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的骑兵来得比想象中的要快上许多。
红缨枪上还沾着未干涸的血,如同一只刺穿敌人心脉的箭矢。
行宫内乱作一团,皇帝负甲,袁春喜提议以江氏姐妹要挟秦王,梓阳宫里还关着最后的底牌。
就算杀不死秦王,也能拖住一阵,最不济杀了她们,死还能溅秦王一身血。
袁春喜带人搜宫,江氏姐妹已不见踪影。
行宫里的近卫军大部分被萧疏楼所破,剩下的都守在梓阳宫附近,江氏姐妹不知何时被救走。
皇帝提着剑,怒气冲冲地穿进梓阳宫里。
谢轻卿就坐在榻上等着他,膝下是皇后的尸体。
萧亦然瞥了一眼地上的尸体,面无表情抬起手中的剑,剑锋直指着她。
“说!你到底是不是谢知盈。”皇帝问道。
“我若是谢知盈,陛下能不杀我吗?”谢轻卿笑道。
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与谢知盈竟然会刀剑相向。
“臣女觉得,不会。”
握着剑的是皇帝,下不去手的也是萧亦然。
袁春喜看着犹豫不决地皇帝,心里一横,手里的拂尘换了个姿势,侍卫的刀剑便架在萧亦然的脖子上。
“让秦王妃受惊了。”袁春喜凑近跟前,对着谢轻卿恭顺地说道。
“袁春喜,你是要造反吗!”萧亦然怒斥道。
萧亦然穿着龙袍,手里的剑也被卸下,双手被拘,也只有穿着龙袍才能被人认出是皇帝。
“秦王殿下那是顺应人心,咱家也是顺天而为。”
袁春喜一脚踢开地上的尸体,脱去身上的外袍,垫在谢轻卿跟前。
“请秦王妃下榻。”
萧疏楼要攻进来了,谁都不想死。
袁春喜攒了大半辈子的银子,还没享受一天就要死了。
心不甘,情不愿。
跟前就有秦王妃,上赶着巴结还来不急,实在犯不着和冢中枯骨去冒险。
谢轻卿起身,道:“公公客气了。”
“秦王爷进城,公公应该知道如何安排,轻卿不懂,还请公公安排。”
袁春喜是宫里的老人了,自然明白谢轻卿说得是什么。
绑了萧亦然还不够,他需要向秦王纳一份投名状。
大齐的第二任皇帝,二十七岁登基,从生下来就被定下太子的萧亦然,被宦臣缢死在梓阳宫的寝殿内。
萧疏楼已经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
兵临城下之际,只见城门缓缓打开,萧亦然的头颅呈在木盘上,传国玉玺还有龙袍依次呈于跟前。
王冲生怕有诈,用剑挑起龙袍,确认无事之后,披在萧疏楼身上,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疏楼接过玉玺,向城门张望去。
龙袍,玉玺,唯独少了一个人。
萧疏楼翻身上马,撒开蹄子闯进行宫去。
谢轻卿不见了。
萧疏楼解开身上碍事的龙袍,抱着传国玉玺,跌跌撞撞地跑进梓阳宫内。
空气中弥漫着粘腻的血腥味,萧疏楼耸动着鼻尖,心却扑通扑通地跳着。
战鼓擂得都没有他的心跳快。
“谢轻卿!”
萧疏楼对着梓阳宫喊了一声,只有他自己的回声。
这不是他想要的。
“在这。”谢轻卿站在他身后,捂着他的眼睛道。
萧疏楼的胸口喘得厉害,谢轻卿不是不知道。
“你生病了?”谢轻卿的手移到了额间,又试了试自己的温度。
呃,这也没发烧。
谢轻卿还没反应过来,萧疏楼将她拦腰抱起,不顾她的挣扎。
“唉,你作甚!”
“作甚?”
“当然是罚你!”萧疏楼咬牙切齿道,把人扔上马背。
那马嗅到了陌生的气息,止不住地烦躁,萧疏楼压了上去,才将那马止住。
“罚我?”
“萧疏楼,你有没有心!”
“我这几日没一天睡过安稳觉!”
“罚你以后不许再离开我了。”
谢轻卿以为自己幻听了,还没反应过来,萧疏楼扬手一拍,惊得马匹撒开蹄子跑了出去。
皇帝自缢于行宫,萧疏楼虽然打着勤王的名号,却也无法服众。
各路反王自立为号,萧疏楼还不能就此歇下。
谢轻卿本想瞒着他有孕的事,到了五个月的时候,任由她身形再怎么纤细都能看出个不寻常。
说起来,他们也算是一类人。
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谢轻卿肚子里揣着个孩子,萧疏楼又得打算起来了。
不能让孩子也当个反王,孩子的孩子还是个反骨仔。
永和十一年,谢轻卿带着襁褓中的孩子,走进北地,将二十万北地军带出苦寒之地。
秦王新得虎狼之师,西北军带着信物来与谢轻卿的孩子联姻,永结秦晋之好。
部下当即有人进言萧疏楼可奉传国玉玺,自立为皇帝。
吵了三日三夜,这事还没下个结论。
“轻卿,想不想当皇后。”萧疏楼逗着摇篮里的孩子,莫名其妙地问了一句。
谢轻卿知道他在问自己传国玉玺的事,打趣道:“不想。”
“梓阳宫,坤宁宫我都去过,住过,不过嘛......
“我倒是想坐一回龙椅。”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打趣我。”萧疏楼抬眼看了看谢轻卿。
“林熙萍让我称帝,李御又与他吵起来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目下大大小小的反王数都数不过来,但真要说起来,也不过三路成些气候。”
“若是我,不会在这个时候称帝,只会成为众矢之的,群起而攻之。”
称帝的事,萧疏楼只说了句容后再议,堵住了众人的嘴。
永和十三年,秦王灭三路反王,入主上京城。
谢轻卿手里抱着个暖炉,长长地叹了口气。
萧疏楼要当了皇帝,三妻四妾,她阻止得了萧疏楼,也阻止不了宗室。
她本就是先皇定的太子妃人选,女德女戒熟记于心。
当年萧亦然要纳王氏女为妃的时候,她也不曾这般计较。
“轻卿,天气冷,站在外头作甚。”
萧疏楼牵过她的手,拉着她进门。
手里握着暖炉,指尖还是冷的。
萧疏楼握着她的手,熟门熟路地哈出一股暖气,用了点劲地揉着,将手背揉出一层淡粉才肯罢休。
“明日大典,弘端还小,我就不去了。”谢轻卿抽回了手,支吾道。
“你是皇后,弘端让嬷嬷带就行了。”萧疏楼道,“你若不放心,我让陈四一并去。”
“殿下,林大人求见。”门外突然来人道。
萧疏楼还来不及问出口,只是千叮万嘱谢轻卿明日一定要去。
他第一天当皇帝,总不能传出帝后不合的言论。
谢轻卿还是去了。
身上的袍子,头上的冠,比成婚当日的要重不少。
萧疏楼挽着她的手,一步步走上阶,临了到了皇后的凤椅上,萧疏楼却将她不肯放开她。
“你干什么,该松开了。”谢轻卿的手肘顶了顶他,小声道。
“等一下。”萧疏楼挽着她,又向前走去。
“你不是要坐龙椅吗?”萧疏楼将她送上前去,道。
谢轻卿看着越发逼近的龙椅,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我就说着玩的。”谢轻卿涨红了脸,四处张望道。
“君无戏言。”萧疏楼道。
“不成,不成,我要是坐下去,明天得被史官的笔杆子戳死。”
“还是算了吧。”谢轻卿最后还是退缩了。
萧疏楼半推半就地将她按到龙椅上,道:“众卿家平身。”
众人起身看去,胆子大的人抬头看了看龙椅,面色又惊又怕。
毕竟刚送走了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现下皇帝又与皇后同坐一席。
“朕初登大典,天下未定,各部事宜全权由皇后负责,另下宝册。”
“凡进京抛妻弃子者,杀无赦。”
是啊,她想要的,萧疏楼总有办法。
皇帝将皇后扶上龙椅,目的是为了严正军纪,堵住一帮大臣的嘴。
萧疏楼是真的将大权直接交给谢轻卿了。
无论是凤印和玉玺都教给谢轻卿,登基大典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上了战场。
朝臣们劝不住,都当皇帝了,怎么还用自己去打仗。
谢轻卿没说什么,端着一副盔甲递到萧疏楼跟前。
“有些事,不能不做。”
“只有陛下能做到。”谢轻卿整理好盔缨,递到萧疏楼手上。
“三路反王虽说已经死了,但其他大大小小的匪患不断。”
“只有打得他们服气,认输投降,往后才能过安生日子。”
而现在,只有萧疏楼有这个能力。
“这里的事,殿下不必担心,自有轻卿照顾。”
谢轻卿说的话不无道理。
只是让皇后理政,这天下还没这种先例。
“例子都是人开的。”萧疏楼一句话便定了主意。
只是萧疏楼没想到,往后的几年里,他这个皇帝当的却是“窝囊”。
一缺军费了,将士们便要把他打包送上皇后的坤宁宫里去。
只要皇后娘娘收了陛下,那今年的军费就有着落了。
永安二十年,谢轻卿生了一场大病,萧疏楼不得不盘算起太子之位。
他们两个本就是闲散人,却坐上天下最忙的位置。
萧弘端还随了他们两个的性子,每日逍遥惯了,一点不让人省心。
皇后体弱,又生了病,保不准一命呜呼。
而皇帝却还强壮着,趁着皇后年老体弱,纳妃也不是不可能。
真正到了立储的时候,朝中竟然有人妄议太子并非皇帝亲生血脉。
理由是,皇后曾在先皇帝的行宫待过一阵,而后又有了皇子。
陈四站在萧疏楼跟前,看着手上暴起的青筋,战战兢兢随时准备扑上去。
果不其然,提议之人还未将话说完,萧疏楼抽刀拔剑,一气呵成。
好在陈四跪在跟前,情急之下搬出了为皇后祈福不宜见血的由头。
萧疏楼才止住冲动,杀意不减,判了个流放三千里。
谢轻卿看着他兴致厌厌地回来,以为是他再愁太子的事,道:“弘端不是太子最适合的人选,不必勉强。”
“咱不是说好了,要让他过逍遥快活的日子。”
“太子便从宗室里过继一个,也是一样的。”
“好。”萧疏楼敛去脸上的失意之色,坐在谢轻卿的床沿。
不知不觉,他们两个也到了白头的年纪。
青丝绾君心,与君共白头。
红缨枪上还沾着未干涸的血,如同一只刺穿敌人心脉的箭矢。
行宫内乱作一团,皇帝负甲,袁春喜提议以江氏姐妹要挟秦王,梓阳宫里还关着最后的底牌。
就算杀不死秦王,也能拖住一阵,最不济杀了她们,死还能溅秦王一身血。
袁春喜带人搜宫,江氏姐妹已不见踪影。
行宫里的近卫军大部分被萧疏楼所破,剩下的都守在梓阳宫附近,江氏姐妹不知何时被救走。
皇帝提着剑,怒气冲冲地穿进梓阳宫里。
谢轻卿就坐在榻上等着他,膝下是皇后的尸体。
萧亦然瞥了一眼地上的尸体,面无表情抬起手中的剑,剑锋直指着她。
“说!你到底是不是谢知盈。”皇帝问道。
“我若是谢知盈,陛下能不杀我吗?”谢轻卿笑道。
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与谢知盈竟然会刀剑相向。
“臣女觉得,不会。”
握着剑的是皇帝,下不去手的也是萧亦然。
袁春喜看着犹豫不决地皇帝,心里一横,手里的拂尘换了个姿势,侍卫的刀剑便架在萧亦然的脖子上。
“让秦王妃受惊了。”袁春喜凑近跟前,对着谢轻卿恭顺地说道。
“袁春喜,你是要造反吗!”萧亦然怒斥道。
萧亦然穿着龙袍,手里的剑也被卸下,双手被拘,也只有穿着龙袍才能被人认出是皇帝。
“秦王殿下那是顺应人心,咱家也是顺天而为。”
袁春喜一脚踢开地上的尸体,脱去身上的外袍,垫在谢轻卿跟前。
“请秦王妃下榻。”
萧疏楼要攻进来了,谁都不想死。
袁春喜攒了大半辈子的银子,还没享受一天就要死了。
心不甘,情不愿。
跟前就有秦王妃,上赶着巴结还来不急,实在犯不着和冢中枯骨去冒险。
谢轻卿起身,道:“公公客气了。”
“秦王爷进城,公公应该知道如何安排,轻卿不懂,还请公公安排。”
袁春喜是宫里的老人了,自然明白谢轻卿说得是什么。
绑了萧亦然还不够,他需要向秦王纳一份投名状。
大齐的第二任皇帝,二十七岁登基,从生下来就被定下太子的萧亦然,被宦臣缢死在梓阳宫的寝殿内。
萧疏楼已经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
兵临城下之际,只见城门缓缓打开,萧亦然的头颅呈在木盘上,传国玉玺还有龙袍依次呈于跟前。
王冲生怕有诈,用剑挑起龙袍,确认无事之后,披在萧疏楼身上,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疏楼接过玉玺,向城门张望去。
龙袍,玉玺,唯独少了一个人。
萧疏楼翻身上马,撒开蹄子闯进行宫去。
谢轻卿不见了。
萧疏楼解开身上碍事的龙袍,抱着传国玉玺,跌跌撞撞地跑进梓阳宫内。
空气中弥漫着粘腻的血腥味,萧疏楼耸动着鼻尖,心却扑通扑通地跳着。
战鼓擂得都没有他的心跳快。
“谢轻卿!”
萧疏楼对着梓阳宫喊了一声,只有他自己的回声。
这不是他想要的。
“在这。”谢轻卿站在他身后,捂着他的眼睛道。
萧疏楼的胸口喘得厉害,谢轻卿不是不知道。
“你生病了?”谢轻卿的手移到了额间,又试了试自己的温度。
呃,这也没发烧。
谢轻卿还没反应过来,萧疏楼将她拦腰抱起,不顾她的挣扎。
“唉,你作甚!”
“作甚?”
“当然是罚你!”萧疏楼咬牙切齿道,把人扔上马背。
那马嗅到了陌生的气息,止不住地烦躁,萧疏楼压了上去,才将那马止住。
“罚我?”
“萧疏楼,你有没有心!”
“我这几日没一天睡过安稳觉!”
“罚你以后不许再离开我了。”
谢轻卿以为自己幻听了,还没反应过来,萧疏楼扬手一拍,惊得马匹撒开蹄子跑了出去。
皇帝自缢于行宫,萧疏楼虽然打着勤王的名号,却也无法服众。
各路反王自立为号,萧疏楼还不能就此歇下。
谢轻卿本想瞒着他有孕的事,到了五个月的时候,任由她身形再怎么纤细都能看出个不寻常。
说起来,他们也算是一类人。
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谢轻卿肚子里揣着个孩子,萧疏楼又得打算起来了。
不能让孩子也当个反王,孩子的孩子还是个反骨仔。
永和十一年,谢轻卿带着襁褓中的孩子,走进北地,将二十万北地军带出苦寒之地。
秦王新得虎狼之师,西北军带着信物来与谢轻卿的孩子联姻,永结秦晋之好。
部下当即有人进言萧疏楼可奉传国玉玺,自立为皇帝。
吵了三日三夜,这事还没下个结论。
“轻卿,想不想当皇后。”萧疏楼逗着摇篮里的孩子,莫名其妙地问了一句。
谢轻卿知道他在问自己传国玉玺的事,打趣道:“不想。”
“梓阳宫,坤宁宫我都去过,住过,不过嘛......
“我倒是想坐一回龙椅。”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打趣我。”萧疏楼抬眼看了看谢轻卿。
“林熙萍让我称帝,李御又与他吵起来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目下大大小小的反王数都数不过来,但真要说起来,也不过三路成些气候。”
“若是我,不会在这个时候称帝,只会成为众矢之的,群起而攻之。”
称帝的事,萧疏楼只说了句容后再议,堵住了众人的嘴。
永和十三年,秦王灭三路反王,入主上京城。
谢轻卿手里抱着个暖炉,长长地叹了口气。
萧疏楼要当了皇帝,三妻四妾,她阻止得了萧疏楼,也阻止不了宗室。
她本就是先皇定的太子妃人选,女德女戒熟记于心。
当年萧亦然要纳王氏女为妃的时候,她也不曾这般计较。
“轻卿,天气冷,站在外头作甚。”
萧疏楼牵过她的手,拉着她进门。
手里握着暖炉,指尖还是冷的。
萧疏楼握着她的手,熟门熟路地哈出一股暖气,用了点劲地揉着,将手背揉出一层淡粉才肯罢休。
“明日大典,弘端还小,我就不去了。”谢轻卿抽回了手,支吾道。
“你是皇后,弘端让嬷嬷带就行了。”萧疏楼道,“你若不放心,我让陈四一并去。”
“殿下,林大人求见。”门外突然来人道。
萧疏楼还来不及问出口,只是千叮万嘱谢轻卿明日一定要去。
他第一天当皇帝,总不能传出帝后不合的言论。
谢轻卿还是去了。
身上的袍子,头上的冠,比成婚当日的要重不少。
萧疏楼挽着她的手,一步步走上阶,临了到了皇后的凤椅上,萧疏楼却将她不肯放开她。
“你干什么,该松开了。”谢轻卿的手肘顶了顶他,小声道。
“等一下。”萧疏楼挽着她,又向前走去。
“你不是要坐龙椅吗?”萧疏楼将她送上前去,道。
谢轻卿看着越发逼近的龙椅,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我就说着玩的。”谢轻卿涨红了脸,四处张望道。
“君无戏言。”萧疏楼道。
“不成,不成,我要是坐下去,明天得被史官的笔杆子戳死。”
“还是算了吧。”谢轻卿最后还是退缩了。
萧疏楼半推半就地将她按到龙椅上,道:“众卿家平身。”
众人起身看去,胆子大的人抬头看了看龙椅,面色又惊又怕。
毕竟刚送走了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现下皇帝又与皇后同坐一席。
“朕初登大典,天下未定,各部事宜全权由皇后负责,另下宝册。”
“凡进京抛妻弃子者,杀无赦。”
是啊,她想要的,萧疏楼总有办法。
皇帝将皇后扶上龙椅,目的是为了严正军纪,堵住一帮大臣的嘴。
萧疏楼是真的将大权直接交给谢轻卿了。
无论是凤印和玉玺都教给谢轻卿,登基大典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上了战场。
朝臣们劝不住,都当皇帝了,怎么还用自己去打仗。
谢轻卿没说什么,端着一副盔甲递到萧疏楼跟前。
“有些事,不能不做。”
“只有陛下能做到。”谢轻卿整理好盔缨,递到萧疏楼手上。
“三路反王虽说已经死了,但其他大大小小的匪患不断。”
“只有打得他们服气,认输投降,往后才能过安生日子。”
而现在,只有萧疏楼有这个能力。
“这里的事,殿下不必担心,自有轻卿照顾。”
谢轻卿说的话不无道理。
只是让皇后理政,这天下还没这种先例。
“例子都是人开的。”萧疏楼一句话便定了主意。
只是萧疏楼没想到,往后的几年里,他这个皇帝当的却是“窝囊”。
一缺军费了,将士们便要把他打包送上皇后的坤宁宫里去。
只要皇后娘娘收了陛下,那今年的军费就有着落了。
永安二十年,谢轻卿生了一场大病,萧疏楼不得不盘算起太子之位。
他们两个本就是闲散人,却坐上天下最忙的位置。
萧弘端还随了他们两个的性子,每日逍遥惯了,一点不让人省心。
皇后体弱,又生了病,保不准一命呜呼。
而皇帝却还强壮着,趁着皇后年老体弱,纳妃也不是不可能。
真正到了立储的时候,朝中竟然有人妄议太子并非皇帝亲生血脉。
理由是,皇后曾在先皇帝的行宫待过一阵,而后又有了皇子。
陈四站在萧疏楼跟前,看着手上暴起的青筋,战战兢兢随时准备扑上去。
果不其然,提议之人还未将话说完,萧疏楼抽刀拔剑,一气呵成。
好在陈四跪在跟前,情急之下搬出了为皇后祈福不宜见血的由头。
萧疏楼才止住冲动,杀意不减,判了个流放三千里。
谢轻卿看着他兴致厌厌地回来,以为是他再愁太子的事,道:“弘端不是太子最适合的人选,不必勉强。”
“咱不是说好了,要让他过逍遥快活的日子。”
“太子便从宗室里过继一个,也是一样的。”
“好。”萧疏楼敛去脸上的失意之色,坐在谢轻卿的床沿。
不知不觉,他们两个也到了白头的年纪。
青丝绾君心,与君共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