总之,什么像他模仿什么。连锦童斋那‘锦’字标识他也用‘巧’字代替。无非没有那个锦字写得有气韵,无所谓,小孩子家家的,谁懂呢?就这么着,巧工阁竟也赚得一笔银钱。
黄三郎信心大增,大手一挥,撤下一半以上的主营木质传统玩具,大手笔追加投入,全体上线布玩偶。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他雇佣了几个多年不做绣活的低价老媪,日夜开工,质量只要能看过眼,就一律上架。有顾客买回‘文曲星’玩偶,翌日苦着脸来退货——那玩偶的状元帽竟是用浆糊黏上去的,孩子一扯掉去一半。
后来,他发现自己的仿冒玩偶并没有招来‘锦童斋’的回击,心道那‘锦童斋’背后恐也并无什么大树,都是自己营造声势瞎杜撰的。遂得意洋洋地对账房说:“妇道人家做生意,就那么两手,又要装作有官家背景又拿不出手段来。担了婊子名头,却缺了魄力,若换了某,花钱也得砸了同行的铺面!"
他胆子愈发大了起来,开始逐步扩大仿制范围,连“六部官员”玩偶也开始仿造,自信能将‘锦童斋’的风头盖过。
谁知,近来销售额不升反降,市场对他的仿品兴趣持续走低,尤其是重磅推出的‘六部玩偶’,似乎并没有太多人买账。最惨淡时,竟有学子在店门口唱打油诗:"巧工阁里巧工愁,状元变成癞痢头。若要蟾宫折桂去,劝君莫在此间游。"
他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也在做相同的概念,可无论如何费尽心机,顾客依旧只青睐‘锦童斋’。更令他焦躁的是,‘锦童斋’层出不穷的新款,让他总是慢人一步,陷入被动。昨日刚仿出"曲江流饮"场景玩偶,今晨就听说对方推出了"雁塔题名"系列,连带配套的鎏金题名笺都卖断了货。
价钱不能再压了,质量已然没有追求,现下追着赶创新,那群老媪又学不好!
后院里老绣娘们正吵作一团:“让你绣个云雁纹,怎么绣成扑棱蛾子?”
“你倒是看看自己绣的孔雀,尾巴开叉得像扫帚!”
他越想越憋闷,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砸了那么多银子,却依旧被‘锦童斋’死死压着,心中愈发不甘。终于,他一咬牙,召来几个泼皮,打算用些下三滥的手段来对付对付‘锦童斋’那细皮嫩肉的小娘子……
泼皮头子剔着牙笑:“东家放心,某认识京兆的牢头,纵使闹出事来......”
话没说完被黄三郎踹了一脚:“蠢材!要弄得像顾客不满,而非有人挑事儿!”
“你们伺机去'锦童斋'门口闹上一场!什么黑心棉、娃娃过敏之类的给某多想想、多传扬。”
“是,东家放心!”
矮个泼皮挠头问:“大哥,黑心棉长啥样?”
“管他呢!去西郊坟场扯些烂絮来便是!”
黑夜中,一双阴冷的眼睛闪过一丝狠色……
久而久之,这进士玩偶在士林中竟有了别样的象征意义。东市茶寮里常见这样的场景:着圆领袍的书生将玩偶往案头一放,茶博士立刻会意地添上‘青云茶’——实则是寻常团茶,撒几瓣梅花充作祥瑞,倒让茶资翻了翻。
而最舍得下本钱的,当属长安城中的富户与高门贵妇们。她们携家带眷而来,往往甫一进店,便是一挥衣袖道:“这些都给我包了!我家有儿郎正备考明年的春闱,他的同窗也该有一份!”
更有甚者,径直向沈知微提议:“你家玩偶做得精巧,可否定制一款,可与我家郎君肖似?钱财不是问题。”说着让侍女捧出幅画像,画中郎君生得圆脸细眼,偏要在玩偶脸上绣出丹凤眼的架势。
沈知微听罢,忍俊不禁,却也含笑婉拒:“夫人,此物乃是象征天下士子皆可登科之意,若依人制偶,未免失了这份公允之心。”
另一边,街坊邻里也纷纷赶来凑热闹。连素日里最不关心士子前程的肉铺掌柜都来凑了个“运道”,笑呵呵地拎着两只武状元玩偶回家,说要放在柜台上镇镇宅门。隔日却被娘子追着打:“让你请文曲星,怎的请来两个耍刀弄枪的?咱家二郎是要考明经科的!”
店铺内人来人往,几乎日日如此。
阿锦手脚麻利,绣儿、巧儿也忙得脚不沾地,日日算账之时,银钱堆满桌案,连一向淡定的沈知微,都忍不住嘴角微扬。这日巧儿对着库存表,指着预售数额惊呼:"娘子快看!光武举套装就卖出这么多,波斯商说要运到拂菻国去,说那边贵人最爱大唐武将风采!"
这日,财务账目一出,众人皆大欢喜。
“娘子快瞧!”那边阿锦捧着账本也奔沈知微来,大喜道,“今日巳时未过,仅预售额已超上月总和!”她腕间新打的银跳脱叮当乱响,正是用前月奖金在西市银铺打的。
绣儿凑过来看,指着‘特别定制’项咋舌:“这位卢夫人竟花五两银子订制金线绣名的玩偶?够买半匹西域良驹了!”沈知微想想这‘锦童斋’的租金不过每月一两,而这些京城权贵们,金钱在他们面前如粪土,真是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
沈知微见阿锦忙前忙后,遂按约定给了她一份不菲的奖金,又贴心地为绣儿、巧儿加了月钱。此举让两位姑娘又惊又喜,双双红着脸谢过。
此刻她扫过密密麻麻的进项,朱笔在‘波斯邸预订十套武举套装’处画了个圈,道:“给胡商的货单独用柘浆染盒,记得塞张胡语吉祥笺。”阿锦连忙记录下来。收了最后一笔,沈知微一挥手,“打烊,我们吃好吃的去!”
当日日幕低垂,沈知微便带着阿锦、绣儿、巧儿一同去了‘凤来楼’吃庆功宴。
不错,就是沈知微之前碰到崔大人大桃花的‘凤来喽’。
此饭馆乃长安城有名的酒楼,菜肴精致,座中往来多是达官贵人。才到门口就听见琵琶声脆,戴帷帽的胡姬正弹唱新谱的《折桂令》:“金榜题名时,马蹄踏碎长安花......”
四人刚入座,阿锦便兴冲冲地替沈知微点了她最爱的甜品,红枣炖银耳。而绣儿、巧儿也罕见地放开了拘谨,点了一桌子好菜。跑堂的小二见她们聚都是一脸喜气,忙不迭推荐:“新到的黄河鲤鱼正肥,用蜜渍梅子蒸最是鲜美!另有西域来的三勒浆,娘子们可要尝尝?”
“今日多亏娘子,否则我们哪能吃得这等美味!”
“是啊!若店铺再这样火下去,说不定来年还能去东市开分铺呢!”巧儿说着往嘴里塞了块金乳酥,嘴角还沾着酥皮,“到时候咱们也学波斯商人,组商队运货!”
沈知微听得好笑,抬起酒盏道:“愿‘锦童斋’生意更旺,诸位皆有大富之运!”
阿锦忙道:“不敢当娘子所说得大富之运,只要‘锦童斋’大富,儿等必错不了。”
众人纷纷举杯畅饮,一时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忽听得隔壁传来杯盏碎裂声,有个醉醺醺的声音嚷道:“什么‘锦童斋’!定是攀了高枝才......”话未说完便被人捂住嘴拖走。沈知微执筷的手顿了顿,复又笑着给阿锦夹了块炙羊肉。
----------------------
然而,与锦童斋一片繁盛不同,那些仿制店铺们却陷入了窘迫境地。
尤其是永兴坊的‘巧工阁’。
‘巧工阁’原本是做木制玩具生意的店铺,小到鲁班锁、七巧板、华容道之类传统手持玩具,大到木马人、鸠车、秋千等。然则,此类玩具木料成本高、匠人工时费用高,费时费力很难一本万利。东家黄三郎常蹲在门口抱怨:"如今小郎君都去玩什么投壶、双陆,谁还耐烦解这九连环?"
‘锦童斋’火了之后,黄三郎也得了几个玩偶。左看右看,他觉得几个布娃娃而已,并无多少技术含量,于是眼红起‘锦童斋’生意好做。认为沈知微之所以能做出名声,必然是背靠崔怀瑾这位人物,否则礼部司衣房怎会特供布料,‘锦童斋’的礼部玩偶娃娃怎敢有他崔怀瑾的神韵?
某日吃醉了酒,竟拎着小偶在店门口嚷嚷:“什么‘六部玩偶’!定是那沈娘子用了美人计......"话没说完,被伙计连拉带扯缩回店里。
然则,六部玩偶有服制约束,那些狸奴、猧子之类的,并没有什么限制。因此他投了点小钱试水,看能不能借‘锦童斋’的东风也赚它一点银子。锦童斋有‘吾卫犬’他就有‘吞日神君’,锦童斋有‘洛神’他就有‘西施’。总之,什么像他模仿什么。连锦童斋那‘锦’字标识他也用‘巧’字代替。无非没有那个锦字写得有气韵,无所谓,小孩子家家的,谁懂呢?就这么着,巧工阁竟也赚得一笔银钱。
黄三郎信心大增,大手一挥,撤下一半以上的主营木质传统玩具,大手笔追加投入,全体上线布玩偶。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他雇佣了几个多年不做绣活的低价老媪,日夜开工,质量只要能看过眼,就一律上架。有顾客买回‘文曲星’玩偶,翌日苦着脸来退货——那玩偶的状元帽竟是用浆糊黏上去的,孩子一扯掉去一半。
后来,他发现自己的仿冒玩偶并没有招来‘锦童斋’的回击,心道那‘锦童斋’背后恐也并无什么大树,都是自己营造声势瞎杜撰的。遂得意洋洋地对账房说:“妇道人家做生意,就那么两手,又要装作有官家背景又拿不出手段来。担了婊子名头,却缺了魄力,若换了某,花钱也得砸了同行的铺面!"
他胆子愈发大了起来,开始逐步扩大仿制范围,连“六部官员”玩偶也开始仿造,自信能将‘锦童斋’的风头盖过。
谁知,近来销售额不升反降,市场对他的仿品兴趣持续走低,尤其是重磅推出的‘六部玩偶’,似乎并没有太多人买账。最惨淡时,竟有学子在店门口唱打油诗:"巧工阁里巧工愁,状元变成癞痢头。若要蟾宫折桂去,劝君莫在此间游。"
他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也在做相同的概念,可无论如何费尽心机,顾客依旧只青睐‘锦童斋’。更令他焦躁的是,‘锦童斋’层出不穷的新款,让他总是慢人一步,陷入被动。昨日刚仿出"曲江流饮"场景玩偶,今晨就听说对方推出了"雁塔题名"系列,连带配套的鎏金题名笺都卖断了货。
价钱不能再压了,质量已然没有追求,现下追着赶创新,那群老媪又学不好!
后院里老绣娘们正吵作一团:“让你绣个云雁纹,怎么绣成扑棱蛾子?”
“你倒是看看自己绣的孔雀,尾巴开叉得像扫帚!”
他越想越憋闷,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砸了那么多银子,却依旧被‘锦童斋’死死压着,心中愈发不甘。终于,他一咬牙,召来几个泼皮,打算用些下三滥的手段来对付对付‘锦童斋’那细皮嫩肉的小娘子……
泼皮头子剔着牙笑:“东家放心,某认识京兆的牢头,纵使闹出事来......”
话没说完被黄三郎踹了一脚:“蠢材!要弄得像顾客不满,而非有人挑事儿!”
“你们伺机去'锦童斋'门口闹上一场!什么黑心棉、娃娃过敏之类的给某多想想、多传扬。”
“是,东家放心!”
矮个泼皮挠头问:“大哥,黑心棉长啥样?”
“管他呢!去西郊坟场扯些烂絮来便是!”
黑夜中,一双阴冷的眼睛闪过一丝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