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基本条件
“(五)滨河雄厚的科研力量
滨河现拥有科研开发机构138个,科研人员超过10万人;研究专业有15门类。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中科院滨河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滨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陇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陇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等,这些研究单位多年来一直从事西部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力量,将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滨河试验区项目提供可靠的技术力量保障。
(六)成功的生态修复技术
多年来,通过各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河陇及滨河人民在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研究方面做了可贵的尝试与探索,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滨河试验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1.滨河干旱荒漠地区自然植被恢复技术
2003年,滨河市根据多年的荒山绿化经验,总结出《滨河干旱半干旱地区荒山造林绿化技术体系》。提出遵循自然规律,调动自然系统积极因素,把自然植被的自我修复与适度的人为干预有机结合;依托地方原生种,增强群落的稳定性与抗逆性,促进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恢复。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高植被覆盖度,营造稳定的植被群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目前已建立了15000亩的示范基地,保护超旱生原生植被34万亩。位于滨河市兰原县城以西的河陇储备物资局582处的封育植被已经成为依靠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植被的典型范例,该处荒山面积约1.5万亩,年均降水量200mm以下。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对整个库区进行了封禁。经过30多年的自我修复,库区内的植被恢复效果显著,盖度达到0.7~0.8。另外,滨河市兰原国家储备粮库、青土川乡荒漠丘陵区、向上县磨屏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植被恢复效果均较显著,充分说明以原生植被为主的自然植被修复和恢复是可行的,如果再辅以科学的人工措施,其修复速度和效果会更好。
2.雨养生态建设技术
2005年,科技部下达西部引导项目,开展了雨养生态技术的研究,在中科院滨河旱区寒区环境工程研究所与滨河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面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灌木-草本雨养生态工程体系、雨养-保育-恢复-重建生态技术集成及水分-生物综合管理模式等研究成果,并获得专利技术一项。目前,雨养灌木林已发展至90多万亩,生态效益显著。
3.治沙技术
河陇省的防沙治沙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河陇省治沙研究所经过50多年的研究探索,取得了“治沙造林技术措施研究”、“河陇沙漠综合治理与持续农业”等 160多项治沙成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生产实践中面临的实际技术问题,建立了防沙治沙的科技体系,总结、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同时结合示范推广样板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沙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另外,中科院沙坡头生态植被研究成功技术和模式也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4.黄土高原流域治理技术
黄土高原流域治理技术主要有修淤地坝、小水库,修条田、封沟埂及水保耕作措施等。这些成熟的技术措施均可有力的支撑重点区域小流域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河陇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根据滨河及周边环境特点,在陇定、西巉结合小流域治理开展植被恢复研究,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大范围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索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穿靴子”(即山顶种草、山腰植树、山脚种经济作物)的办法,塬、峁、沟、坡、川全面设防,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模式与方法,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项目区基本条件
(一)地理位置
滨河市位于河陇中部。地处北纬35°35′~37°07′,东经102°36′~104°34′之间。北与河西市、乌铁市毗邻,南临河州回族自治州,东接陇定地区,西靠青湖省,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其中,响淌河、晴川河自西北流入在区内汇入黄河,总面积1965.46万亩。
(二)土地资源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965.4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15.23万亩,有林地面积250.00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80万亩,人工林面积170万亩),园地20.43万亩,居民及工矿用地73.90万亩,交通用地17.33万亩,水域16.61万亩,裸岩等难利用地54.00万亩,草地40.00万亩,荒山荒坡地1177.96万亩。
(三)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滨河市地貌以西北部的祁年山余脉(最高为标罕山3631m)和东南部的马鞍山山脉(最高为兴云山3670m)为最高点,相向呈阶梯形逐渐下降至以中部东西流向的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之河谷川地(最低为槐间县横城乡黄河出口1450m)为鞍底,形成一巨大之马鞍形,相对高差为2181m。滨河市位于陇左黄土丘陵沟壑区西北端与祁年山东延余脉衔接处,其地貌特征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及其河谷川台阶地三大类型。
2.气候
滨河市气候类型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大特点是:干旱严重、水热同季、光能富裕、冷暖分明、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9.3℃。全年无霜期178d—200d。≥5℃的有效积温为3315℃,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46.4h/a。年平均降水量为300mm左右,年均蒸发量为1406.8mm(榆中)~1879.7mm(永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降水季节分配极为不均。4-9月各地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的87-91%,而且其中的52-66%集中在7-9月;10月至翌年3月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13%。
3.水文
滨河自产地表水资源匮乏,年仅2.01亿m3。其中大部分属暴雨洪水,含沙量大,矿化度高,难以利用。由于植被覆盖率低,年蒸发量数倍于降水量,因此平均年径流系数仅为0.045,所产径流量为降水量的4.5%,而95.5%的降水量消耗于地面蒸发。黄河为流经滨河市的主要河流,其境内支流有响淌河、黄水、晴川河、槐间河。黄河干流年径流量337亿m3。
4.土壤
本区属我国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带,土壤母质基本为第四纪风成黄土,黄河水系冲洪积物,山地坡积物;土壤种类主要为灰褐土、灰钙土、灰漠土,南山多为暗灰钙土和典型灰钙土,北山为淡灰钙土和红沙土,平台地及梁峁地带多为黄绵土,局部低洼地有盐碱土分布。部分山体基部的个别地方有岩石或第三纪红层裸露,红层经长期风化成为红砂土或红粘土。黄土层属湿陷性,质地疏松,抗侵蚀能力弱,易崩塌。腐殖质缺乏,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极差。
5.植被
滨河市的自然植被以西部和南部山区较好,槐间县的兴云山、马鞍山,三滩区的隘山及向上县的鲁城以北和将军埠一带山地多为次生林;城区周围主要为人工林和未成林造林地,黄河、黄水、响淌河、晴川河等谷地多为经济林和人工林;北部及东北部山地、丘陵地带是荒漠化草原和干草原植被。自然植被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从南到北、从低山南坡到高海拔有明显的差异性,生物多样性丰富,差异显著。兴云山自然保护区各类植物达到1000多种,而滨河市城郊的南北两山工程区约300种左右。滨河市自然植被的分布随垂直高度变化差异很大,海拔3200m以上为高原草原,2900~3200m之间为高山桦、柳、杜鹃群落灌丛;2700~2900m之间为原始针叶林,2200~2700m之间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2200m以下多以旱生、中旱生草本为主,期间还有人工营造的侧柏、云杉、杨、柳、白榆、刺槐、臭椿、沙枣、柠条、柽柳、紫穗槐等水土保持林及杏、桃、枣、核桃、梨、苹果等经济树种。
“嘀嘀嘀”手机接受信息的提示音响了几下,同时,达恩豪感觉到右大腿外侧装手机的地方,有轻微的震动。他赶紧掏出右裤兜里的手机,解锁点亮,打开一看,是一条微信短消息,再打开一望,又是单位同事大腮帮子眼镜儿巴其平发来的搞笑段子,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1、和老婆去喝羊汤,可是服务员上了羊汤却没给汤勺,于是我就大声喊道:‘妹子,我要瓢。’服务员看了我一眼,害羞的继续做着事,我又大声喊了句:‘妹子,给我瓢!’小姐脸红的正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媳妇一巴掌呼了过来,怒道:‘瓢瓢瓢,瓢你妹啊?喊勺子。’
2、老王媳妇刚生了个儿子,公公非要进产房去看孙子。护士劝阻道:‘产妇现在需要休息。再说了,您看也是孙子,不看也是孙子,反正都是孙子。’公公:‘……’”
“(五)滨河雄厚的科研力量
滨河现拥有科研开发机构138个,科研人员超过10万人;研究专业有15门类。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中科院滨河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滨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陇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陇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等,这些研究单位多年来一直从事西部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力量,将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滨河试验区项目提供可靠的技术力量保障。
(六)成功的生态修复技术
多年来,通过各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河陇及滨河人民在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研究方面做了可贵的尝试与探索,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滨河试验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1.滨河干旱荒漠地区自然植被恢复技术
2003年,滨河市根据多年的荒山绿化经验,总结出《滨河干旱半干旱地区荒山造林绿化技术体系》。提出遵循自然规律,调动自然系统积极因素,把自然植被的自我修复与适度的人为干预有机结合;依托地方原生种,增强群落的稳定性与抗逆性,促进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恢复。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高植被覆盖度,营造稳定的植被群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目前已建立了15000亩的示范基地,保护超旱生原生植被34万亩。位于滨河市兰原县城以西的河陇储备物资局582处的封育植被已经成为依靠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植被的典型范例,该处荒山面积约1.5万亩,年均降水量200mm以下。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对整个库区进行了封禁。经过30多年的自我修复,库区内的植被恢复效果显著,盖度达到0.7~0.8。另外,滨河市兰原国家储备粮库、青土川乡荒漠丘陵区、向上县磨屏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植被恢复效果均较显著,充分说明以原生植被为主的自然植被修复和恢复是可行的,如果再辅以科学的人工措施,其修复速度和效果会更好。
2.雨养生态建设技术
2005年,科技部下达西部引导项目,开展了雨养生态技术的研究,在中科院滨河旱区寒区环境工程研究所与滨河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面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灌木-草本雨养生态工程体系、雨养-保育-恢复-重建生态技术集成及水分-生物综合管理模式等研究成果,并获得专利技术一项。目前,雨养灌木林已发展至90多万亩,生态效益显著。
3.治沙技术
河陇省的防沙治沙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河陇省治沙研究所经过50多年的研究探索,取得了“治沙造林技术措施研究”、“河陇沙漠综合治理与持续农业”等 160多项治沙成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生产实践中面临的实际技术问题,建立了防沙治沙的科技体系,总结、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同时结合示范推广样板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沙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另外,中科院沙坡头生态植被研究成功技术和模式也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4.黄土高原流域治理技术
黄土高原流域治理技术主要有修淤地坝、小水库,修条田、封沟埂及水保耕作措施等。这些成熟的技术措施均可有力的支撑重点区域小流域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河陇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根据滨河及周边环境特点,在陇定、西巉结合小流域治理开展植被恢复研究,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大范围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索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穿靴子”(即山顶种草、山腰植树、山脚种经济作物)的办法,塬、峁、沟、坡、川全面设防,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模式与方法,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项目区基本条件
(一)地理位置
滨河市位于河陇中部。地处北纬35°35′~37°07′,东经102°36′~104°34′之间。北与河西市、乌铁市毗邻,南临河州回族自治州,东接陇定地区,西靠青湖省,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其中,响淌河、晴川河自西北流入在区内汇入黄河,总面积1965.46万亩。
(二)土地资源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965.4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15.23万亩,有林地面积250.00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80万亩,人工林面积170万亩),园地20.43万亩,居民及工矿用地73.90万亩,交通用地17.33万亩,水域16.61万亩,裸岩等难利用地54.00万亩,草地40.00万亩,荒山荒坡地1177.96万亩。
(三)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滨河市地貌以西北部的祁年山余脉(最高为标罕山3631m)和东南部的马鞍山山脉(最高为兴云山3670m)为最高点,相向呈阶梯形逐渐下降至以中部东西流向的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之河谷川地(最低为槐间县横城乡黄河出口1450m)为鞍底,形成一巨大之马鞍形,相对高差为2181m。滨河市位于陇左黄土丘陵沟壑区西北端与祁年山东延余脉衔接处,其地貌特征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及其河谷川台阶地三大类型。
2.气候
滨河市气候类型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大特点是:干旱严重、水热同季、光能富裕、冷暖分明、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9.3℃。全年无霜期178d—200d。≥5℃的有效积温为3315℃,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46.4h/a。年平均降水量为300mm左右,年均蒸发量为1406.8mm(榆中)~1879.7mm(永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降水季节分配极为不均。4-9月各地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的87-91%,而且其中的52-66%集中在7-9月;10月至翌年3月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13%。
3.水文
滨河自产地表水资源匮乏,年仅2.01亿m3。其中大部分属暴雨洪水,含沙量大,矿化度高,难以利用。由于植被覆盖率低,年蒸发量数倍于降水量,因此平均年径流系数仅为0.045,所产径流量为降水量的4.5%,而95.5%的降水量消耗于地面蒸发。黄河为流经滨河市的主要河流,其境内支流有响淌河、黄水、晴川河、槐间河。黄河干流年径流量337亿m3。
4.土壤
本区属我国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带,土壤母质基本为第四纪风成黄土,黄河水系冲洪积物,山地坡积物;土壤种类主要为灰褐土、灰钙土、灰漠土,南山多为暗灰钙土和典型灰钙土,北山为淡灰钙土和红沙土,平台地及梁峁地带多为黄绵土,局部低洼地有盐碱土分布。部分山体基部的个别地方有岩石或第三纪红层裸露,红层经长期风化成为红砂土或红粘土。黄土层属湿陷性,质地疏松,抗侵蚀能力弱,易崩塌。腐殖质缺乏,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极差。
5.植被
滨河市的自然植被以西部和南部山区较好,槐间县的兴云山、马鞍山,三滩区的隘山及向上县的鲁城以北和将军埠一带山地多为次生林;城区周围主要为人工林和未成林造林地,黄河、黄水、响淌河、晴川河等谷地多为经济林和人工林;北部及东北部山地、丘陵地带是荒漠化草原和干草原植被。自然植被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从南到北、从低山南坡到高海拔有明显的差异性,生物多样性丰富,差异显著。兴云山自然保护区各类植物达到1000多种,而滨河市城郊的南北两山工程区约300种左右。滨河市自然植被的分布随垂直高度变化差异很大,海拔3200m以上为高原草原,2900~3200m之间为高山桦、柳、杜鹃群落灌丛;2700~2900m之间为原始针叶林,2200~2700m之间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2200m以下多以旱生、中旱生草本为主,期间还有人工营造的侧柏、云杉、杨、柳、白榆、刺槐、臭椿、沙枣、柠条、柽柳、紫穗槐等水土保持林及杏、桃、枣、核桃、梨、苹果等经济树种。
“嘀嘀嘀”手机接受信息的提示音响了几下,同时,达恩豪感觉到右大腿外侧装手机的地方,有轻微的震动。他赶紧掏出右裤兜里的手机,解锁点亮,打开一看,是一条微信短消息,再打开一望,又是单位同事大腮帮子眼镜儿巴其平发来的搞笑段子,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1、和老婆去喝羊汤,可是服务员上了羊汤却没给汤勺,于是我就大声喊道:‘妹子,我要瓢。’服务员看了我一眼,害羞的继续做着事,我又大声喊了句:‘妹子,给我瓢!’小姐脸红的正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媳妇一巴掌呼了过来,怒道:‘瓢瓢瓢,瓢你妹啊?喊勺子。’
2、老王媳妇刚生了个儿子,公公非要进产房去看孙子。护士劝阻道:‘产妇现在需要休息。再说了,您看也是孙子,不看也是孙子,反正都是孙子。’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