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第二日清晨,天色尚在明暗之间徘徊,京城的街道仿佛还沉浸在昨夜的残梦之中,一层如纱般的淡淡雾气悠悠弥漫,给这座古老的都城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压抑的薄纱。
太子府内,一片庄严肃穆之景。一队队身着厚重铠甲的士兵,如沉默的雕塑般悄然集结。
他们神色凝重,手中紧握的兵器在熹微晨光的轻抚下,闪烁着摄人的冰冷光芒,恰似即将出鞘的利刃,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严。
“出发!”太子一声令下,声如洪钟,划破了清晨的寂静。
刹那间,大军如汹涌潮水般朝着皇宫奔腾而去,脚步声、铠甲摩擦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大地都在为之震颤。
京中巨变,喊杀声此起彼伏,如滚滚惊雷在京城上空炸响。百姓们听闻声响,惊恐万分,纷纷紧闭家门,躲在屋内瑟瑟发抖,眼神中满是对未知变故的恐惧。
与此同时,从茗明隐匿于皇宫附近一座高楼的暗影之中。她身姿轻盈,宛如暗夜中的精灵。
此刻,她双手灵动飞舞,似在编织着神秘的画卷,口中念念有词,那低沉而又神秘的咒语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带着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
皇宫上空,原本平静如镜的天际陡然间风云突变。先是乌云如狰狞的黑色巨兽,张牙舞爪地迅速聚集,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朝着皇宫压来,将那象征着皇权的金色琉璃瓦与庄重的朱红色宫墙,瞬间笼罩在一片阴森恐怖的氛围之中。
紧接着,一道道粗壮的闪电如疯狂舞动的银蛇,在乌云的怀抱中肆意穿梭。每一道闪电划过,都如同一把利刃,将天空瞬间映照得亮如白昼,那强烈的光芒甚至刺痛了人们的双眼。与此同时,震耳欲聋的惊雷接踵而至,仿佛要将整个皇宫从大地之上彻底震塌,让世间万物都在这天地之怒下颤抖。
就在此时,一道身材枯瘦的人影出现在宫门城楼上,此人正是国师。他身着一身黑袍,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丝阴鸷。只见他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试图施展法术来对抗从茗明制造的奇异天象。
随着国师的法术施展,皇宫上空风云再变。原本被乌云笼罩的天空,突然出现了一片诡异的紫色光幕,光幕中隐隐有黑色的符文闪烁,如同一双双诡异的眼睛,窥视着世间的一切。紫色光幕迅速蔓延,试图驱散那象征着太子祥瑞的巨龙与仙云。
从茗明察觉到国师的举动,她秀眉微蹙,双手舞动得更加急促,口中咒语愈发响亮。顿时,巨龙的身形变得更加清晰,龙吟声也越发激昂,而仙云则如汹涌的波涛,朝着紫色光幕猛烈冲击。
一时间,两种强大的法术在皇宫上空激烈碰撞,光芒四溢,雷声、龙吟声、符文碎裂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整个天地都陷入了一场可怕的浩劫之中。
国师脸色凝重,这法术之强大他从未见过,他咬破舌尖,吐了口血在剑上,加大了法力,紫色光幕上的黑色符文光芒大盛,如同一把把利刃,朝着巨龙与仙云刺去。
从茗明见状,轻喝一声,双手猛地向前一推。巨龙昂首咆哮,迎着符文冲去,龙爪挥舞间,将符文纷纷击碎。仙云则趁机将紫色光幕层层包裹,试图将其吞噬。
在激烈的斗法中,国师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从茗明的法术如排山倒海般袭来,让他难以招架。终于,紫色光幕出现了一丝裂缝,紧接着裂缝迅速蔓延,“轰”的一声,紫色光幕彻底破碎,化作无数光点消散在天空之中。
国师脸色苍白,一口鲜血忍不住喷了出来。
“逆贼!待我去去就来!”他狼狈的抛下一句狠话,身形一闪,便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败走而逃。
就在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恐怖天象吓得惊慌失措、呆若木鸡之时,更为诡异而奇异的景象出现了。
只见云层深处,隐隐有巨龙的雄伟身形若隐若现。那巨龙周身散发着璀璨夺目的金光,光芒万丈,仿佛要将整个黑暗的云层都驱散。
与此同时,皇宫的庭院中,如梦似幻的仙云袅袅缭绕而起。
这些云朵洁白似雪,纯净无暇,却又透着淡淡的七彩光芒,仿佛是天边的彩虹化作了轻盈的云朵飘落人间。
它们如丝如缕,相互缠绕在一起,不断变幻出各种奇妙绝伦的形状。时而如展翅高飞的凤凰,那姿态优雅高贵,似要直上九霄;时而如奔腾的麒麟,气势磅礴,仿佛要冲破一切阻碍。
这些祥瑞之兽的形状仿佛在为这场惊天动地的变革欢呼喝彩,更为这场风云变幻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又神圣的色彩。
太子的士兵们目睹这一幕,顿时士气大振,他们纷纷振臂高呼:“太子乃真龙天子!太子乃真龙天子!”那呼声如滚滚雷鸣,一浪高过一浪,响彻在皇宫内外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要将这声音传遍整个天耀国,让所有人都知晓太子的天命所归。
而在皇宫深处,龙御天正在养心殿内处理政务。忽闻外面传来震天动地的呼喊声与巨响,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如同被抽去了所有血色。
他匆忙放下手中的奏章,跌跌撞撞地走出宫殿。当他抬头望向天空那奇异而又震撼的景象时,心中又惊又怒,宛如被点燃的火药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真如众人所说,太子是天命所归?”龙御天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仿佛自己的皇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
御林军们同样被这奇异的景象惊得呆立当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恐惧。
不少人手中的兵器不自觉地垂了下来,心中对这神秘力量的畏惧,让他们原本坚定的意志出现了一丝动摇。
此时,太子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来到宫门前。他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看着城楼上的御林军,大声喊道:“御林军的兄弟们!如今皇上被奸臣蒙蔽,朝堂上下一片混乱,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本太子今日起兵,只为清君侧,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希望各位兄弟莫要执迷不悟,与本太子一同为天耀国的未来而战,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御林军统领站在城楼上,面色凝重如铁,他看着太子,言辞恳切地说道:“太子殿下,您此举乃是大逆不道之行径。皇上圣明,定能分辨忠奸善恶。还请殿下立刻退兵,莫要一错再错,否则,末将只能奉命行事了!”
太子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说道:“哼!等皇上醒悟过来,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今日,本太子势必要进宫面圣,你若阻拦,休怪本太子无情!”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从茗明施展的法术愈发猛烈。
皇宫内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火舌肆意飞舞,仿佛要将整个皇宫吞噬。浓烟滚滚而起,如黑色的恶魔在皇宫内肆虐,守卫们顿时乱了阵脚,四处奔逃,原本整齐有序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人间炼狱。
皇宫门前血流成河,殷红的鲜血在地面上蔓延,仿佛要将这片土地都染成红色。
太子的军队士气高昂,如同猛虎下山,在兰溪南和从茗明的助力下,攻势愈发凌厉,渐渐占据了上风。
御林军虽拼死奋力抵抗,但在内外夹击的绝境之下,渐渐难以支撑,防线被一点点突破。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太子的军队终于冲破了皇宫的大门。
他们如潮水般汹涌而入,朝着皇上所在的养心殿迅猛冲去。
皇上此时正在养心殿内,听闻外面传来的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与混乱的脚步声,脸色铁青如墨,他万万没想到,一向被自己视为温顺羔羊的太子,竟敢起兵逼宫,将他的皇权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
“国师呢?国师在哪?传朕旨意,立刻调集京城所有兵马,镇压这群叛军!”皇上愤怒地咆哮着,声音因极度的愤怒而变得尖锐刺耳。
然而,此时京城的局势已渐渐失控,许多将领在观望局势,权衡利弊,并未立刻执行皇上的命令。他们心中明白,此刻站错队伍,极有可能万劫不复。
兵败如山倒。
很快。太子大步流星地走进殿内,看到皇上正坐在龙椅上,怒目而视,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
太子并未慌乱,他缓缓跪在地上,说道:“父皇,儿臣此举实出无奈。如今朝堂奸臣当道,他们蒙蔽圣听,祸乱朝纲,儿臣实在担心父皇的安危,特来清君侧。”
皇上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太子,声嘶力竭地说道:“你这逆子,竟敢起兵逼宫,简直大逆不道!你以为这样就能得逞吗?朕定不会饶你!”
太子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父皇,儿臣对您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只是如今局势危急,若不采取行动,天耀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儿臣愿与父皇一同整顿朝纲,还天下太平,望父皇能理解儿臣的一片苦心。”
就在这时,支持太子的朝臣们也纷纷走进殿内。他们神色各异,但都带着一股坚定的决心,向皇上进言,恳请皇上顺应形势,让太子协助处理朝政,以稳定当前混乱的局面。
而以保皇党为首的,是朝中资历颇深的吏部尚书。他满脸怒容,胡须气得不住颤抖,如同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大声疾呼:“太子此举,分明是犯上作乱!即便有这奇异天象,也绝不能成为他违背君臣之道、起兵逼宫的借口!这是公然挑战皇上的权威,将祖宗礼法置于何地!”
一旁的户部侍郎也随声附和,义愤填膺地说道:“不错!天象或许只是巧合,怎能以此为由行此谋逆之事?太子不顾天耀国的安稳,只图一己之私,实在是让人心寒至极!”
这些大臣们不顾周围的混乱局势,毅然决然地站出来指责太子。虽然此举极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但这是他们对朝廷纲纪的忠诚,以及对祖宗礼法的坚守,即便前方是万丈深渊,他们也毫不退缩。
其中一位年迈的礼部大臣,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向前踏出一步。他的声音虽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却掷地有声,充满了坚定:“自古以来,臣子当以忠诚为本,太子如此行径,若是得逞,日后天下必将大乱!我们身为臣子,食君之禄,理当为皇上分忧解难,绝不能坐视这种忤逆之事发生!”
面对这些大臣的指责,太子非但没有丝毫退缩,反而眼神愈发坚定,流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强硬。只见他大手一挥,身后的士兵们立刻如训练有素的狼群,迅速将那些指责他的大臣团团围住,手中的兵器寒光闪烁,仿佛在向众人宣告着太子的决心。
太子目光冰冷地扫过这些大臣,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四周:“诸位大人,本太子今日之举,绝非为了一己之私。皇上被奸臣蒙蔽,朝堂腐败不堪,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本太子若不起兵,天耀国将走向何方?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吗?”
吏部尚书毫不畏惧,向前踏出一步,怒视着太子,喝道:“太子殿下,即便朝堂有弊,也轮不到你以如此大逆不道的方式来解决。你此举有违君臣之道,天理难容!”
太子冷笑一声,说道:“天理?若真有天理,为何奸佞当道,忠良蒙冤?本太子多次进谏,皇上却充耳不闻。如今,本太子唯有以武力清君侧,还朝堂一片清明,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户部侍郎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太子骂道:“你这是强词夺理!你分明是觊觎皇位,借着所谓的‘清君侧’之名,行谋逆篡位之实!”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勒紧缰绳,马匹嘶鸣一声,他大声回应道:“本太子对皇位并无贪恋,只愿天耀国能繁荣昌盛,百姓能安居乐业。若诸位大人执迷不悟,阻拦本太子,就休怪本太子无情!”
说罢,太子转头看向身后的将士,高呼:“将士们,我们为了天耀国的未来,为了天下苍生,清君侧!”
“清君侧!”
士兵们齐声响应,那如排山倒海般的呼喊声响彻皇宫,震得周围的宫殿都微微颤抖,仿佛整个皇宫都在这股强大的力量下为之屈服。
此时,龙御天坐在皇位上,双眼圆睁,布满血丝,嘴唇哆嗦着,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气。他猛地抽身站起,用尽全身力气吼道:“逆子!竟敢如此大逆不道,公然起兵逼宫!朕要将你碎尸万段!”
然而,还未等他继续发作,一股气血猛地涌上心头,龙御天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双腿一软,“扑通”一声瘫倒在地。周围的太监们见状,惊恐地尖叫起来,纷纷围上前去。
待龙御天悠悠转醒,却发现自己半边身子已然动弹不得,口角歪斜,连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太医们被紧急召来,一番诊治后,纷纷摇头叹息,告知众人皇上这是气急攻心,导致偏瘫。
太子看着龙御天躺在临时抬过来的榻上,心中五味杂陈,毕竟龙御天是他的父皇,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心中泛起一丝不忍。但此刻箭在弦上,已容不得他有丝毫犹豫。
他定了定神,高声对在场的大臣们说道:“父皇如今病重,已无法处理朝政。天耀国不可一日无主,为了江山社稷的安稳,本太子决定暂代父皇监国,待父皇身体康复,再做定夺。”
那些原本指责太子的大臣,看着龙御天如今的模样,再瞧瞧太子身后如狼似虎的军队,心中虽有不满,却也不敢再多言。他们深知,此刻反抗无疑是以卵击石。而支持太子的大臣们,则纷纷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这样,在一片混乱与无奈之中,太子顺利地控制了整个朝廷。
太子监国,皇宫内的气氛却并未因此缓和。奇异天象渐渐消散,可天耀国的未来,如同这尚未完全褪去阴霾的天空,充满了未知与变数,所有人都不知道,在这风云变幻之后,天耀国将走向何方。
太子府内,一片庄严肃穆之景。一队队身着厚重铠甲的士兵,如沉默的雕塑般悄然集结。
他们神色凝重,手中紧握的兵器在熹微晨光的轻抚下,闪烁着摄人的冰冷光芒,恰似即将出鞘的利刃,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严。
“出发!”太子一声令下,声如洪钟,划破了清晨的寂静。
刹那间,大军如汹涌潮水般朝着皇宫奔腾而去,脚步声、铠甲摩擦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大地都在为之震颤。
京中巨变,喊杀声此起彼伏,如滚滚惊雷在京城上空炸响。百姓们听闻声响,惊恐万分,纷纷紧闭家门,躲在屋内瑟瑟发抖,眼神中满是对未知变故的恐惧。
与此同时,从茗明隐匿于皇宫附近一座高楼的暗影之中。她身姿轻盈,宛如暗夜中的精灵。
此刻,她双手灵动飞舞,似在编织着神秘的画卷,口中念念有词,那低沉而又神秘的咒语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带着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
皇宫上空,原本平静如镜的天际陡然间风云突变。先是乌云如狰狞的黑色巨兽,张牙舞爪地迅速聚集,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朝着皇宫压来,将那象征着皇权的金色琉璃瓦与庄重的朱红色宫墙,瞬间笼罩在一片阴森恐怖的氛围之中。
紧接着,一道道粗壮的闪电如疯狂舞动的银蛇,在乌云的怀抱中肆意穿梭。每一道闪电划过,都如同一把利刃,将天空瞬间映照得亮如白昼,那强烈的光芒甚至刺痛了人们的双眼。与此同时,震耳欲聋的惊雷接踵而至,仿佛要将整个皇宫从大地之上彻底震塌,让世间万物都在这天地之怒下颤抖。
就在此时,一道身材枯瘦的人影出现在宫门城楼上,此人正是国师。他身着一身黑袍,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丝阴鸷。只见他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试图施展法术来对抗从茗明制造的奇异天象。
随着国师的法术施展,皇宫上空风云再变。原本被乌云笼罩的天空,突然出现了一片诡异的紫色光幕,光幕中隐隐有黑色的符文闪烁,如同一双双诡异的眼睛,窥视着世间的一切。紫色光幕迅速蔓延,试图驱散那象征着太子祥瑞的巨龙与仙云。
从茗明察觉到国师的举动,她秀眉微蹙,双手舞动得更加急促,口中咒语愈发响亮。顿时,巨龙的身形变得更加清晰,龙吟声也越发激昂,而仙云则如汹涌的波涛,朝着紫色光幕猛烈冲击。
一时间,两种强大的法术在皇宫上空激烈碰撞,光芒四溢,雷声、龙吟声、符文碎裂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整个天地都陷入了一场可怕的浩劫之中。
国师脸色凝重,这法术之强大他从未见过,他咬破舌尖,吐了口血在剑上,加大了法力,紫色光幕上的黑色符文光芒大盛,如同一把把利刃,朝着巨龙与仙云刺去。
从茗明见状,轻喝一声,双手猛地向前一推。巨龙昂首咆哮,迎着符文冲去,龙爪挥舞间,将符文纷纷击碎。仙云则趁机将紫色光幕层层包裹,试图将其吞噬。
在激烈的斗法中,国师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从茗明的法术如排山倒海般袭来,让他难以招架。终于,紫色光幕出现了一丝裂缝,紧接着裂缝迅速蔓延,“轰”的一声,紫色光幕彻底破碎,化作无数光点消散在天空之中。
国师脸色苍白,一口鲜血忍不住喷了出来。
“逆贼!待我去去就来!”他狼狈的抛下一句狠话,身形一闪,便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败走而逃。
就在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恐怖天象吓得惊慌失措、呆若木鸡之时,更为诡异而奇异的景象出现了。
只见云层深处,隐隐有巨龙的雄伟身形若隐若现。那巨龙周身散发着璀璨夺目的金光,光芒万丈,仿佛要将整个黑暗的云层都驱散。
与此同时,皇宫的庭院中,如梦似幻的仙云袅袅缭绕而起。
这些云朵洁白似雪,纯净无暇,却又透着淡淡的七彩光芒,仿佛是天边的彩虹化作了轻盈的云朵飘落人间。
它们如丝如缕,相互缠绕在一起,不断变幻出各种奇妙绝伦的形状。时而如展翅高飞的凤凰,那姿态优雅高贵,似要直上九霄;时而如奔腾的麒麟,气势磅礴,仿佛要冲破一切阻碍。
这些祥瑞之兽的形状仿佛在为这场惊天动地的变革欢呼喝彩,更为这场风云变幻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又神圣的色彩。
太子的士兵们目睹这一幕,顿时士气大振,他们纷纷振臂高呼:“太子乃真龙天子!太子乃真龙天子!”那呼声如滚滚雷鸣,一浪高过一浪,响彻在皇宫内外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要将这声音传遍整个天耀国,让所有人都知晓太子的天命所归。
而在皇宫深处,龙御天正在养心殿内处理政务。忽闻外面传来震天动地的呼喊声与巨响,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如同被抽去了所有血色。
他匆忙放下手中的奏章,跌跌撞撞地走出宫殿。当他抬头望向天空那奇异而又震撼的景象时,心中又惊又怒,宛如被点燃的火药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真如众人所说,太子是天命所归?”龙御天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仿佛自己的皇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
御林军们同样被这奇异的景象惊得呆立当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恐惧。
不少人手中的兵器不自觉地垂了下来,心中对这神秘力量的畏惧,让他们原本坚定的意志出现了一丝动摇。
此时,太子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来到宫门前。他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看着城楼上的御林军,大声喊道:“御林军的兄弟们!如今皇上被奸臣蒙蔽,朝堂上下一片混乱,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本太子今日起兵,只为清君侧,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希望各位兄弟莫要执迷不悟,与本太子一同为天耀国的未来而战,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御林军统领站在城楼上,面色凝重如铁,他看着太子,言辞恳切地说道:“太子殿下,您此举乃是大逆不道之行径。皇上圣明,定能分辨忠奸善恶。还请殿下立刻退兵,莫要一错再错,否则,末将只能奉命行事了!”
太子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说道:“哼!等皇上醒悟过来,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今日,本太子势必要进宫面圣,你若阻拦,休怪本太子无情!”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从茗明施展的法术愈发猛烈。
皇宫内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火舌肆意飞舞,仿佛要将整个皇宫吞噬。浓烟滚滚而起,如黑色的恶魔在皇宫内肆虐,守卫们顿时乱了阵脚,四处奔逃,原本整齐有序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人间炼狱。
皇宫门前血流成河,殷红的鲜血在地面上蔓延,仿佛要将这片土地都染成红色。
太子的军队士气高昂,如同猛虎下山,在兰溪南和从茗明的助力下,攻势愈发凌厉,渐渐占据了上风。
御林军虽拼死奋力抵抗,但在内外夹击的绝境之下,渐渐难以支撑,防线被一点点突破。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太子的军队终于冲破了皇宫的大门。
他们如潮水般汹涌而入,朝着皇上所在的养心殿迅猛冲去。
皇上此时正在养心殿内,听闻外面传来的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与混乱的脚步声,脸色铁青如墨,他万万没想到,一向被自己视为温顺羔羊的太子,竟敢起兵逼宫,将他的皇权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
“国师呢?国师在哪?传朕旨意,立刻调集京城所有兵马,镇压这群叛军!”皇上愤怒地咆哮着,声音因极度的愤怒而变得尖锐刺耳。
然而,此时京城的局势已渐渐失控,许多将领在观望局势,权衡利弊,并未立刻执行皇上的命令。他们心中明白,此刻站错队伍,极有可能万劫不复。
兵败如山倒。
很快。太子大步流星地走进殿内,看到皇上正坐在龙椅上,怒目而视,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
太子并未慌乱,他缓缓跪在地上,说道:“父皇,儿臣此举实出无奈。如今朝堂奸臣当道,他们蒙蔽圣听,祸乱朝纲,儿臣实在担心父皇的安危,特来清君侧。”
皇上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太子,声嘶力竭地说道:“你这逆子,竟敢起兵逼宫,简直大逆不道!你以为这样就能得逞吗?朕定不会饶你!”
太子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父皇,儿臣对您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只是如今局势危急,若不采取行动,天耀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儿臣愿与父皇一同整顿朝纲,还天下太平,望父皇能理解儿臣的一片苦心。”
就在这时,支持太子的朝臣们也纷纷走进殿内。他们神色各异,但都带着一股坚定的决心,向皇上进言,恳请皇上顺应形势,让太子协助处理朝政,以稳定当前混乱的局面。
而以保皇党为首的,是朝中资历颇深的吏部尚书。他满脸怒容,胡须气得不住颤抖,如同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大声疾呼:“太子此举,分明是犯上作乱!即便有这奇异天象,也绝不能成为他违背君臣之道、起兵逼宫的借口!这是公然挑战皇上的权威,将祖宗礼法置于何地!”
一旁的户部侍郎也随声附和,义愤填膺地说道:“不错!天象或许只是巧合,怎能以此为由行此谋逆之事?太子不顾天耀国的安稳,只图一己之私,实在是让人心寒至极!”
这些大臣们不顾周围的混乱局势,毅然决然地站出来指责太子。虽然此举极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但这是他们对朝廷纲纪的忠诚,以及对祖宗礼法的坚守,即便前方是万丈深渊,他们也毫不退缩。
其中一位年迈的礼部大臣,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向前踏出一步。他的声音虽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却掷地有声,充满了坚定:“自古以来,臣子当以忠诚为本,太子如此行径,若是得逞,日后天下必将大乱!我们身为臣子,食君之禄,理当为皇上分忧解难,绝不能坐视这种忤逆之事发生!”
面对这些大臣的指责,太子非但没有丝毫退缩,反而眼神愈发坚定,流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强硬。只见他大手一挥,身后的士兵们立刻如训练有素的狼群,迅速将那些指责他的大臣团团围住,手中的兵器寒光闪烁,仿佛在向众人宣告着太子的决心。
太子目光冰冷地扫过这些大臣,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四周:“诸位大人,本太子今日之举,绝非为了一己之私。皇上被奸臣蒙蔽,朝堂腐败不堪,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本太子若不起兵,天耀国将走向何方?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吗?”
吏部尚书毫不畏惧,向前踏出一步,怒视着太子,喝道:“太子殿下,即便朝堂有弊,也轮不到你以如此大逆不道的方式来解决。你此举有违君臣之道,天理难容!”
太子冷笑一声,说道:“天理?若真有天理,为何奸佞当道,忠良蒙冤?本太子多次进谏,皇上却充耳不闻。如今,本太子唯有以武力清君侧,还朝堂一片清明,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户部侍郎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太子骂道:“你这是强词夺理!你分明是觊觎皇位,借着所谓的‘清君侧’之名,行谋逆篡位之实!”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勒紧缰绳,马匹嘶鸣一声,他大声回应道:“本太子对皇位并无贪恋,只愿天耀国能繁荣昌盛,百姓能安居乐业。若诸位大人执迷不悟,阻拦本太子,就休怪本太子无情!”
说罢,太子转头看向身后的将士,高呼:“将士们,我们为了天耀国的未来,为了天下苍生,清君侧!”
“清君侧!”
士兵们齐声响应,那如排山倒海般的呼喊声响彻皇宫,震得周围的宫殿都微微颤抖,仿佛整个皇宫都在这股强大的力量下为之屈服。
此时,龙御天坐在皇位上,双眼圆睁,布满血丝,嘴唇哆嗦着,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气。他猛地抽身站起,用尽全身力气吼道:“逆子!竟敢如此大逆不道,公然起兵逼宫!朕要将你碎尸万段!”
然而,还未等他继续发作,一股气血猛地涌上心头,龙御天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双腿一软,“扑通”一声瘫倒在地。周围的太监们见状,惊恐地尖叫起来,纷纷围上前去。
待龙御天悠悠转醒,却发现自己半边身子已然动弹不得,口角歪斜,连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太医们被紧急召来,一番诊治后,纷纷摇头叹息,告知众人皇上这是气急攻心,导致偏瘫。
太子看着龙御天躺在临时抬过来的榻上,心中五味杂陈,毕竟龙御天是他的父皇,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心中泛起一丝不忍。但此刻箭在弦上,已容不得他有丝毫犹豫。
他定了定神,高声对在场的大臣们说道:“父皇如今病重,已无法处理朝政。天耀国不可一日无主,为了江山社稷的安稳,本太子决定暂代父皇监国,待父皇身体康复,再做定夺。”
那些原本指责太子的大臣,看着龙御天如今的模样,再瞧瞧太子身后如狼似虎的军队,心中虽有不满,却也不敢再多言。他们深知,此刻反抗无疑是以卵击石。而支持太子的大臣们,则纷纷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这样,在一片混乱与无奈之中,太子顺利地控制了整个朝廷。
太子监国,皇宫内的气氛却并未因此缓和。奇异天象渐渐消散,可天耀国的未来,如同这尚未完全褪去阴霾的天空,充满了未知与变数,所有人都不知道,在这风云变幻之后,天耀国将走向何方。