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爷驾崩了!”
丧钟一声接着一声,从乾清宫一直传到午门,绕着那合抱粗细的红木鎏金廊柱曲折盘旋,仿佛将紫禁城都笼罩在了一个巨大的瓮钟里。
这钟里的人被震得人心惶惶,紫禁城一夜之间变了天,接下来不知会有多少的腥风血雨。朝堂上忙得不可开交,这风雨飘摇的江山,再也经不起一点错漏,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足以让它轰然崩碎,一地散沙。
东西六宫的妃嫔们也是一片哀嚎,她们互相推拉撕扯,哭喊奔叫,早没了往日的端庄高贵。本朝自洪武皇帝起,就有皇帝驾崩,膝下没有子女的妃嫔随先帝爷殉葬的古制。三年一度的选秀才刚刚尘埃落定,她们当中的许多人甚至还没有见过皇帝,也没来得及做完那富贵荣宠的梦,就被一条白绫,送进了冰冷潮湿的墓墙。
“公公饶命,公公救我……”
这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妃嫔,此时只能跪在她们从前最为瞧不起、肮脏下作的太监脚下,使尽浑身魅术,祈求他们的垂怜。可惜太监并不是普通男人,没有怜香惜玉的心,只有看着别人苦苦哀求挣扎痛苦时,那暴虐之欲的满足感。
“娘娘快别哭了,”太监的唇边泛起一丝森然微笑,“能随先帝爷同去,乃是无上荣耀,从此娘娘阖府生光,世袭罔替,永享尊荣富贵。天下人也会赞美娘娘的忠烈节气,这可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福分,娘娘请吧。”
血红的柳木雕花托盘里,放着惨瘆的白绫,带着人之濒死的苍凉况味。妃嫔伸出手,那染着鲜红蔻丹的指尖不住颤抖着,抓了几次也抓不起来。终于,她尖叫一声冲出殿门外,“我不要死,我不要死……”
太监使了一个脸色,两个穿着灰领司衣的内侍立刻上前,一左一右将她拉住,随后伸手抖开白绫,在那妃嫔的脖子上一绕,那纤细的脖颈被越拉越紧,终于,如一朵被风雨吹折了的花儿,再也直不起来了。
内侍们七手八脚地为其穿上孝服,扯下满头珠翠,可怜那妃嫔还来不及交代一句后事,就被扣在了那早已准备好的冰冷棺木里。一模一样的大小颜色,花纹木理,就如同她的人一样,生前没人在乎,死后也只化为了墓穴里的一个符号。
“丽嫔娘娘贞烈节义,兹委身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当赐徽称,用彰其行,起——”
太监拢起拂尘,拖着尖利的嗓子,出了承乾宫,赶往下一处宫殿。西六宫的妃嫔们地位偏低,办起事来不必太麻烦,孝服一穿,白绫一扯,今儿的差就算办完了。
司礼监的名册早在几日前就已拟好,乾清宫里刚传出圣躬违和的消息,这些后妃们便各各如惊弓之鸟,各谋出路。那些有了子女的自不必说,娘家有所倚仗当然也有恃无恐,剩下的,想活着,恐怕就只能去给太监做对食了。
闻溪无奈地笑了笑,这些寻常女子恶心惧怕的事情,到了此时,到成了求而不得的奢望。她静静地靠在廊庑下,望着头顶那巨大斗拱里曲折繁复的金彩花纹,被日头一照,发出炫目的光,紫禁城的太阳,很久没有像今天这么好了。
“主子,您到是快想个办法呀……”
身后的宫女柔栖抖着肩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司礼监的公公们眼看这就要过来了……”
服侍了三年,柔栖真心舍不得这个主子。当初两人是一起进宫的,柔栖是宫女,闻溪是太监。直到后来闻溪被封为了昭仪,她才知道这个一直同自己交好的小太监竟然是个女人,而且是前内阁首辅李文远的孙女儿。
她也不知道堂堂阁老大人的孙女儿,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进宫当了太监。那会儿柔栖还在承乾宫伺候,因着与闻溪的关系,就被调到了长春宫来。
在闻溪旁边这一年,她没挨过骂,也没受过打,整日里跟个小雀儿一样在御花园都里东飞西绕,快活极了,不想好日子没得这样快……
“主子,您不如去求求顾大人……”
当朝的内阁首辅,与主子的关系不一般,虽然柔栖不大明白这里头的厉害关系,可是这顾大人每每从乾清宫面圣出来,只要主子在,他都会在宫门外的那株梨花树下伫立好久。春夏秋冬,从无例外。那枝头的梨花开了又谢,随风飘荡,落在顾大人补绣仙鹤逐彩的绯色官袍上,仿佛落在梅花上的雪。
顾大人长得真好看,东西六宫的妃嫔们见了他,没有不脸红心跳的。为人又和善,主子若肯去求他,未必就不会有个好结果。
“住口!”闻溪低斥一声,望着她的眼神里透着不悦,可看着柔栖哭肿了的眼泡,心里又软了下来,“罢了,死就死了,人各有命。”
闻溪闭上眼,鸦羽似的长睫堆叠在雪白的肌肤上,形成了一个好看的弧度。大好的年华,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赴死,闻溪当然是不甘心的,她是在等,等着那个司礼监的权宦会不会来救她的命。
等待的过程总是十分难熬。
“昭仪娘娘别来无恙?”
耳畔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带着三分讥诮。闻溪睁开眼,面前是一个头绑孝带,身着素服的女子。这份装扮,今日在紫禁城里比比皆是,只是腰间的两条缀龙凤玉绦,透露了她非比寻常的高贵身份,此人正是当今荣王殿下的长姊,永嘉公主朱嬛。
皇帝只有荣王晋王两子,晋王尚年幼,虽未立诏书,死后自然也是由荣王承继大统,适时她便是帝国独一无二高贵的长公主,自然要来闻溪眼前耀武扬威一番。
说来两人之间的积怨由来已久,那还是在一年前,永嘉公主得知皇帝重病,便想撺掇皇上立荣王为储君。这么大的事儿,自然不是她一个人办得了的,便向内阁抛去了橄榄枝。皇上这些年来重东厂,轻内阁,一众文官们早已是怨声载道。若能有一个远离阉宦的储君,当然是好事。因而不日间,就草拟好了折子递到驾前,劝皇上以国体为重,早日立储。不料这看起来板上钉钉的事情,却被闻溪吹了枕边风。
闻溪说皇帝正值壮年,储君立得太早,容易形成党派之争,那时的皇帝对闻溪言听计从,想了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自此荣王一脉,自是恨极了闻溪,只是皇帝尚在,一时动不得她。皇帝一死,她在后宫中孤立无援,自然就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了。
永嘉公主悠悠道:“听闻娘娘今日蹈义,本宫特来送娘娘一程。”
闻溪淡淡笑道:“司礼监的旨意未下,谁生谁死,还未有定数,公主殿下这话,未免说得太早了点。”
永嘉公主冷笑道:“先皇殡天,所有未有所出的妃嫔均需殉主,我大瑞朝向来如此,司礼监还敢坏了规矩不成?”
闻溪道:“公主若懂得规矩,此刻就应该到谨身殿去诵经守丧去,这长春宫岂是你该踏足的地方?”
“你……”
永嘉公主气得一甩袍袖,她今日进宫,本来就是为了亲眼看看闻溪的惨状,猜想她该是人不人鬼不鬼,抱着自己的裙子哭喊哀求,再不济,她认了命,像个行尸走肉任人摆布,自己就在她脸上泼一碗冷水,告诉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千想万想,想不到她竟还是一副老样子,高傲矜贵,波澜不惊,轻轻一瞥,就像是要把人踩进泥里似的。
永嘉公主冷声道:“李如缨,你不用这里装腔作势,死到临头,你还有什么可得意的?今日先皇崩逝,你未着丧服已是大不敬,来人,把她这一身衣裳给我扒下来!”
穿什么衣服并不重要,永嘉公主这么做只是想要狠狠地羞辱她,光是死,已经不能解她心头之恨。若不是闻溪,荣王如今承继大统便是顺理成章,又岂会生出这么多的麻烦来。
晋王虽然年幼,到底也还是儿子,一旦有点风吹草动,东厂那帮阉宦保不准还会生出什么事端来。
两个宫女领命,插手上前,闻溪却毫无惧色,反而走了两步迎上她们,她绣着繁复花纹的锦绡裙摆拂过丹陛,“内廷的规矩坏不得,莫说我现在还没死,还是当朝的昭仪娘娘,就算我当真殉了主,亦是贞烈忠节,不容冒犯。死后当永享徽号,为世代楷模的,你们胆敢对我不敬,难道不想想会有什么后果?”
两个宫女一听,果然犹豫了起来。毕竟她们只是长春宫的里宫女,虽然不想得罪公主,却也不愿意因她送了命。
永嘉公主气急,恨声道:“司礼监如今已过了承乾宫,我倒要看看,你还能得意多久!”
闻溪笑着道:“好啊,我只怕,公主你活不到那么久。”
话音刚落,长春宫外响起了一阵细切的脚步声。光听声响,便知道是司礼监来传旨了。永嘉公主得意地看着她,饶是闻溪再沉得住气,也不禁微微抬眸,向一众走来的太监望去。
丧钟一声接着一声,从乾清宫一直传到午门,绕着那合抱粗细的红木鎏金廊柱曲折盘旋,仿佛将紫禁城都笼罩在了一个巨大的瓮钟里。
这钟里的人被震得人心惶惶,紫禁城一夜之间变了天,接下来不知会有多少的腥风血雨。朝堂上忙得不可开交,这风雨飘摇的江山,再也经不起一点错漏,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足以让它轰然崩碎,一地散沙。
东西六宫的妃嫔们也是一片哀嚎,她们互相推拉撕扯,哭喊奔叫,早没了往日的端庄高贵。本朝自洪武皇帝起,就有皇帝驾崩,膝下没有子女的妃嫔随先帝爷殉葬的古制。三年一度的选秀才刚刚尘埃落定,她们当中的许多人甚至还没有见过皇帝,也没来得及做完那富贵荣宠的梦,就被一条白绫,送进了冰冷潮湿的墓墙。
“公公饶命,公公救我……”
这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妃嫔,此时只能跪在她们从前最为瞧不起、肮脏下作的太监脚下,使尽浑身魅术,祈求他们的垂怜。可惜太监并不是普通男人,没有怜香惜玉的心,只有看着别人苦苦哀求挣扎痛苦时,那暴虐之欲的满足感。
“娘娘快别哭了,”太监的唇边泛起一丝森然微笑,“能随先帝爷同去,乃是无上荣耀,从此娘娘阖府生光,世袭罔替,永享尊荣富贵。天下人也会赞美娘娘的忠烈节气,这可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福分,娘娘请吧。”
血红的柳木雕花托盘里,放着惨瘆的白绫,带着人之濒死的苍凉况味。妃嫔伸出手,那染着鲜红蔻丹的指尖不住颤抖着,抓了几次也抓不起来。终于,她尖叫一声冲出殿门外,“我不要死,我不要死……”
太监使了一个脸色,两个穿着灰领司衣的内侍立刻上前,一左一右将她拉住,随后伸手抖开白绫,在那妃嫔的脖子上一绕,那纤细的脖颈被越拉越紧,终于,如一朵被风雨吹折了的花儿,再也直不起来了。
内侍们七手八脚地为其穿上孝服,扯下满头珠翠,可怜那妃嫔还来不及交代一句后事,就被扣在了那早已准备好的冰冷棺木里。一模一样的大小颜色,花纹木理,就如同她的人一样,生前没人在乎,死后也只化为了墓穴里的一个符号。
“丽嫔娘娘贞烈节义,兹委身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当赐徽称,用彰其行,起——”
太监拢起拂尘,拖着尖利的嗓子,出了承乾宫,赶往下一处宫殿。西六宫的妃嫔们地位偏低,办起事来不必太麻烦,孝服一穿,白绫一扯,今儿的差就算办完了。
司礼监的名册早在几日前就已拟好,乾清宫里刚传出圣躬违和的消息,这些后妃们便各各如惊弓之鸟,各谋出路。那些有了子女的自不必说,娘家有所倚仗当然也有恃无恐,剩下的,想活着,恐怕就只能去给太监做对食了。
闻溪无奈地笑了笑,这些寻常女子恶心惧怕的事情,到了此时,到成了求而不得的奢望。她静静地靠在廊庑下,望着头顶那巨大斗拱里曲折繁复的金彩花纹,被日头一照,发出炫目的光,紫禁城的太阳,很久没有像今天这么好了。
“主子,您到是快想个办法呀……”
身后的宫女柔栖抖着肩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司礼监的公公们眼看这就要过来了……”
服侍了三年,柔栖真心舍不得这个主子。当初两人是一起进宫的,柔栖是宫女,闻溪是太监。直到后来闻溪被封为了昭仪,她才知道这个一直同自己交好的小太监竟然是个女人,而且是前内阁首辅李文远的孙女儿。
她也不知道堂堂阁老大人的孙女儿,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进宫当了太监。那会儿柔栖还在承乾宫伺候,因着与闻溪的关系,就被调到了长春宫来。
在闻溪旁边这一年,她没挨过骂,也没受过打,整日里跟个小雀儿一样在御花园都里东飞西绕,快活极了,不想好日子没得这样快……
“主子,您不如去求求顾大人……”
当朝的内阁首辅,与主子的关系不一般,虽然柔栖不大明白这里头的厉害关系,可是这顾大人每每从乾清宫面圣出来,只要主子在,他都会在宫门外的那株梨花树下伫立好久。春夏秋冬,从无例外。那枝头的梨花开了又谢,随风飘荡,落在顾大人补绣仙鹤逐彩的绯色官袍上,仿佛落在梅花上的雪。
顾大人长得真好看,东西六宫的妃嫔们见了他,没有不脸红心跳的。为人又和善,主子若肯去求他,未必就不会有个好结果。
“住口!”闻溪低斥一声,望着她的眼神里透着不悦,可看着柔栖哭肿了的眼泡,心里又软了下来,“罢了,死就死了,人各有命。”
闻溪闭上眼,鸦羽似的长睫堆叠在雪白的肌肤上,形成了一个好看的弧度。大好的年华,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赴死,闻溪当然是不甘心的,她是在等,等着那个司礼监的权宦会不会来救她的命。
等待的过程总是十分难熬。
“昭仪娘娘别来无恙?”
耳畔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带着三分讥诮。闻溪睁开眼,面前是一个头绑孝带,身着素服的女子。这份装扮,今日在紫禁城里比比皆是,只是腰间的两条缀龙凤玉绦,透露了她非比寻常的高贵身份,此人正是当今荣王殿下的长姊,永嘉公主朱嬛。
皇帝只有荣王晋王两子,晋王尚年幼,虽未立诏书,死后自然也是由荣王承继大统,适时她便是帝国独一无二高贵的长公主,自然要来闻溪眼前耀武扬威一番。
说来两人之间的积怨由来已久,那还是在一年前,永嘉公主得知皇帝重病,便想撺掇皇上立荣王为储君。这么大的事儿,自然不是她一个人办得了的,便向内阁抛去了橄榄枝。皇上这些年来重东厂,轻内阁,一众文官们早已是怨声载道。若能有一个远离阉宦的储君,当然是好事。因而不日间,就草拟好了折子递到驾前,劝皇上以国体为重,早日立储。不料这看起来板上钉钉的事情,却被闻溪吹了枕边风。
闻溪说皇帝正值壮年,储君立得太早,容易形成党派之争,那时的皇帝对闻溪言听计从,想了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自此荣王一脉,自是恨极了闻溪,只是皇帝尚在,一时动不得她。皇帝一死,她在后宫中孤立无援,自然就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了。
永嘉公主悠悠道:“听闻娘娘今日蹈义,本宫特来送娘娘一程。”
闻溪淡淡笑道:“司礼监的旨意未下,谁生谁死,还未有定数,公主殿下这话,未免说得太早了点。”
永嘉公主冷笑道:“先皇殡天,所有未有所出的妃嫔均需殉主,我大瑞朝向来如此,司礼监还敢坏了规矩不成?”
闻溪道:“公主若懂得规矩,此刻就应该到谨身殿去诵经守丧去,这长春宫岂是你该踏足的地方?”
“你……”
永嘉公主气得一甩袍袖,她今日进宫,本来就是为了亲眼看看闻溪的惨状,猜想她该是人不人鬼不鬼,抱着自己的裙子哭喊哀求,再不济,她认了命,像个行尸走肉任人摆布,自己就在她脸上泼一碗冷水,告诉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千想万想,想不到她竟还是一副老样子,高傲矜贵,波澜不惊,轻轻一瞥,就像是要把人踩进泥里似的。
永嘉公主冷声道:“李如缨,你不用这里装腔作势,死到临头,你还有什么可得意的?今日先皇崩逝,你未着丧服已是大不敬,来人,把她这一身衣裳给我扒下来!”
穿什么衣服并不重要,永嘉公主这么做只是想要狠狠地羞辱她,光是死,已经不能解她心头之恨。若不是闻溪,荣王如今承继大统便是顺理成章,又岂会生出这么多的麻烦来。
晋王虽然年幼,到底也还是儿子,一旦有点风吹草动,东厂那帮阉宦保不准还会生出什么事端来。
两个宫女领命,插手上前,闻溪却毫无惧色,反而走了两步迎上她们,她绣着繁复花纹的锦绡裙摆拂过丹陛,“内廷的规矩坏不得,莫说我现在还没死,还是当朝的昭仪娘娘,就算我当真殉了主,亦是贞烈忠节,不容冒犯。死后当永享徽号,为世代楷模的,你们胆敢对我不敬,难道不想想会有什么后果?”
两个宫女一听,果然犹豫了起来。毕竟她们只是长春宫的里宫女,虽然不想得罪公主,却也不愿意因她送了命。
永嘉公主气急,恨声道:“司礼监如今已过了承乾宫,我倒要看看,你还能得意多久!”
闻溪笑着道:“好啊,我只怕,公主你活不到那么久。”
话音刚落,长春宫外响起了一阵细切的脚步声。光听声响,便知道是司礼监来传旨了。永嘉公主得意地看着她,饶是闻溪再沉得住气,也不禁微微抬眸,向一众走来的太监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