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僧瞬间不敢动弹,一颗心跳得震天响,退热的脸颊顿时又灼热起来。
这异常的感觉搞得他不知所措,以前在空桑寺也曾有过同感,但那多半是被她吓坏的。
自从在冷宫相遇后一直患难与共,彼此心照不宣,在荒郊野外也都窝在一处睡,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可如今不知为何,时而欣喜,时而落寞,甚至有些膈应,总有种患得患失的感觉。
元僧小心翼翼的将她放好,嘴里边念着清心咒边爬下床。
天色未亮猴八就醒了,一睁眼就看到轮椅放在床边,坐起身往窗外看去,院里空荡荡的。
猴八支着身子挪到轮椅上,推到院里看到小厨房升起一股暖烟。
她转到小厨房,往里一探,七月正在里头熬粥。
猴八又看了看四周,茫然的问着:“老七,阿僧呢?”
七月被热气喷一脸,无奈道:“唉,走了。”
猴八顿时一愣,“走……了?”
猴八呆坐在院里,脑子一片空白,自从在冷宫相遇,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事,为何说走就走……
落寞的眼眸中飘入杂物,像是细小的柳絮,可如今已入冬,哪来什么柳絮。
猴八揉了揉眼,眼中一凉,初雪如柳絮般飘落,她望着漫天飘雪,看得有些出神,直到一抹白衣晃入眼中。
“阿僧?”猴八不禁转着轮椅往前探。
元僧背着一捆干柴走到她面前,“你怎穿得如此单薄?”
他放下柴筐,解开身上的灰绒斗篷,严严实实的裹在她身上。
“我以为你……”猴八错愕的看着他。
七月端着一锅热粥从小厨房里出来,“吃饭了。”
猴八这才反应过来,冲她翻了个白眼,“死老七!你又骗我!”
七月反而还装无辜,“我又没说不回来。”
“怎么了?”元僧不明所以的问着。
猴八瘪了瘪嘴,小声嘀咕着:“没什么……”
吃过早饭,七月悠哉的牵起马,丢给猴八一个挑衅的眼神。
元僧以为她俩昨日闹别扭,赶忙道:“还是我带她去吧。”
“阿僧,你病还没全好,我跟老七过去就好。”
“可是……”元僧有些不放心,她突然凑到耳边。“阿僧,我有件事想拜托你。”
元僧耳根渐红,木讷的点点头。
猴八在他耳边说完就跟着七月离去,到了桃泉,七月把她放到池壁边上。
“要我踹你还是自个下去?”
猴八深吸一口,哪知还没准备好又被踹了下去。
“磨叽。”
猴八在水里扑腾了一日,回到小木屋天色都快黑了。
元僧做好晚饭,猴八都快饿晕过去,一闻到饭香有如回光返照,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七月也饿得不行,一整日反复将她捞起、踹飞!再捞起,再踹飞!拿捏着分寸不让她淹死过去,实在是费神费力。
元僧见她们饿成这样,也不敢问到底是怎么了,只能在一旁默默添饭。
桌上的饭菜一扫而空,七月吃饱拍拍肚皮,突然抬手猛拍猴八一下。
猴八正喝着最后一口汤,刚吃下去的食物差点全吐出来。
“你有毛病啊!”
七月倒在躺椅上晃悠着:“说个事啊,这几日都是我俩守夜,也该轮你了。反正你这有轮椅有拐的,还缺什么我再给你添点?”
“七月姑娘……”元僧正想揽下这活,毕竟猴八行动不便,怎能让她守夜。
猴八打断道:“我可以。”
元僧仍有些担忧,可见她眼神坚决,便不再多说什么。
夜里生起炭火,猴八裹着毯子坐在院中,元僧还在一旁不停添柴。
“够不够?要不我再劈些柴火?”
猴八摇头道:“阿僧,你去睡吧。”
元僧犹豫着:“我……我陪你吧?”
“好啊,你也别忙活了。”猴八没有拒绝,突然想起一事,“我托你找的东西有吗?”
“有。”
元僧抱来一捆细木,还有一些山鸡的羽毛和雕刻的工具。
白日他在山里找了许久,又在屋里翻出不少工具,大抵能猜到她要做什么。
“多谢。”猴八挑着顺手的工具,准备做些简易的弓箭。
元僧在一旁看她捣鼓,不经意的说着:“玖歌,你不必同我如此客气。”
猴八对他笑了笑,“可我真的很感谢你,若不是遇到你,我恐怕还关在冷宫吧。”
“我也是。”元僧仰头望着夜空,轻声自语着:“十五。”
“什么?”猴八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轮圆月高照,若是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地牢,必是他的受难日。
猴八想想仍感到害怕,不禁伸手搭上他的手背,轻声安抚道:“阿僧,都过去了。”
元僧收回目光,落在她单薄的手背上,黯然神伤道:“玖歌,能不能告诉我?”
“嗯?”猴八不明其所指。
元僧咽了咽干涩的喉咙,声音有些发颤,“我的……生父……害的你与家人流离失所……对吧?”
猴八手中一顿,漠然道:“同你无关。”
“怎会同我无关?”元僧倍感无奈,他也不是傻子,“你我,亦是世仇,难道不是吗?”
猴八皱起眉头,南风同楚风的恩怨,追根溯源,皆因皇权之争。可她从未细想,元僧流着皇室血脉,亦是仇人之子。
“你到底想说什么?”猴八亦有些茫然。
“玖歌,我自幼便是个僧人,如今亦只是个还俗之人。很多事情我不懂,也不愿懂,但我不傻。”
元僧平静的看着她,“我只想知道,你究竟是如何看我?”
猴八一听这话竟有些生气,厉声质问道:“你当我是什么人?你以为我会将世仇恩怨报复在你身上吗?”
元僧将她的怒火尽收眼底,仍是追问着:“你同楚风公子,亦是因世仇恩怨才形同陌路吧。”
“咔嚓”一声脆响,手中的细木折断,猴八甩手丢进火堆里,眼中泛起阵阵星火。
“是!我同楚风有着深仇大恨!你的生父更是不择手段灭我全族!”
猴八狠狠的盯着他,“不说我都忘了,你身上流着他无耻的血脉!我竟还将你当做患难之交,真是可笑!”
元僧听了却不恼,反倒面露笑意。
猴八见他如此反应更为恼怒,“你笑什么?莫非这一路的顺从,皆是你的悲悯作祟?收起你虚伪的愧疚!轮不到你来赎罪!”
“你说……当我是患难之交,我很高兴。”
猴八一愣,顿时脑袋一片空白。
元僧自顾自的笑着,却见她湿了眼眶,定是勾起她的伤心事,连忙自责道:“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惹你哭的。”
猴八只是突然觉得有些难过,没意识到眼中的泪花,她诧异的抬起头,泪珠更是啪嗒掉落。
“对不起,话说重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我从未……”
一股愧疚渐渐涌上心头,她方才说的都是胡话。
“我知道,我知道的。”元僧不禁抬手轻触她的面容,温热的指腹抹去泪痕,“我只是不希望有朝一日,你我也因此反目成仇。”
猴八摇摇头,渐渐平静下来。
“如今江山易主,楚风消沉,南风没落,追究这些又有什么意义?我只想回到南疆,再也不入江湖。”
猴八认真的看向元僧,“可是阿僧,南疆是个贫瘠之地,你真的想好了吗?”
贫瘠的土壤早已生出花芽,他不假思索的回应:“好。”
初雪过后,天气骤降。
猴八仍同七月去桃泉,每回都得淹得死去活来,淹久也就习惯了,体内总算是恢复一丝内力,双腿也恢复了许多,撑着拐杖渐渐能走几步。
元僧每日劈柴打水洗衣做饭,宛若回到空桑寺那般纯粹的日子,屋里还有不少书,闲来无事便看起书来。
以前他看的皆是经文,不入世俗不通世事,不知真正的世间疾苦,亦不懂何为情爱……有时看得入迷,饭都烧糊了。
夜里每当猴八守夜,元僧总会默默陪着她,两人一同刻着木箭,歪歪扭扭定是猴八做的,笔直精致必出自元僧之手。
在空桑寺那会,猴八需刻一百策竹简,时常搞得满地粉尘,折腾的还是元僧,最后竹简都是他帮忙刻完的。
两人忆起此事,元僧仍有些生涩,那时他连山门都没出过,怎应付得了她这般混球。
猴八倒是十分愧疚,当年她是被绑上山的,一肚子的闷气有些是撒在元僧身上,但也只有这个小和尚能同她讲讲话。
如今回想起来,当初风玖玥不让她去南疆是对的。可有些事情,偏偏就会事与愿违,无论再怎么挣扎也注定改变不了。
猴八同他说了许多过去的事,好的坏的,所爱所恨,那些难以启齿的过往全部抛到嘴边,身上的重担一件件卸下来。
与其闷在肚子里作怪,不如吐个干净。
元僧听着关于她的过往,心中总是隐隐作痛,情绪也跟着她的喜怒哀乐起伏不定。
从前在寺中,他跟在方丈身边听过不少施主诉苦,听过那些生老病死大起大落,心中亦不曾如此波动。
大抵是悲悯心作祟,可为何唯独对她如此。
若是这般悲悯,他亦觉得可笑,竟生出对慈悲的厌恶之心,不愿这只是悲悯。
这异常的感觉搞得他不知所措,以前在空桑寺也曾有过同感,但那多半是被她吓坏的。
自从在冷宫相遇后一直患难与共,彼此心照不宣,在荒郊野外也都窝在一处睡,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可如今不知为何,时而欣喜,时而落寞,甚至有些膈应,总有种患得患失的感觉。
元僧小心翼翼的将她放好,嘴里边念着清心咒边爬下床。
天色未亮猴八就醒了,一睁眼就看到轮椅放在床边,坐起身往窗外看去,院里空荡荡的。
猴八支着身子挪到轮椅上,推到院里看到小厨房升起一股暖烟。
她转到小厨房,往里一探,七月正在里头熬粥。
猴八又看了看四周,茫然的问着:“老七,阿僧呢?”
七月被热气喷一脸,无奈道:“唉,走了。”
猴八顿时一愣,“走……了?”
猴八呆坐在院里,脑子一片空白,自从在冷宫相遇,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事,为何说走就走……
落寞的眼眸中飘入杂物,像是细小的柳絮,可如今已入冬,哪来什么柳絮。
猴八揉了揉眼,眼中一凉,初雪如柳絮般飘落,她望着漫天飘雪,看得有些出神,直到一抹白衣晃入眼中。
“阿僧?”猴八不禁转着轮椅往前探。
元僧背着一捆干柴走到她面前,“你怎穿得如此单薄?”
他放下柴筐,解开身上的灰绒斗篷,严严实实的裹在她身上。
“我以为你……”猴八错愕的看着他。
七月端着一锅热粥从小厨房里出来,“吃饭了。”
猴八这才反应过来,冲她翻了个白眼,“死老七!你又骗我!”
七月反而还装无辜,“我又没说不回来。”
“怎么了?”元僧不明所以的问着。
猴八瘪了瘪嘴,小声嘀咕着:“没什么……”
吃过早饭,七月悠哉的牵起马,丢给猴八一个挑衅的眼神。
元僧以为她俩昨日闹别扭,赶忙道:“还是我带她去吧。”
“阿僧,你病还没全好,我跟老七过去就好。”
“可是……”元僧有些不放心,她突然凑到耳边。“阿僧,我有件事想拜托你。”
元僧耳根渐红,木讷的点点头。
猴八在他耳边说完就跟着七月离去,到了桃泉,七月把她放到池壁边上。
“要我踹你还是自个下去?”
猴八深吸一口,哪知还没准备好又被踹了下去。
“磨叽。”
猴八在水里扑腾了一日,回到小木屋天色都快黑了。
元僧做好晚饭,猴八都快饿晕过去,一闻到饭香有如回光返照,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七月也饿得不行,一整日反复将她捞起、踹飞!再捞起,再踹飞!拿捏着分寸不让她淹死过去,实在是费神费力。
元僧见她们饿成这样,也不敢问到底是怎么了,只能在一旁默默添饭。
桌上的饭菜一扫而空,七月吃饱拍拍肚皮,突然抬手猛拍猴八一下。
猴八正喝着最后一口汤,刚吃下去的食物差点全吐出来。
“你有毛病啊!”
七月倒在躺椅上晃悠着:“说个事啊,这几日都是我俩守夜,也该轮你了。反正你这有轮椅有拐的,还缺什么我再给你添点?”
“七月姑娘……”元僧正想揽下这活,毕竟猴八行动不便,怎能让她守夜。
猴八打断道:“我可以。”
元僧仍有些担忧,可见她眼神坚决,便不再多说什么。
夜里生起炭火,猴八裹着毯子坐在院中,元僧还在一旁不停添柴。
“够不够?要不我再劈些柴火?”
猴八摇头道:“阿僧,你去睡吧。”
元僧犹豫着:“我……我陪你吧?”
“好啊,你也别忙活了。”猴八没有拒绝,突然想起一事,“我托你找的东西有吗?”
“有。”
元僧抱来一捆细木,还有一些山鸡的羽毛和雕刻的工具。
白日他在山里找了许久,又在屋里翻出不少工具,大抵能猜到她要做什么。
“多谢。”猴八挑着顺手的工具,准备做些简易的弓箭。
元僧在一旁看她捣鼓,不经意的说着:“玖歌,你不必同我如此客气。”
猴八对他笑了笑,“可我真的很感谢你,若不是遇到你,我恐怕还关在冷宫吧。”
“我也是。”元僧仰头望着夜空,轻声自语着:“十五。”
“什么?”猴八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轮圆月高照,若是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地牢,必是他的受难日。
猴八想想仍感到害怕,不禁伸手搭上他的手背,轻声安抚道:“阿僧,都过去了。”
元僧收回目光,落在她单薄的手背上,黯然神伤道:“玖歌,能不能告诉我?”
“嗯?”猴八不明其所指。
元僧咽了咽干涩的喉咙,声音有些发颤,“我的……生父……害的你与家人流离失所……对吧?”
猴八手中一顿,漠然道:“同你无关。”
“怎会同我无关?”元僧倍感无奈,他也不是傻子,“你我,亦是世仇,难道不是吗?”
猴八皱起眉头,南风同楚风的恩怨,追根溯源,皆因皇权之争。可她从未细想,元僧流着皇室血脉,亦是仇人之子。
“你到底想说什么?”猴八亦有些茫然。
“玖歌,我自幼便是个僧人,如今亦只是个还俗之人。很多事情我不懂,也不愿懂,但我不傻。”
元僧平静的看着她,“我只想知道,你究竟是如何看我?”
猴八一听这话竟有些生气,厉声质问道:“你当我是什么人?你以为我会将世仇恩怨报复在你身上吗?”
元僧将她的怒火尽收眼底,仍是追问着:“你同楚风公子,亦是因世仇恩怨才形同陌路吧。”
“咔嚓”一声脆响,手中的细木折断,猴八甩手丢进火堆里,眼中泛起阵阵星火。
“是!我同楚风有着深仇大恨!你的生父更是不择手段灭我全族!”
猴八狠狠的盯着他,“不说我都忘了,你身上流着他无耻的血脉!我竟还将你当做患难之交,真是可笑!”
元僧听了却不恼,反倒面露笑意。
猴八见他如此反应更为恼怒,“你笑什么?莫非这一路的顺从,皆是你的悲悯作祟?收起你虚伪的愧疚!轮不到你来赎罪!”
“你说……当我是患难之交,我很高兴。”
猴八一愣,顿时脑袋一片空白。
元僧自顾自的笑着,却见她湿了眼眶,定是勾起她的伤心事,连忙自责道:“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惹你哭的。”
猴八只是突然觉得有些难过,没意识到眼中的泪花,她诧异的抬起头,泪珠更是啪嗒掉落。
“对不起,话说重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我从未……”
一股愧疚渐渐涌上心头,她方才说的都是胡话。
“我知道,我知道的。”元僧不禁抬手轻触她的面容,温热的指腹抹去泪痕,“我只是不希望有朝一日,你我也因此反目成仇。”
猴八摇摇头,渐渐平静下来。
“如今江山易主,楚风消沉,南风没落,追究这些又有什么意义?我只想回到南疆,再也不入江湖。”
猴八认真的看向元僧,“可是阿僧,南疆是个贫瘠之地,你真的想好了吗?”
贫瘠的土壤早已生出花芽,他不假思索的回应:“好。”
初雪过后,天气骤降。
猴八仍同七月去桃泉,每回都得淹得死去活来,淹久也就习惯了,体内总算是恢复一丝内力,双腿也恢复了许多,撑着拐杖渐渐能走几步。
元僧每日劈柴打水洗衣做饭,宛若回到空桑寺那般纯粹的日子,屋里还有不少书,闲来无事便看起书来。
以前他看的皆是经文,不入世俗不通世事,不知真正的世间疾苦,亦不懂何为情爱……有时看得入迷,饭都烧糊了。
夜里每当猴八守夜,元僧总会默默陪着她,两人一同刻着木箭,歪歪扭扭定是猴八做的,笔直精致必出自元僧之手。
在空桑寺那会,猴八需刻一百策竹简,时常搞得满地粉尘,折腾的还是元僧,最后竹简都是他帮忙刻完的。
两人忆起此事,元僧仍有些生涩,那时他连山门都没出过,怎应付得了她这般混球。
猴八倒是十分愧疚,当年她是被绑上山的,一肚子的闷气有些是撒在元僧身上,但也只有这个小和尚能同她讲讲话。
如今回想起来,当初风玖玥不让她去南疆是对的。可有些事情,偏偏就会事与愿违,无论再怎么挣扎也注定改变不了。
猴八同他说了许多过去的事,好的坏的,所爱所恨,那些难以启齿的过往全部抛到嘴边,身上的重担一件件卸下来。
与其闷在肚子里作怪,不如吐个干净。
元僧听着关于她的过往,心中总是隐隐作痛,情绪也跟着她的喜怒哀乐起伏不定。
从前在寺中,他跟在方丈身边听过不少施主诉苦,听过那些生老病死大起大落,心中亦不曾如此波动。
大抵是悲悯心作祟,可为何唯独对她如此。
若是这般悲悯,他亦觉得可笑,竟生出对慈悲的厌恶之心,不愿这只是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