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学校给各高三党发放餐票,大家好奇凭借餐票他们在食堂可以享受哪种优待,纷纷议论猜测。

    “说不定咱们能优先打饭。”

    “说不定窗口的叔叔阿姨打饭再不会手抖。”

    “去年我看到有高三学生每顿饭都有鸡腿!”

    这话在男生堆里激起千层浪,恨不得立马就去食堂啃鸡腿。

    高迩倒是想起之前蹭过何烁的餐票,确实每顿饭都有鸡腿,一张餐票可以领取一只鸡腿。

    中午在食堂门口汇合。

    杨瑞问道:“你们发了几张餐票?”

    餐票到手第一时间,何意已经数过:“发了20张。应该发的一样多。”

    杨瑞:“我也是20张。”

    孙佳伟凑到她们两面前:“你们不吃鸡腿,可以把鸡腿给我,我帮你们减轻负担。”一起吃饭六年,他可太了解眼前人的饮食习惯,她两都是多吃素菜少吃肉的类型。

    杨瑞推开眼前的大脸:“想!得!美!”

    孙佳伟早已经习惯跟他老是唱反调的同桌,可怜巴巴看向何意:“意姐,我想吃鸡腿,平时训练量过大,我得多吃肉来补充精力。”语调一弯三拐。

    高迩受不了他的唧唧歪歪:“好好说话。”轻踹一脚。

    何意摆手:“这可是拿到餐票的第一天呐,我不得尝尝食堂鸡腿的水平。”

    孙佳伟竟然在心里祈求食堂鸡腿难吃,反正他吃饭不挑,吃肉更不挑,只要没有腥臭味儿他都能狼吞虎咽吃进去。

    高迩见不得他这幅见肉眼开的丢人模样:“我的鸡腿全给你,都给你,够你吃了吧?”

    孙佳伟搂住他肩膀,恨不得亲他一口:“哥!你真是我的亲大哥!”嘿嘿笑不停。

    因为来的比较晚,排队买饭的只有高三学生,高一高二学生已经吃完饭回宿舍了。

    轮到何意的时候,她将餐票递到窗口。

    打饭阿姨说:“高三学生啊,怎么才来吃饭,都凉了,辛好鸡腿还有你们的份儿。”美美给餐盘里盛米饭盛菜。

    餐盘回到手中,何意仿佛单手举着一块石头,很沉很有分量,餐盘最上面的鸡腿格外吸引人,看得孙佳伟直流口水。

    孙佳伟站在窗口:“阿姨,阿姨!鸡腿还有没?有没?”

    窗口阿姨:“够你吃。”

    “阿姨,能不能多给我一只鸡腿?”

    “不能,学校规定每人一只鸡腿。”

    高迩介入话题:“阿姨,给他两只鸡腿,我不要。”

    孙佳伟看到自己餐盘两只鸡腿,何意杨瑞餐盘里各有一只鸡腿,高迩餐盘没有鸡腿,有些过意不去,将一只鸡腿上的肉撕下来一块放进高迩餐盘:“哥,你也吃点鸡腿,补补脑子。”

    何意看到孙佳伟小气吧啦的只撕下来一条小拇指大小的鸡腿肉,忍不住说:“鸡腿那么大,你哥把你当好兄弟,你把你哥当大冤种。”

    孙佳伟:“我哥不喜欢吃肉,不信,你问。”

    高迩:“又不是天天把鸡腿让给他。”虽然他没有孙佳伟那么喜欢吃肉,但是比起绿菜,他选择鸡腿。

    这是吃得最好最满意的一顿饭。

    嘴巴擦干净,孙佳伟脑子抽住说:“真希望天天高三,年年高三。”

    杨瑞:“你去洗把脸冷静冷静,高三生活太累太压抑,我再也不要当高三党。”

    何意:“你对鸡腿的滤镜来源于好久没吃鸡腿,有点馋又有些犯猪瘾,所以才会觉得鸡腿简直比山珍海味更香,连续吃三五天,你见了鸡腿恨不得绕道走。”

    孙佳伟当下立下豪言壮语:“鸡腿!我才不会吃腻,你可以把你的鸡腿给我,拭目以待。”

    何意:“以后我的鸡腿都归你。”

    等着看他打自己脸的那一天。

    就一周,孙佳伟已经吃伤了,看见食堂的鸡腿,双腿下意识发软,走到窗口前特意交代:“阿姨,我不要鸡腿,不要肉菜,只要素菜,多来点素菜。”

    阿姨疑惑:“怎么不吃鸡腿儿?不好吃吗?”

    孙佳伟违心:“吃点清淡的,换换口味,鸡腿味道一如既往的棒。”无法坦白被鸡腿伤到的事实。

    吃饭时,何意把自己碗里的鸡腿夹起来,打算放到孙佳伟碗中。

    在她夹起鸡腿的瞬间,孙佳伟手疾眼快地将餐盘拿开:“姐,我错了,饶了我吧,真是吃不下鸡腿了。”都快哭了。

    可见鸡腿伤他至深。

    其实,何意在逗他玩儿,鸡腿在半空盘旋一周又回到自己碗中。

    “我记得某人说过,鸡腿他永远吃不腻,这才几天,怎么不吃了?是不喜欢吗?”

    “别嘲笑我了,还不是吃太多伤到了。”上一周,他一顿吃三个鸡腿,一个自己的,一个何意的,一个杨瑞的。

    吃完饭,端着餐盘放到指定位置,何意在垃圾桶里看到了鸡腿,一个只咬了一口的鸡腿,啧啧,真是浪费。

    “跟浪费粮食的人比起来,咱们真是好孩子,知道吃不下就不要鸡腿,有的人吃不完还浪费。”从小的教育中,爸爸妈妈告诉她,浪费粮食会遭天谴会下地狱。

    哪怕长大之后知道下地狱遭天谴都是假的,节约粮食的习惯已然养成。

    五月底,学校开始准备毕业事宜。最后一次出操的早晨,高一高二学生站在跑道两旁,随时为高三出操队伍呐喊加油。

    高三队伍依次开过来,每个队伍前方有举着班级旗子的零队员,第一排学生拉着横幅,上面写有各班级的口号,为高三冲刺加油的口号。

    何意看到路旁的学弟学妹,联想到之前两年,他们同样为高三学长学姐加油的场景,这算是传承,她母校的特色之一。

    不会有人永远十八,却永远有人十八。

    大概是被学弟学妹真诚美好的祝愿所感染,何意鼻尖泛酸,希望此情此景都被学校收录进毕业纪念光盘中。

    她看过何烁的毕业纪念光盘,收录着高三党最后一次早操的场景,高三生喊口号的声音,学弟学妹加油的声音,两种声音在校园上空合出一首青春二重奏,每个班级的旗子横幅都出现在镜头里,还有各班级上下课的单独镜头。

    一张极具纪念意义的光盘,何烁的光盘收藏在他的百宝箱里,防止光盘划画不能看到视频,他还在电脑上备份,在U盘里又备份。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儿童节当天,班主任不仅给每位学生买了一根真知棒,还有一瓶AD钙奶,“吃了我的零食就要听我指令。”

    迫不及待拆开棒棒糖外包装,将糖塞进嘴里,含糊不听的说:“听!听!听!”

    真甜!

    心情真棒!

    班主任也放松下来:“高考考场上能不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答题?”

    “能”异口同声的洪亮回答!

    “能不能审题三遍再答题?”

    “能!能!”气势恢宏。

    “涂答题卡时,能不能看清题号?”

    “能能能!”

    何意深刻体会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高考的每一分都很重要,一分能压全省几百人,说不定就因为多考一分而被梦中情校录取。

    对高迩说:“答题时,你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小心涂答题卡。”

    “戒骄戒躁,希望我能成为省理科状元的好友,那将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耀,以后跟人吹牛就可以说,我好朋友可是某某年的理科状元。”

    高迩一语中的。

    何意努力拼三年就是为了状元头衔,临门一脚,她不允许自己犯低级错误,只接受因为题目过难而丢分,绝不允许因为粗心大意失分。

    高迩的祝福可谓是说到了她心坎里,嘴角控制不住的上扬:“保证让你有吹牛的资本,这可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祝福了。”

    不愧是相处六年的好友,能想她所想。

    第二天,学校组织拍毕业照,一早晨不用上课,全年级按照班级次序拍照。

    校长、书记、年级主任、班主任、各科老师坐第一排,中间C位当然是校长跟书记,学生按照身高站领导后排,身高较低的学生站在中间,稍微高点的站在两侧,身高最高的当然站在最后一排。

    摄影师喊:“一二”

    学生喊:“茄子!”

    然后就是学生自由合照时间,何意跟杨瑞高迩孙佳伟四人合照一张,然后就是高迩拿着手机给何意跟杨瑞拍双人照,两女生各种凹造型,比心,双手叉腰装酷,比剪刀手,撅嘴作亲亲状态……

    孙佳伟觉得这两人拍照都拍魔怔了,同一个姿势要拍到两人满意才会换场地换姿势:“你们胳膊不累吗?”

    “还没拍完?”

    杨瑞:“闭嘴!”这可是毕业季的照片嗳,怎么可能会累?

    十八岁可不得好好记录,美美的被记录。

    两人拍到尽兴,照片全部在何意手机上,何意通过企鹅号将照片传给杨瑞。

    “你两要拍照吗?”何意问高迩孙佳伟。

    孙佳伟快言快语:“不拍,又不是以后都见不了面。”

    高迩却说:“我拍,我和你拍几张。同桌几年都没有几张合照。”目光紧盯何意。

    何意爽快答应。

    杨瑞当摄影师。

    何意答应的爽快,拍照时总觉得别扭,站姿不自然,双手不知如何拜访,高迩比她自然多了,笑得阳光灿烂。

    杨瑞看着镜头里的两人:“姐笑一笑,你像是被劫持了一样,一点笑容都没有。”

    高迩看过来。

    何意瞬间带上假笑,辩解:“我笑了,别冤枉我。”

    杨瑞:“姐,你笑的不自然嗳。”

    何意:“刚才跟你拍照时笑太多,脸僵了。”

    高迩:“就这样拍。”

    杨瑞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还指挥着换姿势。

    别说,杨瑞拍出来的照片比高迩拍好看多了,要构图有构图,要氛围有氛围,总之拍得很唯美。

    孙佳伟改主意:“同桌,咱两也拍几张?”

    杨瑞没拒绝,要求道:“拍照可以,你要笑得帅一点,不能笑得像个二傻子。”

    孙佳伟:“………”呵呵,他一直很帅好不好。

    为了耍帅,拍照时,他不仅解开校服拉链,还掀起短袖下摆,腹肌若隐若现漏出来。

    何意不禁哇哦一声。

    一边按快门一边问:“你有几块腹肌?”

    孙佳伟自豪:“八块!一块不少!”每天高强度训练,要是练不出八块腹肌,他得反思。

    毕业照当天下午,教学楼又恢复安静有序的复习进度,现阶段,老师已经不再讲课讲错题,只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

    学校并没有放假让学生回家休整,待在学校里保持做题学习手感,考场上才不会觉得陌生。

    一直到考前最后一天,班主任才将准考证发放给每位学生,年级主任生怕有人把准考证丢了,所以一直代为保管,放在办公室抽屉里。

    班主任又询问:“2B铅笔有没?中性笔橡皮胶带尺子都买了吗?”他买了几套文具备用,以防有人在考试途中丢文具。

    “准考证,身份证一定一定保管好,装在文具袋里,考完试就将文具袋装进书包。”书包比较大,丢文具丢准考证身份证的概率较低。

    班主任简直操得老妈子的心。

章节目录

重回初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七生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生仔并收藏重回初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